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英雄兒女電影演員王芳的扮演者是誰
英雄兒女電影演員王芳的扮演者是劉尚嫻。
劉尚嫻, 1941年12月出生於上海,1963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1963年,主演戰爭電影《英雄兒女》 。
先後出演了《怒吼吧!黃河》、《拳擊手》、《足跡》、《茫茫大海情》等影片。20世紀80年代末,擔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參與拍攝了《風雨下鍾山》、《媳婦們的心事》、《中國刑警》等。
(1)八一電影製片廠夫妻導演擴展閱讀
人物經歷
1963年,被分配到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在曹禺的《北京人》中演一個受氣的小媳婦。1963年,與田方、劉世龍聯合主演戰爭電影《英雄兒女》,在片中飾演圓臉大眼、青春秀美的妙齡少女王芳 。
1979年,與張瑞芳合作出演劇情電影《怒吼吧!黃河》。之後又連續在《火種》、《拳擊手》《足跡》、《茫茫大海情》、《礦工》等影片中塑造了性格各異的中年女性形象。
參與導演的電影有《風雨下鍾山》、《情留此山中》、《蘇三》、《媳婦們的心事》、《說客》、《仙桃行》、《中國刑警》等。
⑵ 中國第一位女導演是誰
《永不消逝的電波》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oqW2TJj1SDYEOCYoOw8gCA
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位女導演是王蘋。
其後導演的故事片《永不消逝的電波》、《勐壠沙》、《江山多嬌》、《槐樹庄》、《霓虹燈下的哨兵》等都是中國電影的經典之作。
⑶ 八一電影製片廠著名演員王曉棠與丈夫言小朋簡介
1、王曉棠1934年1月出生於河南省開封市,中國共產黨黨員,國家一級演員,中共第十四大代表,中國影協副主席,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少將軍銜。
1955年,王曉棠出演第一部電影《神秘的旅伴》。1958年,憑借主演的電影《邊寨烽火》獲得第11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青年演員獎。
2、言小朋1925年5月-1992年,京劇武生,後為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京劇言派藝術創始人言菊朋的幼子。1935年,10歲即開始從事文藝活動,曾在北京、天津、上海等京劇、話劇團體中參加演出。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文工團、京劇團、話劇團中當演員。
(3)八一電影製片廠夫妻導演擴展閱讀
1、王曉棠,2001年,王曉棠憑借自編自導的電影《芬芳誓言》獲得第2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2005年,王曉棠被選為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2009年8月6日,王曉棠獲得第12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終身成就獎。
2、言小朋,1959年,調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工作。曾在故事片《分水嶺》中飾地主閻萬山,《戰上海》中飾巴隊長,《野火春風斗古城》中飾苗先生,《雷鋒》中飾大個子,《奪印》中飾富裕中農,《南海風雲》中飾越南大副,《奸細》中飾地下交通員老明。
⑷ 史詩大劇《絕命後衛師》觀後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史詩大劇《絕命後衛師》觀後感(通用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劇中,演員鄭昊出演的102團團長蘇達清與妻子許婷可謂是一段柏拉圖式的愛情,被導演稱作為「僅見一次的夫妻。」同在撤離的路上,蘇達清(鄭昊飾)卻無法與妻子見面,思念全靠回憶。軍醫身份的妻子跟隨黨中央主力前面走,團長丈夫蘇達清作為黨中央主力撤離掩護的後衛部隊,一路保護著黨中央的安全與斷後,每每思念都在回憶與仰望天空中度過,「伯拉圖式愛情」牽動著不少觀眾的心。
這對若即若離的夫妻關系,是劇中一條虛構的故事線,兩人沒有現實感情的培養,相見時的短暫,更多的感覺埋在心裡;盡管如此,蘇達清夫妻倆人無時無刻不抓著觀眾的心。導演董亞春用成段落式閃回的方式,將這種特殊的情感用特別的方式呈現出來,鄭昊(飾蘇達清)的豁達耿直,妻子的知書達理和端莊,從兩人的相識、相愛,到彼此談家世。據了解,在整部電視劇中蘇達清與妻子僅見一次,這一次也是在導演「格外開恩」的安排下發生的,紅34師作為黨主力撤離的掩護部隊,撤離時後衛隊速度過快超過了黨主力部隊,在放慢速度等黨中央主力部隊時,蘇達清與妻子在路邊意外短暫的碰到。
