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羅維的人物生平
1918年生於江蘇,畢業於北京中學,後從事抗日戲劇活動。1948年移居香港。進永華影業公司出演《清宮秘史》(飾袁世凱)《愛的俘虜》等十多部影片。1957年組建四維公司,執導《多情河》等。1961年參加電懋公司執導《無語問蒼天》。1965年進入邵氏兄弟影業公司執導《鱷魚河》。1970年執導《五虎屠龍》、《影子神鞭》、《冰天俠女》後轉入嘉禾公司任主導演。1971年執導《天龍八將》後,起用李小龍主演《精武門》Fist of Fury 1972,獲第十屆台灣金馬獎最佳作品獎,創立了「功夫電影」的新類型。並一連起用李小龍主演5部功夫片,很快打進歐美電影市場,掀起世界功夫片熱潮。1974年起用日本女演員池玲子主演《惡魔的首級》The Bedevilled 走向與國外合作製片。1975年創建羅維影業公司。執導《金粉神仙手》後,將成龍從澳大利亞召回,出演《新精武門》。1976,培養了第二代功夫明星。此後執導了很多由成龍主演的影片。如《上海灘大亨》等,1996年1月20因心臟衰竭,在香港去世。 羅維其人,拍電影或許才氣有限,運氣卻是出奇地好。當年李小龍被嘉禾從美國請回拍戲,開始並未受到特別重視,《唐山大兄》投資不高,只在泰國拍攝,導演吳家驤名氣一般,也不擅長功夫武俠題材,拍到一半難以為繼,才有羅維中途救場,結果票房超過300萬,刷新香港紀錄,令他與李小龍揚眉吐氣!此後,羅維想以「成就李小龍」的恩師自居,但李小龍並不領情,甚至曾對他持刀行凶。事實也證明,羅維空具慧眼,李小龍自導自演《猛龍過江》只會更加成功。沒有李小龍的羅維,只有與老將王羽合作的《冷麵虎》票房不俗,其他挖掘新人主演的影片,無論是許冠傑的銀幕處女作《小英雄大鬧唐人街》,還是力捧成龍主演《新精武門》、《少林木人巷》,反響都一般。
在功夫片盛行的70年代,羅維風頭正旺,如果說張徹是邵氏首席導演,那他就是嘉禾頭牌。二人後來遭遇相似:李翰祥重回邵氏後,被方逸華借來制衡張徹,張大導演只得遠走台灣成立長弓,為邵氏打外圍。李小龍死後,嘉禾力推許冠文的鬼馬市民喜劇,功夫片也有鄭昌和(《黃飛鴻少林拳》)和黃楓(《跆拳震九州》)兩位導演不讓羅維專美。再者,由於第二任妻子劉亮華與羅維離婚後,成為鄒文懷的紅顏知己,這些原因都促使羅大導演也終於自立門戶,欲與嘉禾分庭抗禮。 「羅維影業公司」當然主打功夫片,羅維自負能捧紅李小龍,當然也能成就別人,於是簽了已經去澳洲准備轉行做廚師的陳元龍,替他改名「成龍」。首部戲《新精武門》,重亮當年招牌,失敗!再拍《少林木人巷》,玩最流行的少林功夫題材,又失敗!三拍《劍花煙雨江南》,搞最熱門的古龍武俠,還是失敗!
究竟是成龍不行,還是羅維不懂發揮他的特色?歷史已經告訴我們答案。只能說羅維識人有眼光,拍戲就沒眼光,他這一輩子,除了與李小龍合作,參與開創「小龍精武潮」之外,一直都在跟風,若說票房大多不錯,也不過是他夠通俗而已。羅維創作後期更是趨於保守,1978年外借成龍拍《蛇形刁手》、《醉拳》明明大獲成功,但他對功夫喜劇這個新風向還是判斷不準——當成龍拿著公司的錢拍《一招半式闖江湖》大玩無厘頭,羅維就大為惱火,居然將影片雪藏。直到1980年左右,羅維啟用新手曾志偉做導演,拍出《踢館》和《賊贓》兩部無厘頭功夫喜劇票房豐收後,才敢把《一招半式闖江湖》拿出來跟風,而此時成龍早已投奔嘉禾去也。
羅維之於成龍,猶如卞和之於和氏璧,空有慧眼而不懂雕琢。吳思遠、袁和平倒是幫忙捧紅了成龍,可惜羅維不懂得安撫,每部戲仍然只給成龍幾萬塊,每月固定薪水也就3000塊。長此以往,成龍對羅維的感恩之心也就慢慢變成不滿之怨,所以當何冠昌請他過檔嘉禾,當場拿出上百萬港幣的定金支票時,結果順理成章。對於嘉禾的搶人、成龍的毀約,羅維的惱怒可想而知,可憐老人家使出綁架恐嚇各種招數,還是未能阻止自己辛苦挖掘的「和氏璧」拱手他人。
李小龍刺殺羅維事件真相
李小龍 與羅維本來沒有什麼深仇大恨,只是兩個人性格都十分鮮明,都想把戲拍成經典,但事情往往不會受人的意志轉移,兩人的矛盾也就產生了,這段時間李小龍的情緒也十分低落,很容易發怒。
由於拍攝觀點不同,李小龍與羅維形如路人的僵持關系,維持了大約有一年。這樣也好,兩人雖均心存怨恨卻井水不犯河水。但突然有一天,李小龍卻尋著羅維大吵大鬧,並欲取其性命,迫使羅維不得不報警,這就是媒介們曾宣揚一時的「李羅毆斗事件」。
網羅李連傑
80年代,羅維除了將成龍在他公司拍攝的影片素材反復整合利用(如《龍騰虎躍》)賣錢外,就是找袁家班繼續拍《奇門遁甲》帶起的靈幻功夫片《鬼馬天師》和《陰陽奇兵》,偶爾也會請王祖賢、午馬、郭追拍部《追日》致敬《倩女幽魂》。當時正值港片盛世,如羅老這種跟風大師,照樣如魚得水,反正成本不高,不愁沒錢賺——不僅香港有羅維公司,還在台灣設有一家豐年公司,多找本地班底拍片,如《暗夜》、《厲鬼纏身》。這期間,羅維又爭取到一個千載難逢的翻身機會!李連傑離開內地赴美的第一部戲約被他抓在手上。
不得不承認,羅維的眼光確實一流,李連傑絕對是繼李小龍、成龍之後的又一位功夫巨星,之前的《少林寺》已有證明。可惜羅維找李連傑拍的《龍在天涯》與當年的港產時裝動作片並無二致,羅維也只能嘆息撈到寶卻不知怎樣用。後來羅維之子羅大衛出現,慫恿李連傑改簽他母親劉亮華擔任高層的嘉禾,這才有了李連傑與徐克風雲際會,合拍《黃飛鴻》東山再起,但後來,慘遭羅大衛與嘉禾壓榨,結交蔡子明大鬧嘉禾等一系列戲味十足的精彩故事,這一切都與羅維無關了。 羅維晚年境況慘淡,究其根源,居然間接被李連傑所累!原來《黃飛鴻》票房大賣不久,港台掀起爭拍清裝功夫片的潮流,羅維身為跟風大師豈能落後?當即找來洪金寶做導演,名家司徒卓漢、張炭編劇,拿出1800萬的棺材本,赴內地取景,取材大刀王五與譚嗣同故事,片名《一刀傾城》!難得羅老大手筆投資拍戲,可惜結果難如人意,當時古裝武俠清裝功夫片泛濫,《一刀傾城》就算水準不俗,也只是眾多跟風之一,要想突圍談何容易?
