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花木蘭)的場景在哪拍的啊
投資方表示,4月份確定開機 ,拍攝地點定在河南商丘和武漢黃陂,因為這兩個地方都是傳說中的木蘭故里,還有劇組會前往新疆沙漠地區取景,拍攝胡人匈奴入侵的大型戰爭場面。
⑵ 花木蘭拍攝地
新華網北京8月8日電(記者萬一)計劃投資2億元、由唐季禮執導的影片《花木蘭》目前已進入前期籌備階段。近日,製片方北大星光集團與導演唐季禮等一行20餘人赴河南商丘——花木蘭故里尋訪,以激發創作靈感,豐富創作素材,為電影拍攝選擇合適的外景地。
河南商丘虞城是木蘭故里。如今,虞城縣營廓鎮木蘭祠還一直保留著有關木蘭生平的石碑。該石碑立於元代元統二年(公元1334年),石碑有3000多字,詳實地記載了木蘭的出生地、姓氏、事跡以及家人資料。
⑶ 《花木蘭》源於哪個城市
木蘭故里
一, 河南商丘市虞城縣營郭鎮自稱是木蘭故里,有花木蘭祠為證。在京九鐵路線上,有個虞城木蘭站,不遠處即為花木蘭祠,是隋朝木蘭故居所在地。祠始建於唐代,佔地面積72000平方米,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門、大殿、獻殿、後樓和各院落,共有百餘間。大門過道內,塑有花木蘭的高大戰馬;大殿內,塑有花木蘭戎裝出征像和兩側侍衛;後樓塑有花木蘭少女像、全家合歡像;祠殿內外,有歷代官吏、名人贊美花木蘭的撰文、題詩、書畫等碑刻十餘通。如唐代杜牧詩:「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佛雲堆上祝明妃。」可惜,原祠毀於1943年一場戰火,近年重修,尚有清代祠碑保存完好。虞城的木蘭是隋朝的,和木蘭祠有矛盾。
二,木蘭葬於延安,聖地有勝跡。木蘭家住延安城南萬花鄉花塬頭村,為花姓,北魏人。死後葬於村旁山上,稱「花家陵」。皇帝還派人送葬,墓下有石階,兩旁分列石人、石馬、石獅、石羊。1984年,在延安萬花山修復了木蘭陵園。該園雕梁畫檔,典雅壯觀,依山建有墓冢,石碑上刻有舒同所書的「木蘭詩」、「花將軍墓」,以及白居易、杜牧等著名詩人歌頌花木蘭的詩詞。園內遍植滿了木蘭喜愛的牡丹花,塑有木蘭戎裝石像,躍馬橫劍,逼真再現了木蘭當年的英雄氣概。
三,湖北黃陂縣(今黃陂區)木蘭山亦稱自己是花木蘭故里。但黃陂的木蘭是隋唐的,和木蘭祠有很大沖突。
四,安徽亳州也有史書文物建築證明自己是花木蘭故里。亳州說認為花木蘭是漢朝人,早於北朝的木蘭辭,符合邏輯。
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無確載,因此,木蘭之爭歷代有之。 最早言及木蘭籍貫的是東晉末、南北朝初的何承天(370-447),他在《姓苑》一書中言木蘭任城人。他認為木蘭姓木,乃孔子的弟子端木賜(子貢)之後。端木氏曾因避仇而改姓木。子貢原籍魯國,即今曲阜一帶,東晉南北朝時,曲阜曾屬任城郡,所以何承天稱木蘭是任城人,不過此說學術界並不認可。
當前爭議最激烈的有安徽亳州、河南虞城、湖北黃陂、陝西延安四個地方。虞城由娘娘廟改為木蘭廟,再附會為木蘭家鄉;黃陂由木蘭樹稱木蘭山,建木蘭廟,再附會為木蘭故里;延安在黃河西邊百餘里,也可「朝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那裡有座萬花山,也被附會為木蘭故里。以上三地都認為木蘭是隋朝或唐朝人。眾所周知,《木蘭辭》在漢代就流傳在民間了,南朝僧人智匠還將其編入《古今樂錄》,木蘭其人怎麼可能出現在南北朝之後呢?
