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不認識這些電影公司logo,怎敢自稱港片迷!
這些標志性的電影公司logo,是影迷心中不可或缺的記憶。
1. 嘉禾電影公司
嘉禾的logo,是許多影迷童年陰影的一部分。這個標志從黑底屏幕開始,紅色的長方塊依次閃出,圍成一個方形,伴隨著四聲「砰!砰!砰!砰」。嘉禾自1970年創建以來,發行的《唐山大兄》、《五福星》等經典之作,成為港片迷的心頭好。90年代後期,產片量逐年降低,2007年公司更名為橙天嘉禾,結束了其輝煌的篇章。
2. 新藝城影業有限公司
新藝城崛起於嘉禾和邵氏的斗爭正熾之時,最終也消亡於內部斗爭。新藝城以創作之神速聞名,由麥嘉、石天、黃百鳴等組成的「七人創作小組」群策群力。雖然曇花一現,但留下了《英雄本色》、《監獄風雲》等經典作品。
3. 東方電影
新藝城解體後,黃百鳴於1992年創立了東方電影公司。該公司發行的影片以喜劇類居多,質量良莠不齊,內部也發生了一些「瑣碎八卦嘢」。比較著名的,就是高志森反水事件。
4. 電影人製作公司(UFO)
由曾志偉、陳可辛、阮世生等人創立的電影人製作公司,發行了眾多電影精品。該公司擅長製作文藝愛情片,喜歡探討性別和取向問題。
5. 星輝海外有限公司
星爺於1996年創辦的星輝海外有限公司,專門拍攝高質量、高娛樂性的電影。《食神》、《喜劇之王》等作品,都具有鮮明特色。
6. 寰亞電影
成立於1994年的寰亞電影,在產片數與質量上都是業界佼佼者。老闆林建岳財力雄厚,發行的影片多次選送柏林電影節、康城電影節,如《無間道》、《天下無賊》等。
7. 澤東電影公司
由劉鎮偉、王家衛創辦的澤東電影公司,所發行影片部部是文藝青年的心頭好。公司名字「澤東」與偉人無關,是公司運作的開始。
8. 湯臣電影有限公司
湯臣電影是一個具有「兩岸三地色彩」的多元化合成品,製作發行了無數香港電影。徐楓作為創辦人,兼顧演員、製片人、商人多重身份,樣樣都做得出色。
9. 英皇電影
由楊受成創立的英皇電影,實力雄厚,大腕雲集,發展迅猛,是國內為數不多還具有超高影響力的香港老電影公司。
10.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1958年在香港成立的邵氏兄弟,由邵逸夫擔任總裁,產片量在當年呈壟斷市場之態。邵氏旗下四大導演:李翰祥、胡金銓、張徹、楚原,風格鮮明,影響深遠。
這些老logo,伴隨著港片愛好者的成長,亦有其獨特的一份情懷。願此文能帶給影迷一份溫馨回憶。
有這些良心之作看,我們無疑是幸福的!
Ⅱ 關於迪士尼電影片頭logo的小問題
先給個人理解,如果有了正式回答會再回答的
個人理解Walt Disney Pictures是指迪士尼自己的電影公司製作的電影,而下圖的Disney則是迪士尼發行的電影(並非由自己製作),因為現在迪士尼公司已經不僅僅是電影公司而是一個娛樂集團公司,不僅製作電影還會負責發行,所以原始的電影公司用老名字,大集團就叫迪士尼
Ⅲ 亞洲首家杜比影院你怎麼看
影廳設計
杜比影院曾在2015年榮獲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紅點設計大獎(Red Dot Award),它在影廳設計方面究竟有怎樣的創新,我們就從各種細節來審視一下。
入口視聽走廊--一來到杜比影院門口,率先看到的就是設計別致的入口。白色的「杜比影院」logo格外醒目,藍色光帶則營造出未來的科技感。入口處的投影牆循環播放著一段特製的《魔獸》片段,跟隨獅鷲飛躍艾澤拉斯王國,讓觀眾提前進入魔獸世界。
據悉,杜比影院在不同影片放映前,會在這個動態視聽走廊播放對應影片的特製片段,使觀眾在看片前就沉浸在影片的視聽體驗中,為看片做好心理准備。
指引通道--走過入口處的投影牆,跟隨指引通道就可以進入影廳。通道天花板上裝有黃色指引燈,向正下方照射,在地上形成一個黃色圓圈,亮度正合適,過亮會破壞私密感,過暗會看不清路。杜比影院的這種設計讓觀眾在步入影廳時,眼睛便已經逐漸適應較黑的觀影環境。
廳內燈光--觀眾席兩側的每級台階前沿都發出幽藍的光,形成一條條藍線,觀眾能在漆黑中根據藍線位置判斷每級台階位置,防止摔倒。台階燈光都是向下照射的,因為向上有可能照到銀幕上,影響畫面對比度。
觀眾座椅--340個觀眾席全部採用黑色芝華仕座椅,黑色可以減少反射回銀幕上的光,保證畫面效果。記者親身體驗,座椅的寬度也非常好,皮質舒服,坐久了也沒有不適感。
可以對比一下的是,美國紐約AMC的杜比影院,甚至還在觀眾坐的皮椅下方設置了單獨的低音炮,這就讓低音效果更顯出色。這對萬達的杜比影院而言,也不失為提供了一種未來升級的可能性,當然這種配置對於影廳的空間和座椅的間距要求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