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沖田總司的資料
沖田 總司(1842/1844-1868) 是江戶時代後期,幕末的新選組隊士、局長助勤、一番隊組長、劍術指導。一說生年為天保13年6月1日(1842/7/8), 一說生年為天保15年(1844)。 生於江戶(東京舊稱)白河藩宅(東京都港區),慶應4年5月30日(1868/7/19)卒於江戶。本名沖田宗次郎藤原春政、後改為沖田總司藤原房良。
生涯
沖田生為陸奧國白河藩士沖田勝次郎之長子、有兩個姐姐。 1845年時父親去世。大姐沖田光與沖田林太郎(本名井上林太郎)結婚後繼承沖田家戶主。九歲左右(1850年-1850年其間)成為江戶天然理心流道場——試衛館主人近藤周助的內弟子,同時和日後組織新選組的重要人物近藤勇等人成為同門師兄弟。沖田憑出色的工夫在1861年拿到"免許皆傳", 年紀輕輕就成為天然理心流試衛館塾長,被稱為無比的天才劍士。據說塾長在任期間沖田指導劍術的方式相當粗暴。
1863年,沖田加入浪士組前往京都,在浪士組分裂之後和近藤等人留下來組織新選組、之後成為新選組副長助勤。在這個時期,沖田親自參與了新選組局長芹澤鴨、內山彥次郎的暗殺行動。
1864年,沖田活躍於池田屋事件,砍倒數名尊王攘夷志士,卻突然在池田屋中因肺結核暈倒(有各種說法)。但是在那之後的新選組歷史中,沖田依然相當活躍,實在很難想像在那一天曾經發病。
1865年起, 沖田所領導的一番隊總能完善達成重要的任務,據說即使在劍豪雲集的新選組之中,劍技也是數一數二。
1865年2月,在新選組總長山南敬助的脫逃事件中,沖田被遣去追返,在近江草津將其逮捕。2月23日(1865/3/20), 山南在沖田介錯之下切腹。(介錯 意指待在將切腹的人身邊,在那個人舉刀刺向腹部同時,斬下其首級,助其死亡的人。)雖然沖田一直都像對待兄長一樣地仰慕山南,但是在他的家書中關於山南的死卻僅輕輕帶過。
1867年以後,由於病情,沖田由最前線沉寂下來。鳥羽伏見之戰,沖田因無法參戰而被護送至大坂。敗戰之後,他和隊士沿海路回到江戶,在參加甲陽鎮撫隊途中不得已而脫隊(有各種說法)。之後便投靠幕臣松本良順,被藏匿在淺草今戶的松本良順家(一說為千馱谷植木屋平五郎家的客舍),於1868年,在近藤勇遭斬首2個月後仍未獲知死訊的情況之下死去。同日夜間遺體被送到現東京都港區元麻布三丁目的専稱寺. 悄悄埋葬了。専稱寺寛永年間起是沖田家的菩提寺(沖田家累代之墓)。
人物
傳說中,有一次,佐久間象山的兒子三浦啟之助被某個隊士侮辱了。後來有一天,土方和沖田正在下棋時,不遠處,三浦從背後砍了那個隊士。沖田怒不可遏,大喊「你這個渾蛋」,扯起三浦的後領,把他的頭強押在榻榻米上來回拖行,三浦的鼻子於是被磨得赤紅。沖田並不是因為同伴被攻擊而暴怒,而是憤怒於三浦從背後攻擊他人的那種膽小而不光明的行徑。 據說在臨死之際,沖田欲斬殺出現在植木屋庭院的黑貓,但無論試了幾次都失敗了。痛感己身衰微的沖田於是嘆道:「啊啊,斬不動了。老婆婆(照護沖田的老太太),我已經斬不動了。」(但是,有人認為這是子母澤寬的個人創作) 也有人傳說,一直到死之前,沖田仍然「近藤老師不知道被如何處置了?還沒有消息嗎?」地不斷說著擔心近藤的話。因為關於近藤的死,身旁的人皆被嚴厲告知保密,因此沖田才會在不知道近藤已死的情況下逝世。 據說在這之前,甲陽鎮撫隊出戰之際,近藤前去探視沖田時,只有在這個時候,素來相當開朗的沖田不禁泣不成聲。
劍技
沖田有名的招術是「三段突刺」(突刺 劍道中,刺向對手喉嚨的招術)。由左八相的架式開始,只聽到一次腳步聲,但是在那之間連出三招突刺,以迅雷不急掩耳的速度,在對手意識到重了一招突刺的瞬間,攻擊早已結束(由於在那之後沒有人了解此招,因此真相仍然不明)。 但是和那樣的劍南轅北轍地,沖田這個人是一個言談幽默、笑口常開的人,也常和屯所附近的小孩子們玩,因此作家司馬遼太郎要執筆寫作以新選組為題材的作品時,還請教了小時候曾和沖田一起玩的老婆婆(那時為1960年前後,由於明治維新是1868年前後開始,因此可知歲數相當高)。 有關沖田的劍術,也有來自新選組內部以外的聲音。文久2年(1862年)新選組結成前, 小島鹿之助在「小島日記」中記述道:「以這個人的劍術,晚年必成臻完善境地之人」;對於新選組處批判態度的西村兼人在「壬生浪士始末記」中道:「他是近藤關愛有加的部下,同時也是隊中第一流的劍客。」而且,和新選組敵對的阿部十郎也在「史談會速記錄」說:「沖田總司,他啊,身為近藤(門中)的一弟子,還挺不錯的。」、「沖田總司、大石鍬次郎這些年輕人,不過是稍具才能,劍術之類倒使得不錯。」、「大石鍬次郎、沖田總司、井上這些人,不分是非對錯,不計後果地斬殺人。」等等,能特別看見站在敵對立場的劍客筆鋒所帶的挑釁感。另外,千葉彌一郎(新征組隊士,沖田姐夫林太郎的同僚)說道:「在我們看來,他充其量是目錄(低段位)左右的實力。」這是對其唯一否定的見解。
