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看完一部作品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我整理的摔跤吧爸爸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為了夢想而奮斗
這部電影對我的影響很大。從電影中,我看到了一位父親對夢想的不懈追求和對女兒無私的愛。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國家冠軍摔跤手因為摔跤給他帶來了榮譽卻無法帶來金錢,迫於生計,不得不屈服給現實。但他從未放棄過自己的夢想,在他漸漸衰老的時候,他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獲得一塊奧運金牌。即使他的孩子都是女孩,他也不斷地訓練她們,這個過程他承受著所有人的冷嘲熱諷,默默前行。最終,他的女兒們也都成為了國家冠軍。
本以為影片到此結束,卻發現這位父親的理想比這更遠大,他希望女兒們都是世界冠軍。但女兒不再繼續聽話,因此連續輸了幾場比賽,才發現父親是對的。接下來她們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打敗了一個又一個的對手,最終成為世界冠軍。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要想實現自己的目標,即使有再多阻礙也不能阻擋我們前進的腳步。只要堅持夢想、不懈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就像影片里的父親,為了他的夢想、為了他的女兒,承受著幾乎令他喘不過氣的壓力,但總能想辦法克服這些。
我們要學習他們,以他們為榜樣,告訴自己——為了目標、為了夢想去奮斗!堅持下去,就能成功!為自己加油!
學會堅韌、學會不忘初心,學會為了夢想而拼搏、去奮斗,永不放棄!這樣,我們才會走向夢想,推開成功的大門。勇於向一切阻礙自己前進的事物發出挑戰,戰勝他們!
有人推薦一部好書,有人推薦一個游戲,我推薦給大家一部很好的電影——摔跤吧,爸爸。
這部電影的主要內容是:印度一個全國摔跤冠軍很希望有一個兒子來繼承他的事業。而他的妻子卻給他生了四個女兒。後來,他的其中兩個女兒因為把一個男孩打得遍體鱗傷,被爸爸發現她們有摔跤的天賦,就逼她們去訓練摔跤。先前她們一點都不願意,覺得爸爸是魔鬼,訓練會偷懶。後來聽了一個同齡新娘的訴苦,她們才明白了爸爸的良苦用心,於是付出許多的努力去訓練摔跤。他的兩個女兒都成為了全國的冠軍。但她們出現了沖突,姐姐驕傲了不再認真練習,一直看電影休閑。妹妹卻繼續努力。後來,姐姐輸了一場國際比賽,妹妹卻贏了好幾場比賽。姐姐反省後終於不再驕傲了,自覺地練習,終於取得了世界冠軍,打破了印度當時男尊女卑的情形,為女性贏得了不可輕視的地位。
這部電影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爸爸和大女兒吉塔。在爸爸的身上我看到了鍥而不舍的精神,以及他為了追求夢想而付出的努力。不顧他人的嘲笑,家人的反對,堅持訓練他的兩個女兒。
吉塔的知錯就改,堅持不懈的精神和不會被一次失敗而打倒,自覺性強的品質令我敬佩。
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一處,那就是同齡新娘說的話:「我很希望有這樣的爸爸。他訓練你們,是為了讓你們優秀,可以讓你有能力去挑選別人,而不是被別人挑選。」最後一句話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之中。我明白了:父母對我們的嚴格要求是為我們好,希望我們可以走上成功的道路。
這一部電影是激勵人心的完美傑作,值得大家走進影院觀看,裡面的道理將會讓我們一生受用。
上個周末,我和爸爸去看了一部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這部影片講了一位父親想生個兒子傳承他的摔跤手事業,卻生了四個女兒。而且父親無意中發現兩個女兒很有摔跤的潛力,就開始全力培養她倆,開啟了「魔鬼式」訓練。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兩個女兒成為摔跤高手。
影片最後一個片段讓我印象最深刻。大女兒吉塔在國際摔跤決賽中,在對手以5∶1遙遙領先,比賽時間所剩不多的緊急情況下,不氣餒,冷靜想起爸爸教她的'方法,以一個高難度動作,拿下了五分,贏得了金牌,為國爭光,實現了爸爸的夢想。
看完電影,我深感慚愧,我缺乏吉塔姐妹倆頑強拼搏和堅持到底的毅力,做事常常半途而廢。有次,我想全力以赴拼裝好一輛摩托車。拼了一個多小時,我發現一個零件裝錯了,怎麼拔也拔不出來,恨不得把它砸了。後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大致拼裝好,但還有一些零件扔在一邊。我心裡十分滿意自己已經堅持拼了三個小時,還在同學面前炫耀。但那輛車最終因少了幾個零件散架了,那次拼裝其實是半途而廢的。
而我像這樣遇到一些困難就放棄的事情還有很多。在學習生活方面,我的爸爸媽媽給我提出一些嚴格要求,但我沒有做到,他們批評我幾句就過去了。慢慢地,他們認為我就是做事馬虎。現在我知道,沒有人能隨隨便便就成功,遇到困難挫折,不能放棄,奇跡經常是那些堅持不懈的人創造的,只有努力拚搏才會獲得成功。
這是一部由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電影,是一部體育競技類電影。印度摔跤運動員馬哈維亞·辛格·珀尕(阿米爾·汗飾)一心想為國家贏得一枚摔跤獎牌,卻因為生活所迫無法完成夢想。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自己的女兒們有運動天賦和潛力,他不顧社會和周圍人的反對和嘲笑,開始對女兒們進行「魔鬼」訓練,最終培養出獲得國際競賽冠軍的一流女性摔跤運動員。
在觀影的同時,觀眾被片中深深的熱血勵志氛圍所打動,並多次擊中淚點,140分鍾的緊湊的片長更讓人「無尿點」,觀眾的心被緊緊的抓住了,尤其是三場扣人心弦的競技對決,更是看得不少觀眾心跳加速。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在觀影後說,「從劇作到表演,從節奏到音樂都相當驚人。」毫無疑問,這是一部成功的勵志電影,也是一部口碑爆棚的商業電影。
劇中演員蠻拼的!此劇背後,我們了解了戲骨級演員阿米爾·汗的拍影經歷。雖然他有「印度劉德華」之稱,中國觀眾對他也不陌生,但為了出演這部電影,他在戲外也是一個勵志典範。為了最真實的表現劇情,他在完成了角色19歲的青年戲份後;短時間內從130多斤增肥到200斤,演出該角色55歲時發福的狀態。然後又在五個月內減掉25公斤的贅肉去拍壯年的戲份。而劇中扮演兩個女兒的女演員也進行了一年的摔跤培訓,這也是為什麼片中摔跤場景看來很真實的原因。可想而知,從胖大爺到型男,這一增一減,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執著!其背後付出的艱辛和汗水非常人所能承受!精益求精的精神展現無遺!
觀看之前,對這部電影並沒有太多的期待,本能上不喜歡印度的電影,觀看之後,感慨頗多,觀看過程中也因為感動幾度落淚。
首先,要從印度說起,印度是一個非常重男輕女的國家,而影片中有這么一個家庭卻是個例外,這個爸爸沒能參加國際摔跤比賽。於是,他一心想生一個男孩實現他的願望,但是生下四個卻都是女孩。有一天偶然發現兩個女兒有摔跤過人之處,就訓練她們直到進入國家摔跤比賽,並進入國家體育學院學習。
其次,成功沒有捷徑,快樂的精髓來自於經歷、拼搏;事實告訴我們,誰也不會隨隨便便成功,簡單易得的快樂和誘惑會麻醉我們的神經,結果是,讓我們把過多的時間用於簡單快樂,而不是用於厚積薄發。
再次,需要有夢想。正如世紀老人冰心所言: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成功是由痛苦創造生命的夢想,是由自強不息鑄造的奇跡。劇中的吉塔和巴比塔為了實現父親的冠軍夢,他們遠離自己最愛吃的零食,被逼含淚剪去最象徵女性的長發,忍受來自同齡人與非同齡人異樣的眼光、非議和嘲笑。他們犧牲那個年齡階段該有的娛樂時間,艱苦訓練。其實用於我們工作中也是一樣的,那些站在頂峰的人,並非我們看的那麼瀟灑,只有付出了才會有收獲。成功的道路充滿艱辛,輝煌的背後灑滿汗水。但即使前方的道路再難,荊棘再深,夢想的實現也不無可能。
最後感悟:選擇大於努力,慶幸最後的教練是自己的爸爸,才能獲得成功,看到影片也聯想到,很慶幸自己選擇揚州青銳這個平台,有自我發展的空間,能執著地握著夢想,一步一步接近夢想並享受努力帶來的甜蜜。
努力追夢,結局會變美好!
