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電影術語中復景是什麼意思啊~~
《電影術語》
電影
由活動照相術結合幻燈放映發展起來的一種表現手段,是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用電影攝影機以每秒鍾若干格畫幅的運轉速度,將被攝對象的運動過程拍攝在帶狀膠片上,成為一系列動作逐漸變化的畫面,再經過一定的工藝過程,製成可以放映的影片,當放映機將影片以同樣的運轉速度投映於銀幕時,由於「視覺暫留」原理,觀眾便從銀幕上看到放大了的活動影像。1895年,法國盧米埃爾兄弟(AugusteLumi閞e1862-1954;LouisLumi閞e,1864-1948)製造出「活動電影機」,公開放映所攝短片,電影始告正式誕生。早期電影是無聲的,最初僅拍攝一些活動景象或舞台演出的片斷,後逐步從通俗娛樂形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20世紀20年代開始出現有聲影片,遂從純視覺藝術發展為視聽結合的綜合藝術。以後又出現彩色電影、立體電影等。電影片種有故事片、新聞紀錄片、科學教育片、美術片等。50年代以來,電影已成為具有廣泛影響的現代藝術和社會文化現象,它由企業組織、藝術創作、製作生產、發行放映、觀眾消費、社會影響、教學研究等方面組成,涉及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等各個領域。
電影文學劇本
一種運用電影思維創造銀幕形象的文學樣式。是電影劇作者根據自己對生活的感受、認識和理解進行藝術構思,並按照電影表現手法(包括場景、環境、人物形象、行為、動作、說白、音響及其他細節)通過文字描述以表達自己對未來影片設想的作品。電影文學劇本主要為拍攝影片而寫作,因此它必然受到電影特性的制約,必須符合電影藝術的基本規律和要求;它所創造的形象雖然以文字為媒介,但必須能夠通過影片的攝制,以電影的各種藝術技術手段在銀幕上體現出來。它的獨特的美學特徵首先是由電影藝術本性所決定的,這就是:①富於造型表現力和鮮明的動作性;②形象的畫面感和聲音元素的有機結合;③時空自由轉換中體現的蒙太奇效果。同時,電影文學劇本必須具備文學價值,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思想內容的表達以及語言文字的運用方面,可以作為獨立的文學作品為讀者閱讀和欣賞。電影文學劇本是影片攝制的基礎,其審美中舉價值是未來影片總的藝術價值的重要前提,是影片導演和攝制組進行再創作的依據。電影文學劇本的類別就來源而言,可分為根據生活素材直接創作的和根據其他文藝形式(小說、戲劇等)改編的;就結構形式而言,可分為戲劇式、小說式、散文式、哲理式、心理式等。
分鏡頭劇本
又稱「導演劇本」。將影片的文學內容分切成一系列可以攝制的鏡頭,以供現場拍攝使用的工作劇本。由導演根據文學劇本提供的思想與形象,經過總體構思,將未來影片中准備塑造的聲畫結合的銀幕形象,通過分鏡頭的方式予以體現。導演以人們的視覺特點為依據劃分鏡頭,將劇本中的生活場景、人物行為及人物關系具體化、形象化,體現劇本的主題思想,並賦予影片以獨特的藝術風格。分鏡頭劇本是導演為影片設計的施工藍圖,也是影片攝制組各部門理解導演的具體要求,統一創作思想,制訂拍攝日程計劃和測定影片攝製成本的依據。分鏡頭劇本大多採用表格形式,格式不一,有詳有略。一般設有鏡號、景別、攝法、長度、內容、音響、音樂等欄目。表格中的「攝法」是指鏡頭的角度和運動:「內容」是指畫面中人物的動作和對話,有時也把動作和對話分開,列為兩項。在每個段落之前,還注有場景,即劇情發生的地點和時間;段落之間,標有鏡頭組接的技巧。有些比較詳細的分鏡頭劇本,還附有畫面設計草圖和藝術處理說明等。
銀幕