沖田的刀
在小說中,沖田總司持有的刀是被稱為「菊一文字則宗」。根據子母澤寬等人的作品「沖田的刀是『菊一文字細身造』」,而在後來司馬遼太郎的著作「新撰組血風錄」中,這樣的觀念被普及。但是則宗打造的刀對慣用日本刀的當時來說是相當貴重的古刀。無論是以經濟觀點或實戰必要性的觀點來看,沖田持有此刀的可能性都是微乎其微。因此在研究者之間首先這樣的說法就不被採用。現在一般認為沖田實際持有的刀是「加州清光」。又或者,也有人推是則宗以外的人打造的紋有「菊間一」的幾把刀之中的一把。無論是哪種,和其他隊士一樣在京中交換過幾次刀的可能性也很高。
美少年
自作家司馬遼太郎的作品以後,沖田在小說、影劇等的構築世界中頻繁地被賦予美少年的形象。有關沖田的容貌,現在殘存的沖田的肖像畫,是在昭和4年,以沖田家的人為基準繪制。根據八木家的人或與新選組有關的人所言,並沒有「美少年」這樣的概念。據載,沖田「臉平色黑」、「肩膀強健」、「駝背」、「高大」。(在「交給龍馬!」、「月明星稀——再見新選組」中正是使用類似這樣的說法)在這樣的記述下呈現的形象,也對美少年的說法抱存疑義。沖田是美少年這樣的印象,是因為他有著劍術高超,但卻不幸肺癆早逝這樣富含戲劇性的生涯,再加上演出這樣戲劇性一生時的需要,於是由司馬遼太郎的「燃燒吧劍」為首,承繼著這種趨向的「幕末純情傳」等等許多的作品中定位了「劍術超乎常人地強,有著開朗的性格,但在另一方面,卻是病弱蒼白的美少年。」這樣深植一般人心中的印象誤解。還有人認為,多數的電影等影像媒體中總是讓年輕美男子飾演沖田的角色的影響也不容小覷。有關沖田的肖像,1977年出版的「激錄新撰組」(原康史著 東京運動新聞社刊)的表紙中刊載了宣稱是沖田的照片。書中收錄了許多宣稱是新選組隊士的年輕武士照片,照片中也能看見和沖田同年代武士的姿態,研究者中有不少是抱存疑慮。
戀愛
在創作世界中的沖田,自司馬遼太郎的小說以後,一般都被刻畫成純情的青年。因此幾乎都是被描寫成和鎮上醫生的女兒心靈間純純的愛戀。實際上沖田身邊並沒有花街柳巷女性走動,近藤或土方等人則否。不過在壬生光緣寺的冥帳中有寫著「沖田氏親」的女性紀錄,有人認為這是沖田的戀人。根據研究,這位女性是一位名叫石井秩的寡婦,有一個女兒。雖然有人說沖田和這名女性在一起的期間生下一女,但缺乏證據。而且,在新選組中還有一個姓沖田的隊士「沖田承之進」(慶應元年4月、土方等人在江戶募集的隊士之一),有人認為冥帳中的「沖田氏」其實是他。
發病時期
提到沖田總司,在創作作品中描述他在池田屋的戰斗中激烈地喀血、倒下已經可以說是理所當然。但是現在上述的說法在研究者之間並不被採信。因為明確紀錄沖田曾喀血的是子母澤寬的「新選組始末記」,但沖田在事後仍加入追捕長州殘黨(也就是名保野亭事件7/13 池田屋事件為7/8),翌月的禁門之變仍有沖田和近藤、土方、武田、永倉共同出動的紀錄(西村兼文的「甲子戰爭記」),如果病情已進展到喀血的程度,實在無法想像還能勉強硬撐出動。 一方面,慶應2年(1866年)左右,幕府御醫松本良順在為新選組集體檢查診斷之際,記下了「有一名肺結核患者」,有一說認為這就是沖田總司。小島鹿之助的「兩雄實錄」寫道,慶應3年2月(1867/3)左右沖田罹病,周圍的人都能察覺其明顯的發病。而且在小島鹿之助給近藤的信中還能看到他對沖田身體異常的關心。西村兼文的「壬生浪士始末記」中則說其在將屯所移轉至不動堂村的9月左右患了大病。自此,一般認為沖田難以承受戰斗,陷入病重狀態的是在慶應3年秋冬左右。而且,有人認為以「新選組始末記」為首,成為池田屋喀血、昏倒場面的由來是永倉新八的「新選組顛末記」,但是在那本書中沒有「吐血」、「喀血」的字眼,取而代之的是沖田昏倒的記載。這被認為是由於在初夏悶熱異常的高溫之下戰斗而引起的暫時性中暑症狀等,至少是對近藤、永倉等周圍的人來說肺方面不會感覺異常的狀態之下。
Ⅱ 青島的歷史名人有誰
