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天堂 > 吐酷電影院

吐酷電影院

發布時間:2022-06-22 00:38:55

Ⅰ 一個人去電影院看電影什麼感覺

一是我覺得一個人更加自在,對時間的掌控度更高,有空了,想去就去,不用費精力去邀請同伴。

二是當我只關注電影時,便無瑕關注其他。我看到入神時,哪裡會管身邊有什麼情侶,只會沉浸在電影之中。
三是我一個人看時,照樣可以大笑大哭,或旁若無人地吐槽,或專心致志地思考,不用分心和朋友交流,也不會被朋友的說話打斷,更加容易進入故事,從而更好地享受電影。
四是當我獨處時,思考才能更加深入,對電影的理解會更加透徹。電影散場後,一個人走在回去的路上,腦海里不斷回味著電影的片段,思考導演的良苦用心,分析劇情的處理,感悟電影帶來的啟發= =
所以說啊,一個人看電影,也可以很酷!關鍵就在於你的心思是否單純,是否學會了和自己相處,你的內心是否能承受寂寞,你是否喜歡思考!

Ⅱ 誰能告訴哪裡有免費觀看獨立電影人凱文.史密斯的電影耍酷一族 Mallrats(1995)

本-艾弗萊克

生日:1972年8月15日

英文名:Ben Affleck

出生地:美國加州的柏克萊

身高:192cm

主要作品:《愛上了癮》、《心靈捕手》、《世界末日》、《馴鹿游戲》、《珍珠港》
好萊塢不缺大牌明星,但要比起身高來,1米92的本-艾弗萊克當數頂尖人物。鄰家男孩氣的本-艾弗萊克天生一副魁武的身材、俊俏的臉龐,渾身充滿著男子漢的野性魅力,他是近期好萊塢少數幾個冉冉升起的"才子明星"。1997年與童年摯友馬特-戴蒙(Matt Damon)一同編寫的《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榮獲了當年奧斯卡及金球獎的兩項最佳原著劇本殊榮。相貌英俊且實力不凡的本可以說是星途無限,新千年更是人氣直升,先後被評為新一屆"全世界最美麗的50人"、"新世紀10大偶像明星",成為好萊塢新生代中最耀眼的一顆明星。

本-艾弗萊克,1972年8月15日生於美國加州的柏克萊,父親是一位走南闖北的攝影師,母親則是一位教師。本-艾弗萊克7歲那年,就在影片《The Dark End of The Street》中扮演了一個可愛的小角色,8歲開始演出冒險連續劇《咪咪見聞錄》("Voyage of the Mimi")。1984年父母親離婚後,本跟著父親搬到了麻州的劍橋市,並在那裡認識了只隔兩條街的童年摯友馬特-戴蒙。相同的志向,使倆人走得很近,在小學及中學時代,倆人就經常一起參加學校劇團及街頭的演出,並規劃著未來事業的發展,夢想著將來一起到曼哈頓試演。本-艾弗萊克高中畢業時家又搬到了紐約,隨後本進了弗蒙特大學,但久久放不下的明星夢,使他才念了一個學期就休學,滿懷著夢想來到了洛杉磯。

1992年,本-艾弗萊克進入了影視圈,參加的首部電影是《校園風雲》("School Ties"),隨後又出演了1993年的《年少輕狂》("Dazed and Confused")等片,1995年與凱文-史密斯(Kevin Smith)首次合作,參加了其執導的《耍酷一族》("Mallrats")演出。本初期參演的影片多數是小成本的獨立製片,開始的星途並不是很順。1997年本與凱文-史密斯二度合作,在其愛情喜劇作品《愛上了癮》("Chasing Amy")中扮演一人為愛所困的漫畫家霍登,苦苦追愛有同性戀傾向的女友,演釋了一個頗為動人的角色。此片雖為獨立製片,但當年被評為十大佳片,本也因此在美國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而受到矚目。而真正使本-艾弗萊克名聲大振的不是他狂熱著的演藝,而是他與兒時的好友馬特-戴蒙合寫的劇本----《心靈捕手》。1997年兩人合寫的劇本《心靈捕手》被米拉麥克斯電影公司相中而搬上銀幕,兩人分別在劇中扮演主角。而該片獲得了奧斯卡九項提名,為他們分別贏得金球獎及奧斯卡的最佳原著劇本兩項殊榮,少年得志的兩人,剛出道即登上了比利佛山頂,成為當年度最為風光的帥哥組合。這部作品不僅肯定了兩個年輕人過人的才華,還成為他們深厚情誼的見證。兩人從此一起成名,成了"影壇好兄弟",使後來很多人一聽到兩人中一人的名字,就自然而然地聯想到另一個人。好萊塢自此又多了兩位既會編又會演的金童。

身高192公分的本-艾弗萊克,在《心靈捕手》走紅之後,受到動作片導演的青睞,開始扮演拯救地球的英雄人物。1998年的動作片《地心駭客》("Phantoms")是他首次出演動作大片,在劇中扮演對付地底怪物的科學家,但未引起太大的反響。同年,本在著名導演邁克爾-貝(Michael Bay)的災難動作大片《世界末日》("Armageddon")中扮演拯救地球免受小行星撞擊的超級英雄之一,與布魯斯-威利斯、麗芙-泰勒聯袂出演。年輕矯健的本-艾弗萊克釋放出獨有的光芒,為影片增色不少,使該片成為當年全美票房賣座影片,為他贏得了更多的聲譽。緊接著,一部令本-艾弗萊克聲望大增是榮獲第7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戀愛中的莎士比亞》("Shakespeare In Love"),此片雖然未為本-艾弗萊克帶來什麼獎項,但由於他的精彩表演卻為女友格溫妮絲-帕特洛(Gwyneth Paltrow)贏得了第71屆奧斯卡影後獎杯,二人並由此確定了戀愛關系。1999年,被譽為"好萊塢新生代天才影人" ----本-艾弗萊克和馬特-戴蒙,終於自《心靈捕手》後又一次聯袂主演,出演老搭檔凱文-史密斯的宗教題材的黑色喜劇片《怒犯天條》("Dogma"),兩人在劇中扮演一對被上帝踢出天堂的墮落天使----巴托比和洛奇。這是一部關於天堂、凡間和兩者之間沖突的黑色喜劇,兩位"才子金童"的精湛演出,使該片備受各界關注。同年,本-艾弗萊克又主演了兩部愛情片,先是與好萊塢當紅女星桑德拉-布洛克(Sandra Bullock)主演了愛情喜劇片《觸電之旅》("Forces of Nature"),這是一部浪漫喜劇,本在劇中扮演循規蹈矩、老實厚道的本,面對風情萬種的性感女郎薩拉(桑德拉-布洛克飾)是否能經受住愛情的考驗?影片揭示的主題是"自然中最偉大的力量是愛情"。接著又主演了莉莎-布萊蒙-加西亞(Risa Bramon Garcia)執導的言情片《愛情萬人迷》(200 Cigarettes),描寫了人們對80年代縱情享受、胡做非為的除夕夜的懷念,此片受到了青年人的喜愛。

