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從經濟效益方面分析一下歐洲三大電影節(戛納、威尼斯、柏林)
1、柏林電影節通過影片展播的形式,目的在於加強世界各國電影工作者的交流,促進電影藝術水平的提高。以藝術電影居多,商業大片稀少,經濟效益不高。
2、戛納國際電影節(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康城或坎城電影節,是世界最大、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影片交易量位於三大電影節之首,經濟效益最大。
3、威尼斯電影節,是每年8月至9月間於義大利威尼斯利多島所舉辦的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是金獅獎。威尼斯電影節創辦於1932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節。近些年逐漸衰落,經濟效益最低。
B. 歐洲四大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
柏林國際電影節,全稱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是歐洲頂級的國際電影節之一,成立於20世紀50年代初。電影節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並籌劃,得到了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大力支持與幫助,於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活動。
每年舉辦一次,原先在6~7月間舉行,後來為了與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改為2~3月間舉行,為期兩周。該電影節旨在加強世界各國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流,推動電影藝術水平的提升。
柏林國際電影節的舉辦,為電影藝術家們提供了展示才華的舞台。每年,全球各地的電影人、評論家、影評人和影迷都會聚集在柏林,共同欣賞和評價電影節展映的影片。電影節不僅關注電影的創新性、藝術性,還強調電影的社會意義和文化價值。
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評委們會從展映的眾多作品中評選出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最佳編劇等獎項,這些獎項的授予不僅能夠提升獲獎作品的知名度,還能促進電影藝術的交流與進步。
除了競賽環節,柏林國際電影節還設有非競賽展映、特別放映、論壇、研討會等活動,為觀眾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電影製作過程、探討電影藝術與社會現實關系的平台。這些活動的舉辦,進一步豐富了電影節的內涵,增強了其對電影藝術發展的重要貢獻。
綜上所述,柏林國際電影節作為歐洲四大電影節之一,不僅為全球電影藝術家提供了展示才華的平台,也促進了電影藝術的交流與進步。它通過獎項評選、非競賽展映、論壇等活動,推動了電影藝術的發展,對電影產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歐洲四大電影節是指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以及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類似的稱呼還有世界四大電影節、中國四大電影節等。
C. 請問各國(地區)的電影節的舉辦時間與相關播放電視台
戛納電影節 金棕櫚獎
威尼斯電影節
柏林電影節
蒙特利爾電影節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卡羅維發利電影節
洛加諾電影節
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
莫斯科電影節
斯德哥爾摩電影節
聖丹斯電影節
上海國際電影節
釜山國際電影節
東京國際電影節
香港國際電影節
台北電影節
亞洲拉子影展
級國際電影節: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共有11個,它們的舉辦國,名稱,創辦時間,開幕時間,最高獎項分別是(排名有先後之分)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熊獎;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1年,每年8月30日至9月9日,最高獎為金獅獎;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創辦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獎金貝殼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獎為東京大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獎為聖.喬治獎;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獎為水晶球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字塔獎;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最高獎為金爵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獎美洲大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創辦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九大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除了西班牙的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和阿根廷的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以外的其它9個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合稱為世界9大A級國際電影節。
五大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中排名前三的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和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合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眾多的電影節中,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有著最為深遠的影響,無論是金棕櫚獎,金熊獎還是金獅獎,其權威性,藝術性,科學性,都足以媲美奧斯卡金像獎。
