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天堂 > 維也納電影節最佳導演

維也納電影節最佳導演

發布時間:2025-01-08 08:28:19

Ⅰ 寧浩簡介及詳細資料

人物簡介

寧浩1977年生於山西,曾做過腳踏車裝配工,音樂人,舞台美術設計,廣告設計,平面攝影師,攝像師。曾就職太原話劇團,後考入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學習導演。2003年6月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

寧浩

寧浩的學生電影《星期四,星期三》(2001)獲得了當年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和中國大學生電影數碼媒體競賽銀獎。

寧浩的首部電影處女作《香火》(2003)在瑞士羅卡洛舉行了首映,並獲得東京銀座電影節大獎,之後又獲得香港國際電影節亞洲DV競賽單元金獎。該電影同時被香港藝術中心授予2004年最佳電影,也是聖賽瓦斯蒂安、溫哥華、慕尼黑、馬尼拉、悉尼、加州、台灣南方影展等其他七大國際電影節的評審會入選影片。之後的作品《綠草地》入選2004年柏林電影節和香港電影節,並獲得上海電影節亞洲區最受歡迎獎。

2006年,在 劉德華 「亞洲新星導」計畫的扶植下,寧浩拍攝了多線路喜劇電影《瘋狂的石頭》,同年6月全國上映,在兩岸三地引起轟動,受到媒體和觀眾的高度贊揚,並獲得台灣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在內的多個最佳導演獎項。

2007年寧浩延續詼諧幽默題材,籌備拍攝《瘋狂的賽車》,於2009年上映,再度受到觀眾的喜愛,並取得過億的票房成績,成為中國炙手可熱的新銳導演之一,更成為繼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之後第四位邁入億元俱樂部的內地導演。2010年擔任第四十七屆台灣電影金馬獎評審之一。

導演經歷

對於寧浩來說,的確有點與眾不同,寧浩並沒有因此覺得被那些狂熱的愛好著體育和游戲的、正在發育的同齡人所孤立,他說他有自己的朋友圈,最重要的是,在他國中畢業,入讀中專時,他身上的荷爾蒙迅速地找到了一個出口:音樂。

寧浩

寧浩自稱對學位這樣的東西其實是沒什麼興趣的,這樣混了一年左右,寧浩考學了。他解釋道灶坦,讀大學只是為了找一個借口呆在北京,否則父母覺得沒有工作,是在北京瞎混。盡管如此,北師大畢業後,寧浩又考上了電影學院,北師大念的是賀雹專科,電影學院是本科,從技校到大專,從大專到本科,這是寧浩在學業上的「三級跳遠」。

寧浩在北師大讀的是大專,畢業的時候他拍了個畢業作品《星期四,星期三》,片子做完了也就扔在家裡。而《上學路上》的導演方剛亮正好和他同租一套房子,碰巧看了這部片子,長舒一口氣對寧浩說:「你應該做導演。」

1999年,他在Channel[V]做電視記者,專門采訪歌星。正是因為禪辯帆這段經歷,他進入了音樂電視領域,拍攝了朴樹的《ColorfulDays》等近百首MTV。 寧浩的學生電影《星期四,星期三》(2001)獲得了當年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和中國大學生電影數碼媒體競賽銀獎。

寧浩

2003年北影畢業前,寧浩自己出資,一人擔任編劇、導演、攝影,回家鄉山西執導了首部電影處女作《香火》(2003)在瑞士羅卡洛舉行了首映,並獲得東京銀座電影節大獎,之後又獲得香港國際電影節亞洲DV競賽單元「亞洲數碼競賽」金獎。該電影同時被香港藝術中心授予2004年最佳電影,也是聖賽瓦斯蒂安、溫哥華、慕尼黑、馬尼拉、悉尼、加州、台灣南方影展等其他七大國際電影節的評審會入選影片。

2003年6月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作為一名年輕導演,拍電影最大的問題就是沒錢,為此寧浩拍了不少電視劇掙錢,在風靡全國的熱門電視劇《中國式離婚》中,寧浩擔任了執行導演。

2004年他的新作《綠草地》入選當年柏林電影節和香港電影節,並獲得上海電影節亞洲區最受歡迎獎,該片在紐約上映期間獲得了紐約時報的高度評價。 《綠草地》是寧浩「報師恩」的一部作品:他的老師策劃了這個項目,故事要有三個關鍵字——農村、兒童、撞球。2004年7月,寧浩到內蒙古大草原選景,一切工作就緒時,從北京傳來壞訊息,原定的投資方出了問題。寧浩設法一邊穩住劇組,一邊與製片人算賬:原計畫膠片拍攝預算140萬元,換成高清晰度錄像大約只要50萬。寧浩給妻子打電話:家裡還有多少錢?10萬多,全拿出來,加上製片人的10萬元,先拍了再說!寧浩跟劇組交了底,影片開機了,但許多人選擇了離開。這個「窮酸」的劇組只有4輛車,每天故障不斷。攝影師不得已回北京把自己的切諾基開來,擔當交通主力。拍攝第三天,運送演員的麵包車翻在深溝里,一孩子胯骨骨折,頭上縫了6針;一女演員鎖骨骨折……艱苦而多舛的拍攝,令又一批劇組人員離開。令人驚訝的是,劇組仍保持了相當的效率,他甚至把一些尷尬遭遇變成了影片里趣味橫生的細節。影片《綠草地》入選柏林電影節展映,後又參加了2008年的上海電影節亞洲新人獎角逐。電影放映結束後一位外國觀眾對寧浩說:謝謝你的電影,它讓我忘記了時間。

寧浩

2006年劉德華組建「映藝娛樂有限公司」後,開啟「亞洲新星導」計畫,資助6名亞洲年輕導演拍電影。在內地導演中,劉德華原本看中陸川,但《可可西里》一路得獎,陸川已經走紅,劉德華覺得名額應該給更需要機會的導演。恰好《綠草地》參加去年的香港國際影展並獲獎,這個27歲的年輕人引起了劉德華的注意:「他居然可以把一個那麼悶的故事講得這么精彩,很難得。而且一見面,我就被他迷倒了。」於是,劉德華投資寧浩拍攝了《瘋狂的石頭》使寧浩名聲鵲起。

