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追龍2》票房遭遇滑鐵盧,不如《追龍1》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追龍2》的票房慘淡,與《追龍1》相比相差懸殊。造成如此大的反差,也著實令人深思。究其原因,還是逃不過所謂香港電影的「港味」。
《追龍2》的故事取材自令全香港聞風喪膽的「世紀悍匪」張子強的真實案件。為更真實地還原當年的真實案件,王晶及關智耀導演仔細查閱當年案件舊聞,並與「世紀悍匪」張子強的同黨進行溝通。然而,或許連其三分之一的感覺都沒有拍出來。
除了龍志強之外,《追龍2》中的其他人物也沒有給觀眾留下多少亮點,很多角色被設計得太單薄,功能性太強。任達華飾演的警察就像是個跑龍套的,而林家棟飾演的博士,從他主動說出自己的秘密之後,很多觀眾就猜出了他後面將會怎麼做。
Ⅱ 李小龍電影《龍爭虎鬥》當年在香港上映的票房為什麼那麼低,才330萬港幣
因為《龍爭虎鬥》在香港首映的時候,李小龍已經去世了。
Ⅲ 香港現在每年拍攝的電影數量
超過300部。
據媒體報道,香港以往平均每年出產150至160部電影,估計今年只有約50部。香港電影業界提供的數字顯示,截至10月中旬,香港電影今年累計票房約2億港元,只有7部港產片票房超過1000萬港元。這一情況創下近10年來的新低。
在香港影業協會看來,如今的香港電影業正處於「水深火熱」的環境當中,電影由年產300多部下跌至目前平均少於60部。智通財經根據香港票房有限公司公布的數據了解到,從2009年至2016年,香港平均每年上映電影304部,其中,香港電影54部,非香港電影250部,也就是說,統計期內,香港每年有八成以上的電影需要引進。
Ⅳ 《黃金兄弟》票房為什麼這么慘
《黃金兄弟》這一部利用老演員、老劇情來賣情懷的電影,還未上映觀眾對其期待頗高。但正是因如此,當《黃金兄弟》上映後,當其觀影體驗卻遠不如《古惑仔》時,觀眾自然對其大失所望,接下來我將詳細分析這部電影票房慘淡的所有原因:
可是很遺憾,二十年間我們的觀眾同樣也早已被灌了無數雞湯。如果一部電影總是在不斷強調主角的"兄弟情誼",卻根本沒有進行思想內核的深化來引起觀眾共鳴的話,那麼無疑它是失敗的,只能當做閑余的談資。
如此一來,也難怪《黃金兄弟》的票房沒有什麼突破和爆炸性進展,以慘淡態勢收官了。
Ⅳ 為何成龍電影在香港票房越來越差
近期成龍電影不僅僅是在香港的票房很差,在大陸的票房也不容樂觀。最主要還是成龍上了年紀,不能夠再接拍動作難、任務重的電影,換一種表演風格會很容易讓觀眾接受不了。缺少了最初的期待,所接電影的劇本也是掉了一些檔次,觀眾不買賬也是情理之中。
最近大家都在說成龍老了,近兩部電影詮釋的角色也都需要畫很老的妝容,讓觀眾不知不覺感慨萬千。而且香港地區本身就是高消費的地區,很多高端人士沒有時間去看電影、低薪階級的人又不得不為了生存抓緊奮斗,看電影這種行為對他們來說就是浪費時間。
而且你不得不相信,香港地區的電影院並不像我們這邊那麼繁多,想要看一場電影需要穿過擁擠的馬路,對他們來說可能不實際。也希望成龍大哥好好休息、有機會可以拍一些劇本優秀的電影,票房自然會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