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電影節官方海報發布,從海報上能獲得什麼信息
憑借「100年光影,第一個」主題第二十四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官方海報,海報是梅賽德斯 - 賓士向前願景,象徵著中國電影的領導。道路,贊美光明和陰影藝術。火車是工業文明的徽標,電影是電器時代的象徵。火車和電影從未解散過。在19世紀末,隨著紀錄短片《火車進站》,這部電影進入了公眾願景。很快,上海已顯示「西方體育」。這是中國第一部電影篩選,已開辟中國電影的發展。
輝煌的世紀,光線和陰影。組委會表示,他站在一百年的輝煌,開辟了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新時代之旅,將繼續在今年6月24日上海國際電影節,「基於亞洲,注意中文,支持新人「為了提供節日,它將充分發揮平台價值和驅動效果。在全球電影行業的背景下,它抓住了行業恢復了恢復機會的機會,並促進中國電影的高速列車進一步推動世界電影藝術增強信心。
Ⅱ 金雞百花電影節2020舉辦時間地點-可以進去看嗎
金雞百花電影節最新信息 能去現場觀看嗎? 活動招募聘志願者嗎?今年的金雞百花電影節是在鄭州舉辦,這一次舉辦的活動相信很多人是想要知道能不能去現場看,還有就是關於這一次活動的舉辦時間,時間是在九月份,大家可以耐心等待喲。
金雞百花電影節最新信息舉辦日期:2020年9月24日——26日
頒獎典禮:9月26日晚在鄭州舉行。
活動詳情:本屆電影節主體活動包括電影節開幕儀式、電影藝術家下基層、專題電影展、中國電影論壇、提名者表彰儀式、百花獎終評及頒獎典禮暨電影節閉幕式等六項活動。
舉辦地點:尚未揭曉。
電影節海報發布
2020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發布電影節海報:主體形象選擇大鼎作為背景,以「百花齊放春滿園」為靈感,延展「希望」的意境,秉承簡約、大氣的風格,通過花蕊的色彩變幻,突顯「心靈故鄉光影盛宴」的意境。
電影節海報LOGO:LOGO的設計靈感來自於鄭州出土的中國商代早期的青銅器杜嶺方鼎上的饕餮紋,而饕餮紋中的眼睛,可謂是「鄭州之眼」、「大眾之眼」和「電影之眼」。
電影節形象大使:劉昊然
2020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在新聞發布會上官宣:本屆電影節形象大使將由河南籍青年演員劉昊然擔任。
劉昊然,1997年10月10日出生於河南省平頂山市,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本科。9月,和劉昊然一起,在鄭州遇見百花~
能去現場觀看嗎?今年的金雞百花電影節評選的是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按照百花獎的規則,共設101名觀眾評委,其中東道主鄭州將會有5個名額,他們將代表鄭州,親臨電影節現場,為自己喜愛的電影、演員投票,在頒獎典禮現場以按表決器的形式決定各大獎項的最後歸屬。觀眾評委選拔決賽已於8月28日舉行完畢。
活動招募聘志願者嗎?因為疫情原因,活動志願者招募相關信息還未對外公布,但!是!在廈門舉辦的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在佛山舉辦的第27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均招募近600名專業青年志願者,所以,今年咱們也可以期待一下下~
Ⅲ 誰能告訴我 -- 逸夫的簡介
邵逸夫
邵逸夫,「影業大王」,邵氏兄弟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
、香港電視(無線)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
