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暮光之城中愛德華的所有資料、
本名:Robert Thomas Pattinson
身高:1.85 m
昵稱:Rob
生日:1986年5月13日
出生地:倫敦,英格蘭,英國
一個人既可以是《哈利波特》中赫夫帕夫的優等生塞德里克·迪戈里,又是《晨光》三部曲的吸血鬼男孩愛德華·庫倫嗎,這是令兩本書的很多粉絲感到難以置信的事實,同時也是被稱為「下一個裘德·洛」的羅伯特·帕丁森想要竭力證明的東西。
1986年生於倫敦西南部的巴恩斯,他的母親是一位模特經紀人,兩位姐姐分別在流行樂壇和廣告界工作,他本人會演奏鋼琴和吉他,音樂方面的才華很早就被人發現。15歲左右之際懷著能夠結識漂亮女孩的心思他在當地一家小型劇場的後台做起了兼職,後參加《紅男綠女》試鏡而得到首個角色,接下來又擔任了主角並被一位經紀人發掘。此後他又出演過《麥克白》一劇,同期也從事過模特活動。
2004年,羅伯特·帕丁森出演電視電影《尼伯龍根的指環》而得到第一筆可觀報酬,他的父親曾經告訴他如果想繼續做演員的話,就要自己掙錢付表演學費。他還在影片《名利場》中有個小角色,但在劇場版中被剪掉。帕丁森也是《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導演邁克·內威爾在為德里克一角挑選演員時面試的第一位人選,對於他「典型的輪廓鮮明的英國寄宿學校的學生」的外貌留下深刻印象,稱贊他有著「人們對於霍格沃茲的學生期望中的一切」,盡管如此羅伯特·帕丁森本人承認他在生活中完全沒有的德里克那般領袖的一面。這個角色讓他成為了一顆英倫新星,甚至被譽為下一個裘德·洛。
時運不濟的德里克是小說中最早死去的一個人物,帕丁森剛剛還為自己不能夠像其他演員那樣繼續出演下去感到遺憾的同時又得到了另一個更大和更具挑戰性的機會,這就是在「美國羅琳」斯蒂芬妮·梅耶吸血鬼三部曲改編影片《晨光》中扮演男主人公愛德華·庫倫,一位過著人類和吸血鬼雙重生活的男孩,梅耶本人表示對於帕金森美麗與危險兼備的氣質感到滿意,而等待著他的則是更為挑剔的廣大書迷的期待目光。
羅伯特·帕丁森,一顆英倫新星,他在《哈利波特》系列中的匆匆亮相,讓眾多粉絲為那位全能型金童塞德里克·迪戈里而傾倒。2008年魔幻大片《暮色》中,這位帥氣小生將化身為危險又美麗的吸血鬼演繹一段凄美愛情。這顆明日之星正在影壇上空冉冉升起。
如果羅伯特·帕丁森沒有成為一名演員,他或許會是一名相當優秀的運動員,因為他如此熱愛足球還有滑雪,他也有可能成為一名音樂人,因為他玩起吉他和鍵盤來也相當的在行。但是,如今的羅伯特·帕丁森在電影界已經小有名氣,他註定要成為銀幕上一顆不可多得的明星。
羅伯特·帕丁森走上演員之路的故事聽起來簡直是個冷笑話。羅伯特15歲時的某天,他和父親在餐廳里遇到一群漂亮女孩,並得知她們是巴恩斯劇團的成員,於是羅伯特的父親鄭重的對兒子說:「孩子,那裡正是你應該去的地方。」
Ⅱ 一部看哭了無數人的電影!《剪刀手愛德華》主要講了什麼
電影講述了一個名為愛德華的半成品人造人,他的雙手被剪刀所取代。他住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古堡中,當被帶到文明社會後,與一個女孩子戀愛的愛情故事。電影的最後,愛德華為了保護自己心愛的女孩,用剪刀手把陷入瘋狂的女孩的男友殺死了,對女孩說了再見。重新躲入古堡,不再出現。女孩也回歸正常人的生活,逐漸變老
Ⅲ 電影暮光之城中,愛德華是一個怎樣的人
暮光之城系列電影,是圍繞吸血鬼,狼人以及人類三者之間產生的愛恨交織為線索,描繪了生動形象的「人鬼之戀」。電影上映後,產生了巨大反響,吸血鬼愛德華與人類貝拉的相識,相愛也叫人難以忘懷。
歸根到底,愛德華這樣一個多愁善感,英俊的吸血鬼形象,在大多數人心中都是完美的存在,他打破了傳統的束縛,不斷的尋找愛,勇敢的去愛,是善良而又全新的吸血鬼形象,成為了電影取得成功的關鍵性因素。
Ⅳ 愛德華·諾頓演過什麼經典的電影
布魯克林孤兒Motherless Brooklyn (2013)......Lionel Essrog
諜影重重4The Bourne Legacy(2012)
月亮升起的王國Moonrise Kingdom (2012)
愛德華·諾頓電影海報(20張)
危獄驚情Stone(2010)......Stone
謊言的誕生The Invention of Lying(2009)......Cop(uncredited)
草葉Leaves of Grass(2009)......Bill Kincaid/Brady Kincaid
