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演員大全 > 哪些電影有航彈

哪些電影有航彈

發布時間:2022-08-24 23:54:58

① 太平洋戰爭的字幕

這幾天看《太平洋戰爭》 感觸良多!都是戰爭片,都是大片。看了發覺,老美咋那麼不經打呢。看看咱們影視作品裡的戰士,多牛X。

影視里,同樣遭到敵人炮擊,美國兵只能鑽戰壕里抱著腦袋。咱們影視的戰士,從來不躲,管他155榴彈炮還是500公斤航彈,勇往直前。。。炮彈跟身邊幾米處炸了,火光沖天,主角們面不紅,心不跳,一個箭步擰腰,蹭就過去了。我記得大口徑炮彈或者航彈的殺傷半徑一般都50米以上吧。難道我眼拙,把50毫米看成了50米???不管咋說,咱們電視里的英雄不怕炸!

影視里,同樣槍林彈雨,美國兵趴的那叫一個低,轉移陣地都用爬的。挨一發子彈就躺那了。咱們影視的戰士,在陣地上腰板那叫一個直,一個個都跟穿了背背佳似得,站在最高處,抱著20發裝彈的捷克式,突突突能打上5分鍾。且不說20發子彈能不能掃射5分鍾,一般人站直了,5秒鍾准趴下。咱們的英雄,天生防彈。。就是中彈了,沒個3,4來發別想撂倒,更不會致命,真要安排他死,那得十幾發重機槍子彈,還不是立刻致命。總得來上10分鍾煽情加回憶,還要交上最後一次party費,那才能與世長辭。

影視里,同樣挖戰壕,老美總要弄個什麼立體的,一人深的,什麼左翼右翼的,麻煩不麻煩。咱們影視的戰士,隨便弄個能蹲人的一條溝,齊活。管你千軍萬馬還是步坦協同,不讓過就是過不來。

影視里,老美那槍法真臭,半天打不上個人,打上了還不一定打死,陣地上還動不動有個小鬼子抽搐下。還動不動沒彈葯了,來來回回跑回去拿。咱們影視的戰士,個個神槍手,槍槍咬肉,發發致命。這邊開槍,那邊就得倒下,管你打頭還是打腳,挨著就死,碰著就亡。再說子彈,且不說20發捷克式,不管歪把子,92式,三八大蓋還是駁殼槍,咱就沒換過子彈,都是秘技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BA,得 子彈無數發。老美你們行么?

說了這么多,還是恨鐵不成鋼。誰不願意看自己的歷史,自己的英雄。可惜,咱們的戰爭片活活就讓那些個名導給糟蹋完了。浮躁,急功近利到了令人發指的程度,自己拍的片,估計自己對那段歷史都不了解。人家斯皮爾伯格,卡梅隆拍一部片要多久?那麼長時間你當人家就光做特效了??咱們那些名導拍出來要多久?

人家拍出來是掙錢的,電影,付費電視。老百姓覺得不好看就不買賬。咱們的電視,只要廣電總局通過,領導認可,誰管你老百姓愛看不愛看,瞎糊弄唄。我估摸著那些名導可能把咱們老百姓的智商和他們劃等號了,咱們這些戰爭片放HBO放,我看3個月就得倒閉!!!

