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你如何評價戛納電影節
戛納電影節被稱作是康城國際電影,是一個電影人的節目,一般舉辦方都會為電影創作者頒發電影的獎項。
我認為戛納電影節可以促進每一個電影人的成長,創作這個電影無非就是給電影人一些鼓勵,讓他們繼續去創作。它可以讓電影人更加有信心。所以說,我認為電影節的舉辦可以說是非常好的。
⑵ 姚晨出席2021年金雞百花電影節閉幕儀式,大家對她此次的造型作何評價
近日,第34屆金雞百花電影節也是成功的召開了,很多明星都參加了電影圈的這一盛典,一時間,每個人的社交平台都被明星們的各種造型所刷屏,相信大家也都有各種的評判標准,到底那一個明星的造型更加的驚艷。姚晨的造型應該是讓大家感到非常驚訝的。閉幕式當日姚晨走紅地毯所穿的看了禮服,非常的大氣,也讓粉絲們的眼前一亮,畢竟姚晨已經很少出現在大眾的視線中了,這次能夠現身參加金雞百花電影節也讓廣大的粉絲們感到非常的驚喜,姚晨的造型和自身的氣質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互相襯托、互相升華,這件衣服讓姚晨的氣質變得更加的出眾。
希望姚晨能夠在今後的時間中能夠越走越好,活出精彩,活出美麗,也相信她能夠給大家帶來更加精彩的作品。
⑶ 第6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影響評論
網易娛樂:盡管本屆戛納電影節上並未有中國影片獲獎,但在為期11天的電影節期間,有關中國電影、中國電影人們的精彩表現和新聞始終是不絕於耳。無論是香港導演吳宇森的《太平輪》、內地導演張藝謀的《歸來》和姜文的《一步之遙》,這些華語年度大片都十分搶眼地佔據了電影節場刊的首頁封面;在電影市場中,在2014年中國動漫電影也大規模亮相戛納。而在電影節期間還舉辦了中法電影人交流會,包括備受矚目的中法合拍片《狼圖騰》等在內的多部中法合拍片的工作也將在2014年中陸續展開。可以說,今年的戛納電影節是中國元素隨處可見、大放異彩的一屆。
⑷ 如何評價北京國際電影節
北京電影節是個非~常非常年輕的電影節,事實上整個亞洲范圍內的電影節起步都很晚,香港電影節創始於1977年,東京電影節創始於1985年,而上海和釜山更是九十年代才開始舉辦電影節...根本無法和歐洲那些歷史悠久的電影節同台競技。且不說三大,隨便一個倫敦和莫斯科這樣的電影節都有半個世紀以上的歷史。更不要說2011年才開始舉辦的北影節了——事實上它好像直到前年才真的更名為電影節,之前只是個不比業內人士放映會規模大多少的「電影季」...
對於這樣一個起步階段的電影節來說,奢求巨大的影響力是不現實的,它更需要的是完善的組織協調工作,更多的商業合作成果與對電影文化的普及。從這屆來看它還是挺有希望的。網路售票使它第一次進入了大眾的視野,帶來了大量客源;召集到了近百個國家的三百多部參展影片和較有影響力的評委;影院里終於有了像樣的片單和觀影小冊子;據說還簽下了多少億的片約...比起往年有很大進步,明年應該也會更好吧,畢竟北京坐擁全國最大的電影資源和觀影群體。
當然,就個人而言,最希望今年放映的火爆能夠讓商業院線看到盈利的可能,明年多提供些市內的影院而不僅僅是一個資料館...四處奔波實在是太痛苦了,所有市內影院全都只排個速七煩不煩啊?
另外,個人最喜歡的是北電放的展望未來單元,囊括來自伊朗、愛沙尼亞、日本等十多國的新片,並且基本上每部放映後都有同主創交流的機會,多數影片都或多或少有些驚喜。
遺憾的是一部主競賽單元都沒看到(全都排的太偏了啊喂!實在懶得去五棵松和雙井啊!