擔任2010年第四十七屆金馬獎評審。

2019年,寧浩主導《我和我的祖國》電影「北京你好」組。同年9月30日,《我和我的祖國》上映。

主要作品

電影作品

年份 名稱 職位 備注信息 2019 我和我的祖國 導演 合作演員:葛優、馬書良、龔蓓苾 2001 《星期四,星期三》 導演/編劇/攝影 學生DV電影作品 2003 《香火》 導演/編劇/攝影 獲得香港國際電影節亞洲DV競賽單元金獎 2004 《綠草地》 導演/編劇 入圍柏林電影節和香港電影節 2006 《瘋狂的石頭》 導演/編劇 首部全國公映作品,成名作,獲多項導演大獎 2009 《瘋狂的賽車》 導演/編劇 取得過億的票房成績 2009 《無人區》 導演/編劇 國內首部西部公路電影 2009 《刀劍笑》 客串 在電影中客串斗雞客 2011 《黃金大劫案》 導演/編劇 2012年4月24日公映 2012 《桃姐》 客串

在電影桃姐中客串

2014 《心花路放》 導演/客串 影片於2014年9月30日在中國上映,公路喜劇

演電視劇作品

2004年 電視連續劇《中國式離婚》(執行導演)2002年 電視系列劇《老山》(導演)

2002年 電視系列劇《危情出擊》(導演)

2000年 電視系列劇《老百姓》(執行導演)

MTV作品

1999年,他在Channel[V]做電視記者,專門采訪歌星。正是因為這段經歷,他進入了音樂電視領域,拍攝了李宇春的《happy wake up》、朴樹的《Colorful Days》等近百首MTV。曾獲2003年「[V].CCTV第十屆華語榜中榜/最佳音樂錄影帶」大獎、2001年康佳杯CCTV中國音樂電視大賽最佳音樂錄影帶大獎、2001年度「中國音樂——最佳音樂錄影帶獎」大獎。

獲得榮譽

獎項

2010年 獲第三屆《手機報-電影愛好者》金π獎「讀者最喜愛的導演」獎

2009年 中國影視年度風雲人物——寧浩(瘋狂的賽車》

2009年第四十六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視覺效果《瘋狂的賽車》

寧浩

2009年第二屆鐵象電影大賞年度導演獎《瘋狂的賽車》

2007年第十四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瘋狂的石頭》2007年第七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導演《瘋狂的石頭》

2007年第十二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新人導演獎《瘋狂的石頭》

2007年第十二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數字電影獎《瘋狂的石頭》

2007年第十二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電影技術獎《瘋狂的石頭》

2006年第四十三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瘋狂的石頭》

2004年 《綠草地》(導演/編劇):

入選2005年第5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國際新電影單元

入選2005年第29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國際競賽單元

莫斯科國際兒童電影節金天鵝大獎

上海國際電影節被評為最受觀眾歡迎影片

釜山國際電影節CJ娛樂公司選定大獎

西班牙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共入圍參展國際上五十多個電影節

由德國巴伐利亞發行公司發行,在德國,法國等多個國家進入院線放映。

2003年《香火》 (導演/編劇/攝影) :

2003年第4屆東京Filmex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

2003年第56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錄像競賽單元

2004年第28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亞洲數碼單元金獎香港藝術中心「2004年度好電影」獎

2004年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2004年溫哥 *** 際電影節

2004年德國慕尼黑國際電影節

2004年第4屆台灣南方影展

2004年奧地利維也納國際電影節

寧浩

2003年悉尼國際電影節

2003年美國加州國際電影節

2001年《星期四,星期三》(導演/編劇/攝影):

2001年第8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02年第2屆中國大學生數碼媒體競賽銀獎

提名獎項

第4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寧浩導演的 《瘋狂的石頭》 獲得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和最佳剪輯四項大獎提名。

第17屆中國金雞百花獎:《瘋狂的石頭》獲得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新人等五項大獎提名。

2007年亞洲電影大獎:最佳編劇(提名)

2007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提名)

第4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入圍名單公布,寧浩導演的 《瘋狂的賽車》 入圍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最佳視覺效果與最佳剪輯等四大獎項提名。

2010年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剪輯 ,最佳視覺效果獎項提名。

人物趣事

曾組建了個樂隊叫「同志樂隊」

直到今天,寧浩對體育運動和電腦游戲一直沒什麼興趣,對於這個1977年出生的「70後」來說,的確有點與眾不同,寧浩稱他並沒有因此覺得被那些狂熱的愛好著體育和游戲的、正在發育的同齡人所孤立,他說他有自己的朋友圈,最重要的是,在他國中畢業,入讀中專時,他身上的荷爾蒙迅速地找到了一個出口:音樂。

念書就像「 三級跳 遠」

寧浩自稱對學位這樣的東西其實是沒什麼興趣的,這樣混了一年左右,寧浩考學了。他解釋道,讀大學只是為了找一個借口呆在北京,否則父母覺得沒有工作,是在北京瞎混。盡管如此,北師大畢業後,寧浩又考上了電影學院,北師大念的是專科,電影學院是本科,從技校到大專,從大專到本科,這是寧浩在學業上的「三級跳遠」。

拍電影因為一句鼓勵

寧浩在北師大讀的是大專,畢業的時候他拍了個畢業作品《星期四,星期三》,片子做完了也就扔在家裡。而《上學路上》的導演方剛亮正好和他同租一套房子,碰巧看了這部片子,長舒一口氣對寧浩說:「你應該做導演。」

寧浩

1999年,他在Channel[V]做電視記者,專門采訪歌星。正是因為這段經歷,他進入了音樂電視領域,拍攝了朴樹的《Colorful Days》等近百首MTV。

寧浩的學生電影《星期四,星期三》(2001)獲得了當年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和中國大學生電影數碼媒體競賽銀獎。