2000年,本-艾弗萊克與南非性感女星查莉茲-塞隆(Charlize Theron)聯袂主演了約翰-弗蘭肯海默(John Frankenheimer)執導的警匪片《馴鹿游戲》("Reindeer game")。本在劇中扮演汽車盜竊犯魯迪-鄧肯,冒名與獄友的女友阿什莉(查莉茲-塞隆飾)交往,但卻沒曾想陷入了一個搶劫賭場的陷阱之中。此片上映後,票房收入不錯。美國影評界普遍認為,影片劇本雖不出色,但本俊朗的外型和敏捷的身手,還是吸引了眾多的觀眾,成為本-艾弗萊克的代表作,令他的演藝事業開始上升,並為他贏得了"湯姆-克魯斯接班人"的美名。有的影評家甚至認為他極可能成為湯姆-克魯斯、基努-里維斯等好萊塢頂尖明星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接下來,本-艾弗萊克在唐-魯斯(Don Roos)執導的浪漫輕喜劇《緣來是你》("Bounce")中,扮演一個成功的廣告公司代理人巴迪-艾馬羅,自信、瀟灑,生活始終陽光燦爛。但在一個風雪交加的聖誕節之夜,原本屬於巴迪的死劫卻被老實的格里格撞上,這讓巴迪感到萬分的懊悔和內疚。一年後,巴迪帶著贖罪的心情來到了格里格的家,但巴迪竟然愛上了格里格的遺孀艾比(格溫妮絲-帕特洛飾)。面對自己心愛的女人,到底還要不要講出她丈夫慘死的原因呢?本所演釋的巴迪既展現了感性的一面,又刻畫了一個真正男人思想深處。這是一部好萊塢式的浪漫愛情劇,格溫妮絲-帕特洛力邀前男友本-艾弗萊克主演此片,兩人默契的配合令導演唐-魯斯也贊不絕口,反而更加深了朋友之情。

2001年,本-艾弗萊克的新片是好萊塢新一代導演邁克爾-貝(Michael Bay)的愛情戰爭史詩巨片《珍珠港》("Pearl Harbor"),這是兩人的第二次合作。影片《珍珠港》是根據1941年太平洋戰爭期間珍珠港美國海軍基地突遭日軍偷襲的真實事件改編,講述的就是在這段歷史背景下發生的一段愛情故事。雷夫(本-艾弗萊克飾)和丹尼(喬什-哈奈特飾)是一對相交多年的好朋友,二戰爆發後,他們一起參加了美國空軍部隊,並同時愛上了戰地醫院的女護士伊雯琳(凱特-貝肯賽爾飾)。珍珠港事件發生後,雷夫加入了敢死隊,丹尼則在珍珠港戰斗,3個人之間的感情糾葛也在戰火中接受了考驗。此片是好萊塢近年來少有的大成本、大場面、大製作影片,整部影片迪斯尼電影公司的拍攝投資預算達到1.45億美元,成為電影史上最昂貴的電影。拍攝此片時獲得了美國軍方的大力支持,動用了眾多戰機及航空母艦,並且將運用著名ILM電腦科技公司的數碼技術,再現當年日軍轟炸珍珠港的震撼人心的空襲景象。該片將於2001年5月25日陣亡將士紀念日在全世界上映,預計《珍珠港》將會刷新《泰坦尼克號》創下的驚人票房紀錄,也許還將成為明年奧斯卡金像獎的大贏家。

本-艾弗萊克接下來片約不斷,除了即將上映的戰爭巨片《珍珠港》。目前正在加拿大拍攝系列驚險片《恐懼的代價》(TheSumOfAllFears),出演中央情報局幹探傑克-萊恩(JackRyan)。並計劃再次與導演凱文-史密斯聯手拍攝喜劇片《Jay and Silent Bob Strike Back》。業內評論人士稱,本-艾弗萊克在不久的將來必將成為21世紀集編、導、演於一身的超級明星。

本-艾弗萊克名聲大了,緋聞也不斷。拍《戀愛中的莎士比亞》時與古典美人格溫妮絲-帕特洛假戲真做,產生戀情,一時被譽為完美的情侶。在拍攝《觸電之旅》時又與桑德拉-布洛克傳出緋聞,招致格溫妮絲的不滿。作為本的前女友,格溫妮絲始終沒告訴人們:本-艾弗萊克最吸引她的原因?又是什麼原因使他們明明已經分手,又仍然互稱對方是最好的朋友?其實除了格溫妮絲,許多女明星都對本贊不絕口。查莉茲-塞隆曾說:"本是我見過的皮膚最好的人"。凱特-哈德森(Kate Hudson,《愛情萬人迷》)也曾稱:"本笑的時候,連眼睛都在笑"。丹尼斯-理查茲(Denise Richards,《第三支輪子》)則盛贊:"他的笑聲可以感染整個屋子的人,他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本-艾弗萊克對自己的評價是"我就是聰明又能夠傾聽女人吐露心聲的男人",去年還被評為好萊塢"最慷慨大方的男星",難怪本受到眾多女星的愛戴。