摩登家庭Modem family 客串 Izzy LaFontaine(2009)
自豪與榮耀(光榮戰警) Pride and Glory (2008).......Ray Tierney
沖出我天地Bustin' Down the Door(2008)......narrator
無敵浩克(不可思議的綠巨人)The Incredible Hulk(2008)......Bruce Banner
馬龍·白蘭度傳(2007) ......Himself - interviewee
吉米·卡特:來自草原的人(2007) ......Himself
魔術師The Illusionist(2006)......Eisenheim
面紗The Painted Veil (2006)......Walter Fane
美國X檔案
流入山谷/愛在山谷下 Down in the Valley (2005)......Harlan
天國王朝Kingdom of heaven (2004)
由於出演的人物帶著面具,所以諾頓要求不把自己寫入演員表
日落之後(2004)......Himself at the Basketball Game (uncredited)
偷天換日The Italian Job(2003)......Steve
弗里達Frida (2002)......Nelson Rockefeller
Who Is Alan Smithee(紀錄片) (2002)
殺死斯莫奇Death to Smoochy (2002)
25小時25th Hour (2002)......Monty Brogan
紅龍Red Dragon (2002)......Will Graham
鬼計神偷/大買賣The Score (2001)......Jack Teller
博擊俱樂部
Catch Her In the Eye(2001)......J.D. Caulfield
保持信仰Keeping the Faith (2000)
男人愛美神/一如既往/相信愛情Keeping the Faith(2000) ......Father Brian Finn
搏擊俱樂部Fight Club (1999)......Jack
Out of the Past (1998)
賭王之王Rounders (1998)......Lester'Worm'Murphy
美國X檔案American History X (1998)
性書大亨The People vs. Larry Flynt (1996)
人人都說我愛你Everyone Says I Love You (1996).......Holden Spence
一級恐懼Primal Fear (1996)......Aaron Stampler
只在美國Only in america (1994)
Ⅳ 愛德華大夫電影
鏈接:https://pan..com/s/17ZAklDHsnHOI0tg455ZMOg
《愛德華大夫》是1945年上映的美國好萊塢早期黑白影片、懸疑片,由希區柯克執導,英格麗·褒曼和格利高里·派克主演。影片講述了年輕有為的愛德華大夫和醫院里年輕漂亮的女醫生彼特森相愛,然而竟發現眼前的愛人不是愛德華大夫,而真實的愛德華的秘書,還前來指出這個冒牌人士是殺害愛德華的兇手。面對戀人撲朔迷離的身份,彼特森對自己的判斷非常堅持,她決定要幫他找出事件真相。在警察的追捕下,她帶他逃到了心理分析教授的家中,展開了一聯串精彩的心理分析過程,他童年的陰影和愛德華大夫被殺的真相漸漸浮出水面。
Ⅵ 有一部電影裡面有一個人叫愛德華還有一個巨人叫卡爾這是什麼電影求大神告知
荒島驚魂(2009)
7.4分加入收藏
主演:瑞安·阿羅索布蘭娜·布朗Marc BacherMaxine Bahns
導演:羅伊·雷內
類型:驚悚恐怖冒險
時長:89分鍾
年代:2009
地區:美國
簡介
Ⅶ 世界電影史了解的進來!
1895~1910● 12月28日盧米埃在巴黎大咖啡廳放映自製的十部影片(1895)
● 第一家專映有聲電影的「留聲影院」在法國成立(1900)
● 柏格森之喜劇論文《論笑》發表(1900)
● 維他公司vitagraph成立(1900)
● 愛德溫.波特的《美國消防員生活》採用復雜的戶外拍攝鏡頭,並以溶的手法連接鏡頭,開啟之後劇情片的拍攝手法(1902)
● 四月,美國第一家長期放映電影的戲院「電化劇場」在洛杉磯開幕,由湯瑪斯.陶利創立 (1902)
● 傳記公司開始在室內攝影棚使用人工燈光(1903)
● 美國第一家「五分錢戲院」在匹茲堡設立(1905)
● 愛彌兒.考爾正試探動畫影片的可能性(1905)
● 第一部卡通影片:《做鬼臉的步驟》,由詹姆士.史都華.布萊頓製作完成(1906)