為戲無畏敬業精神獲贊
蘇達清鮮明的人物性格使人印象深刻,一場淚別蘇達清的戲,震撼和感動觀眾,「淚別蘇達清,英雄不死!」演員鄭昊朴實、厚實的表演風格更是贏得觀眾一致好評。軍人出身的他將蘇達清軍人的豁達、情義,以及對革命的熱血表現到恰到好處。
拍攝時親身跑炸點,並透露這部戲真正拍攝時的畫面,比觀眾在電視上看到更苦,「演員們都面臨著生命危險,一場爆破戲,好多炸點,每次拍戲的時候大家都會驗槍。」為了更真實的還原出那時的故事,劇中的群眾演員一般都請兄弟軍人,面對戰爭戲都很艱難,軍人演軍人,當過兵骨子裡散發的氣質,對軍事條例規定動作的熟悉程度是不一樣的。
戰爭戲題材的拍攝比較辛苦,但對鄭昊而言,吃苦不算什麼,只要能夠認真完成這部作品和角色,對得起觀眾才是最終要的。「《絕命後衛師》大家絕對想像不到,紅34師當年是多麼艱難,我們現在都講究換位思考,我們要是那個時期的他們,我們敢不敢拿起槍跟去拼。」在鄭昊看來,敬業是演員的本分,源於熱愛,所以無畏。
雙重身份加持導演事業精益求精
鄭昊是演員也是導演;導演鄭昊在演員事業繼續發力時,瞄準導演事業齊頭並進。鄭昊說,「又做演員又做導演,是為正義而戰,因為老百姓期待你出作品,投資方花了那麼多錢,演員花了那麼多精力,不能辜負作品。」值得一提的是,鄭昊執導的全球第一部電動汽車的公里電影《特麗獨行》,在中青影展表彰盛典上榮獲「金攝影機·新導演獎」。令導演鄭昊自豪的是,「這部影片一千兩百七十多公里,我們一滴汽油沒用,全都是用電把它跑完。」
做演員拍戲的時候會比較辛苦,但做導演後的鄭昊更加忙碌了。「做演員,劇本到我這基本上都是成熟的,而且有拍攝品質;而我做導演,又有很多好的項目和創意在我這,但還沒成形,沒有拍攝品質,我就得去引導整個創作團隊去往前走。」眾所周知,從創意到初步成型的劇本,要通過編劇團隊一點點把字寫出來,再一遍遍進行修改,整個工作流程很是繁瑣。另外,導演需要把控全局,「拍戲只管這個戲,把戲演好台詞背好;做導演要為觀眾負責得同時也得為自己得團隊負責。」盡管導演身份的鄭昊比做演員時更累更辛苦,但熱愛這個行業的他,全身心投身其中忙得不亦樂乎。在影片《特麗獨行》第一部取得不俗的成績後,第二部目前已經在籌備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能跟再次跟大家見面。
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董亞春執導、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攝制的這部長征題材電視劇,既彰顯了駕馭戰爭題材上長期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嫻熟技巧,又表現出把控長篇電視劇創作的能力和優勢。這就確保了這部作品在思想、藝術、製作上能夠有所作為。而獨特的視角與切入口,又使其在眾多的長征題材作品中成為不可取代的「這一個」。
長征出發時,擔任中央紅軍總後衛的紅34師,6000多人主要是閩西子弟,湘江一戰幾乎全師犧牲。師長陳樹湘不幸被俘,他撕開傷口,絞斷腸子,壯烈犧牲,實現了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的誓言。劇作家錢林森深受震撼,深入龍岩、上杭、長汀、寧化等地采風體驗,參觀革命歷史館,遍訪閩西客家革命老人和民眾,重走當年紅34師將士毅然別離故土的壯烈長征征途,收集了大量的民間口口相傳的革命故事、人物掌故,特別是絕命後衛師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跡,產生了夜不能寐的創作激情,終於孕育誕生了長篇電視劇《絕命後衛師》劇本。這再一次雄辯證明:創作道路縱有千條萬條,但最可靠的,還是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以現實主義精神與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生活。
《絕命後衛師》氣勢磅礴地再現了紅軍長征北上抗日的總情勢、大格局;「寫人」,栩栩如生地塑造了師長陳樹湘、政委程翠林、團長韓偉等歷史上確有其人的紅軍指揮員藝術形象和丘老丸子、賴老石頭等小人物藝術形象;「講事」,精彩演繹了采自歷史真實並加以合理想像虛構的中國故事。這樣,全劇以人帶事,講事述史,題旨鮮明,結構緊湊,使偉大的長征精神相當審美化藝術化地躍然熒屏。
這部電視劇用藝術的`形式讓我們強烈感受到:長征是宣言書,是一次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飢志越堅;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於天。」北上抗日、保家衛國的理想,是紅34師全體將士的政治靈魂。惟其如此,他們為了完成長征後衛的神聖使命,屢遭挫折不斷奮起,歷盡苦難淬火成鋼,擊退窮凶極惡的追兵阻敵,確保主力部隊北上,直到流盡最後一滴鮮血。師長陳樹湘的壯烈報國感天動地,正是對理想信念堅定執著的一曲絕唱!