中國四大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長春電影節,珠海電影節合稱中國四大電影節。
中國電影四大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童牛獎
註:1.必須補充說明的是在世界各地,各種電影節數目繁多,不勝枚舉,但是從電影節的規模,參展電影的層次,參加電影節的演員陣容,只有以法國戛納電影節為首的這11大電影節能夠達到國際A級標准。2.電影大獎和電影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希望大家不要概念混淆,一般電影節都會設立相關的獎項,如:金棕櫚獎、金熊獎、金獅獎等。但除了評獎之外,電影節還會舉辦以交流為目的的其他相關活動,持續時間一般較長。而單純的電影大獎(更確切地說是區域性電影大獎)主要以評選為目的,多限於一定國家或地區的電影,以鼓勵本國電影發展,主要通過影展的形式舉行。如奧斯卡金像獎、歐洲電影獎等(也不排除一些由最初的區域電影大獎發展成後來的國際電影節的情況)。當然不管是電影節和電影大獎,它們的重頭戲都是最後的頒獎晚會。
(注意!奧斯卡不是電影節,而是一個評獎活動。所以有些讀者對戛納是世界第一電影節這個說法有所疑惑,其實在藝術含金量上,戛納的獎項確實高於奧斯卡,這是中國觀眾的一個普遍誤解。)
戛納電影節(戛納國際電影節,Festival de Cannes),又名坎城電影節或康城電影節,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節之一,與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
1946年9月20日法國外交部、教育部、電影聯合會支持、法國藝術行動協會創辦。後由法國工業部和商業部共同組織。每年5月在法國海濱小城戛納舉行。從首屆以來除1948年和1950年因財政困難停辦,1968年受「五月風暴」影響中途中止外,已舉辦58屆(截至2005年)。
電影節設有專門的選片委員會,負責選片工作。評獎委員會則負責評獎工作。電影節授予評選出的最佳影片以大獎—— 「金棕櫚獎」。此外還有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最佳攝影、最佳音樂、評委特別獎、最佳娛樂片、最佳劇本、國際獎等多種獎項。
除比賽、評獎、觀摩影片之外,戛納國際電影節還舉辦了形式多樣的電影藝術和商業活動。1962年設立了「評論周」,1969年設立了「導演半月」研究會,1973年開展了「法國電影前景」討論,並經常舉辦影展、電影先驅者和導演的紀念活動。電影節期間影片交流活躍,各國的電影商都雲集於此成交大宗的影片買賣,使得戛納成了世界最大的影片交易市場。
1993年陳凱歌導演的中國電影《霸王別姬》獲金棕櫚獎。
1997年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電影《春光乍泄》,入選影展競賽部份,王家衛並奪得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導演。
戛納電影節對世界各國的電影藝術家們具有最大的吸引力,影響十分廣泛。
威尼斯電影節是每年八九月間於義大利威尼斯所舉辦的國際電影節,主要獎項是金獅獎。它也是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節。
威尼斯影展是威尼斯雙年展的一部份。威尼斯雙年展,顧名思義,是每2年所舉辦的展覽,所展覽的是超現代藝術,是這領域一個很重要的藝術活動。
最近在最佳「反潮流」這一個領域增加了聖馬克獎。
2005年正在舉行的是第62屆。開幕片為香港導演徐克的七劍。
柏林電影節:Berlinale(德文全稱Internationalen Filmfestspiele Berlin,簡稱IFB)和戛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並稱三大A類電影盛事。
柏林電影節也是各大傳媒的盛事,每年大約有15,000名的專業參與人員,其中來自世界76個不同國家的記者多達3,500名。2004年2月5日到15日舉行的第54屆柏林電影節參展影片有3,117部。
從2002年開始柏林電影節隸屬於商業性質的「柏林藝術展出有限公司 」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是北美洲其中一個重要電影節。 每年9月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於1976年首次舉辦,早期是以放映其他電影節的參展電影為主的電影節。經過多年發展及多番轉變,今日已成為頗具規模的電影盛會,近年更被認為是美國奧斯卡金像獎的預演。
電影節強調多元化口味,並藉此肯定加拿大為電影工業作出的貢獻。
卡羅維發利電影節,全稱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之一,每年在捷克的卡羅維發利(Karlovy Vary)舉行一次。卡羅維發利電影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整個中歐以及東歐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盛事。
請參考: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5-06/06/content_3050835.htm
http://news.sina.com.cn/w/2003-10-28/12041008372s.shtml
D. 觀《壞孩子的秋天》有感
在2月10日凌晨開幕的第62屆柏林電影節上。出現了一個黃皮膚的新面孔——中國青年導演鄧科。他帶來了自己的處女座電影《壞孩子的秋天》,在柏林參與展映和展銷環節。雖然並未參與主競賽單元,但是這位80後新銳導演及其作品,卻在柏林贏得了足夠贊譽。鄧科成為了繼張藝謀、李安、王小帥、王全安等人之後又一位從柏林電影節開始受到世界影迷的關注的華語導演。
電影節期間,鄧科導演受邀參加了柏林精英酒會,精英酒會在柏林電影節頒獎典禮的大劇場舉行,是針對世界優秀電影工作人員的酒會,眾多世界優秀電影人參與其中,鄧科導演和中國兒童電影協會都出席了活動。
華語兒童電影備受矚目
電影節期間,鄧科接受了cctv6電影頻道的采訪,他表示華語兒童電影此次在柏林影展中備受矚目,《大鬧天宮3d》和《壞孩子的秋天》都受到了外國觀眾的關注,cctv6第一時間對他進行采訪報道。
此次鄧科實際上還有另一項重要任務——和候克明主席帶隊的中國電影兒童協會一起來參加歐洲電影市場單元,將中國的優秀兒童電影推向全世界。除了《壞孩子的秋天》在柏林進行了展映和展銷以外,《大鬧天宮3D》也同樣震撼了全球影迷。鄧科導演表示:「柏林電影節是世界三大電影節,也是歐洲主要的電影市場,對於觀眾來說電影節可能意味著榮譽和明星,但是對我們從業人員來說,電影節更重要的功能其實是推廣和銷售,柏林電影節下設的歐洲電影交易市場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全世界的電影發行商都會在這里挑選和銷售影片。」 侯克明會長也藉此機會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把中國優秀兒童電影從柏林輸送到了全世界。
實在不忍心讓這樣一個清秀瘦削的孩子去打拳擊,但是北野武選擇了他。這個看起來內心明凈單純的孩子常常讓人覺得心疼,想來他在拍攝的時候一定吃了不少苦。他眼睛裡出現的迷茫和困惑是否就是北野武自身痛苦的寫照?