● 李狄佛斯特發明的音管,指出電子聲音擴音的可能性(1906)
● 澳洲的第一部警匪片《大盜凱利的故事》完成,長度約一小時(1906)
● 此年估計每周約有八千萬美國人光顧五分錢戲院(當時美國人口約一億人),而全美已有五千家以上的五分錢戲院(1907)
● 葛理菲斯到傳記公司工作,因為影片生場量大,於是發展出分工模式,使得電影導演首度由不懂機器的人來擔任(1907)
● 美國「國家檢查局」成立(1907)
● 法國開始製作舞台式的藝術電影(1907)
● 愛迪生合組「電影專利公司」,授權拍攝、發行與放映電影(1908)
● 「火車大劫案」導演愛德溫.波特與愛迪生公司決裂,愛迪生公司不久後停止拍片。至此 初始電影漸被劇情片取代(1909)
● 卡爾.德蘭姆利用IMP公司旗下的女演員:法倫絲.羅蘭斯的假死亡消息,造成明星風潮 (1910)
● 葛理菲斯率領公司的演員與工作人員到洛杉磯定居,許多電影公司相繼搬到加洲的好萊塢地方發展(1910)
重要作品:
《月球之旅》A Trip to the Moon
1900/梅里葉/法國/黑白
《美國消防員的生活》The Life of an American Fireman
1903/愛德溫.波特/美國/黑白
《火車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
1903/愛德溫.波特/美國/黑白
第一部西部片的誕生。
《靈犬救主記》Rescued by Rover
1905/西希.赫普渥斯/英國/黑白
開創在屏幕上說故事的技巧,是葛里菲斯之前剪輯最巧妙的作品。
《鷹巢歷險記》The Eagle』s Nest
1908/愛德溫.波特/美國/黑白
內容描述營救被老鷹捉去的嬰兒的過程,葛里菲斯演出並在此片中學習到導演的技巧。 1911~1920
● 華納兄弟開始製作電影(1912)
● 第一本電影雜志《影劇》在美國問世(1912)
● 賽納特的基斯東公司成立(1912)
● 阿道夫.索克成立「名人公司」(1912)
● 威廉.福斯成立「票房誘力公司」(1912)
● 賽納特製作第一部美國喜劇長片《泰莉的傷心羅曼史》,使卓別林踏上明星之路(1912)
● 美國「環球公司」成立(1912)
● 葛理菲斯成立自己的電影公司(1913)
● 西席.地米爾為了拍攝《番妻記》至加州,以每月七十五元租下好萊塢谷場(1913)
● 達達沙赫.法蘭克完成第一部印度電影,器材則全部由英國進口(1913)
● 第一家重要的新型豪華戲院「河濱戲院」建於百老匯(1914)
● 霍金遜成立派拉蒙公司(1914)
● ●貝拉斯哥的燈光技術師布克蘭至好萊塢(1914)
● 梅里葉拍完他的最後一部電影(1914)
● 第一次世界大戰讓許多國家管制敵國電影進口,間接為本國電影保留了發展空間(1914)
● 卡爾.蘭姆建立宏大的環球攝影城(1915)
● 「電影專利公司」被法院宣判違反托拉斯法,宣布倒閉(1915)
● 葛理菲斯,英斯與賽納特成立鐵三角影業公司(1915)
● 「票房誘力公司」改名為「福斯公司」(1915)
● 1915~1917之間確立了好萊塢的經濟模式(1915)
●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雨果.孟斯特堡寫下《電影劇-心理的研究》(1916)
● 艾倫.瑞在《萬神殿》中改良貝拉斯哥式布景(1916)
● 卓別林至轉至「互助公司」發展(1916)
● 德國政府成立「烏發製片公司」,開始拍攝戰爭宣傳影片,以壓制國內的反戰聲浪 (1918)
● 莫斯科成立國家電影協會,俄國教育局電影部嚴格管制膠卷(1918)
● 法國電影受「百代公司」與「高蒙公司」壟斷(1919)
● 蘇聯將電影收歸國有,並設立第一個電影學校:「蘇聯國立電影學院」(1919)
● 《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掀起德國表現主義電影的高潮(1919)
● 葛理菲斯、卓別林、瑪麗.畢克馥與范朋克成立「聯美公司」(1919)
● 法國的路易.德.呂克創設第一個展示與保存過去電影的社團(1920)
● 蘇聯電影銳減,戲院關門4/5以上(1920)
重要作品:
《國家的誕生》The Birth of a Nation
1915/大衛.葛里菲斯/美國/黑白
美國第一部片長超過12本的電影,同時也是美國自有電影以來賣座最高的影片。但因電影中
的種族問題而引起社會上很大的反彈,甚至禁演。
《偏見的故事》Intolerance
1916/大衛.葛里菲斯/美國/黑白
製片費200萬美金,同時為了電影中巴比倫一段故事而建了一段城牆。影片共分四段,內容深
