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忠縣有多少個鎮啊!
轄42個鄉鎮。
忠縣位於重慶市東北部,上距重慶主城區238公里(滬蓉高速路建成後僅160多公里),下距萬州105公里。東鄰萬州,南接石柱,西連豐都、墊江,北靠梁平,是三峽移民搬遷重點縣。全縣幅員面積2184平方公里,境內呈「三山兩槽」地形,系深丘淺丘夾山脈地貌,海拔117米至1680米,屬亞熱帶東南季風區山地氣候。長江橫貫縣境88公里,3條省道交匯,全縣通車里程1300公里。轄42個鄉鎮,總人口96.47萬。
忠縣地靈人傑。戰國時有「刎首留城」的巴曼子將軍,漢末有巴郡太守嚴顏,三國時的「折沖將軍」甘寧、西晉「散騎常侍」文立、明末巾幗英雄秦良玉、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秦德君、「廣州起義」中共領導人之一吳毅等均是著名的忠臣良將,使忠縣人的"忠"字特徵享譽華夏。唐代陸贄、李吉甫、白居易、劉晏四賢曾為官忠州,留下不少佳話。現代著名作家馬識途、羅廣斌,著名電影導演周康渝、影星陶虹及移民先鋒張蘭權等都出生於忠縣。
忠縣交通通訊便捷。黃金水道長江橫貫縣境88公里,縣城距重慶市水上距離245公里,每天有至上海、南京、武漢、宜昌、重慶的多艘客貨輪停靠,建有可停靠2000馬力以上船舶的碼頭5座。縣城距萬州機場105公里。陸路形成以省道石遂公路為骨乾的五條出境公路,全縣硬化路面250公里,實現鄉鄉通公路;投資2.46億元、橫跨長江的忠縣長江公路大橋已建成通車;穿境而過的滬蓉高速公路於2004年動工2007年建成。全縣程式控制電話用戶達13萬戶,基本實現村村通電話,110個移動基站覆蓋全縣,行動電話用戶達12萬戶。
忠縣資源豐富。現已探明18種礦產資源,其中天然氣儲量500億立方米,現年產氣7億立方米;岩鹽4億噸,鹽層厚度均在60米以上;氧化鈣平均含量在52%以上;石灰石儲量44億立方米。忠縣是國家商品糧種植、瘦肉型豬繁育、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縣和重慶市優質大豆、柑橘、蠶桑生產基地縣。外資企業--美國施格蘭農業產業項目落戶後,果汁加工高科技生產線已建成投產。
忠縣港
忠縣旅遊資源豐富。有「世界八大奇異建築」之一的「江上明珠」石寶寨,有「江中仙島」皇華城,有「人間聖境」白公祠,有絕代珍奇「丁房闕」、「無名闕」、「烏楊闕」,有省級森林公園「避暑勝地」天池山。風景秀美的翠屏山有曾為「忠州別駕」的唐代賢相陸贄之墓,近年發掘的甘井鎮中壩遺址被專家譽為「中國活的二十四史」。
改革開發以來,忠縣經濟建設蒸蒸日上,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工業初步形成能源、食品加工、紡織、建材四大體系,機械、電子、化工等行業相繼投產建設大中型項目;鄉鎮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成為全縣經濟建設中舉足輕重的力量,涌現了一大批明星企業和拳頭產品;商貿、流通、服務等第三產業篷勃興起,迅猛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經濟增長點;交通、郵電、通訊、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成就喜人,城區日供水12000噸,日產氣755萬立方米,電力裝機容量4.7萬千瓦;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按照"一城兩岸、帶狀組團、山水園林、橋島特色"的城市發展格局,有「東方威尼斯」之稱的新縣城正日益彰顯出無限的魅力;科技教育、衛生體育、廣播電視等社會事業發展迅猛,高考上線率連續16年雄居渝東片區榜首,42個鄉鎮32套加密電視信號開通,電視覆蓋率達97.0%;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制定了一系列優惠的外來投資政策,先後與8個國家和地區有商貿往來,與20多個省市建立友好協作關系,僅2004年協議引進縣外項目130個,協議資金50億,到位資金3.75億元;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8.1454億元,比上年增長12.1%。
忠縣名特產品較多。絲綢、豆腐乳、榨菜和水輪機均出口歐美和東南亞各國。