電影《摔跤吧!爸爸》是印度由真實事件改編而製成的現實向影片。講述了印度前摔跤手馬哈維亞不顧家人和村人的反對,打破封建思想,訓練自己的兩個女兒成為優秀摔跤手的故事。
馬哈維亞最終決定訓練女兒們摔跤並讓她們代替自己完成自己的夢想的片段令我久久不能忘卻。在這期間,女兒們剪掉自己的一頭秀發,換下鮮艷的頭巾和長裙,為了父親更是自己的夢想,沒日沒夜地跑步、練習。他們不顧輿論、宗教等社會話題,進入英聯邦摔跤比賽,奪得冠軍。
當時的印度性別歧視十分嚴重,僅有的摔跤女選手也只有幾個,馬哈維亞與女兒們能下定決心苦練摔跤需要多大的勇氣可見一斑。為了他們的夢想,為了結下心結,為了打破常規;三人決定為印度贏得世界性的獎杯。
在現實生活中,為夢想拼搏奮斗卻因為一丁點兒困難便退回起點的大有人在,像馬哈維亞和女兒們那樣保持初心,不迷失自我的人少之又少。
「他們沒有資格來挑戰我女兒,而是由我女兒來挑選他們。」是啊,當你不斷為了你的夢想努力,無限靠近它時,也許你也會有勇氣說出這句話吧。
不管是誰,在其心底深處都一定會有隱藏著的一束小小的光芒存在;正是因為能相信這光芒的存在,它才會復甦。馬哈維亞可以相信在別人眼裡「不可能實現」的夢想,那我們又何嘗不可以呢?
孤注一擲地去追夢,哪怕天地不容、萬劫不復,就讓我一人承擔!無所畏懼地去迎接夢想的洗禮,無論前方多麼黑暗,你心中的光芒永遠都不會暗淡,它雖小卻閃亮的碎片上永遠刻著。
「努力追夢,結局會變美好!」
一部電影《摔跤吧!爸爸》,一個努力的爸爸,兩個努力的女兒,在我心中呈現出一朵美麗的花。
《摔跤吧!爸爸》,你雖然是一部電影,但我有話和你說。拉開了電影屏幕,冠軍爸爸想擁有一個可以繼承他偉大的摔跤基因的男孩,但是情況發生得很不妙,他竟然一連生了四個女孩,爸爸沒有希望了。
在一個下午,爸爸回家看見有兩個男孩被打得落花流水,接著看見兩個女兒站在他們旁邊,爸爸傻了眼:兩個女孩打兩個男孩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爸爸的希望又在眼前升起,爸爸身為一名曾經的全國冠軍,於是開始教兩個女兒摔跤技藝,他花費千辛萬苦之力地教兩位女孩,還不顧一切把她們的頭發剪掉,被兩個女兒痛恨。
經過訓練後,兩個女兒真得有了很大的成就,一場讓人感覺在做夢的比賽發生了:在參加女子摔跤比賽中,大女兒因體重不夠,即將不能參與,但幾經波折,最後還得了銅牌,太不可思議了,那一刻,爸爸為之驕傲
父親決定送她去摔跤學院。不甘寂寞的女兒越來越不懂事,留起長發,回到家鄉與父親PK,盡管比嬴了父親,但她代表國家隊出戰國際比賽時,卻連輸了三場。她覺得自己錯怪父親了,終於使用爸爸的方法,又贏了回來,「摔跤吧!爸爸!」令人震驚,還讓深深感受到「虎毒不識子」的道理。
摔跤吧!爸爸!讓我覺得,不能忘本,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感動是:爸爸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女兒,親情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情感。
這是一部足以震撼人心的電影!這是一部足以改變人的電影!——題記
要說最近的熱播電影,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吳京自導自演的《戰狼Ⅱ》,想到的第二部電影就是在暑假前風靡全國的最好印度教育片——《摔跤吧,爸爸》!我也跟著,走進了電影院,欣賞這部風靡全國的教育電影!
首先講的是印度一個全國摔跤冠軍爸爸,畢生的夢想就是為國爭光,站到世界冠軍的領獎台上,然而他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希望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為印度贏得世界級金牌。不料命運捉弄讓他生了四個女兒,偶然的機會他發現女兒有摔跤的天賦,於是開始訓練女兒摔跤,努力使女兒變成世界級的摔跤手。在男權社會的印度女孩子練習摔跤,引來了全村人的譏諷和嘲笑,吉塔姐妹倆也受到了同學們的冷嘲熱諷,他們排除所有的困難,最終,女兒終於達成了爸爸的夢想。
每個人的身上都有無窮的潛力,不一定是針對哪一方面。片中,兩個女兒的爸爸就發覺並挖掘出了她們的潛力。剛開始她們並不想服從爸爸的旨意,但當看見另一個女孩兒的爸爸早早地就把她嫁出去的時候,才真正明白,自己的爸爸做這個選擇也是面對著全村人的指責!後來兩個女孩都考上了印度最有名的體育學校,但那老師的方法有誤,並且大女兒走進那個環境里,不用心練習,在大賽上都取得了不好的成績。她的爸爸剛開始很生氣,但是後來一步一步帶著她往前走,最終拿到了國際金牌!這也體現出父愛的偉大!
做什麼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也不能半途而廢!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多體諒父母,多和他們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平時我不在媽媽身邊,一起看電影的機會自然少之又少。今天,媽媽陪我看了一部電影《摔跤吧,爸爸》。
電影開始就來了一場摔跤,獲勝的人贏過全國冠軍,他的名字叫馬哈維亞·辛格·珀尕,他退役後,為了想為印度取得一枚金牌,就想要生一個兒子。不幸的是,他老婆接二連三生了四個女兒,大女兒名字叫吉塔·辛格·珀尕,二女兒名字叫巴比塔·辛格·珀尕。有一次,吉塔和巴比塔把兩個男孩打得鼻青臉腫,馬哈維亞要她們把打人過程講述一下。兩個女兒打了隔壁哥哥示範了一下,馬哈維亞卻越看越興奮,因為他找到了希望——兩個女兒有摔跤的天賦。於是,他對兩個女兒的訓練開始了。每天天不亮就起來跑步和各種體能訓練。兩個姑娘原來長著漂亮長發,他爸爸都把她們的頭發剪短了,剪了頭發的姑娘像兩個假小子,倆姑娘忍不住傷心落淚。訓練了一段時間,兩個姑娘終於忍不住了,她們秘密的進行了一場革命,比如把爸爸鬧鍾調晚了,在爸爸晚起床後她倆卻裝作已經自覺訓練很久了。最終爸爸識破了她倆的詭計,並說服她們自覺參加訓練。接著吉塔和巴比塔參加了摔跤比賽,連勝了好多場,直到吉塔贏得了全國冠軍,參加國家隊訓練時遇到了新的教練,教練教她的方法卻和她父親背道而馳,吉塔自己也散漫了很多,追逐時尚潮流、毫不忌口大吃美食......,後來輸了世界級比賽也毫不在乎,還好當時巴比塔也贏了全國冠軍去說服了她,她回心轉意又開始用父親的方法贏得了世界冠軍。
這部電影告訴我,想要成為一個成功者,要永不放棄,要吃苦耐勞。
摔跤吧爸爸講的是一位摔跤手他十分優秀,在他年輕的時侯有一個應素所以他的夢想一向沒實現,他就與妻子生下來了孩子,生下的孩子卻都是女孩子,他的夢想撤底破滅了。之後在一場打架里看到了自我孩子有摔跤的天賦,就開始培養自我的孩子摔跤。因自我的孩不願意學就把孩子的頭發剪掉了。然後孩子就反抗他,把鬧鍾調慢了,在吧燈砸壞了。之後在一場婚禮中懂得了爸爸的用意。
開始發憤圖強每一天起來的越來越早,一天比一天努力,之後他們把整個村的摔跤手都打敗了。她們覺得還不夠就打敗了整個國家。
然後她們的爸爸就把心願跤給他們了,他們就去參加國際訓練,參加國際比賽,可連連失敗。
之後她明白教練教做錯了,就剪了長頭發,在給爸爸打電話,請求爸爸願諒自我。知後爸爸又開始教她摔跤她就一心一意的聽爸爸的教的,最終在總決賽時因爸爸不在輸給別人了5分。他就想起了爸爸說的一句話我不能時刻的保護你。這一句話她就用了爸爸教她的5分過肩摔,最終贏得了全國比賽,贏得了金牌,讓所有人記住了她。
在一個電影給我了一個感悟不管我在哪裡,在做什麼我都會聽爸爸的話,因為父母是在自我人身中最偉大的.,不管你做錯了什麼,都會戰在你身邊為你加油,為你賀彩,是我們人身中最不可缺的力量。
電影中,賽場上,廣播聲、哨聲、尖叫聲和歡呼聲,激昂又跳躍的電影背景音樂,此起彼伏,如身臨其境般,不住地催生出一大波腎上腺素來,便莫名地陷入一種臨產狀態焦慮,緊張,沒有退路,並滿懷希望。但,觀影前媒體過度的解讀,早早就劇透了各種花絮,所以在電影院是在看一個從勝利(爸爸曾是全國冠軍)走向勝利(女兒拿了英聯邦錦標賽冠軍)的雞湯故事,所以對電影大滿貫的結局也並不會感到意外。唯一的,有那麼一句話,直刺心窩:爸爸老了。我也奇怪為啥就記住了這么一句不甚勵志的台詞。
在《摔跤吧,爸爸》電影中,爸爸只有在女兒苦練10年並最終拿到英聯邦錦標賽冠軍時,才當著女兒淚流滿面地說出了一句,你是我的驕傲;而10年前爸爸在決定要培訓女兒摔跤前,單獨與媽媽的交談中,稀鬆平常地就道出,其實我很愛這兩個女兒。看來亞洲文化中是缺少直抒胸臆的,更似隱忍不宣,不大可能在生活中像寫電子郵件時以dearxxx開頭並以yourdearyyy結尾般這么直接。爸爸缺錢,拼的是爸爸的創意、方法和堅持,打破了世俗和體質的束縛,所幸終得正果。所以說這是一個拼爹的偉大時代,但冠軍爸爸只有一個,我的爸爸不是這樣的爸爸,我兒子的爸爸也不是這樣的爸爸我想,這就是命吧?以至於,我剛提出一個動議,從明天開始來個作文吧,爸爸,以疏解三年級兒子每次提筆寫作文時的那種臨產心態,就直接被兒子嗤之以鼻,我也趁機得以在兒子他媽面前知難而退了。
