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王超導演新片《孔秀》聖塞巴斯蒂安獲最佳編劇獎,這部影片有哪些看點
王超導演新片《孔秀》聖塞巴斯蒂安獲最佳編劇獎,這部影片的看點有:
中國導演王超憑借電影《孔秀》,與搭檔董雲州共同獲得最佳編劇獎;日本導演川村元氣以《百花》奪得最佳導演獎;最佳影片金貝殼大獎的得主,則是哥倫比亞電影《世界之王》。在這個獎項中含有中國得到一部作品真的非常棒!而且這個也是對於我國影視非常大的一個鼓舞,真的很很棒,也獲得了很好的一個成就,該影片的看點滿滿!
最後,該影片真的很棒,看點也是滿滿的,推薦一看!
㈡ 王超導演《孔秀》在聖塞巴斯蒂安獲獎,為何獲獎作品的知名度卻不高
因為影片屬於是文藝片,所以知名度不高。在9月24日閉幕的第70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上,中國導演王超最新作品《孔秀》獲得最佳編劇獎,這是今年第一部在國際A類電影節獲獎的華語長片。影片編劇、原著、出品人、製片人均為河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校友。
王超,中國第六代著名電影導演、作家、編劇、製片人。主要電影作品巜安陽嬰兒》、巜日日夜夜》、《江城夏日》、《重來》、巜天國》、巜幻想曲》、巜尋找羅麥》、巜父子情》。作品入圍戛納、多倫多、紐約、芝加哥、鹿特丹、溫哥華、釜山、巴黎、華沙、開羅、塔林、南特、上海等七十多個國際電影節,並榮獲第五十九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最佳影片獎(一種關注大獎),南特三大州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美國聖塔巴巴拉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及芝加哥國際電影節費比西國際影評人聯盟獎等近二十個國際電影節獎項。小說作品《安陽嬰兒》、《南方》、巜天堂有愛》、《去了西藏》、《香格里拉》分別在中、法兩國發表和出版。新片《孔秀》榮獲第七十屆聖塞巴斯蒂安囯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㈢ 王超導演新片《孔秀》聖塞巴斯蒂安獲最佳編劇獎,這對他來說意味著什麼
王超導演新片《孔秀》聖塞巴斯蒂安獲最佳編劇獎,這對他來說意味著是一種肯定,也是對他這么多年堅持拍藝術電影一個非常大的鼓勵。
王超導演曾經是陳凱歌的助手,在孔秀之前,王超導演參與製作《荊軻刺秦王》,任職副導演。2005年9月,他執導的影片《江城夏日》,入圍第59屆戛納電影節“一種注目”單元,並獲得最佳影片。2014年,他執導的《幻想曲》再度入圍第67屆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
三,王超導演獲獎,為中國電影人,指明了方向。
中國有那麼多城市,那麼悠久的歷史,我們的社會題材非常的多,應該拍一些接地氣反映社會現實的電影,而不是去拍一些霸道總裁偶像劇一樣的電影。
㈣ 王超導演新片《孔秀》聖塞巴斯蒂安獲最佳編劇獎,這部影片有何精彩之處
王超導演新片《孔秀》聖塞巴斯蒂安獲最佳編劇獎,這部影片精彩之處如下。
王超導演解釋了電影中的黑白兩個場景,第一個場景描述了主人公的童年和《格林童話》,揭露了主人公將來成為作家的故事。第二部分是主人公在那個年代拍攝的照片是黑白照片所以片段使用黑白方式拍攝。
在談到演員的選擇時,導演表示,之所以選擇沈詩羽,是因為沈詩羽身上有那個時代的氣質。
㈤ 《烏海》獲第4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大獎,是否實至名歸
有一說一,《烏海》確實實至名歸。
第68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結束時,主競賽單元唯一的中國電影《烏海》獲得了費比奇國際影評人獎。
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將繼續匯聚全球最佳影片,全面提升產業板塊,讓更多人感受到電影和電影人的魅力和故事;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穩步推進的未來,我們將繼續創新,追求特色和品質,努力打造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的優質品牌,幫助海南成為全球電影人的新產業高地。
你認為《烏海》獲得香港國際電影節大獎是否實至名歸?