雖然本-艾弗萊克是孤身一人,但情歸何處始終是媒體關注的焦點。去年底甚至傳出與前美國總統柯林頓的女兒切爾茜(Chelsea Clinton)的緋聞。作為新世紀一線男星的本-艾弗萊克有著新世紀明星素質,眼前的星路坦盪寬廣,但他是否能借《珍珠港》一片成為新生代的領軍人物,讓我們試目以待。

主要影視作品:
Gone, Baby, Gone (2006)
Smokin' Aces (2006)
Truth, Justice, and the American Way (2006)
Man About Town (2006)
Feast (2005)
煎熬聖誕節/誰來陪我過聖誕 Surviving Christmas (2004)
華氏911 Fahrenheit 9/11 (2004)
澤西女孩/新澤西愛未眠 Jersey Girl (2004)
Turning It Over (2004)
101 Biggest Celebrity Oops (2004)
Going Upriver: The Long War of John Kerry (2004)
記憶裂痕/空頭支票 Paycheck (2003)
鴛鴦綁匪/擦槍走火 Gigli (2003)
夜魔俠/夠膽俠/超膽俠 Daredevil (2003)
放手一搏 The Battle of Shaker Heights (2003)
"Project Greenlight 2" (2003)
The Curse of the Bambino (2003)
恐懼的總和 The Sum of All Fears (2002)
變線人生/命運交錯/連鎖導火線/逆行風暴/生死交關 Changing Lanes (2002)
"Push, Nevada" (2002)
Speakeasy (2002)
"Secrets of Superstar Fitness" (2002)
孩子夢天堂 Stolen Summer (2002)
撞翻姻緣路 The Third Wheel (2002)
傑伊與鮑伯的回擊 Jay and Silent Bob Strike Back (2001)
2001年《珍珠港》("Pearl Harbor")
2000年《第三支輪子》("The Third Wheel")
2000年《緣來是你》("Bounce")
2000年《鍋爐房》("Boiler Room")
2000年《馴鹿游戲》("Reindeer Games")
2000年《Daddy and Them》
1999年《愛情萬人迷》("200 Cigarettes")
1999年《觸電之旅》("Forces of Nature")
1999年《怒犯天條》("Dogma")
1998年《戀愛中的莎士比亞》("Shakespeare In Love")
1998年《世界末日》("Armageddon")
1998年《地心駭客》("Phantoms")
1997年《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
1997年《Going All the Way》
1997年《辦公室殺手》("Office Killer")
1997年《愛上了癮》("Chasing Amy")
1996年《Glory Daze》
1995年《耍酷一族》("Mallrats")
1994年《Body to Die For: The Aaron Henry Story》
1993年《Against the Grain》(電視)
1993年《年少輕狂》("Dazed and Confused")
1992年《僵屍終結者》("Buffy the Vampire Slayer")
1992年《校園風雲》("School Ties")
1991年《Daddy》(電視)
1987年《陌生人的手》("Hands of a Stranger",電視)
1980年《咪咪見聞錄》("Voyage of the Mimi",電視)

我覺得《珍珠港》和《心靈捕手》比較好看

Ⅲ 感人的電影

感人的電影:《小蘿莉的猴神大叔》、《怦然心動》、《當幸福來敲門》、《忠犬八公的故事》、《星際穿越》

1、《小蘿莉的猴神大叔》是由Aanna Films發行的劇情片,由卡比爾·汗執導,薩爾曼·汗、卡琳娜·卡普、哈爾莎莉·馬爾霍特拉主演。2015年7月17日該片在印度上映,講述了一個擁有虔誠宗教信仰的單純印度男人承諾幫一個巴基斯坦啞女與父母重聚的故事。該片於2018年3月2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4、《忠犬八公的故事》改編自1925年發生在日本的真實故事,由萊塞·霍爾斯道姆執導,理查·基爾、瓊·艾倫和薩拉·羅默爾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9年8月8日在故事的原型故鄉日本率先上映。

影片講述一位大學教授收養了一隻小秋田犬,取名「八公」。之後的每天,八公早上將教授送到車站,傍晚等待教授一起回家。不幸的是,教授因病辭世,再也沒有回到車站,然而八公在之後的9年時間里依然每天按時在車站等待,直到最後死去。

5、《星際穿越》(Interstellar)是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一部原創科幻冒險電影,由馬修·麥康納、安妮·海瑟薇、傑西卡·查斯坦及邁克爾·凱恩主演,基於知名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基普·索恩的黑洞理論經過合理演化之後,加入人物和相關情節改編而成。影片由派拉蒙、華納和傳奇影業聯合製作,派拉蒙負責北美發行,華納負責海外發行,定於2014年11月7日在北美公映。

Ⅳ 有沒有什麼好看的電影》

這絕不是電影史上評價最高的七部電影,甚至也不是我個人評價最高的七部電影;它們有的叫好不叫座,有的叫座不叫好,有的甚至被評為是失敗之作。對於這個題目,直到起筆之前也有些猶豫,很早就想寫的東西一直感覺沒什麼內容可寫,寫出來也不免很老套,是個人都會寫類似《我最喜歡的XXX電影》的主觀評論文。這也並非是傳統上的影評,畢竟多半都是老片子,相關影評看的太多,不需要我再費筆墨。但在我從接觸電影、到熱愛電影、至評價電影的長時間過程中,這些影片每一部鮮明獨立的特色體現,都給過我極其深刻的印象,甚至回憶起某種影片的片段都能讓我想起當時的生活。太專業的東西我寫不了,但是對於電影本身,我確是要為它們寫點什麼,在此選出七部對於我最具有代表性的,也算是為我自己而寫。(PS:部分主題音樂鏈接可能不穩定,如有需求可以點擊文章結尾的頁面鏈接進行下載)