1、王統照:(1897—1957年)字劍三,曾用名:息廬,源蒙、梅如等,著名作家,山東諸城人。1927年王統照定居青島,創作了描寫青島的著名散文《青島素描》、詩集《這時代》、長篇小說《山雨》,主持創辦了文學期刊《青潮》。1946年被聘為國立山東大學中文系教授,後因支持學生運動被解聘。1949年返校任中文系主任。王統照故居位於市南區觀海二路49號。 2、王獻唐(1896—1960年),山東日照人。歷史考古學家。曾任《山東日報》《商務時報》編輯、山東省省立圖書館館長、山東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故宮博物院銅器研究員。在金石、版本、音韻、目錄學等方面均有建樹。著有《中國古代貨幣通考》、《楚辭新論》、《公孫龍子懸解》、《炎黃氏族文化考》等書。王獻唐故居位於市南區觀海二路13號甲。 3、毛漢禮(1919-1988年),浙江諸暨人,中國物理海洋學家、教育家。中國物理海洋學奠基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學部委員。著有《動力海洋學》《海洋》《灣流》等論文、論著40多篇(部)。其主持的《全國海洋綜合調查資料匯編及圖集》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黃東海陸架水文物理學調查研究》獲1985年中國科學院重大成果二等獎。毛漢禮故居位於市南區福山路36號。 4、馮沅君(1900—1974年),原名馮淑蘭,河南唐河人。現代作家、教育家。1947年應國立山東大學之聘來青島任教。曾任山東大學副校長。與林庚合編的《中國歷史詩歌選》獲全國統編材料一等獎。馮沅君、陸侃如故居位於市南區魚山路36號。 5、陸侃如(1903—1978年),江蘇海門人。現代作家、教育家。1947年受聘國立山東大學任教。著有《屈原》、《宋玉》、《楚辭選》、《杜甫詩選》、《韓非子選注》、《中國詩史》、《中國文學史簡編》等著作。馮沅君、陸侃如故居位於市南區魚山路36號。 6、老舍(1899—1966年)北京人,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筆名老舍,著名作家。1934年到青島,任國立山東大學中文系教授。1936年辭去教職專事創作。在青島期間創作了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和兩部散文集。代表作《駱駝祥子》被譯為多國語言,並被改編成舞台電影劇本搬上舞台銀幕。老舍故居位於市南區黃縣路12號。 7、華崗(1903—1972年),浙江龍遊人,史學家、學者、教育家。1951年至1955年任山東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在青期間完成了《中國大革命》等著作。創辦《文史哲》並任第一任社長。著有《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大綱》等著作。華崗故居位於市南區龍口路40號。 8、朱樹屏(1907―1976年),字錦亭,山東昌邑人,海洋生態學家、水產學家和教育家。是中國海洋生態學、水產學及湖沼學研究的先驅和奠基者。1946年任國立山東大學教授兼水產系主任、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島海洋生物實驗室研究員。新中國建立後,任山東省水產廳副廳長,全國政協委員,青島市政協副主席。撰有《中國近海浮游植物與水文及漁業的關系》、《十年來我國海洋浮游植物的研究》等論文40餘篇,其《海帶施肥養殖》、《海帶自然光育苗》、《壇紫菜人工育苗與養殖的研究》3項成果均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朱樹屏故居位於市南區金口二路13號。 9、劉知俠(1918-1991年),河南汲縣人。現代作家。新中國建立後,歷任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編創部部長、秘書長、副主席,山東省作家協會主席等,1985年任青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名譽主席,定居青島。畢生致力於軍事文學創作,著有《鐵道游擊隊》、《紅嫂》、《鋪草集》、《沂蒙飛虎》等長篇小說。劉知俠故居位於市南區金口二路42號。 10、束星北(1907—1983年),江蘇江都人。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海洋物理學家和教育家。新中國建立後在山東大學、青島醫學院任教。1978年到國家海洋局進行動力學研究和教學工作。是我國早期從事量子力學、相對論研究的物理學家之一。曾發表大量中外文論文,著有《狹義相對論》等。束星北故居位於市南區魚山路36號。
Ⅲ 春城,泉城,冰城,羊城,山城,各是哪裡謝謝幫忙噢!