羅維眼睜睜看著1800萬投資只換來一百多萬票房,簡直急火攻心,幸而從影幾十年總有一班朋友後輩幫忙(羅維當年的對手張徹晚年也有姜大衛、李修賢一班弟子為他籌錢拍《義膽群英》),厚著臉皮把當年曾創潮流的經典再跟風重拍一把,先是劉觀偉、林正英、許冠英、錢小豪的《新僵屍先生》,後有洪金寶、曾志偉、馮淬帆、吳耀漢的《運財五福星》。不過,當年已不是「僵屍」和「福星」的大時代,這種跟風沒誠意的作品也很難有什麼市場。 金鳳凰 (1958)
野花香 (1959)
金粉神仙手 (1975)
賣身 (1976)
新精武門 (1976)
少林木人巷 (1976)
風雨雙流星 (1976)
劍花煙雨江南(1977)
鐵拳小子 (1977)
蛇鶴八步 (1978)
飛渡卷雲山 (1978)
拳精 (1978)
金鎖匙 (1978)
點止功夫咁簡單 (1978)
龍拳 (1979)
上海灘大亨 (1979)
踢館 (1979)
女兒心 (1980)
賊贓 (1980)
雍正與年羹堯 (1980)
危險人物 (1981)
何方神聖 (1981)
沖激21 (1982)
魔胎 (1983)
龍騰虎躍(1983)
鬼線人 (1984)
鬼馬天師 (1984)
祝您好運 (1985)
女人風情話 (1985)
摩登神探 (1985)
陰陽奇兵 (1986)
暗夜 (1986)
哈林行動 (1986)
心動 (1986)
厲鬼纏身 (1987)
僵屍少爺(1987)
龍虎智多星 (1988)
追日 (1991)
嘩鬼旅行團 (1992)
妖怪都市 (1992)
剃刀情人 (1993)
一刀傾城(1993) 盪婦情痴 (1953)
丈夫日記 (1953)
碧血黃花 (1954)
多情河 (1957)
翡翠湖 (1958)
金鳳凰 (1958)
野花香 (1959)
黑蝴蝶 (1960)
脂粉間諜網 (1960)
桃花淚 (1960)
無語問蒼天 (1961)
猿女孟麗絲 (1961)
金箭盟 (1963)
寶蓮燈(1964)
情天長恨 (1964)
鶯鳳和鳴 (1964)
怒海情仇 (1965)
鱷魚河(1965)
金菩薩 (1966)
鐵觀音 (1967)
催命符 (1967)
慾海情魔 (1967)
金石情 (1968)
斷魂谷 (1968)
鐵觀音勇破爆炸黨(1968)
女俠黑蝴蝶(1968)
龍門金劍 (1969)
虎膽 (1969)
毒龍潭 (1969)
五虎屠龍(1970)
冰天俠女 (1971)
鬼流星 (1971)
影子神鞭 (1971)
唐山大兄 (1971)
天龍八將(1971)
精武門 (1972)
金旋風 (1972)
海員七號 (1973)
馬路小英雄 (1973)
鐵娃 (1973)
冷麵虎 (1973)
龍虎金剛 (1973)
黃面老虎 (1974)
綽頭狀元 (1974)
小英雄大鬧唐人街 (1974)
小山東到香港(1975)
金粉神仙手 (1975)
心魔 (1975)
風雨雙流星 (1976)
新精武門 (1976)
少林木人巷 (1976)
劍花煙雨江南(1977)
鐵拳小子 (1977)
拳精 (1978)
飛渡卷雲山 (1978)
百戰保山河 (1979)
龍拳 (1979) 清宮秘史(1948)
國魂 (1948) ...家鉉翁
春城花落 (1949) ... 方日彥
春雷 (1949) ... 報告員
大涼山恩仇記 (1949) ... 亞猛
海外尋夫 (1950) ... 潘阿騮
王魁與桂英 (1952)
神鬼人 (1952)
愛的俘虜 (1952)
巫山盟 (1953)
丈夫日記 (1953)
孽海情天 (1953)
盪婦情痴 (1953)
歌女紅菱艷 (1953)
生死戀(1953) ... 曹耀遠
名女人別傳 (1953)
新西廂記 (1953)
白花蛇 (1954)
碧血黃花 (1954)
風流兒女風流債 (1954)
玫瑰玫瑰我愛你(1954)
金嗓子 (1955) ... 金衛道
小鳳仙(續集) (1955)
小白菜 (1955)
櫻都艷跡 (1955)
茶花女 (1955)
楊娥(1955) ... 文安之
戀之火 (1956)
追 (1956)
桃花江 (1956)
蝴蝶夫人 (1956)
雪裡紅 (1956)
水仙 (1956)
驚魂記 (1956)
紅塵 (1956)
鮮牡丹 (1956)
卧薪嘗膽 (1956)
菊子姑娘 (1956)
盲戀 (1956)
天涯歌女 (1957)
酒色財氣 (1957)
多情河 (1957)
愛與罪 (1957)
春光無限好 (1957)
窈窕淑女 (1957)
血影燈 (1958)
貂蟬(1958)
金鳳凰 (1958)
翡翠湖 (1958)
珊瑚 (1958)
小情人 (1958)
海王子 (1958)
想入非非(1958)
兒女英雄傳 (1959)
雨不灑花花不紅 (1959)
家有喜事 (1959)
風情尤物 (1959)
野花香 (1959)
慾海情花 (1959)
滿堂紅 (1959)
逃亡48小時 (1959)
龍翔鳳舞 (1959)
多情恨 (1959)
鬼屋歌聲 (1959) ... 關立基
海演春色 (1959)
殺人的情書 (1959)
黑蝴蝶 (1960)
苦兒流浪記 (1960)
脂粉間諜網 (1960) ...吳正剛
桃花淚 (1960)
紅樓電影 (1960)
無語問蒼天 (1961)
妖女何月兒 (1961)
手槍 (1961) ... 大亨
體育皇後 (1961)
賊美人(1961)
猿女孟麗絲 (1961)
早生貴子 (1962)
一段情 (1962)
荷花 (1963)
金箭盟 (1963)
武則天(1963)
鶯鳳和鳴 (1964)
生死關頭 (1964)
寶蓮燈(1964)
深宮怨 (1964)
鱷魚河(1965)
七七敢死隊 (1965)
怒海情仇 (1965)
金菩薩 (1966)
慾海情魔 (1967)
催命符 (1967)
鐵觀音 (1967)
斷魂谷 (1968)
鐵觀音勇破爆炸黨 (1968)
女俠黑蝴蝶 (1968)
金石情 (1968)
龍門金劍 (1969)
虎膽 (1969)
毒龍潭 (1969)
鬼流星 (1971)
冰天俠女 (1971)
影子神鞭 (1971)
鬼太監 (1971)
野馬 (1972)
金旋風 (1972)
精武門 (1972)
馬路小英雄 (1973)
冷麵虎 (1973)
海員七號 (1973)
鐵娃 (1973)
綽頭狀元 (1974)
金粉神仙手 (1975)
新精武門 (1976)
流氓皇帝(1977)
龍虎智多星 (1988)
陷阱邊沿 (1988)
神行太保 (1989)
江湖最後一個大佬(1990) 鬼流星 (1971)
精武門 (1972)
糊塗大將軍(1973)
小姨懷春 (1975)
勇闖江湖 (1986)
贏錢專家 (1991)
追日 (1991)
一刀傾城(1993)
剃刀情人 (1993) 多情河 (1957年)
情天長恨 (1964年)
催命符 (1967年)
鐵觀音勇破爆炸黨 (1968年)
女俠黑蝴蝶 (1968年)
斷魂谷 (1968年)
虎膽 (1969年)
龍門金劍 (1969年)