第一集 瓜達爾卡納爾-萊基
在日軍偷襲珍珠港後,海軍陸戰隊中士約翰.巴斯龍(JohnBasilone)加入海軍一師,對抗太平洋敵軍;記者羅伯特?萊基(RobertLeckie)應募加入了海軍陸戰軍隊伍中。尤金.斯萊治(EugeneSledge)因為心臟疾病無法加入陸戰隊,和他的好友悉尼.菲利普(SidneyPhillips)道別,菲利普將要進入新兵訓練營地。
在日軍偷襲珍珠港八個月後,由萊基和菲利普加入的海軍一師登陸瓜達卡納爾島,准備去防衛他們的重要戰略飛行跑道,並隨時應擊必然要發生的敵人反攻。
第二集 巴斯隆
巴斯龍和海軍七師抵達瓜達卡納爾島增強萊基所在的海軍一師實力,以此繼續守衛關鍵的重要戰略飛行跑道。巴斯龍在某次抵抗日軍的夜間襲擊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但是自己卻受到了致命的身體創傷。
在四個月的不斷對攻中,精疲力竭的的海軍一師撤離瓜達卡納爾島。
第三集 墨爾本
在瓜達卡納爾島四個月的精神和生理的折磨考驗後,萊基、巴斯龍和他們成千的戰友來到了墨爾本。他們被本土人所敬仰,被視為澳大利亞的救世主。
在一次歡宴中,萊基被一個女孩子所吸引,並愛上了這個女孩的希臘式家庭氛圍。同時,巴斯龍被授予榮譽勛章,並被要求回國出售美國戰爭的債券。
第四集 格魯斯特-布維爾-巴尼卡
斯萊治最終被海軍隊招募,在艾略特營地訓練抗戰。
海軍一師抵達日軍佔領的格魯徹斯特海峽,萊基和其它的隊員對抗日本軍,但他們很快意識到在這場戰爭中更可怕的敵人是整片能扼制人生存的雨林天然環境本身。
在格魯徹斯特海峽倖存後,部隊駐扎在了陰僻的布維爾島,萊基開始展現他對抗的生理能力和思維應變力,並被送到巴尼卡附近的海軍醫院進行身體治療和觀察。
第五集:貝里琉登陸
斯萊治和萊基隨第一陸戰師登陸貝里琉島。巴斯隆因全國巡迴推銷戰爭國債而越來越出名。布維爾島上,斯萊治來到第一陸戰師第五團,與菲利普斯短暫重聚並結實了萊基。斯萊治很快嘗到了第一次戰斗的滋味,他和萊基和其他第一陸戰師的戰士們在登陸復雜難攻的貝里琉珊瑚島時,遇到了負隅頑抗的日本部隊。
第六集:貝里琉島機場
海軍轉攻貝里琉島最重要的機場陣地。萊基受到爆炸沖擊波及而受傷,被送下戰場。在令人窒息的華氏115度高溫烘烤下,在潔凈飲用水不足的困境下,斯萊治、萊基和戰友們在奪取貝里琉機場的戰斗中遭遇到了工事頑強的敵人。萊基眼看著同志身受重傷,自己也受傷被送離了貝里琉島。斯萊治目睹了令他震驚的事實,明白了有時候不得不做出某些事情,才能繼續生存,繼續戰斗。
第七集:貝里琉群山
斯萊治和第五團轉移至貝里琉島的血腥鼻頭嶺,與日軍正面開戰。剛剛獲贈新外號的「榔頭斯萊治」 與海軍陸戰隊員們,與立下血戰至最後一人軍令狀的敵人繼續著貝里琉的戰斗。一位斯萊治崇敬的將領戰死沙場,斯萊治在悲慟的同時,目睹了敵我雙方令人無法想像的野蠻行徑,他的道德底線遭到了最殘酷的挑戰。部隊最後終於守住了陣地,他們帶著貝里琉島上徹底改變自己的東西回到了布維爾。
第八集:硫磺島
導演:大衛·納特;傑萊米·普戴斯瓦
編劇:羅伯特·申堪;米歇爾·艾什佛德
首播:2010年5月2日
劇情:巴斯隆轉至第五團,登陸硫磺島。巴斯隆越來越感受到推銷國債的困擾,向部隊申請到訓練營去訓練新兵。在盤道爾頓營地,他與麗娜·瑞吉——一位本不情願參軍的女海軍陸戰隊員經歷了一段旋風羅曼史。但這對戀人知道他們的時間不多了,因為巴斯隆馬上就要隨部隊登陸硫磺島。
第九集:沖繩島
導演:蒂姆·范·帕頓
編劇:布魯斯·麥肯納
首播:2010年5月9日
劇情:斯萊治和第一陸戰師登陸沖繩島。在沖繩島上戰鬥了一個多月後,斯萊治和其他第一陸戰師隊員收到命令,要遣散一隊抗擊過島上最頑強日軍的戰士。蠻荒的生活條件和良知的進退兩難,在在讓斯萊治和戰友們經受著身與心的雙重考驗和折磨。