它也讓我們真切領悟到:長征是宣傳隊,是一次中國共產黨人宣傳真理、檢驗真理的偉大遠征。紅34師將士上演的堪稱世界軍事史上威武雄壯的以弱敵強的戰爭活劇,堪稱向生命極限挑戰的氣吞山河的人間奇跡,其間彰顯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紅色基因和精神圖譜,有力地宣傳了革命真理,而真理一旦為人民群眾所掌握,就必然會轉化為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力量。
它還讓我們深刻認識到:長征是播種機,是一次中國共產黨人喚醒民眾的偉大遠征。紅34師將士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始終植根於人民,聯系群眾,團結群眾,依靠群眾,武裝群眾,以身示範,贏得了人民群眾的真正擁護和支持。這是「絕命後衛師」能夠完成使命、確保長征勝利的力量源泉。熒屏上再現的蘇區老鄉在紅軍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毅然決然為保衛蘇維埃「投紅」,「父子兵」「夫妻兵」「兄弟兵」「爺孫兵」共赴國難,托起了愛國抗日的忠誠豐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長征播下的紅色火種,必以燎原之勢,燃遍中國,燃及當今,激勵我們在新的時代條件下走好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
烽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測耳聽,側耳聽:「這是朕為你打下的江山!」此朕非君王,而是浴血奮戰的英雄戰士!長征征途道阻且長,紅34師在中央紅軍生死攸關的湘江戰役中殊死搏鬥,勝,長留紅軍血脈!敗,8萬將士埋骨湘江!槍林彈雨,炸點齊飛,看紅軍戰士燃爆熒屏!
現今各種抗戰雷劇污流橫飛,槍擊戰斗機,手撕鬼子等戲碼一再挑戰觀眾的智商和忍耐值上限。《絕命後衛師》絕對是一股熱血清流擔當,深入挖掘又個性表達對長征和紅軍精神。劇中為展現戰爭場面的真實與恢弘,陣地戰,巷戰,搶渡作戰層層遞進;而導演的場面調度也不容小覷,以電影式的大航拍和長鏡頭美到畫面十分有質感。
由張桐、李強、郭廣平、鄭昊組成實力派熱血男兒幫,在陣勢上足以挑大樑,「魏和尚」張桐演繹詩人氣質的師長陳樹湘,有血有肉讓人欽佩的角兒張桐「附魂」出演,拿捏得當;實力戲骨李強更是對陣張桐,敵對糾葛,在謀略和戰鬥上展開殊死較量;李強用其嫻熟的演技完美展現了這個人物的豐富特質。
軍人出身的郭廣平對此次角色飾演表示依然面臨著挑戰和壓力,並實力詮釋真正的太陽的後裔,值得萬眾期待;實力演員鄭昊詮釋血性「蘇團長」,這「刺兒頭」既「混「又「勇」,將人物的血性和真實性表現的淋漓盡致;更有新晉「國民小鮮肉」夏志遠突破作戰,鐵骨錚錚,英氣十足。劇中更是增加兩大卡車的TNT,一卡車汽油的炸葯量,槍林彈雨、炸點齊飛、烈日灼曬的戲碼真是拚命拼血。
長征是一部無可匹敵的英雄史詩,多少年來長征的故事一直被人們傳頌。第34師的將士們一路喋血鏖戰,在中央紅軍縱隊的身後築起了一道血肉屏障。而這支英雄部隊也為中國革命走向最後的勝利而全軍覆沒。八十多年過去,這段史實卻在歷史的進程中始終鮮為人知。《絕命後衛師》的拍攝85%的戲份都是艱苦的外景戲,對演員與攝制組而言也是一場影視藝術的長征。
毫無疑問,英雄主義不止男兒熱血,更能喚醒整個民族乃至整個國家的血性。34師5000餘忠魂埋骨江東是英雄,5萬余名紅軍將士血灑湘江更是英雄。這些閃爍著大無畏革命精神的英雄們,將永遠被他所保衛的人民所記憶。英雄不問出處,或許出於戰爭,我們歌頌無畏的英雄,但我們更應銘記戰爭的傷痛。
這是一部絕對好看的主旋律電視劇,滿足所有年齡段的觀眾的需求。爸媽們看故事,看英雄們如何直面生死、堅守信念;七零八零看製作,看如何能場面恢弘又做到細節嚴謹;九零零零後看顏值,絕對荷爾蒙炸裂,從大叔到小鮮肉讓你們舔屏。
中央紅軍一零零二團團長陳樹湘,打過多次勝仗,帶了許多優秀兵。之後又被任命為中央紅軍三十四師師長。他那沉著冷靜、艱難應戰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在閩西招兵時,來了一位特殊的人:少年英雄——賴嬌嬌。
賴嬌嬌未滿18周歲,卻立志要成為一個紅軍。當他的爸爸和他與幾人交涉時,嬌嬌爸爸死活不願兒子參軍。賴嬌嬌勸說:「理想的生活就是生活的理想。」的確如此,想要過上是自己所盼的生活,就得實踐於自己的夢想。嬌嬌那種勇往直前、追逐夢想的精神,也深深地打動了我,讓我明白了這些道理。
我也有自己的夢想:音樂家、自由作家。在追逐夢想的旅途中,我有不少的經歷,也有不少的困難。但是,在這些「磨練」中,我也有了很大的認知。
我自打大班暑假,就開始練習電子琴。在2020年暑假,我要去考級。在那之前,還得學會彈《鈴兒響叮當》。這首歌難度在於:換音要快、手速跟上、雙手配合。然而,時間卻有些緊迫。眼看著考級時間一天天接近,曲子越往後的小節越難。於是,我找到老師,決定撤消考級。然而老師,卻搖了搖頭:「還記得上個學期彈琴嗎?我和大家說通過一級的人在三個星期內復習或學習《小紅帽》。當時,你一聽就慌了神,因為你正好剛過一級。但是,在往後的三個星期里,你並不是慌慌張張准備,而是從從容容備戰。最終,你准確無誤的彈奏了《小紅帽》。說了這么多,只是讓你明白一個道理:不要因為一點小困難就被打倒,要站起來,繼續前進,才能體會到『雷雨過後的彩虹』。」此後我又打起精神,更加努力練習。4個月後,我如願以償收到了考級證書。賴嬌嬌,不也有這樣的體會,這樣的精神嗎?
