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一部英文電影《拼詞比賽》的簡介
柯柯·帕爾莫 Keke Palmer ....Akeelah(女主角小女孩)
勞倫斯·菲什伯恩 Laurence Fishburne ....Dr. Larabee(她的教練)
----------------------------------------------------------------------------------------
聰明活潑的十一歲女孩阿基拉·安德森(柯克·帕爾莫)並不是一個乖巧聽話的學生,平日里經常的逃課和毫無目的的作些怪事,讓老師對她也是沒有太多的辦法。因為,五年前喪父的噩耗已經將完整家庭里幸福的氣氛徹底打破。與母親坦婭(安吉拉·巴塞特)的相處也不如從前那樣溫馨、融洽。父親生前給她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也只是他們常在一起玩的一 種拼字游戲。然而,就是這淡淡的記憶,令小阿基拉從此便對拼字游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且神奇般地擁有了極高的拼字游戲的天分。也正是這一特長,可以令她忘卻一切生活和學習中的苦惱,並有著高人一等的優越感。
而且,性格外向的阿基拉也漸漸開始參加各種拼字游戲的比賽。並逐漸在這一領域嶄露頭角。然而,孤獨中支撐家庭的母親卻對女兒的這點特長表示了極大的反感。並處處阻撓阿基拉去參加拼字比賽。但個性很強的阿基拉還是沖破母親的束縛,大膽地參加了重要的拼字比賽,並成功得到了參加國家級拼字大賽的機會。參加正式比賽之前,可愛的阿基拉得到了一位身份頗顯神秘的教授(勞倫斯·費斯伯尼)以及眾多好友鄰居們的鼎力相助。隨著拼字比賽的繼續進行,阿基拉優秀的拼字天分和後天不懈的努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自然優異的比賽成績也隨之而來,鄰居好友們也為她深深感覺到欣慰和無比的驕傲,這當中還有一直默默在為她祝福的母親。所有人都親眼目睹了這個天賦異秉且勇敢無畏的小女孩的成長過程。
Ⅱ 人大女神是誰多大了
楊紫童。女,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傳播學專業的大四學生。曾被ELLE中國網評選為「北京十大校花」,初中、高中都在人大附中念書。
中文名
楊紫童
國 籍
中國
職 業
學生
畢業院校
中國人民大學
目錄
1個人經歷
2主要作品
1個人經歷編輯
楊紫童被叫做人大校花,是從一個微電影開始。楊紫童剛入學時就參加了人大舉辦的五四微電影大賽,出演女主角。這部微電影最終變成中國人民大學宣傳片。在那之後,同學們就直接把楊紫童定位成女神。
楊紫童曾被ELLE中國網評選為「北京十大校花」。
2主要作品編輯
中國人民大學宣傳片
詳情參考http://ke..com/link?url=HtLqbQxKGBn3uzbK
Ⅲ 高姍的早年經歷
高姍,北京大學學生,獨立唱作歌手。
2007年參加摩登天空音樂節,被音樂感染。高姍組建了自己的樂隊,參加校際比賽。她開始嘗試獨立創作。在母校人大附中的學生電影節中,她為多部參賽電影創作並演唱了主題曲。在北京大學2011年十佳歌手大賽中,作為選手中少見的原創性歌手,高姍獲得冠軍 。作為學生,高姍考入北京大學後,獲得了北京大學光華獎學金、北京大學三好學生等榮譽 。同年5月,受邀參加草莓音樂節演出 。
Ⅳ 浦蒲演的《青春期》
青春期 Young & Clueless
導演: 唐大年
編劇: 趙趙
主演: 田原 / 浦蒲 / 宋寧
上映年度: 2006
官方網站: http://blog.sina.com.cn/qingchunqi
語言: 普通話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2007 第19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亞洲電影提名
2007 烏甸尼斯遠東電影節
2007 香港亞洲國際電影節展映影片
青春叫人懷念,縱然回憶總是甜苦交煎。《青春期》從兩個女孩的視角,講述了一個關於青春、關於夢、關於人生的必然和偶然的故事。高中生喜和七七同樣愛上學長,將暗戀心事少女情懷化成不能說的秘密。七七的謎樣性情,吸引著同班的內向男孩永亮。當明愛暗戀落得若即若離,徒令青蔥歲月更添朦朧凄美。歲月無情,被社會被工作被生活磨平的昔日同窗,再聚時也只能追憶往事,無奈茫然。青春的柔情,精力充沛的懶散,孤芳自賞的情懷,均只屬於青春期,並且與青春一同消逝。難得一見的中國現代青春片,沒有成年人在指指點點,田原穿上校服談情說愛,大放異彩。