春城.....昆明
「春城」
昆明地處低緯度高原,天氣常如二、三月、花開不斷四時春,人稱「春城」,是雲南省的首府,位於我國西南邊陲,雲貴高原中部,雲南省東部,滇池盆地北部,三面環山,南臨滇池,河流縱橫,形成了富腴肥沃的壩子。由於海拔高,緯度低,陽光明媚,雨量充沛,氣候如春,景色宜人。
昆明轄4區1市七縣,即五華、盤龍、西山、官渡4區,安寧市和呈貢、晉寧、富民、宜良、石林、嵩明、祿勸7縣。其部分區縣環繞滇池。
滇池地區自然條件優越,早有人類聚居。近年來,在滇池東岸的呈貢龍潭山,出土了三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化石和早期滇文化遺存。滇池周圍已發現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二十餘處。
戰國時代,公元前3世紀初葉,楚將庄率兵入滇,因秦斷其歸路,「變服從其俗」,在滇池地區晉寧一帶定居,建立滇王國。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武帝賜滇王嘗羌「滇王之印」,設益州郡,郡治在滇池東岸今晉城。從此,雲南大部納入了中央王朝管轄。
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地方政權南詔國在今昆明城區築拓東城,旋改鄯闡城,成為南詔東都。宋大理國時仍稱鄯闡城。拓東城為昆明最早城池,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
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設置雲南行省,改鄯闡府為中慶路,路治昆明縣,昆明自此成為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昆明從古代到近代都是我國通往東南亞、南亞的重要門戶和對外貿易的物資集散地。古代為舉世聞名的南方陸上絲綢之路的「壯麗大城」;近代,日本帝國主義入侵我國,在抗日戰爭時期,昆明成為特定條件下的國際重鎮和對外聯系的主要通道。1910年滇越鐵路通車,對外聯系加強。
歷史上的對外開放,促進了昆明民族工業、手工業的發展。抗日戰爭時期,內地大量工廠內遷,國內著名大學清華、北大、南開大學遷入組成西南聯合大學,推動了地方經濟和文化的加速發展。
昆明有光榮的革命歷史,不僅歷史上曾不斷發生過奴隸、農奴起義,農民革命運動;特別是近代,昆明各族人民與全國人民一道,進行過英勇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
1900年,掀起了反對法國帝國主義的斗爭。1911年響應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發動了「重九」武裝起義,推翻了清王朝在雲南的統治。1915年首先發起了討袁護國運動,點燃了全國反對封建帝制的斗爭烈火。1926年,在昆明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從此,各族人民投入了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的革命洪流,開展了各種形式的群眾斗爭。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昆明是全省民主運動的中心。1945年爆發了震動全國的「一二·一」運動、1948年爆發了「七一五」學生愛國民主運動。昆明是具有革命傳統的城市。
昆明,歷史文化遺跡眾多,氣候溫和,四季如春,自然風光優美秀麗,同時還擁有國家級昆明滇池、石林、宜良九鄉等3個風景名勝區和省級祿勸轎子山風景名勝區。景區內含:高原湖泊、森林公園、石林奇觀、溶岩洞穴、峽谷飛瀑、山嶽冰川……優美奇麗的自然景觀以及眾多的名勝古跡、濃郁的民族風情等人文景觀。
昆明四季溫暖如春,全年溫差較小,市區年平均氣溫在15℃左右,最熱時月平均氣溫19℃,最冷時月平均氣溫7.5℃。雖然昆明有「春城」的美稱,但但一日之間有四季。尤其是春、冬兩季,早晚氣溫一般比較低,所以旅行者最好能准備幾套保暖的衣服,以備不時之需。
另外,昆明地處高原,白天的日照相對較強,所以戴上一幅太陽鏡,不失為明智之舉。
冰城.......哈爾濱
哈爾濱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黑龍江省省會,是中國東北北部政治、經濟、交通、文化中心,也是哈爾濱索非亞教堂中國省轄市中面積最大、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全市土地總面積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7086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302.41平方公里,市區人口475.5萬人,總人口990萬人(今年有望達到1003萬人),48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66萬人。
哈爾濱地名的由來,據有關資料記載,有如下幾種說法。《哈爾濱考》考證:「哈爾濱」是女真語「阿勒錦」一詞的譯轉,是「榮譽」的意思;《滿州地名考》記載:據說沙俄設置哈爾濱市街建設局時,曾經對地名的設置花費了很多的腦筋,巡視了松花江沿岸的一些小村落,,並向當地人尋問了地名,當地人稱此地為哈歐濱。同時沙俄也曾設想了許多名稱,但都未採用。最後取名為哈魯濱。1900年製作的地圖上就出現了「哈魯濱市街」的名稱。「哈魯濱」系滿語「魚網」的意思。據說很早以前這一帶是滿人的一個較大的捕魚區,漢人稱之為曬網場。後哈魯濱音訛為哈爾濱;又有些資料記載:昔日此地是松花江岸的一片草原地帶,蒙人以此地草甸平坦,遙望如哈喇,故稱哈喇濱,後音訛哈爾濱。