2003年北影畢業前,寧浩自己出資,一人擔任編劇、導演、攝影,回家鄉山西執導了首部電影處女作《香火》(2003)在瑞士羅卡洛舉行了首映,並獲得東京銀座電影節大獎,之後又獲得香港國際電影節亞洲DV競賽單元「亞洲數碼競賽」金獎。該電影同時被香港藝術中心授予2004年最佳電影,也是聖賽瓦斯蒂安、溫哥華、慕尼黑、馬尼拉、悉尼、加州、台灣南方影展等其他七大國際電影節的評審會入選影片。

2003年6月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

作為一名年輕導演,拍電影最大的問題就是沒錢,為此寧浩拍了不少電視劇掙錢,在風靡全國的熱門電視劇《中國式離婚》中,寧浩擔任了執行導演。

2004年他的新作《綠草地》入選當年柏林電影節和香港電影節,並獲得上海電影節亞洲區最受歡迎獎,該片在紐約上映期間獲得了紐約時報的高度評價。《綠草地》是寧浩「報師恩」的一部作品:他的老師策劃了這個項目,故事要有三個關鍵字——農村、兒童、撞球。2004年7月,寧浩到內蒙古大草原選景,一切工作就緒時,從北京傳來壞訊息,原定的投資方出了問題。寧浩設法一邊穩住劇組,一邊與製片人算賬:原計畫膠片拍攝預算140萬元,換成高清晰度錄像大約只要50萬。寧浩給妻子打電話:家裡還有多少錢?10萬多,全拿出來,加上製片人的10萬元,先拍了再說!寧浩跟劇組交了底,影片開機了,但許多人選擇了離開。 這個「窮酸」的劇組只有4輛車,每天故障不斷。攝影師不得已回北京把自己的切諾基開來,擔當交通主力。拍攝第三天,運送演員的麵包車翻在深溝里,一孩子胯骨骨折,頭上縫了6針;一女演員鎖骨骨折……艱苦而多舛的拍攝,令又一批劇組人員離開。令人驚訝的是,劇組仍保持了相當的效率,他甚至把一些尷尬遭遇變成了影片里趣味橫生的細節。影片《綠草地》入選柏林電影節展映,後又參加了去年的上海電影節亞洲新人獎角逐。電影放映結束後一位外國觀眾對寧浩說:謝謝你的電影,它讓我忘記了時間。

2006年得到廣泛好評的低成本影片《瘋狂的石頭》使寧浩名聲鵲起。

寧浩

劉德華組建「映藝娛樂有限公司」後,開啟「亞洲新星導」計畫,資助6名亞洲年輕導演拍電影。在內地導演中,劉德華原本看中陸川,但《可可西里》一路得獎,陸川已經走紅,劉德華覺得名額應該給更需要機會的導演。恰好《綠草地》參加去年的香港國際影展並獲獎,這個27歲的年輕人引起了劉德華的注意:「他居然可以把一個那麼悶的故事講得這么精彩,很難得。而且一見面,我就被他迷倒了。」於是,劉德華投資寧浩拍攝了《瘋狂的石頭》。

《瘋狂的石頭》是一部地道的商業娛樂電影:一個職業大盜和三個小偷,加上一個不怎麼專業的保衛科長,為了一顆價值連城的翡翠玉石,發生了一場瘋狂的爭奪戰……這種交叉敘事、黑色幽默中帶著幾分諷刺、深具後現代意味的作品,在內地乃至港台都很少見。全片採用四川方言,寧浩也借用一個「扯」字來概括影片的風格,他介紹說:「劇本創作差不多花了4個月時間,我們一共四個編劇,每天住在一起聊天,把能想到的奇怪但合理的元素集中起來,最終形成了劇本。」

《瘋狂的賽車》是寧浩與中影華納橫店影視有限公司繼去年推出風靡全國《瘋狂的石頭》之後再次

合作的作品。新片主人公是一位曾與金牌只差0.01秒的腳踏車車手。寧浩認為銀牌車手這個名字更貼近影片主題。他強調,他的每部作品都是一個新起點,他不想憑借所謂的「瘋狂」來炒作。寧浩介紹,《銀牌車手》既不是《瘋狂的石頭》續集,也不屬於某個系列。《銀牌車手》講述同一時空中與主人公有關的5個故事,涉及6組人物

這是一個由四條線交織出的荒誕故事。

黃渤飾演的腳踏車車手耿浩,因為0.01秒落敗,成為銀牌車手,這是一條線;第二條線是大賊二賊,他們陰差陽錯成了賊,最後還綁票傷人;第三條線是台灣來的黑幫四人組,他們意圖在內地做筆大買賣;第四條線就是兩位警察,他們立功心切,卻一心認定銀牌車手是賊。

不法商人李法拉(九孔飾),雇凶暗殺老婆,殺手卻被收買;台灣黑社會大哥東海(戎祥飾)帶著兩個小弟販賣毒品;車手耿浩(黃渤飾)和張挺(大成飾)在比賽中分獲前兩名,得銀牌的耿浩很失望……幾組人又陰差陽錯地因一個神秘的箱子走到一起。與此同時,兩個警察誤以為耿浩是壞人。在他們緊緊盯住耿浩時,壞人卻從他們眼皮底下溜走。

《瘋狂的賽車》從公映至今,全國票房突破1億元人民幣,寧浩成為繼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之後第四位邁入億元俱樂部的內地導演。

其他資料

CAA(創新藝人經紀公司)

創新藝人經紀公司(Creative Artists Agency,簡稱 CAA )是世界排名第一的精英人才經紀代理公司,代理范圍包括電影、電視、音樂、戲劇、體育、電子游戲、網際網路等眾多領域中最有創意和最成功的藝術家,同時,CAA也代理眾多企業客戶,為其提供娛樂行銷解決方案等戰略性行銷服務。 在好萊塢,CAA是當之無愧的王者,簽約了眾多如茱莉亞·羅伯茨、布拉德·皮特、湯姆·克魯斯、湯姆·漢克斯、妮可·基德曼、喬治·克魯尼、史蒂芬·史匹柏這樣的明星大腕和業界巨擎。《財富》雜志曾稱贊CAA為「娛樂產業最有影響力的公司」。

