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八九十年代的電影票一般都多少錢一張,幾毛錢嗎還是幾元的,哪位知道的介紹下,都忘記過去的事了
80年代最便宜5分錢,後來1毛;90年代就一路上漲了,泰坦尼克、拯救大兵的時候最高也到了80塊了。
⑵ 國內票價和國外票價懸殊多少錢
據國家廣電總局提供的數據:1989年電影票價為0.25元一張,當年全國票房收入27億元;2007年電影票房收入33.27億元,但票價卻上漲了近200倍(京、滬、穗等大城市的電影票價高達50~80元),據此測算,觀眾總量大幅度下降。這種高票價和低人次的現象是違背電影市場規律和我國國情的。
去年大熱的電影《變形金剛》在美國首映票價為8美元,在中國首映票價為70元人民幣,明顯高於美國。在美國,一張電影票相當於人均月收入的1/400,中國則相當人均月收入的1/20,貴了20倍。
近年來我國內地電影業發展迅猛,自2002年起,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票房每年均以兩位數字增長,成為全球電影票房增長最高的國家,2010年更是一舉突破百億大關。不過,分析一下2010年百億票房的成色,不難發現,除了得感謝《阿凡達》、《盜夢空間》等國外大片十幾億的票房貢獻外,僅憑提高「最低限價」這一項,中國觀眾就為100億票房多貢獻了約10億。
不久前,電影票價格被網民列為中美物價PK的對象,結果,美國電影票價格「慘敗而歸」:根據美國國家劇院業主協會的最新統計,今年第三季度美國的平均電影票價已經降至7.94美元的新低。結合國民收入衡量這兩種價格,在美國看一場電影只佔人均收入的0.2%,而在中國按大城市中每月5000元收入算,每張電影票80元,看一場電影的支出要佔收入的1.6%,是前者的8倍!
全世界最便宜的大眾娛樂方式就是看電影,但在中國內地,一張票動輒賣到七八十元,讓很多人望而生畏。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曾撰文指出,中國電影票價25年漲了800倍,
⑶ 二十幾年前的電影票有收藏價值嗎
可以收藏!但目前價值不高,參考價十元每張!
⑷ 《少林寺》在當年取得了1.6億的票房,在如今是相當於多少錢
少林寺這部電影當年1.6億的票房在如今的電影市場能夠相當於三四百億人民幣的票房成績。因為少林寺在當年每張電影票的票價在一毛錢左右。而現在的每一張電影票價格都在三四十元左右。可以說電影票的票價從當年到現在已經上漲了幾百倍。如果單純從電影票價的角度來看,少林寺1.6億的票房將會上漲幾百倍,也因此少林寺的票房將會達到驚人的300多億人民幣的票房。
當然少林寺在當年能夠獲得1.6億的票房絕對是非常出色的水平,因為當時的物價水平以及購買力都非常的低,能夠達到驚人的1.6億票房,這也說明了少林寺這部電影的精彩程度絕對能夠成為經典之作。因為1.6億的票房在如今的電影市場當中都是非常出色的成績了。
⑸ 1972年的電影票是多少錢一張
一般都是兩毛錢左右,下鄉播放的電影按分算的。自帶板凳要一毛錢,站票五分,兒童有些時候不要錢,即是要的,也是幾分錢左右
雖然那會是按角算錢,但在現在幣值上相當於是元,而實際購買能力應該是現在的幾元左右吧。
然後《405謀殺案》那會,有些地方的電影票開始印刷的變得精美起來了,貌似哪裡有過,左側一個女演員頭像,右側是本周還是本月的放映影片。那時候價格就提升到元為單位了,到九十年代電影票價虛增的極為誇張。
那時候一般人家裡的收入是一二百左右,但電影票價就是按十元為單位計算了……《獅子王》上映好像是九六年,北京,票價好像是三十元,除了單位購票,買票的寥寥無幾。
============
不過無論什麼時候,國內影院都沒有提過包含飲料和零食的票。
只有試行的附加票,就是兩聯票根,一聯入場,一聯兌換零食飲料的,但是也是時斷時續偶有見到
⑹ 七十年代電影票多少錢一張
一角錢左右。差別不大。那個時候電影院基本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