我在寫作方面,也有自己的理想。三年級時,我從自己寫的幾十篇作文中,精挑細選了五篇作文,直接輸入電腦中。我請來爸爸媽媽欣賞我的「佳作」。不出五分鍾,爸爸媽媽就左一句「字又打錯了,原稿上怎麼寫的?」,右一句「又寫病句了,看看什麼樣兒!」。我聽得滿臉通紅,低下了頭。爸爸媽媽走後,我認認真真、仔仔細細、沒有半點馬虎地修改了許多遍,並認真核對了字、詞。過了幾天,我又請來他們,然而他們又說了起來。前一句「這里多用些修辭手法、四字詞」,後一句「描寫要細致,一處一處寫,不要東一下西一下」。無奈之下,我只好又仔細對照了幾遍。不要以為很啰嗦,其實讓人受益匪淺呢!
賴嬌嬌,也有這種敢於追逐夢想、勇往直前、知難而上的可貴精神!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也要把夢想當作目標,去追逐,並且在追逐的過程中,獲得知識,獲得認知,獲得快樂!
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今晚央視一套晚間黃金檔推出史詩大戲《絕命後衛師》,再現紅34師在長征途中作為後衛部隊,掩護中央紅軍突破重圍,最終全師幾乎全軍覆沒的慷慨悲歌。近日該劇在北京舉行首播會,導演、編劇攜主要演員細述該劇的拍攝故事。
《絕命後衛師》重點聚焦的是一群最普通的紅軍戰士的英雄群像:夫妻紅軍,父子紅軍,兄弟紅軍,還有投紅士兵等另類意義上的紅軍戰士,正是這些小人物才最真實地體現出中國紅軍長征的艱難不已。該劇匯集了一流的創作團隊,張桐、李強、郭廣平、鄭昊等眾多實力派演員聯袂主演。該劇85%的戲份都是艱苦的外景戲,開機前後又適逢福建的雨季,拍攝中幾乎天天下雨,腳下的路濕滑難行,為了順利完成拍攝,劇組多次現修了通往現場的道路。
為了保證戰斗場景的真實感和沖擊力,劇組特別請了八一電影製片廠最好的煙火師,拍攝使用了2噸TNT、10萬發子彈,數千次爆炸重現了紅軍英勇戰斗的歷史畫面。張桐飾演劇中靈魂人物、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他曾在眾多經典劇集中塑造重要角色,如《亮劍》中勇敢無畏的魏和尚,《闖關東中篇》中血性男兒宋天虎,《上陣父子兵》中性格直爽的喬群等。本劇中的陳樹湘是一個總領全局、沉穩冷靜的師長,不僅善於作戰,更敢於犧牲,最後他英勇就義的場景也給人們帶來最震撼的感動。面對惡劣的拍攝條件,張桐表示要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演員們也肩負著英雄的使命。
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17日晚央視一套晚間黃金檔推出了史詩大戲《絕命後衛師》,再現紅34師在長征途中作為後衛部隊,掩護中央紅軍突破重圍,最終全師幾乎全軍覆沒的慷慨悲歌。
該劇由央視電視劇中心製作,董亞春執導,張桐、郭廣平、鄭昊、馬倫、王美英、楊俊生等演員聯袂奉獻,還有老戲骨李強、奚美娟、馬少華等的加盟。
劇中85%的戲份都是艱苦的外景戲,開機前後又適逢福建的雨季,100多天的拍攝中幾乎天天下雨,腳下的路濕滑難行,為了順利完成拍攝,劇組多次在雨中修建通往拍攝現場的道路,並且為了保證戰斗場景的真實感和沖擊力,劇組特別請了八一電影製片廠最好的煙火師,拍攝過程中使用了2噸tnt、10萬發子彈,數千次爆炸等等真實還原了當時長征歷史的現狀!