三峽庫區蓄水之後,皇華城成為庫區唯一的「江中仙島」。石寶寨將成為世界最大「江中盆景」。為解決石寶寨這一「國寶」被淹的難題,國家將安排資金1.1億元,實施「護坡+圍堤」的就地保護方案,屆時,石寶寨宛如一個巨大的「盆景」,鑲嵌於浩盪的萬頃碧波之中,雄姿倍顯,秀色更添。老縣城三分之二將被淹沒,縣城新的建設格局已拉開,十里長街橫貫西東,長江大橋飛架南北,甘井大橋、白橋溪大橋、東坡大橋以及玉溪大橋將新老城區連成一片,「一城兩岸、帶狀組團、山水園林、橋島特色」的城市特色日益彰顯,未來忠縣城,將是三峽庫區唯一兼山城特徵、橋城景觀、水城神韻、島城風貌、月城形象,有「東方威尼斯」之稱的中等城市。
忠縣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確是一個歷史文化厚、自然資源豐、地理區位優、投資環境好、風景秀美宜人的地方。作為中國長江三峽庫區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他在沿江開發開放的整體格局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忠縣地圖:
http://www.zx.xinhua023.com/images/xqbl/map2.gif
② 豐都縣(地域名稱)詳細資料大全
豐都縣位於長江上游地區、重慶市東部,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北距重慶主城九區172公里,南距湖北宜昌476公里。東漢和帝永元二年單獨設縣。
豐都縣東依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南接武隆區、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西靠涪陵區,北鄰忠縣、墊江縣。2017年,豐都縣戶籍人口為823684人,常住人口57.86萬人;下轄21個鎮7個鄉2個街道,面積2901平方公里。
2017年,豐都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65798萬元,同比增長9.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34283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945743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785772萬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6.2:45.8:38.0。
豐都縣旅遊資源以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主,主要有豐都名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雙桂山(國家級森林公園)、鬼國神宮(中國最大的動態人文景觀)、鬼王石刻(中國最大摩岩石刻造像)等景觀。
2017年10月,豐都縣通過國家專項評估檢查,由重慶市人民 *** 正式批准退出貧困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 :豐都縣
- 外文名稱 :Feng County
- 別名 :鬼城
- 行政區類別 :市轄縣
- 所屬地區 :重慶市
- 下轄地區 :三合街道、名山街道、高家鎮等
- *** 駐地 :平都大道西段53號
- 電話區號 :023(+86)
- 郵政區碼 :408200
- 地理位置 :長江上游地區,重慶市東部
- 面積 :2901平方公里
- 人口 :常住人口57.86萬人(2017年)
- 方言 :西南官話-重慶方言
-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 :豐都名山、雙桂山、雪玉洞等
- 機場 :距重慶江北國際機場135公里
- 火車站 :豐都火車站
- 車牌代碼 :渝G
- 行政代碼 :500230
- 地區生產總值 :2065798萬元(2017年)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貌,氣候特徵,河流水系,自然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水能資源,行政區劃,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發展,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文化,衛生,交通,公路,鐵路,名優特產,風景名勝,