特殊的歷史進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爾濱這座具有異國情調的美麗城市,它不僅薈萃了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旅遊城市,素有「冰城」、「天鵝項下的珍珠」以及「東方莫斯科」、「東方小巴黎」之美稱。哈爾濱入選二00六年度《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二百強》排行榜。哈爾濱還是唯一代表中國申辦冬奧會的城市!
哈爾濱地處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位置,是中國沿邊開放帶上最大的中心城市。始於1990年,連續舉辦了十五屆的 「中國哈爾濱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已成為哈爾濱市面向世界各國,特別是對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和東歐等國家開展貿易和經濟技術合作的重要橋梁和窗口,正在向國際博覽會邁進。2008年7月11日,奧運聖火將光臨冰城。
哈爾濱市花為丁香花,因此,它還有個雅稱叫「丁香城」。
哈爾濱市標志建築物為聖 索菲亞教堂、龍塔、防洪紀念塔。
哈爾濱市郵政編碼是150000;電話區號:0451;地區編碼:230100。
編輯本段地理概況
哈爾濱市位於東經125°42′~130°10′、北緯44°04′~46°40′之間,地處中國東北北部地區,黑龍江省南部。 哈爾濱境內的大小河流均屬於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全年平均降水量569.1毫米,夏季佔全年降水量的60%。
哈爾濱的氣候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山野披綠、滿城丁香;夏季清涼宜人、休閑避暑;秋季秋高氣爽、層林盡染;冬季銀裝素裹、雪韻冰情。冬季1月平均氣溫約零下22度;夏季7月的平均氣溫約21度。
哈爾濱地處東北亞中心位置,被譽為歐亞大陸橋的明珠,是第一條歐亞大陸橋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樞紐。
鐵路主要有哈大、濱綏、濱州、濱北、拉濱五條鐵路連通國內。
公路主要有綏芬河經哈爾濱至滿洲里301國道、京哈公路、哈同公路(同江)、哈黑公路(黑河)等。
水運航線遍及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和嫩江,並與俄羅斯遠東部分港口相通,經過水路江海聯運線,東出韃靼海峽,船舶可直達日本、朝鮮、韓國和東南亞地區。
太平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超過360萬人次,可辦理110多個國家的客貨聯運業務,在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位於道里區機場路)落戶的航空公司目前已達18家,開通國際、國內航線64條,通航城市53個。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哈爾濱市轄8區10縣(市),分別為南崗區、道里區、道外區、香坊區、松北區、平房區、呼蘭區和阿城區,尚志市、雙城市、賓縣、方正縣、依蘭縣、巴彥縣、五常市、木蘭縣、延壽縣、通河縣。其中五常、雙城、尚志為3個縣級市,
哈爾濱市 轄8個市轄區、7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松北區。總人口980.4萬人,其中市區人口472.8萬人。
濟南,又稱「泉城」,是中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山東省的省會,是國務院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國家批準的沿海開放城市和副省級城市。濟南位於山東省中西部,具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中國原始部落的首領--舜(約公元前22世紀)就誕生與生活在濟南一帶。位於北緯36度40分,東經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屬於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氣溫14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650到700毫米。 下轄六個區、三個縣、一個縣級市,總面積達8227平方公里,人口596萬,其中市區人口260萬。是「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和「全國投資硬環境40優」的城市之一。 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舉辦城市。 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29年7月設立濟南市。