毒龍潭 (1969年)
五虎屠龍(1970年)
鬼太監 (1971年)
冰天俠女 (1971年)
唐山大兄 (1971年)
天龍八將(1971年)
影子神鞭 (1971年)
鬼流星 (1971年)
金旋風 (1972年)
精武門 (1972年)
鐵娃 (1973年)
海員七號 (1973年)
馬路小英雄 (1973年)
冷麵虎 (1973年)
龍虎金剛 (1973年)
黃面老虎 (1974年)
綽頭狀元 (1974年)
小英雄大鬧唐人街 (1974年)
小山東到香港(1975年)
心魔 (1975年)
新精武門 (1976年)
鐵拳小子 (1977年)
笑拳怪招 (1979年)
Ⅱ 李小龍的電影
唐山大兄的導演是羅維,猛龍過江的導演是李小龍本人。
羅維的風格受日本導演黑澤明的影響,運鏡比較多變,特出視覺效果,所以你在片中會經常看到不同角度的鏡頭,包括對著鏡頭揮拳踢腳,極具立體效果,但是在動作方面,由於未能反應出李小龍真正的意圖,所以很多時候給人的感覺很假,帶有過往其他動作片的影子。李小龍本人對唐山大兄的動作場面非常不滿,甚至經常和羅維爭吵,但處於是李第一部主演的片子,最後李小龍還是妥協了。
李小龍則比較直觀,猛龍過江的運鏡方式很多時候是和羅維的方式不同,李小龍強調對打清晰真實,所以打鬥雙方在鏡頭中一左一右對侍可以經常看到,用中遠鏡頭來囊括雙方的所有動作,是其特點,讓人清晰的看清楚雙方的攻防過程。也是李小龍用電影來宣傳其武道的方式。猛龍過江由劇本,編劇,導演,所有都是由李小龍主控,所以就完全反映出了李小龍的意圖,發展空間更加隨心所欲,李在片中更如了大量的幽默成分,另整個片子豐富多彩,不失為李小龍所有電影中最好的作品。
由於先入為主,首先在美國上映的是龍爭虎鬥,所以大部分外國人都認為李小龍所有電影中,龍爭虎鬥是最好的。但是在中國人眼中,真正最好的,反而就是猛龍過江。龍爭虎鬥的世界觀太廣太雜,而且過於拘泥於好萊塢風格。而猛龍過江,則是真真正正的李小龍自己的猛龍過江。
李小龍的思想的確比當時的人先進了50年以上,在他的片子中就能反映出來,不得不令人五體投地。 若是現在李小龍還在生的話,中國電影會遠遠超越現今的水平,不至於現在那樣,每部片都達到免費都沒人看的地步。
(非復制)
Ⅲ 《火並》好看嗎,
《火並》是楚原簽約邵氏後的第一部作品,對楚原本人、影迷和邵氏公司來說,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劃時代意義。因為楚原帶來了武俠電影另外一種可能:故事浪漫奇詭,形式唯美精緻。這之前,楚原痴迷於粵語文藝片的氛圍里,以為一定能在裡面鑽研出值得自己一輩子寄寓的東西,殊不知隨著電懋、長城、鳳凰等片廠的衰落,到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老派的粵語片已經喪失了大部分市場。搞文藝行不通,只好嘗試新題材。拍攝《火並》之前,1970年楚原就已在國泰執導過一部叫《龍沐香》的新式武俠片,初步顯露了他獨特的武俠電影映畫觀念。
想起來,我第一次看到《火並》是在1994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那一天,是我們彝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火把節,鎮上會舉行一系列的文體活動,就在前一年我和妹妹在猜謎語等環節答對了50多題,獎得了50多支鉛筆,因此,對這種活動不是太感冒了。那天,天氣晴朗心情也別好,就約了幾個玩伴去看錄像廳閑逛,第一場不記得了,第二場放的就是《火並》。只覺得這個故事格局不大,卻邏輯嚴謹一波三折,武打招式剛烈柔美,場面暴力血腥,整體感覺驚心動魄,太詭秘了,相比當時電視里正熱播的《白眉大俠》之類的武俠片,完全是來自兩個世界的東西。
《火並》的故事並不算復雜,講的是幾股強盜來錢庄打劫的過程中發生的各種怪事,妙就妙在人物正邪莫辨,沒有誰是真正的好人,都是為貪婪和慾望而來,護銀的、搶劫的心懷鬼胎,貌似各自獨行,又有微妙交叉,勾心鬥角殺機暗藏,情節沒有按你想像的方向反展,節外生枝的東西紛至沓來,防不勝防,越到最後,快要接近謎底,節奏越發緊張。羅烈扮演的獨腳大盜,陰騭乖戾,性情頗為古怪,而凌波、汪萍兩位兩位美女花旦,一身白衣勁裝,看上去頗為正義,但是神色里微瀾重重,讓人不禁疑竇頓生。如果說香港武俠電影里,誰能拍出希區柯克那種感覺,這個頭銜和榮譽非前文藝導演楚原莫屬。
《火並》的編劇由邵氏名編劇倪匡完成,一流的文化才子,加上想像力豐富的導演,好得很。不過,我對倪匡時好時壞的編劇水準一直有些疑問,前兩天問了港片同好本來老六同學,他說,倪匡的劇本時好時壞,並不是這個才子自身的問題,而是斯時因為市場需要,很多電影他只是落了一個名字,實際上電影和他沒關系,編劇本多半是導演完成,很多張徹張老爺子的電影就是這樣。作為聲名在外的名編劇,是一個不小的市場招牌,公司認可,觀眾買帳,很多人就好他這一口,而他本人並非三頭六臂,沒時間去完成那麼多的作品,為了好賣,有些電影就說成是他的編劇了。
楚原離開古龍,同樣可以操作像《火並》、《愛奴》等這樣很不錯的電影,可是古龍的劇本離開楚原,給別人執導,味道就變了。典型的反面教材是,1976年,由導演羅維的公司投資,古龍編劇,羅維本人導演,王羽、成龍主演的《風雨雙流星》,一出爐就大賠了。這個片子不是古龍的劇本出了問題,故事堪稱奇幻絕妙,但是導演對劇本的領悟不足,導致節奏緩慢羅里八索,敘事詳略不當等等,還有演員的僵化的表演都是很大的敗筆。換了楚原來導演估計是另外一種氛圍和味道。可惜了。古龍一直不服氣只在電影界當個小編劇,跑去開電影公司,還自己當導演,叵耐隔行如隔山,差點賠了半死。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多少年後的今天,我依然記得,看完《火並》那一天,錄像廳散場、農歷六月二十四的活動散場,高原上藍天白雲鮮亮。我一個人走上鄉村公路,穿過夏天裡一片片碧綠挺拔的玉米地,漫不經心的往家裡趕,滿腦子還是關於《火並》這個片子的奇思怪想。那一天,早上出門之前,我洗頭用的是蘋果味道的洗發香波,微風一吹,很好聞,把自己都陶醉了。
Ⅳ 說說成龍的電影
《同是一家人》主演:成龍 找不出內容簡介
《頂天立地(北派功夫)》內容:1937,中日戰爭爆發,日軍揮兵中境,數以萬計的百姓被日軍所殺。故事講述一群抗日英雄,以鮮血保衛家園,但歷史卻被日軍所改,但歷史卻未被國人所遺忘……
《迷你特攻隊》主演:成龍 林青霞 王羽 鄭少秋 導演:朱延平
內容:二次大戰期間,日軍在一次特別行動中俘虜了聯軍四位高級軍官,並且預計押回日本東京獻給天皇。聯軍為了營救這四位高級軍官,逐以50萬美金禮聘一支特工隊,派魔鬼上尉段宏組織特攻隊在四天之內救出四位將軍。派魔鬼上尉段宏找到老孫、草上飛、比利、雷莉(林青霞)他們組成迷你特攻隊,到盧森堡去救人質,在救援的路上,遇到敵人的阻擊,段宏中槍失蹤。特攻隊在路上遇到大牛(成龍)、二妞兩人並結伴去營救人質。誰知竟有人搶先一步救走人質。原來段宏並沒有死,這些都是他設的一個圈套,讓兩幫人自相殘殺,他坐收魚翁之利。一場混戰後,特攻隊只剩下老孫和大牛、二妞三人,段宏為了獨吞酬金殺死了老孫。大牛、二妞在與段宏的激斗中也受了傷,最後段宏被炸死……
