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亂世佳人》的女主角是誰,她有過幾次婚姻,去世的時候多少歲
費雯·麗
生日:1913年11月5日
忌日:1967年7月7日
1932年嫁首任丈夫律師霍爾曼,1933年生女兒蘇珊妮,1938年8月離婚。兩天後與勞倫斯·奧立弗結婚,1960年離婚
② 卡爾和小美躁鬱症電影叫什麼名字
叫做《一念無明》。
主人公就是卡爾和小美這兩名,電影講述了心理學、躁鬱症、人生方面的相關問題這是值得觀看的。
躁鬱症電影還有《無恥之徒》。
③ 黑天鵝是恐怖片嗎
黑天鵝 Black Swan(2010)
又名:奪命黑天鵝
導演: 達倫·阿倫諾夫斯基
主演: 娜塔莉·波特曼 / 米拉·庫妮絲 / 薇諾娜·瑞德 / 文森特·卡索 / 芭芭拉·赫希 / 本傑明·米派德 / 克塞尼亞·索羅 /
類型:劇情 / 驚悚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黑天鵝這部不是恐怖片,沒有血腥的鏡頭,只是電影里有一些看來不安的鏡頭為了表達女主角出現的心理疾病/精神分裂意境而已,所以把這片歸入驚悚劇情類別。
娜塔莉波特曼(Nina)必需一個人扮演二個角色,一個是白天鵝,是演一個美麗、惶恐、脆弱的角色,另一個是黑天鵝,舞蹈老師一直認為她不適合演這個角色,因為這個舞必需展現出激情、感性誘惑對愛情的強烈需求,如此才能吸引王子,打敗白天鵝把王子搶過來,Nina一直沒有表現出這個特質。
Nina自己本身性格的壓抑和追求完美,加上視她為人生中唯一成就的母親的控制,Nina一直都有躁鬱症和強迫症的傾向(不停的抓背),還有為了得到「我可以做到像她一樣」的安全感而偷首席舞者的物品。
在Nina被選為天鵝湖的女主角,也就是頂替了首席舞者的位置後,因為一直無法領會黑天鵝狂放的性格而受到強大的壓力,舞蹈老師和母親對她的不同要求,兩種極端相反的壓力讓她慢慢的走向精神分裂。她產生了幻聽和幻覺,還有被害妄想症。她開始慢慢的分不清楚現實和幻想。
女配角Lily的個性和Nina是完全不同,狂放不拘,對於規矩不多顧忌,或許因為如此,Nina一開始就對她就心懷忌憚。如果Nina原本的個性是屬於白天鵝,那麼Lily就是帶有誘惑力的黑天鵝。
在天鵝湖的故事中,黑天鵝代表著邪惡和沉淪。因為Nina能完美的詮釋白天鵝,所以舞蹈老師高壓的要求Nina去用盡辦法領會黑天鵝的靈魂(以男人的角度,黑天鵝就是代表性吸引力,因此舞蹈老師一直甚至只要求Nina去引發自己的性吸引力)。而Lily卻能如此輕易的做到一切Nina想要去做到的樣子,因此Nina對Lily的感情是帶著敵意的愛慕。Nina做不到的事情,在幻想中,她讓Lily去做,因為Lily是屬於壞的黑天鵝。這包括了Nina一直想要的性吸引力,最後她靠著精神分裂時,讓幻覺中的Lily去做到了。
最後Nina站上了舞台後,在那一場表演中,在瀕臨精神崩潰的邊緣,她表演了白天鵝的纖細敏感,她墜落在地上,或許是因為苦苦追尋著黑天鵝的靈魂,她的白天鵝變得搖搖不穩,因為白天鵝的她總是在不確定、總是在害怕自己無法做到完美、總是在觀察著別人對她的評價,那樣的人格,終究是要在最後因為害怕失去而跌落。她的黑天鵝卻完美呈現。Nina一直向外追尋學習的黑暗面,狂野魅惑的黑天鵝,最後從她自己的心中喚出來。每個人都是有黑白兩面,即使隱藏了另一面,它也還是存在。Nina對自己白天鵝的一面一直習慣性的接受,但是卻也一直隱約的反抗著,而揣摩黑天鵝的過程,讓她喚醒了心中被隱藏的黑暗。
在Nina轉變的過程中,她分不清的真實和幻覺,從Lily的身上誘發的性自主、對母親的強烈反抗、鏡子中看到和自己不一致的形像。如果白天鵝是代表著善良和美好,是人人期待的「正面」和「應該的樣子」,那麼黑天鵝是否也能說成是人們心中深藏的慾望。Nina最後展開了慾望的翅膀,她誘惑了舞蹈老師。