《香水》

年代:2006

類型:驚悚/劇情

導演:湯姆·泰克維爾(Tom Tykwer)

地區:德國/法國/西班牙

主題音樂:《Prologue-The Highest Point》

當時整整一天的時間,我都沉浸在《香水》的氛圍中。白天啃下了整本原著後,晚上直接看的電影。對於小說而言,已經太久沒有讀過如此吸引我的外國名著;而對於電影而言,它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奇跡,甚至改變了我的電影觀。德國著名作家帕特里克的原著小說《香水——一個謀殺犯的故事》以其獨特的題材背景和人物塑造,剛出版不久便轟動了文學界,在整個歐洲甚至國際引起軒然大波,成為百年不遇的文學經典。人們在驚嘆和稱贊之餘,不免對該題材類型所限無法搬上銀幕而感到遺憾。畢竟單是主人公格雷諾耶神靈一般超常靈敏的嗅覺以及各種物質的氣味就的確很難用電影的手法來充分展現。以往的電影作品,對於異於常人的視覺(千里眼)、聽覺(順風耳)、味覺(類似料理大師之類)乃至觸覺甚至第六感覺都可以用相對的手法進行描繪拍攝,唯獨最被人所忽視的嗅覺沒有先例。在經過一番波折之後,著名導演湯姆·泰克維爾接過了劇本,以傳統現實主義的拍攝手法完成了這部大作,既不標新立異而又十分忠於原著,讓我被故事情節吸引之餘也暗自佩服其小說與電影的完美結合。

這確實是一部深刻探討人性的電影,無論是感悟、深思或是批判、諷刺。之所以塑造出格雷諾耶這個特殊人物,就是其探討人性意義之所在。他可以算作是天使與惡魔的結合體,降臨於18世紀充滿著污穢腐臭的法國巴黎,在被渾身骯臟的漁婦生母生下後,便被其用宰魚刀割斷臍帶後扔到了爛肚魚腸垃圾堆里。但就此,奇跡開始出現,這個孩子的抵抗力如細菌一樣頑強,無論炭疽熱、梅毒性皰疹變異症、晚期化膿性麻疹或是人為的折磨都無法終結他的生命。而拋棄他的生母、收養過他的修女、僱用過他的工頭以及靠他的天賦賺錢的香水製造商巴爾迪尼全都因為他的離開而一個個離奇的死去。他的神之鼻並不滿足於這個世界所有的味道,直到那個賣水果的紅發女孩的出現,從此定義了他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真正目標。為了得到傳說中最美麗的味道,他開始了殺人之旅,一個個女孩成為他完成這瓶可以統治世界的香水的祭祀品,直到他終於功德圓滿,直到他作為連環謀殺犯被關入死牢等待行刑。最後刑場的一幕是整部影片的高潮,這位邪惡的聖人站在行刑者都下跪的刑台上,用沾上香水的手帕將在場所有人徹底征服。他的使命完成了,理想也終結了,在回到他出生的地方後,他將剩餘的香水澆到身上,讓瘋狂被吸引的人們用莫名的熱愛吃掉了自己,從此消失在這個他已統治過的糜爛的城市。他對於愛的執著與追求,用這種常人無法理解的方式做了最深刻的詮釋,影片結尾,賣水果的紅發女孩在對他微笑,這才是為了做成最後的香水而不擇一切手段的他所真正渴望的。他所需要的,其實是愛。

《指環王Ⅲ——王者歸來》

年代:2003

類型:魔幻\史詩

導演:彼得·傑克遜(Peter Jackson)

地區:美國

主題音樂:《The Return Of The King》

對於這部電影,我想說得再多也都只是廢話了。打個籃球迷都懂的比方,如果把奧斯卡的歷史比作是NBA的歷史,而讓人們難以忘懷的電影作品都是籃球明星的話,那麼《指環王3》便是比爾·拉塞爾了。後者作為60年代凱爾特人隊的核心人物,帶領波士頓的這支綠衫軍創下NBA史上空前的八連霸,最終一共拿到11次總冠軍,用十根指頭全戴上都戴不下所得總冠軍戒指的一雙大手開創了空前絕後的綠色王朝;前者作為全球矚目的彼得·傑克遜《指環王》三部曲的最終章,成為04年第76屆奧斯卡最沒有懸念的獲獎影片,並最終11項提名全中,創了百發百中的獲獎記錄,也成為奧斯卡歷史上獲獎最多的三部影片之一。

不得不承認的是,之前的奧斯卡評審往往對魔幻科幻相關題材的影片不大看好,《星球大戰》、《黑客帝國》等可以算是里程碑式的系列大作在奧斯卡並沒有得到它們應得的榮譽。但指環王系列以其深入人心的小說故事背景、龐大的巨額投資、史詩般的震撼宏大場面等因素相結合,加上三部曲的劇情節奏,讓觀眾一集比一集大呼叫好欲罷不能,更不失為商業片與藝術片的兼容,迎合了奧斯卡的普遍口味,最終成為名利大雙收的劃時代巨作。隨後直至今日的《納尼亞傳奇》、《龍騎士》、《黃金羅盤》等類似題材的魔幻電影,直至《特洛伊》、《天國王朝》、《斯巴達300勇士》等戰爭史詩類電影,在我眼中都無法逾越指環王系列這道門檻,它已經成為魔幻史詩類電影的聖經,公認的不朽巔峰之作。

《殺死比爾》

年代:2003

類型:動作/犯罪

導演:昆汀·塔倫蒂諾(Quentin Tarantino)

地區:美國

主題音樂:《Battle Without Honor Or Humanity》

如果不是《殺死比爾》,可能昆汀這個鬼才還不會被大多數人所認知。即便他在《低俗小說》、《落水狗》等作品中充分灌輸了他的另類才華,彷彿非色情鏡頭的限制級電影就十有八九有他老人家纏和幾腳,還經常在裡面露個臉吐兩句臟話爽爽嘴,比起電影節做評委時的口無遮攔大言不慚,這簡直是小兒科。不過這只是他的其中一面。他勇於接受新生事物,尤其是對所熟悉環境之外的事物非常感興趣,比如東方文化。

