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拍一部電影有哪些工作是需要導演親自做的。
在中國做導演有四條路,一是科班畢業,即北京電影學院 中央戲劇學院 上海戲劇學院等藝術院校導演系畢業,畢業後有機會進入電影廠工作成為專職導演.二是通過關系或自己的勤奮努力,從劇務開始做起直至成為導演的助手,憑借關系抓住機會導一部片子.三是你擁有很多很多的錢,將電影作為愛好自己導著玩.四就是你必須是名演員名攝影師或明製片人,這樣也有機會導戲的.無論你走哪種途徑,都必須得找到投資方.
拍一部電影的成本是很大的,即使拿普通dv拍二十分鍾左右的短片也要在三萬元左右.電影器材一般都是租用的或借用單位器材,如果你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有錢,不介意你去買.
判斷一部電影的好壞並不是僅僅通過鏡頭角度來區分,那是攝影師的工作.電影藝術是由畫面 聲音 剪輯組成的.創造性思想性和藝術性才是衡量一部電影好壞的標准.
"而且有很多劇情很好的電影我認為都在拍攝的角度上和時間上有很大的缺陷……"這話說不通,可見你根本不懂什麼是電影.建議你多讀一些關於電影的書籍作品.依你目前的情況最好從"電影館"系列讀起.至於電影符號學等理論性著作最好不要涉獵.拍攝角度無非就是平仰俯,鏡頭的運動也就是推拉搖移跟.不知道你還想怎麼玩攝影機,期待中^
把影視業帶到高峰?我估計你可能是小孩子,我不知道你所認為的高峰是什麼樣子的,但電影不是靠一兩個發展起來的,它需要幾代電影人的共同努力.
北京電影學院的導演系是電影導演專業中最好的.當然,中戲也不錯,但它的導演系主要是戲劇方向.北電的導演專業考試一般在每年三月份進行,根據當年不同的專業方向,其考試內容也會不同.不過試卷基本會涵蓋電影常識 文學作品常識 智力題 影評或社會評論 散文,面試一般則是小品表演 故事編講 音樂美術作品分析等等 導演專業一般分為記錄片方向 剪輯方向 故事片方向等等,可是具體的專業方向需要看你的老師怎麼教.即使你很幸運的考進去也不要太樂觀,因為導演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非常不好!如果你有關系有錢那無所謂了.不然等到畢業的那天起你就要考慮改行的問題了.
等到你明白電影是什麼,並且做好時刻失業的准備後,再來探討導演這一工作吧.
2. 一般電影拍攝,製作組和導演怎麼選地點的啊在哪裡拍啊
這個嘛很難說!像《指環王》就是在導演彼德.傑克遜的家鄉紐西蘭!這樣導演很了解自己的祖國,拍攝起來也方便!不過大多數導演在拍攝前會想像自己的電影場景,只要有了自己想要的話面,他們便會在地理雜志或者網上搜索,找到後還要實地考察!這個其實很籠統,因為不同的導演有他們不同的方法!有的場景甚至是無意間發現的!
大製作的話,一般有專門的助理去尋找拍攝地點,首先考慮和劇情的搭配,另外也要考慮成本,包括租用場地和僱傭當地群眾演員的成本,例如指環王選擇澳大利亞作為拍攝地點,除了場景合適外,還因為野外曠野很大,基本不需要場地租用費,也沒有閑人干擾,而且當地有不少會騎馬的人,招羅翰騎兵的群眾演員時,就有不少人自己帶著馬來免費參加演出
3. 如果你是導演你想拍出什麼樣的中國電影
如果我是導演,我會拍「無情現實中永遠有亮光」的電影,這只是我的一個大概題材!好的電影一定是讓人看了之後有回味的 看完之後有感觸的 不管電影感覺是悲傷 難過 失望 或者痛苦 看過之後觀眾都會有所成長!而且電影要緊跟時代潮流,這決不是假大空的話,就像曾經的黃家駒 為什麼他的歌曲在以前那麼火 而且到現在都沒有消失,反而讓人更加留念 ,我想他一定是抓住了人們內心的聲音 反應了人們的情感,聽他的歌好像就能在這個社會表達出自己吧!總之,做電影,一定要負責任,做不好就不要做!