㈥ 從二〇〇〇年到現在我國有哪些電影在國外獲獎
馬背上的法庭(劉傑)、刺青、三峽好人、蘋果、圖雅的婚事
另外,還有其他獲獎影片
《李蓮英》獲第41屆柏林電影節特別鼓勵獎。
《哦,香雪》獲國際兒童和青少年電影中心藝術大獎。
《中國岩溶》獲西班牙巴塞羅那國家地質學電影節大獎——最高藝術質量獎。
加拿大、香港、中影合拍故事片《秦俑〉獲法國巴黎奇情動作電影展大獎——最受歡迎影片;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配樂。
《高產緊湊型玉米》獲捷克斯洛伐克尼特拉第8屆國際農業電影節教學片類二等獎。
《壁蜂》獲捷克斯洛伐克尼特拉第8屆國際農業電影節通俗科學類二等獎。
西影廠和台灣合拍故事片《大紅燈籠高高掛》獲第48屆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金格利造型特別獎、國際影評人獎和艾維拉諾莉特別獎。
《馬路騎士》獲法國馬賽國際女性電影節公眾大獎。
北影廠香香港合拍故事片《過年》獲第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趙麗蓉獲最佳女演員獎。
《屠城血證》獲東京世界和平電影節故事片一等獎。
1992年《雙旗鎮刀客》獲第三屆日本夕張國際探險與幻想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
《來自火焰山的鼓手》獲第四十二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兒童影片獎」。
《大紅燈籠高高掛》獲義大利大衛獎評選活動「最佳外語片獎」。
《四十不惑》獲第四十五屆瑞士洛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評獎」。
《狂》獲第三屆不結盟國家電影節(朝鮮)「最佳攝影獎」。
《高朋滿座》獲蒙古第一屆喜劇電影節一等獎。
《秋菊打官司》(導演:張藝謀)獲第十四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和「最佳女演員獎」。
《血色清晨》獲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金球獎」。
《留守女士》獲第十六屆開羅國際電影「金字塔金像大獎」和「最佳女演員獎」。
《心香》獲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
1993年《香魂女》(導演:謝飛)、《喜宴》(長春電影製片廠攝制)獲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血色清晨》、《四十不惑》、《雙旗鎮刀客》、《媽媽》獲第四十三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電影論壇獎。
《天堂回信》(導演:王君正)獲第43屆柏林電影節「國際兒童青年電影中心獎」;荷蘭第7屆國際兒童電影電視節最高獎「兒童電影節獎」;美國芝加哥第10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成人評委和兒童評委兩項最佳影片獎;伊朗第9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雜嘴子》(導演:劉苗苗)獲第5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參議院特別獎」。
《找樂》(導演:寧瀛)獲第四十三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電影論壇獎和特別榮譽獎;第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青年導演競賽項目金櫻花獎和東京都知事獎;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青年導演大獎」首獎,獎金35萬美元;第十五屆法國南特亞非拉三大洲電影節金熱氣球獎,男主角黃宗洛獲最佳男演員獎。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動畫片《森林、小鳥和我》獲第四屆開羅國際兒童電影節動畫、兒童電視節豎讓目組開羅金獎。
由田壯壯執導、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的《藍風箏》獲第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大獎,最優秀女演員獎(呂麗萍)、新人特別推薦獎和東京都知事獎。
《霸王別姬》(導演:陳凱歌)獲法國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棕櫚獎」和國際影評聯盟大獎;洛杉磯影評家協會最佳外語片獎;日本福岡第38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導演和最佳剪輯獎。
《菊豆》(導演:張藝謀)獲保加利亞瓦爾納市首屆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鞏俐),鞏俐還獲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秋菊打官司》(導演:張藝謀)獲法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並名列香港第12屆電影金像獎最佳十大華語片之冠。
《大紅燈籠高高掛》(導演:張藝謀)獲英國影視藝術學院最佳外語片獎、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比利時電影評論家協會大獎。
《心香》(導演:碰纖兄孫周)獲第9屆法國蒙彼利埃中國電影節笑襲最高獎——「金熊貓獎」。
《隨風而去》(導演:肖鋒)獲第2屆東京國際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和最佳結尾獎。
《愛在東京)獲法國第14屆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留學生吳曉東)金獎。