看得出《殺死比爾》花了他很大的心血,基本上算是他所喜愛的所有類型片的一個大雜燴總結。穿插著意式西部、中國功夫、日本武士等各種影片的經典鏡頭,各國各類不同領域的演員陣容,風格迥異的過場音樂,令人大呼過癮的血光四濺慘烈場景,還有那N桶的血漿。(笑~)而描寫劉玉玲所扮演的偶忍一媳的慘痛童年和走上殺手之路的經歷則直接運用了略帶美式粗獷風格的日式動畫,更是讓人印象深刻,堪稱整部影片的亮點。

當然不得不提到下部,其實我很想兩部一起說的。與上部的血腥暴力相比,下部顯得更有深度。尤其是復仇之旅的最後一站,當她面對比爾時,後者設的局讓她意外到驚呆。自己的女兒竟然活生生的站在眼前,而她驚呆之餘還是下意識的和比爾完成了和諧三口之家的一幕,被女兒的玩具槍「擊倒」,體現了一個嗜血復仇女在突然轉變成一位母親時心中那種對親情的渴望。但她沒有忘記這一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最終目的,不管她最後是否原諒了比爾,或者說從情理上能否原諒比爾,她還是要完成那早已不可能改變的決定——殺死比爾。也許最終倒在衛生間的痛哭,才算得上是她心中復仇之旅的真正結束吧。

《千年女優》

年代:2001

類型:動畫

導演:今敏Satoshi Kon

地區:日本

主題音樂:《千代子のテ一マ MODE-2》

作為七部影片中唯一的動畫電影,《千年女優》留給我的則是無盡的感傷與惆悵。一直以來我都相信著一句話:初戀之愛是人的一生中付出的最真摯最純潔最無私的愛,無論它是多麼的幼稚甚至可笑。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初戀多半都是以失敗告終,從此成為心中不大不小的痛。待漫漫人生過半,回首時只是一笑而之則矣。但對於一些人來說,對於初戀的懷念則伴隨他們一生,因為他們付出的愛是彌足珍貴的,從某種角度上說,他們更懂得愛,懂得所付出的愛的真正價值,對於自己的價值,對於別人的價值,對於他們的主觀世界中包含一切的價值。

藤原千代子便是他們中的代表。描寫愛情的影片太多,描寫愛情的動畫影片也不少,但說實話,千年女優,藤原千代子,她真的讓我感動了,把我內心最深處的東西觸動到了。那種對愛鍥而不舍的執著,即便是那麼朦朧的愛,恍惚的愛,她都願意為之付出一生。影片結尾,彌留的千代子回想著當年踏上宇航船的時候,穿過層層星際,突然讓我心中一股莫名的悲痛感在壓抑和迸發的狀態中游離著,令我無比難受…………

也因此,導演今敏受到了我的注意,他至今的作品也不算多,卻絕對是個才華橫溢的天才動畫大師。《千年女優》整部影片通過一連串的數千年虛幻畫卷的特殊手法進行演述,將藤原千代子的從影生涯和對寄託在那把鑰匙中的永恆之愛的追求完美融合在一起,初次觀看時感覺有些亂,劇情變化過快,但這正也是其特殊表達手法的另類體現,同時也將日本各種時代背景編匯成了一部蒙太奇的集錦。另外,影片的音樂也絕對堪稱一絕,負責音樂製作的平澤進將本片音樂混入現代古典自然另類等多種元素,並使其完美融合,並配以陽光感的節奏基調(名為《Run》的那段音樂非常深入人心),其水準甚至不亞於久石讓的作品,成為該片內容手法外的又一大亮點。

《最後的武士》

年代:2003

類型:動作/戰爭

導演:愛德華·茲維格(Edward Zwick)

地區:美國

主題音樂:《Red Warrior》

03年的美國電影似乎特別偏愛以日本文化為代表的東西方結合之類的題材,除了抄起一把武士刀鮮血噴滿屏幕的《殺死比爾》,《最後的武士》也同樣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與突出體現誇張另類風格的《殺死比爾》不同的是,《最後的武士》真正烘託了一種為信念犧牲一切的精神主義,而這種精神,恰恰是美國人之前所無法理解的。

太平洋戰爭時期,美國與日本的矛盾沖突不僅僅是國家之間的仇恨,各自文化思想理念的不同也是相互之間無法溝通調和的重要原因。日本人無法理解美國士兵被俘後為何會心安理得的甘當俘虜而不含辱自殺,美國人同樣不明白日本士兵竟然會有戰敗後割腹謝罪這樣的行為。而如今,美國人也一直都對東方文化持一種興趣很濃,卻又很迷惑的矛盾態度,東方很多國家的人文理念都是和他們原先認為的截然相反,但他們還是情理之中的以自己國家的文化角度來看待東方世界所發生的種種事物,卻並沒有,或者說並不願意換一種思維來看待這些事物。所以,他們拍出來的和東方文化有關的電影往往是以他們的思想基礎來進行構思,將其西方化,最終的結果一般都是觀念混淆邏輯顛倒只求得視覺上的快感而形成的商業片,毫無實際理論而言。但一些導演還是能明白這一點的重要性,他們雖然不能完全領悟東方文化的真諦,至少在這部片子來看,可以算是東西方文化思想理念的一次撞擊。故事背景安排在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武士逐漸成為了時代過渡的犧牲品,但至死不渝的堅強信念使得他們無法接受這一現實。於是,以朝廷武士頭領勝元為首的武士軍隊為了生存引發暴亂,希望通過戰爭讓政府醒悟。從美國人的傳統角度講,這些人只是一群愚昧野蠻的、還停留在刀劍冷兵器時代不思進取的落後組織,終究還是會被全部消滅。而日本政府請來的美國將軍納森卻在被俘後受到武士道精神的感化,最終成為武士的一員,並一同奔赴戰場患難與共。這些武士也成了影片所描述的可歌可泣的悲情英雄,最後殘存的武士飛奔向敵人的炮火直至全部倒下的場面,給人的絕對是一種精神上的震撼與感動,為了心中的崇高信念最終死在戰場,那是一種超越生命的榮譽,這就是通過電影所表達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最極致的完美寫照。

