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物聯港盛世香河怎麼樣好不好值不值得買
樓盤名稱:成都物聯港盛世香河
城市:成都
樓盤位置:新都成都北新幹道與興城大道交匯處
開發商:四川興茂集團
產權年限:70年
建築類型:高層,塔樓,
公交線路:物聯港盛世香河,距離市區只有8千米,緊鄰金牛區,比起雙流的華陽,距市區更近。北新干線正式通車後,憑借這條始於一環路直通北部新城的快速通道,大豐片區到市區一環梁家巷的距離縮短到只有10多分鍾的車程,「蓉北商貿大道」全線貫穿大豐全境,金豐高架(成彭高架)可直達九里堤附近;而已經開通的地鐵1號線,其延伸線終點站便設在北部新區,規劃中的地鐵5號線近在咫尺。 1、便捷路網西接北新幹道,南近繞城高速,北依興城大道,距成都市區僅為8千米。 2、軌道交通成都地鐵1、2、3號線都將經過新都境內,其中1號線已正常運行,北延長線終點毗鄰項目。 3、公交專線 683路(柏水站)、667路、651路,政府有關部門已經決定開通九里堤到項目的公交專線
其他交通方式:新都成都北新幹道與興城大道交匯處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31736平方米,容積率,綠化率30%,共0棟樓,停車位938個
周邊配套:集結旗艦商業群落,風尚生活出門即享
物聯港?盛世香河,創富金山上的尊享華宅。用遠鑒者的身份,在這座城北新城選取最為核心的中心,在繁華如錦的一站式商業娛樂綜合旗艦圍抱中,打造堪比城南的風尚標簽。
無論是看電影、逛超市、選家電、品美食,或者是大商場、小店鋪、西式餐廳、中式酒樓……匯聚24小時不打烊的流行與味道。
商業:興茂世紀中心、國際采購商中心、風情大世界商業街、國際商貿城、鴻運商場、三元貿易市場,共享源上灣、北歐知識城商業配套。
教育:三元小學、大豐小學、大豐中學、啟航雙語幼兒園。
醫院:大豐公立醫院、陸軍總院。
生活:五星級酒店、太平洋影院、大中型超市、綜合市場。
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農商銀行。
156畝企業家生態公園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點擊查看更多房產信息
❷ 回到娘家
昨天上午跟兒子在羅山的家中睡到十點起床匆匆吃早飯,假期中的生活完全凌亂,早午飯做一頓吃,晚飯不知道什麼時候吃。
吃完飯拿起東西就往定遠趕,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坐後面好無聊,跟兒子有一搭沒一搭的閑扯。
到娘家已是12點過,媽開始生火炒菜,一個火鍋五個菜,菜都已配好放案板上,火鍋也是燉好了的。爸把桌子搬到院子,圍著桌子曬著太陽吃午飯。
吃完媽媽收拾洗刷碗筷,小孩兒爸爸坐一會兒就回單位上班去了。下午太陽正暖,我坐在院子里曬太陽,日影逐漸西轉,我的椅子也從廊檐挪到院子東牆根。媽媽開始洗衣服,洗完後又在廚房咚咚咚的剁著什麼,我問她幹嘛,她說前幾天上灣兒的表嬸的女兒出閣,她去幫忙幾天,看到廚師做的一道菜叫肉糕,下火鍋非常好吃,她學了來,要做一次試試,拌好肉餡兒添足調料,上鍋蒸一個小時。
