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百團大戰》電影的觀後感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百團大戰》電影的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部抗戰題材的電影,名叫《百團大戰》。
電影的開場,張自忠將軍英勇犧牲了,華北大部分地區被佔領了,毛澤東主席和朱德元帥准備打一場大仗撮一撮日軍的傲氣!當電影放映到一二零師的戰士們轉移火車道那一幕時,我被深深打動了!為了使敵人的火車改變軌道,無數年輕的戰士在槍林彈雨中浴血奮戰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怎能不讓人為之震撼!他們用生命告訴我,為了國家,為了人民,再苦再累甚至犧牲寶貴的生命也甘之如飴!與戰場上的英雄們相比,混進敵人內部的地下組織成員更是艱辛!為了順利完成攻佔敵人碉堡的任務,有一個地下黨成員必須假裝當漢奸,深入敵人內部。當時,全軍上下只有毛主席和朱元帥知道這項秘密行動。他的妻子誤以為他真當了賣國賊,連家門都不讓進,更不讓他見自己的兒子!最後,他飽受煎熬瞞天過海,完成了這項艱巨的任務,但他卻再也沒見過他的家人……
看完這部電影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息,忍不住打開電腦搜索了百團大戰的相關資料——「百團大戰」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和廣大人民群眾與日軍在中國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這場戰役極大的影響了整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格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是牽制住了日本兵力,同時中國的大膽出手,也影響到其它國家也開始勇於在東南亞戰場、太平洋戰場和歐洲戰場強勢出擊,正面對戰。
看到這,我似乎明白了,老師所說的「你們這一代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一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8月31日,也就是開學報名日,爸爸媽媽帶我去百盛影院觀看了一部叫《百團大戰》的電影,因為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
屏幕一開始就出現了一群手握刺刀的日本人,在我們的領土上,用」三光」政策對付手無寸鐵的老百姓,連剛出世的嬰兒也沒逃脫……彭德懷和左權兩位將軍知道後,立即趕去支援,看到的只是一幅殘骸的畫面和新媽媽手托嬰兒竭盡全力想讓寶寶脫離火海的場面……那場景讓人痛心疾首。看得我咬牙切齒,恨不得將敵人碎屍萬塊。
兩位司令隨即召開會議,目的只有一個:將敵人趕出我們的領土,不能讓他們肆無忌憚的在我們國土上橫行霸道,我們要反抗。隨後,我方調集兵力,全面部署,以破壞敵軍的鐵路、公路、橋梁等重要渠道著手。果然大有收獲,讓敵人損失慘重,也因此打響了抗日第一槍。看到這,我們在場的人都拍手叫好,都說:「這小日本,太兇殘了,就該打,就該打。」
敵人太狡猾了,武器又比我們先進,我軍損失慘重,在這緊要關頭,,毛主席下達命令:允許退縮,堅持抗日,兵力隨彭司令調用。就這樣,總共有一百多個團參加抗日,所以稱為《百團大戰》。為了炸毀敵人的鐵匣子—坦克,我軍一批又一批戰友倒下了,改用挖隧道方式進攻,敵人又使用飛機轟炸,又有一批戰士犧牲了,戰場上,每個人都視死如歸,全力抗敵,最後,敵人的白旗倒下了,我們笑了,看著滿山遍野的我軍的屍體,我們又哭了。今天的一切是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要懂得珍惜。
看完之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讓我們共同緬懷那些知名的、不知名的為國捐軀的英雄烈士,牢記歷史,珍惜和平!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觀看了《百團大戰》這部愛國主義大片。百團大戰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八路軍與日軍在中國華北地區發生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八路軍的晉察冀軍區、第129師、120師在總部統一指揮下,發動了以破襲正太鐵路為重點的戰役。戰役發起的第三天,八路軍原計劃出動二十二個團,可實際出動了一百零五個團,因此這場持久戰被稱為"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打了大大小小上千場戰役,影片中選取了三場最為典型的戰役來表現,分別是娘子關戰役、西營塢戰役和關家堖戰役。影片中有許多令人感動的畫面,比如愛國將領張自忠將軍死在日本人的炮火之下,比如許多老百姓積極參加八路軍隊伍,還比如許多八路軍慘死在日本人的槍下……
