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最近幾年中國電影越來越難以入圍戛納了呢
首先我們先來科普一下,戛納國際電影節(英文:),亦譯作康城(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中國電影與戛納國際電影節打得火熱的時期應該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第五代導演集體尋路戛納。
舉幾個例子吧。1993年,第4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陳凱歌的《霸王別姬》三度入圍,侯孝賢的《戲夢人生》摘得評審團大獎。緊隨《霸王別姬》光芒萬丈的第二年,張藝謀迎來了他的戛納時代。1994年第4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張藝謀導演的《活著》獲得評審團大獎,主演葛優成為首位華人影帝。2000年的戛納國際電影節是中國電影的一個頂峰,姜文憑借《鬼子來了》獲得評委會大獎,中國台灣導演楊德昌憑借《一一》獲得最佳導演獎,梁朝偉憑借《花樣年華》封帝。
「唯票房論」的商業電影自然入不了主打情懷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的眼。沉下心來少些唯利是圖,或許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貳』 戛納「影評人周」首部華語閉幕片,《春江水暖》攜觀眾神遊山水長卷
戛納電影節 「 影評人周 」 首部華語閉幕影片首映
《春江水暖》攜八百觀眾神遊山水長卷
法國當地時間5月22日,2019戛納電影節第58屆「影評人周」閉幕影片《春江水暖》舉行了世界首映。這部由中國青年新銳導演顧曉剛執導的長片處女作,是「影評人周」單元創立以來首部獲選為閉幕影片的華語電影。近八百名觀眾見證了這一 歷史 性時刻,並以熱烈的掌聲表達了他們對於這部影片的熱愛。
現場 · 戛納銀幕展開中國畫卷
《春江水暖》以中國杭州富春江畔為背景,講述了一個普通三代家庭在日常生活中所經歷的人情冷暖。片中,年邁的母親在壽宴上意外中風後失智,四個兒子輪流照顧她, 而他們各自的家庭也面臨著親情與現實的考驗。在四季的更迭中,當代中國的人文景觀與市井風貌隨著故事的展開得以顯現。
在電影正式首映之前,本屆「影片人周」總監查爾斯·泰松向到場的觀眾介紹說,《春江水暖》絕對是一部會留下強烈印記並且無法被沖淡的電影。在他看來,這部電影具有寬廣、庄嚴的溫柔和敘事性的結構,是對中國傳統山水畫氣韻生動的電影化表達。
隨著影片如中國傳統畫卷一般在銀幕上徐徐展開,撲面而來的光影之美與生動氣韻令觀眾不由得屏住呼吸。在兩個半小時的觀影過程中,人們彷彿置身於詩意的山水之中,隨著時間靜靜地流淌,片中人物所經歷的悲歡離合和他們彼此之間真摯而細膩的 情感 依存,更是令不少觀眾感動得數次落淚。
影片放映結束後,現場觀眾自發報以熱烈的掌聲,向影片主創致以祝賀並表達敬意。一位來自巴黎的影迷稱贊《春江水暖》是他在此次戛納電影節上看到的最好電影之一,「這是毋庸置疑的傑作。」另一位觀眾則表示,在觀影過程中一直沉浸在電影世界的山水中,而影片對於家庭復雜 情感 關系的表達也非常真摯。
面對熱情的觀眾,影片導演顧曉剛表達了真誠的謝意。他說自己從掌聲中可以感受到,觀眾確實理解了他試圖在影片中傳遞出的表達。另外,由於他之前一直對影片內容高度保密,很多劇組演員也是在昨天首次看到自己參演的這部作品,來自觀眾的褒獎更是讓他們感動不已,有人甚至落下了熱淚。
顧曉剛導演在戛納
創作 · 四季更迭體會傳統意蘊
作為《春江水暖》片中故事發生地的杭州富陽,正是顧曉剛生長的家鄉,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他所熟悉的。影片以四季更迭作為故事的脈絡,為了能夠呈現富春江畔山水草木在時間之中的真實變化,顧曉剛選擇了按照真實季節來拍攝的方式創作這部電影,潛心拍攝兩年方才完成前期工作。