⑸ 如何評價第 74 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獲獎影片《鈦》
鈦與普通女性電影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在於它不怕展示女性的身體,更不用說殺戮的正義了。鈦合金的女主人決不是一個「完美的受害者」。它不僅不完美,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非常糟糕」。觀眾無法取代自己的角色,實現復仇的樂趣,但當殺戮變得越來越激烈時,陷入快樂的聖人開始沉思。
⑹ 如何評價萬茜新片《兔子暴力》在東京電影節獲好評,,
《兔子暴力》應該為今年的國產年度最佳,原因在於,好久沒有一部青春成長影片像《兔子暴力》這樣,讓人看完之後對故事的主人公少女水青產生真切的同情與嘆息,也陷入了情與法的糾結之中。
《兔子暴力》是一部關於愛的電影,故事發生在一座即將廢棄的南方重工業城市,水青從小被母親曲婷拋棄,渴望歸屬感。某天,水青終於等回了失聯17年的母親,沉浸在久違的溫暖當中。直到這份寧靜被一個神秘男人打破。
電影《兔子暴力》在東京國際電影節接連兩場放映後更是大獲好評。國際權威電影雜志《SCREEN》評論道:「這是一部扣人心弦的電影,用耐人尋味的黑色風格包裹了一個憂郁的成長故事,細膩敏感的同時又很有力量。」
看過《兔子暴力》之後,觀眾容易陷入到情與法的拉鋸中,水女水青這個角色,實在太值得憐憫,但是她確確實實犯了錯。命運就像是一個壞小孩,在凌冽的生活中,突然給了水青一絲甜,就是這一絲地甜,讓水青一步一步地走向深淵。
⑺ 如何評價 FIRST 青年電影展
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由中國電影評論學會、青海省西寧市人民政府主辦,FIRST青年電影展組委會承辦。為了將全球頗具探索視角、獨立自由、多元開放的青年電影推介給觀眾,FIRST不懈努力,一路前行。從2006年的第一屆大學生影像節,到2015年的第九屆FIRST青年電影展;從中國傳媒大學的校園到青藏高原的入口西寧,FIRST用八年時間成長為中國青年電影人最重要的年度盛事之一,一個為世界電影輸送寶貴的新鮮血液的無價平台。
過去的七年間,數百位青年電影才俊在FIRST收獲了電影藝術上的尊重與肯定,他們包括盧晟、范立欣、馬莉、郝傑、傑夫·蘇薩、塞爾吉奧·巴索、弗拉基米爾·卡尼奇、巴勃羅·塞拉諾等一批備受國際電影節青睞的名字。這些青年電影人的才華也同樣賦予了FIRST一種與其他電影節迥異的獨特魅力。此外,章子怡、徐楓、梁家輝、湯唯、黎明、范冰冰、蘆葦、顧長衛、陸川、管虎、王全安、寧浩、黃渤、劉燁、陳坤、伊莎貝拉·格拉尚、邁克爾·安德林、陳德森、曹保平、徐崢等近六百位資深業界人士以多種方式支持青年電影人的創作。他們的鼓勵和指導,已經化作FIRST和青年電影人們前進的動力 。
FIRST積極發現優秀的處女作電影,並提供挑戰的平台,為當代青年電影的發展提供趨勢參考。FIRST崇尚自由,旨在擺脫體制與意識形態的枷鎖、推動電影現實主義精神的重生。與此同時,代表著FIRST精神的「水晶板磚」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已經成為青年電影人無限嚮往的榮耀。
FIRST標識濃縮了青年影展的創辦理念:
自由(Freedom)、靈感(Inspiration)、復甦(Renaissance)、鋒利(Sharpness)、真誠(Truthfulness)。
當我們站在旁觀者、親歷者的角度時,重新看這樣一個試圖重塑中國新生代電影力量的電影節時,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是對其感到仍有不足?還是對其有更大的希冀?或是對其有感謝?還是會有更多的親身經歷後的體會?
⑻ 如何評價戛納電影節中國明星「沒有作品只為走紅毯」的現象
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So,70屆戛納電影節已於5月18號開始了。因為戛納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國際電影節之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世界電影史上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所以不難解釋中國影星「沒有作品只為走紅毯」的現象,只有一個目的「想紅」。
⑼ 馮小剛在上海電影節關於「垃圾觀眾」和「垃圾電影」的評論,你怎麼看
馮小剛的話是在這兩天的上海電影節說的,我的朋友圈裡,也是各種人在曬電影節的盛況。感覺如何?燈紅酒綠,珠光寶氣,赤裸裸的名利場。談的都是生意,不是電影。這樣的電影節能有什麼作為?大家不必抱多大的期待,就是談生意的場合,露臉的露臉,拉合作的拉合作,演講的演講。
⑽ 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社會評價
這屆電影節的論壇部分,沒有曝出什麼大新聞,也沒有敏感話題被延伸為公眾議題,不少論壇被互聯網大企業承包,做了不少廣告。電影節被過多地捆綁於產業身上不是好的跡象,電影節要提供的應該是作品和價值導向。本屆上影節也有一大亮點,那就是它在價值取向方面比往屆要更清晰明確。《烈日灼心》是部爭議作品,評委會給了它兩個大獎,大有「舉賢不避親」的自信。電影頻道傳媒大獎單元里,口碑好但票房差的《十二公民》獲得多項大獎,這本身就是立場堅定的表現。 (《京華時報》評)
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日票房便破千萬,展映9天期間,觀影人次超30萬,票房近1800萬元。然而,熱門排片臨時被取消、展映電影字幕錯亂、影展期間組織混亂的消息卻也如影相隨。 (《21世紀經濟報道》評)
因上海電影節沒有外片進口權,進口權都被中影公司把控,上海電影節國際檔次未能到位,市場做得還不行。 (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石川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