邵逸夫是浙江省寧波市鎮海人。1907年生,在弟兄
4人中為小弟弟。父親在上海經商,先從事漂染業,後經營
戲院並兼營影片進出口發行業務。
老大邵醉翁在上海原從事律師工作,業余寫作劇本。1
924年,邵醉翁投資開辦天一影片公司--中國最早的電
影製片公司之一。邵逸夫同他的兩個哥哥邵屯人、邵山客都
參加了天一公司的工作,開始了開創其電影帝國的生涯。
靠「大眾化的電影」的經營要訣,他每年拍攝電影40
部,共拍攝影片已超過1000部;他在香港、新加坡、馬
來西亞、台灣、泰國、越南、柬埔寨、美國、加拿大及歐洲
等地,擁有影院200餘家,每天光顧的觀眾在100萬人
次以上。他個人擁有的財產在100億港元以上,是香港華
商「十大富豪」之一。
1990年6月1日,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代表中國科
學院和國際小行星中心,將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一顆小
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的證書,頒授給邵逸夫,這是歷史
性的榮譽。
英國女王授予他爵士勛銜,這是港英社會的最高榮譽地
位。
邵逸夫創立的邵氏影業公司,曾拍攝過一千餘部影片,獲過幾十項大獎,培養了一大批中國的大明星、大導演和名編劇。像胡蝶、阮玲玉、李麗華、林黛和李翰祥等,都曾出自「邵氏」門下。他的「邵氏影城」被譽為「東方好萊塢」。現在滬上有「逸夫舞台」和「逸夫圖書館」,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還曾將一顆新發現的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本文介紹了他事業發展的大致線索。
接管「父子公司」
1907年,邵逸夫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是邵家第六個孩子(在男孩中排行第四)。所以,當他功成名就後,香港娛樂圈中人都習慣稱他為「六老闆」或「六叔」。
小學一畢業,邵逸夫就隨父親到上海,進入了美國人開辦的英文學校「青年會中學」讀書,因此他後來操得一口流利的英語。
1924年春,由老大邵醉翁任老闆的「天一影片公司」在上海閘北橫濱路掛牌成立。邵逸夫一邊在中學讀書,一邊常來天一公司幫忙。那時,在放映正片之前還要放些新聞片,放學後或假日里,邵逸夫便跟著兩位兄長抬著笨重的攝影機到處抓拍。
「天一」的崛起大大擠佔了其他影業公司的市場份額。於是,六家製片公司建立了強大的聯合發行網,共同排擠、扼殺天一公司。面對圍剿,為了生存和發展,他們著手開拓南洋市場。後來就在南洋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
抗戰結束後,老二邵屯人創立了「邵氏父子公司」,這是指邵屯人和他七個兒子的公司。而「邵氏兄弟公司」則是指邵逸夫和老三邵仁枚兩兄弟公司。當時,父子公司在香港,而兄弟公司還在南洋。「邵氏兄弟」負責投資,「邵氏父子」負責拍片。「邵氏父子」的一切支出必須向「邵氏兄弟」報帳,真是親兄弟明算帳,在金錢方面分得非常清楚。
1956年,新加坡的邵氏兄弟公司,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泰國、印尼等地,已擁有一百三十多家電影院和十多座大型游樂場,事實上已建成一條實力強大的影業院線。而邵屯人在香港的業務卻很不景氣,甚至有退出拍片業務改為經營戲院的打算。
1957年初夏,邵逸夫奔赴香港。經過談判,他全面接管了邵氏父子公司的製片機構,並將公司名稱改為「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由他本人親自來港主持業務。這一年,邵逸夫剛好50歲。
