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天堂 > 電影節上的電影

電影節上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3-12-07 20:05:45

⑴ 柏林電影節獲獎的中國電影

柏林電影節獲獎的中國電影有:三個和尚、鷸蚌相爭、紅高粱、晚鍾、本命年、阮玲玉、香魂女、喜宴、紅粉、女人四十等。

1. 三個和尚

導演:徐景達/馬克宣

片長:20分

參賽時間:1982年

榮譽:第32屆柏林電影節短片競賽最佳編劇銀熊獎。

2.鷸蚌相爭

導演:胡進慶

參賽時間:1984年

榮譽:第34屆柏林電影節最佳短片獎銀熊獎。

3.紅高粱

導演:張藝謀

片長:91分

參賽時間:1988年

榮譽: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4.晚鍾

導演:吳子牛

片長:90分

參賽時間:1989年

榮譽:第3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銀熊獎。

5.本命年

導演:謝飛

片長:107分

參賽時間:1990年

榮譽:第4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傑出個人成就獎銀熊獎。

6.阮玲玉

導演:關錦鵬

片長:154分鍾

參賽時間:1992年

榮譽:第42屆柏林國際電影屆最佳女演員獎銀熊獎(張曼玉)。

7.香魂女

導演:謝飛

片長:105分

參賽時間:1993年

榮譽: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8.喜宴

導演:李安

片長:106分

參賽時間:1993年

榮譽: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9.紅粉

導演:李少紅

片長:110分鍾

參賽時間:1995年

榮譽: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視覺效果獎銀熊獎。

10.女人四十

導演:許鞍華

片長:101分鍾

參賽時間:1995年

榮譽: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屆最佳女演員獎銀熊獎(蕭芳芳)。

⑵ 中國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過那些獎

截至到2019年5月6日,中國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過最佳導演獎、最佳編劇獎、委會特別大獎、特別技術獎、金棕櫚獎、最高綜合技術獎、最高技術大獎,獲獎影片及時間如下:

1、《楊貴妃》

1962年李翰祥執導的《楊貴妃》獲最高技術大獎。該片改編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長恨歌》。主要講述楊貴妃深得唐明皇的寵愛,貴妃之兄楊國忠憑妹顯貴,位居丞相,卻因為貪贓枉法,引起軍民共憤。最終貴妃走到梨花樹下投繯自盡,整部電影相當悲情。

2、《俠女》

1975年胡金銓執導的《俠女》奪得第28屆戛納電影節最高綜合技術獎。該片根據蒲松齡所著《聊齋志異》中同名小說《俠女》改編,講述明代書生顧省齋為了妻子,與東廠交鋒對決的故事。《俠女》的武俠題材、戲曲美學和東方思考的完美結合,被後世的武俠電影模仿與借鑒。

3、《霸王別姬》

1993年陳凱歌憑《霸王別姬》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這部電影可謂是華語電影巔峰之作,至今無電影可以媲美。該片改編李碧華的同名小說,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

4、《戲夢人生》

1993年侯孝賢執導的《戲夢人生》獲評委會大獎。它是一部記實性電影,以李天祿前半生的生活經歷為敘事主線,李老本人的口述回憶與拍攝重塑的場面相互穿梭交織,以李天祿的個體經歷呈現出台灣自清末至1945年日本投降五十年間的歷史風貌。

5、《活著》

1994年張藝謀執導的《活著》獲評委會大獎。這是一部關於近代中國史詩的電影,影片以中國內戰和新中國成立後歷次政治運動為背景,通過男主人公福貴一生的坎坷經歷,反映了一代中國人的命運。電影和原著比較起來,基本接近於原著,也算是華語電影的一座巔峰。

6、《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1995年張藝謀執導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獲最高技術大獎。該片講述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灘,鄉村少年水生來到上海灘投奔六叔,被安排伺候歌舞皇後小金寶所引出的黑幫悲情故事。也是張藝謀把文藝元素和類型片融合得更加成熟的一部。

7、《春光乍泄》

1997年王家衛憑《春光乍泄》奪得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導演。影片講述了一對同性戀人前往南美遊玩,因迷路都留在了布宜諾斯艾利斯,結果卻產生了一系列的矛盾而分手的故事。這部電影無論從鏡頭、情節、主旨、美感都運用到了極致。是王家衛最有水準的一部電影。