② 電影《敢死隊3》中出現的這個是什麼型號的導彈

聯合制導攻擊武器(英文:Joint Direct Attack Munition,縮寫:JDAM,中文:傑達姆)為適應美國空軍和海軍發展要求而研製的,以現美國MK-80系列常規炸彈為基礎,加裝使用慣性制導和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套件從而成為精確制導武器。
http://ke..com/link?url=-p7qnm7ETnrLCXZf5SDJY4Je-OBi5LQEHweQlWaCPBQa

③ 蘇聯二戰影片。情節是,四個蘇軍進入一個地下防空洞,其中一個看到地上有一把手槍想揀軍官不讓,槍下面埋

《星星》,俄羅斯的

④ 《第一滴血4》中蘭博埋設的地雷是什麼型號的

克萊莫人員殺傷地雷(M18A1 Claymore,又稱指向性地雷或闊刀地雷)是一種由美軍於1960年代越戰時期所研發製作的定向人員殺傷地雷(亦稱反步兵地雷),其前身為朝鮮戰爭時期的M18 Claymore。


⑤ 德軍把航彈當火箭彈打出去是什麼電影

斯大林格勒。

⑥ 電影獨立日裡面對付外星人飛船的機群是什麼型號看起來像f18,但是為什麼不用更先進的f22或者用b

我看到的像是F18超級大黃蜂戰斗機,為何用它來對付外星飛船是因為F22,是隱形戰斗機攜帶的導彈少,對外星飛船造不成傷害,B2是隱形轟炸機攜帶的是航彈,只能對地面固地目標作出轟炸,而對外星人飛船一點作用都木有而F18超級大黃蜂戰斗機攜帶的導彈多,有格鬥彈,巡航彈和彈道導彈,還有可攜帶兩個副油箱和電子吊倉,可以有效壓制干擾敵機的導彈和通信,F18現在是美國的主力戰機,又稱超級大黃蜂已經發展了多種型號有電子作戰機如咆哮者等等,所以才用F18來對外星人飛船。我的答案你滿意就採納或追問!

⑦ 關於一戰的電影,2000年左右或者更早

空戰英豪裡面倒是有相似的片段,不過男主角是飛機墜毀不是被炸彈炸昏

⑧ 電影《橫空出世》中我國科學家在算什麼

要算的東西可是多了去了,下面的都是!

1960年,核武器研究所開展了原子彈的探索研究,分析研究了「槍法」(壓攏型)和「內爆法」(壓緊型)兩種原子彈的優缺點,提出以較高級的「內爆法」原子彈為主攻方向。還分別就聚合爆轟、金屬動力壓縮性能和快中子鏈式反應等專題開展研究,以搞清設計原子彈所必需解決的物理、力學、數學等問題,同時,用特徵線法對爆轟波和沖擊波的傳播進行了大量的計算。

1960年,核武器研究所會同中科院原子能所在錢三強、王淦昌、彭桓武、朱光亞、何澤慧等指導下,開展了脈沖中子測量、臨界試驗物理方案和實驗裝置的研究及中子源的研究與試制。同年,還精確測定了與裂變反應有關的重核中子截面、裂變中子能譜及裂變中子平均數,並且建立了各種放射性測量方法及標准,包括中子通量標准、中子源強度標准、α源強度標定等;在原子彈部件加工過程中,建立了各種中子通量、中子能源、γ脈沖等測量方法;在核爆燃耗測定工作中,建立了裂變數測定方法。

1960~1964年,中科院原子能所、核武器研究所和西北核試驗基地共同協作,建立了燃耗分析方法,還制備了用於核試驗反應效能探測的同位素示蹤劑,在核試驗中應用,取得了很好效果。

1961年,核武器研究所在彭桓武、鄧稼先等領導下,對原子彈爆炸過程進行了分析和計算,並把復雜的方程組簡化,完成了原子彈反應過程的估算,科學地劃分了反應過程的各個階段,提出了決定各反應過程特性的主要物理量,這對掌握原子彈反應的基本規律與物理變化過程起到重要的作用。