心藏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古訓,在現實中唯唯諾諾地做個體制外的光榮納稅人,沒毛病,就心滿意足。爸爸老矣,尚能飯,這是多麼幸福的事啊。
向夢想前進
昨晚在茶室觀看了《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摔跤手爸爸夢想有一天他的祖國印度的國旗能飄揚在國際摔跤賽場上空,印度國歌能唱響在賽場上。但是他的光輝歲月逐漸被時間侵蝕,他由壯年逐漸走向中年。他沒有放棄這個夢想,他希望他的下一代能夠幫助他完成夢想。
但是上帝又和他開了個小小的玩笑,他的四個孩子都是女孩,在當時社會女孩摔跤是被嘲笑的,所以他漸漸埋葬了自己的夢想。直到有一次,他的兩個女兒把兩個男孩打得鼻青臉腫,他內心的火焰又重新燃起——他想要把兩個女兒培養成摔跤手。
他的想法受盡了冷嘲熱諷,他的兩個女兒也不願意接受。兩個女兒在一個朋友的婚禮上,向朋友抱怨父親是多麼的嚴厲,但朋友的一些話卻讓她們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印度的女子生下只能做家務,成年後只有照顧家人、為丈夫生子,這就是宿命。」這對所有女性是不公的,但她們的命運卻不是如此,她們的父親讓她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命運,從此她們認真訓練,不斷向前方奔跑。
直到有一天,大女兒走向了國際賽場,她離父親的夢想只有一步之遙,但是外面的世界讓她忘記了父親的教導。在經歷了失敗之後,她沒有之前的痛苦和不甘,直到妹妹的到來,妹妹的勸說和父親的指導讓她在賽場上找回了自己,讓印度的國旗飄揚在賽場上,完成了父親的夢想。
向夢想前進的路上充滿荊棘、坎坷,這一路有笑聲也有眼淚。不忘初心才能贏得最終的成功,影片兩個女主人公心中有著一份信念,是父親的夢想,也是面對命運的不公,她們要去實現、要去改變,不可以退縮也不可以失敗,努力前行,才能實現夢想!
今年學校舉辦六一慶祝活動的時候,輪到我來做值日。我本想去上廁所,結果發現發現六班再看《瘋狂原始人》,我便隔窗在外面偷看,而耽誤了值日,最後被人發現並抓了回去。這聽上去和《摔跤吧爸爸》並沒有關系,但在值日組長訓我的時候,說道你現在還看《瘋狂原始人》那麼幼稚的電影,你應該去看五班的《摔跤吧爸爸》才對!
我平時都不怎麼注意電影所表達的思想,只是一味的追求有趣。而值日組長的一番話,恰如一語點醒夢中人,我決定,從現在開始,我只看有意義的電影!而第一個電影便是《摔跤吧爸爸》了。
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感受是:人是非常奇怪的,前半生在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這個夢想是針對某個方面的。當自己已經通過這個夢想在社會占據一席之地時,很多人就會讓自己的後代也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所以,許多人現在的工作,都是繼承祖輩的事業,這部電影中的爸爸也不例外,讓自己的兩個女兒從小接受艱苦的訓練,還把她們頭發剪掉,弄得像個男孩,受盡了同學的嘲笑,父親之所以如此狠心,為了她們的未來也為了自己的夢想。這種行為固然值得稱贊,但是,為了自己的夢想,強迫自己的後代走自己制定的人生路線,真的好嗎?我想,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值得人們去細細的思考。
這是一部足以震撼人心的電影!這是一部足以改變人的電影!
——題記
要說最近的熱播電影,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吳京自導自演的電影,想到的第二部電影就是在暑假前風靡全國的最好印度教育片——《摔跤吧,爸爸》!我也跟著,走進了電影院,欣賞這部風靡全國的教育電影!
首先講的是印度一個全國摔跤冠軍爸爸,畢生的夢想就是為國爭光,站到世界冠軍的領獎台上,然而他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期望兒子能夠幫他完成夢想——為印度贏得世界級金牌。不料命運捉弄讓他生了四個女兒,偶然的機會他發現女兒有摔跤的天賦,於是開始訓練女兒摔跤,努力使女兒變成世界級的摔跤手。在男權社會的印度女孩子練習摔跤,引來了全村人的譏諷和嘲笑,吉塔姐妹倆也受到了同學們的冷嘲熱諷,他們排除所有的困難,最終,女兒最終達成了爸爸的夢想。
每個人的身上都有無窮的潛力,不必須是針對哪一方面。片中,兩個女兒的爸爸就發覺並挖掘出了她們的潛力。剛開始她們並不想服從爸爸的旨意,但當看見另一個女孩兒的爸爸早早地就把她嫁出去的時候,才真正明白,自我的爸爸做這個選擇也是應對著全村人的指責!之後兩個女孩都考上了印度最有名的體育學校,但那教師的方法有誤,並且大女兒走進那個環境里,不用心練習,在大賽上都取得了不好的成績。她的爸爸剛開始很生氣,可是之後一步一步帶著她往前走,最終拿到了國際金牌!這也體現出父愛的偉大!
做什麼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也不能半途而廢!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多體諒父母,多和他們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相信自我是最棒的!
這部電影對我的影響很大。從電影中,我看到了一位父親對願望的不懈追求和對女兒忘我的愛。
影片敘述的是一個國家冠軍摔跤手由於摔跤給他帶來了榮譽卻無法帶來金錢,迫於生計,不得不屈服給實際。但他從未拋棄過自己的願望,在他逐漸變老的時候,他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取得一塊奧運金牌。即便他的孩子都是女孩,他也不斷地練習她們,這個過程他承受著所有人的冷嘲熱諷,靜靜前行。終究,他的女兒們也都成為了國家冠軍。
本以為影片到此結束,卻發現這位父親的抱負比這更遠大,他希望女兒們都是世界冠軍。但女兒不再繼續聽話,因而連續輸了幾場競賽,才發現父親是對的。接下來她們打敗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打敗了一個又一個的對手,終究成為世界冠軍。
這部電影通知咱們,要想完結自己的方針,即便有再多阻止也不能阻擋咱們行進的腳步。只需堅持願望、不懈盡力,就必須能成功。就像影片里的父親,為了他的願望、為了他的女兒,承受著簡直令他喘可是氣的壓力,但總能想辦法打敗這些。
咱們要學習他們,以他們為典範,通知自己為了方針、為了願望去斗爭!堅持下去,就能成功!為自己加油!
學會堅韌、學會不忘初心,學會為了願望而斗爭、去斗爭,永不拋棄!這樣,咱們才會走向願望,推開成功的大門。勇於向悉數阻止自己行進的事物宣布應戰,打敗他們!
② 用英語介紹摔跤吧爸爸!!急!!
It』s not the first big sports film ever released in China. And similar to most–if not all–of them, it』s about an underdog realizing an impossible dream. However, Dangal (2016) (《摔跤吧!爸爸》)still manages to stand out. The film made more than 100 million yuan in just four days after its release on May 5, according to China Daily.
它並非是中國上映的首部體育競技大片。和大多數——如果並非全部——同類電影相似,它講述了一個弱者實現遙不可及的夢想的故事。然而,《摔跤吧!爸爸》依舊大放異彩。據《中國日報》報道,這部電影5月5日上映後,四天內便收獲了超過1億元的票房。
The movie is based on the true story of Mahavir Singh Phogat, an amateur wrestler from India who lived for his dream of winning a gold medal for his country. Without government support, Mahavir wasn』t able to compete in a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nstead he became an office worker. But he turns his two eldest daughters, Geeta and Babita, into competitive wrestlers.