刻。可惜因為結構復雜而抽像,引不起觀眾的興趣而票房慘敗。又譯為《忍無可忍》、《黨
同伐異》。
《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Cabinet Des Caligari
1919/羅勃.韋恩/德國/黑白
德國表現主義的濫觴,開啟後來表現主義電影在畫面處理上的獨特手法。
《尋子遇仙記》The Kid
1920/查理斯.卓別林/美國/黑白
當時卓別林官司纏身,為了怕這部影片被法院收押而在旅館中剪輯,亦開啟了他笑中帶淚的
風格。
《杜麗的冒險》The Adventure of Dolly
1908/大衛.葛里菲斯/美國/黑白
葛里菲斯的第一部導演作品,因為大受歡迎而將每況愈下的傳記公司扶持起來。1921~1930
● 戰後經濟困頓,列寧實施新經濟計畫,允許私人企業,電影製作環境因而改善(1921)
● 20年代,美國開始*縱全世界電影市場(1921)
● 20年代開始大量拍片的「烏發公司」發明平面式剪輯機(1921)
● 約翰.福特加入福斯公司(1921)
● 戰後外片恢復進口,票房收入轉用於本國製片(1922)
● 戰後組「國家電影企業」,壟斷本土電影製作、發行與進口,「教育委員會」則負責意識型態方向(1922)
● 蘇聯,維多夫開始製作「電影真理報」,實為半紀錄、半宣導、半實驗的非劇情片 (1922)
● 「美國電影製作與發行組織」(M.P.P.A)或稱「海斯辦公室」成立,是美國影片公司本身 的審查組織(1922)
● 列寧鼓勵紀錄片與新聞片的製作(1922)
● 加拿大的羅勃.佛萊赫蒂拍出《北方的南努克》,是影史上第一部在世界各地的商業電影 院放映的紀錄片(1922)
● 艾森斯坦開始接觸電影,提出了「吸引力蒙太奇」(1923)
● 蘇聯政府再度將影業收歸國有(1923)
● 美國的華納兄弟公司正式成立(1923)
● 德國導演受聘到好萊塢發展(1923)
● 「人民電影企業」成立,負責製作與共黨意識型態一致的政治電影(1923)
● 德國電影面臨財政困難,愈來愈倚靠好萊塢出資,德國電影人材亦大量流向好萊塢(19 24)
● 1924~1929為蘇聯電影的黃金時期
● 美國哥倫比亞公司與米高梅此年相繼成立(1924)
● 華納公司買下維他公司(1925)
● 英國成立電影學會(1925)
● 蘇聯將「國家電影企業」改組成「蘇維挨電影托拉斯」(1925)
● 蘇聯政治局決議國家不幹涉藝術形式,俄國蒙太奇運動得以全面發展(1925)
● 蘇聯宣稱已發展出一種電影配音系統(1926)
● 20年代中期,貝爾以電傳送聲音和留聲機的技術配合記錄(1926)
● 首部彩色片《光榮歷險記》完成(1926)
● 華納公司發明維他風錄音設備,福斯公司隨後和通用電器發明穆菲通奠定有聲電影基礎(1926)
● 由特藝彩色拍攝的《黑海盜》出品(1926)
● 第一部有音樂聲帶的《唐璜》由華納公司出品,影片的攝制費升高,但是較傳統在戲院僱用樂團演奏更為經濟(1926)
● 英國國會通過電影法來保障英國的電影事業(1927)
● 法國的手持攝影機發明(1927)
● 第一部有音樂、對話聲帶的《爵士歌手》由華納公司出品,有聲片流行後,許多默片演員成為過去式(1927)
● 霍金遜組成新「派拉蒙公司」(1927)
● 20年代末,蘇聯電影發展蓬勃(1927)
● 「美國影藝學院」由米高梅總裁路易梅耶提議創立(1927)
● 法國亞伯.岡斯的《拿破倫》首度向全世界展示由三個銀幕構成的電影(1927)
● 好萊塢進入「古典好萊塢時期」,產生多位著名導演如:法蘭克.卡普拉,約翰.福特等。類型電影在這時期發展至成熟,敘事手法產生通則如:連戲剪接、線性敘事等。(1928)
● 默片巨匠巴斯特.基頓結束自己的片廠,加入米高梅公司。但是大製片場的拍攝體系讓基 頓無法適應,不久其電影生涯及告結束(1928)
● 艾森斯坦的《十月》受到蘇聯當局斥為「形式主義」(1928)
● 美國影藝學院管理委員會主席范克朋提出頒發金像獎的構想(1928)
● 完全有聲對白電影《紐約之光》上映(1928)
● 雷電華公司成立(1928)
● 華特.狄士尼創造出米老鼠(1928)
● 2月10日首屆奧斯卡金像獎產生,5月16日在好萊塢的羅斯福大飯店頒發,最佳影片是《鐵翼雄風》(1929)
● 20年代晚期,大眾的興趣轉向廣播,默片市場已達飽合,法國的印象主義沒落(1929)
● 超現實主義內部分列(1929)
● 艾森斯坦到好萊塢學習有聲技術(1929)
● 1929~1937年,蘇聯電影*縱在薛姆亞斯手中,他使各形式主義的藝術家都合乎黨的路線(1929)