昨日,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重點獻禮劇《絕命後衛師》劇組在北京舉行首播媒體見面會,導演、編劇攜劇中主要演員共同出席。據悉,該劇將於10月17日晚21:00在CCTV—1黃金檔播出。
《絕命後衛師》是由知名製作人芶鵬出任總製片人,著名編劇錢林森、實力導演董亞春攜手打造,張桐、李強、郭廣平、鄭昊等眾多實力派演員聯袂主演的 史詩大 戲,講述的是以6000多名閩西子弟為主的紅軍第5軍團第34師在長征時承擔後衛作戰任務,一路喋血鏖戰,以堅定的信念和不怕犧牲的精神,在中央紅軍縱隊的身後築起了一道血肉屏障,而這支英雄部隊也為中國革命走向最後的勝利幾乎全師犧牲,「用生命和鮮血來投中國共產黨的贊成票」。八十多年過去,《絕命後衛師》劇組將把這段慷慨悲壯的歷史展現在觀眾眼前。
《絕命後衛師》劇組通過多地比選,最終決定將主場景搭設在我市,為了拍出高質量的畫面,劇組上下趕赴我市實地拍攝,600餘位演職人員排除萬難,艱苦拍攝100多天。同時,為了保證戰斗場景的真實感和視覺沖擊力,劇組特別請了八一電影製片廠最好的煙火師,拍攝中共使用了2噸TNT、10萬發子彈和數千次爆炸,重現了紅軍英勇戰斗的歷史畫面。
紅軍長征是一項艱苦卓越的遠征,而《絕命後衛師》的拍攝也同樣是一場艱難的戰斗,全組演職人員也上演了一場現實版「鐵血長征」。
在前期籌備中,劇組數次派遣美術組前往福建、浙江、江西、湖北等地進行選景工作,根據結果分析後,決定將主場景搭設在福建龍岩。在拍攝中,為了拍出高質量的畫面,劇組上下遠赴龍岩長汀實地拍攝。據悉,《絕命後衛師》85%的戲份都是艱苦的外景戲,開機前後又適逢福建的雨季,拍攝中幾乎天天下雨,腳下的路濕滑難行,為了順利完成拍攝,劇組多次現修了通往現場的道路,足見拍攝的不易。不過艱苦的環境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連綿不絕的雨水、蒼茫的群山、陰霾的天氣、充滿泥濘的山路,在影調上打下了基礎,展現出畫面的厚重感。恬靜的古鎮,古樸的土樓,通過光暈、光斑、光線的散射又營造了一種令人流連的田園氛圍。精良的畫面也將帶給觀眾美的享受。
此外,為了保證戰斗場景的真實感和視覺沖擊力,劇組特別請了八一電影製片廠最好的煙火師,拍攝中共使用了2噸TNT、10萬發子彈,數千次爆炸,重現了紅軍英勇戰斗的歷史畫面,非常不易。但是為了呈現最好的畫面,劇組上下每一個人都認真敬業,以長征精神為感召,兢兢業業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攝制組600餘演職人員眾志成城、排除萬難,艱苦戰斗100多日,在劇組最高達到800多人的情況下,保證安全無事故的同時,也保障了畫面的拍攝質量,全面展現了80多年前紅軍長征中艱苦卓絕以及英勇戰斗的歷史畫面。
紅34師的絕命後衛任務是一項向死而生的悲壯任務,而這種悲壯是一種靈魂的集體升華。無論是指揮員還是小人物,當他們從農民成長為無畏死亡的偉大戰士,當個體命運與民族命運聯系在一起,一個個卑微的生命就此變得無限榮光,生活也因此變得波瀾壯闊。如此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搬上熒屏後必將異常催淚。
據了解,該劇在後期剪輯時,有三個機房同時進行剪片作業,三個機房的工作人員都是90後,在剪片時,這群年輕人看著屏幕中的故事,都不禁濕了眼眶,有工作人員甚至表示自己是「哭著完成剪片工作的」,足見該劇的催淚效果。不僅如此,不少審片專家在看過劇集後也被感動得落淚。恢弘的戰斗故事,感人的犧牲場景,真實的情感流露,普通人的慷慨悲歌,《絕命後衛師》為觀眾奉獻的最感人至深的故事情節,傳達的最動人心魄的長征精神,必將感動各年齡層的觀眾。
近日,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的史詩劇《絕命後衛師》於央視黃金檔播出,該劇由實力演員郭廣平、張桐等領銜主演,更有奚美娟、馬少驊等老戲骨傾情加盟,眾星聯袂再現長征歲月的艱苦和磨難。劇中,郭廣平飾演英雄部隊三十四師師政委程翠林,在紅軍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多次臨危受命,肩負起擴紅、掩護紅軍主力突圍等多次重大任務,身負重責的他展現了頑強不屈的精神。