也許研究過日本歷史的朋友們不會承認這部影片的歷史真實性,但影片的主旨是在一個相對真實的歷史背景下極力宣揚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忠義偉大,湯姆克魯斯飾演的納森則是必不可缺的角色。來到日本之前的他在南北戰爭時期立下赫赫戰功,卻因曾殺害了無數無辜生命而內心無比疚責,戰後的他鬱郁寡歡,感覺這個世界再也沒有自己所追求的事物。直到他來到日本所發生的這一切,武士道精神激燃了他的內心深處,他在武士領地的生活中悟到了真正所要追求的信念,並與異國的戰友們誓同生死。這絕不單單是如《勇敢的心》般的悲情英雄主義塑造,在人們所為之感動時會突然發現,即便東西方文化思想理念在形式上有多麼不同,其本質都是相通的。

《第五元素》

年代:1997

類型:科幻/動作

導演:呂克·貝松(Luc Besson)

地區:美國/法國

主題音樂:《The Diva Dance》

如果非要選一部經典科幻片放進來的話,我可能會選《MatrixⅡ·Ⅲ》、《星戰前傳首部曲·幽靈的威脅》、《T2》這些個人在當時看來是如此經典的大作。但是《第五元素》確實有著不同於一般科幻片的奇妙元素,能讓人看後不只會記住它刺激眼球的視覺效果,還會對電影本身所充透的一種驚異的設計想像力所嘆為觀止,要知道這還是20世紀的影片,同時也是法國商業大片沖擊好萊塢最成功的一部。除了好萊塢式的高科技大場面的場景布置,對未來世界這些人物的服裝設計也十分到位,不管是米拉·喬沃維奇扮演的橘紅發美女主角高蒂埃開始的膠帶裝和之後的功夫背帶裝以襯托其不食人間煙火的純潔,還是那個男生女態的「超級酷」所穿的維多利亞領黑色妖裝,或是手持多功能神槍的壞蛋佐格那種體現獨裁者和心理扭曲者的類似未來版希特勒的造型,都能把每個人物刻畫的無比鮮明,非常深入人心。另外,《第五元素》在未來科幻背景下營造了法國電影特有的一種輕快詼諧絕不刻意莊重嚴肅,浪漫細膩絕不突出緊張驚悚的獨特氛圍,讓人覺得情節雖不新穎,再看幾遍卻也很有味道。

如果非要選一位導演來配以「全才」這個稱謂的話,我想我肯定會選呂克·貝松。他幾乎每一部作品都是不同的題材類型,槍戰片、動作片、紀實片、愛情片、科幻片、史詩片、驚悚片、功夫片、動畫片…………世界上所有的電影類型他好像都要嘗試一遍,不管當時他親口所說只導演十部影片的出爾反爾是否是為了吸引媒體關注使其作品不斷成為焦點的伎倆,但至少從影迷們的期待聲中可以看出他的作品一直都是萬眾矚目的。從《第五元素》的上億票房開始,媒體便開始拿他的風格轉向找說法,指責他受不了金錢的誘惑開始臣服於好萊塢的商業電影世界,放棄了他原先作品中那種感情細膩敘事優雅的風格。但是在我看來,他的理想並非只滿足做一個能讓外界稱頌的法國金牌大導演,他要改變的是一種格局。法國電影歷史已經不算短,而在全世界的眼裡法國只能出口文藝片,就像當初號稱電影第二大國的印度只能拍出歌舞片一樣。如今科技飛速發展,僅僅靠藝術類電影已經遠不能滿足大眾的口味,法國電影如果從題材類型上停滯不前不嘗試創新,早晚會被時代所淘汰。所以必須有一個人站出來打破常規,即便可能會被當世人冷嘲熱諷,終究有一天他們就會知道這個人對法國電影的未來有著多麼崇高的貢獻。呂克·貝松就想做這樣的一個人。

《紫日》

年代:2001

類型:戰爭/劇情

導演:馮小寧

地區:中國

主題音樂:《Purple Sunset》

好吧,我承認,放出這一部的確有些湊數的成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評出一個國產的還是抗日題材的影片,但N年前第一次看完後我確實有種說不出的感受。先說說影片失敗的一面。這部已在電影頻道重播了不下八百六十回的催淚(打哈欠到流淚)抗日題材片,盡管拿過大大小小不少獎,但其中拍攝技術的硬傷和俗套連連的創作理念所帶來的詬病,使得觀眾輿論從主客觀角度都無法給予這部影片過多的贊揚。作為馮小寧「戰爭與和平」系列的第六部,《紫日》對於貫穿整個系列愛國人道主義思想具有著頂點的地位,卻讓大多數人所失望,這是有其原因之所在的。馮小寧其實是個很有才的導演,但他的眼光並不高,志向也並不遠大。從他的影片可以看出,他只想依附於國內的主旋律題材體制下發展,在傳統國產片的慣性思維模式下不思進取的生存著。他的這種固守思想完全限制了他的天賦,他缺乏國際大導演的那種氣魄,拍出的作品無論題材多麼鮮明,景色視覺多麼用心,依舊是換湯不換葯,終究會被在審美水準比物價漲得還快的觀眾們的哈欠聲甚至叫罵聲中逐漸淘汰。