羊城
【注音】:yáng chéng
五羊城的傳說 中國的許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別名。比如廣州吧,就有五羊、五羊城、穗垣的別稱。
廣州為什麼被稱為五羊城呢?這還要從一個古老的傳說說起。
很久以前,廣州發生過一次大飢荒,人們已經幾天沒米下鍋了。可是做官的老爺卻象強盜一樣,照舊向老百姓要糧食。那時候,城裡的坡山腳下住著父子二人,因為交不出糧食,父親被抓走了,官老爺讓兒子三天之內把糧食交齊,不然就要他父親的命。
這少年十分孝順,但是卻沒有一點辦法能救父親,他急得痛哭失聲。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他的哭聲感動了天上的五位仙人。仙人們騎著五隻不同顏色的羊,拿著谷穗,來到了少年的家裡。他們把谷穗交給少年,讓他趕快把穀粒種進土裡,明天天亮時,就能收獲很多的稻穀。他們還告訴少年,以後如果遇到了困難,就到坡山腳下找他們,說完仙人就不見了。少年按照仙人的吩咐種下了穀粒,第二天果然收獲了幾大筐稻穀。
少年把稻穀如數交給了官府。官老爺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感到很奇怪,就板起面孔追問這稻穀的來歷。少年畢竟是個孩子,在他威逼之下,只好如實相告。官老爺聽後心中暗自盤算:如果把五個仙人抓到手,不就可以發大財了嗎?於是,他釋放了少年和他的父親,馬上命令差役去坡山腳下捉拿仙人。
少年感到事情不妙,急忙跑到坡山腳下,告訴仙人們快快離開。仙人們點點頭,感謝少年的關照,然後告訴少年,快把剩下的谷種撒到地里,這樣官府就搶不走了,老百姓就可以有吃的了。說話間,差役們到了,五位仙人騰空而起,差役們一點辦法也沒有。仙人帶來的五隻羊留在了草地上,差役們剛要去抓,五隻羊簇擁在一起,變成了一塊大石頭。
今天,我們仍然能在廣州的越秀山上看到那五頭石羊呢,中間的一隻公羊,口銜谷穗,昂首天外。不過,這不是仙人的五隻羊變的,而是藝術家的傑作。傳說中五隻羊變成的石頭,在坡山腳下的五仙觀里,你不妨前去一看。
【千年文脈】從西漢時期趙佗建立南越王朝開始,廣州已有2217年的建城歷史,積淀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看西漢南越王遺跡、進廣州城市博物館、走北京路千年古道,你可以找到廣州歷史的記憶和千年的文脈……
【民俗風情】廣州有著獨特的民俗風情:風格鮮明的建築、豐富的民間文化活動、多姿多彩的民間工藝……上圖是被譽為「嶺南藝術建築明珠」的陳家祠。
黃埔軍校創建於1924年6月16日,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兩黨培養軍事和政治英才的搖籃。
中山紀念堂始建於1931年10月,佔地共6萬平方米,是紀念孫中山先生的一座仿古宮殿式建築,是建築藝術中的傑作。
【近代史跡】翻開整部中國近代史,幾乎每一段歷史都深刻地烙上了廣州的印記。康有為、梁啟超、洪秀全、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魯迅等革命先驅歷史文化名人的名字,緊緊地與廣州這座城市聯系在一起;今天遺存下來的廣州近代史各種遺址和紀念館,講述著近代以來廣州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故事。
聖心大教堂是我國最大的哥特式石結構建築物,又是天主教廣州教區的主教堂,至今有130多年歷史
1500多年前,達摩祖師渡海西來,在華林寺開壇講經,創立禪宗,之後輾轉中原傳教
懷聖光塔寺有1300多年歷史,是唐初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後建立的第一個清真寺
【絲綢海路】當絲綢陸路消失在大漠風沙之後,從廣州走向亞洲和世界各國的海上絲綢之路卻一直檣櫓如雲、貨如輪轉。廣州自古至今就是一座開放的城市,各種宗教和文化在此長期共存,充分體現了廣州的兼容性、融合性。
【活力文化】嶺南文化是中華文化中最年輕、最活躍、最「生猛」的部分。它折衷中西、融合古今、勇於創新的特點,充分反映在嶺南藝術中。其突出代表有粵劇、廣東音樂、嶺南畫派及廣綉、彩瓷、雕刻等。改革開放和在建立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的成功探索,推進了廣州文化的不斷創新和發展,使古老的城市煥發了青春。
地理區位
廣州(Guangzhou)——廣東省的省會,政治、經濟、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中國第三大城市,中國南方最大的城市。
廣州位於東經113°17',北緯23°8',地處中國大陸南部,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緣。廣州瀕臨南海,鄰近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廣州屬丘陵地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北部和東北部是山區,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中國的第三大河——珠江從廣州市中心穿流而過。
山即是城,城即是山.