邵逸夫決定興建一座香港最大的片場。他向二哥邵屯人買入清水灣220號地段的80萬平方英尺的土地。在這個龐大的建設計劃中,包含隔音片廠、置影場所、攝影棚、行政大樓、製片大樓、暗房、沖印所、貨倉、服裝道具庫、放映室,以及生活區等。這座被稱為「邵氏造夢工廠」的影業城,從1957年動工,歷時七年才全面竣工。
物色人才的工作是邵逸夫優先考慮的,他抓到手的第一個重要人物,便是後來成為他左膀右臂的鄒文懷。從1959年到1970年,鄒文懷為「邵氏」打了十一年工。這些年中他與邵逸夫形影不離,參與了「邵氏」的各項重大決策。他的辦公室緊挨著邵逸夫的辦公室,中間有道小門相通。
萬事俱備之後,「邵氏」開始籌拍自己的創業之作。
從1958年開始,香港的國語電影漸漸受到市場冷落。但1957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黃梅戲電影《天仙配》,在香港九龍的新華戲院放映時,受到了當地觀眾的極大歡迎。經過反復論證,邵逸夫選定了劇本《貂蟬》,又選定了林黛飾演貂蟬。林黛當時是「電懋」的當家花旦,邵逸夫為了把林黛挖到「邵氏」,以雙倍於「電懋」的酬金打動了她,使她成為「邵氏」的簽約明星。
得李失李
一部電影拍得好壞,導演極為重要。邵逸夫把《貂蟬》的執導權交給了李翰祥。
在此之前,李翰祥已與邵屯人的邵氏父子公司簽了八年合約,後來自然過渡為邵逸夫門下的導演。經過群策群力,《貂蟬》一炮打響,在當年度第五屆亞洲影展上,拿了五項大獎。接著,仍由李翰祥執導、林黛主演黃梅調古裝片《江山美人》,又在第六屆亞洲影展上獲得「最佳影片獎」。
連續獲獎,使李翰祥越發注意電影的藝術價值,有心再拿一個國際大獎。他又執導了「邵氏」的第三部影片《倩女幽魂》。不過,這部影片雖然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參加戛納電影節的影片,卻什麼獎也沒拿到。不僅如此,市場反應也極為糟糕——上映時,影院門可羅雀。照這種路子走下去可不得了,邵逸夫暗暗緊張起來。
1960年至1961年,李翰祥採用黑白攝影手法執導《後門》,在亞洲影展上拿了十二個獎項,接著又執導了《楊貴妃》、《王昭君》、《武則天》、《傾國傾城》等影片,雖然屢屢獲獎,把林黛一路捧上了天,票房反應卻始終不如人意。
這時,邵逸夫坐不住了,他跳將起來,高喊:「我拍電影不是為了得獎的,是要賺錢的!」他使用另請高明的手法,冷落李翰祥,起用了「邵氏」二號導演羅臻,開拍了描寫香港選美的國語片《旅館鴛鴦》。該片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從1958年到1962年間,「邵氏」在亞洲影展中獲得大小獎項共計46項,但邵逸夫臉上卻掛著愁苦的笑容,他心裡總在懷念著《貂蟬》和《江山美人》上映時萬人空巷的盛況。他也常以陰郁的目光打量著李翰祥。李翰祥心裡也很著急,有心多割捨一點藝術,多從老闆的商人立場考慮問題,但苦思冥想仍使不出什麼新招,結果還是決定在黃梅戲上做文章。1963年,李翰祥徵得邵逸夫同意,寫出了《梁山伯與祝英台》的電影劇本。該片取得了巨大成功,獲了大獎又賺了大錢,名利雙收。這是邵逸夫最樂於看到的。但該片導演李翰祥心裡又不平衡了,因為無論他執導的電影賺了多少錢,都是老闆的事,他得到的始終有限,因此便萌生了離開「邵氏」自立門戶的想法。
邵逸夫讓鄒文懷多次做李翰祥的工作,勸他留下,但李翰祥去意已定,最後還是去了台灣,自組了「國聯影業公司」。在離開香港之前,李翰祥跟邵逸夫打了一場官司,結果輸得很慘。而邵逸夫自從打贏了李翰祥這起官司後,對上法庭的事興趣倍增,動不動就跟人家打官司,還真的一打就贏,從來沒有輸過。
這年6月20日,「邵氏」生意上的冤家對頭——「電懋」的老闆陸運濤及其夫人,在台灣乘坐飛機發生意外,不幸罹難。從此,「邵氏」開始一統天下,稱霸香港影壇。
邵氏影城風光