放映電影用的白色幕布。無聲片時期,幕布上塗有無光澤白色顏料,幕面平整,用永久性銀幕架固定,豎起於放映台上。有聲電影誕生後,因傳聲需要,採用橡膠和塑料材料製成有孔銀幕。使裝置在幕後的揚聲器透過銀幕發出聲音。銀幕大小因影片畫幅寬高比不同而有不同規格。早期銀幕寬高比為4:3(即1.33:1)。寬銀幕電影出現後,銀幕寬高比增至8:3(即2.66:1)。隨著寬銀幕電影工藝的不斷改進,影片畫幅寬銷培禪高比也不斷變化,電影院為適應這種變化,相應設置更寬規格的銀幕,並根據放映不同規格影片的需要,設置兩端可以移動的黑布,以便將銀幕遮成合乎虧塵需要的寬高比規格。
電影語言
電影藝術在傳達和交流信息中所使用的各種特殊媒介、方式和手段的統稱。即電影用以認識和反映客觀世界、傳遞思想感情的特殊藝術語言。電影語言以現代科學技術提供的一定的物質條件為基礎,它的演進與電影技術的進步有密切聯系。與一般語言不同,電影語言是一種直接訴諸觀眾的視聽感官,以直觀的、具體的、鮮明的形象傳達含義的藝術語言,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銀幕畫面是電影語言的基本元素,參與畫面形象創造的表演、場景、照明、色彩、化裝、服裝等都在構成特殊的電影語匯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由攝影機的運動和不同鏡頭的組接(剪輯)所產生的蒙太奇不僅形成了銀幕形象的構成法則,也完善了電影語言的獨特語法修辭規律。說白、音響、音樂以其自身並以新的蒙太奇方法——「音響蒙太奇」和「聲畫蒙太奇」——豐富了電影語言。電影語言的章法,是影片內容的組織和構造的特殊法則,一般由若干場面和段落按照蒙太奇規則相互交織構成,按其時間空間關系安排可分為客觀現實結構和主觀心理結構兩種類型,其結構形式可分為時空順序、時空交錯、單線結構、復線或多線對比結構、多側面多視角立體網路式結構等。
導演中心
指導演在一部影片的攝制過程中所處的核心地位。導演中心為電影創作與生產的特點和規律所決定。電影是綜合藝術,只有經過導演的集中和再創作,使各門藝術成為創造銀幕形象的基本元素,才能充分調動各創作部門的創造性,運用各種藝術要素,拍攝出一部完整的影片。
導演
電影藝術創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把電影文學劇本搬上銀幕的總負責人。作為電影創作中各種藝術元素的綜合者,導演組織和團結攝制組內所有的創作人員和技術人員,發揮他們的才能,使攝制組人員的創造性勞動溶為一體。導演的再創作以電影文學劇本為基礎,運用蒙太奇思維進行藝術構思,編寫分鏡頭劇本和「導演闡述」,包括對未來影片主題意念的把握,人物的描寫,場面的調度,以及時空結構、聲畫造型和藝術樣式的確定等。然後物色和確定演員,並根據總體構思,對攝影、演員、美術設計、錄音、作曲等創作部門提出要求,組織主要創作人員研究有關資料,分析劇本,集中和統一創作意圖,確定影片總的創作計劃。導演還要按照製片部門安排的攝制計劃,領導現場拍攝和各項後期工作,直到影片全部攝制完成為止。一部影片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導演的素質與修養;一部影片的風格,也往往體現了導演的藝術風格。
攝影棚
電影製片廠用以拍攝影片的建築物。具有較大的面積與空間,供在其中搭置布景,布置各種照明設備,按場景進行影片拍攝,即一般所說的「內景攝影」。棚內除有供電、懸掛、起重、消防、通風等設施外,還須隔絕外界雜訊,並具有適宜的音響條件,以適應現場錄音並保證錄音質量。為適應季節性的需要,還可安裝冷暖空調設備。攝影棚大都為長方形,可有大、中、小不同面積,以800-1000平方米為宜。一般採取組棚形式,即由二至三座聯結在一起,周圍構築供攝制組及其他相關部門需用的附屬房屋,從而構成攝影棚建築群體。
電影攝影