接下來,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了。因為日本人的兵力打不過八路軍,所以日軍請來了機甲車——一輛無堅不摧的軌道車。機甲車來了,一名上將看見一輛火車頭,問:"誰會開那個鐵傢伙?"一位士兵說:"我會。"另一位士兵說:"我跟著上!"第一個答話的士兵接著說:"扳道岔要板到左邊來。"那位上將命令道:"死也要拿下扳道岔,你們快走,火力掩護。"話音剛落,只見兩個士兵登上了火車頭。第一個士兵說:"我開,你加煤。"隨後,火車頭向著機甲車的方向開去。
與此同時,八路軍與正在看護扳道岔的日軍展開了激烈的對戰。每當八路軍將扳道岔板到左邊之後,由於來不及躲閃,都會死在日軍的槍下。即便是這樣,八路軍戰士仍舊前赴後繼,在扳道岔旁死了一批又一批戰士。
最後,一個八路軍營長沖了上去,當他被日本人打死之後,雙手仍然緊緊地握在扳道岔上。就在這個時候,飛馳而來的火車頭在最後一刻撞上了機甲車。機甲車瞬間被撞出了軌道,霎時,火光四起。看到這里,影院中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八路軍戰士英勇抗戰、不畏犧牲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和我的同學們。
走出影院,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深知,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為此,我要努力學習,長大後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今天,我們全班同學在老師的倡導下,看了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為題材的8部電影。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由寧國強為主演的《百團大戰》,這部電影以精緻的畫面,演員們精湛的演藝和感人的情節,給觀眾帶來了地場視覺和精神上的盛宴,令我感觸良深。
影片以我國抗戰史上重要的一場戰役百團大戰為故事情節,影片一開始就以張自忠將軍的死代表著抗日又一次失利為引子,為後面發起百團大戰埋下了伏筆。我最為感動的情節有兩處:一處是在對抗敵軍的裝甲列車時,我軍拚命攻擊,卻不起任何效果。一個一個的士兵到下了,就在千鈞一發的時候,姚尚武想出了一個辦法,用敵軍有運兵車和裝甲列車相撞。姚尚武和梁山成功搶奪到了無人的運兵列車,向敵人的裝甲車撞去,可卻發現兩輛火車不在一條道上。於是,一場拆道岔的爭奪戰就此開始,你爭我搶之下,始終沒有結果。眼看時間愈發緊迫,可八路軍遲遲未能扳下道岔,就在兩輛火車擦肩而過前的一瞬間,一營長一躍而上扳下道岔,兩輛火車終於相撞,姚尚武和梁山也成功跳車。可一營長卻被敵人射殺,他的'屍體跪在死人堆上,手裡緊緊握著扳道岔桿,八路軍戰士的必勝精神,為國捐軀的一腔熱血,使我內心受到極大的觸動。
第二個是臨近結尾的關家堖之戰,八路軍勢如劈竹,可卻在關家堖主峰受到了極大的阻礙,上去的戰士成批的倒下,就連毀滅敵方裝甲列車的梁山也在此犧牲。後來八路軍攻克了關家堖,彭德懷將軍踏著數以萬計的屍體登上主峰時我才真正體會到「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心酸和八路軍捨生取勝的精神。
歷史看似已經過去,但它卻徹底融在我們生活的國家和社會血液里。歷史需要被銘記,尤其是抗戰。這段用無數民族英雄生命換來來之不易的歷史,百團大戰的信念與精神將永遠銘刻在我的心裡。
星期六,我看了抗戰大片《百團大戰》。影片主要講述了我們中國軍隊和日本法西斯作戰的故事。
看完這部電影,我有兩個感受:
第一,日本人真殘忍啊!他們的政策是:殺光、搶光、燒光,在他們的鐵蹄下,一村子的人都被他們殺光了,就連正在生孩子的產婦都不放過。日本人的手段實在讓人厭恨,我都想沖進去打他一頓。這種深仇大恨,我們永世不忘。
第二,中國軍隊可真勇敢,雖然戰爭是殘酷的,隨時都有犧牲的可能,但還是勇敢地向前沖。這部電影里旗手的一句話,讓我永遠記在心中:人在,旗在。人不在,旗也在。這話充分體現了中國人不怕死的精神。這場激烈的戰斗中,雖說我軍也犧牲了不少戰士,但正義永遠會戰勝邪惡,中國人必勝!最後,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這場勝仗讓日本人知道,我們中國人不是好惹的,是不會屈服的,你們想打,我們就奉陪到底!