1964年,邵氏公司最重要的大本營——邵氏影城,以嶄新的面貌矗立在清水灣的山道上了。從彩色膠片的沖印,到海報的印刷,全都能在影城內完成。除了進口柯達的底片外,不出影城的大門,便能製作出一部電影來。影城內還設有馬房,由名馴馬師王登平擔任騎術教練,豢養了數十匹從快活谷(香港賽馬場)退役下來的名馬。它們屬於邵氏公司的動物演員。邵逸夫本人的別墅位於影城的山頂下,下面有個仿製的頤和園小園景,似乎是要以此襯托他在影城的至高無上的地位。在影城內,有一間邵氏公司試片室,這是邵逸夫每天必定光顧的地方。從60年代初起,他每天至少要看兩三部電影,最高紀錄是一天看過九部影片。因此有人說,邵逸夫是看電影最多的中國人。
平時,邵逸夫每天六點鍾起床,起床後第一件事,是鍛煉身體,練氣功或打太極拳。用過早餐便鑽進試片室,看一部早場電影。
影片看多了,邵逸夫便摸索出一套借鑒別人成功的辦法來。有時候,甚至是原封不動地照搬照抄別的影片的精彩部分,或者把別人的好影片拿過來改頭換面,重新組裝後打上自己的牌子。
1965年,「邵氏」生產電影26部,1966年增至41部,1967年達到44部,其中大部分是黃梅調影片。這時,邵逸夫在香港《新生晚報》上連續讀到一個名叫何觀的人寫的影評,此人在文章中尖銳抨擊香港影壇盛行的陰柔之風,還特別以「邵氏」當靶子。雖然用詞尖酸刻薄,但他的種種見解卻正中邵逸夫下懷,於是急令宣傳部主任兼製片部經理鄒文懷,趕快把這個何觀找來。
何觀真名張徹,也是一名電影導演。邵逸夫授意鄒文懷,力邀張徹加盟「邵氏」,並委以編劇部主任的重任。在六七年的時間里,張徹充分張揚自己的藝術主張,拍了《獨臂刀》、《十三太保》、《大決斗》、《大刺客》、《報仇》等多部動作片,成為新武俠片的開山鼻祖。
60年代中期,是「邵氏」最輝煌的時期。旗下導演陣容強大,而簽約的男女演員達到130個。這個時期,「邵氏」真可謂要人有人,要獎得獎,名利雙收,人財兩旺。邵逸夫授意手下員工為自己鑄造一尊銅像,准備安放在邵氏影業城的大門前,接替鄒文懷的新任宣傳部主任陳銅民說:「六先生,通常只有死了的人豎銅像,而你如今身體健康,精神也好過年輕人,怎麼想到要豎個銅像呢?」後來邵逸夫的這個銅像就被棄置在道具房裡。一些對邵逸夫有意見而不敢當面說的人,便來到道具房,拿邵逸夫的銅像撒氣。曾有人說,那個銅像不知挨過多少武師們的拳腳和小姐們的唾沫。
姜還是老的辣
進入80年代,香港電影熱開始降溫,邵逸夫便見好就收,淡出影壇,向房地產、銀行和其他各種物業多元發展。
1980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邵逸夫接替了猝然病逝的利孝和,成為香港廣播電視有限公司(即無線電視)和其子公司電視企業有限公司董事局的新一任主席,從此開始掌管香港電視業的大權。
香港電視業同香港電影業一樣,也是龍爭虎鬥之地。邵逸夫進軍電視業時,「無線」的主要對手是「亞洲電視台」(即「亞視」)。為了爭取收視率,壓倒對方,邵逸夫奇招迭出。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邵逸夫「欽點」《包青天》在「無線」播放。當時很多人都認為,《包青天》這樣的陳年老貨,這樣的「正劇」,在香港哪有市場,邵逸夫一定是老糊塗了。誰知《包》劇播放後觀眾反應強烈,收視率直線上升,弄得「亞視」也在黃金時段再播《包青天》。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一時鬧出個「雙胞(包)胎」,大戰一場,熱鬧空前。事後,圈子裡都不得不佩服邵逸夫的眼光,都說姜還是老的辣。
對這種激烈的競爭,邵逸夫總是充滿信心。他常對手下人說:「有競爭,才有發展嘛。」
幾十年的商場「打拚」,使他的個人資產超過二百億港元,多年來一直雄踞香港十大富豪之列。邵逸夫是中國靠電影業致富的第一人,是名副其實的「電影大王」。
1996年,與他深交多年的「糖王」郭鶴年,以《南華早報》的股份,收購電視企業,向邵逸夫發起一場令港人矚目的收購戰。但邵逸夫又出奇招,從中套現巨額資金,贏得了這場收購戰。一位年屆90的老人有此雄心鬥志,有此過人之招,實在令世人嘆服。如今,邵逸夫依然搏擊商場,沒有完全退出江湖。
Ⅳ 巴黎中國電影節的歷屆回顧
第一屆創辦於法中文化年,在2004年3月15日至30日在兩個電影院舉辦:凱旋門附近的馬可-馬翁電影院和拉丁區的聖昂德瑞藝術電影院。