電影製作的主要工種之一。以條狀感光膠片為載體,攝取景物的活動影像的過程。攝影機藉助透鏡組(物鏡)的光學成像,並根據視覺的生理與心理特性,以24幅/秒(有聲電影的標准畫幅頻率。早期無聲電影為16幅/秒)攝取被攝對象的一系列姿態漸次變化而活動連貫的靜止畫面。這樣拍攝到的一段段畫面,即稱為組接未來影片的一個個鏡頭。電影攝影所獲得的影像,顯示被攝體的形體、顏色、質感及其在時間和空間中的運動等,都與正常人肉眼觀察所見相似,既具體可視,且具藝術描繪作用,給人以真實感。在電影創作中,攝影擔負著運用各種技術手段,從事電影畫面造型的創作任務。主要是根據影片內容及導演創作意圖,精心設計與組織實施每個場景及每個鏡頭的光線、顏色、畫面構圖處理,以及攝影機在拍攝過程中的運動等,賦予影片畫面造型以藝術魅力。電影攝影作為一種藝術手段,在故事片中用以表現故事情節、刻畫人物、烘托環境、渲染氣氛;作為一種記錄手段,分別用作采訪報導(新聞紀錄片)和科學研究、電化教育(科學教育片、形象教學片、實驗紀錄片等)。電影攝影按片種的不同,分為故事片攝影、新聞紀錄片攝影、科教片攝影、美術片攝影等;按影片制式的不同,分為標准銀幕電影攝影、變形寬銀幕電影攝影、遮幅式寬銀幕電影攝影、立體電影攝影(其中包括雙片制立體電影攝影與單片制立體電影攝影)、寬膠片(65/70毫米)電影攝影、環幕電影攝影等;按拍攝對象及技術方法的不同,則除一般攝影方法外,還有變速攝影(區別於24幅/秒的正常速率的快速、高速、低速攝影)、逐格攝影、延時攝影(區別於正常的即時連續攝影)、特技攝影(即具有各種特技效果的合成攝影)、特殊攝影(包括顯微攝影、放大攝影、水下攝影、空中攝影、紅外線攝影、紫外線攝影)等。
攝影師
攝制組的主要創作成員之一。負責運用攝影器材和造型手段,將電影場面藝術地記錄於膠片,完成體現導演創作設計的銀幕造型任務。在攝制組中,一般由攝影、照明人員組成攝影小組,攝影師作為攝影創作和技術處理的負責人,領導攝影小組工作。某些攝制組設總攝影師,攝影師則在其領導下,作為執行攝影,負責具體創作和技術工作。按照片種的不同,分為故事片攝影師、科教片攝影師、新聞紀錄片攝影師、美術片攝影師等。此外,還有從事特技攝影、特殊攝影(如顯微攝影、水下攝影、空中攝影等)、字幕攝影等專業攝影師。
蒙太奇
法文montage的音譯,原為建築學術語,意為構成、裝配。電影創作的主要敘述手段和表現手段之一。電影將一系列在不同地點,從不同距離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攝的鏡頭排列組合起來,敘述情節,刻畫人物。但當不同的鏡頭組接在一起時,往往又會產生各個鏡頭單獨存在時所不具有的含義。例如卓別林把工人群眾進廠門的鏡頭,與被驅趕的羊群的鏡頭組接在一起;普多夫金把春天冰河融化的鏡頭,與工人示威遊行的鏡頭組接在一起,就使原來的鏡頭表現出新的含義。愛森斯坦認為,將對列鏡頭組接在一起時,其效果「不是兩數之和,而是兩數之積」。憑借蒙太奇的作用,電影享有時空的極大自由,甚至可以構成與實際生活中的時間空間並不一致的電影時間和電影空間。蒙太奇可以產生演員動作和攝影機動作之外的第三種動作,從而影響影片的節奏。早在電影問世不久,美國導演,特別是格里菲斯,就注意到了電影蒙太奇的作用。後來的蘇聯導演庫里肖夫、愛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等相繼探討並總結了蒙太奇的規律與理論,他們的有關著作對電影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蒙太奇原指影像與影像之間的關系而言,有聲影片和彩色影片出現之後,在影像與聲音(人聲、音響、音樂),聲音與聲音,彩色與彩色,光影與光影之間,蒙太奇的運用又有了更加廣闊的天地。蒙太奇的名目眾多,迄今尚無明確的文法規范和分類,但電影界一般傾向分為敘事的、抒情的和理性的(包括象徵的、對比的和隱喻的)三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電影理論家巴贊(Andr Bazin,1918-1958)對蒙太奇的作用提出異議,認為蒙太奇是把導演的觀點強加於觀眾,限制了影片的多義性,主張運用景深鏡頭和場面調度連續拍攝的長鏡頭攝制影片,認為這樣才能保持劇情空間的完整性和真正的時間流程。但是蒙太奇的作用是無法否定的,電影藝術家們始終兼用蒙太奇和長鏡頭的方法從事電影創作。也有人認為長鏡頭實際上是利用攝影機動作和演員的調度,改變鏡頭的范圍和內容,並稱之為「內部蒙太奇」。
