㈠ 長沙哪個電影院10月27晚播放長津湖
摘要 CGV星聚匯影城長沙德思勤店
㈡ 秋收起義
秋收起義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澤東在湖南東部和江西西部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即紅軍)舉行的一次武裝起義,是繼南昌起義之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裝起義,是中共黨史軍史上的三大起義之一(另一個是廣州起義)。1977年江西省在修水縣建立了秋收起義紀念館。1993年導演周康渝以秋收起義為題材拍攝了同名電影。
目錄
基本概況
起義經過
修水紀念館第一展廳
第二展廳
第三展廳
毛澤東詩詞
領軍人物毛澤東
盧德銘
起義地點秋收起義主力在修水集結
秋收起義首先在修水爆發
秋收起義革命精神激勵修水
相關研究背景
問題
注釋
基本概況
起義經過
修水紀念館 第一展廳
第二展廳
第三展廳
毛澤東詩詞
領軍人物 毛澤東
盧德銘
起義地點 秋收起義主力在修水集結
秋收起義首先在修水爆發
秋收起義革命精神激勵修水
相關研究 背景
問題
注釋
展開 秋收起義示意圖
編輯本段基本概況
秋收起義——中國共產黨重大歷史事件 1927年9月,中國共產黨在湖南、江西邊界領導發動的農民武裝起義。八七會議後,毛澤東受中共中央的委派,以中共中央特派員的身份前往長沙,領導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8月18日,改組後的湖南省委在長沙市郊的沈家大屋召開會議,討論制定秋收起義的計劃。毛澤東在會上著重闡述了槍桿子出政權的思想。會議決定要與國民黨徹底劃清界限,旗幟鮮明地以中國共產黨的名義號召群眾,並確定集中力量在湘東贛西發動以長沙為中心的武裝起義。 為便於領導秋收起義,省委確定秋收起義的領導機關分為兩個,一個是由各軍事負責人組成的黨的前敵委員會,任命毛澤東為書記,作為武裝起義的軍事指揮機關。另一個是黨的行動委員會,由起義地區各地方黨委負責人組成,任命易禮容為書記,負責地方工作。9月初,湖南省委決定9月9日開始破壞粵漢和株萍鐵路,11日各縣起義,16日長沙起義。 這次秋收起義不沿用國民革命軍的番號,而將起義部隊統一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盧德銘任總指揮,余灑度任師長,下轄三個團:以原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為主力編為第一團,團長鍾文璋;以安源工人糾察隊、礦警隊和萍鄉等地的農民自衛軍編為第二團,團長王新亞;以原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一個營和瀏陽部分工農武裝編為第三團,團長蘇先駿。參加起義部隊共約5000人。此外,在起義前,還收編了當地的土匪武裝邱國軒的一個團。起義部隊以奪取長沙為目標,具體部署了各團的行動計劃。9月9日,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按預定計劃爆發。參加起義的鐵路工人和農民,首先破壞了岳陽至黃沙街,長沙至株洲兩段鐵路,切斷了敵人的交通運輸。 第一團從江西修水出發,向長壽街進攻,9月10日佔領了平江縣龍門廠。這時混入起義部隊的邱國軒部乘機叛變。當第一團路過金坪攻打長壽街時、邱部突然襲擊,致使該團腹背受敵,損失200多人,步槍200多支,團長鍾文璋失蹤,被迫向瀏陽轉移。第二團在安源起義後,進攻萍鄉未克,西進攻佔了老關、醴陵,又北進佔領瀏陽。由於部隊麻痹輕敵,9月16日陷入優勢敵人的包圍,部隊被打散,部分突圍脫險,不少人犧牲。第三團於9月11日在銅鼓起義,勝利佔領了白沙鎮,9月12日又佔領東門市。9月14日敵人兵分兩路包圍第三團,該團被迫向上坪撤退。[1] 鑒於三路起義部隊均受挫,毛澤東當機立斷改變了攻打長沙的計劃,並以前委書記的名義通知起義各部隊到瀏陽縣文家市集結。9月19日,各路起義部隊到達湖南省瀏陽縣文家市。當晚前敵委員會召開了會議。根據敵強我弱的形勢,會議改變了攻打長沙的計劃,決定保存實力,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中去堅持武裝斗爭,發展革命力量。9月20日上午,起義部隊1500餘人離開文家市向南進發。9月23日,起義部隊在蘆溪鎮遭反動軍隊伏擊,損失數百人,總指揮盧德銘犧牲。9月25日,起義部隊冒雨攻克蓮花縣城。9月29日,起義部隊到達永新縣三灣村時已不足千人,而且官多兵少,部隊思想混亂,組織紀律性差。當天晚上,毛澤東召開了前敵委員會,決定對部隊進行整編,這就是著名的「三灣改編」。10月3日,起義部隊離開三灣村,開始向井岡山進軍。10月27日,起義部隊到達羅霄山脈中段井岡山的茨坪,開創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編輯本段起義經過