● 英國人約翰葛里遜拍攝出描寫漁人生活的《漂流》大受好評,並且使他成功說服英國之E MB成立電影處,全力推動英國的紀錄片運動(1929)
● 30年代的電影確定劇本是影片創作的基本原則(1930)
● 1930年代彩色底片廣為流傳,為彩色攝影的高亮度燈光出現,直接影響深焦效果(深焦攝 影)的拍攝手法產生,並成為40年代的特色(1930)
● 西電、RCA兩家公司製片廠成為摩根洛克裴勒的擁有物(1930)
● 羅馬天主教徒馬丁奎格萊、丹尼爾洛德草擬好萊塢製片法案(1930)
● 隔音設備(隔音罩)可以直接包著攝影機,不必再連機帶人藏在亭里,攝影機至此可活動 自如(1930)
● 日本電影大致分為時代劇與現代劇兩類,重要導演包括衣笠貞之助、溝口健二、小津安二郎等(1930)
重要作品:
《吸血鬼》Nosferatu
1922/穆瑙/德國/黑白
承繼《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而來的表現主義電影,同時也是電影史上的第一部西血鬼作品。選擇拍攝戶外的自然景來對比古堡中的陰郁,塑造出極為恐怖的氣氛。
《北方的南努克》Nanook of North
1922/羅勃.佛勒赫提/美國/黑白
美國紀錄片之祖。這部作品並非完整的紀錄片,以愛斯基摩人的人物和背景的經驗去自然發展電影,情感較為抒情。
《十誡》The Ten Commandments
1923/西席.地米爾/美國/黑白
全片最大噱頭是摩西將紅海分成兩半的特技場面。這部片使西席.地米爾成為大場面電影的 權威。
《波坦金戰艦》Potemkin
1925/艾森斯坦/蘇俄/黑白
每個畫面以節奏性的正確秒數停留在銀幕上,並透過不同鏡頭的相互對比而產生不同意義。 艾森斯坦的撞擊蒙太奇的最佳表現。
《將軍號》The General
1926/巴斯特.基頓/美國/黑白
電影意念與導演技巧皆非常復雜,默片喜劇鉅匠基頓的代表作。
《大都會》Metropolis
1926/佛列茲.朗/德國/黑白
佛列茲.朗在德國時期的代表作,是一深刻的政治寓言電影。其中未來世界的畫面成為後來 多科幻電影的模仿對象。
《母親》Mother
1926/普多夫金/蘇俄/黑白
與艾森斯坦同時期的蘇俄電影大師,比較不同的是普多夫金的蒙太奇理論為「堆積蒙太奇」 。
《拿破倫》Napoleon
1927/亞伯.岡斯/法國/黑白
首用三重銀幕型式,對電影技術貢獻良多。
《安達魯之犬》Un chine Andalou
1929/路易斯.布紐爾/法國/黑白
超現實主義電影的濫觴。
1931~1940
● 有聲片的准備階段完成,好萊塢的概貌顯現(1932)
● 美國多數電影公司與院線有很親密的關系(1932)
● 8月6日「威尼斯影展」開始,是電影史上第一次影展(1932)
● 明星制度全面運作,片廠制度(美國片廠時代)亦繼續發展。經濟不景氣未能對技術(如彩色、聲音)全面投資開發(1933)
● 電影業第一次受經濟低迷打擊,票房猛跌,產品驟減。電影業的因應措施:兩片聯映,以渡危機(1933)
● 好萊塢製片法案通過實施(1933)
● 桃樂絲.雅茲諾的《Christopher Strong》描寫一個女飛行員未婚懷孕及自殺的故事。是古典好萊塢時期唯一女導演,片中常出現獨立自主的女性形象,但限於當時好萊塢風氣,多無好下場(1933)
● 電影公司渡過經濟不景氣危機,開始賺錢(1935)
● 特藝七彩的出現讓弧形燈又重新問世。到了30年代中期,特藝七彩的花費減少,大片廠才在「鉅片」時使用,如李穆林的《浮華世界》是全部彩色的劇情片(1935)
● 福斯與廿世紀公司合並成「二十世紀福斯公司」(1935)
● 所有八大電影公司的主要股源都在Morgan與Rockefeller兩大銀行集團中(1936)
● 英國製作225部電影,是當時世界第二多產國家(1936)
● 美國嘗試用成本高的彩色底片拍攝,代替黑白,終獲成功(1939)
●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美國演藝工作人員約有4萬人從軍,勞軍活動與激勵士氣影片蓬勃 ,在國內市場興旺,而劇情片產量減低(1939)
● 9月1日舉行第一屆的坎城影展,藝術電影在世界影展中獲得肯定。此時期重要導演有尚.雷諾、卡爾.德萊葉、路易斯.布紐爾等(1939)
重要作品:
《城市之光》City Light
1931/查理斯.卓別林/美國/黑白
卓別林作品本質內涵的表徵。
《科學怪人》Frankenstein
1931/詹姆斯.惠爾/美國/黑白
片廠時期美國環球片廠以恐怖片最為叫座,本片即為當時的代表作。
《疤面人》Scarface
1932/霍華.霍克斯/美國/黑白
華納公司以警匪片最為有名。