故事主要以紅軍的後衛部隊三十四師的經歷為主,在突破國民黨第四道封鎖線時,三十四師臨危受命,肩負起掩護紅軍主力部隊突圍的任務。為了掩護主力軍突破湘江,這支幾乎全由閩西客家子弟組成的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與數十倍的國民黨軍展開浴血奮戰,最終全軍陣亡,譜寫了一首英雄史詩。郭廣平扮演的程翠林作為三十四師的師政委自然是任重而道遠,緊急關頭他臨危受命,不顧危險和艱難毅然決然擔負起掩護主力軍的重擔,為了黨和國家,為了信仰與人民,程翠林以身犯險、不畏犧牲的精神引人深思。
郭廣平曾在多部影視劇中飾演軍人,此次出演《絕命後衛師》,他將如何將程翠林的決心、掙扎、轉變,生動的。表現出來,「身經百戰」的郭廣平不會讓觀眾失望,更多精彩表現,請關注《絕命後衛師》,看郭廣平再現戰斗英雄的英姿!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讓中央紅軍不得不撤出被稱為紅色首都的江西瑞金,從而開始走上長征之路。以閩西子弟為主的紅軍第5軍團第34師在此次撤退中一路承擔中央紅星縱隊的後衛作戰任務,他們一路喋血鏖戰,以堅定的信念和不怕犧牲的精神,在中央紅星縱隊的身後築起了一道血肉屏障,保證了紅星縱隊的安全,挽救了陷於危機的紅軍智囊與紅軍主力。
《絕命後衛師》名字聽起來就讓人非常期待,其實這個名字變更過好幾次,之前叫過《絕命後衛》,也叫過《英雄後衛師》,最終還是被定名為《絕命後衛師》。這個名字又有什麼說法呢?導演董亞春介紹說,紅三十四師很特殊,他一直執行著為中央和中央主力紅軍斷後的任務,是一支後衛中的後衛,「紅三十四師每個指戰員的精神內涵中,更多的是有一種絕命的感覺。因為他們戰斗在最後時刻,要隨時犧牲自己的生命,這就是絕命。
作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創作的一部優秀電視劇,它深入挖掘和表現了長征精神和紅軍精神,並且與之前的軍旅題材相比有所突破。「我覺得這種類型的題材是過去沒有遇到過的,因為這支部隊太悲壯了,它到湘江戰役結束的時候,基本上沒剩人了,全部在湘江戰役的時候犧牲了。」導演董亞春說,他自己被接這個悲壯的題材感動了,認為大家應該記住紅三十四師這個英雄之師,「他們能做到這樣悲壯,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在支撐呢?我想一定是一種精神和信念,一種他們願為之奮斗的信仰。
⑸ 八一電影製片廠裡面一共一有多少位導演,男演員,女演員,名字
八一廠的著名導演華純、李昴、賈士紘、景慕逵、里坡、陳新資、吳俊 李正元 喬義彥 等
八一廠的著名演員張勇手、李炎、張帆、袁霞、高保成、王心剛、田華、師偉、里坡、劉江、唐國強、劉龍、於純綿、言小朋、巫剛,郭曉東,黃宏 ,李幼斌等
⑹ 87歲王曉棠:和王心剛演紅色戀人,與張勇手三次搭檔,近況怎樣
No.1
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王曉棠87歲的生日,在此,娛文娛視祝王曉棠藝術家生日快樂,健康長壽!
更讓王曉棠痛心一生的是,他們的兒子言群,18歲時因患肝病去世。為了事業,夫婦倆沒有再要孩子。
如今王曉棠已87歲高齡了,但卻風采依舊,依然關心影視事業的發展。對於電影,她說銀幕是她的生命,「只有付出真心、真誠、捨得下真功夫,才能在藝術和生活中有所收獲,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娛文娛視再一次祝王曉棠藝術家生日快樂,健康長壽!
⑺ 影壇伉儷金鑫與黃梅瑩:演藝多次合作,戀情卻好事多磨,近況怎樣了
著名演員金鑫69歲生日,在此,祝金鑫先生生日快樂!健康和快樂!
對於演員金欣,你應該很熟悉,因為他主演過很多電影和電視劇。
從前十多年,在「很長一段路要走」扮演朱華金鑫,布穀鳥CuiChun東升趙,在風中SuoNaSheng角色,超國家的行動在曠野,錫拉丘茲」扮演-song王,「客人」扮演的岩石,在世紀的戰爭業力「感謝教練,梁Mancheng扮演這些角色,屬於一個明星。
從近十年看,金信也先後主演主演秦莫的神聖使命,李Jishen在《建國大業》,在「沉默」LuPeng,張Hanhong在「決戰江南」、「零塔van空中之鷹,nai-jen常在黎明前的選擇,在執法者GuYuTian,李宗仁的改變了世界,這首歌國家的李金惠角色,等等。
你還記得金鑫嗎?