CAA在中國娛樂圈同樣佔有重要一席,導演吳宇森、陸川、寧浩、張一白、彭浩翔、金依萌、張揚、管虎、薛曉路、趙天宇、陳士爭、楊慶等均為其簽約導演;明星則包括吳彥祖、黃渤、徐崢、戴立忍、余男,以及日韓明星淺野忠信、韓彩英等;同時,主持人楊瀾、查可欣,編劇霍昕、王要也與CAA簽約合作。

作品介紹

《綠草地》

綠草地 寧浩

2004年他的《綠草地》入選當年柏林電影節和香港電影節,並獲得上海電影節亞洲區最受歡迎獎,該片在紐約上映期間獲得了紐約時報的高度評價。《綠草地》是寧浩「報師恩」的一部作品:他的老師策劃了這個項目,故事要有三個關鍵字——農村、兒童、撞球。2004年7月,寧浩到內蒙古大草原選景,一切工作就緒時,從北京傳來壞訊息,原定的投資方出了問題。寧浩設法一邊穩住劇組,一邊與製片人算賬:原計畫膠片拍攝預算140萬元,換成高清晰度錄像大約只要50萬。

寧浩給妻子打電話:家裡還有多少錢?10萬多,全拿出來,加上製片人的10萬元,先拍了再說!寧浩跟劇組交了底,影片開機了,但許多人選擇了離開。 這個「窮酸」的劇組只有4輛車,每天故障不斷。攝影師不得已回北京把自己的切諾基開來,擔當交通主力。拍攝第三天,運送演員的麵包車翻在深溝里,一孩子胯骨骨折,頭上縫了6針;一女演員鎖骨骨折……艱苦而多舛的拍攝,導致又一批劇組人員的離開。令人驚訝的是,劇組仍保持了相當的效率,他甚至把一些尷尬遭遇變成了影片里趣味橫生的細節。《綠草地》的特別之處,是全片使用蒙古語,講述了一個發生在內蒙靠近中蘇邊境的牧民部落中發生的故事。幾個蒙古族兒童撿到一隻撞球,不知其為何物,後來聽說它是撞球,而且是中國的國球。孩子們決定把國球還給國家,因此要動身前往北京……

和《香火》一樣,寧浩再次全部起用業余演員,所有的人物都是牧民們親自出演,而那些未到上學年齡的孩子表現得尤為精彩,其自然純粹令人贊嘆。寧浩表示,《綠草地》是一個命題作文,要求必須是兒童片,與撞球有關。他笑稱中國的撞球「和足球一樣幾乎沒有懸念」,所以如何創作出新意是最重要的問題。他因此想到撞球對於不知其為何物的人來說,又代表著何種意義。事實上,在影片展示的邊遠牧區,孩子們確實不知道什麼是撞球,在他們看來,體育運動只有三種:「摔跤、騎馬、射箭」。而這部「另類」兒童片最後的主題,也變成了寧浩所說的「童年時代的求知慾和好奇心」。《綠草地》雖不是什麼大製作,但絕對不乏令人莞爾的細節,是一部不會冷場的有趣電影。

《瘋狂的石頭》

瘋狂的石頭

2006年得到廣泛好評的低成本影片《瘋狂的石頭》使寧浩名聲鵲起。劉德華組建「映藝娛樂有限公司」後,開啟「亞洲新星導」計畫,資助6名亞洲年輕導演拍電影。在內地導演中,劉德華原本看中陸川,但《可可西里》一路得獎,陸川已經走紅,劉德華覺得名額應該給更需要機會的導演。恰好《綠草地》參加2005年的香港國際影展並獲獎,這個27歲的年輕人引起了劉德華的注意:「他居然可以把一個那麼悶的故事講得這么精彩,很難得。而且一見面,我就被他迷倒了。」於是,劉德華投資300萬左右,讓寧浩拍攝了《瘋狂的石頭》。

《瘋狂的石頭》是一部地道的商業娛樂電影:一個職業大盜和三個小偷,加上一個不怎麼專業的保衛科長,為了一顆價值連城的翡翠玉石,發生了一場瘋狂的爭奪戰……這種交叉敘事、黑色幽默中帶著幾分諷刺、深具後現代意味的作品,在內地乃至港台都很少見。全片採用四川方言,寧浩也借用一個「扯」字來概括影片的風格,他介紹說:「劇本創作差不多花了4個月時間,我們一共四個編劇,每天住在一起聊天,把能想到的奇怪但合理的元素集中起來,最終形成了劇本。」

《瘋狂的石頭》是2006年的一部帶有黑色幽默風格的中國影片,原名《賊中賊》。它是香港藝人劉德華投資的「亞洲新星導」計畫中的一部影視作品。由寧浩執導兼編曲,郭濤、劉樺、黃渤、連晉和徐崢主演。全片投資額三百萬,該片於2006年6月底在中國上映,此後短短一周內便創造了600萬人民幣的票房收入,其口碑迅速帶動票房不斷攀升,最終達到2300萬的票房,頗受大眾好評,更引起不小的轟動,獲得多項電影獎項,是當年小成本電影獲得票房成功的典範之作。很多人都表示:「難以想像300萬可以拍出這么精彩獨特的電影」。

電影主要拍攝於重慶羅漢寺中,對白充滿方言特色,以四川話為主,另有青島話(黑皮)、唐山話(道哥),北京話(小軍),此外還有如粵語(頂你個肺)等其他方言零星地出現,讓人眼前一亮,感嘆方言的詼諧魅力。

《瘋狂的賽車》

瘋狂的賽車

2009年《瘋狂的賽車》是寧浩與中影華納橫店影視有限公司繼2006年推出風靡全國《瘋狂的石頭》之後再次合作的作品。新片主人公是一位曾與金牌只差0.01秒的腳踏車車手。寧浩認為銀牌車手這個名字更貼近影片主題。他強調,他的每部作品都是一個新起點,他不想憑借所謂的「瘋狂」來炒作。寧浩介紹,《瘋狂的賽車》既不是《瘋狂的石頭》續集,也不屬於某個系列。《瘋狂的賽車》講述同一時空中與主人公有關的5個故事,涉及6組人物。

