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電影如何更好地與國外電影競爭
談到電影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好萊塢的大片,在電影院也是這類影片充滿了噱頭吸引觀眾,其次才是國產影片,但是卻不分大片什麼的檔次了。這是人們的一種潛意識,當然,這種潛意識的形成也是因為國產影片在早些年的時候無論是電影中的特技還是畫面的質量都及不上國外所謂的大片。但是,在近些年國產電影還是有著飛快的發展,無論是從影片內容還是畫面質量都有著質的飛躍,雖然在一些觀眾心中還是傾向於國外的大片,但是已經有相當一部分的觀眾掉過頭來以國產電影為主了。
有很多數據就可以充分證明著國產影片的飛速發展。首先是電影的產量,2006年1~8月的產量是330部,而在2007年同期就超出400部,2008年卻又比同期增長55部,每年連續的增長說明在國內,電影的發展勢頭很強勁。2007年的票房全年在34億左右,其中包括一級城市、二級城市和農村,而在2008年又同比增長了近百分之三十,票房總量佔全球第十一名。此外,還有很多國產的大片獲得國際獎項,使國產電影在世界影壇上聲名鵲起。如賈樟柯的紀錄片《無用》獲得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最佳紀錄片獎,而他的《三峽好人》自威尼斯電影節之後又斬獲了7項大獎,創造了在歐、亞、拉美、非、大洋洲全部獲獎的記錄,此外還有很多國產大片得到世界的認同,是國產電影在世界上也佔有一席之地。
這些都象徵著國產電影的崛起,可是在此同時國外影片也在飛速的成長,兩者在搶占市場的同時,也在進行激烈的博弈。
2007年的另一個重要現象是進口片票房的爆炸性增長。2006年進口片只有2部票房勉強過億,但2007年不僅共4部過億,其中《變形金剛》更是取得了27億元的超高票房,是自1998年《泰坦尼克號》之後近10年以來票房最高的進口片。《變形金剛》在周票房仍達到1000萬元時被撤下檔期,總票房才未能最終突破3億元。
2006年進口片前10名票房總計約6.6億元,2007年則達到10億元,增長了46%,而2007年度國產片前10名票房難以超過7億元。從票房產出能力上看,進口片遠遠超出國產片,以2007年度中國電影票房32億元計算,10部進口片的票房就約佔全部票房的30%。國產電影只能依賴年底的三部影片《色戒》、《投名狀》和《集結號》勉強抗衡進口電影。
自此就可看出,兩者之間在某些方面還存在著差距。不過,論增長幅度來說,國產影片還是遠遠高於好萊塢的,在今年甩掉了排名第11的巴西,占據了相當的市場份額。而且,據專家預計,中國有望在2010年趕超義大利和澳大利亞,躋身前十位,只是距離第一軍團好萊塢、韓國和日本還是會相差甚遠。
這兩者的差距頗多,如果從源頭開始,可以追溯到電影的投資上。國產電影的投資要比國外的許多電影的投資成本少很多,這里不僅僅是在電影拍攝時所需的資金和明星的費用,也包括電影製作後期的資金,比如設備。在國內現有的很多電影製片廠里仍沒有很及時的升級設備,使得兩者在和面的質量和特技的效果上存在著一定差距。當然這其中也包括著人才的缺失,在國內,電影方面的人才還很稀少,甚至可以說是幾乎為0。個別的人才是無法建立起一個體系和一個項目的,需要許多此類的人才配合才能生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片,所以在設備的引進的同時還需要人才和技術的引進。當然這也是投資的一部分。其實,這種現象也是極其明顯,國產電影在產量飛速增長的同時質量卻跟不上,比如2004年韓國電影產量不過60部,收益卻是國產電影的6倍。而2007年中國電影產量近400部,可真正投資超過1000萬的電影不足50部。從票房角度來看,2007年的400部電影中,超過100部電影不足60部,僅占國產影片時長的百分之十五,而超過千萬的影片就更少,只有30部左右。觀眾的選擇其實也就代表了一部分影片的質量,這也是國產影片競爭中的不足之處。
⑵ 在大學城開家電影院怎麼樣原來有一家了,再開一家應該怎樣競爭呢
機遇與風險並存!
一、機遇是:大學城本身就是把幾萬、十幾萬大學生群體「圈養」起來,有錢(父母供給)、有閑(課余時間充足)、有心(追求時尚、泡妞)等,因此,大學城開影城「錢」力無限!
二、風險有:1、網路普及對影院的關注下降;2、已有進入的競爭對手;3、一年2個假期,意味著要在8-10個月內賺回一年的收入;4、兩大假期正是大片熱片集中上映時間,真正的「錯峰」經營,吸引力下降
三、競爭手段:
1、微信平台:抓住移動互聯時代的特性,搭建定製型微信平台,開通微信支付,然後快速到高校吸粉,並展開豐富和精彩的微信運營,可以隨時影響到大學生,讓大學生粉絲和影院一起玩。
2、異業整合:要多與可口可樂、康師傅等商家進入高校的各類活動合作,搭車推薦,既降低運營成本,又豐富活動類型,實現跨界整合。
3、群眾領袖:要在大學生影迷當中多多發展活躍分子和群眾領袖,讓他們多多推薦和拉動身邊朋友前來觀影,以點帶面。
4、團購合作:與高校團委、黨委及社團組織合作,到影院包廳觀看愛國主題電影或點播電影,還可以組織到影院包廳舉行報告會、頒獎會、生日會等豐富多彩活動。
四、宣傳手段:
1、校園餐桌等媒體
2、校園論壇、網站、微信平台等
3、校園DM單發放到宿舍
⑶ 北京電影學院難考嗎
北京電影學院的考試難度還是比較大的,以2016年北京電影學院考試為例,北影共開設10個藝術類本科專業,23個方向計劃,共招生437人,比2015年減招52人。表演專業依然是競爭最為激烈的專業之一,報考人數高達7631人次,本科錄取45人,報錄比達到170:1。
2016年北京電影學院考試擴展為初試、復試、三試共三次考試,將朗誦(自選詩歌一篇,限定3分鍾以內)單獨設在初試中,表演學院三試考試中一共有16名考官。
(3)電影院競爭擴展閱讀:
北京電影學院有文學系、導演系、攝影系、電影學系、影視技術系、表演學院、聲音學院、美術學院、動畫學院、管理學院、攝影學院、數字媒體學院、視聽傳媒學院、國際交流學院、高職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等15個院系及研究生院和基礎部,涵蓋了電影創作的每一個行當,囊括了電影創作的全部環節,是唯一能獨立進行故事片長片、動畫片長片創作的院校。
北京電影學院下屬的青年電影製片廠既是學生電影創作實踐的組織指導單位,又是教師藝術創新實踐的生產單位,出品了大量優秀的影片和學生畢業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