《一夜風流》It Happened One Night
1934/法蘭克.卡普拉/美國/黑白
奧斯卡史上第一部大滿貫(獲得最佳影片、導演、編劇、男女主角)的電影,也是美式神經 (脫線)喜劇的代表作。
《禮帽》Top Hat
1935/美國/黑白
30年代美國歌舞片大受歡迎,其發源地為雷電華公司。這部即為當時雷電華旗下最有名的舞 王佛雷亞士坦與金姐羅吉絲的作品。
《白雪公主》Soow White and Seven
1937/華德.迪士尼/美國/彩色
第一部動畫長片。
《游戲規則》The Rules of the Game
1939/尚.雷諾/法國/黑白
風格詭譎諷刺,場面調度淋漓盡致,描寫愛情與道德相抗的故事。
《驛馬車》Stagecoach
1939/約翰.福特/美國/黑白
約翰.福特再創個人西部片的第二個高峰。
1941~1950
● 年僅26歲的奧森.威爾斯完成第一部劇情長片《大國民》,內容描述大人物的內心空虛與社會黑暗面,手法新穎獨特,得到當年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與奧斯卡九項提名,在影史上影響極大。(1941)
● 「新寫實主義」是義大利影評人恩柏脫.巴巴洛討論1942年的義大利電影所定之名詞(19 42)
● 在墨索里尼時期,電影由其弟弟管轄。專注於歷史宮闈片及煽情的上層社會通俗劇,即是 「白色電話電影」(1942)
● 墨索里尼1943年下台後,許多導演開始拍攝能夠反映社會現實的電影,形成以後的新寫實主義運動(1943)
● 政府支持與美國的援助,新寫實主義運動能夠維持,到了1948年以前,這個運動已與政府有密切的聯系而少受到檢查的干擾(1943)
●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各國停止拍攝政宣電影。歐洲電影因為戰火而沒落,致使美國 電影在市場上獨大。蘇聯等共產國家強調國家主義的電影,因為冷戰在西方國家中不復存在,電影又恢復其藝術特質。
● 1945年因為電影片廠受到戰火的摧殘,有聲設備也極匱乏。因此新寫實主義的場面調度大 量採用寫實的外景,攝影品質也接近粗糙的紀錄片
● 「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從1947年開始對好萊塢展開政治調查並引發「十君子」事件,好 萊塢的古典模式漸漸受到現實生活挑戰
● 1947~1957年,法國政府以強制配額、貸款等手段輔助電影。且國際合作亦流行(1947)
● 40年代末,磁性錄音帶取代唱片,電子處理音樂的方法(剪接)出現(1948)
● 戰後,美國最高法院對派拉蒙公司耗時多年的法案作出最後裁決,規定電影公司必須賣掉他們的戲院(1948)
● 米高梅宣布減薪與大量裁員(1949)
● 非美活動委員會的「好萊塢十君子」黑名單時期(1949)
● 美國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期的「黑色電影」是在當時陰沉偏執的氣氛中所產生結果(1949)
● 法國的亞斯楚克提出「攝影機鋼筆論」。十年後法國新浪潮實現,運用此理論拍片。法國新浪潮的導演如楚浮、高達等在電影會中結識。(1949)
● 黑澤明的《羅生門》對於西方電影的技巧與風格有深入接觸,另一方面仍從日本傳統中發 掘與創新(1950)
重要作品:
《幻想曲》Fantasia
1940/華德.狄士尼/美國/彩色
改變音樂在影片中的從屬地位的迪士尼動畫電影。
《大國民》Citizen Kane
1941/奧森.威爾斯/美國/黑白
電影鬼才奧森.威爾斯的導演處女作,使深焦攝影成為後十年好萊塢的標准技法。同時也是
影評人票選的影史十大影片第一名。
《梟巢喋血戰》The Maltese Falcon
1941/霍華.霍克斯/美國/黑白
公認的黑色電影濫觴,改編自達許.漢密特的同名小說。
《對頭冤家》Ossession
1942/維斯康堤/義大利/黑白
對戰後產生的義大利新寫實主義的影響很大,改編自美國小說家詹姆斯.肯恩的小說,因為版權問題而被米高梅公司禁止在美國上映。
《不設防城市》Open City
1945/羅塞里尼/義大利/黑白
戰後第一部引起國際震驚與注目的義大利新寫實主義代表作。
《單車失竊記》Thief
1946/狄西嘉/義大利/黑白
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中最傑出的標記。採用非職業演員,並在父子尋找被偷的腳踏車過程中,插入許多周遭社會現象。1961~1970
