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華高萊斯丨文旅瞭望:影視旅遊概述-「影視+旅遊」的融合發展(中)
影視劇的拍攝取景地一般分為外景地與攝影棚,外景地包括自然、人文風光,需要劇組到現場實地取景;攝影棚則需要不斷切換場景,在有限的場地創造無限的可能。這兩種拍攝地衍生出影視 旅遊 的兩個類別——外景地 旅遊 和非外景地 旅遊 。
外景拍攝地是指除去固定影棚以外的所有取景地方,其中包括自然風光、人文風光、知名建築群等,由此衍生出的影視 旅遊 包括自然與人文景區、影視朝聖地、影視懷舊地、影視路線等類型。
除了官方認證的外景地之外,還包括兩類錯誤外景地,即誤傳的影視拍攝地和故事發源地。這些地方之所以能吸引大量遊客,主要原因是粉絲們將對景點場景的寄託投射到了現實中,他們會想像自己身處相應的影視場景中,參與故事線的推進。
《權力的 游戲 》是HBO在2011年出品的中世紀史詩奇幻題材電視劇,2015年在第67屆艾美獎中破紀錄斬獲12項大獎,包攬了最佳劇情、導演、編劇、男配等大獎;2016年被選為美國電影學會年度十佳劇集;2018年,獲得第70屆艾美獎最佳劇集獎。這樣一部拿獎到手軟的電視劇在收視率上同樣屢創新高,在世界上199個國家播出,在海內外有著忠實的擁護者,第八季大結局單集創下了近2000萬的直播收視總人數,打破了HBO的收視紀錄。
宏大的背景鋪設及與之匹配的取景是《權力的 游戲 》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劇集的火爆帶熱了一眾取景地,包括愛爾蘭、冰島、克羅埃西亞、馬爾他、西班牙、摩洛哥等六個國家與地區。其中,作為主要取景地的愛爾蘭更是充分利用了這一優勢。
2013年以來,愛爾蘭 旅遊 局利用《權力的 游戲 》拍攝地這個「身份」,搖身一變成為火爆的影視 旅遊 目的地。當地政府在取景地還原了部分場景,並隨處添加電影元素,讓粉絲們時時身臨其境。至2014年,電視劇的前四季為北愛爾蘭帶來了8200萬英鎊的直接經濟利益,創造了900多個全職和5,700個兼職工作崗位。僅2016年就吸引了210萬人次的海外遊客。
對於粉桐旁絲們而言,在現實世界中發現劇情彩蛋,是很有快感的一件事
紐西蘭被HBO觀眾評選為世界第一電影 旅遊 目的地,領先於《慾望都市》拍攝地紐約和《權力的 游戲 》拍攝地北愛爾蘭。2003年接待了200多萬的國際遊客。2014年因電影產生的 旅遊 收入為31.55億美元,比2013年增長了700萬美元。
紐西蘭影視 旅遊 的成功始局拆橡於2001年的《指環王》(Lord of the rings)拍攝,《霍比特人三部曲》(the Hobbit Trilogy)為其巔峰之作,將國際注意力從電影中的目的地轉移到本土 旅遊 上,堪稱影視 旅遊 的範本。其中《霍比特人三部曲》對紐西蘭的影視 旅遊 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近五分之一(18%)的度假遊客因該電影而對紐西蘭感興趣;94%的參觀者了解該電影在紐西蘭拍攝;29%的遊客體驗過「霍比特人」 旅遊 項目。
在所有影迷心中有一條共同的羅馬游線----赫本與格雷戈里•派克在《羅馬假日》中的冒險游線。當地的導游都知道,並且會告訴你,「她」曾在西班牙大台階上吃過冰淇淋,曾在真理之口被派克嚇了一跳,也曾在塞維魯凱旋門前的長凳上睡著過。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看過《羅馬假日》的影迷們瘋狂追逐和打卡的地方。
《羅馬假日》的游線是如此深入人心,曾被《紐約時報》報道過,也是義大利 旅遊 的宣傳亮點之一,還有無數網友自發踩點貢獻的游記。這條浪漫的游線,在粉絲們(尤其是成雙成對的情侶們)眼中已經超出了游覽觀光的范疇,甚至超出了經典致敬的范疇,帶上了某種邂逅愛情的微妙情緒。
《勇敢的心》是由梅爾•吉布森執導的史詩型戰爭片,講述蘇格蘭起義領袖威廉•華萊士與英格蘭統治者斗爭的故事。1996年,該片在第68屆奧斯卡金像獎上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5項獎項。