中國軍人真勇敢,向我們的英雄致敬!
今年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這么有意義的年份,暑假的一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莒南電影院觀看了愛國主義影片《百團大戰》。
看著《百團大戰》影片中催人淚下的畫面,感人肺腑的瞬間,每個人的眼晴都濕潤了。我們祖國能這樣日益強大與這些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是分不開的。我們要記住這些為國捐獻的烈士,他們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明白現在我們生活來之不易,作為革命接班人,我們應當好好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努力抓住美好的時光,用激情去點燃希望之火,用青春的汗水來澆灌成功之花。我們是初升的太陽,我們是初開的花朵,我們現在的戰場就是知識的海洋,我們的任務就是吮吸知識的甘霖!
做為新時代的小學生,努力吧!好好學習吧!把祖國的未來建設得更美好!
《百團大戰》不但囊括歷史事件,塑造情緒線索,並且充分展示中國式的作戰理念和群眾智慧。不僅如此,影片中眾多戰爭場面頗具好萊塢氣質。
中國的近代史是令人悲憤的,那是的中國人民處於黑暗與戰爭當中,我們的新中國也因此誕生,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段血與淚的戰爭,不會忘記可歌可泣的故事,不會忘記那些用血肉之軀保衛祖國的英雄兒女。在近代史之中,有一段歷史,所有的中國人都會銘記。那就是抗日戰爭,今天,我看了《中國近代史之百團大戰》之後,不禁感嘆,為了不受屈辱,人民奮起拼搏,保衛祖國。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1935年,日本發動華北事變,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全國主要矛盾。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中華民族至此開始了八年的全面抗爭,而百團大戰就是中國抗戰時期,中國八路軍與日軍在中國華北地區發生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1940年8月,八路軍指揮部動員了一百多個團,再華北地區兩千多千米的戰線上,對日本侵略者發動了大規模攻擊, 拔掉了敵人靠近根據地的碉堡,據點,炸毀了鐵路,橋梁,公路,使日軍的交通線癱瘓。這就是著名的百團大戰。
看完了電影後,我不禁熱淚盈眶,我不禁對其中的一些細節而感動,我也為人民下定決心保衛祖國而感動,為國難當頭升華出來的愛國主義精神而感動,我們不會,也不能忘記這些英雄先輩為保衛祖國,為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拋頭顱灑熱血,因為忘記便意味著背叛!我們要努力學習,為祖國在歷史上書寫新一頁的篇章。
② 寫張志忠將軍台灣排的電影叫什麼名
《英烈千秋》
以張自忠將軍在抗戰中抵禦日寇、壯烈犧牲的事跡為題材的大型戰爭巨片,影片通過張自忠生前幾個重大光輝事跡和經歷:張自忠在抗戰前任二十九軍第三十七師師長兼天津市長,督率其軍旅,奇襲殲滅侵佔長城喜峰口的日寇一個聯隊;「七七事變」後,張自忠與日寇虛以委蛇,其部下保衛蘆溝橋,張自忠與日本將領談判,嚴詞譴責日軍侵略行徑;張自忠被任命為北平市長,利用職守拯救志士仁人,外面和家人都以為他當了漢奸,他忍辱不事申辯;逃出北平後,被任命為33集團軍司令,1940年春,為解除日軍對武漢的威脅,防守鄂北襄樊,與五個師日軍血戰數月,張自忠率五百名敢死隊,不幸被圍,志士全部犧牲,張自忠自戕殉國。表現了一個中國軍人的忠貞國家民族,不屈膝投降的壯烈情操。飾演張自忠的柯俊雄恰如其分、又細膩地刻劃張自忠忍辱負重,對日本侵略者英勇抗擊的風貌。