這部電影根據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他是印度的一名業余摔跤選手,盼望著有朝一日為祖國贏下一枚金牌。由於沒有政府的支持,巴哈威亞無法參加國際大賽,而是成為了一名辦公室職員。但他將自己年紀最長的兩個女兒,吉塔和巴比塔,訓練成了強大的摔跤手。
As Yahoo noted, this movie is「as much a story about sport as it is about a complex father-daughter relationship」.
正如雅虎所指的那樣,這部電影在「講述了體育故事的同時,也描述了一段復雜的父女關系」。
③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800字集錦6篇
專題「摔跤爸爸觀後感」為你推薦以下內容。
一個人難以忘記的,往往是他/她觀看過的一些影片,那些思維的火花在觀看過程中可能轉瞬即逝,在觀賞了後,心中感慨萬千,不禁為作品所深深折服,你對寫作品觀後感有哪些心得?那麼,寫作品讀後感真的較難嗎?我現在推薦你閱讀一下摔跤吧爸爸觀後感,為防遺忘,建議你收藏本頁!
今年暑假,我在作文班觀看了一部印度電影,叫《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講敘了如何實現夢想的故事,其中讓我念念不忘的是以下四個片斷:
第一個場景是他們進行的魔鬼訓練。為了讓女兒們早日成才,影片中的爸爸不準她們吃從前喜愛的辛辣食品,每天早上必須五點起來跑步,爸爸騎車在後面追趕,讓女兒們在前面跑,同時,他還叫來侄兒跟他的兩個女兒練摔跤。辛苦的訓練讓兩個女孩子有些受不了,她們借口說頭發里有虱子,結果父親卻下狠心剪掉了她們心愛的長發。
第二個場景是,她們中的大女兒經過刻苦訓練,成為了全國冠軍,當她回到小鎮的時候,那裡變得熱鬧非凡,居民們好像在迎接勝利而歸的英雄一樣,有的跳舞,有的唱歌,還有的歡呼,整個小鎮都被他們的吶喊聲給淹沒了。
第三個場景是那個大女兒走進國家訓練學院後,她變化了,被教練的話完全洗了腦,回家時不聽他爸爸的教導了,認為爸爸的教法很落後。在和爸爸的較量中,她不管爸爸是否變老,用盡一切辦法去功擊他,雖然最後她贏了,可是我認為她的做法完全是錯誤的,因為她忘記了自己一路是怎麼走過來的。
第四個場景是經過千辛萬苦的磨練後,她終於站上了世界冠軍的領獎台。那個時刻,她那自豪、自信的淚水奪眶而出,看到這情景,我感受到她的內心是多麼的滾燙,她終於替爸爸和自己完成了為國爭光的夢想了!
看完這部影片,我認為這兩個女孩子天生就是當摔跤手的料,從她們的身上,我看到了堅持的力量,感覺到了嚴厲的要求能使人進步,影片也讓我明白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道理。
阿米爾.汗可能是我最喜歡的印度男明星了――我也不認識別的印度男明星――他的影片我看過三部,都拍得不錯。分別是:《未知死亡》、《三傻大鬧寶萊塢》還有今天要說的這部《摔跤吧爸爸》。
這部影片的故事主線很簡單:一個虎爸,為了延續自己的摔跤夢想,玩命折騰女兒,最終成功。從兩位女主人公――吉塔、巴比塔被迫訓練時起,我心裡就在想:這不就是報紙上,我國著名鋼琴家,某郎的童年故事嗎?後來一看電影結尾,果然真人真事。
片中的很多細節,閃耀著許多人性的光輝,讓我很感動。特別是在接近片尾過程,我似乎還聽到了觀眾為裡面的人物鼓掌和加油聲。這個充滿勵志的故事,也讓懶惰的我極為慚愧。甚至過後還感嘆自己浪費了青春。但我還是有疑問:這種「英雄父母」造就不凡兒女的教材,是否值得所有父母學習?
傳承夢想這種事,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很多家長在看了某郎或者某成功人士傳奇經歷以後,都想著有一天兒女也能像他們一樣耀眼。進而來彌補自我感覺平庸的人生,或年少時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實現的夢。可我必須說,這種想法挺美好,但似乎缺乏理智。為此我提出四點疑問,僅供參考。
第一個:這種成功概率太小,付出的成本太高。搞好了,孩子可能承傳了你的夢想;搞不好他會產生大逆反。不僅會用各種方式躲避你布下的天羅地網,還可能導致你們關系的破裂。孰輕孰重,明眼人一看便知。這如何解?
第二個:許多家長選擇的項目都人滿為患。有些選擇需要天賦。萬一孩子不成功,時間成本又搭了進去。他會不會因為高不成低不就埋怨你?會不會因此造成巨大的心理創傷且留下遺憾?會不會跟你說:要不是你非讓我學xxx,而讓我學xxxx,我早就在那個領域成專家了!你怎麼回答?
第三個:你如何斷定你想讓他/她傳承的夢想,將來不會被取代或者淘汰?如今科技經濟蓬勃發展,人工智慧將會取代大部分工作。萬一中的,後果如何承擔?
一開始想去看這部片子是聽說其中的演員阿米爾汗為了完美詮釋劇中馬哈維亞辛格珀尕這一角色做了非常勵志醒人的行為:先是完成了角色19歲的青年戲份;隨後舍棄化妝特技,在短時間內增肥28公斤,以演出該角色55歲時發福的狀態,體重97公斤,儼然一位大腹便便的中年胖子。最後為了貼合該角色29歲摔跤手生涯黃金時期的體型,用五個月的時間,在健身房揮汗如雨,不僅減掉了25公斤的贅肉,更學習摔跤技巧,練出了擁有八塊腹肌的魔鬼身材。在演藝圈為拍戲增肥減肥的都有,但是增重且隨後又減重這么多的也是很罕見的。抱著對演員的敬畏之心去了電影院……
電影情節一點也不辜負我投入的45元,而且真的非常超值!!這部影片乍看起來是一個專制的父親將自己的理想強制壓於子女身上,是一種非常自私的行為,但是從更廣大層面,從印度當地的等級制度而言,這顯然微不足道。在影片里藉助一位14歲的新娘口吻描述了當地婦女的悲慘生活:自小與鍋碗瓢盆為伍,待稍長便被送給陌生的男人為妻,只為減少家裡的支出。這種完全無自由無地位的狀況,是所有當地婦女的悲哀,逆來順受早已習慣,也恰恰因為如此,為辛格一開始對兩位女兒的訓練(在女兒眼裡即懲罰)打造了良好的開始。當然堅持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舉動,頂著身邊所有認識人的嘲諷的眼光,壓力是非常大的,父愛如山,大愛無疆。為國爭光,這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父親自小對兩閨女的諄諄教導,成功的將夢想與榮譽傳達給了下一代。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辛格帶著他的兩個女兒成功的走到了最後,打造了印度歷史上第一名摔跤金牌者――貝塔,一個印度小村莊里走出的姑娘。
從感性角度來看,劇中有無數個亮點感動和感染了我,喜劇效應加理念傳達,銜接十分自然。在這主要說3點。
向夢想前進
昨晚在茶室觀看了《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摔跤手爸爸夢想有一天他的祖國印度的國旗能飄揚在國際摔跤賽場上空,印度國歌能唱響在賽場上。但是他的光輝歲月逐漸被時間侵蝕,他由壯年逐漸走向中年。他沒有放棄這個夢想,他希望他的下一代能夠幫助他完成夢想。
但是上帝又和他開了個小小的玩笑,他的四個孩子都是女孩,在當時社會女孩摔跤是被嘲笑的,所以他漸漸埋葬了自己的夢想。直到有一次,他的兩個女兒把兩個男孩打得鼻青臉腫,他內心的火焰又重新燃起——他想要把兩個女兒培養成摔跤手。
他的想法受盡了冷嘲熱諷,他的兩個女兒也不願意接受。兩個女兒在一個朋友的婚禮上,向朋友抱怨父親是多麼的嚴厲,但朋友的一些話卻讓她們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印度的女子生下只能做家務,成年後只有照顧家人、為丈夫生子,這就是宿命。」這對所有女性是不公的,但她們的命運卻不是如此,她們的父親讓她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命運,從此她們認真訓練,不斷向前方奔跑。
直到有一天,大女兒走向了國際賽場,她離父親的夢想只有一步之遙,但是外面的世界讓她忘記了父親的教導。在經歷了失敗之後,她沒有之前的痛苦和不甘,直到妹妹的到來,妹妹的勸說和父親的指導讓她在賽場上找回了自己,讓印度的國旗飄揚在賽場上,完成了父親的夢想。
向夢想前進的路上充滿荊棘、坎坷,這一路有笑聲也有眼淚。不忘初心才能贏得最終的成功,影片兩個女主人公心中有著一份信念,是父親的夢想,也是面對命運的不公,她們要去實現、要去改變,不可以退縮也不可以失敗,努力前行,才能實現夢想!