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叛變革命,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遭到失敗。為了挽救革命,1927年7月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了臨時政治局常委會議,決定在共產黨力量較強、工農運動基礎較好的湖南、湖北、江西、廣東4個省舉行秋收暴動,徹底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路線,確定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和開展土地革命的總方針。毛澤東在會上提出「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會議決定派毛澤東去湖南改組中共湖南省委和領導秋收起義。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決定在湘鄂贛邊區組織秋收起義。8月12日,由共產黨員盧德銘任團長的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和平江工農義勇隊到達修水縣城,並與8月下旬抵修城的通城、崇陽農民自衛軍在本縣山口統編成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余灑度、余賁民任正副師長,下設4個團,1、4團駐修水,毛澤東任前敵委員會書記。盧德銘任總指揮,總指揮機關設在縣城,修水地方黨組織積極配合,發展武裝,組織群眾支持起義軍。師部參謀長何長工、副官楊立三,根據前敵委員會指示,在修水設計並製作了「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軍旗和臂章。「秋收時節暮雲沉,霹靂一聲暴動」。9月9日,震撼世界的秋收起義首先在修水爆發,起義部隊在修水縣城舉起義旗,向長沙挺進。途經渣津,與收編的邱國軒第4團匯合,並攻克了敵人盤踞的朱陂廠,在進攻長壽金坪受挫後,返回修水台庄,後接毛澤東指示,揮師瀏陽文家市,與2團和3團會合後,跟隨毛澤東踏上前往井岡山的道路。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秋收暴動》 陳玉先
八七會議結束後,毛澤東作為中央特派員回到湖南。8月18日,在長沙市郊沈家大屋召開改組後的湖南省委第一次會議,討論制定秋收起義計劃,成立前敵委員會,毛澤東任書記。9月初,毛澤東在江西安源張家灣召開軍事會議,討論秋收起義具體部署。參加起義的主力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沒有趕上參加南昌起義的原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是葉挺獨立團的新兵組建的),另一部分是湖南平江和瀏陽的農軍、鄂南通城和崇陽的部分農民武裝、安源煤礦的工人武裝等,共約5000人,統一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二、三團。起義前又收編一部分原黔軍武裝為第四團。盧德銘(原警衛團團長、共產黨員)任起義軍總指揮,余灑度(共產黨員,後叛變投敵)任師長。起義的目標是奪取長沙。9月9日,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爆發,工農革命軍分別從修水、安源、銅鼓等地出發,向長沙進擊,先後佔領醴陵、瀏陽縣城和平江的龍門廠、瀏陽的白沙、東門市等地。由於當時革命形勢已處於低潮,敵強我弱,加上群眾缺乏作戰經驗,起義軍某些指揮員指揮失當,新收編的第四團在戰斗中又臨陣叛變,致使起義軍受到嚴重挫折。9月14日,毛澤東在瀏陽東鄉上坪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改變攻打長沙的計劃,命令第一、三團與第二團余部迅速到瀏陽文家市集中。19日晚,在文家市召開了前敵委員會會議,決定起義軍撤離湘東地區,進入江西,沿羅霄山脈南移,以保存革命力量。起義軍在向南進軍途中,處境十分困難,在江西省萍鄉縣蘆溪又遭到敵人的伏擊,總指揮盧德銘犧牲。9月29日部隊到達江西省永新縣的三灣村時進行了改編(即三灣改編):由原來的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將黨的支部建立在連上;成立各級士兵委員會,實行民主管理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10月部隊到達羅霄山脈中段即井岡山地區,得到當地武裝袁文才和王佐的幫助,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秋收起義與南昌起義比較,最明顯的特點在於: 1、它不僅是軍隊的行動,而且有數量眾多的工農武裝參加。 