清末名臣張之洞曾這樣吟詠重慶:「名城危踞層岩上,鷹瞵鶚視雄三巴。」
「重慶市區在中梁山和銅鑼山之間,嘉陵江和長江流經的河谷、台地、丘陵地帶。城市依山而建,道路高低不平,建築錯落有致,因此叫別稱山城,是我國最大、最著名的山城。以重慶母城渝中半島為例,它是典型的低丘、台地地貌,整個半島就是一個突起的山脊,朝天門沙嘴海拔168米,解放碑地區平均海拔249米,枇杷山海拔340米,鵝嶺海拔約400米,而這些落差都是在9平方公里的渝中半島上,你可以想像城市的高樓大廈是怎樣的起伏,道路是怎樣的徊轉,山城是多麼的有特色了。」
山城是重慶的別稱,其實山城是一種建城形態,因為重慶是中國最著名的山城,所以山城在某些時候便特指重慶。國內有很多很多其他的「山城」,如重慶轄區內的涪陵、萬州,山東青島老城區等等,都是建在山上的城區。
① 山城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京畿區域,為五畿之一,亦稱山州或城州。山城國相當於現在的京都府南部。
「山城」以前亦寫作「山代」,大約7世紀起以「山背」為名立國。延歷13年(794年)11月7日當平安京被正式命名時,桓武天皇見此地倚山傍水,為天然的要塞,於是重新命名為「山城」。
開始時,山城國的國府位於南山城的相樂郡,據推斷,即為現在的相樂郡與山城町附近。在8世紀前半葉時轉移了到葛野郡,大致為現在的京都市右京區太秦和右京區西京極郡町附近。到了延歷16年(797年)8月25日,因為葛野郡的地勢狹隘,於是遷移了到長岡京以南的乙訓郡,大致為現在的長岡京市(南栗冢遺跡)和向日市上植野町。
清和天皇的貞觀3年(861年)6月7日,國府再轉移到乙訓郡的河陽行宮。河陽行宮為嵯峨天皇所建造,目的是為了抵禦外敵入侵,而政治會議亦在這里召開,位置大致為現在的乙訓郡大山崎町。
山城國設有守護所,最初由京都守護兼任山城國守護,但有擔任京都守護的貴族承受不了這么大的工作壓力,因而請辭。此後,六波羅探題兼任此職,守護所也成為了六波羅。在室町時代以宇治河為邊界,將上面三郡和下面五郡割開,將山城國一分為二後,上面三郡的守護設置在宇治槙島,下五郡的守護所設置在淀等數處地方。
② 美麗、富饒、古樸、自然,無任何污染的黑龍江大興安嶺林區,位於祖國的最北邊陲,她東連綿延千里的小興安嶺,西依呼倫貝爾大草原,南達肥沃、富庶的松嫩平原,北與俄羅斯聯邦隔江相望,境內山巒疊嶂,林莽蒼蒼,雄渾八萬里的疆域,一片粗獷。
大興安嶺是我國最北、面積最大的現代化國有林區,總面積8.46萬平方公里,相當於1個奧地利或137個新加坡。林木蓄積量5.01億立方米。佔全國總蓄積量7.8%,總面積8.46平方公里,總人口51萬,邊境線長791.5公里,下轄塔河、漠河、呼瑪三縣,加格達奇、松嶺、新林、呼中四區和十個林業局。
巍巍興安嶺,積翠大森林。大興安嶺的林地有73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4.1%,在浩瀚的綠色海洋中繁衍生息著寒溫帶馬鹿、馴鹿、駝鹿(犴達犴)、梅花鹿、棕熊、紫貂、飛龍、野雞、棒雞、天鵝、獐、狍、野豬、雪兔等各種珍禽異獸400餘種,野生植物1000餘種,成為我國高緯度地區不可多得的野生動、植物樂園。
在千山萬壑間縱橫流淌著甘河,多布庫爾、那都里、呼瑪、額木爾等二十多條大小河流,最終注入了邊陲人民的母親河---黑龍江。這里盛產鱘鰉魚、哲羅、細鱗、江雪魚等珍貴的冷水魚類,用「棒打獐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來形容這里的野生動物資源實在不為過。
③重慶的別稱,重慶市簡稱渝,位於我國西南地區東部,長江上游。1997年以原四川省重慶、萬縣、涪陵三地級市區域設中央直轄市重慶,是我國面積最大、行政轄區最廣、人口最多的中央直轄市。全市面積8.3萬平方千米,人口3002萬,有漢、回、苗、土家等民族。長江斜貫本市,形成著名的長江三峽。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冬暖夏熱,夏季因地形郁悶,氣候悶熱,成為長江三大「火爐」之一。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
重慶市區坐落在長江與嘉陵江交匯處,四面環山,江水回繞,城市傍水依山,層疊而上,既以江城著稱,又以山城揚名。然而最具特色的,還要數山城的夜色。憑高眺遠,萬家燈火起伏錯落,銀霞明滅,與兩江粼粼的波光、滿天閃爍的星斗交相輝映,其景奇麗醉人。重慶中心城區為長江、嘉陵江環抱,山清水秀,風貌獨特。重慶具有三千年悠久歷史,為重慶留下了不少馳名中外的風景名勝、古老的歷史遺跡和雄峻的自然奇觀。全市有大的旅遊景區20多個,景點達1300多處,已初步開發300多處,其中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有4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100多個,各種文物點12000多處。