搶拍
攝影師在緊急情況下採用的一種拍攝方法。在電影拍攝過程中,有時為了及時拍下演員難得的表演,或為了搶時間拍攝氣候或天氣條件合適的外景等,攝影師可以作出當機立斷的處置,臨場採用搶拍的方法。攝影師搶拍的鏡頭,仍應符合導演總的創作意圖。搶拍方法也常被用於新聞紀錄電影的采訪攝影中。
多機拍攝
使用兩台或兩台以上攝影機,對同一場面同時作多角度、多方位的拍攝。例如某些場景規模宏大,出場群眾演員眾多,而且場面調度復雜,為使拍攝一次成功,並提高拍攝效率,一般都採取多機拍攝的方法。安排多機拍攝,以其中一、二台攝影機為主,拍攝大遠景或表現主角的場面,其餘攝影機則作為輔助,拍攝該場面中某些相應部分。多機拍攝有一次完成的優點,但也給現場拍攝工作,諸如布光、同期錄音,以及各個攝影小組的隱蔽等帶來一定的難度。同時,膠片的消耗量也較大。
長鏡頭
「短鏡頭」的對稱。指在一段持續時間內連續攝取的、佔用膠片較長的鏡頭。能包容較多所需內容或成為一個蒙太奇句子(而不同於由若干短鏡頭切換組接而成的蒙太奇句子)。其長度並無明確的、統一的規定。一般分為固定長鏡頭、變焦長鏡頭、景深長鏡頭、運動長鏡頭四種。其中運動長鏡頭包括攝影機的推拉搖移升降等運動。由於長鏡頭能把鏡頭中的各種內部運動方式統一起來,因此顯得自然流暢,又富有變化,為畫面造成多種角度和景別,既能表現環境、突出人物,同時也能給演員的表演帶來充分的自由,有助於人物情緒的連貫,使重要的戲劇動作能完整而富有層次地表現出來。長鏡頭的拍攝,由於不會破壞事件發生、發展中的空間與時間的連貫性,所以具有較強的時空真實感。
跟鏡頭
又稱「跟拍」。攝影機跟隨運動著的被攝對象拍攝的畫面。跟鏡頭可連續而詳盡地表現角色在行動中的動作和表情,既能突出運動中的主體,又能交代動體的運動方向、速度、體態及其與環境的關系,使動體的運動保持連貫,有利於展示人物在動態中的精神面貌。
推鏡頭
將攝影機放在移動車上,對著被攝對象向前推近的拍攝方法以及所攝取的畫面。攝影機向前推進時,被攝主體在畫幅中逐漸變大,將觀眾的注意力引導到所要表現的部位。其作用是突出主體、描寫細節,使所強調的人或物從整個環境中突現出來,以加強其表現力。推鏡頭可以連續展現人物動作的變化過程,逐漸從形體動作推向臉部表情或動作細節,有助於揭示人物的內心活動。
類型演員
又稱「天然型演員」。這類演員在外形或氣質上具有較為鮮明的特點,十分適合扮演某部影片中的某一角色。有時由於這一角色的演出成功,以至經常被選用扮演同類角色,導致演員戲路的類型化。
本色演員
演員的一種類型。多扮演與演員本人的外形、氣質、性格近似的角色;本色演員塑造的銀幕形象比較接近於生活,表演較為真實自然,符合電影特性的要求並為觀眾所接受。其局限是往往只能表現單一的銀幕形象,而不能通過表演去創造不同的性格。
劃入劃出
簡稱「劃」。電影中表現時間、空間轉換的技巧之一。用不同形狀的線,將前一個畫面劃去(劃出),代之以後一個畫面(劃入)。一般適用於表現節奏較快、時間較短的場景轉換;尤其是在描寫同時異地或平行發展的事件時,劃的組接技巧有著別種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其不足之處在於,如處理不當,容易使觀眾意識到銀幕的四面框的存在,削弱了畫面形象的真實感。
圈入圈出
「劃」的一種變化。以圓圈的方式,從畫面中心圓點開始逐漸擴大(圈出),或以圓圈將整個畫面逐漸收縮為圓點(圈入),並由下一個畫面所取代。有時圈入也用於強調或突出畫面上某一細節部分。
化入化出