● 法國人類學家尚.胡許拍攝《夏日紀事》,利用輕便錄音設備與攝影器材,創造出新的紀 錄片拍攝風格:「真實電影」。強調整部電影就是「捕捉真實的實驗」(1961)
● 美國羅勃.朱成立朱氏公司,採用多機作業與長時期跟蹤拍攝對象,創造紀錄片的「直接電影」風格(1961)
● 德國拍攝短片的導演們發表「奧伯豪森宣言」:短片是劇情片的訓練與實驗場所。這個宣言並非以創作或理論出發,而是以創造良好的製片環境為出發點(1962)
● 「青年德國電影處」提出無息貸款資助年輕導演拍片,如克魯格、雪朗多夫等皆是。但是 電影界抗議輔導不公,之後將這筆預算的一半拿來資助商業電影。此時期德國電影發行管道 大都被美商把持(1964)
● 每個導演都有自己的製片公司,也逐漸為大公司吸收(1964)
大部份史家以為到了1964年,新潮的形式特質逐漸消失,而外國開始模仿如英國米尼.李 察遜所拍之《湯姆瓊斯》,這個運動便算告罄(1964) (法國)
● 60年代中期,美國女性主義運動者開始拍攝紀錄片,從自身經驗出發,做翻案文章式的重 新尋找女性運動的淵源或彰顯被凐沒的女性成就
● 到了60年代中期,寬銀幕電影 的革命已經跟1930年代的有聲革命一樣徹底,而且寬銀幕 也和音響一樣,成為新一代的電影美學基礎(1965)
● 類似美國AFI的機構在歐洲存在已久,對於支持本國電影發展發揮相當大的功能。
● 海灣及西方企業收購派拉蒙,全美企業吸收聯美。(1966)(美國)
● 塞內加爾的歐斯曼.桑賓拍出非洲第一部劇情片《黑女孩》(1966)
● 艾略特海曼 Eliot Hyman買下華納(1967) (美國)
● 60年代末期,「真實電影」與「直接電影」被大眾廣為接受,同時電視頻道成為紀錄片主要的放映管道與資金來源
● 冬季,戴高樂政府的文化部長安德烈馬洛,撤換法國電影會亨利朗瓦的職務,在高達、楚浮的領導下示威,為二月示威運動(1968) (法國)
Ⅷ 影片<<愛德華醫生>>觀後感
《愛德華醫生》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懸念大師希區克最偉大的作品,這部電影曾經獲得當年奧斯卡的六項提名,成為人人津津樂道的心理學上的一部成功之作,成為娛樂界效仿的對象,成為不朽的作品,而最成功的還是電影本身內容上經過弗洛伊德思想「裝飾」過以後的魅力,弗洛伊德思想的注入使這部電影不再僅僅只是聲色娛樂上的滿足,而更多的成為心理學研究上的里程碑,讓這部電影成為弗洛伊德思想的代言,讓熱忱與心理學研究的人為之痴迷。影片的開始就已經深深吸引住觀者的眼球,寒風中凋零的樹枝,一舉莎士比亞和一段關於心理分析的語句,表明這將是一個在弗洛伊德思想面紗下發生的戲劇性故事,一個心理疾病案例引出了影片的女主人公,精神病院的心理大夫彼特森(英格麗褒曼飾演),她是一個專心學術的美女醫生,向所有專心於自己學術的人一樣,她很崇拜即將要接手她所在的醫院的愛德華醫生(格利高里派克飾演),愛德華是業界相當著名的一個人,當然,在那所醫院沒有一個人曾經見過他的廬山真面目,這也為接下來懸念打下伏筆。沒過多久彼特森就見到了這位來接替莫奇森管理該醫院的愛德華醫生,如彼特森所見到的一樣,出現在她面前的愛德華醫生是一個高大英俊,年輕有為的男子,像所有電影里出現的老套故事情節一樣,很快,兩個人就陷入了相互愛慕之中,接下來相處的一段時間之中,一個個疑點開始出現,使彼特森認識到他並不是真正的愛德華醫生,而是一個心理疾病患者---約翰,約翰在他的兒童時代經歷了一場意外使他患有「犯罪」幻覺,小時候他從樓梯扶共處滑下,不小心將扶手下端的哥哥撞死,這次事件使約翰的童年夢上了一層陰影,恰好在二十年後,當他目睹滑雪場上愛德華醫生被謀殺而摔落懸崖死亡之後,兒時的記憶與之以重疊,潛意識之下,約翰認為自己就是這次謀殺的罪魁禍首,但是深愛他的彼特森認為罪犯另有其人,並承諾找出真凶,於是帶著約翰來到了她老師阿利克森的家中,在這位心理學專家的誘導下,約翰說出了自己的夢境,彼特森師徒二人於是帶著他來到那片滑雪場,約翰終於在最後回憶起小時候的情形,擺脫了犯罪情結,也記起了愛德華出事的情形,找到了愛德華的屍體,故事到這還沒有結束,約翰仍然擺脫不了指控,但是彼特森回到醫院以後,莫奇森的一句失言終於揭開了謎底,面對自己的陰謀敗露,莫奇森大夫無力向彼特森開槍,只好絕望的死在自己的槍下。在《愛德華醫生》一片中,我們看到更多的是20世紀40年代的精神科醫生怎樣運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理論和方法來治療患者。在心理學上,「情結」的定義為:人們總想去解決的而又總是不能解決的問題。