自1981年拍攝《漫漫長路》(the Long Road)開始約會以來,兩人的關系一直不穩定,但在一次約會時不幸分手。分開三年之後,兩人再也沒有聯系。
但是在他們的心裡,他們並沒有放開彼此。當他們三年後再次見面時,他們都擁抱在一起流淚。1984年,他們結了婚,並在婚後生了兒子金明艷。
今天,金鑫已經69歲了。從戀愛到現在整整40年了,這對情侶一如既往的相愛,成為朋友圈羨慕的模範電影情侶。他們的兒子金明彥從英國留學歸來,現在是一名導演和製片人。
祝金鑫、黃美英生活愉快!
⑻ 電影守島人,是以王繼才王仕花夫婦為原型的。電影
這個故事終於被拍成了電影!
32年,11680天,兩個人。
守護0.013平方公里的海島。
電影評分9.4,口碑爆棚。很讓人欣慰,它值得一個熱搜。
沒錯,就是這部電影——守島人。
講述開山島民兵王繼才和王仕花堅守祖國海疆32年的故事。
一個強大的電影製作陣容,讓他們的故事走上銀幕。
影片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江蘇幸福藍海影業有限責任公司以及河北廣電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福建電影製片廠、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
由執導過《古田軍號》和《血戰湘江》的陳力擔任導演,影帝劉燁飾演王繼才、宮哲飾演王仕花,還有侯勇、孫維民、張一山、馬少驊、陳創等實力演員加入。
125分鍾的電影,濃縮了王繼才和王仕花的32年人生。
有人在裡面看到了「一句承諾守候一生」。
有人在裡面看到了神仙眷侶的愛情。
有人在裡面看到了父輩的旗幟。
在八一電影製片廠的首映禮上,很多人落淚,當然也包括我自己。
真實,自有萬鈞之力
在互聯網的任何角落,你都可以搜到他們的故事。
故事很簡單,開山島民兵哨所哨長王繼才和妻子王仕花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堅守孤島32年,直到2018年7月27日王繼才在巡邏中因病去世。
王繼才和王仕花
但故事又不簡單。
32年,滄海桑田,整整一代人,裡面多少悲歡,多少生離死別。
在32年裡的大多數時間里,他們不為我們所知。
從1986年7月14日到2018年7月27日王繼才倒地不起,一共32年,11680天。
一生只做一件事——守島。
但真正的難度又不只是守島,而是把守島當成一生的事業,在艱苦的環境中生存下去。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這樣的故事不存在於現實之中。
可事實就是如此。
32年時光,他們與艱苦的自然環境斗爭,與自我的矛盾掙扎斗爭,那些過往有血有肉,一分一秒都不能快進。
今天,電影《守島人》將其真實地呈現出來。
無限地接近真實,是有難度的。真正在開山島上體會過的人,能真正感受到拍攝這部電影的難度。
三年前,哨位君有幸上開山島采訪王仕花,僅在島上呆了半天,脖子、胳膊全部曬傷。
王仕花說,前些年王繼才的故事被媒體關注後,有很多人慕名上島。有志願者,也有過慣世俗生活的年輕人。
曾經有大學生上島體驗生活,上島一周後台風來臨無法下島,直接被嚇哭了,臨別時抱著王繼才痛哭。
真的一點都不誇張。面對如此難度,他們以守島的耐心拍攝《守島人》。
導演陳力為了還原主人公的人生軌跡,多次帶團隊和所有演員上開山島體驗生活,與王仕花同吃同住。開拍前半個月演員都來到島上在烈日下暴曬,在暴風雨中摔打。
主演劉燁說:「在島上曬上兩天,都不用化特效妝,就成了那個樣子。」
在同步曝光的特輯中,劉燁為了使膚色接近原型人物,每天在海邊暴曬,皮膚被灼傷紅腫直至脫皮。
宮哲拍攝暴雨天搶救菜苗的戲份,因入戲太深而撞傷雙腿。
宮哲飾演王仕花
之所以那麼多人現場落淚,除了故事本身感人之外,還得益於電影呈現出了強烈是真實感,讓人身臨其境,雖不能至,卻能想像其中困苦悲歡。
這是真實帶來的萬鈞之力。
平凡何以偉大?