也稱「溶出溶入」、「溶變」,或簡稱「化」、「溶」。電影中表示時間和空間轉換的技巧之一。指前一個電影畫面漸漸消失(化出)的同時後一個畫面漸漸顯現(化入)。兩者隱顯的時間相等,並且在銀幕上呈現一個短時間的重疊,即經過「溶」的狀態實現交替。也常用以表現現實與夢幻、回憶、聯想場面的銜接。「化」的方法,比較含蓄、委婉,並往往有某種寓意。根據內容、節奏的需要,「化」的時間可長可短,一般在1-3秒之間。
淡入淡出
也稱「漸顯漸隱」。電影中表現時間、空間轉換的技巧之一。後一個畫面逐漸顯現,最後完全清晰,這個鏡頭的開端稱「淡入」,表示一個段落的開始;前一個畫面漸漸隱去直至完全消失,稱「淡出」,表示一個段落的結束。淡入、淡出節奏舒緩,具有抒情意味,並能給觀眾以視覺上的間歇,產生一種完整的段落感。隨著電影節奏的加快,今已較少採用。
長焦距鏡頭
指焦距長於標准尺寸的攝影物鏡。在電影攝影中,選取水平視角為23 -24 ,相應焦距約為畫幅對角線長度兩倍的攝影物鏡作為標准鏡頭。35毫米電影攝影的標准鏡頭,其焦距相當於50毫米,凡長於50毫米者即為長焦距鏡頭;16毫米電影攝影的標准鏡頭,其焦距相當於25毫米,凡長於25毫米者即為長焦距鏡頭。故事片攝影,使用75毫米或100毫米的長焦距物鏡拍攝特寫或大特寫鏡頭,因攝影機遠離被攝對象,可避免演員產生緊張心理,且便於照明布光。焦距特別長的攝影物鏡(如400、800、1000毫米甚至更長)稱為「望遠鏡頭」,能攝取很遠景物的某個細部成為特寫鏡頭,造成遠處景物被移近的銀幕效果。但其所攝畫面,缺乏空間感、縱深感和透視關系。在科教影片中,運用望遠鏡頭,可在隱蔽的遠處攝取野生動物,避免動物受到驚擾,從而使畫面顯得自然真實。
出畫入畫
電影藝術處理鏡頭結構的一種手法。鏡頭畫面中的中心人物或運動物體離開畫面,稱為出畫;人物或運動物體進入畫面,稱為入畫。當一個動作貫串在兩個以上的鏡頭中時,為了使動作流程繼續下去而不使觀眾感到混亂,相連鏡頭間的人物或運動物體的出畫和入畫方向應當基本上一致,否則必須插入中性鏡頭作為過渡。
拉鏡頭
將攝影機放在移動車上,對著人物或景物向後拉遠所攝取的畫面。攝影機逐漸遠離被攝主體,畫面就從一個局部逐漸擴展,使觀眾視點後移,看到局部和整體之間的聯系。類型電影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在美國好萊塢佔主流地位的一種影片製作方式的統稱。電影藝術在其發展進程中,逐漸形成電影所特有的不同類型的影片。所謂類型,是指由於不同的題材、技巧和格調而形成的影片的范疇、種類或樣式。例如,好萊塢電影最重要類型之一——西部片,具有獨特的題材領域、自然背景、地區特徵乃至於場景、服裝、道具等造型元素,並由此產生這一類型獨有的敘事方式、形象構造、場面調度等藝術手法。其他類型如喜劇片、歌舞片、犯罪片、警匪片、偵探片、恐怖片、戰爭片、社會片、倫理片、幻想片、心理片、歷史片、傳記片、愛情片、兒童片、體育片、災難片等都有各自的傳統特徵。類型電影是藝術產品商業化、標准化的表現形態,多以觀眾喜愛的明星扮演的定型化的人物、觀眾感興趣的流於程式化的情節,富於刺激性的圖解式的銀幕形象牢牢地抓住觀眾;但由於它保留了歷年來藝術家們卓有成效的創造,形成電影自身的傳統,並隨著時勢的推移不斷有所變化,符合大眾化藝術的要求,因此為好萊塢電影贏得廣大的國際市場,並為其他國家商業電影所仿效。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由於好萊塢大製片廠制度的解體、導演個人風格的強調、各國新電影流派的興起、觀眾審美情趣的變異,電影類別及其內涵、技法、形式、界限均發生很大變化。
切出切入
指上下鏡頭直接銜接。前一個鏡頭叫「切出」,後一個鏡頭叫「切入」。這種不需外加任何技巧的鏡頭組接方法,能增強動作的連貫性,不打斷時間的流程,具有干凈、緊湊、簡潔、明快的特點。往往用於環境描寫、人物對話和行動的銜接。在故事影片的拍攝中,同一場面內的鏡頭,一般多採用這種銜接方式。隨著鏡頭的切出切入,觀眾在視點的不斷變換中,逐漸了解表現對象,並不感到畫面的組接痕跡。
音畫對位