電影節的名譽主席是法國文化部長和中國廣電總局王太華部長, 由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電總局,中國電影局, 法國文化部,巴黎市政府,法國電影局, 法國電影聯盟參加主辦。
中國政府派送了由電影局張宏森副局長帶領的中國電影代表團,有著名演員陶紅,著名導演章家瑞,霍建起,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主任貢建英等。法國著名電影明星芳妮-阿爾當是電影節的義母,特地從紐約提早趕回巴黎參加我們電影節的開幕式。
開幕式在愛麗舍-比阿立茲電影院舉辦,貴賓招待會在思凱博國際大酒店舉辦。趙建軍大使致了熱情洋溢的賀詞,並參加剪綵。
電影節放映了18部中國優秀影片,其中故事片8部:
我的父親母親(張藝謀導演,章子怡主演),生活秀(霍建起導演,陶紅主演),誰說我不在乎(黃建新導演,馮鞏、呂麗萍主演),諾瑪的十七歲(章家瑞導演),荷香(戚健導演,邊蕭蕭主演),悲情布魯克(塞夫,麥麗絲導演),賽龍奪錦,冰峪溝。
動畫片、木偶片10部:
寶蓮燈,牧笛,南郭先生,鹿鈴,女媧補天,高女人和矮丈夫,新裝門鈴,超級肥皂,鹿和水牛,十二隻蚊子和五個人。 第二屆於2006年2月28日至3月7日舉辦,在MK2 圖書館電影院放映。中國廣電總局王太華部長、法中文化年主席致賀詞。開幕式貴賓招待會在巴黎市政府宴會廳隆重舉辦。趙進軍大使致了熱情洋溢的賀詞。巴黎副市長等致賀詞。法國國家電影中心主任、法國電影聯盟主席、法中文化年主席等貴賓出席了開幕儀式。3月1日在電影院的開幕式,趙大使參加剪綵。
電影代表團由中國廣電總局電影創作中心吳克局長帶領,有著名導演顧長衛,大明星周迅,著名製片人王中磊,維吾爾族著名演員胡爾西德,藏族年輕導演萬瑪才旦,著名劇作家、電影雜志社長趙葆華,中國電影資料館國際交流處處長宋昆。
電影節放映了15部中國優秀影片,分為兩部分:
1, 最新電影,10部:
如果 愛(陳可辛導演,周迅主演)
五朵金花(王家乙導演,楊麗坤主演)
自古英雄出少年(全國武術冠軍、旅法華人張小燕主演)
孔雀(顧長衛導演,張靜初主演)
生死劫(周迅主演)
手機(馮小剛導演,范冰冰、葛優主演)
自娛自樂(尊龍、 李玟、陶虹、夏雨主演)
我的法蘭西歲月(趙葆華編劇,翟俊傑導演)
吐魯番情歌(首次在歐洲放映新疆電影,胡爾西德主演)
靜靜的瑪尼石(首次在巴黎放映藏族電影。)
2, 紀念中國傑出導演費穆誕辰100周年電影回顧展,5部電影:
生死恨(1948年,梅蘭芳主演,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
天倫(1935年,鄭君里,陳燕燕,林楚楚等主演)
聯華交響曲(1937年,集錦片,導演:蔡楚生,沈浮,孫瑜,朱石麟,司徒慧敏,賀孟斧,譚友六,主演:黎莉莉,藍蘋,陳燕燕,鄭君里,劉瓊,韓蘭根)
世界兒女(1941年,唯一的中奧合拍電影,張翼,石揮,藍蘭主演)
小城之春(1948年,李緯,韋偉,石羽主演 ) 第三屆巴黎中國電影節於2007年9月19日至30日舉辦,最新影片在馬可斯-林代電影院放映,上海三、四十年代經典影片在法國電影資料館放映。中國廣電總局王太華部長、法國文化及傳媒部長、中國駐法國大使、巴黎市長、法國國家電影中心局長、法國電影資料館館長、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致賀詞。趙進軍大使是電影節的名譽主席。
饒曙光,著名演員伍宇娟,著名導演黃建新,歐醜醜等。趙進軍大使、巴黎副市長致賀詞。2007年9月19日電影院開幕儀式,趙大使參加剪綵。
電影節一共放映了22部電影:
1, 新片有9部:
千里走單騎(張藝謀導演,高倉健主演)
尋槍(陸川導演,姜文、伍宇娟主演)
馬背上的法庭(劉傑導演)
雲水謠(尹力導演,陳坤、徐若瑄、李冰冰主演)
美麗家園(哈薩克電影,高峰導演)
夢影童年(小江導演,夏雨、姜宏波主演)
阿娜依(第一部苗族、侗族電影,青年導演歐醜醜 的首部電影)
誰說我不在乎(黃建新導演)
公園(尹麗川導演,李佳主演)