看這部電影是因為沒有電影可看,而這部評價似乎不錯,身邊的人也一直在推薦。電影的開始在一家飯店,一群人圍著一台黑白電視機看摔跤比賽,從而引發了一場現實的摔跤比賽。馬哈維亞心中有對印度獲得金牌的期望也看到了現實的無奈,他將這種期望寄託在他的兒子身上。這跟我們現在有些家庭似乎是一樣的,爸爸媽媽的期望沒有在自己身上實現,就會寄託在孩子身上,孩子似乎還沒出生就背上了沉重的枷鎖。而孩子長大後也只會說句這是我爸媽的夢想,他們希望我成為一名工程師,卻似乎忘記了自己的夢想。
可馬哈維亞的運氣似乎不太好,生了4個女兒,卻沒有一個兒子,慢慢的他絕望了,覺得摔跤註定與他無緣。可上天似乎總會給溺水的人一根稻草,吉塔和巴比塔就是這根稻草。他發現吉塔和巴比塔在摔跤這方面有很大的天賦,他驚醒女兒也可以拿金牌,也可以學習摔跤。「明天五點來找我」這句話包含了馬哈維亞對摔跤金牌的執著,同時也包含了對女兒的愛,期望她們可以成為為自己生活的女人,不用過著天天柴米油鹽、相夫教子的生活。他開始訓練她們,剪頭發,穿男孩子的服裝,教她們摔跤的技巧,為她們搭建專門的摔跤場地,還把她們的堂哥找來當她們的陪練。慢慢的她們的技術開始成熟,馬哈維亞帶著她們去參加比賽,跟男人一起摔跤。吉塔從最開始的失敗,慢慢的到冠軍的位置。大大小小的賽事,鬼知道她經歷了什麼,但是她成功了,成功的成為了村子裡面的驕傲,成為了印度女性的驕傲,而當初的那些嘲笑也不見了,剩下的都是贊美。
吉塔進入了國家體育學校,開始了她的訓練生涯。可學校的生活似乎太過於輕松,沒有了爸爸在旁邊的嚴厲教導,吉塔的摔跤訓練能力大不如前了,參加一次次的國際比賽一次次的刷下來。可她再也沒有像第一次輸掉比賽那樣的沉重,習以為常的失敗這是最可怕的,這是一種從精神層面的侵襲和吞噬。慢慢的形成爸爸對女兒的失望,女兒對爸爸不理解的怨恨。終止這一切的是一個電話,吉塔給爸爸打的電話,吉塔的哭泣聲,把爸爸的防線打開。父女沒有仇恨,有的只有愛。這一幕讓我想起了我的爸爸,雖然我的爸爸只是千千萬萬農民中的一個,可他也為我撐起了一片天。給他能給我最好的,讓我健康快樂的成長,或許不善言辭但我卻能明白他對我的期望。
馬哈維亞來到了吉塔的身邊,那一句「明早五點來找我」又重新開啟了吉塔「摔跤吧,爸爸」的大門。馬哈維亞開始重新訓練吉塔。為她制定訓練方式,指導她戰術,讓她恢復了自信,最後在賽場上為印度奪得了金牌。而那一句「你是我的驕傲」終於從馬哈維亞的嘴裡說出來了。
「我沒有辜負我自己也沒有辜負你的期望」我想這應該是吉塔在贏得金牌時的想法吧。
看了最近被電影院線炒的火熱的摔跤吧,爸爸,讓我震撼的不是父女兩人為了民族利益的爭取在背後付出的努力,讓我感動的是貫穿全篇的深深父愛。
摔跤吧,爸爸顛覆了我對印度電影的看法,在我的印象里印度電影的最大的特點就是歌舞,開心又或者是不開心時,他們都會用舞蹈和歌曲來表達。但在摔跤吧,爸爸里沒有舞蹈穿插,只有恰到好處的講述。摔跤吧,爸爸講述的是一個父親,他曾經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因生活所迫才放棄了摔跤,本想要兒子能夠替他完成夢想,卻沒想到生了四個女兒。本以為不可能完成夢想的他卻看到了女兒的天賦,在艱苦的訓練中贏了一場又一場的比賽,並在一個又一個的比賽中使得千千萬萬的印度女性走上摔跤台的故事。
在父親做出訓練女兒成為摔跤手的這個決定的時候,其實是父親做出的最為難的決定。讓女兒成為摔跤手,就得讓女兒放棄心愛的長發,裙子和愛吃的東西。但要讓女兒不走上摔跤手這條路,女兒就可能要在廚房裡面過著平淡的一生。在這個電影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白天里是對女兒嚴格的父親,到了一天辛苦訓練結束後,每晚父親都會慈愛的幫女兒揉一揉酸脹的腿,而這一切女兒都是不知情的,看著父親眼裡的心疼,讓我不禁想起一句話「愛你,就得狠下心來為你的未來做打算。」
影片里還有一段,從屏幕里散發出的父愛讓人感動。當女兒進國家隊為了更好地准備參賽時,由於女兒還是更適應父親的訓練方法,所以總出去逃練去找父親訓練,但當事情被發現的時候,女兒就被要求不能參賽,平日里驕傲的父親,在那一刻為了女兒低頭認錯。
摔跤吧,爸爸裡面的父親只是世上這千千萬萬當中的一個,但千千萬萬個父親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願子女好。
④ 電影《摔跤吧爸爸》觀後感,摔跤吧爸爸觀後感作文
電影《摔跤吧爸爸》觀後感,摔跤吧爸爸觀後感作文
電影《摔跤吧爸爸》觀後感一
這是一部由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電影,是一部體育競技類電影。印度摔跤運動員馬哈維亞·辛格·珀尕(阿米爾·汗飾)一心想為國家贏得一枚摔跤獎牌,卻因為生活所迫無法完成夢想。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自己的女兒們有運動天賦和潛力,他不顧社會和周圍人的反對和嘲笑,開始對女兒們進行「魔鬼」訓練,最終培養出獲得國際競賽冠軍的一流女性摔跤運動員。
在觀影的同時,觀眾被片中深深的熱血勵志氛圍所打動,並多次擊中淚點,140分鍾的緊湊的片長更讓人「無尿點」,觀眾的心被緊緊的抓住了,尤其是三場扣人心弦的競技對決,更是看得不少觀眾心跳加速。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在觀影後說,「從劇作到表演,從節奏到音樂都相當驚人。」毫無疑問,這是一部成功的勵志電影,也是一部口碑爆棚的商業電影。
劇中演員蠻拼的!此劇背後,我們了解了戲骨級演員阿米爾·汗的拍影經歷。雖然他有「印度劉德華」之稱,中國觀眾對他也不陌生,但為了出演這部電影,他在戲外也是一個勵志典範。為了最真實的表現劇情,他在完成了角色19歲的青年戲份後;短時間內從130多斤增肥到200斤,演出該角色55歲時發福的狀態。然後又在五個月內減掉25公斤的贅肉去拍壯年的戲份。而劇中扮演兩個女兒的女演員也進行了一年的摔跤培訓,這也是為什麼片中摔跤場景看來很真實的原因。可想而知,從胖大爺到型男,這一增一減,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執著!其背後付出的艱辛和汗水非常人所能承受!精益求精的精神展現無遺!
在給演員點贊的同時,我們不禁要為那些假唱事件的主角,驚險時刻靠替身的「明星」汗顏,職業的操守哪去了?專業、敬業的精神哪去了?是走心還是走錢?僅靠顏值圈粉,註定不會深入人心。影片戲里戲外體現出的實力、專業、敬業,何嘗不是一種工匠精神的體現?