8、《荊軻刺秦王》

1999年陳凱歌執導的《荊軻刺秦王》獲第52屆最高技術大獎。該片講述了公元前三世紀的中國,雄心壯志的嬴政如何統一天下,而不惜鏟除一切阻礙,最後建立空前帝國的經過。《荊軻刺秦王》中,陳凱歌把那個時代的歷史,很藝術地搬到銀幕上,算是對歷史的敬畏。

9、《鬼子來了》

2000年中國導演姜文執導的《鬼子來了》獲第53屆評委會特別大獎。影片講述了在抗日戰爭期間,一個村子的農民看管照顧日本俘虜卻招來日本軍隊屠殺的故事。影片反映了中國人忍讓但堅韌不拔的性格。

10、《花樣年華》

2000年,王家衛執導的《花樣年華》獲第53屆特別技術獎。此片由王家衛自編自導,改編自劉以鬯的《對倒》,講述了一個關於遷徙的愛情故事。《花樣年華》被稱為一部懷舊經典的電影。

11、《一一》

2000年楊德昌執導的《一一》奪得最佳導演獎。這是一部刻畫出家庭親情及生命意義的電影。本片主演講述了簡南俊一家人的各自生活軌跡直至婆婆病逝的故事。也是楊德昌遺作。

12、《青紅》

2005年由王小帥執導的《青紅》獲第58屆評委會大獎。影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故事,父親認定遷回上海才是唯一的幸福,於是將自己的理想強加於女兒,因此扼殺了青紅人生中最可貴最美好的青春時光。《青紅》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探索家族長老和子嗣之間矛盾沖突的家庭故事。

13、《春風沉醉的夜晚》

2009年婁燁導演,梅峰擔任編劇的《春風沉醉的夜晚》獲得最佳編劇獎。影片講述2007年的南京發生的兩男一女的情慾故事,姜成和他的朋友羅海濤驅車前往海邊,偶遇了漂亮女孩曉雪,隨後三個人之間展開了一場慾望的斗爭。這是一部特別安靜的電影,沒多少對話,就連戲劇沖突都少。

14、《天註定》

2013年賈樟柯執導的電影《天註定》獲最佳編劇獎。影片主要講述了三兒騎摩托回家,與大海擦肩而過。大海焦灼於村裡的煤礦被私人侵佔。小玉告訴男友這個春天他們的感情要有個決定。廣州,小輝不停地換工作。四個中國不同地域的人,他們交錯相遇,各自面對生活之中的憂傷,愛與希望。這是賈樟柯最與眾不同的一部影片。

15、《刺客聶隱娘》

2015年侯孝賢憑《刺客聶隱娘》獲得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影片取材自唐代裴刑短篇小說集《傳奇》里的《聶隱娘》一篇。主要講述了聶隱娘幼時被一道姑擄走,13年後被送回已是一名技藝高超的傳奇女俠的故事。這也是侯孝賢拍出的最美電影,濃濃的唐朝古風,美到令人窒息。

⑶ 北京國際電影節入圍影片

經過組委會的專業評選,第13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入圍影片共有15部,它們分別是:

《再會!布宜諾斯艾利斯》導演:傑門·克拉爾(德國/阿根廷)

《瞧一橋》導演:宋新棋(中國)

《曼妙之旅》導演:克里斯蒂安·卡里翁(法國)

《消失的她》導演:崔睿、劉翔(中國)

《所需之人》導演:保羅·內戈埃斯庫(羅馬尼亞/保加利亞)

《偶得回響》導演:夏洛特·里甘(英國)

《姐妹》導演陸迅:琳達·奧爾特(拉脫維亞/義大利)

《同路前行》導演:揚·薩米埃爾(法國)

《無罪之人》導演:伊萬·格戈萊特(斯洛維尼亞/義大利/克羅埃西亞)

《懲罰》導演:馬蒂亞斯·比塞(智利/阿根廷)

《白塔之光》導演:張律(中國)

《短暫自由》導演:夏娃·迪舍曼(比利時/法國)

《追凶》導演:達米安·斯茲弗隆(美國)

《圖騰》導演:莉拉·阿維萊斯(墨西哥/丹麥/法國)

《直到樹枝彎曲》導演:索菲·賈維斯(加拿大)

第13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簡介

第13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於2023年4月22日至4月29日舉辦,本屆電影節以「光影共享,文明互鑒」為主題。

本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將組織「天壇獎」評獎、開幕式、北京展映、北京策劃·主題論壇、北京市場、電影嘉年華、大學生電影節、閉幕式暨頒獎典雀悉中禮、「電影+」九大主體板塊及相應活動。