2, 上海經典片有13部:
萬家燈火(沈浮導演,上官雲珠、藍馬、吳茵主演)
馬路天使(1937年,袁牧之導演,周璇、趙丹、魏鶴齡主演)
母性之光(1933年,卜萬倉導演,金焰、黎灼灼等主演)
遙遠的愛(1947年,陳鯉庭導演,趙丹、秦怡主演)
表(1949年,黃佐臨導演,趙錢孫、蔡元元主演)
麗人行(陳鯉庭導演,上官雲珠、黃宗英、沙莉主演)
粉紅色的夢(1932年,蔡楚生導演, 高占非、 談瑛、 薛玲仙 、鄭君里主演)
三毛流浪記(趙明、嚴恭導演,王龍基、關宏達、黃宗英主演)
新舊上海(1936年,程步高導演,舒綉文、王獻齋、黃耐霜主演)
姊妹劫(1948年,洪深、鄭小秋導演,舒綉文、刁光覃、舒適主演)
一江春水向東流(1947年,蔡楚生、鄭君里導演,白楊、陶金、舒綉文、上官雲珠、吳茵主演)
烏鴉與麻雀(1949年,鄭君里導演,趙丹、上官雲珠、孫道臨、黃宗英主演)
日出(1938年,岳楓導演,袁美雲、陸露明主演) 第四屆巴黎中國電影節是跟法國電影巨雄、歐洲的好萊塢百代高蒙電影集團內合作,定於2009年9月22日至10月6日。法國文化及傳媒部長、中國廣電總局王太華部長、巴黎市長、中國駐法國大使、法國國家電影中心局長、法國電影聯盟主席、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致賀詞。電影節榮譽主席是著名導演讓-雅克·阿諾。中國電影代表團由中國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毛羽帶領,有著名演員陶紅,爾瑪依娜,導演寧敬武,寧夏電影集團總經理楊洪濤,中國電影資料館副館長張建勇等。
開幕式貴賓招待會2009年9月24日在巴黎市政廳舉行。開幕式剪綵2009年9月22日在高蒙電影院舉辦。
電影節在巴黎市中心的著名高蒙大影院-巴黎歌劇院高蒙影院展映三十一部中國優秀影片。
1,新片故事片17部:
非誠勿擾,梅蘭芳,畫皮,立春,米香,滾拉拉的槍,鳥巢,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美麗家園,兩個人的教室,江北好人,岡拉梅朵,千鈞一發,香巴拉信使,爾瑪的婚禮,十七,小胡同大尊嚴。
2,紀念中國第一個影後胡蝶逝世20周年,胡蝶回顧展: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胡蝶主演的《歌女紅牡丹》,1931年,百代公司錄音。
3,中國電影資料館提供的展映影片有6部:
啼笑姻緣(1932年,張石川導演),女兒經(1934,沈西苓,程步高,張石川導演),脂粉市場(1933,張石川導演),姊妹花(1934,鄭正秋導演),胭脂淚(1938,吳永剛導演),春之夢(1946年,朱石麟導演)。
4,動畫片5部:
西嶽奇童,鹿鈴,三毛流浪記,牧笛,金猴降妖。
5,紀錄片3部:
范曾,猴王之夢,明斯克航母 第五屆巴黎中國電影節於2010年9月21日至10月5日舉辦。電影節榮譽主席是法國著名演員朱麗葉·比諾什。蔣雯麗前來參加了閉幕式。中國電影代表團,導演劉傑、醜醜,黃式憲教授等前來參加電影節活動。紀念中國歌曲電影藝術家周璇,周璇的兩個孫女特地來到巴黎參加電影節活動,演唱了周璇的經典歌曲「天涯歌女和「四季歌。開幕式剪綵9月21日在巴黎高蒙電影院舉辦,放映《杜拉拉升職記》。開幕式貴賓招待會9月23日在巴黎市政廳舉行。周璇回顧影展9月29日在寶塔電影院舉辦,放映喜劇片《花外流鶯》。10月5日電影節閉幕式舉行,放映《我們天上見》。
電影節放映了33部優秀影片。
1,新片故事片11部:
孔子,杜拉拉升職記,花木蘭,梅蘭芳,上下翻滾,我們天上見,透析,走路上學,
雲上太陽,風聲,高考1977。
2, 紀念中國歌曲電影藝術家周璇回顧影展9部:
馬路天使 (1937,袁牧之導演),梅妃 (1941,張石川導演),
夜深沉 (1941,張石川導演),長相思(1947,何兆璋導演),
花外流鶯(1948,方沛霖導演),歌女之歌(1948,方沛霖導演),
清宮秘史(1948,朱石麟導演),莫負青春(1949,吳祖光導演),