演藝界如此,其他行業也如此,只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是當下最有生命力的。C919首飛,以工匠精神鑄就高品質的中國製造。精於工,匠於心,品於行,我們每個人對所乾的工作不懈努力,精益求精,注重細節,才會有更多的完美,才會有更多的中國製造和中國智造。
電影《摔跤吧爸爸》觀後感二
作為一部長達161分鍾的體育勵志片(引進版被刪剪為140分鍾),本片的前一個多小時劇情是非常精彩的,從阿米爾·汗扮演的全國冠軍摔跤手解甲歸田訓練兩個女兒成為摔跤運動員;再到大女兒終於認識到摔跤對於她擺脫受傳統束縛的印度女性命運的重要意義,於是發奮苦練實力猛漲,一路在民間「野跤」比賽中打敗各路男孩子摔跤手,最終在國家正式摔跤比賽中成為女子摔跤冠軍,進入國家隊後回家休假時用學到的新技術在摔跤場上贏了年邁的老爸——影片前半部分的劇情、角色、節奏感、喜感和動作戲都處於絕佳狀態,歡鬧昂揚的印度片獨特氛圍對觀眾有著強勁的吸引力,體育勵志同女權主義緊密結合,而且一點都不刻意、不說教。
影片對印度風土民情和社會現狀的展現也信手拈來,對於阻礙印度體育事業發展的官僚主義問題,影片也是旗幟鮮明地給予批判。一部體育勵志片,在把體育部分拍得精彩引人之外,還能有如此多體育之外的精彩內容,放眼世界影壇也是不多見的,尤其是影片張揚的女權主義和女性獨立意識,對於印度社會乃至東方社會來說,都極具進步意義。大女兒小時候先是在開明老爸的親情護航下擊破傳統的束縛,女權意識覺醒,長大後在摔跤場用在國家隊學到的技巧戰勝老爸,更是堪稱女權對父權的「絕殺」,標志著她再也不是需要在父親庇蔭下成長的小女孩,而是具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超越父親的獨立技能和獨立人格,這種「女權進階」的升華簡直不能太美。
可惜,本片的後一個多小時劇情,搞砸了此前完美的一切,使得本片無法成為一部「神作」。如果說影片的前半部分可以稱之為「體育勵志片」的話,那麼影片的後半部分就變成了過度誇張兒戲的「體育童話片」。
接著前面的劇情繼續說,本來大女兒在實力和精神上都完成對於老爸的超越和獨立,結果後半部分劇情卻大踏步後退,父權又重新回歸「偉光正」的高高在上的地位,又變回了「女兒離不開老爸護佑,老爸說的一切都對對對,女兒在老爸的指導下拿下國際冠軍」這樣的套路,這不就跟影片前半部分的套路重復了嗎?
說具體情節更是讓人匪夷所思,女兒成為印度的國家級運動員之後,在國際賽場上連續失利,於是老爸專門趕到國家隊集訓營進行督導,結果他的出的結論是:國家隊教練教的全是錯的,你以後不要理國家隊的訓練安排了,我給你重新規劃訓練計劃。甚至到了英聯邦運動會的賽場上,大女兒上場比賽,國家隊教練喊「防守」,老爸就喊「進攻」,國家隊教練喊「進攻」,老爸就喊「防守」,總之就是一切跟國家隊教練反著來,而且最終證明老爸全對!這「主角光環」已經亮瞎人眼了啊!
不知道你看到這種情節是啥感受,反正筆者當時在影院看到這里已經徹底傻眼了。打個比方,你能想像張繼科他爸對他說「劉國梁劉指導跟你講的戰術都是錯的,別理他,聽我的」嗎?憑什麼啊?就憑你從小訓練他打乒乓球嗎?荒謬爆了是吧?即便影片中的老爸有印度國家冠軍的身份打底,畢竟距離他的時代過去至少已經20年了,無論是訓練方法還是技戰術,老爸都應該沒有任何優勢可言,而影片卻把他凌駕在國家隊教練之上,成為女兒一路過關斬將贏得印度首個國際摔跤比賽冠軍的決定性因素。而影片之所以這么做,更多地還是出於商業片「做戲」的需要,因為如果不這樣「做戲」的話,那麼大女兒進入國家隊之後,劇情就沒有老爸插足的餘地了,大明星阿米爾·汗就沒有用武之地了,而阿米爾·汗才是本片的招牌,一定要讓他在女兒進入國家隊之後發揮重要作用,一定要讓他處在矛盾沖突的核心位置,所以就有了女兒不聽國家隊教練而是聽老爸的指導拿下國際冠軍這樣的劇情了。而且,扮演老爸的阿米爾·汗在某種程度上就像喬布斯一樣,具有「現實扭曲力場」,即便是這種不甚合理的人設和劇情,在觀影過程中都會讓觀眾倒向他的一邊,在情感上認同他這個角色。不過,這樣一來,影片後半部分已經不是「體育勵志片」,而是變成「體育童話片」了。
但不管怎樣,本片的優點還是足夠多的,尤其是主演的表演都堪稱大放異彩。扮演老爸的阿米爾·汗,在影片中以年輕肌肉男、中年老爸、老年老爸三種不同身材和樣貌出現,如此強大的「變身」能力,完全不亞於克里斯蒂安·貝爾等幾個好萊塢著名的「橡皮人」。而且阿米爾·汗的演技和氣質都堪稱絕佳,演繹不同年齡層的老爸都那麼有說服力,威嚴與冷幽默並存,往那兒一站,不用多說話,就能讓你感受到什麼叫「父愛如山」,如此強大的塑造角色能力,感覺目前華語影壇無人能比。
扮演他女兒的大演員和小演員也都很贊,不僅演起戲來生動自然、十分可愛,而且拍摔跤戲都有板有眼、極具說服力,讓觀眾完全信服她就是個實力超群的摔跤手。看人家印度青年演員塑造角色的能力,也遠非我們這幫小美女、小鮮肉們能比的。
電影《摔跤吧爸爸》觀後感三
母親節的名義,看摔跤吧爸爸。與女兒探討觀後感。
1,成功沒有捷徑,快樂的精髓來自於經歷拼搏內涵豐富的成功喜悅。以為老爸過時了,以為清規戒律沒必要,事實告訴我們,誰也不會隨隨便便成功。簡單易得的快樂和誘惑會麻醉我們的'神經,結果是,讓我們把過多的時間用於簡單快樂,而不是用於厚積薄發,去體會雨後彩虹的美麗,去體會一覽眾山小的快意。
2,凡事都要講方法論,同時方法是有層次高低的,道術體用是不同境界。為什麼國家教練不如爸爸?因為,教練執迷不悟於術,爸爸教的是道。道是理念,是方向,是發自心底的強大力量。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策略決定。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吉塔問爸爸採取什麼策略,爸爸的答案是「讓人們記住你」。於是,奇跡發生了!所以,如果有帶你領略道行的貴人,珍惜吧!
3,國家的強大靠什麼?很顯然,不是影片里的官僚和豬教練,也不是那些歧視女性的村民。那麼,國家的意義是什麼?影片的最後告訴了我們,國家和民族不是目的,是意義,是高於生老病死的價值榮光。孩子也不是目的,是意義!所以,我們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4,現實是殘酷的,人生充滿著不公和算計。即便你有一個敢於向世俗挑戰的爸爸,即便你一身武藝,決定你第一次上場比賽的仍然是可以多賣幾張票。但是不是就獨善其身,不要去爭取了呢?很顯然,影片通過14歲的新娘給出了答案。說到底,命運不虧欠誰,決定過什麼樣的人生取決於自己。
5,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樣一部純印度風格影片,深深打動我們,裡面的歌舞毫無違和感。無論是世俗的眼光,還是女性的愛美,擺脫被歧視地位的努力,都是人性。
最後,向導演和男主致敬。我們不必為了貧窮或落後感到羞恥,我們必須為不主動擺脫貧窮或落後感到羞愧。每一個不向命運低頭的人都值得贊頌!