這是一個由四條線交織出的荒誕故事。

在一個核心動機的牽引下,幾條線索齊頭並進,事件以不可逆轉地態勢走向瘋狂,寧浩在這種情節模式的再創造已經很成熟了,實現了對於這一敘事風格的全面超越。

黃渤飾演的腳踏車車手耿浩,因為0.01秒落敗,成為銀牌車手,這是一條線;第二條線是大賊二賊,他們陰差陽錯成了賊,最後還綁票傷人;第三條線是台灣來的黑幫四人組,他們意圖在內地做筆大買賣;第四條線就是兩位警察,他們立功心切,卻一心認定銀牌車手是賊。

不法商人李法拉(九孔飾),雇凶暗殺老婆,殺手卻被收買;台灣黑社會大哥東海(戎祥飾)帶著兩個小弟販賣毒品;車手耿浩(黃渤飾)和張挺(大成飾)在比賽中分獲前兩名,得銀牌的耿浩很失望……幾組人又陰差陽錯地因一個神秘的箱子走到一起。與此同時,兩個警察誤以為耿浩是壞人。在他們緊緊盯住耿浩時,壞人卻從他們眼皮底下溜走。

《瘋狂的賽車》2009年公映後全國票房突破1億元人民幣,寧浩成為繼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之後第四位邁入億元俱樂部的內地導演。

《無人區》

《無人區》是導演寧浩在以《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而爆紅之後再一次打動觀眾之後的一部令很多人期待萬分的作品。該片是寧浩執導的國內首部西部公路片電影,主要拍攝場地集中在新疆的哈密、吐魯番、克拉瑪依等地的戈壁沙漠等無人地帶。

男主角開車去西部,在路上不斷遇到形形 *** 的人,從而引發許多故事;故事背後,人的動物屬性和社會屬性相互斗爭等深層主題,都會在「公路」上演繹出來。

該片於2013年11月上映。

《黃金大劫案》

2011年5月10日,由寧浩導演,北京小馬奔騰影業出品的電影《黃金大劫案》正在拍攝中。導演寧浩近日說,這是自己目前投資最大的一部電影,除得知老搭檔黃渤出演外,其他主要演員將啟用的都是新人。寧浩解釋:「常聽說有些電影一半的投資被演員拿走,但我想把更多錢放在製作上,所以請來各行當最好的製作人,至於主要演員基本上都是新人。」

黃金大劫案

8月份,目前該片的拍攝已接近尾聲,這部投資 5000萬元 的影片,對於類型的提問,寧浩狡黠地一笑,「劇情片吧,很復雜,戰爭、動作、喜劇、盜匪,都有。」寧浩說:「這個故事發生在1930年代偽滿洲國時期的東北,那是一個動盪的年代,也是一個既真實又夢幻的年代。《黃金大劫案》依然是一個小人物題材的電影,而且算是與之前的片子有些關聯。」寧浩繼續他詼諧的語言,「以前是偷翡翠,現在是劫黃金,可以說它是解放前的《瘋狂的石頭》吧,而且這片子情節跌宕起伏,一切皆有可能。」

感情生活

寧浩追夢的旅程中,妻子邢愛娜始終伴他左右,讓他走出窘境。

一天,寧浩正給人畫畫,忽然聽到邊上的條椅上兩個姑娘在對話。一個說:「完了,我的生活費花光了。」另一個說:「沒事,我的也花光了,別怕,我們不是還有腳有手嗎?你瞧人家那畫畫的,照樣能來錢!」後來,那姑娘就成了寧浩的太太。

寧浩說:「雖然我還是很窮,但是,我窮得還剩下一個老婆,這個老婆是金錢所無法衡量的,這就夠了。我和妻子愛娜完全是被綁到一起的,綁著我們的那根繩子叫『貧窮』。剩下最後一個饅頭,你讓我、我讓你;為了熬過沒有暖氣的寒夜,一人一口地輪流抿一小瓶二鍋頭取暖。窮日子讓我倆相依為命,這種務實的愛卻讓我們都覺得心裡很有底。」[17]

邢愛娜和寧浩都是北漂,作為兩個相濡以沫的70後電影夫妻檔,從《香火》、《綠草地》開始,寧浩每部電影兩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合作,他們的「奮斗」在這個時代顯得非常經典。