③ 哪個抗戰電視劇死了個國民黨的張自忠將軍
《英烈千秋》
《英烈千秋》是一部以張自忠將軍在抗戰中抵禦日寇、壯烈犧牲的事跡為題材的大型戰爭巨片。由丁善璽執導,柯俊雄等主演,影片通過張自忠生前幾個重大光輝事跡和經歷,表現了一個中國軍人的忠貞國家民族,不屈膝投降的壯烈情操。
劇情簡介
1933年日軍侵犯長城。國民政府軍二十九軍三十七師師長張自忠因奇襲喜峰口,殲滅日軍一個聯隊,名聞遐邇,後升為二十九軍軍長。
1937年7月7日蘆溝橋炮聲響起,蔣介石命令張自忠退守保定一線。後日軍突襲南苑,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及師長趙登禹相繼陣亡,部隊全部南撤,張自忠被任命為北平市市長。北平淪陷後,張自忠聽命留在北平與日軍周旋。人們認為張自忠已經投敵,使他有家歸不得。
張自忠忍辱負重,完成使命後化裝逃離北平。到南京後,蔣介石任命他為第三十三集團軍中將司令,防守鄂北襄樊一帶。
1940年春,日軍動員五個師向張自忠部隊防區進犯,血戰數月,張軍所 部傷亡過半。張自忠決定入虎穴以挽危局,乃選敢死隊五百人,自老河口南瓜店渡過漢水,突襲日軍指揮所。不幸被圍,激戰三日,五百人無一生還。張自忠將軍自殺殉國。
(3)張自忠犧牲是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舉國送英靈
張自忠殉國當日(1940年5月16日),由38師師長黃維剛帶領敢死隊,端著輕機槍於16日夜間突襲南瓜店,奮勇搶回了張自忠的遺骸。日軍則下令停止飛機轟炸,以免傷到張自忠遺體。
張自忠的屍骨運回後方後,經檢視,張自忠身有八處傷口,其中炮彈傷二處,刺刀傷一處,槍彈傷五處。隨後,將軍遺體被運往當時的戰時首都重慶安葬,路經宜昌時,十萬軍民恭送靈柩至江岸,其間日機三次飛臨宜昌上空,但祭奠的群眾卻無一人躲避,無一人逃散。
1940年5月28日晨,當靈柩運至重慶朝天門碼頭,蔣介石、馮玉祥等政府軍政要員臂綴黑紗,肅立碼頭迎靈,並登輪繞棺致哀。蔣介石在船上「撫棺大慟」,令在場者無不動容。蔣介石親自扶靈執紼,再拾級而上。
護送靈柩穿越重慶全城。國民政府發布國葬令,頒發「榮字第一號」榮哀狀。將張自忠牌位入祀忠烈祠,並列首位。28日下午,蔣介石與軍政要員和各界群眾在儲奇門為張自忠舉行了盛大隆重的祭奠儀式。
張自忠殉國時,年僅49歲,他的夫人李敏慧女士聞耗悲痛絕食七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於重慶梅花山麓。
④ 有關抗日名將張自忠的電影有哪些
《英烈千秋》是一部以張自忠將軍在抗戰中抵禦日寇、壯烈犧牲的事跡為題材的大型戰爭巨片,影片通過張自忠生前幾個重大光輝事跡和經歷,表現了一個中國軍人的忠貞國家民族,不屈膝投降的壯烈情操。
⑤ 鄧超演張治中是哪部電影
《百團大戰》,鄧超在電影中客串演出。
張自忠,1940年5月,日軍為了控制長江交通、切斷通往重慶運輸線,集結30萬大軍發動棗宜會戰。
張自忠親筆昭告各部隊、各將領出戰,東渡襄河,率部北進,在南瓜店以北的溝沿里村被日寇包圍。激戰到16日,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長山,張自忠所部全軍覆沒。
(5)張自忠犧牲是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幕後製作
1、吳越闡述每天在現場,和1000多名戰士一起冒著酷暑風沙工作。唯一能做的就是,太陽曬,風沙吹她就背過臉去站著。
2、為了塑造張自忠這個形象,鄧超之前細查資料,考慮到張將軍的年齡問題,鄧超兩天沒有刮鬍子,如果導演不需要,現場再刮掉。