1961~1962年,核武器研究所對爆轟波與沖擊波的相互作用、沖擊波的聚焦和界面不穩定性等專題進行了研究。該所周光召從炸葯能量利用率著手,求出炸葯所做的最大功,從理論上證明了用偽特徵線法所作的計算結果的正確性。該所周毓麟等研究了數學方法和計算程序,經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計算機計算,其結果和偽特徵線法計算的結果完全相符。據此,該所編制出原子彈總體計算程序,為以後精確計算提供了範例。

1961~1962年,核武器研究所在王淦昌、陳能寬等指導下,開展了起爆元件的設計和波形會聚流體力學過程的實驗研究及爆轟波傳播規律和高壓狀態方程的實驗研究。該所錢晉等人在北京工業學院等單位的協作下,研製成功性能良好的高壓雷管。該所郭永懷、龍文光等配合爆轟試驗進行了不同試驗裝置的結構設計,並根據理論設想和爆轟試驗的特殊要求,結合武器化的需要,開展了原子彈裝置結構設計。該所設計部門完成了兩種可供大型爆轟試驗使用的設計方案,同時開展了機載核航彈的總體方案的研究,並進行了彈體彈道試驗和總布局設計。

1961~1962年,核武器研究所完成了理論設計和爆轟物理試驗、飛行彈道試驗、自動控制系統台架試驗等關鍵試驗,為原子彈的大型模擬試驗和其裝置技術設計提供了必要的技術准備。該所王方定等解決了檢測、包裝、密封等關鍵技術,研製出原子彈引爆裝置所需的關鍵部件「化合物中子源」。

1963年上半年,核武器研究所與西北核武器研製基地在王淦昌、陳能寬、胡仁宇等指導下,開展了一系列縮小尺寸的局部聚合爆轟試驗,取得對爆轟規律較為完整的認識,並帶動了炸葯加工工藝、試驗部件的裝配及檢驗各種測試技術的研究。同年11月,進行了縮小尺寸的整體模型爆轟試驗,這次試驗在理論和技術上都有一定的創造性,達到預期的目的。翌年6月6日,進行了全尺寸爆轟模擬試驗,完成了快中子次臨界實驗裝置試制、安裝和調試,開展了次臨界度的測量。試驗結果表明,現有增殖系統均處於相當深的次臨界狀態,即使按最苛刻的條件估計,在裝配過程中及裝配後出現某種意外的事件,也仍然不會導致核材料超臨界事故。根據此次試驗,制定出次臨界安全操作規程。

⑨ 上甘嶺資料片

上甘嶺
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

編劇:林杉、沙蒙、曹欣、肖予

攝制:1956年

導演:沙蒙、林杉

作曲:劉熾

類型:故事片(黑白)

主演:高保成

徐林格

劉玉茹

1952年秋,朝鮮戰爭進入最後的關鍵階段。美國侵略者竟在板門店談判休會期間,調動六萬多兵力,在三八線附近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企圖奪取上甘嶺陣地,進而攻佔五聖山,用武力獲得他們在談判桌上得不到的東西。堅守上甘嶺陣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與敵人浴血奮戰,打退了敵人二十多次的瘋狂進攻。此後,他們又根據上級指示,退入坑道堅守陣地,拖住敵人,使之無法前進一步。在坑道里,他們遇到了各種難以想像的困難。不僅與外界的聯系被敵人切斷,而且缺水缺糧,生存艱難。但為了祖國、為了朝鮮人民,他們以驚人的毅力,堅守了二十四天,從而贏得了時間,使中朝軍隊取得了大進攻的勝利,並使整個朝鮮戰場的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美國侵略者被迫重新坐下來談判,無可奈何地在停戰協定上簽了字,朝鮮人民得到了和平。