4. 在拍攝電影時,有哪些業外人士想像不到的場景或事件
《武林外傳》拍攝現場。看正劇的時候沒覺得同福客棧有這么亂、破,現在一看…………,地方還挺大的。
戰爭戲中,鬼子和國軍可能是同一撥群演演的,換身衣服就變成之前要幹掉的對象。鬼子們大呼小叫地抱著槍朝山上突突,要把山上的國軍給幹掉,實際山上啥也沒有。鬼子們換上國軍的衣服立馬跑上山,喊著沖啊沖啊地朝山下用槍突突,要把山下的鬼子給幹掉,實際山下啥也沒有。干來干去都是自己干自己。
拍攝前副導演來檢查,喊話:你們都要站好,你們是人民的軍隊,你們是人民解放軍,你們要站直嘍!站好嘍!我想說:導演,你串戲了,我們現在拍的是國軍呢。
5. 拍電影的導演是抱著怎樣的態度去拍電影的電影對於他們來講究竟是什麼
講究的是導演自己對於一個想法或者主題的陳述和表達方式。
6. 為什麼說電影是導演的藝術
《導演電影―電影導演的藝術》[美]埃里克�6�1舍曼 丁昕等 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這本書非常的有意思,作者給出一個一個問題,不同的導演根據自己的拍攝實踐給出甚至完全不同的答案,這對於想拍電影的人來說是一個借鑒,對於一般讀者是一個非常好的關注電影的視角。那種正反兩種思維都合理且都很有必要的觀點放在一起,對於我們思考電影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於一個導演,他的電影就是他的王國,誰也無法主宰,除了他自己。所以,電影往往充分的表達導演的思想,導演往往有獨特的思想。電影多大程度的達到他的思想,就多大程度上實現了他的藝術。
電影是綜合藝術,它強調的是整體感,用具體的音響、攝影、劇本、表演、剪輯等都要圍繞這個整體感,沒有整體感的攝影再美都失去它在影片中特有的意義。有時候太突出的某種個體性藝術表達反而會破壞整體。就像羅丹把巴爾扎克的雙手(雕刻得非常精美)無情的砍掉一樣,有遠見的導演往往也需要這方面的智慧。
電影導演的任務就是任何可以運用的形式把自己的觀念、藝術理念比較好的傳達出來,使電影的整體感呈現出鮮明的個性烙印。
導演就是用圖像表達感情和理念的動物。無論你有多麼深厚的人文底蘊,有多麼博大的終極關懷,你必須首先通過圖像,並且熟練的運用鏡頭語言表達。優秀的電影還需要使這種轉變變得流暢,觀眾要能感覺你明朗的風格, 又可以知道你表達的東西。這就給了你兩個方面的任務。一方面,你的觀念你的感情要有獨特的地方,這方面可以給觀眾以非常強烈的印象。另一方面,表達的手段要有你自己的風格,也就是鏡頭語言,也就是你的理念的圖像轉化問題。這涉及到電影形式的方方面面,所有的電影技巧、電影理論構成了它主要的活動空間。
電影是一種感覺,並且,電影是不同於生活的另一種感覺,我們的生活也許平淡無奇、波瀾不驚,但我們的電影不可以,它必須給我們新鮮的東西,特別是優秀的作品,它總是在某些方面給我們不同反響的震撼力。
「一直吊著觀眾的胃口」是電影一直比較常用的策略,每個觀眾在觀影時都會帶有某些疑問,跟著劇情的發展尋找答案,它讓觀眾積極主動的進入電影,使觀眾和電影互動。可能很多情況下直到電影結束觀眾都沒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或者說電影根本就沒有給我們什麼答案。有些時候觀眾走出電影院會恍恍忽忽的。這也可以算是一種回味吧。
電影和戲劇有很多內在的聯系,戲劇的一次性表演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其導演能力的發揮,從另一方面來說這種一次性給導演更高的要求。但演員在戲劇中還是發揮中心的作用 ,而在表演時導演只能在靜靜的觀賞著,表演前的指導不一定在戲劇表演時必然帶來效果,但在表演時你完全無能為力。只能以這種狀態呈現 。可是電影導演就不一樣了。他可以反復一個動作、一個表情。直到最佳狀態為止。他在表演中都可以及時的指導。所以,電影導演更多體現的是導演的想法和藝術。導演可以做很多的工作。而正是在這諸多需要抉擇的工作中導演的藝術追求和風格在拍攝過程中不自覺的形成。