歷史沿革
豐都,先秦時期,屬巴國。 秦代,屬巴郡枳縣;西漢,屬益州巴郡枳縣;東漢初,置隸屬益州巴郡;獻帝初平元年至建安五年(190年-200年)隸屬益州永寧郡。東漢和帝永元二年(90年),分枳縣地置平都縣,是為豐都建縣之始。 三國時期,蜀漢延熙十七年(254年),平都縣並入臨江縣,屬益州巴郡。 西晉,屬梁州巴郡;成漢,屬荊州巴郡;東晉,屬梁州巴郡。 南北朝時期,劉宋時屬益州巴郡;南齊時屬巴州巴郡;南梁時屬楚州臨江郡;西魏、北周時屬臨州臨江郡。
豐都縣在重慶市的位置(紅色處) 隋朝,開皇三年(583年),屬臨州臨江縣;大業三年(607年)屬巴東郡臨江縣;恭帝義寧二年(618年),自臨江縣分出置豐都縣,隸臨州。
唐代,貞觀八年(634年),隸山南道忠州;天寶元年(742年),隸山南東道南賓郡;乾元元年(785年),隸山南東道忠州;至五代前蜀、後蜀,隸忠州。 宋朝,宋真宗時,隸夔州路忠州南賓郡;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復並入臨江縣;南寧高宗紹興元年(1131年),豐都縣復置;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隸夔州路咸淳府。 元初隸四川行省重慶路忠州;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墊江縣並入豐都;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明玉珍大夏政權時,墊江分出。 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豐都縣並入涪州,屬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重慶府;十三年(1380年)自涪州(今涪陵)分出復置縣,改名酆都,隸重慶府忠州。 清代,康熙十三年(1674年),酆都縣為吳三桂軍佔領;十九年(1680年)清軍復收;雍正十二年(1734年),隸忠州直隸州;嘉慶七年(1802年),隸川東道忠州直隸州。
豐都都督美景 民國元年(1912年),隸四川省忠州;民國2年(1913年),隸四川行政公署川東道;民國3年(1914年),隸四川巡按使公署東川道;民國17年(1928年),直隸四川省;民國24年(1935年),隸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50年,隸西南區川東行署區涪陵專區;1952年9月,隸四川省涪陵專區;1958年縣名酆都改為豐都;1968年至1995年,豐都縣隸四川省涪陵地區;1996年設立地級涪陵市,豐都隸屬涪陵市。 1997年12月,豐都縣正式由重慶直轄市管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豐都縣位於長江上游地區、重慶東部,在東經107°28′03″-108°12′37″、北緯29°33′18″-30°16′25″之間。東依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南接武隆區、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西靠涪陵區,北鄰忠縣、墊江縣。區境南北長87公里,東西寬54公里,幅員面積2900.86平方公里。 豐都縣
地質地貌
豐都縣屬渝東陷褶束,為古生代相對隆起、中生代拗陷、新生代喜馬拉雅山運動第一幕生成的北東向構造帶。背斜呈細長平行伸展,東南翼陡,西北翼緩,呈不對稱的梳狀褶皺,軸部縱向壓性斷裂較發育。由西北向東南,主要有黃草山、蔣家山、方斗山、七曜山背斜,社壇、三元和豐都、石柱向斜。背斜褶皺緊密,向斜寬闊,組成典型的隔檔式構造,控制著地貌形態和展布。背斜狹長,多發育呈長狀山嶺;向斜寬緩,多發育成丘陵、低山或平壩,形成嶺谷相間的地貌景觀。縣境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石碳系、二迭系、三迭系、侏羅系地層均有出露。黃草山、蔣家山背斜主要出露三迭系地層,方斗山背斜中部出露二迭系地層,七曜山背斜軸部出露寒武系、奧陶系地層。社壇、三元向斜和豐都、石柱向斜,均出露侏羅系地層。在向斜主要出露紫色沙岩、頁岩、泥岩,其風化速度快,多形成山低、坡緩、谷平、谷寬頻壩、丘陵低山,占縣境幅員面積70.4%;在背斜主要出露灰岩、白雲岩,多形成高山、深溝、窄谷,占縣境幅員面積的29.6%。 豐都縣地貌由一系列平行褶皺山系構成。以山地為主,丘陵次之,僅在河谷、山谷間有狹小的平壩。山脈和丘陵、山間平壩(槽谷)相間分布,形成南高北低、「四山夾三槽」的地形。海拔最高2000米,最低175米。