這一創作方式帶來的直接考驗,是創作團隊不得不面對資金緊張的巨大壓力。《春江水暖》創作初期,顧曉剛曾經被迫要藉助貸款的方式來維持拍攝工作,直至大地電影、工廠大門影業和取經人影業陸續介入,才為他解除了資金上的後顧之憂,同時也讓他獲得了更為充分的創作空間來實踐自己的藝術理念。
出現在《春江水暖》中的絕大多數演員,都是顧曉剛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其中一些演員甚至將現實生活中的身份關系也帶到了電影之中。盡管他們大多是毫無表演經驗的素人演員,但彼此之間卻能夠發生奇妙的化學反應,在 情感 表達方面也表現得尤為真摯,帶給觀眾更為動人的 情感 共鳴。
影片中飾演顧家老三一角的孫章建,現實生活中的身份是顧曉剛的叔叔。提到此次參與電影拍攝的體會,他的第一反應是認為自己很幸運,至於自己此次是如何塑造這一角色的,他表示「我演的是我自己,我沒感覺我在演什麼。在有些鏡頭里我還是很真實的,我感覺自己和電影里的那個人是一樣的。」
《春江水暖》的敘事節奏是舒緩的,但對於演員們來說,完成其中的一些鏡頭拍攝並非易事。演員庄一在拍攝一場沿富春江岸游泳的戲時,為了照顧到岸上演員的表演節奏,以及船上攝影機的鏡頭移動速度,先後遊了近十次才完成這一鏡頭,其間還遇上了暗流和漩渦,一度十分驚險。
但是,在《春江水暖》漫長的拍攝過程中,劇組也收獲了不少意外驚喜。在一條橫移的長鏡頭中,當鏡頭緩慢地掃過江岸的風景時,天空突然降了一場急雨,使這個長鏡頭成為神來之筆。盡管因為當時的拍攝條件所限,這個鏡頭略有瑕疵,但帶給觀眾的卻是無法復制的美感。
理念 · 為當代中國安放詩意傳統
元代畫家黃公望於六百多年前所繪的《富春山居圖》,描摹下古代富陽的風物景緻;對於年輕的顧曉剛來說,正是這幅聞名於世的山水傑作賦予了自己藝術創作上的精神血脈,讓他尋找到了美學上的方向。「我始終在思考把中國山水畫的視覺美學轉化成電影語言的可能性。」顧曉剛說。
在他看來,中國傳統繪畫技法與電影藝術的美學觀念具有頗為契合之處,同時還蘊藏著深沉的東方哲學意念,是對宇宙觀和時空觀的塑造與闡述。特別是山水長卷作品,在視覺的平面上營造出無限的時間感和空間感,觀眾彷彿進入風景之中,參與了一場「時間的 游戲 」,而其本質是精神世界的自我觀照。
創作《春江水暖》的過程中,顧曉剛有意識地將傳統繪畫的藝術理念嫁接於光影之中,試圖以此發現全新的電影語言。他運用電影的長鏡頭技法,在橫移與豎移的運鏡過程中,呈現出如山水畫中移步換景、俯仰自得的散點透視效果。當觀眾隨著人物遊走在山水之間,永恆的風景便與故事中的 情感 結合在了一起。
在嘗試拍攝這部長片處女作之前,顧曉剛曾在學生時代研習數年紀錄片的創作,由此養成了對 社會 情態敏銳的觀察力。顧曉剛說,最初觸發他創作《春江水暖》的原因,是因為看到了富陽這座古城在現代化城市更新中所經歷的瞬間巨變,而他也藉助鏡頭的力量不動聲色地記錄下了身處變化中的人們以及他們的生活。
戛納電影節「影評人周」總監查爾斯·泰松
《春江水暖》中所展現的諸多當代中國的市井風情,為這部影片在視覺美學之下奠定了深厚的現實基礎。從人們的婚喪嫁娶到營生瑣事,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滲透在點滴細節之中,令觀眾時時刻刻可以感受到在傳統與現代的沖撞和融合之下,今天的中國人日常生活中極具時代特徵的現實底色。
顧曉剛認為,自己在創作《春江水暖》時的核心理念汲取自傳統文化,而他在創作中真正探尋的,是如何將傳統的詩意安放於當下。他深切地感受到,傳統文化與現代性之間並不是二元對立的關系,而是可以尋求到融合的可能,今天的人們嘗試著像古人一樣去思考和生活,便會感受到來自傳統的滋養。
未來 · 千里江河將流淌新故事
《春江水暖》此次前往戛納,除作為「影評人周」單元的閉幕影片舉行世界首映,還將作為顧曉剛導演劇情長片處女作參與將於法國當地時間5月25日揭曉的金攝影機獎的角逐。而在昨晚的首映結束之後,這部影片已經收獲了國際媒體、業內人士和電影觀眾的不少好評。
《春江水暖》主創團隊在戛納