⑤ 三年級作文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昨天觀看了最近網上一直熱評的印度電影——《 摔跤吧,爸爸》,有些觸動,寫來激勵自己,也希望與身邊的朋友共勉。
電影講述了「馬哈維亞(爸爸)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希望讓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贏得世界級金牌。結果生了四個女兒本以為夢想就此破碎的辛格卻意外發現女兒身上的驚人天賦,看到冠軍希望的他決定不能讓女兒的天賦浪費,像其他女孩一樣只能洗衣做飯過一生。於是開始讓兩個女兒:換掉裙子 、剪掉了長發,讓她們練習摔跤,並贏得一個又一個冠軍,最終成為了世界摔跤冠軍,成為了千千萬萬女性勵志的榜樣…」的故事。
這個故事是根據印度一位女摔跤冠軍的真實事跡所演繹,劇中的爸爸為了讓女兒,逃離出早早結婚的命運,逼迫她們接受摔跤訓練;而女兒們也在艱苦的訓練中變得自信和強大。當然,在那個只有男孩才能成為摔跤手的落後村莊,全家人忍受了多少人的嘲諷與奚落?又忍受了多少經濟上的貧窮?甚至沒有錢買摔跤墊,爸爸就把全家睡覺的床墊拿來做摔跤墊……
清晨5點,當別人還在夢鄉的時候,小小年紀的她們便開始了接受獨裁爸爸的非人訓練。而爸爸也一樣,一直全程指導,陪練,自己想盡辦法來為孩子們創造訓練的條件。這個期間,孩子們揮灑了多少汗水,受了多少次傷,才一步步打敗男摔跤手,成為全國冠軍,進入國家隊。而後又經歷了怎樣的魔鬼訓練,最終一步步成為世界冠軍。當然在訓練中,孩子們迷惑過,叛逆過…..是這個堅韌的爸爸一次又一次的帶著她們重拾信心,一步一步的變得自信與強大。
⑥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800字
這部電影期待了很久,對於主角-阿米爾·汗大家最熟悉最記憶深刻的《三傻大鬧好萊塢》里的表演,表演出色到位,並且電影反映的是應試教育問題,而《摔跤吧,爸爸》反映的是印度重男輕女的問題。
這部電影突破以往的印度慣例,就是電影里沒有穿插各種群體歌舞,反而中國電影卻開始有了,例如成龍大哥的《功夫瑜伽》最後結束畫面就是印度群體歌舞表演。
所以說《摔跤吧,爸爸》的導演,敢於走一條不尋常路,印度電影一點點的小改變,也說明印度在改革,去年貨幣事件對印度產生各種社會問題,但是印度還是最終完成了這次金融改革。
對於印度雖然一直不咋感冒,但是你要看到別人在努力在進步。
不可夜郎自大。
說說這部電影內容(有劇透內容),主角我就叫摔跤王吧,這樣容易敘述些,摔跤王由於沒有國家支持,沒有獲得過國際上的金牌,沒有讓印度的國歌在體育場中回盪,慢慢的遺憾。
後來想到可以讓自己的子女來實現自己的夢想,開始造人,造了四個都是女孩子,並且全村的人都嘲笑他,中國農村也有這種現象,就是一定要生個兒子,否則在村裡沒地位。
可以理解。
摔跤王就放棄了生男孩子的希望,收起自己的獎杯放到箱子里。
突然又一次他家大姑娘二姑娘與別人男孩子大家,結果打贏了。
這件事情讓摔跤王看到了希望,於是開始他的魔鬼訓練兩個姑娘。
摔跤王老婆擔心以及反對,摔跤王說給一年的時間給我,就這樣慢慢訓練,兩個孩子慢慢開始偷懶,以及消極訓練。
有一次參加自己女同學婚禮,這個女孩子14歲,這女孩子說羨慕她們兩個,有可以追求的事業,她的一生只能與家務相伴。
通過這次交流,完全改變了兩個姑娘的思想,她們開始認真訓練,摔跤王還把自己的侄子拉過來一起訓練,讓他做陪練。
摔跤王帶著大姑娘到處打比賽,終於打到了全國第一,全國第一是進體育學院培訓,於是大姑娘離開了父親,接受水貨師傅的訓練。
大姑娘去了體育學院,如同我們進入大學一樣,開始放鬆自我要求,並且按照水貨師傅的方法去練。
有次放假回家,女兒跟父親鬧矛盾,女兒說父親的招式落伍了,摔跤王不服氣,與自己的女兒比了一場,主角的演技確實好,我在這里看哭了,女兒的勝利只是說明他們的父親老了!大女兒回國家隊,出國去打國際比賽,二女兒出門打國內賽事。
結果大女兒輸的一塌塗地,二女兒獲得了冠軍。
二女兒也進入了國家隊,和自己的姐姐一起訓練,在與姐姐掏心聊天,讓姐給摔跤王打電話,父親聽了自家姑娘的哭聲,自己帶著侄兒去了無親無友的城市,幫助大女兒訓練。
水貨教練讓她打51公斤的比賽,她不服氣,私底下她爸幫他補能量以及提高技術能力。
最終被教練發現,國家隊要開除她們兩個,他爸出面說她們一路走過來的不容易,這次放過她們,絕無下次。
校長同意了。
女兒告訴她爸自己要面對的對手,她爸看錄像,幫她分析。
最終幫她取得代表國家隊出賽的權力!在比賽中,她完全不按照水貨教練的套路做,而是聽自己父親的安排,就這樣應得前兩場比賽,第三場比賽,水貨教練施計把她爸關小黑屋,讓大姑娘心神不寧,差點輸掉比賽,在比賽最後關鍵時刻,各種回憶回想,放出大計,得了一個5分,獲得了總冠軍。
這個時候他爸也被放出來,兩個人見面都是淚眼汪汪,我也是淚眼汪汪!
其實我不想談印度的男女歧視問題,我想談談愛國這個話題,看到電影里國際比賽的時候,當時哪怕是中國隊出來,我也希望印度阿三能勝利!感覺自己都叛變了。
好的電影可以讓一個人去愛國,不僅僅只有戰爭的題材才能讓人愛國,電影用體育題材,宣揚了一個愛國的摔跤王,宣揚了一個要為祖國獲得金牌的`摔跤王,摔跤王剝奪了孩子的童年,讓她們進入辛苦的鍛煉之中,搞體育都知道辛苦。
可以看國內的,有多少體育明星讓自己孩子繼續走自己體育道路,為國爭光。
可以看到為了自己代言的產品,與教練組鬧矛盾,太多的這樣案例了,我們也要看到之前報道過,曾經獲得什麼名次的運動員,如今滿身的病或者從事卑微的工作等等。
一將功成萬骨枯,所以走體育這條路要想好,為什麼去走,風險系數太大了。
不用愛國的情懷去綁架他人,但是體育運動員必須是愛國的。
才有足夠的動力前行。
再談一個話題,就是人才培養問題,摔跤王培養出兩個國家級摔跤手,那麼為什麼這樣的人沒有進入國家隊做教練。
摔跤王去政府部門申請經費,結果是一毛不拔,看電影里的對白,感覺摔跤王溝通技巧不夠,後來發現不是,摔跤王為了給自己女兒補能量買雞,跟買雞老闆的溝通技巧就是很牛逼。
所以說不是摔跤王的溝通技巧問題,而是有些政府官員占著茅坑不拉屎,耽誤國家人才!如同當年馬雲去各個部委跑,都沒人搭理他,結果讓日本人孫正義投資了這么牛逼的公司。
1.全體故事情節比擬吸引人,有不斷看下去的願望,尤其在讓女兒剪發、訓練、參與競賽等遭遇障礙時,種種矛盾總等待能有一個合情合理的處理辦法,正是這些抵觸推進了情節的開展。
2.關於父親執著的要求女兒延續本人的夢想:父親的初衷是為了讓孩子延續本人未竟的事業,不斷等待有個兒子,無法之下才開端訓練女兒,所以從父親的角度來說是沒有思索到什麼女權的成績的。
甚至為大家所詬病的也次要就是父親強迫孩子完成本人的夢想。
從女兒的角度來說,她們對父親的訓練不斷是沖突的,直到聽了同窗在婚禮上所說的話才認識到女性還有其他的出路,這里可以說是女兒們女權認識覺悟的終點,爾後的訓練、競賽都有了目的和高興。
當然,父親的強迫也是有一個期限的,他與孩子的母親商定了一年的工夫作為一個嘗試,也正是這一點使我對父親這團體物並無責備。
雖然說每團體的人生該當由本人主導,但是在嘗試另一種生活之前必定會為本人所見所聞限制,不難想像,沒有父親的這一番強迫,她們或許就好像學一樣嫁人生子,一輩子圍著廚房打轉。
生長和教育總是一件充溢轉機和不確定性的事情,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只能看到當下最適宜的選擇,關於當前誰也無法預知,因而,父親選擇了摔跤,孩子在搖晃之後也選擇了摔跤,母親在看到孩子的成功之後也滿腔欣喜。
責備父親剝奪孩子自在的人,其實該當看到,作出自在的選擇並不容易,需求一定的知識、見識,我們如何可以指望十多歲的孩子能在慎重考慮的根底上作出合理的選擇?假使父親和母親商定的一年之期到了,女兒們並沒有在摔跤這項運動上展示出共同的才能和興味,想必父親也不會再讓她們持續,畢竟當他說出“嘗試”一詞的時分,就標明他也相當不確定。
父母之心就在於此,探索著為孩子鋪一條人生的路途,卻時辰擔憂本人的選擇能否正確。
從昨天讓我們忽略的一部影片,到今天讓我們連聲贊不絕口的影片,我都不知道是什麼讓我們變化那麼大。而且不管從影名還是海報,都讓人感覺有點喜劇成分。
首先,要從印度說起,印度是一個非常重男輕女的國家,女孩14歲起就要出嫁,認識一個完全陌生的男人,只是為家庭減輕負擔。而影片中有這么一個家庭卻是個例外,這個爸爸沒能參加國際摔跤比賽。於是,他一心想生一個男孩實現他的願望,但是生下四個卻都是女孩。有一天偶然發現兩個女兒有摔跤過人之處,就訓練她們直到進入國家摔跤比賽,並進入國家體育學院學習。
這個教練誤導大女兒吉塔,讓她忘掉爸爸教她的技藝和規矩,教一些無用的技巧,讓吉塔錯失了良機,並改變了吉塔的看法。
妹妹巴比塔卻不忘初心,繼續堅持爸爸的教摔法,吉塔最終被巴比塔的忠言說服了。她爸爸繼續輔導吉塔,讓吉塔奪得冠軍。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而且把人生的大道理天衣無縫地拼接起來;人不能固執己見,要學會換位思考;再是要堅持不懈,不能輕易放棄,半途而廢;要懂得將心比心,站在別人角度看問題;然後是不忘初心;最後,你就能獲得成功,但也是所有支持你的人的成功!