觀後感想是~此劇把心理疾病的重點症狀都有表現出來,例如:強迫症、創傷癥候群、人格分裂、被害妄想症等等~真的需要很高深的演技才能詮釋得這麼好~
電影中,導演用女主角的呼吸聲和第一人稱的鏡頭,讓觀眾去感受到Nina的不安和困惑。從一開始就密集的特寫鏡頭,帶給觀眾和Nina一樣的壓力。Nina看到母親的畫像瞳孔的瞬變,表示母親對她的監視和控制。修補舞鞋的縝密代表Nina的拘謹。Nina用門襲擊了母親的手,那是在說著要逃離母親的控制。她從背上抓痕中拔出了黑色羽毛,黑天鵝已經悄然生出,她在驚懼之於腳骨扭曲斷裂,Nina的原來性格已經碎了(舞者的雙腳是一切,腳斷了等於生命終止。Nina在看到前首席舞者斷裂的雙腳後的恐懼,讓她害怕自己被換掉後也會落到那樣的下場,之後更壓迫自己)。她在化妝室殺死了幻想中的Lily,大聲的吼出「是我的」,Lily的黑天鵝已經不再是Nina所追求的,因為Nina已經找到了自己的黑天鵝。
有疑問請追問!如果滿意請及時採納!!
④ 費雯麗的生平和她主演的電影
費雯·麗(Vivien Leigh,1913年11月5日-1967年7月7日)
原名維維安·瑪麗·哈特利(Vivien Mary Hartley),英國電影演員。她成功地飾演《亂世佳人》的斯佳麗·奧哈拉和《慾望號街車》的布蘭奇·杜波依斯,兩度獲得奧斯卡獎。1999年,她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16名。
費雯·麗是一位多產的演員,她與丈夫勞倫斯·奧利弗(又譯奧利維爾)在銀幕上有多次合作,奧利弗導演了多部由她主演的電影。在她30年的表演生涯中,她飾演的角色多變,從諾埃爾·科沃德和蕭伯納喜劇的女主角到經典的莎士比亞劇作中的角色。
費雯·麗以美貌出名,她認為有時這一點使她不能作為一個女演員被認真對待,不過她的健康情況是她最大的障礙。躁鬱症幾乎伴隨著她整個人生,她也因此獲得了難以相處的名聲,演藝生涯也幾經起伏。1940年代中期,她被診斷為慢性結核,因為反復發作變得更加虛弱。1960年,她與奧利弗離婚,直到她因肺結核去世前,她很少出現在銀幕和舞台上。 個人資料編輯本段英文名:Vivien Leigh
原名:Vivian Mary Hartley
中文姓名:費雯麗(港譯慧雲李)
中文全名:維維安·瑪麗·哈特利
昵稱:Viv, V, Vivling, Bibbs, Puss
生日:1913年11月5日
祭日:1967年7月7日
出生地:印度 大吉嶺(Darjeeling)
籍貫:英國
星座:天蠍座
身高:160厘米
語言:英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
學歷:曾於英國皇家戲劇藝術學院學習
奧斯卡成就:第十二屆、第二十四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
婚姻狀況:1932年嫁首任丈夫律師霍爾曼,1933年生女兒蘇珊妮,1938年8月離婚。兩天後與勞倫斯·奧立弗結婚,1960年離婚。
難忘的事情:扮演《亂世佳人》中「斯佳麗」
常到的地方:湖
最喜歡的動物:貓,特別視暹羅貓
嗜好:種植花園,猜字迷,搞聚會,收藏現代藝術,散步
惡習:抽煙(據報道,拍攝《亂世佳人》時,她每天抽4包煙),說臟話(她從勞倫斯奧利弗那學來的「fuck」)
最喜歡的花:白玫瑰
最喜歡的國家:法國
最喜歡的菜:法國菜
缺點:一雙與優美體形極不相稱的大手和頻率偏高的嗓音
最喜歡的電影作品: Waterloo Bridge(魂斷藍橋)
最喜歡自己扮演的角色:Waterloo Bridge(魂斷藍橋)(1940)中的瑪拉·萊斯特
愛情:即使在她和勞倫斯·奧立弗離婚且和一位叫傑克·梅瑞瓦的演員同居後,她仍然講他的照片擺在她床邊的梳妝台上。直到去世,她一直使用「奧利弗太太」的簽名。
個人語絲:
