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拍電影是按什麼順序拍的按劇本還是按拍攝地點
應該是哪樣最方便最省事就哪樣拍吧。導演會統籌兼顧,准備出最合理的方案,一般都不會按照劇本順序。比如最近李冰冰和周渝民拍的電影,第一次見面就拍了後面的床戲。導演會把需要在同一個地方拍攝的場景盡量一次拍完,比如《水滸傳》里頭潘金蓮洗澡的鏡頭有多處,但是導演不會去零零星星的每集拍一遍,是一次把幾集需要的鏡頭全部拍足然後剪輯備用。一些需要出國的鏡頭更是會加倍的節省時間,不可能出國好幾次,一次拍好,比如又見一簾幽夢,在國外的戲會全部拍完再回國拍別的。有些需要特別的天氣,又不好人工製造雪景或者潑雨的,就會等出現那種天氣來到然後抓緊拍,不過這種情況很少,一般都會製作需要的景色。
Ⅱ 電影和電視劇導演拍戲時每天分別做些什麼工作,要具體的.
導演的職責和工作:
1、籌備階段:參與劇本的構思,寫作或修訂,把劇本琢磨透,查閱相關資料,體驗人物生活、環境、習俗,並選外景;
(1)研究劇本;(2)遴選演員;
(3)寫導演闡述,並向攝制組全體成員講解,並進行討論,達到統一認識。
導演闡述是導演對未來影片或電視劇描繪的藍圖,是導演創作意圖和完整構思的說明,也是導演的綱領性的整體設計。
導演闡述從內容看一般包括以下幾點:
對劇本的立意,主題思想、時代背景等方面的闡述。
對劇中主要人物的分析。
對劇中矛盾沖突的理解和把握。
對未來影片風格樣式的定位。
對節奏的處理。
對表演、攝影(像)、美術、化妝、服裝、道具等創作的構想和造型設計的要求及審定。
對音樂(作曲)、錄音、剪輯等各創作部門的提示及審定。
對劇中需要運用特技處理的部分提出要求,以便與特技部門協商處理。
(4)選景
(5)創作分鏡頭劇本:削弱、淡化、刪減;突出、強化、豐富、增補。
2、實際拍攝期:指揮現場拍攝,耐心啟發、誘導演員的表演,同時協調各部門的關系。
(1)在製作期一定要控制好進度。(在時間和預算間尋找平衡點)
(2)和演員以及所有的劇組成員友好相處。
交代機位、干練(試著讓攝像機跟著演員走位)一定要記住:最值得關注的事是攝像機前發生的事!
積極和演員溝通(站在攝像機旁給演員說戲)
解決好工作人員和劇組之間的利益糾紛。
3、後期製作:指導和依靠剪輯部門,完成鏡頭的組接和聲畫合成等後期製作,直至通過送審
(1)看工作樣片,和剪輯師商量如何(剪輯)操作。(到放映室)
(2)對剪輯後的毛片進行評估,確定剪輯師的剪輯是否與自己的構思一致。
4、發行期:配合製片人和宣傳人對影片進行商業發行運作,直到發行上映。有時還要參加宣傳活動。
Ⅲ 電影是怎麼拍攝的
電影的拍攝是一項非常復雜和耗費心力的工作,特別是商業大片,需要各部門的共同協作才能最終完成。一般來說,電影拍攝離不開前期准備、現場拍攝、後期製作三個步驟。
最後就是後期製作,現在的電影很多場景和特效都要靠後期來完成,所以這部分工作量還是很大的。如果沒有現場收音,那就得配音,如果是同期聲,那也得處理現場的雜音等等,做到聲畫同步,碰到疏漏的地方,還要補拍補錄等等,特效團隊負責做影片中無法直接拍攝出的特效,這都是非常繁復的工作。
在我們外行人看來,這些事情想想都會覺得可怕,其實也只要有經驗的導演統籌調度,嚴格執行片場制度,各部門人員很快就能適應,然後就是默契配合,尋得最佳的拍攝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