台灣的《無言的山丘》獲首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日本福岡第38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劇本吉最佳美術指導獎。
台灣的《戲夢人生》獲第46屆戛納電影節評委獎。
台灣的《暗戀桃花源》獲第43屆柏林電影節特別榮譽獎。
台灣的《青少年哪吒》獲第6屆東京電影節青年導演競賽項目銅獎,第15屆法國三大洲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獎。
香港的《籠民》獲首屆上海電影節評委特別獎,日本第38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影片和攝影獎。
中國教育電視片《水》獲得第二十屆「日本賞」國際教育節目大賽學前教育類銀牌獎。
吉林電視台攝制的電視紀錄片《遠離的願望》在挪威特羅姆索舉辦的自然紀錄片電影節上,獲特別榮譽獎;在義大利桑迪歐國際自然紀錄片電影節上,獲特別獎。
動畫片:上海美影廠《12隻蚊子和5個人》獲法國第19屆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教育獎。《悍牛與牧童》獲第3屆伊斯梅利亞國際紀錄片、短片電影節塔胡特銀像獎。
電視片:中央台《最後的山神》獲「亞廣聯」電視大獎。《遠在北京的家》獲四川國際電視節紀錄片大獎,《老磨坊》獲最佳男主角獎(吳京安)。
謝晉導演獲法國首屆《軒尼詩》創意和成就獎。
1994年《火狐》(導演:吳子牛)獲第四十四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推薦獎」和在法國蒙彼利埃舉行的中國電影節金熊貓獎。
中國遼寧電視台拍攝的電視紀錄片《兩個孤兒的故事》獲第二屆亞洲電視映像節最高獎賞——最優秀獎,中國中央電視台的電視片《姊妹溪》獲優秀獎。
《大氣層消失》(導演:馮小寧)在南斯拉夫金松嶺獲「金松嶺—94」國際環保、體育和旅遊電影節「銀松獎」。
《炮打雙燈》獲第42屆西班牙聖塞瓦斯蒂安電影節評委特別提名獎。女主角寧靜獲最佳女演員獎。
《鳳凰琴》獲第四次不結盟運動及發展中國家平壤電影節火炬銅獎。
《黃土高原徑流林業》在第11屆國際農業電影上,獲聯合國糧農組織獎。
1995年《紅粉》(導演:李少紅)獲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優秀單項獎視覺效果「銀熊獎」。
《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紅玫瑰的扮演者陳沖獲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女主角獎」。
《黃沙 青草 紅太陽》(導演:周友朝)獲首屆金色布拉格電影節金人大獎。
《戰爭子午線》(導演:馮小寧)獲第4屆東京國際兒童電影節「日本電影評論家獎」。這是中國抗戰影片首次在日本獲獎。
《黑駿馬》(導演:謝飛)獲第19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藝術節最佳導演獎,男主角騰格爾獲最佳藝術獎。
《民警故事》(導演:寧瀛)獲西班牙第43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和國際影評人大獎。
《紅櫻桃》(導演:葉大鷹)獲第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軒尼詩記者杯——最佳創意獎」。女主角郭柯宇獲最佳女演員獎。
《母親,沒有選擇》獲第5屆國際青年電視節大獎及最佳觀眾獎。
《二嫫》(導演:周曉文)獲第四屆國際電影節「瑪雅美洲豹」金獎,女主角艾麗婭獲最佳女演員獎。
《霸王別姬》(導演:陳凱歌)獲日本東京東影評論家大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張國榮獲最佳男主角獎。同時該片還獲得日本東京每日新聞電影大獎、最佳影片獎。
《陽光燦爛的日子》(導演:姜文)男主角夏雨獲第一屆新加坡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影片被美國《時新周刊》評為年度國際「十大最佳影片」第一名。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導演:張藝謀)獲第4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電影技術獎」;被美國全美影評人聯盟評為年度格里菲思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獎」;獲美國第61屆紐約影評人協會年度電影獎「最佳攝影獎」。
《女兒紅》(導演:謝衍)女主角歸亞蕾獲捷克第30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女人花》(導演:王進執)獲葡萄牙第24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故事片大獎和「婦女電影獎」。
《蘭陵王》(導演:胡雪樺)獲美國洛杉磯桑塔·克拉里德國際電影節最佳外語片獎;出品人鄭凱南獲榮譽獎狀;攝影顧長衛獲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攝影獎」。
《與往事乾杯》(導演:夏鋼)獲葡萄牙第24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國際電影俱樂部聯合榮譽獎。
《落河鎮的兄弟》(導演:蘇舟)獲美國第12屆芝加哥國際電影節「聯合國兒童權益宣言」獎。
《人約黃昏》獲馬那基國際電影節「銀攝影機大獎」。
《混在北京》中女主角劇雪獲大馬士革國際電影節「表演特別獎」。
《活著》獲香港第14屆電影金像獎評選「十大華語片」之一;男主角葛優獲「第47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藍風箏》獲香港第14屆電影金像獎評選「十大華語片」之一。
《東邪西毒》獲香港第14屆電影金像獎評選「十大華語片」之一。
《背靠背,臉對臉》獲香港第14屆電影金像獎評選「十大華語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