王繼才和王仕花堅守的開山島只有兩個足球場那麼大。
島上亂石嶙峋,台風肆虐,蚊蟲飛舞,影片中打蚊子的鏡頭讓人頭皮發麻。
開始的時候島上沒有電,沒有樹,沒有淡水。
老舊的營房,接雨水的蓄水池,爬滿了蟲子、蛤蟆。
煙酒不沾的王繼才抽掉了6條煙,喝掉了30瓶酒。更多的時候,他通過步話機和政委打牌,跟小狗打牌。
在電影中,王繼才從海里救出小豆子(張一山飾演)之後,小豆子一度以為王繼才是啞巴。
王繼才沒有告訴妻子王仕花,在他之前,島上已經走了四批人,因為待不住。
他日盼夜盼王政委派人接替他,但是始終沒有找到人。
可他對政委的一句承諾,堅持了32年。
在豆瓣上有一條影評這樣寫道——
真正的「以凡人之軀,比肩神明」。
來自豆瓣影評(ID:鼻尖碰見高音咪)
32年,他們要抵擋許多誘惑。
曾有人給他很高的報酬讓他出來,他說「因為答應了老政委」,有承諾在先。
曾有走私者威逼利誘讓他把島讓出來,他以血肉之軀和他們搏鬥。
就是這樣一個人,彷彿一個異類,防禦著利己主義者的圍攻。
也有人說,這是中國版的「守夜人」。
32年,他們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守夜人。
下面是《冰與火之歌》中的守夜人誓詞
不正是為王繼才王仕花而作嗎
長夜將至,我從今開始守望,至死方休
……
我將不戴寶冠,不爭榮寵
我將盡忠職守,生死於斯
我是黑暗中的利劍,長城中的守衛
我是抵禦寒冷的烈燄
破曉時分的光線
喚醒死者的號角
守護國家的鐵衛
我將生命與榮耀獻給守夜人
今夜如此,夜夜皆然
王繼才VS《冰與火之歌》守夜
《守島人》告訴了我們,平凡人何以偉大!
告訴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有為一個樸素的承諾堅守一生的人。
真的有這樣純粹的人,真的有這樣長情的人。
如影片中王繼才所說:「人這輩子,能幹好一件事就不虧心」。
父輩的旗幟與愛情
更多的人,從《守島人》中看到了愛情。
在島上度日如年的時候,一艘小漁船捎來了妻子王仕花。
那一年,王繼才26歲,王仕花24歲。
王繼才問:「我答應過組織來守島,說話要算數,你來怎麼不跟我商量?「
王仕花回答:「你來的時候,跟我商量了嗎?」
然後,一切就這么開始了。
32年,兩個人,一座小島。
也有了王仕花那句話——
他守島,我守他。
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美好愛情。
沒有耳鬢廝磨和天倫之樂,只有共同抵禦生活具體而微的苦。
共同咀嚼,再一起咽下去。
他們夫妻二人用雙手完成了一個大工程。
修碼頭,修路,巡邏,升旗,放哨……還種植了蔬菜和糧食。
32年,他們把苦日子過成詩。
但是這些給誰看呢,沒有人看。
只有海浪和海風知道,只有牡蠣和螃蟹知道,只有陪伴他們的小狗知道。
我們見過世間太多的愛恨別離,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什麼叫「長相守」。
「守島就是守國,守國就在守家。」
32年來,11000多次升起國旗。
王繼才說:島上升起國旗,島就有了顏色,守島就有了意義。
然而,很多時候,他們的孩子並不理解這些。
現實中,他們的大女兒叫王蘇,原名叫王舒,希望她以後過得舒服。
但父母常年不在身邊,大女兒的內心有說不出的苦,也有壓在心口的怨氣。
更讓人看著落淚的是他們的兒子王志國出生的時候。
王仕花預產期提前,情急之下,王繼才用步話機聯系醫院,為王仕花接生,竟然順利生下了兒子。
王繼才給兒子起名王志國,王仕花說名字的寓意是「以戰士之心守衛祖國」。
後來王志國大學畢業後追隨父親的願望從軍。
多年以後,大女兒王蘇說「我理解父親」。
多年以後,兒子王志國說「父親是一種特別的財富」。
鯨落
2018年7月27日,王繼才在開山島巡邏路上倒下了,再也沒有起來。
影片到這里也結束了,一個平凡人偉大的一生。
我們在書寫英雄時,我們常用到一個隱喻——鯨落。
當一條鯨魚在海洋中死去的時候,龐大的身軀會慢慢沉入海底。
它會創造出一種完整的生態系統,可以維持上百種無脊椎生物生存。
幾十年甚至幾百年,成為孤獨海洋里最溫暖的「綠洲」,生物學家賦予這個過程悲壯的名字——「鯨落」。
我想,王繼才的離去如同「鯨落「。
他留下了開山島,和守島人精神,讓後來者知道什麼是「一輩子干好一件事」,什麼是真正的「守島人」。
一念山河成,一念百草生。
曾有人質疑守島的意義,我想說,除去這個小島的戰略意義之外,「守島人」本身,也已經化作了一種精神和一種意義了吧。
王繼才和王仕花(電影劇照)
王繼才和王仕花(現實中)
王繼才和王仕花,他們守的不只是開山島,更是我們心中的那座島。
他們不只為一個0.013平方公里的小島帶去光明,更是為更多人的內心帶去光明。
有一口氣,點一盞燈,有人就有燈,有燈就有方向。
這個時代,需要更多的「守島人」,守住內心之島,守住信念之島。
感謝王繼才和王仕花,感謝《守島人》。
在《守島人》首映禮上,導演陳力說——
「每一個平凡人都可以創造非凡。特別想把王繼才夫婦的故事傳遞給現在的青年人,讓他們體會這32年的堅守,學會怎樣去守護好自己心中的開山島。」
電影已經上映,所以,去看看吧。
守住自己內心之島,守住自己信念之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