本片由朱延平導演,演員陣容堪稱豪華,不僅拉來了動作片巨星成龍加盟,還招攬了人氣美女林青霞,以及香港老牌武俠片紅男子王羽與鄭少秋。劇情基本是沿著《紅粉兵團》的大堆頭冒險喜劇路線,由全女班換為全男班演出而已,在內容上毫不新鮮。兼且本片以二次大戰為背景,但時空交代漏洞百出,結局更是不問情由的濫打一氣,成績教人失望,白白浪費了這個黃金的陣容班底。
《廣東小老虎(香港過客)》導演:午馬 演員: 劉家榮 石天 成龍 孟飛
內容:《廣東小老虎》是1971年的一部作品,本片中成龍第一次擔任主角。而影片是在很久以後大哥最終成為明星的時候才得以發行!片中,黑道幫派之間的世仇導致主角父親的死亡,也使主角成為孤兒。長大成人,並學會了格鬥後,主角回去為父親報仇
《少林木人巷》導演:陳志華 主演:成龍 黃正利
內容:小啞巴自小在少林出家,他天性純朴,與人為善。在少林寺的山後幽禁著一個怪人,小啞巴並不顧旁人眼光,悉心照顧。怪人感恩於小啞巴,遂將自己的畢生絕學口授,小啞巴的武功突飛猛進,在成人之日,闖過了少林木人巷,出師下山。下山之日,小啞巴受託於怪人將一句話傳給故人,而其實確是傳召青龍,白虎兩幫重出江湖的暗號。而這怪人就是當年江湖的魔頭,他不但興風作浪也是小啞巴的殺父仇人。當一切真相明了的時候,小啞巴內心掙扎,不知該如何讓選擇,最終理智戰勝情感,決心為江湖除害,也報自己的殺父之仇。這同樣是成龍早期的作品,同樣是一部失敗的作品。影片的主角小啞巴的性格仍如李小龍早期的形象,站在道義抉擇的兩難境地上,身上背負著恩怨情仇,不可拋棄的悲劇性格。但是事實又一次證明,這樣的角色不適合成龍,成龍身上沒有李小龍那種大義凜然的氣質和決絕的氣概,在全世界的華人為李小龍的不幸逝世唏噓時,成龍的出現並不能代替李小龍的光輝,顯然成龍的成功在另外的戲路開拓上,而後來成龍的喜劇功夫影片的成功也證明成功是不能夠模仿的。
《風雨雙流星》導演:羅維 主演:王羽 成龍
內容:風七爺是江洋大盜與花無病合謀盜得大內玲瓏如意八寶箱,後為花雨夫人取去,風七爺欲利用青年高手梅星河除去花無病向官方銷案,更利用花無病急需解葯而取得八寶箱。花無病盜得八寶箱,取出解葯,用得全身扭曲而亡。這時梅星河發覺風氣爺之身份,而以獨門武器奪命流星將他殺死,再到花雨洞發覺事情並不簡單,原來花無病並沒有死。最後,梅星河與假死的花無病決一死戰···
《蛇鶴八部》導演:陳志華 主演:成龍 苗可秀
內容:武林八大門派掌門研究出一套卓絕拳法——蛇鶴八步,不料成功之後八人全部暴斃,拳譜亦告失蹤。俠客徐英風偶獲拳譜,引起武林各派追殺。黑龍幫主錢獅尤其陰險奸詐,不擇手段奪取拳譜,徐一方面要與武林各派為敵,還要查出真正兇手,凶險重重……成龍早期的作品,遵循著幸福,不幸,學武,報仇這樣一個故事模式,雖說成龍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但是隨著一部又一部影片的拍攝,成龍在這一過程中學會了如何控制影片的節奏,如何去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這位他以後自己執導影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且在片場中雨一眾武師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這都是成龍後來能夠一飛沖天的前期積累。所以這些影片可以說是成龍的練習作,真正喜愛成龍的觀眾在這些影片中或許能夠看到成龍早期的稚嫩,也可以一窺他成功的秘密。
《飛渡卷雲山》導演:羅維 主演:成龍 田俊 梁小龍
內容:卷雲山一直是個令人聞命喪膽之處,那裡盜匪雲集,各自山頭不得越界。近十年來人們都是繞路而行,避開這個是非之地。而豹子丁沖豪膽狹義,受朋友之託將一位將死的病人送去葉神醫那裡,因為時間緊迫,只能取道卷雲山,一行三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憑著三人的功夫沖破了一道又一道險阻,正但他們以為功德圓滿的時候才發現他們正掉進了別人的圈套里,背後是一個稱霸武林的不可告人的陰謀。這部電影也是羅維為成龍量身訂造的功夫片,片中的故事情節套用古龍小說的經典模式,戲中有戲,真假難辨,但是這部影片仍然沒有將成龍個人帶上成功之路。影片中乘龍盡力發揮了他的武打功夫,但是因為角色本身的限制,成龍只能中規中矩的擺出一招一式,成為功夫的玩偶,沒有絲毫的靈氣。而成龍所飾演的丁沖一本正經,沒有性格的變化,稍嫌呆板。影片中的武打設計也沒有走出一般功夫片的窠臼,因此此片上映後沒有引起任何轟動。
《拳精》導演:羅維 主演:成龍
內容:成龍飾演一名少林弟子,他生性頑皮好動,常被師父責罵,可是他聰明伶俐,且膽大驚人。傳聞寺里藏經閣有鬼,他卻主動要求去看守,怎料大樓真的有鬼,鬼魂還教他一些被禁學的功夫,令他成為武林高手……
《一招半式闖江湖(點只功夫咁簡單)》導演:陳志華 主演:成龍
內容:阿龍並沒有真正的練過功夫,只是他父親練時偷偷的學了一些,他靠著偷學的一招半式闖盪江湖,經常被別人欺負,他決心苦練,只有在苦練成武功後才不會受別人的欺負,於是他一個人進入深山中苦練,終於讓他練成了一身好功夫。
《殺手壕》內容:30年代的美國,關仁和兩個兒子辛苦經營著一家餐館。大兒子在當地開設診所,次子雲龍(成龍飾)天生好武,善打抱不平,常跑到叔父處學功夫。一天,雲龍與女友小蘭外出遊玩回來,見飛刀阿彭帶著手下向父親勒索,遭到毆打,雲龍憤怒還擊,打退阿彭一夥。阿彭之舅羅保為當地教父,得知雲龍武功了得,想利用雲龍參加德州武術大賽,遂命阿彭一夥對雲龍設下層層圈套,諸多逼害,還捉了其兄的未婚妻作為人質。雲龍被逼上擂台,經過奮力拚搏,憑借實力,雲龍把對手逐一擊倒,然而決賽之日,對手竟是凶捍的殺手壕……
《殺手壕》是嘉禾公司在80年代為將成龍推向國際市場而特意攝制的影片。影片由好萊塢導演羅伯特.高洛斯集編劇、導演於一身,講述一位在美國開小餐廳的老華僑的小兒子身懷絕技,並和當地黑社會勢力巧妙周旋的故事。《殺手壕》拍攝期間,美國人就把成龍幻想成李小龍之後的新一代功夫巨星,影片拍攝地洛杉磯甚至將每年的9月2日定為「成龍日」,但《殺手壕》上映後,票房雖然不錯,口碑卻很平平,美國觀眾希望看到的是李小龍勇猛強悍、拳拳到肉作風,但成龍的風格卻是詼諧調皮,動作猶如雜耍一般,似乎並不合美國觀眾的胃口。另一方面,香港觀眾則對《殺手壕》的動作設計十分不滿;一直由自己出任武術指導的成龍自己也很不滿意,在美國居然要遵照美國人設計的武術動作拍戲,而有些打鬥動作的處理在成龍看來實在是滑稽。於是,在《殺手壕》攝制完成後,成龍義無反顧重回香港,拍攝了一系列具有自己風格的影片。但即便如此,如果將《殺手壕》與美國同期同類的電影做比較,仍值得一看,成龍的詼諧有所表現,某些大場面設計亦體現了部分水準,整體而言,已算難得了。
《師弟出馬》導演、主演:成龍