太陽落山,暮雲四合,媽媽已升好炭火盆,端進屋放在桌子底下,桌子上蓋著圍布,桌面暖烘烘的,我挪地兒到屋子裡接著烤火玩手機,肉糕蒸好,媽接著做晚飯,侄女和兒子每人端一碗肉糕來吃,切成水豆腐塊的肉糕外層包裹千張豆腐,鹹淡適中,口感爽滑,試做很成功!我問了方法,回家准備也做一次,待客人時只需做個清湯鍋底,肉糕下鍋煮開配上生菜,就是一個好火鍋。晚飯是中午的牛肉火鍋加千張豆腐和肉糕,兩個炒菜。
晚飯過後照樣是媽收拾碗筷去洗,我們圍著桌子烤火看電視,水熱後還沒等我起身去倒水,她已把洗臉水倒好端進來,拿來洗臉、擦腳毛巾,讓我跟兒子洗。
半年沒有回老家,乍換床睡,我大半夜還睡不著,總覺得冷,凌晨三點多又醒來一直到天亮九點多,媽叫起來吃飯。
多雲天,久久不見太陽,吃完飯只能在屋裡烤火,孩子拿著小鏟在外面玩沙子,爸媽去定遠趕集。三佬從南方回來,上午到家。
中午見他倆還沒回,我淘米,剛舀米進鍋,門口摩托車響,趕集的回來了,米也不用我淘了。回屋子繼續烤火。
午飯還是火鍋炒菜。
昨晚沒怎麼睡,下午好睏,出去走一圈,在門口站會兒,媽說她也坐那瞌睡來了,拿砍刀到大門外砍柴,把倒散的劈柴重新碼整齊,蓋上石棉瓦,預報說過兩天有雨,門口的乾柴樹枝都剁好抱進廚房。
從信陽回到農村老家過年,家裡剩下的稻穀都打成了米,兩大蛇皮袋,還有郵政局給爸發的年終福利,米面油鹽五穀雜糧,買的粉條,被子和電飯鍋……媽清理了一大堆東西,都是要帶到信陽的家中,需要小孩兒爸爸開車給專程送一趟。正好他一個朋友明天開車去信陽,爸和三佬去信陽送東西貼對聯,三佬也去認個路,到弟弟的房子看看。
明天女兒也來姥娘家,再住一天我們就回羅山,雖然家裡的年貨已備齊,餃子已包好,還是回家逛逛街,看看有什麼需要添置的。
在老家住的這幾天,我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玩兒,十指不沾陽春水,在自己家裡整天價有做不完的家務,干不完的活,工作日更是忙成個陀螺般亂轉,一頓不做飯就沒飯吃,不買菜就沒菜做。要麼上班,要麼帶孩兒,每周能有半天的閑暇已屬奢侈。逛街、看電影、唱K、旅行……都是別人家的日常。
不記得從什麼時候起,每次來老家,媽已不再吩咐我打下手幫忙,吃飯時,碗送到手上,飯後我坐那不動,碗筷她收,孩子的臟衣服她負責清洗,來之前,晚上睡覺的床鋪已鋪好,我體寒怕冷,一床被子往往不夠,她給我拿的都是加厚的新被子。還讓我在那個比較暖和的房間休息。晚上准備好熱水給我們洗漱。
我是典型的家勤外懶,除了在自己家幹活,因為不幹活就沒吃的,沒人給替代幫襯,唯有自己動手,自力更生!
一回到娘家,我瞬間變回懶蟲,好吃懶做,光吃不動彈。
爸爸一生不做這些家務瑣事,最厭砍柴,家裡的一切家務都是媽一人操持,幾十年如一日。
妹妹比我勤快,比我有眼力見兒,她來了,會幫媽燒火做飯端菜洗碗洗衣服,我基本上就是來吃吃喝喝玩玩的,在婆家辛苦了,回娘家享福,給找補回來。
年紀越大,對情感的表達反而矜持,不好意思去秀什麼,總怕人家說我矯情說我假,寫點什麼也懶得去尋章摘句引經據典,就記流水賬,一日三餐,一年四季,一生一世,一點一滴。
媽媽還是早起做一家人的早飯,做好後把我們一個一個的叫起來,吃完飯我們玩兒,她洗碗,午飯晚飯都如此。
晚上看完省天氣預報,再坐一會兒烤會兒火,她就去睡。兒子打電話回來,母子倆再聊好大一會兒。家微群里看到孫子餓了哭鬧,飽了就睡,跟爸拿著手機看了一遍又一遍。樂呵呵的。
父母一年年的老了,在他們身體康健能自食其力時,從來沒有停歇過,所以我們還能繼續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