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哪些中國人在嘎納電影節獲過獎
戛納國際電影節中國人獲獎情況:1964年唐澄的《小蝌蚪找媽媽》(水墨動畫片)獲得第四屆戛納電影節榮譽獎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獲得戛納技術獎,成為首部折桂戛納的華語電影。 1990年張藝謀的《菊豆》獲得路易斯-布努埃爾獎。 1993年陳凱歌導演的中國電影《霸王別姬》獲金棕櫚獎,侯孝賢的《戲夢人生》獲評委會大獎。 1994年張藝謀的《活著》獲得評審團大獎,葛優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帝。 1997年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電影《春光乍洩》,入選影展競賽單元,王家衛並奪得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導演。 2000年王家衛的《花樣年華》獲得最佳藝術成就獎,梁朝偉憑此片榮膺戛納影帝,姜文的《鬼子來了》獲得評委會大獎,楊德昌的《一一》獲得最佳導演獎。 2002年伍仕賢導演的電影短片《車四十四》成了入選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首部華語短片。 2004年張曼玉以法國電影《清潔》獲得戛納影後桂冠。 2005年王小帥的《青紅》獲得評委會獎。 2006年,王家衛成為第一個擔任戛納評委會主席的華人。
㈡ 有哪些中國人在戛納電影節當過頒獎嘉賓
中國人中頒過獎的只有鞏俐,章子怡,李宇春
戛納國際電影節中國人獲獎情況:
1964年唐澄的《小蝌蚪找媽媽》(水墨動畫片)獲得第四屆戛納電影節榮譽獎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獲得戛納技術獎,成為首部折桂戛納的華語電影。
1990年張藝謀的《菊豆》獲得路易斯-布努埃爾獎。
1993年陳凱歌導演的中國電影《霸王別姬》獲金棕櫚獎,侯孝賢的《戲夢人生》獲評委會大獎。
1994年張藝謀的《活著》獲得評審團大獎,葛優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帝。
1997年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電影《春光乍洩》,入選影展競賽單元,王家衛並奪得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導演。
2000年王家衛的《花樣年華》獲得最佳藝術成就獎,梁朝偉憑此片榮膺戛納影帝,姜文的《鬼子來了》獲得評委會大獎,楊德昌的《一一》獲得最佳導演獎。
2002年伍仕賢導演的電影短片《車四十四》成了入選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首部華語短片。
2004年張曼玉以法國電影《清潔》獲得戛納影後桂冠。
2005年王小帥的《青紅》獲得評委會獎。
2006年,王家衛成為第一個擔任戛納評委會主席的華人。
自開辦以來,戛納國際電影節始終堅持其創立初衷即推動電影節發展,振興世界電影行業,為世界電影人提供國際舞台。
除了對電影節初衷的堅持,電影節也准備好接收新的概念想法。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電影節在保有其核心價值的基礎上,也一直在進步發展,他們致力於發現電影行業新人並且為電影節創造一個交流與創造的平台。
㈢ 戛納電影節什麼時間開始,有誰去參加
第7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已於2019年5月14日至25日在法國戛納舉行,其中中國女星鞏俐、章子怡、李宇春、關曉彤、古力娜扎、奚夢瑤、馬思純、景甜等知名明星參與。
從國際影響力來看,戛納電影節無疑是全球電影人最為關注的活動之一。
今年第7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落幕,阿莫多瓦未能如願摘得金棕櫚大獎,而昆汀·塔倫蒂諾的年度大熱門《好萊塢往事》顆粒無收,而最大贏家是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蟲》,這也是韓國電影第一次榮獲戛納金棕櫚的殊榮。
㈣ 楊洋簡介
2008年,因被新版《紅樓夢》導演及製片方選中,飾演成年寶玉一角而被大家熟知。2010-2013年,楊洋主演了《新洛神》、《戰爭不相信眼淚》等。2011年,參演首部電影《建黨偉業》,在片中飾演楊開慧的哥哥楊開智。2013年12月,主演的民國電視劇《繭鎮奇緣》開拍。2013年12月28日,錄制了軍事類明星真人秀節目《防務精兵之星兵報到》在北京衛視開播。2014年5月,楊洋主演的電影《暴走神探》正式殺青;同年,與李易峰,劉天佐等共同拍攝由超人氣小說盜墓筆記改編的《盜墓筆記超級季播劇》。2015年,由歐豪、楊洋主演蘇有朋導演處女作《左耳》殺青。2015年6月12日,楊洋和歡瑞正式解約。2015年由楊洋,李易峰,劉天佐聯合主演的季播劇《盜墓筆記》於6月12日在愛奇藝首播。2015年由楊洋,胡冰卿,吳磊,陳翔,白敬亭等眾星聯合出演的《旋風少女》該劇於2015年7月7日登陸湖南衛視「青春進行時」劇場播出。
㈤ 第74屆戛納電影節結果出爐,獲獎名單中都有哪些作品
近日,第七十四屆戛納電影節的最終獲獎名單出爐了,本次電影節沒有最大贏家,因為每一個獎項基本上都是被不同電影拿到了,其中獲得最佳影片的電影是法國女導演Julia Ducournau執導的《鈦》,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則分別被美國男演員Caleb Landry Jones和女演員Andrine Sæther斬獲。
最後,第七十四屆戛納電影節中,還有一個重磅獎項是評審團大獎,獲得此獎項的影片為《六號車廂》和《一個英雄》,其中《一個英雄》也是今年最佳影片的有力角逐者,可惜最後惜敗給了《鈦》。
㈥ 個人怎麼參加戛納電影節
辦好簽證,買飛機票,訂酒店,在影展期間自費就可以去。
㈦ 哪位知道如何報名戛納國際電影節
沒找到報名方法,但是找到比較詳細的介紹