賈樟柯導演的國際監制,東京FILMEX電影節主席市山尚三在看完《春江水暖》後向顧曉剛表達了自己的贊美:「這是一部超凡的電影!」國際著名電影雜志《國際銀幕》Screen Daily的影評人Weny Ide則撰文稱,「這部電影以精緻的攝影「構建了一幅正在緩慢燃燒的 社會 圖景」,現代性和傳統共存其中。
按照顧曉剛的創作計劃,此次面世的《春江水暖》是其長卷電影三部曲《千里江東圖》中的卷一部分。他透露說,此次《春江水暖》中的部分角色未來也將在卷二和卷三作品中現身,但後續兩部作品將會講述的是全新的故事,和《春江水暖》形成似有若無的關系。
顧曉剛解釋說,影片片頭處的一句「春江涇流杭州錢塘匯入東海」的文字,實際上提示了《千里江東圖》未來的故事走向,未來的故事將發生在新的地域,展示不同的景貌和地域風情。「就像富春江,永遠是流動的,隨著江水的流動,留到新的地方,新的故事就會在那裡發生。」
「導筒」微信號 directube
關於導筒公眾號文末廣告位被關閉30天的通知
2019華語地緣影展:開幕片《推拿》開票
2019華語地緣影展·蘇州排片及報名通道
長按二維碼隨意贊賞
推廣/合作/活動
加微信號:directubee
『叄』 姚安娜主演電影短片《破碎太陽之心》入圍戛納電影節,該短片都有哪些看點
共有兩部華語片入圍,分別是畢贛導演作品《破碎太陽之心》和95後青年導演陳劍瑩執導,姚安娜主演的《海邊升起一座懸崖》。陳劍瑩執導,姚安娜主演的《海邊升起一座懸崖》與畢贛執導,譚卓,陳永忠等主演的商業短片《破碎太陽之心》入圍。華語片方面,畢贛執導,譚卓、陳永忠主演《破碎太陽之心》以及青年導演陳劍瑩執導,姚安娜主演《海邊升起一座懸崖》入圍。
《破碎太陽之心》是畢贛執導的一部品牌短片。官方劇情簡介:這是一隻黑貓的奇幻旅程,一個關於愛的童話故事,探討何為愛,以及如何獲得愛。這也是畢贛繼《地球最後的夜晚》入圍戛納一種關注單元後再度入圍戛納電影節官方單元。而伴隨著畢贛的再度入圍,加上湯唯已憑借《分手的決心》入圍主競賽單元,今年《地球最後的夜晚》劇組有望在戛納重聚。
『肆』 成本僅5000元的華語片《地兒》入圍戛納電影節,這部作品是誰創作的
今年,一部成本只有5000元的華語短片《地兒》入圍了戛納電影節競賽單元,這令很多觀眾和專業人士都非常吃驚,一時間,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這部作品是由河北科技大學畢業生李家和所創作的,他的創作團隊僅有六人,而且基本都是學生,同時,這部作品也是他的大學畢設。
在這部短片的截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導演李家和運用了大量的色彩和光影,將影片的氛圍感烘托到了極點,這也是非常吸引評委和觀眾的地方。這部作品應該是不落俗套的,而且有著很強的導演個性,在創作上也有很大的突破。令大家非常驚奇的還有影片的創作成本,在我們的印象當中,拍攝電影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但李家和的作品僅用了5000元就完成了,這對於很多青年電影人來說也是一種激勵。也讓我們不禁思考:拍電影需要好的設備和資金啟動嗎?我想,一部好的電影作品應該是能夠打動人心的、富有特色的,其質量並不應該用金錢來衡量。
『伍』 戛納電影節即將開始,有哪些劇入圍了
2022年第七十五屆戛納電影節一共有十八部電影入圍最終了主競賽單元的最終角逐,包括了《杏仁》、《未來罪行》、《托里和洛奇塔》、《正午之星》、《兄妹》、《親密》、《世界末日》、《掮客》、《Nostalgia》、《R.M.N》、《無限悲情》、《分手的決心 》、《好戲登場》、《萊拉的兄弟》、《天堂來的男孩》、《聖蛛》、《安東尼娜》、《[HI-HAN(Eo)》。在第七十五屆戛納電影節影片名單中,有兩部華語短片作品入圍了短片競賽單元的角逐,分別是《破碎太陽之心》、《海邊升起一座懸崖》。
戛納電影節上百花爭艷,入圍的作品都有著豐富的看點和具有價值的啟迪作用。無論這些作品最後誰能夠成為前三甲,相信都是對電影事業最好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