⑷ 花木蘭故事發生在哪個朝代
花木蘭是南北朝時期的,她是歷史上傳說里的女英雄,富有濃重的美化色彩,關於她的事跡流傳至今。
⑸ 花木蘭電影的拍攝地點在那裡
迪士尼大片《花木蘭》中國取景地是在湖北襄陽唐城影視基地,此前導演妮基·卡羅分享了電影裡面皇城的拍攝地。
考慮到電影裡面的故事,電影背景定在唐朝,而唐朝的皇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復雜的城市,是世界文化交融的黃金時代,所以對於電影《花木蘭》來說,在製作上一個很大的挑戰是如何展現大氣磅礴的唐朝皇城。
該片在製作上一個很大的挑戰是設計和展現皇城。最終製作團隊很幸運在中國找到了湖北襄陽唐城影視基地,但因為這是一個廣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也讓影片的拍攝和日程調整變得很棘手。
(5)電影花木蘭在哪個村莊擴展閱讀:
主創團隊在創作時保留了動畫版《花木蘭》故事中最核心的內容,真人版著重講述的是:木蘭是如何在保持勇敢、忠誠與盡責的情況下依然堅守真我。而在角色塑造細節上不同的一點就是:木蘭意識到為能最終完成任務,她需要主動揭開謊言,展示自己的真實身份。
在試鏡時,片方需要劉亦菲試四場戲,其中一場有五頁長的對話,且全部要她用英語來完成。試鏡花費了兩小時,緊接著導演妮基·卡羅又讓劉亦菲進行了一場一個半小時的體能訓練。
在訓練的過程中,導演妮基·卡羅看出劉亦菲已經精疲力竭了,但劉亦菲卻沒有請求過一次休息,反而非常專注、投入、一直保持優秀的狀態。
⑹ 花木蘭是哪裡人
花木蘭的故鄉在虞城。
花木蘭(412年-502年),花木蘭的事跡流傳至今,中國古代巾幗英雄,忠孝節義,代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流傳千古,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
1993年,虞城縣舉辦了中國第一屆木蘭文化節。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聚集在商丘,一起分析了《木蘭辭》內容和尚存的元碑記載。一致認為,花木蘭的故鄉在虞城,已確鑿無疑。
(6)電影花木蘭在哪個村莊擴展閱讀:
木蘭從軍的典故:
木蘭從軍講述了木蘭代替父親去征戰的古代故事。木蘭是古時候的一名民間女子。從小練習騎馬,正碰到皇帝招兵,她的父親的名字也在名冊上,她的父親因年老多病而不能勝任,木蘭便女扮男裝,買替父親出征。
木蘭從軍體現了木蘭的保家衛國英雄氣概,也有孝敬父親的女兒情懷。
⑺ 關於花木蘭的歷史背景
花木蘭(412年-502年),北魏宋州虞城(今河南商丘市虞城縣)人,巾幗英雄,花木蘭的事跡流傳至今,中國古代民族英雄,忠孝節義,以替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聞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
千百年來,花木蘭一直是受中國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為她又勇敢又純朴。
花木蘭,忠於國家,孝就是孝順父母。她既有女兒情懷,更有英雄氣概,是古代傑出的巾幗英雄。
去邊關打仗,對於很多男子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而木蘭既要隱瞞身份,又要與夥伴們一起殺敵,這就比一般從軍的人更加艱難!可喜的是花木蘭最終還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數十年後凱旋迴家。皇帝因為她的功勞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時認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職.然而,花木蘭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顧拒絕了,請求皇帝能讓自己返鄉,去補償和孝敬父母。
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無確載,因此,木蘭之爭歷代有之。據了解,河南人說她是商丘虞城縣人,陝西人說她是延安人,湖北人說她是黃陂人,安徽人說她是亳州人,江蘇人說她是泰州人,內蒙古人說她是盛樂人(今呼市和林格爾)和包頭人,河北人說她是完縣人。關於花木蘭故里的傳說就眾說紛紜。
花木蘭的故鄉到底在哪裡?歷史上曾經爭論不休。徐鵬在1962年出版的第97期《中華活頁文選》中的文章《木蘭詩》里指出:「關於木蘭的姓氏和籍貫……有人說她是譙郡人,有人說她是宋州人,有人說她是黃州人,有人說她是商丘人。」據史料記載,無論是譙郡、宋州或商丘,指的都是河南商丘市虞城縣營廓鎮周庄村小魏庄這個地方。
花木蘭是中國古代四大巾幗英雄之一,她是中國南北朝時期一個傳說色彩極濃的巾幗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壯的英雄史詩。
一說花木蘭(412-502)是北魏宋州虞城(今河南商丘市虞城縣)人。時值太武皇帝時期(424——452年)。
當時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但是木蘭的父親年事已高又體弱多病,無法上戰場,家裡中弟弟年齡尚幼,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十二年的軍旅生活。
⑻ 花木蘭的故鄉在哪個省
河北省《完縣志》說她是完縣人,《大清一統志》說她是穎州譙郡東魏村人,還有人說她是宋州人或黃州人,河南省《商丘縣志》則說她是丘花宋村人,似以《商丘縣志》的說法比較合理.
因為她是虛構人物無法考證歷史.
明《木蘭古傳》曰:「木蘭將軍黃郡西陵人也。」清《忠孝勇烈奇女傳》稱:「木蘭朱姓,為湖廣黃州府西陵縣雙龍鎮人。」成為湖北黃陂人「與木蘭同籍」的最大理由。歷史上的木蘭山建有木蘭廟。唐會昌年間,大詩人杜牧任黃州刺史,在木蘭山游歷時寫下了《題木蘭廟》:「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武漢市黃陂區獲悉,該區申報的《木蘭傳說》已全票通過國家級專家評審,《木蘭傳說》正式成為國家級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
據史籍記載,西漢年間,花木蘭出生在黃陂雙龍鎮(今姚集鎮)。從古至今,黃陂就有著眾多與花木蘭息息相關的名勝古跡,關於她的傳說也在此流轉不息。
黃陂區素有「千年古郡、木蘭故里、江北花都、孝信之城」的美譽。始得名於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合黃城與武湖得名,擁有盤龍城文化,木蘭文化,二程文化三大文化名片。
在陝西省延安市寶塔區萬花山鄉花源屯村,有很多遺址作證,有座山叫花家陵,有花木蘭墓,而且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與黃河的距離上也能證明,已故河南藝術家常香玉在豫劇中唱道,「木蘭是延安府人」,但是因為陝北歷來是邊塞之地,戰亂紛紛,花家後裔沒有留下來,這是最大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