Ⅱ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的歷屆獲獎

(1953-1958年)聖塞巴斯蒂安
只作放映,未評獎 (1959年)聖塞巴斯蒂安
金殼獎:《修女的故事》(美)
銀殼獎:《從阿帕努里到安德》(意)、《西北偏北》(美)
坎塔布連珍珠獎:《走向天堂》(西) (1960年)聖塞巴斯蒂安
金殼獎:《羅密歐、朱莉葉和黑暗》(捷)
銀殼獎:《逃亡者之流》(美)
坎塔布連珍珠獎:〈西米特里奧〉(墨) (1961年)聖塞巴斯蒂安
金殼獎:〈獨眼龍傑克〉(美)
銀殼獎:《總統的訪問》(波)
坎塔布連珍珠獎:《人類的兒子》(阿根廷) (1962年)聖塞巴斯蒂安
金殼獎:《阿瑟島》(意)
銀殼獎:《宣告》(法)
坎塔布連珍珠獎:《貧民百姓》(墨) (1963年)聖塞巴斯蒂安
金殼獎:《黑手黨》(意)
銀殼獎:《手工操作的加法器》
坎塔布連珍珠獎:《給阿馬里洛的玫瑰》(意) (1964年)聖塞巴斯蒂安
金殼獎 :《美國,美國》(美)
銀殼獎 :《利莫納多維·喬》(捷)
坎塔布連珍珠獎 :《杜拉大娘》(西)
最佳導演獎:米古爾·皮卡左
最佳男演員獎:理查德·阿頓巴勒(英)
最佳女演員獎:艾娃·嘉德娜(美) (1965年)聖塞巴斯蒂安
金殼獎: 《幻影》(美)
銀殼獎: 《金皇後》(捷)
最佳導演獎:馬里奧·莫尼塞利(意)
最佳男演員獎:馬塞羅·馬斯特羅阿尼(意)
最佳女演員獎:莉莉·帕爾默(英) (1966年)聖塞巴斯蒂安
金殼獎 :《我在這里是幸福的》(英)
銀殼獎:皮爾·埃泰克斯(法)
最佳男演員獎:弗蘭克·芬利(英)
最佳女演員獎:埃萬吉莉娜·沙拉扎爾 (1967年)聖塞巴斯蒂安
金殼獎: 《兩人同行》(美)
銀殼獎: 《捷克斯洛伐克式的謀殺》(捷)
最佳導演獎:雅努茲·莫根斯特因(波蘭)
最佳男演員獎:莫里斯·羅內特(法)、約翰·米爾斯(英)
最佳女演員獎:賽雷娜·弗加諾 (1968年)聖塞巴斯蒂安
金殼獎: 《長期病危》(英)
銀殼獎: 《山上的夏天》(匈)、迪塔·沙克索瓦(捷)
最佳男演員獎:克勞德·里奇、西德尼·波埃特(美)
最佳女演員:莫尼卡·維蒂(意) (1969年)聖塞巴斯蒂安
金殼獎: 《雨天的人們》(美)
銀殼獎 :
最佳男演員獎:尼科爾·威廉森(英)
最佳女演員獎:盧德米拉·薩維里耶娃(蘇)、斯特弗尼婭·桑德雷莉(意) (1970年)聖塞巴斯蒂安
金殼獎: 《熱浪》(美)、《貝特利厄姆的星星》(捷)
銀殼獎 :《初戀》(西德)、《色情的力量》(法)
最佳男演員獎:英諾肯尼特·斯莫克圖諾夫斯基柴可夫斯基(蘇)
最佳女演員獎:斯特芬·奧蘭德(法) (1971年)聖塞巴斯蒂安
金殼獎:《明亮的燈泡》(法)、《彭戈的夢想》(古巴)
銀殼獎:《再一次跳過泥坑》(捷)、《1942年的夏天》(美)
評委會特別獎: 萬尼亞舅舅(蘇)
最佳男演員獎:維托里奧·加斯曼布朗卡利昂《參加十字軍東征》(意)
最佳女演員獎:格拉西拉·波格斯《一個女人的記事》(阿根廷) (1977年)聖塞巴斯蒂安
金殼獎:《機械鋼琴奏鳴曲》(蘇)
最佳導演獎:阿爾夫·巴盧斯特林、伯恩哈德·辛克爾《姑娘們的競爭》(西德)
最佳男演員獎:赫克扎爾·阿爾特里奧《送給一位不知名的神》(西)
最佳女演員獎:凱瑟琳·亨特《姑娘們的競爭》(西德) (1978年)聖塞巴斯蒂安
金殼獎:《阿蘭布里斯塔》(美)
銀殼獎:《51號檔案材料》(法)、《像在家一樣》(匈)
評委會特別獎: 沒有界限的地方(墨)
最佳導演獎:馬努爾·古特雷茲·阿拉貢《夢游者》(西)
最佳男演員獎:何塞·沙克里斯坦《秋天的花》(西)
最佳女演員獎:卡羅爾·伯雷特《結婚》(美) (1979年)聖塞巴斯蒂安
金殼獎:《秋天的馬拉松》(蘇)
銀殼獎:《安吉·維拉》(匈)
評委會特別獎:《媽媽一百歲》(西)
最佳男演員獎:尼爾森·維拉格拉《失蹤的犯人》(瑞士)
最佳女演員獎:勞拉·比蒂小阿基米德(意)
第二十八至三十二屆 (1975-1984年)聖塞巴斯蒂安
未頒發正式獎 (1985年)聖塞巴斯蒂安
金殼獎: 〈昨天〉(波)
銀殼獎: 〈光源〉(墨)、〈法老的禮儀〉(西)
評委會特別獎: 津納(英)
最佳導演獎:弗朗西斯科·隆巴迪〈憂心重重〉(秘魯)
最佳男演員獎:弗朗西斯科·隆巴迪〈憂心重重〉(秘魯)
最佳女演員獎:梅塞迪斯·桑皮特羅〈城外〉(西) (1986年)聖塞巴斯蒂安
金殼獎: 《半邊天》(西)
銀殼獎: 〈27小時〉(西)、〈諾言〉(日)
評委會特別獎: 〈偉大的一代〉(匈)
最佳導演獎:阿克塞爾·科蒂〈歡迎來維也納〉(奧)
最佳男演員獎:埃內斯托·戈梅茲·克魯茲〈財產帝國〉(墨)
最佳女演員獎:安吉拉·莫利娜〈半邊天〉(西) (1987年)聖塞巴斯蒂安
金殼獎:《在加利利地區的婚禮》(法、比)
銀殼獎:《糖果山》(法、瑞士)、《成熟的季節》(英)
最佳導演獎:多米尼克·德基拜爾《瘋狂的愛情》(比)
最佳男演員獎:伊馬諾爾·阿利亞斯《琵琶》(西)
最佳女演員獎:維多利亞·阿夫里爾《琵琶》(西) (1988年)聖塞巴斯蒂安
金殼獎: 《黑山》(英)
銀殼獎: 《順風劃船》(西)
評委會特別獎:《一部關於愛情的短片》(波)
最佳男演員獎:弗爾南多·雷《冬天的日記》、《犯罪的線索》(西)
最佳女演員獎:西皮·林科夫斯基、利夫·烏爾曼《友好》(西德、阿根廷) (1989年)聖塞巴斯蒂安
金殼獎: 《地下民族》(玻利維亞)、《霍默與埃迪》(美)
評委會特別獎: 《大海與時間》(西)
最佳導演獎:米羅斯拉夫·博爾克《領事》(波)
最佳男演員獎:阿里·貝里《人質》(匈)
最佳女演員獎:米爾亞娜·約科維奇《歡笑的新澤西》(英、阿根廷) (1990年)聖塞巴斯蒂安
金殼獎: 《阿盧的來信》(西)
評委會特別獎: 《紅色的黎明》(墨)
最佳導演獎:喬爾·科恩米勒的橫渡(美)
最佳男演員獎:默利·雅朱《阿盧的來信》(西)
最佳女演員獎:瑪格赫麗塔·鮑伊斯芬克斯《女神周》(意) (1991年)聖塞巴斯蒂安
金殼獎: 《蝴蝶的翅膀》(西)
評委會特別獎: 《沒有回來》(蘇)
最佳導演獎:布魯斯·麥克唐納《61號公路》(加)
最佳男演員獎:西盧·塞帕萊《怪人和鬼車》(芬蘭)
最佳女演員獎:全體女演員《等待》(澳)