內容:阿龍與陳昆都是威義武館的學徒,二人從小相依為命,情如兄弟,眼見一年一度的賽獅大會又要開始,七年來,威義武館一直是正風武館的手下敗將,今年主辦方我iele提高比賽的難度,還特地設置了高難度的踩青。臨出賽前,大師兄扭傷了腿,不能舞動獅頭,無奈之下,只能由阿龍出馬。阿龍與正風武館的舞獅人你追我奪,最終不敵敗下陣來。失敗了的阿龍被是兄弟們嘲笑,可是阿龍在舞獅時卻發現與他交手的就是扭傷了腳的大師兄。大師兄謊稱不能出賽,卻替對方打擊自己的武館,師傅將大師兄逐出了武館。阿龍決心要查明真相。原來大師兄好賭欠下了賭債,逼不得已出賽。而且受到黑道的利用和控制,知道真相後的阿龍決心與黑道決一死戰。這是成龍在離開師傅羅維加入嘉禾公司以後拍攝的首部功夫喜劇,也是成龍首次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他為自己量身訂造了一部極具個人特色的娛樂佳作,在這部影片中成龍充分展露了他的敏捷身手和小人物打不死的勇氣。武打場面除了可以用擁有美感和沖擊力來形容之外,還極度富有幽默感。若論動作之巧妙,成龍小巧騰挪的設計可謂第一。若論喜劇效果,成龍的電影在借鑒了已故喜劇大師卓別林和基頓的精華後,巧妙的將這些元素結合了起來,用武打動作來展現諧趣,在武打的設計上真正有了成龍風格,用觸手可及的東西來當作任何的武器,任何的騰挪跳躍都來自於即興的創作,看起來似乎有那麼的一絲勉強,卻又恰到好處。尤其是結尾的打鬥,看起來毫無章法可言,完全是市井無賴的死纏爛打,但是又處處顯示出小人物的機智和巧思,以及打不死永不言敗的精神氣質。這部影片取得了票房上的豐收,成龍也真正確立了他的武打路線和電影風格,脫去義正言辭的大英雄的包裝,來做回一個人見人愛的平凡但不普通的小人物,做一個有血有肉,雖然油腔滑調但是大節上毫不迷糊的平民英雄,可以說成龍在離開羅維踏入嘉禾以後真正開啟了他功夫巨星的時代,成為繼李小龍之後又一個傳奇。
《福星高照》導演:洪金寶 主演:洪金寶 成龍 元彪 曾志偉 曹達華 秦祥林 馮淬帆
內容:搞笑無國界,雞骨草(成龍)、鵜鶘菜(洪金寶)、羅漢果(曾志偉)、大地生(吳耀漢)、花旗參(秦祥林)、犀牛皮(馮淬帆)幾大福星一齊組隊往日本。故事描述國際刑警雞骨草成龍與助手奉命追查罪犯三哥,被東京犯罪組織領袖松本插手,並將助手獨腳金元彪掠走。大力丸只好求上司曹警官為他尋找五個好友鵜鶘菜洪金寶、羅漢果曾志偉、大地生吳耀漢、花旗參秦祥林、犀牛皮馮淬帆相助,由女警司霸王花胡慧中陪同直飛東京。途中五人對霸王花大獻殷勤,欲得美女垂青而各出奇招……"《五福星》系列電影的續集,是成龍與洪金寶合作的功夫喜劇里的一道招牌菜。每當這幾位高手一出馬便會玩笑大開,醜事連連、花樣百出,1985年的《福星高照》是當年的賀歲片,這次五福星們把熱鬧的舞台搬到了日本,為了迎合幾位兄弟的英雄本「色"",這次的女主角換成了同樣漂亮的女警司霸王花(胡慧中),途中五人對霸王花大獻殷勤,欲得美女垂青而各出奇招。影片笑料層出不窮、花樣多多,喜歡功夫喜劇、打打鬧鬧的朋友們一定不能錯過這部《福星高照》。此片上映一星期便有一千萬的票房,落畫時更有三千萬的成績,拍上了年度賣座第一的位置,是當時嘉禾有史以來最賣座的電影。影片不僅為其贏得巨大的商業成就,洪家班更因此提名一九八五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
《夏日福星》主演:洪金寶 成龍 元彪 劉德華 關之琳 胡慧中 曾志偉 曹達華 秦祥林 馮淬帆 吳耀漢 苗僑偉 惠英紅等
內容:洪金寶、馮淬帆、苗僑偉、曾智偉、吳耀漢、胡慧中等人,放大假隨旅行團去泰國遊玩,突然接到曹警司的通知,富商馬先生被殺,要求他們火速回香港,協助調查此案。在這時,有三個殺手來到香港,要殺馬先生的女友關之琳和同此案有關的商人劉滅口。為保護二人,胡慧中讓關之琳住進五福星家中以便保護;成龍、劉德華二人負責保護商人,由元彪和胡慧中留在關之琳家中引殺手上鉤,可惜被殺手識破。在保護商人外出時成、劉二人中計,商人被殺,此時關之琳與五福星也遭到殺手追殺,關鍵時刻,成龍與元彪趕到與殺手展開了一番激斗…… 本片緊接《福星高照》上映,是嘉禾電影公司「福星」攻勢的重頭戲。影片與之前的《福星高照》相近,同樣的搞笑作風,大玩刑偵把戲,只不過外景地離開了日本,而轉戰向了泰國。電影一經推出,緊隨前作之後,贏得了近三千萬的票房,賺了個滿堂紅。一年裡,兩部福星電影占據票房榜的冠亞軍位置,也堪稱香港電影界的一段佳話。雖然電影商業上頗為成功,但電影故事本身開始缺乏新意,被指炒冷飯,倍受評論非議。另外成龍和洪金寶之間亦發生一些矛盾,為然後兩人的合作分歧埋下了伏筆。
成龍 洪金寶一起演的電影:《少林門》《A計劃》《一個好人》《奇謀妙計五福星》《福星高照》《夏日福星》《飛龍猛將》《快餐車》《龍的心》
Ⅳ 李小龍是武打明星,他的電影有哪些推薦
掰著指頭算一算,距離李小龍去世至今已經45年了。但是「李小龍」三個字擺在當今的功夫電影節仍然如雷貫耳,足以可見這位傳奇人物的影響力。他是真正身懷武功的一代宗師,也是功夫片的開創者。可惜,被無數光環籠罩的他年僅33歲去世,成為了無數影迷心目中最大的遺憾。
當然,《唐山大兄》和《猛龍過江》也是李小龍的電影作品。其實,真正意義上李小龍的電影僅僅4部而已,在第四部《死亡游戲》未拍攝完李小龍就遺憾的離世了。雖然留下了僅僅不足四部作品,但李小龍對中國動作電影影響巨大。大師已逝,只剩下世人無限緬懷!
Ⅵ 香港電影功夫片中導演界的伯樂是羅維,先後起用了李小龍,成龍,李連傑,創建了自己的公司羅維電影公司
很諷刺的是羅維生前曾經說過,這幾個人都是他發掘的,但他們真正大紅大紫卻都是在離開他之後,由此看來看人的眼光羅維是有的,但不會用,所以發揮不了他們最大的優勢,也就留不住人才。
羅維(1918年-1996年),出生於中國江蘇,1948年移居香港,香港電影導演、演員。畢業於北京中學。
早年曾加入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任導演及編劇,並任邵氏及嘉禾電影執導。後進永華影業公司出演《清宮秘史》(飾袁世凱)《愛的俘虜》等十多部影片。1957年組建四維公司,執導《多情河》等。1961年參加電懋公司執導《無語問蒼天》。1965年進入邵氏兄弟影業公司執導《鱷魚河》。1970年執導《五虎屠龍》、《影子神鞭》、《冰天俠女》後轉入嘉禾公司任主導演。1996年1月20因心臟衰竭,在香港去世。1997年第3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授予終身成就獎。
羅維導演的電影超過五十部,最為人所屬識的羅維電影包括李小龍主演的《唐山大兄》及《精武門》,以及成龍初出道時之多部電影。1963年的在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拍武俠片《金箭盟》;1965年加入邵氏影業,拍攝《金菩薩》、《鐵觀音》之流的女性間諜片。後來,羅維搭檔鄭佩佩拍武俠片《毒龍潭》、《龍門金劍》終於成就「百萬導演」。1975年,羅維跟鄒文懷、何冠昌另立山頭,創建羅維影業公司。
Ⅶ 80年代功夫老電影
片名:飛渡卷雲山
導演:羅維 Wei Lo
主演: 成龍 Jackie Chan