影片音畫關系的一種。包括兩種藝術處理:(1)音畫對比。音樂與畫面的內容和情緒一致,只存在量的差別。例如在中國故事片《紅色娘子軍》中,有一組表現戰士們充滿青春活力、節奏快速的生活畫面,而音樂是氣勢悠長、從容不迫的《五指山上紅旗飄》。這樣的對比,產生了加強畫面結構的作用。(2)音畫對立。音樂的形象和情緒完全相反。例如在故事片《祝福》中,善良的祥林嫂被逼成親時撞頭尋死。興奮歡快的結婚音樂,和祥林嫂頭破血流、痛不欲生的畫面形成尖銳的對立,深刻地表現了舊時代的悲劇性。音畫對位有時也能預示劇情的發展。例如在故事片《天雲山傳奇》中,當宋薇和吳遙結婚時,表現宋薇沉重痛苦心情的音樂與喜慶場面相對立,預示著她婚後的不幸。
空鏡頭
又稱「景物鏡頭」。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場面描寫而不出現人物(主要指與劇情有關的人物)的鏡頭。常用以介紹環境背景、交代時間空間、抒發人物情緒、推進故事情節、表達作者態度,具有說明、暗示、象徵、隱喻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夠產生借物喻情、見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烘托氣氛、引起聯想等藝術效果,在銀幕的時空轉換和調節影片節奏方面也有獨特作用。空鏡頭有寫景與寫物之分,前者通稱風景鏡頭,往往用全景或遠景表現;後者又稱「細節描寫」,一般採用近景或特寫。空鏡頭的運用,已不只是單純描寫景物,而成為影片創作者將抒情手法與敘事手法相結合,加強影片藝術表現力的重要手段。
定格
電影鏡頭運用的技巧手法之一。其表現為銀幕上映出的活動影像驟然停止而成為靜止畫面(呆照)。定格是動作的剎那間「凝結」,顯示宛若雕塑的靜態美,用以突出或渲染某一場面、某種神態、某個細節等。具體製作方法是,選取所攝鏡頭中的某一格畫面,通過印片機重復印片,使這一停止畫面延伸到所需長度。根據鏡頭剪輯的需要,定格處理可由動(活動畫面)到靜(定格畫面),也可由靜(定格畫面)到動(活動畫面);也有的在影片結尾時,用定格表明故事結束,或藉此點題,以便給觀眾留有回味。
聲畫同步
影片中的對白和聲響與畫面動作相一致。即影片的聲帶與畫面嚴格配合,使聲音(包括配音)和畫面形象保持同步進行的自然關系,畫面中的視像和它所發出的聲音同時呈現並同時消失,兩者吻合一致。反之則為聲畫不同步。聲畫同步的作用,主要在於加強畫面的真實感,提高視覺形象的感染力。
閃回
影片中表現人物內心活動的一種手法。即突然以短暫的畫面插入某一場景,用以表現人物此時此刻的心理狀態和感情起伏。與一般回憶及倒敘不同,閃回不需要中斷原來場景中的動作和節奏,而擷取最富於特徵、最具有鮮明形象性的動作或細節,用極其簡潔明快的手法加以強調和表現,給觀眾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閃回」的內容一般為過去和已經發生的事情,如表現人物對未來或即將發生的事情的想像和預感則稱為「前閃」,兩者統稱為「閃念」。
擬音
影片創作手段之一。即使用人工發聲器模擬影片中所需要的音響效果。如動作音響(腳步聲、關門聲)、自然音響(風雨聲、雷聲)等。
畫外音
指影片中聲音的畫外運用,即不是由畫面中的人或物體直接發出的聲音,而是來自畫面外的聲音。旁白、獨白、解說是畫外音的主要形式。旁白一般分為客觀性敘述與主觀性自述兩種,前者是影片創作者(或藉助故事敘述者)以客觀角度對影片的背景、人物、事件直接進行議論或抒發感情,後者是影片中某一人物(一般為影片主角)的自述,以主觀角度追溯往事、敘述所憶所思或所見所聞;獨白是畫面中人物的心理活動的語言表述,是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的重要手段;解說是介紹、解釋畫面內容、闡述影片創作者思想觀
2. 聚酯瓶片生產中IPA的含量對羧基和粘度有什麼影響
最新人工加速老化硅測試
關鍵字:有機硅改性聚酯;耐用膜光潔度; QUV-B老化機,人工加速老化硅測試
簡介
>