2、它第一次公開打出了工農革命軍的旗號。 3、這次起義雖然在開始時也是以攻佔大城市為目標,但在起義遭到嚴重挫折後,及時從進攻大城市轉到向農村進軍,這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新起點。起義部隊在農村中從小到大地開展游擊戰爭,為後來各地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大規模發展奠定了基礎。秋收起義和井岡山道路,是毛澤東的農村包圍城市思想的起點。 4、三灣改編,把黨的支部建在連上,鑄就了人民軍隊的靈魂——永遠聽從黨的指揮。 第一面軍旗 1927年9月9日,在毛澤東領導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部和一、四團在修水舉行了著名的秋收起義,打出了工農革命軍第一面軍旗。 1927年8月,我黨領導的原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警衛團奉黨中央之命參加南昌起義,途中得知起義軍已退出南昌,便來到湘、鄂、贛三省交界的修水駐扎待命。 與此同時,根據中央「八七」會議精神,黨中央積極准備湘、鄂、贛 秋收起義部分成員合影
、粵四省秋收暴動,8月底9月初,駐修(水)銅(鼓)警衛團、平(江)瀏(陽)工農義勇隊根據中央軍事部「積極准備等待時機參加暴動」的指示,決定組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 9月初的一天夜晚,修水商會東廂房燈火通明,在師部參謀處一張寬大的八仙桌上,師部參謀何長工、副官楊立三、參謀處長陳樹華三人在製作軍旗,他們反復比較、推敲,修改著,爭論著,最後確定,旗底為紅色,象徵革命,旗中央的五星代表中國共產黨,五星內的鐮刀斧頭代表工農,旗左邊白色套管上是「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字樣,整體含義是: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武裝。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 (泛指江西)一帶不停留,便向瀟湘(泛指湖南)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1927年9月9日,在毛澤東親自領導下,秋收起義爆發了,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部和第一、四團在修水吹響了革命的號角,工農革命軍的第一面軍旗在古城修水高高飄揚。第二團、第三團在安源、銅鼓亦打響了暴動的槍聲。從此,武裝斗爭的熊熊烈火迅速燃遍了湘東贛西的遼闊土地,湘贛邊界掀起了威震敵膽的金秋狂飈。 [2]
㈢ 看完電影《長津湖》,湖南的這些地方一定要去看一看
電影《長津湖》,最近是火爆上演,朋友們一直給我強烈推薦,說作為湖南人一定要抽時間去看一看。
昨天晚上,終於走進電影院看了朋友們強烈推薦的《長津湖》。這部電影算是我看過時間最長的一部電影,整部電影接近3個小時,全程看的聚精會神。也終於知道為什麼,朋友們要強烈推薦這部電影了。原來裡面有這么多我們湖南人的身影。
下面就來為大家推薦一下這部電影中,出現的湖南人的相關景點。
首先是決策者毛主席的出生的-韶山。自然是不用過多介紹,國人自是人盡皆知。
電影中第二個出現的湖南人就是,志願軍司令-彭德懷。彭德懷故居位於湖南省湘潭縣烏石鎮烏石村彭家圍子。
第三出現的湖南人毛岸英,在湖南省長沙縣東鄉板倉,有毛岸英衣冠冢,楊開慧故居,楊開慧烈士陵園,
第四個出現的湖南人是鄧華將軍。鄧華故居位於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區魯塘鎮陂副村
第五個湖南人是長津湖戰役司令員-宋時輪。宋時輪故里位於湖南省醴陵市北鄉黃村人。
其實出來電影中出現的這些湖南人之外,整個志願軍五個司令員都是湖南人。
大將陳庚,其故居位於湖南省湘鄉市龍洞鄉泉湖村楊吉灣。
楊得志上將,其故居位於湖南省株洲市株洲縣南陽橋鄉三旺沖村。
楊勇上將,其故居位於湖南省長沙市瀏陽文家市鎮文市社區市場路。
湖湘多猛士,無湘不成軍。除了上面的人物,在長津湖戰役中的湖南籍將領還有這些。
張翼翔,湖南省長沙市瀏陽人,長津湖戰役指揮者。
彭飛,湖南湘西永順人,長津湖戰役指揮者,志願軍第九兵團20軍60師師長。
夏光,湖南省邵陽市武岡人。長津湖戰役指揮者,志願軍第九兵團第30軍參謀長。
秦化龍,湖南省岳陽市平江人。長津湖戰役指揮者。志願軍第九兵團第33軍99師政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