3、鄧超因為劇中角色左手受傷,只用一隻手扳開保險再打槍。
4、導演第一眼覺得鄧超扮演張自忠將軍在氣質上很像,他心目中的張自忠就應該是鄧超這樣子的。
5、片中張自忠在犧牲之前,日軍還沒攻上來時,看到躺在身邊戰死的士兵扶正士兵軍帽、用手輕輕撫摸士兵腦袋,這一幕戲完全是鄧超自己臨場發揮。
⑥ 有沒有描寫國軍抗日殉國十大名將的電影
英烈千秋 《英烈千秋》是一部以張自忠將軍在抗戰中抵禦日寇、壯烈犧牲的事跡為題材的大型戰爭巨片,
⑦ 有一部電影國軍將士去搶張自忠將軍的屍體叫什麼名字
《宜昌保衛戰》第13集。張自忠沒有選擇撤退,而是與日寇血戰到底,最終壯烈犧牲,成為了當時抗日戰場上犧牲的最高級別的將領。張自忠的鐵膽忠魂感染著全體將士。一支200人的敢死隊在黃維綱和胡宜生的率領下,殺入日軍陣營,搶回了張自忠將軍的遺體。
⑧ 電影百團大戰張自忠在那場戰役犧牲
張自忠是在棗宜會戰中犧牲的。
百團大戰是中國抗日戰爭中由中國共產黨所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以下皆以八路軍稱呼)在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間發動的以破壞華北日軍佔領的交通線、礦山為目的的破襲作戰(又稱晉南遊擊戰)。參加作戰的中國軍隊包括八路軍120師、129師和晉察冀軍區與當地民兵。也是八路軍在平型關戰役之後參與較具規模的戰役。戰爭初期戰報統計(第一階段)共達一百零五個團,因此定名為百團大戰(原正太戰役)。
⑨ 希望能看到張自忠將軍的電視劇
張自忠將軍的相關影視作品有:英烈千秋
《英烈千秋》是一部以張自忠將軍在抗戰中抵禦日寇、壯烈犧牲的事跡為題材的大型戰爭巨片。由丁善璽執導,柯俊雄等主演,影片通過張自忠生前幾個重大光輝事跡和經歷,表現了一個中國軍人的忠貞國家民族,不屈膝投降的壯烈情操。
劇情簡介:
1933年日軍侵犯長城。國民政府軍二十九軍三十七師師長張自忠因奇襲喜峰口,殲滅日軍一個聯隊,名聞遐邇,後升為二十九軍軍長。
1937年7月7日蘆溝橋炮聲響起,蔣介石命令張自忠退守保定一線。後日軍突襲南苑,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及師長趙登禹相繼陣亡,部隊全部南撤,張自忠被任命為北平市市長。北平淪陷後,張自忠聽命留在北平與日軍周旋。
人們認為張自忠已經投敵,使他有家歸不得。張自忠忍辱負重,完成使命後化裝逃離北平。到南京後,蔣介石任命他為第三十三集團軍中將司令,防守鄂北襄樊一帶。
1938年10月底,日軍侵佔武漢,與張自忠部隊在襄南血戰。
1940年春,日軍動員五個師向張自忠部隊防區進犯,血戰數月,張軍所 部傷亡過半。張自忠決定入虎穴以挽危局,乃選敢死隊五百人,自老河口南瓜店渡過漢水,突襲日軍指揮所。不幸被圍,激戰三日,五百人無一生還。張自忠將軍自殺殉國。
(9)張自忠犧牲是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張自忠成就貢獻:
1、血戰臨沂
1938年3月的臨沂戰役中,五十九軍與敵鏖戰七晝夜,粉碎日軍向台兒庄前線增援的戰略企圖,將日軍號稱「鐵軍」的板垣師團擊潰,保證了台兒庄大戰的勝利。
2、隨棗會戰
1939年5月,中日兩軍在鄂北地區展開了一次大交鋒——隨棗會戰。5月10日,張自忠部在田家集以西的大家畈殲滅日軍輜重部隊,迫使日軍放棄渡河攻擊襄陽(原襄樊)。
3、冬季攻勢
1939年12月張自忠率領右翼兵團參加冬季攻勢。12月12日,張自忠率三十八師正面進攻日軍,殲滅日軍第十三師團第一零三旅團,於1月初配合第八十四軍穩定戰線,2月14日發起反攻。此次戰爭是抗日戰爭期間正面戰場國民黨軍發動的唯一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