再說說其值得稱贊的一面。作為年輕人,我並不漠視抗日題材影片。倒不是我重視中國舊社會苦難歷史,或是極度憎惡日本帝國之類,而是不得不承認一個現實:中國電影就是靠著抗日為主的八路軍共產黨所領導的戰爭題材類型才發展到現在的。單從這一題材來說,《紫日》已經達到了一個高峰。歐美的大製作戰爭片無論場面多麼震撼人心,其主旨都是讓人記住那些戰爭歷史以及戰爭給人類帶來的苦痛磨難等等,自己國家發生的戰爭,自己國家的人民最深有體會。要用電影的方式來讓現在的中國人不忘記那段不可磨滅的革命戰爭歷史,目前的國產戰爭題材作品依然與好萊塢的高水平大製作差之千里,但拋開戰爭的直觀場面不談,反映戰爭的真實感仍可以用其它的拍攝角度來進行演繹。馮小寧的構想比較獨特,一個中國難民楊玉福(代表著受苦受難的廣大中國老百姓)、一個蘇聯女兵娜佳(作為協助解放國的姿態)和一個年少無知的日本女學生秋葉子(當時日本老百姓的真實形態)成為故事的主線人物,在一個茫茫林區的絕境下從互相對立不理解到最終相互扶持產生友情。影片對體現戰爭的殘酷一面也做得比較真實點題,除了呼喊著日本投降戰爭結束的秋葉子被一槍斃命外,日本兵火燒麻袋裡垂死的中國勞民、刺殺楊玉福的老娘、日本軍官駕駛戰機擊落不願做人肉導彈的秋葉子男友,以及日本宣布投降後,日本軍官強迫當地日本老百姓集體自殺等等,都要比直接角度拍攝戰場上士兵血肉橫飛的那種手法要更深刻。

個人認為影片的中心還是在於楊玉福和秋葉子兩人之間的相互感受。楊玉福對日本人與戰爭的仇恨是刻骨銘心的,觀眾所同情的,可謂是明擺著的,從他那句「就這么完了?」就可以看出在經歷種種苦難卻不明不白的結束後那種不甘心的悲痛心情,並一度將這種仇恨撒到秋葉子身上。而秋葉子自己的痛苦則是無法表達的,自己國家發起的戰爭,自己卻深陷其中,她無法承受自己遭受著痛苦還要被別人所仇恨的現實,也許最後悲慘而又凄美的結局也算是一種解脫。其實影片所帶來的反思不止是戰爭本身的殘酷,對於目前中日人民之間所無法迴避的隱性民族仇恨意識,直接或間接的體現在各個事件上,這些都是不言而喻而又難以改變的。不管以後中日兩國的交往關系如何,兩國人民的相互態度有何轉變,至少要從客觀上正確看待這段歷史,無論是中國的老百姓還是日本的老百姓,在當時都是苦難的受害者。所以,老百姓所仇恨的,不應該是老百姓。

· 關於音樂 ·

最後來說說個人所選的七部影片的主題音樂:《香水》中的《Prologue-The Highest Point》運用輕柔迷幻的女聲來描繪格雷諾耶所感受到的嗅覺世界,具有濃郁的誘惑色彩,讓人深深被吸引後欲罷不能,並逐漸挑起人性陰暗邪惡的一面,體現其構思之巧妙;《指環王Ⅲ——王者歸來》的電影原聲大碟當時評價甚高,這里只挑選一首最點題的《The Return Of The King》,最後的戰爭終於以勝利告終,和平、歡笑、光明、榮譽、幸福,這一切伴隨著人們的希望陸續到來,過去的艱險和磨難統統可以拋在腦後;《殺死比爾》選取的則是其中最經典的《Battle Without Honor Or Humanity(沒有榮譽或人性的戰爭)》,無需多說了,典型的大人物震撼出場音樂;《千年女優》的《千代子のテ一マ》是貫穿始終的曲子,原聲大碟中有三個版本,大體分為少女時代、青年時代和中年時代,這里選取MODE-2(青年時代),千代子在純真青澀與成熟穩重之間的階段,也是對所尋覓之人滿懷憧憬的階段;《最後的武士》的原聲音樂絕對稱得上優秀,但仔細欣賞一遍後發現並沒有找到能徹底激發悲壯情懷的曲目,《Red Warrior》算是相對不錯的一首,彷彿身臨其境般的進入到那壯烈的戰爭上;《第五元素》中外星八爪歌女迪瓦演唱歌曲的《Diva Song》堪稱經典,歌曲前半段是Donizetti的義大利歌劇詠嘆調《Lucia Di Lammermoor(香燭已燃起)》,歌曲後半部穿插了節奏明快的《The Diva Dance(女神之舞)》,要不說聽過Vitas那首後感覺這么熟悉,這里只節選了《The Diva Dance》;《紫日》也不用多說,主題音樂還是蠻煽情的,小提琴的旋律圍繞著整個劇情發展,體現互相仇恨著的人們內心深處所渴望的和平與安寧,可謂恰到好處。

Ⅳ R級電影《鐵血戰士》好看嗎值得去電影院看嗎

這得分群體,如果你是《異形》和《鐵血戰士》系列的鐵粉,那麼肯定是必看無疑了,如果你只是一個路人,對於兩個系列並不太了解,那麼即將上映的這部片子其實不用去看了。

畢竟是上個世界80年代延續下來的外星人老系列了,從故事形式和角色設計來看,都顯得乏善可陳,沒有太多的新意,自然不能夠讓現在的新的影迷被吸引。

Ⅵ 《大電影》中惡搞了哪些影片

惡搞了《戰鴿總動員》、《阿甘正傳》、《頭文字D》、《瘋狂的石頭》、《尋槍》、《無間道》、《功夫》、《十面埋伏》、《斷臂山》、《花樣年華》、《如果·愛》、《黑客帝國》、《碟中諜3》、《午夜凶鈴》、《阿飛正傳》、《如果·愛》、《無極》等20多部電影,還有「黃健翔世界盃怒吼事件」,劉偉強影片《雛菊》也被惡搞成了《雛牡丹》

影片一開始就類似卡通片《戰鴿總動員》,一隻鴿子在特寫鏡頭里瀟灑地邊唱邊飛,然後被彈弓啪地打下來,一片標本式的《阿甘正傳》式的羽毛開始悠悠飄盪……羽毛飄到地面時帶出街景,曾志偉竄改了《阿甘正傳》那段經典獨白:「你老媽Always同我港(講),人生好比一盤烤乳鴿,家養的永遠沒有野生的香。」鏡頭給到他腳下,正是一堆被打下來的鴿子。