《勇敢的心》主要拍攝地為愛爾蘭,然而故事的發源地---暨 歷史 事件的發生地蘇格蘭卻因此而獲益。1995年電影的發行為蘇格蘭 旅遊御雀 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電影上映一年後的1996年,在蘇格蘭的斯特靈城堡舉行的「勇敢的心會議」吸引了影片粉絲,參會人數從前一年的6.6萬增加到16.7萬,蘇格蘭華萊士紀念碑的遊客訪問量增加了300%,這一現象又被稱為「勇敢的心效應」(Brave Heart effect)。
除影視外景地之外的其他影視 旅遊 方式還包括: 主題樂園、影視拍攝基地、影視名人居所、電影節和首映式、展覽與粉絲活動等。 這些目的地所展示的,往往是那些更加魔幻的電影場景,只能在一個經過專業打造的空間中,才能展示得更加充分。
1)主題樂園:迪士尼和環球影城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主題樂園是最早的影視 旅遊 模式,它的核心在於, 在室內創造出了外景地永遠無法想像的魔幻場景,能給粉絲們帶來更加真實的沉浸式體驗。
1955年加州迪士尼樂園的建成與開園,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非取景地的影視 旅遊 目的地。加州迪士尼樂園與迪士尼加州冒險樂園、三家主題酒店和一個迪士尼小鎮共同構成加州迪士尼樂園度假區。迪士尼樂園的搭建基於迪士尼公司的多部卡通影視作品,以數量眾多的卡通IP、高品質的互動與沉浸式體驗吸引了各個年齡段的遊客與影迷前往。
好萊塢環球影城因其極佳的自然環境吸引了一批電影製作商聚集,逐漸形成規模。1912年起相繼建立製片公司,到1928年已形成了以派拉蒙等八大影片公司為首的電影企業陣容。1963年開業好萊塢環球影城主題公園,因其龐大的影視產業基礎和影視藝術吸引,被視為影視 旅遊 的真正開端。
相比於迪士尼,環球影城的特色是更加「硬核」,經常聘請相應影視劇的開發團隊來對 旅遊 項目進行設計。比如邀請JK•羅琳為哈利波特片區提建議,結果羅琳提出在片區內只能賣黃油啤酒和可口可樂兩種飲料。又如邀請《行屍走肉》的專業特效師來製作僵屍頭套,專門用在鬼屋之中。
2)影視基地:華納兄弟工作室之旅
影視作品的製作過程對普通大眾充滿吸引力,不少人渴望去片場「探班」,一窺其奧秘,由此產生了 以製片廠、影視基地等為目的地的影視 旅遊 。
華納兄弟電影公司(Warner Bros.)作為好萊塢三大影視公司之一,是全球最大的電影和電視 娛樂 製作公司之一。華納兄弟電影工作室創建於1928年,是洛杉磯最繁忙的電影製片廠之一,其作品有《哈利波特》系列、漫威系列、《老友記》、《生活大爆炸》、《破產姐妹》等經典影視劇。
華納兄弟工作室之旅已經持續了幾十年,2012年位於倫敦的哈利波特影棚開放活動大獲成功。在warner tour,遊客們可以近距離接觸好萊塢創始之初的劇組和攝影棚,探訪熱播節目的錄制現場,參觀服裝、道具、工作室及博物館,同時還可參觀面積達110畝的外景地,保留了經典電影和電視節目的布景,如《卡薩布蘭卡》,《蝙蝠俠》和《老友記》等。
Warner Tour為影迷揭開了影視製作的神秘面紗,體驗親臨現場的激動時刻,經歷探班大咖偶像的「奇遇」,滿足了印證、尋夢等影視體驗需求。
3)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
戛納電影節是電影界人士的盛會——全球知名的新人導演、製片人、明星演員等,帶著自己的作品參與其中,接受專業人士的品評;其最高獎項為金棕櫚獎,還包括最佳導演、影帝、影後、編劇獎,最佳男/女演員獎,短片金棕櫚獎等。
電影節期間,整個戛納小鎮都沉浸在節日氛圍中,大街小巷牆面隨處可見電影壁畫和影視明星畫像;節日期間針對非專業人士開放露天電影;非常知名的星光大道上有300多個明星按下的手印,吸引眾多電影愛好者和遊客慕名前來。
4)影視名人聚集地:好萊塢大道
大眾 旅遊 和大眾媒體的發展,將20世紀帶入了名人 旅遊 的時代,名人崇拜成為20、21世紀的流行文化。 眾多的影視明星聚集的好萊塢形成其特殊魅力,對「普通人」產生迷之吸引力。
好萊塢大道上雲集了中國大劇院、好萊塢博物館、杜比劇院等地標性建築景點,向世人展示洛杉磯電影 娛樂 業的深厚傳統。在中國大劇院和好萊塢星光大道可以看到眾多明星的足跡,在好萊塢蠟像博物館可以與偶像「親密接觸」,好萊塢由此成為洛杉磯的文化符號。