氣候特徵
豐都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常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春旱冷暖多變,夏季炎熱多伏旱,秋涼多綿雨,冬冷無嚴寒。
河流水系
豐都縣境內河流均屬長江水系,主要有長江及其支流龍河、渠溪河、碧溪河、白水河、小福溪、大沙溪、朗溪、赤溪、木削溪、汶溪、雙溪、玉溪等。 長江由西向東橫貫中部,從涪陵馬頸子入縣境,至大山溪入忠縣境;龍河源於石柱,自江池鎮入縣境,在三合街道葫蘆溪口注入長江;渠溪河是北岸主要河流,源於忠縣白石,至涪陵珍溪注入長江;碧溪河源頭在保合鎮蔣家山西北麓和大山一帶,至百匯注入長江。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豐都縣礦產資源主要有天然氣、鋁土礦、石灰石、白雲石、長石石英砂岩、煤、鐵、硫、石膏等,次為銅、鋅、瑩石和重晶石脈。其中,煤礦儲量約為156萬噸。
生物資源
豐都縣有野生動物種類約300種,主要有哺乳綱獸類8個目、10餘科、約40種;鳥綱12個目、15科、200餘種;魚綱6個目、13科、54種。珍稀動物有虎、金錢豹、黑頸鶴、紅腹角雉、中華倒刺、鱘魚等。 豐都縣有天然喬木170餘種,主要有馬尾松、柏、青杠、麻柳、黃連木、漆樹、楓香、榕木、杉木等;竹類10餘種,主要有冷竹、白類竹、斑竹、慈竹、龍頭竹、水竹、冬竹等;中葯材1200種,其中野生葯材1015種,主要有泡參、天麻、麥冬、天冬、半夏、香附子、草烏、苦參、百部、五味子、舒筋草、前胡等。
水能資源
豐都縣年平均過境水量為4371.8億立方米,其中,長江過境年徑流量約4258億立方米。另外,龍河年平均流量為每秒64.9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15.78萬千瓦;渠溪河年平均流量為每秒13.3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5000千瓦;碧溪河年平均流量為每秒2.19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900千瓦。
行政區劃
截止2013年,豐都縣轄21個鎮7個鄉2個街道,即虎威鎮、社壇鎮、三元鎮、許明寺鎮、董家鎮、保合鎮、仁沙鎮、興龍鎮、樹人鎮、十直鎮、興義鎮、雙路鎮、高家鎮、龍孔鎮、暨龍鎮、龍河鎮、武平鎮、江池鎮、湛普鎮、包鸞鎮、南天湖鎮、雙龍場鄉、青龍鄉、三建鄉、三壩鄉、栗子鄉、都督鄉、太平壩鄉、名山街道、三合街道,共有53個居民委員會、277個村民委員會。
豐都縣城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豐都縣常住人口為64.92萬人,男性為32.72萬人,占總人口的50.40%;女性為32.20萬人,占總人口的49.60%;戶籍人口為84.28萬人,其中非農人口17.69萬人,農業人口66.59萬人。
民族
2010年,豐都縣以漢族為主體,少數民族有土家族、苗族、蒙古族、彝族、滿族、回族、布依族、朝鮮族、侗族、瑤族、壯族、維吾爾族、白族、哈尼族、傣族、黎族、佤族、土族、獨龍族、基諾族、拉估族、哈薩克族等26個民族。
豐都縣移民廣場 經濟發展
綜述
2017年,豐都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65798萬元,按不變價計算,同比增長9.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34283萬元,同比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945743萬元,同比增長10.4%;第三產業增加值785772萬元,同比增長10.3%。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6.2:45.8:38.0。