在人們的行為生活當中根據不同情況的劃分就出現了很多情結,如戀母情結,戀父情結,自卑情結,犯罪情結等,影片當中反映的就是其中的犯罪情結,故事的發生都與約翰童年的經驗有著密切的關系,這也是弗洛伊德早期的經驗理論,他認為人的行為深受童年早期經驗的影響,正如約翰小時候撞死哥哥的事件,當在此遇到相似的生活情景,即愛德華醫生滑雪的事件,他就會把兩件事情重疊起來,把一前想去解決但是不能解決的從新召喚回來,使「情結」導致患者精神的混亂,因而約翰才會認為自己是殺害了愛德華醫生的真凶,正如他認為是自己殺害了哥哥一樣,白色和線條成了約翰所懼怕的東西,也成為打開他「犯罪情節」的依據。在約翰產生這樣的認識之後,他用了防禦機制中的壓抑法作為保護自己的心理工具,根據弗洛伊德的解釋,所謂壓抑法就是藉助壓抑,把一些強烈的沖動(與現實生活不協調的慾望或沖動)排出意思,壓到無意識領域之中。約翰正是把這些自己所經歷的過去壓到了無意識領域,不願意想起自己兒時的痛苦回憶,想起自己的愧疚,自己的錯誤,一方面他很不願意去承認自己曾經犯過這樣的錯誤,但是一方面他又極力的想要彌補自己的過錯,想為此付出點什麼來減輕自己的負罪感,由此,當愛德華醫生遇害的時候,他就冒名頂替接任了這個職務,想把這個當作贖罪的方式,但是他沒有殺人這一事實又使自己產生抵觸,於是約翰就陷入了內心掙扎,這是無意識的過程,弗洛伊德理論中,無意識是按照快樂原則去追求滿足,是心理深層的基礎和人類活動的內驅力,它決定著人的全部有意義的活動,具有非理智,沖動性,無道德性,反社會性,非邏輯性,非時間性,不可知性的特點。 彼特森在發現疑點後帶著約翰來到老師住處進行心理咨詢,在這里,心理咨詢始終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影片當中多次出現男主角進行心理咨詢的片斷,關於夢的解析。故事出現的每一件物品,每一個人,每一個場景,每一句話都被賦予了特有點含義,和對後文的鋪墊。弗洛伊德說夢是一種象徵,每一個象徵就是不可忽視的,都可能成為揭開謎底的鑰匙,成為破譯的關鍵。而在影片中正是這些細節的存在才使故事在一個個精彩的懸念中發展下來,當約翰看到白色和平行條紋時出現的不舒服的感覺和反映;在他看到彼特森用叉子華在白色布條上的平行條紋時的反應;
Ⅸ 剪刀手愛德華 主要講的什麼啊
一座古堡中住著一位發明家,製造出了各種東西,最後還造出了一個機器人,並給他起名叫愛德華(約翰尼·德普飾)。
發明家對這件作品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甚至教授愛德華人類的禮儀和詩歌,何時微笑何時沉默。然而,沒有等到機器人最後完成,發明家就去世了,留下已有人類心智卻殘留著一雙剪刀手的愛德華獨自在古堡生活。
不知過了多少歲月,一位推銷化妝品的中年女子佩格(黛安娜·維斯特飾)誤闖城堡,發現了形容古怪的愛德華。好心的佩格沒有被愛德華慘白的膚色和張牙舞爪的剪刀手嚇倒,而是憐其孤獨,把他帶回了自己的家。
佩格住在一個色調明麗的小社區里,女鄰居們都喜歡調情、窺探、以及搬弄是非。愛德華的出現,給她們百無聊賴的生活增添了新鮮的刺激,所以大家都對他表現出了極大的友好甚至親昵。
(9)愛德懷電影節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愛德華
由住在古堡里的發明家所創造出的半成品機器人。很久以後,一位推銷化妝品的女子佩格闖誤城堡,並將愛德華帶回家中。愛德華很快就以靈巧異常的剪刀手和溫和的性格得到了人們的歡迎,也博得了女孩金的愛情。
2、金
佩格的女兒,一個美麗的少女,有著甜美的笑容和一頭黃蓬鬆的長發,還有陽光少女的青春活力。在剛開始見到愛德華的時候多表現的是厭惡,但在於愛德華慢慢的相處中被他的善良真誠打動,漸漸喜歡上了這個單純的小伙。
3、傑姆
金的前男友,對愛德華的態度從瞧不起到恨。他有個有錢的老爸,但是極其吝嗇,所有玩樂的電器都鎖著不讓他用,還不給他買車,這點讓他一直耿耿於懷。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愛德華能用剪刀尖輕松打開門。
Ⅹ 影片暮光之城中,貝拉是愛雅各布還是愛德華
雅各在貝拉受到重大打擊的那一段時間裡面,一直悉心照顧,給了她生活的希望。且先不看臉,假設有一個也很帥的男人在你整個人都快崩潰的時間對你特別好真心,愛你快不輸愛德華對你的愛了,貝拉對雅各友情即將上升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反過來想都這樣了貝拉依舊堅定的愛著愛德華可想而知她是多愛愛德華,所以貝拉對愛德華的愛是毋庸置疑的。
貝拉對雅各是一種親情,而他的愛情歸宿是愛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