5)首映式
首映式作為影視作品上映前的曝光活動,聚集與作品相關的導演、原著作者、編劇、主演明星等一眾班子,以紅毯的儀式與大眾和媒體互動來為作品進行宣傳。
新片舉辦首映式,旨在傳達包括上映時間、導演和演員等主創情況、影片賣點等信息。同一部電影往往會在多個國家分別舉行首映式,主角和配角們都會出席。
在儀式結束後,會播放電影,這代表著參加首映式的少數人能在全球公映前看到電影。憑借「搶先看」和「見偶像」這兩大賣點,大片首映式往往能吸引很多忠實粉絲,像明星一樣走紅毯入場也是吸睛亮點。
首映式帶給參與者的是超出日常生活的體驗,包括 休閑、文化、社交等范疇,加之知名媒體的宣傳,首映式不失為影迷們的圓夢式。
6)粉絲活動:漫展
一些活動專為影視劇影迷和特定類型的影迷呈現,漫展就是其中最受歡迎的一種形式。
世界各地,從美國、澳大利亞到印度、英國和東歐,都在舉辦各種各樣的類似活動,通常會持續幾天,粉絲們裝扮為自己喜歡的角色參與大會,如悉尼動漫展。內容包括動漫及影視作品展示、動漫製作企業展示、動漫延伸產品、動漫培訓學校及團體展示、動漫外包服務、國際動漫營銷策劃、動漫國際產權交易、動漫技術交流與合作等。
日本會舉辦許多動漫相關的活動,粉絲們一有機會就盛裝打扮。可以在活動中接觸到知名漫畫家和團體,和同道中人們共享為他們而創設的盛會。除此之外,還有為最新動畫情報的發布,動畫作品周邊商品的展示以及一些動畫相關的商業活動,如版權交易、營銷策劃等。
知名影視劇集也會在世界各地進行巡迴展,如《權力的 游戲 》,在巴塞羅那、巴黎、北愛爾蘭等多地,聯合當地 旅遊 局進行了可供粉絲交互體驗的巡迴展,助推了當地 旅遊 業的小高潮。
❷ 世界著名的電影獎項有哪些
1、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
戛納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當前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5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
2、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一流國際電影節之一,「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每年一次,原在6-7月間舉行,後為與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3月間舉行,為期兩周。
3、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每年秋季舉行,為期兩周。1932年8月6日由貝尼托-墨索里尼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1949年,威尼斯正式確立了「聖馬克金獅獎」,將其作為電影節最高榮譽。
4、美國奧斯卡金像獎
奧斯卡金像獎是由有「好萊塢之王」之稱的米高梅電影公司創始人梅耶發起成立的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頒發。奧斯卡金像獎與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被視為世界影壇最重要的四大電影獎。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舉行,凡上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上演的影片均可參加評選。
5、美國電影金球獎
金球獎始終籠罩在奧斯卡的陰影之下,更像是奧斯卡前的一次預演。金球獎始自1943年,由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主辦,作為每年第一個頒發的影視獎項,金球獎被許多人看作是奧斯卡獎的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