梁小龍 Hsiao Liang
田俊 James Tien
劉明
汪萍
類型:動作
更多外文片名:
Magnificent Guardsmen
Fei juan yun shan
國家/地區:香港
對白語言:粵語
顏色: 彩色
發行公司:21st Century Film Corporation
上映日期:1978年4月27日 香港
劇情梗概:
卷雲山一直是個令人聞命喪膽之處,那裡盜匪雲集,各自山頭不得越界。近十年來人們都是繞路而行,避開這個是非之地。而豹子丁沖豪膽狹義,受朋友之託將一位將死的病人送去葉神醫那裡,因為時間緊迫,只能取道卷雲山,一行三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憑著三人的功夫沖破了一道又一道險阻,正但他們以為功德圓滿的時候才發現他們正掉進了別人的圈套里,背後是一個稱霸武林的不可告人的陰謀。
劇情介紹
豹子丁沖一雙鐵拳聞名江湖,與兩位朋友常無意以及張聾子護送一名病人前往京城葉神醫處求醫,因為病情危機,需要取道卷雲山,但是卷雲山盜賊盤踞,惡魔群集,近十年來無人敢於經過,在上山途中,丁沖等人遇到無數陷阱,危機,憑著三人功夫,破了一道又一道陣,最後內情卻令三人大出意外……
幕後製作
這部電影也是羅維為成龍量身訂造的功夫片,片中的故事情節套用古龍小說的經典模式,戲中有戲,真假難辨,但是這部影片仍然沒有將成龍個人帶上成功之路。影片中乘龍盡力發揮了他的武打功夫,但是因為角色本身的限制,成龍只能中規中矩的擺出一招一式,成為功夫的玩偶,沒有絲毫的靈氣。而成龍所飾演的丁沖一本正經,沒有性格的變化,稍嫌呆板。影片中的武打設計也沒有走出一般功夫片的窠臼,因此此片上映後沒有引起任何轟動
Ⅷ 歷年來香港電影冠軍
27/11/1970 - 17/12/1970 年:《龍虎鬥》 207萬HK$
導演:王羽
主演:王羽、羅烈
老牌的武俠片大導演張徹的首席弟子王羽單飛後第一次自導自演,即榮登1970年香港華語電影票房總冠軍,掀起港台拳腳功夫片的潮流。
影片講述王羽扮演的中國武林高手以鐵砂掌決戰羅烈出演的日本武士的悲壯故事。
31/10/1971- 22/11/1971 年 :《唐山大兄》319萬HK$
導演:羅維
主演:李小龍
如果說以前的武俠片代言人,游泳運動員出身的王羽是以玩票的性質進入功夫電影界,那麼本年度真正的武林高手問世了,那就是李小龍。
原邵氏重臣鄒文懷、何冠昌等人慧眼識英雄,大膽啟用被邵逸夫拒之門外的海龜李小龍主演本片,結果該片成為嘉禾公司首部打破香港票房記錄並永留影史的功夫片,拋離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張徹御用的雙子星狄龍和姜大衛連續主演的《拳擊》和《新獨臂刀》好遠。
其實這部電影的故事簡單,導演羅維的手法也陳舊和老套,但是該片的靈魂李小龍卻以獨特的氣質和別的演員難以企及的武功稱征服了所有的人。
30/12/1972- 24/01/1973 年:《猛龍過江》 530萬HK$
導演:李小龍
主演:李小龍、苗可秀、羅禮士
李小龍在出演此片前,已經憑年初的另一部力作《精武門》以443萬票房打破了香港影史的票房紀錄,年底時再以自導自演的本片更上層樓。
雖是初次執導,但是李小龍的導演和調度功力明顯勝於他的前兩部作品的導演羅維。
值得注意的是本年度出現了一個重要的名字,那就是李翰祥導演的《大軍閥》中的男主角 --- 許冠文。
22/09/1973- 22/10/1973 年 《七十二家房客》 562萬HK$
導演:楚原
主演:岳華、胡錦、井莉、沈殿霞、何守信、鄭少秋
內地導演王為一在60年代曾經拍過同名之作,出身電影世家的楚原借機將這一故事本地化,結果大獲成功,不僅成為年度票房冠軍,而且還創造了香港影史的新記錄。
就連李小龍的力作《龍爭虎鬥》也只能屈居次席。 李翰祥的風月片在本年度也依然大受歡迎,和張徹的陽剛武俠片倒也相得益彰,其中由許冠文主演的《一樂也》名列票房榜第四位。
也是在這一年,天妒英才,李小龍與世長辭,留下了未完成的作品《死亡游戲》。
17/10/1974- 14/11/1974 年 《鬼馬雙星》 625萬HK$
導演:許冠文
主演:許冠文、許冠傑、許冠英
李小龍的離世讓嘉禾少了半壁江山,但是當時鴻運正當頭的鄒文懷很快又找到了另一票房靈丹 --- 許冠文。
巧合的是許冠文也和李小龍一樣都因為提出的合作條件不被邵逸夫接受,而轉投嘉禾。本片也是許氏三兄弟首部創造新票房記錄的影片,從此香港影壇進入許氏喜劇電影的時代。 該年,許家三兄弟成立許氏兄弟電影公司。
除此之外,一手捧紅許冠文的李翰祥的風月片仍未逞退勢,他導演,許冠文主演的《聲色犬馬》排票房榜第三位,不過,該片也是他們的最後一次合作。
21/08/1975- 11/09/1975 年 《天才與白痴》 455萬HK$
導演:許冠文
主演:許冠文、許冠傑 、喬宏
毫無玄念,又是許氏兄弟連庄,在當時和香港根本就無人能與其爭鋒。
本年度,當了多年武術指導劉家良首部導演的電影《神打》也取得不錯的票房成績,排名第7。
16/12/1976- 14/01/1977年 《半斤八兩》 853萬HK$
導演:許冠文
主演:許冠文、許冠傑、許冠英
許氏兄弟再度創造香港影史的票房新記錄,直接跳過700萬,成功跨越800萬大關,在那時候,香港人已將每年進電影院看許氏兄弟的電影當成必做的事了。
該片在香港影史極具地位,堪稱經典之作。多才多藝的許冠傑為影史創作的同名粵語歌曲至今依然傳唱。
31/03/1977- 06/04/1977年 《俏探女嬌娃》770萬HK$
導演:鮑學禮
主演:丹娜、劉永
不知為何,許氏兄弟除了跨年上映的《半斤八倆》外,本年度並無作品上映,所以也成就了其它影人。但是冠軍級人馬卻頗為意外,不知是什麼來頭,只知道是邵氏出品。
票行榜上排名第二位,收入505萬多的《發錢寒》倒是大大的有名,因為它的導演是吳宇森,而主演是許氏兄弟中的許冠英。
值得注意的還有排名票行榜第六位的由洪金寶首部自導自演的《三德和尚與舂米六》。
03/08/1978- 23/08/1978 年 《賣身契》 782萬 HK$
導演:許冠文
主演:許冠文、許冠傑、 許冠英
許氏兄弟卷土重來,當仁不讓的坐上票房榜第一的寶座。
要說本年度最重要的影壇大事,那並非是許氏兄弟的又有新作問世,而是接連有兩部電影問鼎票房榜的一個演員,雖然排名分別是第二和第八位,但是那位演員的名字叫成龍,那兩部電影分別是《醉拳》和《蛇形刁手》。
17/02/1979- 07/03/1979 年 《笑拳怪招》 544萬HK$
導演:成龍 、曾江
主演:成龍 、石天
成龍首部自導自演的電影,一上映即取得年度冠軍,雖然票房比起許氏兄弟還有較大的差距,但也是相當的出色了。他的師兄弟洪金寶和元彪也是表現不俗,袁和平在用《醉拳》和《蛇形刁手》捧紅成龍後,又和洪金寶合作的《林世榮》也取得好成績,在票行榜上排名第五位。
許冠文在本年度又無新作問世。
09/02/1980- 06/03/1980年 《師弟出馬》 1102萬HK$
導演:成龍
主演:成龍、元彪、石堅
成龍自導自演的諧趣功夫片,技法明顯比上一年的《笑拳怪招》圓熟很多,票房更是首次超越千萬大關,諦造了香港影史新的賣座記錄。