讓觀眾哭比讓觀眾笑更容易。(費雯麗關於自己的第二部舞台戲《偽善》(1935)的感想)
有些評論把我說成是偉大的女演員。我認為這是愚蠢的,因為它們把包袱和責任推給了我,我不能就這么接受。
有風採的人有自己的原則。 一個女人的迷人,一半來自於她的幻想。 代表作品編輯本段主要舞台劇作品:
1935-《道德的假面》
1937-《哈姆雷特》
1940-《羅密歐與朱麗葉》
1945-《九死一生》
1950-《慾望號街車》
1951-《凱撒與克里奧帕特拉》/《安東尼與克里奧帕特拉》
1955-《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1961-《茶花女》
1963-《同志》
1966-《伊萬諾夫》
電影
1934 - Things Are Looking Up(漸有起色)
1935 - The Village Squire (鄉村奇士)
1935 - Gentlemen's Agreement (紳士的協議)
1935 - Look Up and Laugh
1937 - Fire Over England - 英倫戰火/火燒英倫
1937 - Dark Journey (黑暗旅程)
1937 - Storm in a Teacup (茶杯里的風暴)
1937 - 21 Days
1938 - A Yank at Oxford
1938 - St. Martin's Lane
1939 - Gone with the Wind(亂世佳人、飄) (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1940 - Waterloo Bridge(魂斷藍橋)
1941 - That Hamilton Woman(漢密爾頓夫人)(又譯:絕代佳人/ 忠魂鵑血離恨天)
1946 - Caesar and Cleopatra(凱撒和克利奧帕特拉)
1947 - Anna Karenina - 安娜卡列琳娜
1951 -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1955 - The Deep Blue Sea
1961 - The Roman Spring of Mrs. Stone (羅馬之春)
1965 - Ship of Fools(愚人船) 所獲獎項及主要榮譽編輯本段電影獎項:
■奧斯卡獎 Oscar / Academy Award
1940 獲獎 最佳女主角 Gone with the Wind 亂世佳人
1952 獲獎 最佳女主角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 【說明】費雯·麗未出席頒獎典禮,該獎由葛麗亞·嘉遜(Greer Garson)代領
■金球獎 Golden Globe Awards
1952 提名 最佳女主角(劇情類)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
■英國學院獎 BAFTA
1953 獲獎 最佳英國女演員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
■紐約影評人協會獎 NYFCC Award
1939 獲獎 最佳女主角 Gone with the Wind 亂世佳人
1951 獲獎 最佳女主角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
■西班牙聖後迪獎 Sant Jordi Awards
1957 獲獎 特別獎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
■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Venice Film Festival Volpi Cup