預塗卷材塗料經濟環保,符合當今的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因而越來越廣泛。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其應用已經延伸到家電領域,裝飾,傢具等,但其主要目的是建築行業,大量的外用膜,需要一個長期持久的美麗的裝飾性和防護性能。有機硅改性聚酯具有優異的耐污染性,耐候性,良好的附著力,固化速度快,適應預塗卷材塗料的要求,非常適合準備採用耐磨的膜內完成。編寫的塗料形成的塗層具有優良的自潔,光澤和保色性,耐粉化性和堅韌耐磨。 p>橋接相結合的聚硅氧烷改性的聚酯樹脂可分為兩種類型的Si-C和硅發生前者由含羧基的有機硅(氧)烷基,與多元醇制備該反應中,由於昂貴的原料,工藝復雜,尚未工業化生產。編寫的,後者由含羥基的聚酯,硅(氧)烷氧基或羥基基團的含有硅,硅(氧)烷氧基烷氧基的縮合反應,原料易得,生產工藝簡單,這是廣使用。 /> />考慮到工業化可行性和成本的因素,聚硅氧烷改性的聚酯樹脂是由後者開發的,由含羥基的含烷氧基的硅氧烷縮合反應制備的聚酯樹脂。有機硅改性,大大提高了耐久性的塗層。反應:≡的SiOR + HOC≡→≡的SiOC≡+ ROH。
實驗部分
1.1原材料
間苯二甲酸(IPA):> 99.5%,工業,己二酸(ADA):> 99.5%和行業環己烷二羧酸(CHDA):進口新戊二醇(NPG):> 99%,工業,三羥甲基丙烷(TMP):工業,二月桂酸二丁基錫,化學純:有機硅中間體:道康寧公司二甲苯:工業; HY-C-02薄的材料:江蘇鴻業塗料公司生產的卷材塗料稀釋劑,R-706鈦白粉:杜邦金紅石;二氧化鈦Lonman996:龍蟒金紅石鈦白粉TS-6200:美國杜邦,金紅石Tinuvin928 Tinuvin5060 Tinuvin123:紫外線吸收劑,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BYK-450:酸催化劑,自行車公司; EFKA-3777:流平劑,BYK - 埃夫卡HY-C-101淺黃色底漆:江蘇鴻業塗料公司生產的聚氨酯底漆。
1.2實驗程序
1.2.1樹脂的合成
配有攪拌,溫度計,迴流冷凝器,水分離器的燒瓶中依次加入IPA212.4g ,,CHDA220.1g ADA31.1g,NPG277.0g,TMP58.4g,二甲苯80克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錫0.4克,緩慢地加熱至約120℃,繼續攪拌,緩慢加熱至140℃,或約迴流脫水,慢慢升溫約3小時升溫至200°C,保溫1小時反應後,將溫度升高到220℃,時間為約1小時後,將反應在此溫度下保溫,直至3毫克KOH /克的酸值為的結尾反應中,反應完成後,冷卻至160°C或更少,加入HY-C-02稀釋劑609.3克進一步加入有機硅中間體213.9克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錫,錫0.9克,緩慢加熱至170℃,或在啟動階段該反應中,甲醇的分離迴流,繼續升溫反應12小時,使溫度升高至約180℃下,觀察樣品的樹脂的透明性和凝膠時間,該樹脂是一種透明的凝膠時間< 2分鍾,冷卻,得到硅氧烷改性的聚酯樹脂固體含量為60%的材料。
1.2.2塗料
硅改革聚酯樹脂100克干凈的燒杯中越薄的鈦二氧化碳180G和適量的HY-C-02與高速分散小砂光機攪拌均勻,加入適量的鋯珠,研磨和分散刮板細度≤15μm的,排放到實驗室取得分散粘貼。顏料與粘合劑之比(P / B)為75/25的糊劑,固體含量:65%。
糊100g加入硅改聚酯樹脂37.9克,交聯劑氨基樹脂9.9克的,BYK-450.19克,EFKA-3777.12克的和適量的HY-C-02薄的材料,高速分散攪拌白面漆。
1.2.3性能測試
1.2.3.1工藝條件