也是在這一年,在連創佳績後,心高氣傲的成龍在好來塢卻遭遇挫折,拍攝了《殺手壕》等即不叫好也不叫座的爛片。
本年度還有一件足以引起影壇地震的大事發生了,那就是麥嘉、石天、黃百鳴在金公主公司的支持下,成立了一間新的電影公司,它的名字叫 --- 新藝城。
剛剛創業的新藝城勢單力薄,缺少資源,卻偷偷請來嘉禾的合約導演吳宇森化名吳尚飛拍攝了創業作《滑稽時代》並取得不錯的票房。吳宇森分身乏術這際,向新藝城推薦了徐克加盟。
30/01/1981- 07/03/1981年 《摩登保鏢》 1776萬HK$
導演:許冠文
主演: 許冠文、許冠傑、許冠英
許氏兄弟風雲再起,共創票房新記錄。本片也是許冠文最後一部巔峰之作,並非是許氏英雄遲暮,而是風水輪流轉,一個新的時代即將開始了。
本年度,新藝城出品的《追女仔》、《鬼馬智多星》和《歡樂神仙窩》分別占據了票房榜的第二、第三位和第五位,已全面超過了邵氏,開始接近嘉禾。
在這一年裡,還有件影壇矚目的事發生,一個長期在電視台混吃騙喝的胖子也學他父親進軍電影界,拍了第一部電影就是黃、賭、毒中的賭片《千王斗千霸》,這個胖子的名字叫王晶。
16/01/1982- 18/02/1982 《最佳拍檔》 2604萬HK$
導演:曾志偉
主演:麥嘉、許冠傑、張艾嘉
在一連串的成功之後,新藝城動員全公司力量要拍一部大製作,但是缺少男主角,原先看好的周潤發卻選擇了另外一部名為《血汗金錢》的電影。新藝城的奮斗7人組(麥嘉、石天、黃百鳴、徐克、曾志偉、泰迪羅賓、施南生)用排除法算到了許冠傑並以200萬片酬和日本賣埠分紅為條件成功讓他從嘉禾和許氏過檔。
於是,香港影史的新記錄誕生了,票房突破2000萬大關,若以上座率來計,更是達到了恐怖的200萬人次,到今天仍然沒有電影能打破這一記錄,這一切都宣示了新藝城時代正式開始,也是香港電影進入全新和全盛時期的開始。
在新藝城的金裝豪華喜劇電影的沖擊下,其它的各類型的功夫片、刀劍武俠片、搞笑片統統失色,就連回歸香港的成龍延續小子式諧趣動作片路線的《龍少爺》也只能屈居次席。
值得注意的是除成龍外,另一位功夫巨星李連傑出世,他和內地武術隊的專業運動員們主演的《少林寺》在內地和海外都大受歡迎。
05/02/1983- 03/03/1983 《最佳拍檔大顯神通》2327萬HK$
導演:曾志偉
主演:許冠傑、麥嘉、張艾嘉
《最佳拍檔》取得空前的成功,新藝城當然趁熱打鐵,立馬推出原班人馬出戰的續集,結果同樣大放異彩,蟬連票房冠軍寶座。
不過,老牌的嘉禾公司也開始了大反擊,旗下皇牌盡出,其中以洪金寶、成龍、元彪三兄弟為核心,分別打出「五福星」和成龍作品的品牌,他們主演的《奇謀妙計五福星》和《A計劃》也是極受歡迎,分列票房榜的第二和第三位,尤其是成龍自導自演的《A計劃》更是一部劃時代的動作片經典之作,也預示著成龍風格的正式開始。
這一時期,譚永麟、林子祥等歌星也成為電影賣座的保證。而電視台紅小生周潤發則因錯過新藝城電影,還繼續背負著票房毒葯的惡名。
70年代的票房霸主許冠文卻接連缺席,連續幾年沒有新作問世。
26/01/1984- 22/02/1984 《最佳拍檔之女皇密令》 2928萬HK$
導演:徐克
主演:許冠傑、麥嘉、張艾嘉
《最佳拍檔》拍到了第三集,不但第三次稱霸票房榜,而且再破票房記錄。
這一年依然是新藝城年,除頭把交椅外,還憑《聖誕快樂》、《全家福》霸佔了第二和第五名的席位。居第三位的是李連傑在《少林寺》後的新作《少林小子》。嘉禾的重頭戲,洪金寶、成龍、元彪三兄弟再度出戰的《快餐車》也只能奪得第四名。
久休後復出的許冠文推出的《鐵板燒》依然賣座,但是已全無當年一統天下的霸氣了,他的時代已無可奈何的結束了。
這一年香港的電影市場異常火爆,接連有7部電影突破2000萬大關。在電影公司方面,基本上是新藝城和嘉禾雙雄並舉,再加上德寶和一大批獨立製作公司百花齊放,而曾經的巨頭邵氏已基本停產。
10/02/1985- 08/03/1985 《福星高照》 3074萬HK$
導演:洪金寶
主演:洪金寶、成龍、元彪
新藝城的《最佳拍檔》系列創造了史無前例的成功,但是內部矛盾也因此而起,經過紛爭,《最佳拍檔》系列暫停,改由石天自導自演的《恭喜發財》掛帥出戰賀歲片。
但是,嘉禾公司的推出的卻是之前大受歡迎的「五福星」品牌,洪金寶、成龍、元彪師兄弟打造的《福星高照》的各種娛樂元素和動作設計比起上集是更上層樓,結果是毫無爭議的登上冠軍寶座並且創造了新的票房記錄,成為香港首部突破3000萬票房大關的電影。
這一年是嘉禾和洪金寶年,他們是全面出擊,除了賀歲片大勝新藝城外,暑期的「五福星」系列的第三部《夏日福星》也再度稱雄、秋季時則有洪金寶、成龍聯袂主演的《龍的心》、聖誕推出的電影則是成龍自導自演的拚命之作《警察故事》。
在如此陣容下,本年度票房的前四名當然是洪金寶三兄弟的座下物,就算是《最佳拍檔》再有第四集,也難以撼動「七小福」的拳霸天下。另外,值得關注的還有洪金寶推出的小本製作《僵屍先生》不僅狂收2000萬,名列票房榜第五位,也正式開創了林正英為代表人物的「靈幻動作喜劇」類型片。
成龍在這一年再度進軍好來塢,可惜仍是次災難性的嘗試,雙方合作的《威龍猛探》不倫不類,在北美和本港都是既不叫好,也不叫座。
另外,許冠文和許冠傑也分別主演了《智勇三寶》和《打工皇帝》,不過,他們和新藝城一樣,只能望洪胖的後背而嘆為觀止。在1985年,任誰也無法抵擋洪金寶和嘉禾的強大攻勢。
02/08/1986- 01/10/1986年 《英雄本色》 3465萬HK$
監制:徐 克
導演:吳宇森
主演:狄龍、張國榮、周潤發
江山代有才人出,時光到了1986年,新一代票房霸主誕生。
經過1985年的慘敗,新藝城痛定思痛,絕地反擊,首先在賀歲檔重出皇牌《最佳拍檔》系列,推出第四集《最佳拍檔千里救差婆》,在暑期則上映之前小兵立大功的《開心鬼》系列的新一集《開心鬼撞鬼》,然而所有的這一切都不及無心插柳的一部電影的榮光,那就是徐克召集發配台灣的吳宇森導演、邵氏棄將狄龍和票房毒葯周潤發主演的《英雄本色》。
該片不僅一舉打破香港電影票房記錄,更重要的是為新藝城擊敗了洪金寶和嘉禾,此前洪胖在賀歲檔憑大堆頭大製作的《富貴兵團》成功擊退了新藝城的皇牌《最佳拍檔》第四集,這也是該系列首次在賀歲檔遭遇敗績。現在《英雄本色》以絕對優勢將所有對手斬於馬下,同時也向全亞洲宣告了又一位巨星的誕生,那就是周潤發。
本年度除了《英雄本色》引爆的一系列英雄片狂潮和周潤發旋風之外,就是新藝城和嘉禾兩大公司的鬥法了,令人驚訝的是,嘉禾的洪金寶居然成功挖到新藝城的主帥麥嘉伙拍集「福星」和「最佳」兩大品牌的電影《最佳福星》,有這兩個人坐鎮,該片票房自然不俗,還有依然保持了一定的號召力的許冠文也拍了新作《神探朱古力》、久違了的李連傑也有新作《南北少林》問世,不過,在1986年,沒有任何一部電影能和《英雄本色》相提並論。
這一年還有一件震撼性的新聞就是成龍在南斯拉夫拍攝《龍兄虎弟》時嚴重受傷,生命垂危,幸好搶救及時和遇到名醫,沒讓香港再失去一個傳奇。
21/01/1987- 19/02/1987年 《龍兄虎弟》 3546萬HK$
導演:成龍
主演:成龍、譚詠麟、關之琳