戛納電影節成立於1939年夏天,而其間因二次世界大戰及財務因素,曾斷斷續續進行數年,1969年後的影展活動日漸穩定,且增設了「導演雙周」,到1971年後,戛納電影節市場交易就愈來愈熱門。
在短短雙周之內,電影節的活動分為六個項目:「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分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然而,主席常會影響到大獎評審的客觀性,所以,最近幾年常遭人詬病。另外,在非競賽的部分,主要則是提拔新人,以及讓傑出的非商業影片有機會公開上映,且「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幾乎已發掘了不少有潛力或已成功的導演。
有關獎項部分,則分為「金棕櫚獎」、「評委會特別獎」,第一個獎屬於大獎,算是最佳影片,象徵了導演的最高榮譽,第二個獎常選一到三部優良作品頒發,另外則有一些個人獎,如:「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等。競賽部分通常從世界各地挑出24部影片,且作為開幕或閉幕的影片,一般不參與競賽。
1939年,法國為了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決定創辦法國自己的國際電影節。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使籌備工作停頓下來。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9月20日在法國南部旅遊勝地戛納舉辦了首屆電影節。自創辦以來,除1948年、1950年停辦和1968年中途停斷外,每年舉行一次,為期兩周左右。原來每年9月舉行。1951年起,為了在時間上爭取早於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改在5月舉行。1956年最高獎為「金鴨獎」,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此外,歷年來還先後頒發過愛情心理電影、冒險偵探電影、音樂電影、傳記片、娛樂片、處女作、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剪輯等獎。
㈧ 戛納電影節是什麼
戛納國際電影節也叫作康城(坎城)國際電影節,是一個電影人的節日,一般的舉辦方會為電影創作者頒發電影獎項。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一周的星期天閉幕。
戛納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8)戛納電影節志願者擴展閱讀:
戛納電影節發展歷程:
1930年代戛納電影節末,法國有感於當時德國、義大利高漲的法西斯主義氣焰,於是法國公共行政及藝術部長尚·傑伊(Jean Zay)接受菲利普·艾藍傑(Philippe Erlanger)的建議,決定在戛納創立新的國際電影節。
1939年六月,路易·盧米埃(Louis Lumière)接受擔任第一屆「國際電影節」主席,第一屆電影節預計自9月1日進行到9月30日。
戛納電影節法國外交部、教育部、電影聯合會支持下由法國藝術行動協會再辦戛納電影節,這是實實在在的第一屆。第一屆戛納電影節是在戛納的一家舊賭場舉辦。後由法國工業部和商業部共同組織。
自1946年第一屆以來,1948年跟1950年因財政困難停止舉辦。但是在1949年,電影節在新的大樓「電影節大樓」(Palais des festivals)舉辦;法國人亦稱之為「紅地毯大樓」。
自創辦以來,除1948年、1950年停辦和1968年中途停辦外,每年舉行一次,為期兩周左右。原來每年9月舉行。1951年起,為了在時間上爭取早於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改在5月舉行。
1956年最高獎為「金鴨獎」,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此外,歷年來還先後頒發過愛情心理電影、冒險偵探電影、音樂電影、傳記片、娛樂片、處女作、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剪輯等獎。
㈨ 如何報名參加戛納電影節
1978年吉爾斯·雅各布接手戛納電影節之後,改變了之前的選片方式:由各國相關部門挑選年度佳作送審參賽改為自主選擇影片。
戛納由此放開了以前嚴格的官方選送的方式,逐漸形成了任何人都可以自主報名參加的。
現在,個人可登陸各個電影節的網站報名,也可以通過withoutabox進行報名。withoutabox是一個編劇、導演與電影節之間的溝通平台,也是一個便捷的國際電影節報名的網站。
已經有除奧斯卡、BAFTA以外全球5000個左右的電影節向withoutabox.付費注冊其信息。
個人在這里注冊後,可以獲得withoutabox推薦的、適合參賽的電影節的信息,並可以獲得在線打包報名服務、報名費打折優惠等等。
一部影片要參加幾個電影節,只用填寫一次相關資料,非常方便。目前,withoutabox是全球獨立電影人通用的網路報名方式。
㈩ 河北24歲大學生畢業作品入圍戛納電影節,背後有著怎樣的勵志故事
《地兒》這部短片,入圍了戛納電影節的基石單元,對於一位青年電影作者來說,這是一種莫大的榮譽和肯定。這部作品是由河北科技大學畢業生李家和所創作的,他的創作團隊僅有六人,這部作品也是他的大學畢業設計。戛納電影節的這一競賽單元,每年都會從全球大量的青年人電影作品中進行選拔,很多知名的導演青年時代的作品也曾入圍過戛納電影節。所以對於李佳和導演來說,我個人是非常期待他的發展的。
在這部電影的預告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導演的功力比較深厚,對於色彩和影調的把握都非常有個性和特點。李家和的作品入圍戛納,對於許多青年電影人來說也是一種激勵。在電影行業,有很多人正在苦苦掙扎,面對心中的夢想,他們不願意另謀出路,希望他們擁有著堅持不懈的精神,也希望他們能夠得到幸運的眷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