第四十屆(1992年)聖塞巴斯蒂安
金殼獎: 《世界上的一個地方》(阿根廷)
評委會特別獎:《倉促告別》(波、法)
最佳導演獎:戈蘭·馬爾科維奇《鐵托和我》(塞爾維亞)
最佳男演員獎:羅伯特·蘇薩《公路巡警》(墨)
最佳女演員獎: ( 1993年)
金殼獎:《 始末記》(墨)、薩拉(伊朗)
評委會特別獎:《金色的彈丸》(西)、《魔鬼的勇氣》(西)
最佳導演獎:菲利普·利奧雷《從天而降》(法)
最佳男演員獎:胡安·埃薩諾瓦《希爾達大媽》(西)
最佳女演員獎:尼基·卡莉米薩拉(伊朗) (1994年)聖塞巴斯蒂安
金殼獎: 《可數的日子》(西)
評委會特別獎: 《炮打雙燈》(中)
最佳導演獎:丹尼·波伊爾《同屋三分驚》(英)
最佳男演員獎:哈維爾·巴德姆《可數的日子》(西)
最佳女演員獎:寧靜《炮打雙燈》(中) (1995年)聖塞巴斯蒂安
金殼獎 :《瑪格麗特的博物館》(加)
評委會特別獎:《當我們死去時沒有人談到我們》(西)、《民警故事》(中)
最佳導演獎:邁克·菲吉斯《遠離賭城》(美)
最佳男演員獎:尼古拉斯·凱奇《遠離賭城》(美)
最佳女演員獎:維多利亞·阿布里爾《當我們死去時沒有人談到我們》(西) (1996年)聖塞巴斯蒂安
金殼獎:《布瓦那》(西)、《特洛伊人艾迪》(愛爾蘭)
評委會特別獎: 《小天使》(德)
評委會獎:《父親》(伊朗)
最佳導演獎:弗朗西斯科·朗巴迪《皮膚之下》(秘魯)
最佳劇本獎:Scott Rosenberg《美麗的女孩》
最佳男演員獎:米高·凱恩《血與酒》(英)
最佳女演員獎:諾瑪·艾琳德羅《秋日》(阿根廷)
終身成就獎:阿爾·帕西諾 (1997年)聖塞巴斯蒂安
金殼獎:Claude Chabrol《Rien Ne Va Plus》(France)
評委會特別獎:
最佳導演獎:Claude Chabrol《Rien Ne Va Plus》(France)
最佳男演員獎:Federico Luppi Martin (Hache) (Spain/Argentina)
最佳女演員獎:Julie Christie Afterglow (USA)
最佳攝影獎:Nick Morris Firelight (UK)四十六屆
(1998年)聖塞巴斯蒂安
金殼獎: Leaving Las Vegas
評委會特別獎
評委會獎
最佳導演獎:Mike Figgis
最佳男演員獎:Nicolas Cage
最佳女演員獎:Victoria Abril
最佳攝影獎 (1999年)聖塞巴斯蒂安
金殼獎:François Dupeyron C'est Quoi La Vie?(France)
評委會特別獎:Antonio-Pedro Vasconcelos Jaime(Luxembourg-Portugal-Brazil)
評委會獎:Gracia Querejeta Cuando Vuelvas A Mi Lado (Spain)
Colin Nutley Under The Sun (Sweden)
最佳導演獎:張元洗澡(中)
Michel Deville 《Maladie de Sachs》(France)
最佳男演員獎:Jacques DufilhoC'est Quoi La Vie?(France)
最佳女演員獎:Aitana Sánchez-GijónVolaverunt (Spain-France)
最佳劇本獎:Rosalinde Deville/Michel Deville La Maladie de Sachs (France)
最佳攝影獎:Alfredo Mayo Cuando Vuelvas A Mi Lado (Spain) (2000年)聖塞巴斯蒂安
金殼獎:Arturo Ripstein La Perdicion de los Hombres(Mexico-Spain)
評委會特別獎:Nicolas Klotz Paria (France)
評委會獎: El Factor Pilgrim
El Otro Barrio (Spain)
最佳導演獎:Reza Parsa Before the Storm (Sweden)
最佳男演員獎:Gianfranco Brero Tinta Roja (Peru-Spain)
最佳女演員獎:Carmen MauraLa Comunidad
最佳劇本獎:Paz Alicia GarciadiegoLa Perdicion de los Hombres (Mexico-Spain)
最佳攝影獎:Nicola PecoriniHarrison's Flowers (France)
新進導演獎:Edoardo WinspeareSangue Vivo
競賽獎:Arturo RipsteinLa Perdicion de los Hombres
青年導演鼓勵獎:Javier Corcuera La Espalda del Mundo(Spain)
影評人獎:Elie ChouraquiHarrison's Flowers
觀眾獎:Jean-Pierre Sinapi Nationale 7(France)
青春陪審團獎:Reza Parsa Before the Storm(Sweden) (2001年9月)聖塞巴斯蒂安
金殼獎:奧蘭多·魯伯特《三人乘坐的計程車》(智利)
評委會特別獎:何塞·路易斯·林格《工作進展》(西)
最佳導演獎:讓-皮埃爾·阿梅里斯《這就是生活》(法)
最佳男演員獎:迪茲金·艾汗《逃往天堂》(瑞士)
最佳女演員獎:皮埃爾·洛佩茲-德-阿亞里《愛之狂》(西)
最佳劇本獎: 吉蘭·朗《貝爾的自行車》(法)
最佳攝影獎:羅曼·奧辛《勇士》(英)
多諾斯蒂安獎(成就獎): 朱莉·安德魯斯(美國演員)、沃倫·比蒂(美國演員)、弗蘭西斯科·拉瓦爾(西班牙導演) (2002年9月)聖塞巴斯蒂安
金殼獎:《陽光下的星期一》Los lunes al sol (西、法、意)
評委會特別獎:Carlos Sorín《少量故事》Historias mínimas(阿根廷、西)
最佳導演獎:陳凱歌《和你在一起》(中)
最佳男演員獎:劉佩奇《和你在一起》(中)
最佳女演員獎:梅塞德斯夏皮羅Mercedes Sampietro《平常地方》Lugares comunes(阿根廷、西)