第一產業
2017年,豐都縣實現農林牧漁總產值497194萬元,同比增長4.9%。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38332萬元,同比增長4.6%。其中,農業205928萬元,同比增長3.5%,林業29758萬元,同比增長28.8%,牧業84597萬元,同比增長0.5%,漁業14000萬元,同比增長,3.5%,農林牧漁服務業4049萬元,同比增長8.5%。
豐都縣城區一角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10.6萬畝,同比下降0.4%,蔬菜播種面積28.9萬畝,同比增長3.2%。全年糧食總產量345951噸,同比增長0.5%;蔬菜產量415398噸,同比增長6.1%;油料產量21509噸,同比下降2.3%;水果產量71120噸,同比增長9.7 %。全年生豬出欄476743頭,同比下降1.3%;羊出欄137819隻,同比增長7.9%;家禽出欄6637123隻,同比增長1.7%。
第二產業
2017年,豐都縣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448395萬元,同比增長9.0%,佔地區生產總值的21.7%。其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9.1%;利稅總額108130萬元,同比增長28.9%;產品銷售率88.4%,同比下降3.5個百分點。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發電量52219萬千瓦時,天然氣7076萬立方米,鮮、冷藏肉47235噸,飼料143839噸,水泥熟料911.4萬噸,水泥745.7萬噸,商品混凝土31.7萬立方米,精製食用植物油5230噸,原紙28222噸,瓷質磚344.7萬平方米。 2017年,豐都縣實現建築業增加值497348萬元,同比增11.8%。其中,本地企業產值增速20.3%;外地來渝企業產值增速23.9%。
第三產業
2017年,豐都縣實現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83890萬元,同比增長8.2%,佔全縣生產總值的4.1%;實現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41075萬元,同比增長7.8%,佔全縣生產總值的2.0%。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26667萬元,同比增長13.1%。分城鄉看,城鎮市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701801萬元,同比增長13.0%;鄉村市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24866萬元,增長13.9%。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零售額168640萬元,同比增長12.2%;零售業實現零售額517493萬元,同比增長15.2%;住宿業實現零售額40507萬元,同比增長11.7%;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00027萬元,同比增長5.2%。實現交通運輸、郵政和倉儲業增加值135783萬元,同比增長15.8%,佔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的6.6%。全年完成水陸交通客貨運周轉量604300萬噸公里,同比增長11.4%。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49999萬元,同比增長5.1%。接待國內外遊客1381萬人次,同比增長22.7%。其中,國際旅遊人數28萬人,同比增長24.9%;國內旅遊人數1353萬人次,同比增長22.7%。全年實現旅遊直接收入110797萬元,同比增長21.0%;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31079萬元,同比增長29.1%。實現金融業增加值33920萬元,同比增長0.3%,佔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的1.6%。年末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3016080萬元,同比增長1.2%,其中,城鄉居民儲蓄余額2347643萬元,同比增長7.8%。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1485607萬元,同比增長1.9%,其中,短期貸款余額413456萬元,同比增長2.7%;中長期貸款余額1066060萬元,同比增長1.1%。