成龍因拍本片身受重傷,傷愈後復拍,動作難度絲毫未減,以其拚命精神和出色製作再度創造票房新記錄。除本片外,他自導自演的《A計劃》續集也是大獲成功,經典程度不讓第一集。
1987年,除成龍外,就是周潤發的天下,前20大賣座電影中,他一個人的作品就幾乎佔了一半,可惜倉促趕工的《英雄本色》續集卻遠遠不如第一集成功,票房和口碑都一般,導演吳宇森後來甚至都不承認那是自己的作品,另外兩部林嶺東導演的《監獄風雲》和《龍虎風雲》卻大受歡迎並且成功的諦造了監獄和卧底的類型片種,一時之間,跟風如潮。
也是在這一年,大哥大洪金寶退勢明顯,大堆頭製作的《東方禿鷹》雖然仍保持水準,但是娛樂元素和動作設計卻沒有新的突破,票房也沒能達到預期,徹底失去了和一成一周的競爭能力。
許冠傑主演的新藝城的大製作《衛斯理傳奇》票房和反響都一般,他的時代和《最佳拍檔》系列一樣已是英雄遲暮了。反倒是德寶小本製作的喜劇片《富貴逼人》黑馬般的殺出,取得了僅次於成龍和周潤發電影的票房。
徐克和他組建的電影工作室繼續保持高產、高水準、高票房的三高勢頭,這一年,除《英雄本色》系列外,他還製作了盪氣回腸的《倩女幽魂》。
11/02/1988- 30/03/1988年 《八星報喜》 3709萬HK$
導演:杜琪峰
主演: 周潤發、鄭裕玲、黃百鳴、馮寶寶、張學友
新藝城賀歲電影找到新賣點,那就是周潤發,這也是黃百鳴獨立主導的喜劇電影首度排上賀歲檔,結果該片創造了香港電影票房的新記錄。
賀歲檔往往是各大電影公司必爭之期,嘉禾的當然是皇牌洪金寶、成龍、元彪的作品,這次他們拿出來的是《飛龍猛將》,德寶則繼續推出上一年度立大功的「富貴」系列的第二集《富貴再逼人》。可惜,在如日中天的周潤發面前,所有人都得讓路。
在這一年,成龍的《警察故事續集》仍然保持極高的水準,取得年度第二的好成績。許氏三兄弟再聚首的《雞同鴨講》也是叫好叫座,只是這個時代已經不屬於他們了。
14/12/1989- 17/01/1990年 《賭神》 3629萬HK$
導演:王晶
主演:周潤發、劉德華、王祖賢、向華強
正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時光到了1989年,曾經光芒萬仗的新藝城開始走向衰落,距分崩離析也只有一步之遙了,三巨頭之一的黃百鳴雖在88年的賀歲檔大獲成功,卻失去了89年的話語權,他負氣之下,效仿麥嘉當年出走,夥同許冠文、高志森拍攝了《合家歡》和新藝城的大製作,重拾《最佳拍檔》系列皇牌的《新最佳拍檔》打對台,結果大勝。也是在這一年,成龍費盡心機,苦心拍攝的《奇跡》也獲得巨大成功。
然而,這一切在一個巨大的背影面前,都黯然失色。出身香港第一大幫會新義安的向華盛、向華強兄弟組建的永盛電影公司外借周潤發拍了這部《賭神》,一經推出,立即稱霸江湖,無片能敵。從此,香港的電影市場上多了一家公司的名字 --- 永盛,而那個背影就是周潤發塑造的從不正面拍照的賭神的形象。他在本年度還和吳宇森合作了一部重要作品《喋血雙雄》。
這一年的10大賣座片里有4部是周潤發主演,而成龍只能屈居第二。曾經的大哥大洪金寶已過巔峰期,早已不能再左右電影市場了
1991:《逃學威龍》
導演:陳嘉上
主演:周星馳、張敏
沒什麼說的,還是周星馳的獨角戲。
稍感不平的是這部粗製濫造的影片的票房比同一年度里港片中的精品《飛鷹計劃》、《縱橫四海》、《跛豪》、《黃飛鴻》高出很多。
香港電影正式進入二周一成的時代。
1992:《審死官》
導演:杜琪峰
主演:周星馳、梅艷芳
再破票房最高記錄(近5000萬),也是周星馳最鼎盛的一年,十大賣座電影中有
一半是他的作品,更憑《家有喜事》和《審死官》連破兩次票房記錄。
許冠文在本年度拍了他最後一部賣座片《神算》。
1993:《唐伯虎點秋香》
導演:李力持
主演:周星馳、鞏俐
周星馳星爺時代的延續,不過已顯退勢,票房已不如前。
1994:《賭神2》
導演:王晶
主演:周潤發、梁家輝、張敏
周潤發再起風雲,票房突破5000萬大關,周星馳時代開始後首次遇挫。
實在納悶,王晶這部爛到頂點的電影怎麼會這么賣座?
1995:《紅番區》
導演:唐季禮
主演:成龍、梅艷芳
沉默多年的成龍再創高峰之作,票房高達5600多萬。
成龍大製作賀歲片時代開始,更憑此片敲開了好來塢的大門。
周星馳再度敗北,這一年他的賀歲片《大話西遊》既不叫好又不叫座,只是由於題材深度較難理解。
周潤發也在這一年拍了票房一般的《和平飯店》後,告別香港影壇,遠赴好來塢。
1996:《警察故事4之簡單任務》
導演:唐季禮
主演:成龍、吳辰君
再破票房最高記錄(5700多萬),成龍錦上添花之作。
周星馳雖憑《食神》和《大內密探零零發》掙回一點聲勢,但已難以企及成龍的高度了。
1997:《一個好人》
導演:洪金寶
主演:成龍
成龍慚入低谷,本片雖然仍是該年度票房第一,但是票房已大不如前。
周星馳也是極其一般,《97家有喜事》難復當年之勇。
沒有周潤發的王晶拼湊的《賭神3》實在是辱沒了片名。
整體上來看,港片更是每況愈下,一年不如一年。
1998:《風雲之雄霸天下》
導演:劉偉強
主演:鄭伊健、郭富城
本片是10多年來第一部非雙周一成的電影問鼎票房冠軍。
成龍疲態盡露的《我是誰》再遭滑鐵瀘,不過東方不亮西方亮,他的西片《尖峰時刻》在美國大受歡迎。
周星馳的應景之作《行運一條龍》更是不值一提。
1999:《喜劇之王》
導演:李力持、周星馳
主演:周星馳、張柏芝
周星馳終於再度領跑,雖然該片票房極其一般(2900多萬)。
成龍試圖轉型的《玻璃樽》讓人跌破眼鏡,不由得讓人發出感嘆:"龍哥老矣,尚能愛否?"。
劉偉強妄圖延續《風雲》榮光的《中華英雄》未能再上層樓。
這一年港片更是慘不忍睹。
2000:《孤男寡女》
導演:杜琪峰
主演:劉德華、鄭秀文
劉、鄭無敵組合初現江湖。
成龍力圖光復香港市場的野心之作《特務迷城》也只是夕陽無限好了。
2001:《少林足球》
導演:周星馳、李力持
主演:周星馳、趙薇、吳孟達
周星馳鳳凰涅磐,票房再創最高記錄(6000多萬)。
香港電影卻未能如人們預料的也如星爺般的重生。
這一年,成龍雖然在香港市場上無所作為,但是他的《尖峰時刻2》在美國的票房記錄卻遠超《珍珠港》、《侏羅記公園3》等大片,極受歡迎。
2002:《無間道》
導演:劉偉強、麥兆輝
主演:劉德華、梁朝偉、黃秋生及曾志偉四大影帝合演
眾星閃耀,明星雲集的經典之作。
本片票房大收五千五百萬港元,美國華納電影公司更是以破天荒的一千三百六十五萬港元購入版權重拍好萊塢版,並由布拉德-皮特擔任監制,他很大機會飾演戲中劉德華的角色。
2003:《大塊頭有大智慧》
導演:杜琪峰、韋家輝
主演:劉德華、張柏芝
獨特的闡述佛教思想,另類的說道電影。
2004年:《鬼馬狂想曲》
導演:韋家輝
主演:劉青雲、吳鎮宇、張柏芝、古天樂等
搞笑版《鬼馬狂想曲》藍本取自香港七六年經典喜劇《半斤八兩》,誇張的造型和劇情爭議很多,喜歡和詆毀的觀眾各半。
2005年:《功夫》
導演:周星弛
主演:周星弛、元華、元秋等
周星馳依然創造著周氏瘋狂,票房再創最高記錄(6400萬)。但香港電影卻仍未能如人們預料的那樣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