西廂記(1940,張石川導演)。
3,紀錄片9部: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出品: 又見梅蘭芳(2006), 中國畫(1987) ,
繪畫大師劉海粟(1986), 灕江畫童(1979), 王亞妮(1986)
法國國家電影資料庫提供歷史文獻影片:上海(1913), 中國漫遊(1932)
法國導演作品:上海三十年代(2009), 道教之道(2009)
4,動畫片4部:
張之益作品源 , 覓 , 雞鳴 , 年年窗花俏。 第六屆巴黎中國電影節將於2011年9月20日至10月4日在高蒙大影院,寶塔電影院及巴爾扎克電影院舉辦。電影節的開幕式將於9月20日在巴黎高蒙電影院舉辦,貴賓招待會將於9月22日在巴黎市政廳舉行,桑弧回顧影展開幕式定於9月27日,閉幕式10月4日。10月8日舉辦電影-音樂會專場。
同以往幾屆一樣,法國文化及傳媒部長、中國廣電總局王太華部長、巴黎市長、中國駐法國大使、法國國家電影中心局長、法國電影聯盟主席、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將致賀詞。由電影局領導,電影明星,導演等組成的中國電影代表團將到巴黎參加電影節活動。
電影節有四個單元:經典電影,最新影片,紀錄片,動畫片,全面介紹中國優秀電影。
經典電影部分我們將回顧中國著名編劇導演桑弧的14部影片:洞房花燭夜(1942年),不了情(1947年),太太萬歲(1947年),假鳳虛凰(1947年,待定),哀樂中年
(1949年),梁山伯與祝英台(1954年),天仙配(1955年),祝福(1956年),魔術師的奇遇(1962年),白毛女(1972年),他倆和她倆(1979年),鹿鈴(1982年),郵緣(1984年),蔡元培生平(1988年)。桑弧之子李亦中教授將出席電影節活動。
2011年10月8日將於香街上的巴爾扎克電影院舉辦一場特殊的無聲片音樂會,放映阮玲玉主演的《神女》,法國四重奏樂隊將演奏由法國作曲家為此電影所創作的配樂。 10月17日巴黎時間當地上午十一點,
第八屆巴黎中國電影節在巴黎古老的寶塔電影院召開新聞發布會,
電影節主席高醇芳女士公布了即將拉開帷幕的新一屆影展參展參賽影片名單,以及電影節期間的一系列學術交流和論壇活動。
小陶虹作為本屆影展的形象大使,將攜新片《黃金大劫案》出席,此外,導演霍建起帶著《蕭紅》、《情人結》,唐曉白帶著《愛的替身》等,也將親自出席影片巴黎首映。《青春派》作為本屆影展開幕片,屆時導演劉傑和演員董子健都將出席開幕典禮。
本屆影展繼續交流和傳遞中國文化的精神,共設七個單元,最新電影,早期經典電影,紀錄片,動畫片,短片,法國電影資料庫和羅波斯特lobster電影公司提供的有關中國珍貴歷史文獻經典,默片電影音樂會。紀錄片部分將舉辦孫明經回顧影展。
新片單元融匯藝術和商業新作
第八屆巴黎中國電影節將分成多個單元放映,在新片單元中,《北京遇上西雅圖》、《我願意》、《中國合夥人》、《黃金大劫案》、《畫皮II》,以及《千鈞一發》、《愛的替身》等國內近一兩年來具有影響力的藝術和商業電影代表作將呈現給巴黎觀眾。今年第一次,影展還將放映來自澳門的作品《奧戈》。
回顧單元致敬電影教育和紀錄片先驅孫明經
孫明經是中國電影高等教育的先驅和奠基人,紀錄片製作人和導演。他用膠片紀錄了一個時代,從二戰前後的南京變化,到中國早期工業化,以及所在的金陵大學西遷後拍攝的中國西康地區⋯⋯這位中國電影的教育先驅和實踐家,用鏡頭為中國時代的變遷,留下了罕見的影像,1934年到1948年間他拍攝的14部紀錄短片都將首次和巴黎觀眾見面。此外,影展還將放映有關孫明經本人的六部紀錄片作品。
默片電影音樂會
本屆影展上,兩部珍貴的經典默片,《擲果緣》(22分鍾)攝於1922年,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影片,以及中國現存最早的武俠片《紅俠》(1929年,94分鍾),都將由來自黑龍江省的歌舞劇院創作並配以傳統器樂演奏。