豐都縣城區鳥瞰 社會事業
教育
至2017年底,豐都縣共有各類學校182所。其中,國小62所,普通中學42所,中等專業學校1所,特殊學校1所,幼稚園76所(不含附設幼稚園)。國小招生5892人,在校47361人,畢業9887人;普通中學招生15956人,在校47548人,畢業15819人;國小適齡兒童人數42144人,國小適齡兒童凈入學率100%,國中毛入學率和高中毛入學率分別達100.65%和91.3%。
瀾天湖 豐都縣主要學校有豐都中學、豐都第二中學、豐都縣實驗中學、平都中學、豐都縣第一國小等。
文化
截至2011年底,豐都縣有圖書館(站)32個,公共圖書館藏書3萬冊。2011年新建成豐都橫店
電影城,成為橫店影視集團在中國第一個落戶縣級城市的數字
電影院。
衛生
截至2017年底,豐都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465個,衛生機構人員數4333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920人,執業(助理)醫師950人,注冊護師或護士1245人。醫院、衛生院實有病床位4368張。
交通
公路
截至2011年底,豐都縣公路通車里程4193.2公里,其中等級公路2256.3公里。
滬渝高速南線 豐都縣境內主要道路有滬渝南線高速(涪豐石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墊豐武高速公路(修建中)、豐忠公路、豐石公路等。
鐵路
渝利鐵路於2013年10月全線通車,在豐都縣境內設有豐都站。
渝利鐵路 名優特產
包鸞竹席 包鸞竹席為豐都縣特產,多以冷竹和水竹為原料編制而成。
豐都火車站 鬼城葉脈畫 鬼城葉脈畫為豐都縣特產,以樹葉為材料,除去葉肉,留下完整葉脈,將文字、圖案等書畫、噴繪於葉脈上,形成藝術品。
鬼城麻辣雞 鬼城麻辣雞也叫作白砍雞,是一道家常菜。將雞肉白水煮熟切成小塊,再將紅油,味素,香油,白糖,花椒面,醬油等調勻,淋在雞塊上即可。
風景名勝
豐都名山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中央宣傳部 財政部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文物局關於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的通知》豐都縣名列其中。 豐都縣是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最美生態旅遊示範縣和全國十佳生態休閑旅遊城市,共有6類64種100餘處旅遊資源,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旅遊資源達700多平方公里。境內擁有雪玉洞4A級景區、南天湖市級旅遊度假區、龍河國家級濕地公園等,還有雙桂山國家級森林公園、江池橫梁、牛牽峽漂流、雙路九重天棧道、南天湖滑雪場等景區景點。
豐都名山 豐都名山為國家AAAA級景區,由名山風景名勝區、鬼國神宮、雙桂山國家森林公園組成,面積近4平方公里。有奈河橋、鬼門關、黃泉路、望鄉台、天子殿、二仙樓、五雲樓、寥陽殿、百子殿、玉皇殿、陰司街、鬼國神宮、鹿鳴寺、蘇公祠等景點。
黃泉路 黃泉路為豐都名山景區中的一個景點,路壁有十三道碑刻,其中唐碑一道、明碑三道、清碑八道、民國碑一道。黃泉路盡頭有地仙祠、城隍祠。
奈河橋 奈何橋 奈何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公元1403年),原為明蜀獻王朱椿香火廟的附屬建築。橋長7.2米,跨度3.3米,拱高2.55米,橋面呈弧形,寬2.5米,橋下為血河池。
世平森林公園 世平森林公園也稱為世平植物園,位於豐都縣湛普鎮,面積35000餘畝,1995年成為省級級森林公園。