美國人至今也想不通,上甘嶺為什麼會打不下來。美國的軍事研究者們用電腦模擬得出結論,范弗里特如果不攻五聖山,改為攻打西方山谷地,憑借美軍強大的機械化裝備,共軍兩個主力師(十五軍四十六師和三十八軍的一一二師)是抵擋不住的。他們不準備認為上甘嶺的失敗是輸給了中國軍人,因為這似乎不是人力能夠做得到的,可是二流部隊的四十五師可以做得到的,為什麼德川、三所里、松骨峰的英雄「萬歲軍」就做不到?電腦只能模擬常識性的東西,它永遠也模擬不出一個民族重新覺醒時所能迸發出的力量。

一、50年前的戰火

對一個國家、民族落後的痛苦體味最深的,莫過於它的軍隊。

1952年下半年,朝鮮戰爭進入了相持階段。對於中朝一方來說,相對於1950年底鴨綠江邊的歲月,己方已經小佔便宜。在嚴酷的事實下,連首先挑起戰爭的金日成同志也已經放棄了要「統一朝鮮,解放南方」的一廂情願的夢想,此時社會主義陣營所要面對的是:我們能不能在美帝國主義強大的軍事壓力下固守住這個共CHAN主義在東亞的橋頭堡?

盡管我們的宣傳是樂觀的,以至於讓我們在幾十年後也認為我們當時只要願意,就可以替朝鮮人民完成統一的大業,可是歷史是會告訴人們真相的:當時的情況曾是如此的嚴峻。

彭德懷指著朝鮮地圖對十五軍軍長秦基偉說:「五聖山是朝鮮中線的門戶。失掉五聖山,我們將後退200公里無險可守。你要記住,誰丟了五聖山,誰要對朝鮮的歷史負責。」在我們今天看來,這似乎只是恐嚇,可是當時的事實是在九月和十月里,聯合國軍連續攻下了北朝鮮人重兵把守的「喋血山嶺(BloodyRidge)」和「傷心嶺(HeartbreakRidge)」——由於朝方的揚勝諱敗,現在已經很難找到中朝一方對這兩戰的叫法,只好以美方的稱謂來敘述了。盡管聯合國軍損失了幾千人,但毫無疑問的是他們達到了戰略目的。他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五聖山——美方將其叫做「三角形山」,范弗里特預計以兩百人為代價,在五天內實現目標。為此他動用了美第七師、美第187空降團、南朝鮮第二師、九師、加拿大步兵旅、菲律賓營、哥倫比亞營、阿比西尼亞營等部隊共七萬餘人的龐大兵力。

志願軍方面在敵情判斷上出現了巨大的失誤。我方把幾乎所有的火炮和十五軍的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到了西方山谷地,而五聖山方向只留下了一個連秦基偉自己也承認算不上主力的四十五師,區區一萬來人。

《毛選》里說到,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比較有把握的比例是三到四比一。五聖山下敵方集中了六到七倍的優勢兵力,至於火炮、飛機、補給等優勢就更不必說了,這場戰役似乎已經沒有再談下去的必要了。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點半,戰鬥打響。

范弗里特計劃用一天時間奪下五聖山前的兩個小山包——597•9和537•7北山高地。這兩個高地背後的□地里有一個十幾戶人家的小山村,叫做上甘嶺,這場戰役我方叫做「上甘嶺戰役」,美方稱之為「三角形山戰役」。

美軍320多門重炮,27輛坦克以每秒鍾六發的火力密度將鋼鐵傾瀉到這兩個小山包上。由於我方對敵主攻方向判斷失誤,在長達八個小時的時間里,前沿部隊未能得到有力的炮火支援,一天傷亡五百五十餘人。

通往一線陣地的電話線全部中斷,四十五師師長崔建功只能眼巴巴的看著敵人爬上前沿陣地,任由戰士們各自為戰。

這一天里,敵向上甘嶺發射30餘萬發炮彈,500餘枚航彈,上甘嶺主峰標高被削低整整兩米,寸草不剩。

即便是這樣,直到四天以後——10月18日,四十五師前沿部隊才因傷亡太大,退入坑道,表面陣地第一次全部失守。該師逐次投入的十五個步兵連全部打殘,最多的還有三十來人,少的編不成一個班。