⑦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000字
看印度電影,比較考驗中國觀眾的耐心和耐力,因為一般都會很長,最受不了的是,動不動就會來一段歌舞MV,讓人從情節里跳脫出來,感覺像是漆黑的影院突然亮起了燈。這些毛病在近期上映的《摔跤吧,爸爸》里也有。可能是因為國內上映的版本刪掉了29分鍾,要不然這部電影的長度會讓很多人受不了。
印度人看電影喜歡長的,片子短了會覺得不劃算,為此,印度電影塞進去很多的歌舞MV和不必要的拖沓情節,上下半場中間會給觀眾留出如廁時間。在這一點上,中國觀眾比印度觀眾肯定更現代化,好的電影不一定要長,長的電影更不一定好。但是,更現代的觀眾,與更好看的電影,並不成正比。
這部電影名叫《摔跤吧,爸爸》,為什麼不叫《摔跤吧,女兒》呢?這是我看完電影的第一個感受。如果這真是一部傳說中的女權電影,給在印度社會中地位不高的女性鼓呼,主角就應該是練摔跤的女兒,而不是從強迫女兒練摔跤,到幫女兒拿金牌的爸爸——當爸爸被塑造成為神,女兒個人的努力反倒無關緊要了,好像換了誰做他女兒都能成。
所以,這其實不是一部女權電影,也不是一部勵志電影,而是一個瘋狂的印度男人,如何藉助女兒實現自身夢想的電影。只不過,他恰巧成了,所以被拍成了電影。那些沒成的絕大多數呢?當然永遠只是偏遠鄉村裡的笑話。
倘若這裡面真有勵志,那就是:一個男人為了實現夢想,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妻子只是生育的工具,女兒起先只是多餘的副產品,後來又是實現自身理想的道具。
這部電影貌似適合虎爸虎媽帶著孩子去看,以此說服孩子心甘情願接受父母威權。在電影院里,你可以小聲趴在孩子耳邊說:看,爸爸媽媽都是為了孩子好,聽爸爸媽媽話的孩子,將來才會成功。父母不管你,你現在會高興,但長大了會怨恨爸爸媽媽;父母管得嚴,你現在會不高興,但長大了會感謝爸爸媽媽。
這樣的說教,孩子們也許會短時受用,但終究不符合人的天性。電影中的兩個女兒,一開始對父親的魔鬼訓練也是抱怨和反感的,她們的反抗換來了頭發被剪,隨之她們的“革命”進入高潮,眼看著父親的夢想就要破滅了。事情的轉機在於,另一個女孩“我倒希望有一個這樣的爸爸”的訴說,讓兩個女孩改變了看法,開始主動接受訓練,成績隨之突飛猛進。
這段敘事在電影中其實沒有太大說服力,改變的太突兀了。而對於所有抱著“我是為孩子好”的霸權父母來說,這也是模仿摔跤手父親毀掉兒女童年,強迫他們按照父母設想勤學苦練的最大瑕疵。因為,如果孩子始終處在被強迫的姿態,逼是很難逼出天才來的,“碰巧幡然醒悟”的契機,絕不是人人都能碰到,“孩子總有一天會明白”也只是父母的一廂情願。
阿米爾汗的另一部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主題和《摔跤吧,爸爸》正好相反,說的是如何反抗父權,讓孩子走自己的路,做自己想做的事。《三傻》是孩子的視角,《摔跤》是父權的視角,或許沒有哪一個更對,但肯定有哪一個更好。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不一定成功,父權強迫孩子完成父親的選擇,同樣不一定成功,區別是,一個至少很快樂,一個卻異常痛苦。
《摔跤吧,爸爸》塑造的是一個“英雄的父親”,所有的榮譽都歸於他,拿到金牌的女兒只是配角。看了電影的中國父親,千萬不要因之萌發也要當個“英雄的父親”的夢想,強迫孩子去完成自己未曾完成的一切。讓你的孩子成為人生的主角,做父親的,成不成為英雄,一點都不重要。
我昨天去看了這部好評如潮的印度體育題材電影——《摔跤吧!爸爸》。電影中對於體育競技場景惟妙惟肖的刻畫,展現了印度電影的語言特點和技術水平。當然,對公眾而言,更為直觀的是其映射出的印度文化中女性意識的覺醒。
從劇情上講,《摔跤吧!爸爸》一點花活兒都沒有,屬於那種四平八穩,開場五分鍾觀眾就知道大結局的影片。但該劇神就神在能夠在如此簡單的一根劇情線上扎扎實實埋進 140 分鍾(印度原版為 169 分鍾)的好戲,而且全程無尿點。
雖說劇情老套,但在國內相同題材的電影中卻並無典範之作,能夠拎出來與之作比的恐怕也只有 2013 年林超賢導演的《激戰》(豆瓣評分 7.8 分)。客觀地講,雖然《激戰》的競技場面也很燃,但在視野的廣度和立意的純度上,《激戰》與《摔跤吧!爸爸》著實差著 1.4 分的.距離。這也就難怪著名影評人梁鵬飛在觀影後感慨到:《摔跤吧!爸爸》火爆背後,是中國體育題材電影的迷失!
《摔跤吧!爸爸》自始而終都散發著一股濃郁的泥土氣息。這層沙蒙蒙的質感不僅表現出極具特異性的印度風情,更在詼諧、風趣間鋪展開一副印度底層小鎮的生活景緻。正是在這樣一幅寫實的生活畫中,整部影片的視野沖破了淺層次的體育勵志,而在貌似隨意的一點即過間於輿論、宗教、傳統、女權、體制等眾多深層次的問題上留白,從而使得觀眾在
熱血沸騰之後能夠從中品咂出思想的餘味。
但整部影片的主線又是格外分明的,除了在對女性成長壞境的描畫上著墨較多之外,其他的揭露與批判都極為內斂,具象化為絆腳石而服務於吉塔姐妹的成長這一主線,這確保了影片立意的純度,即對那種為冠軍理想而拼搏奮斗的精神的頌揚。
盡管圍繞這部影片而展開的議論很多,延伸出來的爭執與反思也不少,但不可否認的是,觀眾為之而潸然落淚的恰是主人公最拙樸的精神——為了理想而一往直前,盡管有傳統、環境、體制等客觀現實阻路,也毫不動搖。方正的精神是不朽的!一直以來人們對心靈雞湯的膩煩源於對呆板說教的叛逆,而非對傳統精神的冷淡。《摔跤吧!爸爸》的成功表明好的精神永不落幕;好的故事則能夠喚起人心中的好精神。
但講好一個故事,過好一段人生都是需要精心打磨的,都是需要對整個社會環境形成關照,並與人心中的力量達成共鳴的。其實,這是一個普天通行的道理,吉塔拋開那些討巧的手法(國家體育學院教練所教)憑借端端正正的精神走向人生巔峰;阿米爾 - 汗拋開特效、用"自虐"式地塑形打造出這個飽滿的父親形象。我們呢?生活也好,影視也罷,要想更加精彩恐怕還要多一點這種拙樸的精神吧。
從昨天讓我們忽略的一部影片,到今天讓我們連聲贊不絕口的影片,我都不知道是什麼讓我們變化那麼大。而且不管從影名還是海報,都讓人感覺有點喜劇成分。
首先,要從印度說起,印度是一個非常重男輕女的國家,女孩14歲起就要出嫁,認識一個完全陌生的男人,只是為家庭減輕負擔。而影片中有這么一個家庭卻是個例外,這個爸爸沒能參加國際摔跤比賽。於是,他一心想生一個男孩實現他的願望,但是生下四個卻都是女孩。有一天偶然發現兩個女兒有摔跤過人之處,就訓練她們直到進入國家摔跤比賽,並進入國家體育學院學習。
這個教練誤導大女兒吉塔,讓她忘掉爸爸教她的技藝和規矩,教一些無用的技巧,讓吉塔錯失了良機,並改變了吉塔的看法。
妹妹巴比塔卻不忘初心,繼續堅持爸爸的教摔法,吉塔最終被巴比塔的忠言說服了。她爸爸繼續輔導吉塔,讓吉塔奪得冠軍。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而且把人生的大道理天衣無縫地拼接起來;人不能固執己見,要學會換位思考;再是要堅持不懈,不能輕易放棄,半途而廢;要懂得將心比心,站在別人角度看問題;然後是不忘初心;最後,你就能獲得成功,但也是所有支持你的人的成功!
當影片結尾阿米爾•汗說:“你是我的驕傲。”時,我熱淚奪眶而出,這是一個孩子能從父親那兒得到的最高獎賞!
這是我繼《排球女將》後,看到的最好的體育題材的電影。影片告訴我們,要成功就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又如《血戰鋼鋸嶺》里道斯對其信仰的堅守),如果隨大流,就會跟普通人一樣平庸。如果目標正確,只要足夠堅持,一切不利條件慢慢都會轉變成有利條件,從而幫助你獲得成功。
成功的精彩瞬間來自於日常大量枯燥訓練的積累,來自於彎路中的折回,來自於絕不放棄的最後一擊,從而成就歷史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