1951 獲獎 最佳女演員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號街車
其他表演獎項:
■戲劇 托尼獎 Tony Awards
1963 獲獎 最佳女主角(音樂類) Tovarich 同志
其他榮譽:
■ 好萊塢星光大道明星 Star on the Walk of Fame
好萊塢名人大道6773號(6773 Hollywood Blvd)紀念星
■ 美國電影協會百年百大明星 American Film Institute's 100 Years... 100 Stars
1999 獲選 美國電影協會百年最偉大女明星第16名 經典形象編輯本段《亂世佳人》中斯佳麗狡黠的眼神,《魂斷藍橋》中瑪拉純真無邪的笑臉、《慾望號街車》中遲暮美人的無奈與瘋狂,是費雯·麗留給世界影壇的不朽形象。
當她以《亂世佳人》獲封奧斯卡影後時,宣讀的評委鑒定是:「她有如此的美貌,根本不必有如此的演技;她有如此的演技,根本不必有如此的美貌。」 12年後,《慾望號街車》中那個年華逝去、紅顏不再的瘋顛婦人,使她再登影後寶座。由此看來,光陰可以逝去,美人卻不遲暮。
⑤ 求一部電影的名字,是一部關於兩個躁鬱症患者相愛的故事,男女主都喜
觸火之戀 英文是 touched with fire
⑥ 絕色美人費雯麗,為何最終成為瘋女人
費雯麗在晚年之所以會成為瘋女人,一個原因是因為她是一名好演員,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她嫁給了奧利弗。但是她也曾經說過如果給她重新做選擇的話,這兩件事情仍然會是她願意去做的事情。
漸漸的費雯麗患上了躁鬱症,再加上她曾經兩次流產,也導致她躁鬱症的病情更加的嚴重,有時會對丈夫大發脾氣,甚至會對丈夫動手,就在這種不斷的折磨下,她的丈夫也移情別戀。角色帶給她的痛苦以及生活帶給她的不幸,這些都導致她精神恍惚。
⑦ 如何評價電影《一念無明》
《一念無明》由真實的社會新聞改編,講述了因為母親的意外去世,患躁鬱症的兒子和曾志偉飾演的父親不得不共同生活的故事。
對於片名,導演黃進表示 「無明就是看不到的事情,一念就是一個念頭,可是一念生萬念,一個念頭後還會有下一個,一個念頭看不清楚,可能我們一直走下去方向都是錯的。戲裡面也是差不多的意思,在我們相處的時候,有一些最重要的事情沒有看到,就會互相傷害,可是本來我們是相愛的。」
導演黃進表示,希望《一念無明》可以讓觀眾正視過去、直面生活,「並從中找到值得我們珍惜的人和事,去療愈我們的心靈。」但看完片子,我悲觀地覺得,這個世界真的好不了了。太多的痛苦,太多需要平復的傷害,而努力抗爭的人終歸是要回到生活里,等待一切慢慢被人遺忘。
⑧ 安妮海瑟薇躁狂症什麼電影
2010年 安妮海瑟薇,傑克吉倫哈爾主演的美國電影《愛情與靈葯》,安妮海瑟薇在影片中飾演患有帕金森症的女主默多克
⑨ 香港電影《一念無明》由誰主演
香港電影《一念無明》是由誰主演?
《一念無明》是2016年上映的香港劇情片,由曾志偉、余文樂、方皓玟、金燕玲主演。
《一念無明》,香港低成本高分劇情片,極大的悲傷,讓人窒息!
故事講述一個證券公司的員工阿東(余文樂飾),原本有個即將結婚的未婚妻譚思慧(方皓玟飾)和大好的前程,卻因為長期照顧卧病在床的母親(金燕玲飾),以及借了大筆金錢給朋友投資失敗,在這雙重壓力的打擊之下,阿東在一次理智斷線的夜晚,將親生母親給殺了,但因為他患有躁鬱症,被判到精神病院接受治療……
《一念無明》的故事呈現方式不斷穿插著回憶,一點一滴地披露阿東阿東悲慘的過往,也說明其弒母的真正原因,但這樣敘述方式並未因此使電影氣氛支離破碎,反而因為調性十分一致,而逐步加溫、情緒越來越壓抑沉重,並漸漸逼向觀眾淚腺的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