本屆北京國際電頃山影節特別邀請吳磊擔任青年宣傳推廣大使。

⑷ 歷屆柏林電影節華人獲獎作品有哪些

歷屆柏林電影節華人獲獎作品有:

最佳影片金熊獎

1988年(第38屆):張藝謀《紅高粱》

1993年(第43屆):李安《喜宴》

1993年(第43屆):謝飛《香魂女》

1996年(第46屆):李安《理智與情感(英語)》

2007年(第57屆):王全安《圖雅的婚事》

2014年(第64屆):刁亦男《白日焰火》

評審團大獎銀熊獎

2000年(第50屆):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

2001年(第51屆):王小帥《十七歲的單車》

2005年(第55屆):顧長衛《孔雀》

評審團特別獎銀熊獎

1989年(第39屆):吳子牛《晚鍾》

1995年(第45屆):王穎《煙(英語)》

1997年(第47屆):蔡明亮《河流》

最佳男演員銀熊獎

2014年(第64屆):廖凡《白日焰火》

2019年(第69屆):王景春《地久天長》

最佳女演員銀熊獎

1992年(第42屆):張曼玉《阮玲玉》

1995年(第45屆):蕭芳芳《女人,四十》

2019年(第69屆):詠梅《地久天長》

最佳導演銀熊獎

1996年(第46屆):嚴浩《太陽有耳》

2001年(第51屆):林正盛《愛你愛我》

最佳劇本銀熊獎

2008年(第58屆):王小帥《左右》

2010年(第60屆):王全安、金娜《團圓》

傑出藝術貢獻銀熊獎

1990年(第40屆):謝飛《本命年》

1995年(第45屆):李少紅《紅粉》

2003年(第53屆):李楊《盲井》

2005年(第55屆):蔡明亮《天邊一朵雲》

2014年(第64屆):曾劍《推拿》

2016年(第66屆):李屏賓《長江圖》

最佳電影音樂銀熊獎

2006年(第56屆):金培達《伊莎貝拉》

阿爾弗雷德·鮑爾銀熊獎

2003年(第53屆):張藝謀《英雄》

2005年(第55屆):蔡明亮《天邊一朵雲》

柏林國際電影節介紹

柏林國際電影節(英文: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德文:Internationale Filmfestspiele Berlin),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51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國際A類電影節之一。

與戛納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為「金熊獎」。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柏林國際電影節

⑸ 近三年戛納電影節的獲獎影片

金棕櫚獎

2019年(第72屆):《寄生蟲》奉俊昊

2018年(第71屆):《小偷家族》是枝裕和

2017年(第70屆):《自由廣場》魯本·奧斯特倫德

最佳導演獎

2019年(第72屆):讓·皮埃爾·達內、呂克·達內《年輕的阿邁德》

2018年(第71屆):保羅·帕夫利克夫斯基《冷戰》

2017年(第70屆):索菲亞·科波拉《牡丹花下》

最佳男演員獎

2019年(第72屆):安東尼奧·班德拉斯《痛苦與榮耀》

2018年(第71屆):馬爾切洛·豐特《犬舍驚魂》

2017年(第70屆):傑昆·菲尼克斯《你從未在此》

最佳女演員獎

2019年(第72屆):艾米麗·比查姆《小小喬》

2018年(第71屆):薩瑪爾·葉斯利亞莫娃《小傢伙》

2017年(第70屆):黛安·克魯格《憑空而來》

戛納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46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也稱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電影節的活動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分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非競賽部分以提拔新人為主,其中」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發掘了不少頗具潛力或業有成就的導演。

閱讀全文

與電影節上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芊芊電影院 瀏覽:554
美國電影朝政 瀏覽:117
換一個免費的印度電影 瀏覽:48
十億俄羅斯電影 瀏覽:596
有關假懷孕的電視劇或者電影 瀏覽:948
好看的電影推薦100部最新 瀏覽:985
帶長輩去電影院需要注意什麼 瀏覽:207
2018年影音先鋒電影 瀏覽:535
韓寒主演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457
時間停止日本電影 瀏覽:346
北京國際電影節2019開幕式時間 瀏覽:788
極品電影院色 瀏覽:708
奉獻電影表達了什麼 瀏覽:760
俄羅斯電影星空 瀏覽:322
印度皮胡電影 瀏覽:194
琪琪電影電視2017中字理論 瀏覽:589
二小放牛郎電影動畫完整版 瀏覽:255
跟流浪地球差不多的電影都有哪些 瀏覽:772
有什麼好電視劇電影 瀏覽:875
俄羅斯電影燃燒在線觀看 瀏覽: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