19日晚,四十五師傾力發動了一次反擊。

597•9高地9號陣地上,美軍在陣地頂部的巨石下掏空成了一個地堡,我軍攻擊受阻。這個地堡後來再現在電影《上甘嶺》里。

十九歲的貴州苗族戰士龍世昌,悶聲不響地拎了根爆破筒沖了上去,敵人炮兵實施攔阻射擊,一發炮彈將他左腿齊膝炸斷。目擊者幾十年後回憶道:「那個地堡就在我們主坑道口上面,隔出四五十公尺吧。高地上火光熊熊,從下往上看,透空,很清楚。看著龍世昌是拖條腿拚命往上爬,把爆破筒從槍眼裡杵進去。他剛要離開,爆破筒就給裡面的人推出來,哧哧地冒煙。他撿起來又往裡捅,捅進半截就捅不動了。龍世昌就用胸脯抵住往裡壓,壓進去就炸了。他整個人被炸成碎片亂飛,我們什麼也沒找到。」

0號陣地上,135團六連僅存16個人,在對四個子母堡的爆破中,三個爆破組都沒能接近地堡,在途中傷亡殆盡了。還剩下營參謀長張廣生、六連長萬福來、六連指導員馮玉慶、營訊員黃繼光、連通訊員吳三羊和肖登良。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不過黃繼光沒喊後來那句讓四億五千萬人熱血沸騰的口號:讓祖國人民等著我們的好消息吧!他們炸掉了三個地堡,付出的代價是吳三羊犧牲,肖登良重傷,黃繼光爬到最後一個地堡前的時候全身也已經七處負傷。他爬起來,用力支起上身,向戰友們說了句什麼,只有指導員馮玉慶省悟了:「快,黃繼光要堵槍眼。」犧牲後的黃繼光全身傷口都沒有流血,地堡前也沒有血跡——血都在路途上流盡了。

當時的目擊者大都在後來的反擊中犧牲,只有萬福來重傷活了下來,在醫院聽到報上說黃繼光僅僅追授「二級英雄」,大為不滿,上書陳情。志願軍總部遂撤銷黃繼光「二級英雄」,追授「特級英雄」稱號——我軍至今僅有楊根思和黃繼光獲得過這種級別的榮譽。

十五軍戰後編撰的《抗美援朝戰爭戰史》中說道:「上甘嶺戰役中,危急時刻拉響手雷、手榴彈、爆破筒、炸葯包與敵人同歸於盡,捨身炸敵地堡、堵敵槍眼等,成為普遍現象。」也只有這樣一個民族的優秀兒女,才能這樣的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

20日晨,敵人再度反撲,上甘嶺表面陣地再度失守。四十五師再無一個完整的建制連隊,21個步兵連傷亡均逾半數以上。聯合國軍投入了十七個營,傷亡七千之眾,慘到每個連不足四十個人。美國隨軍記者威爾遜報導:一個連長點名,下面答到的只有一名上士和一名列兵。

戰斗進入了坑道戰。電影《上甘嶺》里主要反映的就是這一段的故事。10月24日晚上,秦基偉將軍部警衛連補充到一號坑道,120多號人,穿過兩道固定炮火封鎖線,連排幹部只剩一個副排長,還有二十五個兵。

坑道里的志願軍戰士為後方贏得了時間。10月30日,我方再度反攻。

我方動用了133門重炮。美七師上尉尼基驚恐地告訴隨軍記者:「中國軍隊的炮火像下雨一樣,每秒鍾一發,可怕極了。我們根本沒有藏身之地。」每秒鍾一發美軍就受不了了,殊不知我們的戰士在10月14日面對的是每秒鍾六發的狂轟。

5小時後,志願軍收復主峰。次日凌晨,南朝鮮二師三十一團和阿比西尼亞營反攻,發動了四十餘次攻擊。一天下來,全員上陣的三十一團便完全喪失戰鬥力,直到朝鮮戰爭結束也沒能恢復戰鬥力。11月1日,美七師,南朝鮮九師再度反撲,打DAO2日拂曉反被我堅守部隊打了個反擊,收復597•9全部表面陣地。四十五師補充後用於反擊的10個連也全部打光。11月15日南朝鮮九師和美187空降團分五路進攻,四十五師最後一個連隊增援到位,打到下午三點,連長趙黑林趴在敵人屍體上寫了個條子派人後送:我鞏固住了主峰,敵人上不來了。