至於《雛菊》里的廣場槍戰、《如果·愛》的歌舞場面、《無極》里的風騷滿神、《花樣年華》里的老巷子和旗袍少婦、《午夜凶鈴》里的貞子現身……一個都不少,甚至連黃健翔也被惡搞了一把:曾志偉扮演的業主在拳擊台上被黃渤扮演的不良銷售商頻頻擊倒,一個亢奮的聲音解說道:「他繼承了房產奸商的優良傳統,這一刻開發商、銷售商、收了紅包合夥坑人的經濟學家和媒體記者靈魂附體,他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不是一個人!」

Ⅶ 找一部似乎叫做天堂站的電影

割腕者的天堂

Ⅷ 電影《天堂電影院》中哪段情節最打動你

今天剛又重新看了一遍《天堂電影院》,流著淚來作答!

這是本片最打動我的情節,無數過往浮現在眼前,淚流滿面,放聲大哭。這也許就是這部電影的魔力。

Ⅸ 《天堂電影院》講的什麼意思啊回答的好有加分

《天堂電影院》該片講述了主人公多多,喜歡看放映師艾佛特放電影,在膠片中找到了童年生活的樂趣,後來多多遠離故鄉成為了一名電影導演。

《天堂電影院》由義大利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執導,菲利浦·諾瓦雷、薩瓦特利·卡西歐等主演的的劇情片,於1988年11月17日在義大利上映。

(9)吐酷電影院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在義大利南部小鎮姜卡爾多,童年的小多多不僅喜歡看電影,還喜歡看放映師艾弗達「剪」電影:在40年代的義大利小鎮上,電影在放映之前都要經由牧師檢查,把認為觀眾不宜的鏡頭嚴格地剪掉之後,才可以放映。

所以,觀眾每當發現接吻鏡頭又被刪去了的時候,就會全場起鬨、甚至吐口水;而放到煽情的段落,觀眾們又會集體嚎啕大哭,總之電影院里總是熱鬧非凡。

小多多把那些在轉動中帶來神奇影像的膠片視若珍寶,他的理想就是成為像艾費多那樣的電影放映師。不過艾費多看到了小多多的聰慧伶俐,他認為小多多將來一定會有更遠大的前程,他勸小多多離開小鎮:「不要在這里呆著,時間久了你會認為這里就是世界的中心。」

而小多多還很難理解艾費多的話,他每天來放映室跟艾費多學習電影放映。好心的艾費多為了讓更多的觀眾看到電影,搞了一次露天電影,結果膠片著火了,小多多把艾費多從火海中救了出來,但艾費多雙目失明了,不能繼續放電影。小多多成了小鎮唯一會放電影的人,他接替艾費多成了小鎮的電影放映師。

多多漸漸長大,他愛上了銀行家的女兒艾蓮娜。初戀的純潔情愫美如天堂,但是一對小情侶的海誓山盟被艾蓮娜父親的阻撓給隔斷了,多多去服兵役,而艾蓮娜去念大學。在艾弗多的勸說下,傷心的多多從此離開小鎮,追尋自己生命中的夢想。

三十年後,成名的多多回來向他的老朋友做最後的告別。艾費多留給他一份禮物,原來是當初被鎮上的檢查員勒令剪掉的吻戲膠片。看著這些鏡頭,多多突然發現自己已經理解了生命中的一切。

Ⅹ 推薦好看的動畫電影

超能陸戰隊,冰雪奇緣,馬達加斯加系列,馴龍高手,瘋狂原始人,神偷奶爸,樂高大電影,機器人總動員,玩具總動員,怪獸大學,里約大冒險,功夫熊貓,無敵破壞王,穿靴子的貓,飛屋環游記,冰川時代,賽車總動員,鼠來寶,天降美食,超級大壞蛋,閃電狗,怪物史萊克,機器人9號,小美人魚,昆蟲總動員等等。

《超能陸戰隊》(Big Hero 6)是迪士尼與漫威聯合出品的第一部動畫電影,取材於由Steven T. Seagle和Duncan Rouleau在1998年開始連載的以日本為背景的動作科幻類漫畫。

影片由唐·霍爾及克里斯·威廉姆斯聯袂執導,瑞恩·波特、斯科特·埃德希特、T·J·米勒主演配音,於2014年11月7日以3D形式在北美上映。中國內地於2015年2月28日首映,2020年7月31日重映。

《超能陸戰隊》劇情簡介:

在一個融合東西方文化(舊金山+東京)的虛構大都市舊京山(San Fransokyo)中,一位精通機器人技術的小神童阿宏發現,這座充斥高新技術的城市正遭遇著一場犯罪危機,為了拆穿陰謀拯救家園,他將與機器人大白,還有一夥生拉硬湊的菜鳥團隊組成「超能陸戰隊」聯盟,共同作戰抗擊罪惡。

閱讀全文

與吐酷電影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成龍電影女演員經典鏡頭 瀏覽:895
肖申克的救贖書和電影哪個好看 瀏覽:401
法國四級電影2016 瀏覽:430
諾克動畫電影 瀏覽:486
蠍子戰士電影完整版插曲 瀏覽:435
愛情抗日日電影觀後感 瀏覽:651
美食電視劇大全電影免費 瀏覽:112
廣州第十七屆大學生電影節 瀏覽:609
網上電影票如何搶票 瀏覽:151
姐妹關系電影韓國 瀏覽:638
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招生 瀏覽:712
最美好的時光電視劇免費星辰電影 瀏覽:739
日本藝科幻電影 瀏覽:824
維京海盜電影2017劇情 瀏覽:881
至尊寶大電影 瀏覽:953
泰國暴力校園電影 瀏覽:490
50字美劇電影觀後感 瀏覽:49
歐美好看的外國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744
2018暑假歐美電影 瀏覽:323
宋承憲主演的電影哪些 瀏覽: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