重慶市擁有豐富的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水能資源和獨具特色的三峽旅遊資源,具有極大的開發潛力。重慶是中國西南地區和長江上游的經濟中心城市、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內河口岸,擁有汽車、機械、電力、化工、輕紡等綜合性工業基地。
石城境內,人類活動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活動。先秦時是古越人生息繁衍之地。兩漢時先後隸屬於都、揭陽、陂陽、虔化等縣。三國吳嘉禾五年(公元236年),拆雩都地置揭陽縣,先後屬廬陵郡、南康郡。晉太康五年(公元284年),改名陂陽縣,屬南康郡。隋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設場,以境內「四面環山,聳峙如城」得名石城場。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升石城場為石城縣。宋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屬虔州。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屬贛州。元元貞元年(1295年)屬贛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屬贛州府。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劃石城縣為寧都直隸州轄。1914年屬贛南道。1926年廢道屬江西省。1932年屬江西省第十一行政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石城為中央蘇區之地。1932年12月石城縣劃歸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轄,1933年3月復歸江西省政府轄。1933年7月22日將木蘭、高田及小松的羅溪劃屬赤水縣,岩嶺劃屬福建彭湃縣。1933年8月16日,蘇維埃中央政府劃石城之南的橫江、龍崗、大由、珠坑、洋地、羅家及瑞金的日東、湖陂,寧化的淮陽(淮土)等地增設太雷縣為中央直屬縣,縣委駐橫江墟。1949年9月30日解放,屬瑞金專區,縣政府駐琴江鎮。1950年屬寧都專區。1952年9月以後,先後屬贛州專區、贛南行政區、贛州地區,1999年撤區改市,屬贛州市至今。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石城縣位於江西省東南部,贛州的東北部,東鄰福建寧化,南抵福建長汀縣及本省的瑞金市,西毗寧都,北靠廣昌;地處東徑116°05′46″至116°38′03″,北緯25°57′47″至26°36′13″之間。自古以來,石城都是江西進入閩西粵東必經之地,素有「閩粵通衢」之稱。南北同經長71.8公里,東西緯寬53.7公里,全縣總面積1581.5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2111347畝,約占總面積的89%,耕地面積192646畝,約占總面積的10%,水面面積57794畝,約占總面積的3%,道路、城鎮、村落、廠礦237230畝,約占總面積的10%。人謂「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園」,是個典型的東南丘陵低山地區。
全縣有耕地22.5萬畝,山地17.6萬畝,水面7.2萬畝。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石城的農產品更具特色,白蓮、煙葉享譽全國,是著名的通心白蓮和優質烤煙基地縣,199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白蓮之鄉」和「中國煙葉之鄉」。以臍橙、牛心柿為主的果業已初具產業化規模。動植物種類繁多,已查明有野生動物118種,中葯材138種。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6.8%,活立木蓄積量262萬立方米,尤其以毛竹豐產林、油茶林、松脂林等發展較快。
Ⅳ 一五年五月四日九洲時代電影院上映的電影時間表
你好
你要的文件如下
九州時代電影城
黑龍江省尚志市新建路1號
請及時查收
如有疑問 請追問
滿意的話 望採納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