③ 重慶工行閃酷卡可以去哪些電影看
大地數字院線:
重慶 重慶 大地數字影院--重慶萬州山水國際 023-58890771
重慶 重慶 大地數字影院--重慶永川五洋蜂尚 023-49609908
保利萬和院線:
重慶 重慶 重慶市忠縣電影院 023-54232668
重慶 重慶 重慶保利萬和長壽影城 023-40247799
重慶 重慶 重慶市黔江區紫鑫影城 023-79234633
重慶 重慶 重慶恆蕾西彭影院 023-65822956
重慶 重慶 重慶博納月鑫影城 023-65535020
重慶 重慶 環藝電影城 023-63739804
重慶 重慶 涪陵太極影城 023-72225691
重慶 重慶 重慶開縣電影院 023-52231234
重慶 重慶 重慶保利萬和北碚影城 023-68862026023-68868866
重慶 重慶 重慶保利萬和(萬州)國際影城 023-58665888
重慶 重慶 重慶市三峽影都 023-58686007
重慶 重慶 重慶移通電影院 023-42871361
重慶 重慶 重慶保利萬和大坪影城 023-68811988
重慶 重慶 重慶萬眾英利影城 023-88060288
重慶 重慶 保利萬和文華影城 023-63636616
重慶 重慶 重慶保利萬和渝北影城 023-67821283
重慶 重慶 彭水電影城 023-78860000
重慶 重慶 重慶保利萬和銅梁圖書館影城 023-64408633
重慶 重慶 重慶市秀山縣金鵬影視城 023-76608666
重慶 重慶 重慶奉節縣夔州電影城 023-56528676
重慶 重慶 重慶石柱縣玉音電影院 023-85008520
重慶 重慶 重慶市江之南電影城 023-62512316
重慶 重慶 重慶保利萬和(富力西城)國際影城 023-86918666
重慶 重慶 重慶建設電影院 023-68410649
重慶 重慶 沙坪壩電影院 023-65479068
重慶 重慶 重慶市保利萬和璧山影院 023-41606802
重慶 重慶 南川增次方電影院 023-71665777
④ 重慶雲之谷藝術培訓中心交通路線
重慶雲之谷藝術培訓中心提供多樣化的交通路線,以便學員能便捷到達。以下是中心主要交通路線的概述:
公交路線:從二小區站出發,可乘坐包括108、301、304等在內的多條公交線路至二小區站下車。左轉通過天橋,步行至學校總部。同樣,從南坪協信城站、響水路站、南坪公交樞紐站、南坪站、南坪北路(南坪百盛)站出發,均可按照相應指引步行至學校總部。此外,中心周邊的長途汽車站和火車站也提供多條覆蓋不同區縣的公交線路,方便學員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交通方式。
軌道交通:乘坐重慶軌道交通3號線,在南坪站2號出口出站即可到達學校。同樣,通過1號線、2號線和6號線的換乘,在相應站點出站後,步行即可到達學校總部。
長途汽車:南坪長途汽車站覆蓋南川、萬盛、綦江、北碚、璧山等區域;四公里汽車站覆蓋萬州、雲陽、奉節、巫山、巫溪、城口、開縣、忠縣、石柱、武隆、黔江、酉陽、秀山、豐都等區域;紅旗河溝汽車站覆蓋萬州、涪陵、黔江、長壽、墊江、雲陽、梁平、開縣、忠縣等區域;菜園壩汽車站覆蓋永川、大足、榮昌、銅梁、潼南等區域;陳家坪汽車站覆蓋合川、萬盛、涪陵、大足、璧山、永川、銅梁、梁平等區域;龍頭寺汽車站覆蓋永川、銅梁、合川、潼南、璧山、江津、永川、璧山、大足、南川、榮昌、忠縣、開縣、巫山、奉節、墊江、梁平、涪陵等區域。
火車站:重慶北站(龍頭寺火車站)覆蓋萬州、涪陵、秀山、合川、潼南、武隆、黔江、酉陽、秀山、綦江、永川等區域。重慶火車站(菜園壩火車站)覆蓋綦江、永川等區域。
對於希望更快速、直接到達目的地的學員,計程車服務提供從南坪萬達廣場(萬達電影城)直達學校總部的便捷選擇。
(4)忠縣電影城擴展閱讀重慶雲之谷藝術培訓中心,簡稱雲之谷藝術(初名德藝藝術),是一家經上級主管部門批準的專業藝術培訓機構。學校創辦於2008年,總部坐落於南岸區商圈核心萬達廣場。現開設有影視編導(廣播電視編導、導演、戲劇影視文學、公共事業管理等)、播音主持、影視表演等高考藝術專業。學校先後為中國傳媒大學、浙江傳媒學院、上海戲劇學院等高校輸送近千名藝術人才,受到社會各界及廣大考生的一致好評。學校「教學研」實力雄厚,參賽作品榮獲2012全國大學生電視作品大賽「行走·紀錄競賽單元」三等獎,是重慶市首度在全國電視藝術年度盛事上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