音樂和畫面沉靜而令人難過,他們的路和生活常常讓我覺得喘不過氣,那不是我所熟悉的生活,盡管我非常明白是我自己失去對外部真實世界的關注。
他們是壞孩子?
我感受到的,是綿延在他們一生里的被動和無奈。像所有在成長岔口的孩子們一樣,他們遇到的人,事,物,桎梏的教育制度,沉悶而階級強化的社會已經在客觀上為他們選擇了生活的路。他們甚至還沒有判別好與壞的能力,上帝已經無情的為他們開啟了一條路,這條路沒有通向光明美好的前途,他們的人生從成長的那天起就已經浸潤在無窮無盡的悲哀里,蔓延到每一個觀賞者的心裡。
我害怕這樣的人生。Which is more difficult? To die or to go on living?
但我又相信,經歷這樣成長和人生的孩子,內心仍然善良。他們甚至不懂得傷害任何人,卻只能夠掙扎在自我認同感和他人認同感之間,苦悶於該如何走下去的現實和答案中,他們因為一開始就註定的友情而相互牽絆,難道選擇暴力是唯一的出口?
明快而跳躍的音樂讓通往回憶的路聽起來美好而欣喜,但回憶里充滿的卻是漫無邊際的困惑。那個為了見到自己喜歡的女孩而每天到咖啡館的男孩,兩個把未來投諸於相聲的男孩,一群被勒索而毫無辦法的男孩,因為受欺而選擇用暴力反抗的男孩,這是每一個男孩都可能經歷過的事情?那些被現實禁錮的無奈的老師,那些在生計和職位里掙扎的職員,那些強於把自己的「壞影響」加諸他們身上的前輩,人生看起來就是一出沒完沒了的悲劇,最可怕的悲哀在於沒有人去面對自己的信仰去關照自己的內心世界,當世界和現實向他們洶涌而來的時候,他們手無寸鐵也沒有城牆抵抗,只能夠被動的完全被同化,一點一點瓦解最初懷有的美好幻想。
生活在交疊的痛苦之後歸於平淡,不,是麻木。即使可以重新找到一條走下去的路,他們的心也再沒有激情和夢想。他們是這樣被毀掉的?或者是我嚴重了,這才是真正的人生?
E. 歐洲三大電影節
歐洲三大電影節是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特色各異,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是世界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偏重藝術與先鋒電影;戛納國際電影節有歐洲交易量最大的市場,偏重商業與藝術結合電影;柏林國際電影節最為關注政治性和社會性。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每年8月末至9月初在義大利威尼斯麗都島舉辦。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分為主競賽、地平線、未來之獅、VR競賽、非競賽展映、國際影評人周、威尼斯日等單元。在電影黃金年代(20世紀30年代-60年代),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是諸多世界電影大師的搖籃。
戛納國際電影節的宗旨在於推動法國電影節發展,振興世界電影行業,為世界電影人提供國際舞台。戛納國際電影節在每年5月舉辦,為期12天左右,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戛納國際電影節分為主競賽、一種關注、短片競賽、電影基石、導演雙周、國際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等單元。
柏林國際電影節原在每年6-7月間舉行,從1978年起提前至2月舉行,為期2周。柏林國際電影節分為主競賽、遇見、短片競賽、全景、論壇、特別展映、新生代等單元。從2002年開始,柏林國際電影節隸屬於具有商業性質的柏林藝術展出有限公司。2018年5月,柏林國際電影節入選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電影節委員會首批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