最佳劇本獎:Adolfo Aristaráin & Katy Saavedra《平常地方》Lugares comunes(阿根廷、西)
Gennadiy Ostrovskiy《情人》Lubovnik (The Lover) (俄羅斯)
PREMIO NUEVOS DIRECTORESAlice NellisVylet (Some Secrets) (Rep.
Checa)
MENCION a las películasGyörgy PálfiHUKKLE(Hungría)
Lee Jung-Hyang JIBEURO (THE WAY HOME), (Sang Woo y su abuela)(Corea)
PREMIO PERLA DEL PÚBLICOMichael MooreBOWLING FOR COLUMBINE
PREMIO DE LA JUVENTUD. la directora Patricia CardosoREAL WOMEN HAVE
CURVES
PREMIO MADE IN SPANISHPeter SolletRAISING VICTOR VARGAS (USA)
MENCION a la películaAna KatzEL JUEGO DE LA SILLA, (Argentina)
多諾斯蒂安獎(成就獎)傑希卡 (2003年8月)聖塞巴斯蒂安
金殼獎:Dito Tsintsadze 《Schussangst》(德)
評委會特別獎:Thomas Mc Carthy Station Agent, The(美)
最佳導演獎:Joon-ho BongSalinui chueok (韓)
最佳男演員獎:Luis Tosar Te doy mis ojos(西)
最佳女演員獎:Laia Marull Te doy mis ojos(西) (2004年9月)聖塞巴斯蒂安
金殼獎:Bahman GhobadiLakposhtha hâm parvaz mikonand (伊)
評委會特別獎:Goran Paskaljevic San zimske noci
最佳導演獎:徐靜蕾《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 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 A(中)
最佳男演員獎:Ulrich Thomsen Brødre(丹)
最佳女演員獎:Connie Nielsen Brødre(丹) (2007年9月)聖塞巴斯蒂安
金殼獎:王穎《千年敬祈》
評委會特別獎:
最佳攝影獎:彭浩翔《出埃及記》
金貝殼獎:卡洛斯·紹拉 最佳影片(金貝殼獎)—《雙重腳步》Isaki Lacuesta
最佳導演獎—《不公平的世界》 Filippos Tsitos
最佳新人導演獎—《這曾是條男人河》Jan Zabeil
最佳歐洲電影—《吾等何處去》Nadine Labaki
最佳男演員—《不公平的世界》Antonis Kafetzopoulos
最佳女演員—《沉睡的聲音》瑪莉亞·萊昂
最佳編劇—《奇跡》是枝裕和
最佳攝影—《歡喜結局》Ulf Brantas
地平線大獎—《阿卡西亞》Pablo Giorgelli
Zabaltegi Pearls(觀眾獎)—《藝術家》 Michel Hazanavicius
評審圖特別獎—《Le Skylab》朱莉·黛比
新人獎—《Wild Bill》戴克斯特·弗萊切
影評人獎—《我的兄弟》 Joao Canijo
TVE Otra Mirada Award——《Nader and Simin, A Separation》 Asghar Farhadi
特別關注獎—《我的兄弟》 Joao Canijo ★主競賽單元
金貝殼獎(最佳影片):《糟糕發型》導演:瑪麗安娜·隆頓
評委會特別獎:《傷痛》導演:費爾南多·弗朗哥
銀貝殼獎(最佳導演):費爾南多·埃姆克《俱樂部三明治》
銀貝殼獎(最佳男演員):吉姆·布勞德本特《周末》
銀貝殼獎(最佳女演員):瑪麗安·阿爾瓦雷茲《傷痛》
最佳劇本:Antonin Baudry, Christophe Blain, Bertrand Tavernier《奧賽站台》
最佳攝影: Pau Esteve Birba《食人戀》
★其他單元
觀眾選擇獎:《如父如子》導演:是枝裕和
歐洲電影獎:《時空戀旅人》導演:理查德·柯蒂斯
國際影評人協會費比西獎:《奧賽站台》導演:貝特朗·塔維涅
國際影評人協會年度最佳影片獎:《阿黛爾的生活》導演:阿布戴·柯西胥
Kutxa新銳導演獎:《馬與人》導演:Benedikt Erlingsson
拉丁地平線單元Horizontes獎:《狼在門外》導演:Fernando Coimbra
TVE「另一種視線」獎:《花容月貌》導演:弗朗索瓦·歐容
★終身成就獎:卡門·毛拉(Carmen Maura)、休·傑克曼(Hugh Jackman)

閱讀全文

與維也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改造人電影俄羅斯 瀏覽:515
朝鮮空降美國的電影是什麼 瀏覽:623
縮小人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24
電影院里拖鞋 瀏覽:842
1978年國際電影年鑒 瀏覽:267
電影反派第一人 瀏覽:970
電影成龍機械之血 瀏覽:262
電影強片段大全 瀏覽:928
電視連續劇蛙女電影大全 瀏覽:863
龍里電影院今日電影院 瀏覽:798
吳君如大傻電影 瀏覽:351
成龍叫大牛的一部電影叫什麼 瀏覽:385
比較好看的國產電影2018 瀏覽:64
真實2017電影免費人和動物 瀏覽:559
電影院頭等艙 瀏覽:407
2017年歐美末日電影 瀏覽:698
中國第一部比較完整的電影劇本 瀏覽:34
俄羅斯電影100人對2000 瀏覽:256
韓國電影圍棋 瀏覽:958
小娥高總是什麼電影 瀏覽: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