此外,對電影歷史感興趣的影迷觀眾和電影研究者們,還將有幸一睹法國電影資料館提供的電影《紅簪針》並由法國著名的電影鋼琴伴奏家塞爾日-布龍伯格(serge bromberg )伴奏表演。他還會為世界上第一部technicolor
彩色電影——1922年拍攝的僅有52秒的《海逝》伴奏,短片由當時也是唯一的一位中國好萊塢女明星黃柳霜主演。1902年拍攝的55秒《東方視野》、1928年5分鍾《中國和中國人》,也將為人們展示電影發明初期中國元素的影像。
推廣年輕導演和作品,論壇討論動畫合作和合拍
此外,今年的巴黎中國電影節,還為電影年輕人和動畫製作提供了一個好的放映平台。影展期間不僅有中國留法年輕一代電影人的短片展映,還將有一系列中國動畫短片新作,以及中國學生導演的作品放映,並將和北京師范大學、法國巴黎第八大學、十一大等合作,舉辦短片論壇,動畫合拍論壇等一系列合作交流論壇。
第8屆巴黎中國電影節將於10月29日到11月14日期間,在巴黎香榭麗舍大街上的林肯電影院,以及寶塔電影院、馬可斯-林代等四家歷史悠久的藝術院線舉辦 。 第九屆巴黎中國電影節開幕 中法影人盛裝亮相
備受期待的第九屆巴黎中國電影節於當地時間4日晚在法國巴黎舉行隆重的開幕儀式及剪綵儀式,巴黎中國電影節創辦主席高醇芳女士、執行主席雲之國傳媒董事長趙傑先生、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文化參贊李少平、法國電影聯盟主席讓-保羅·薩羅米以及法國國寶級導演讓·雅克·阿諾導演等以主人之姿熱情歡迎中法兩國電影人及多家媒體的到來。
第九屆巴黎電影節開幕儀式在傳統與現代交織碰撞的巴黎14區的著名影院——蒙巴納斯大道的巴納賢電影院舉行,氣氛熱烈祥和,中法兩國影人共襄盛舉,以電影作為橋梁,將中法兩國人民的友誼薪火相傳。中國電影協會副主席、著名導演丁蔭楠先生,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秘書長王鳳麟先生,中國電影報社社長王迎慶先生,電影《夜鶯》的法國著名編劇、導演費利普-彌勒,法國音響配音剪輯混錄大師奧利菲·項,法國著名影星安妮-羅藝等本屆電影節評審團成員也在開幕儀式上一一亮相,電影節嚴苛的專業性可見一斑。
從中國遠道而來的眾多明星盛裝亮相開幕及剪綵活動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溫太醫」張曉龍一身深藍禮服亮相,儒雅大氣風度翩翩,「槿汐姑姑」孫茜則以一襲黑色裙驚艷巴黎,「溫太醫」與「槿汐姑姑」將「甄嬛」旋風帶到巴黎,令在場華人僑胞尖叫不已。而巴黎中國電影節的老朋友、也是本屆形象大使的陶紅身穿代表中國元素的紅色禮服踏上紅毯,高貴優雅、嫵媚動人,博得現場觀眾及媒體追捧,香港硬漢明星呂良偉則以棕色西裝現身,風采不減。
在開幕儀式、剪綵儀式後,近千名觀眾與中法兩國電影人一起觀看了輕松詼諧又充滿國際元素的開幕影片《洋妞到我家》。據悉,在十餘天的影展中還將放映《一夜驚喜》、《無人區》、《同桌的你》、《洋妞到我家》、《酒是故鄉濃》、《局中局》、《我的青春蜜友》、《飄落的羽毛》、《危城之戀》等眾多聚焦當下普通中國人情感與現實的電影佳作,向法國觀眾及世界觀眾傳遞中國精神實質 。
Ⅳ 有哪些中國導演執導的作品在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獲獎
在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獲獎的中國導演有很多,分別是趙婷,范帆和許鞍華,這三位是中國電影導演代表人物,他們拍攝技術非常出色,在拍戲過程中態度非常認真,對拍攝道具要求也很嚴格,因而他們可以執導出很多高質量影片,他們可以在威尼斯電影節獲獎,這讓中國導演非常驕傲,也讓中國驕傲,這也說明了中國也有很多優秀導演,優秀導演可以執導出優秀作品。
這三位中國導演同時獲獎,這是對中國導演最大認可,我相信他們會執導出更多優秀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