10厘米x 6厘米所述黃石0.4毫米鍍鋅板,水洗,鉻液處理去除乾燥150℃烤1分鍾,10#刮板刮HY-C-101淺黃色底漆,烘乾,20#鍋鏟刮面漆乾燥。測試復合膜物業。
爐溫度:330°C,烘烤時間:2930歲;板溫度:224232°C。
干膜厚度:底漆56微米,面漆: 12至13微米之間。
模型的制備,性能測試,包括:T型,膜的厚度,鉛筆硬度,耐MEK擦拭(來回1.2.3.2檢查)和耐老化性能。
2結果與討論
2.1測試結果
2.1.1力學性能測試
機械屬性,如上述表1中。
表1自製的有機硅改性聚酯和力學性能不同的對比度樣的結果
根據表1中的數據,自製有機硅改性聚酯和對比類的機械性能沒有顯著的差異。
2.1.2老化性能測試結果
(1)不同類型的樹脂QUV-B老化試驗結果對比
自製的有機硅改性的白色油漆配製與各種類型的與白色漆系統板的聚酯樹脂相比,其老化性能(QUV-B)相比,差異。結果如下。
測試條件:I型60°C無冷凝水4H;模式Ⅱ50°C加上冷凝4H,我PLUS II為一個循環。
不同類型的塗料的光的損失率隨時間而改變,如圖1所示。
圖1中,氟碳樹脂無錫力FEVE相同的化學樹脂,耐用聚酯在建常州塗料化工研究院開發耐用的聚酯樹脂HDPE。圖1中的結果可以發現,有機硅改性聚酯白漆QUV-B測試結果可以達到400H不失光,600H光損失率是20%,電影的衰老速度比白色耐用的聚酯漆和普通聚酯白色油漆,但稍低於氟樹脂的白色油漆。
圖1樹脂體系高光澤光損失率趨勢
(2)有機硅改性聚酯樹脂人工加速老化(陽光老化試驗機)測試結果
a>
白的模板漆編寫根據國家塗料檢測中心人工測試程序加速老化測試,測試條件:溫度(65±2)°C,濕度60%80%。該試驗結果示於圖2。
圖2硅改聚酯樹脂人工加速老化試驗結果
另外,人工加速老化試驗,高光澤塗層3000H測試ΔE值1.9,無粉化;昏暗的燈光下2400H試驗後塗層的ΔE值1.7,粉之一。
基於上述結果,硅改性的樹脂人工加速老化試驗可以達到2000小時(損失的光,變色及粉化的1個)。
2.2硅氧烷改性的聚酯樹脂紅外光譜分析
自製的聚硅氧烷改性的聚酯樹脂的紅外光譜如圖3所示。
圖3的硅氧烷中間體的紅外光譜(IR)
圖3,2840.6厘米-1,1192.9厘米-1和1079.8厘米的Si-OCH 3的吸收峰,這些吸收峰在硅氧烷改性的聚酯的紅外吸收譜的消失,指示反應完成的聚酯和聚硅氧烷中間體。
圖4聚酯樹脂紅外光譜
圖5有機硅改性聚酯紅外光譜
2.3鈦白粉老化性能
>測試選擇的三種不同類型的金紅石型鈦白粉,鈦白粉檢查老化性能(QUV-B)的影響。實驗,杜邦TS-6200和龍蟒996二氧化鈦,除二氧化鈦外,其它實驗條件相同。該試驗結果示於圖6。
圖6鈦白粉老化性能
在圖6中可以發現,不同廠家金紅石型鈦白粉的老化測試的結果影響不大。
2.4紫外線吸收劑老化性能
自製的有機硅改性樹脂,觀察到R-706二氧化鈦白色顏料,制備不同數量和類型的紫外線吸收劑塗層老化性能(QUV-B)。在圖7所示的結果。
圖7紫外線吸收劑老化性能
圖7,分別為空白對照,即,不含有添加的紫外線吸收劑,加入2%(基於總固體樹脂含量,下同)928 123和1%,在5060中添加1.5%和3%的5060配製成的老化試驗結果的白色油漆。
從上述結果中可以發現,添加UV吸收劑的表面塗層,該塗層的耐老化性能。
2.5消光老化性能
准備自製有機硅改性樹脂和R-706鈦白粉白色油漆,二氧化硅消光量的不同,觀察消除光粉末塗料老化性能(QUV-B),在圖8所示的結果。
圖8消光老化性能的影響
圖8中,高光澤塗層600H光損失率約19%;輕塗600H光損失率約21%;低光塗料600H光損失率約28%。
這些結果表明,消光老化性能,消光量的增加,塗層的耐老化性能的下降。
結束語
合成的一種有機硅改性聚酯在預塗卷材塗料制備塗層的機械性能,可以實現線圈加工要求,編制,紫外光加速老化試驗(QUV-B)可以實現400H基本不失光,人工加速老化試驗可以達到2000小時,失光,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