小說和劇本有距離,劇本和電影同樣有距離。這是勿庸置疑的。也許表達的是同一個東西,但是肯定是有非常大的區別的。小說是一種藝術類型,電影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藝術類型。有很多的人對電影拍攝出來沒有和小說原著完全吻合而感到非常的不滿意、非常的惱火,我認為是沒有必要的。你並不知道導演在拍攝這部電影的追求是什麼,他沒有一模一樣拷貝小說原著的 義務。導演的想法不可能和作家的想法完全一致,張藝謀的電影《活著》和余華的小說《活著》的結尾有很大的不同,也許小說的結尾更震撼人心,但你不能說張藝謀的電影就不該有這樣的結尾。電影是一種雅俗共賞的大眾文化,沒有一點溫和的絕望的結局在電影中是不受歡迎的。也許有人要說法國新浪潮,那是另一回事。但是小說不同,讀小說的人大多是那些有文化的人,所謂受過教育的人,作家的願望之一就是讓讀者體味那種沒有任何依靠、沒有任何希望的孤獨。不同的藝術用同樣的標准去衡量是不合理的,有時候這種要求也是過分的,甚至是多餘的。
寫作是一種想像性的工作,而電影是一種把想像性具體化的工作。這種想像性的實現過程究竟會以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呈現是導演說了算。而不是作家說了算。只能說接近原著或者不接近原著。並且,我認為這並不是評價電影好壞的標准,你不能說一部精美的電影不接近原著就不優秀。說到底 ,電影是導演的藝術,強加給導演的任何東西都是不被接受的。但這不是說電影就不需要責任感、不需要使命感,它同樣追求深刻、追求本質的東西,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我個人認為若一個導演總是跟著編劇走,或者說跟著小說原著走,照劇本或者小說情節毫無保留的發展,是導演的失敗。
也許,若你想理解什麼是電影,《導演電影》可以給你一種思考的方式。它很特別,它讓你想很多關於電影的東西,它甚至讓你有自己關於電影的想法。
7. 拍一部電影,作為導演來講的話,是怎麼樣的一個具體過程
一部電影的拍攝製作分為前期中期和後期。具體來講,開機之前屬於前期,包括策劃、編劇、分鏡、分場景、攝影棚的建設、演員的選擇、設備、攝像和場務的組建;中期是從開機到封機的階段,就是拍攝的過程。重點的是演員表演、攝像、場記,素材採集。後期製作是從素材開始,包括剪輯、聲音、特效、包裝合成,還有出品。導演的工作貫穿始終,重點的當然是中期以前,質量好壞由導演負責。導演負責人員和機器的總調度,拍攝鏡頭的監控。後期製作中,要讓剪輯師和特效師也就是影視製作人,實現導演的創意。具體要講清楚很復雜,有問題可以聯系我,謝謝!
8. 拍電影 要有現實意義嗎 一個導演從什麼出發 拍一個片 導演主要干什麼
導演是電影藝術創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把電影文學劇本搬上銀幕的總負責人。作為電影創作中各種藝術元素的綜合者,導演組織和團結攝制組內所有的創作人員和技術人員,發揮他們的才能,使攝制組人員的創造性勞動溶為一體。導演的再創作以電影文學劇本為基礎,運用蒙太奇思維進行藝術構思,編寫分鏡頭劇本和「導演闡述」,包括對未來影片主題意念的把握,人物的描寫,場面的調度,以及時空結構、聲畫造型和藝術樣式的確定等。然後物色和確定演員,並根據總體構思,對攝影、演員、美術設計、錄音、作曲等創作部門提出要求,組織主要創作人員研究有關資料,分析劇本,集中和統一創作意圖,確定影片總的創作計劃。導演還要按照製片部門安排的攝制計劃,領導現場拍攝和各項後期工作,直到影片全部攝制完成為止。一部影片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導演的素質與修養;一部影片的風格,也往往體現了導演的藝術風格。
製片人在某種意義上是來說,是媒體產品的生產者和管理者!
監制的職責是成本控制與監督雇員
9. 拍電影是導演想拍什麼拍什麼 還是公司決定拍一個片子再尋找合適的導演
當然是先確定劇本,再找導演,我們是去看電影,不是去看導演。劇本是一部好電影的設計藍圖,導演是施工的,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