唐大年 男,1968年3月出生。198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劇作專業。與著名導演張元、王小帥、張暖忻有過合作,編劇作品包括:《北京你早》(1990)、《北京雜種》(1992)、《都市天堂》(2000)、《十七歲的單車》(1999)、《瞧,這個人》(1996)。主要導演作品:《都市天堂》(2000),《青春期》(2007)。
影評:
早早預測了白襯衫的不真實。
《青春期》,誘人的名字誘人的卡司,卻是七零八落的故事。藍外套白襯衫,同行的女生說北京只有人大附中的校服這么日本范兒。還有鐵軌的情節,完完全全的東瀛風味。
但兩個女生的情誼讓我覺得很真切。仿似在身邊。細致到說話的語氣靠窗的姿勢,都像極了城市裡的高中女生。這在國內雲雲將中學生的影視作品中多麼罕見。田原和浦蒲,就像我中學大學的那些女同學們,會互相嘟嘴撒嬌,會牽著手飛跑,會聊星座和塔羅。
校園的段落,他們高考正是我們高考的那一年。SARS,北京的學生回家,深圳學生繼續上課。但失戀之後高考之後畢業旅行之後,故事便跳了四年,女生七七已經22歲,女生喜兒已經穿著職業套裝。
這省略,彷彿要強調「青春期」的已然終結。
之後的故事,圍繞重逢、夢境,還有一個有交談飢渴的「文藝民工」。劇情開始支離破碎,卻又像部鬼片般。直到老狼出場,片子又變得像喜劇。然後又突兀地結了局。所有跟七和八有關的成語大概都能用來形容了。
但我在田原和宋寧重逢做愛的那場戲,小鼻酸了一下。為那眼神里可知的絕望。
原來《青春期》就這樣。就這樣。
豆瓣:http://www.douban.com/subject/3131593/
Ⅳ 張暖忻的個人經歷
1940年10月27日生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祖籍遼寧鐵嶺。
1943年3月隨父母定居北平,1958年畢業於人大附中。中學時期積極參與戲劇活動,曾扮演《雷雨》中的四鳳等角色。
1958年至1962年,在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學習,1962年畢業留校執教。
196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後任北京電影學院助教、講師。導演的影片有《青春祭》等。創作電影劇本《綠野星晨》,獲內蒙古自治區劇本創作獎。同年入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編輯進修班學習。
1974年,參與上海電影製片廠影片《第二個春天》(導演桑弧)的拍攝。
1975年,參與上海電影製片廠《春苗》 (導演謝晉)的拍攝。
1978,與姚蜀平、李陀合寫劇本《滄桑大地》;1979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投拍,更名為《李四光》(導演凌子風)。
1979年,與李陀合寫的《談電影語言的現代化》一文在《電影藝術》1979年第3期發表,引起巨大爭論。
1981年,編導影片《沙鷗》,獲得第二屆金雞獎導演特別獎、最佳錄音獎。
1982年《沙鷗》獲第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導演特別獎。合撰《關於電影語言的現代化》等。
1983年12月,《沙鷗——從劇本到電影》由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
1985年編劇了影片《天涯孤旅》,並任副導演。
1984年至1985年,編導影片《青春祭》。
1987年至1989年,塞夫獨立執導了《危險的蜜月旅行》、《死亡追蹤》、《曝光》(兼編劇)三部影片。
1988年策劃拍攝王朔長篇小說《玩的就是心跳》 ,並寫出劇本初稿。但影片最終未能拍攝。
1990年,執導影片《北京,你早》,獲香港國際電影節年度十大華語片獎。
1990年與麥麗絲聯合導演影片《騎士風雲》,獲第十一屆金雞獎多項提名與獎項。次年與麥麗絲導演《悲喜人生》。
1993年,執導影片《雲南故事》。
1993年與麥麗絲再度攜手導演《東歸英雄傳》,獲1993年政府獎最佳導演獎、優秀影片獎。
1994年,籌劃改編拍攝陳建功小說《放生》 。
1994年,編導影片《南中國1994》。
1996、1997年又先後與麥麗絲推出《悲情布魯克》、《蒙古往事》。現任內蒙古電影製片廠導演。
1995年5月28日,因癌症晚期病逝於北京。葬禮於6月3日舉行。作家汪曾祺先生書寫輓聯:「繁花此日成春祭,雲水他鄉夢白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