當天美國人坦率地向新聞界承認:「到此為止,聯軍在三角形山是打敗了。」

先後屯過三四百人的一號坑道,只走出了八個人,下陣地的時候,又在炮火下犧牲了2個,到軍部,又被餅乾和牛肉罐頭撐死一個。

隨手抓把土,數出三十二粒彈片,一面紅旗上有三百八十一個彈孔,一截一米不到的樹幹上,嵌進了一百多個彈頭和彈片。

上甘嶺戰役,雙方傷亡人數有多種說法,但是毫無例外的都有誇大對方損失,少報己方損失的毛病。

我方戰報:殲敵兩萬五千餘人,十五軍傷亡一萬一千五百二十九人,其中陣亡五千二百一十三人。美方戰報:損失九千餘人,共CHAN黨死傷一萬九千餘人。但毫無疑問的是,這片3•8平方公里的山頭,已經被鮮血浸透了。

二、誰的勝利?

彭德懷指著朝鮮地圖對十五軍軍長秦基偉說:「五聖山是朝鮮中線的門戶。失掉五聖山,我們將後退200公里無險可守。你要記住,誰丟了五聖山,誰要對朝鮮的歷史負責。」

1952年9、10月間,北朝鮮部隊相繼丟失兩個重兵把守的要隘——9月5日,聯合國軍攻佔北朝鮮部隊據守的「喋血山嶺」;10月13日,聯合國軍攻佔「傷心嶺」。10月14日,聯合國軍挾連勝之威,進攻上甘嶺,打DAO11月中旬,苦戰之後,美國人承認失敗。
我們對朝鮮的歷史,負得起責。北朝鮮人對自己的歷史,卻未必負得起責。

板門店的談判桌上只有北朝鮮和聯合國的旗幟,北朝鮮人認為南韓人不配作為談判對手,至於中國人,如果過分突出他們的功績,那麼「主體思想」的偉大之處如何體現?他們認為這是金日成思想,即「主體思想」的偉大勝利,所以撤去了中國國旗。上甘嶺註定要和「傷心嶺」、「喋血山嶺」一塊被北朝鮮的歷史書所遺忘。但是歷史終將恢復其本來面目,我只能希望我們自己永遠都不要遺忘先人們在另一片國土上為國家爭來的榮譽。

什麼叫做英雄?摧鋒於正銳,挽瀾於極危,可以叫做英雄。

整個上甘嶺戰役中,天上沒有出現過一架我們的飛機;是役我們的坦克也沒有參戰的紀錄;我們的火炮最多的時候,也不過是敵方的四分之一,美軍總共發射了190多萬發炮彈,五千多枚航彈,我們只有40多萬發炮彈,而且幾乎全是後期才用上的。

數百萬發炮彈蹂躪著這兩個區區3•8平方公里的小山頭,這兩個在范弗里特的作戰計劃里第一天就該拿下來的小山頭,用自己的粉身碎骨驗證了人類的勇敢精神。

此役之後,美軍再沒有向我發動過營以上規模的的進攻,朝鮮戰局從此穩定在了38度線上。這一戰奠定了朝鮮的南疆北界。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986年出版的五百萬分之一的地圖上,找不到海拔1061•7米的五聖山,卻標出了上甘嶺。

這就是歷史的崇山峻嶺,讓人們一眼就看見了她:「呵,這就是上甘嶺!」

原本是二等部隊的十五軍四十五師,這一戰基本上打光,但是她從此昂首跨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等主力的行列,因為她的戰績是——上甘嶺。

1961年3月,中央軍委從全軍中抽出三支主力第一軍、第十五軍、第三十八軍,交由空軍司令員劉亞樓挑選一支,改建為中國第一支空降兵軍。

這位上將選擇了十五軍,理由是:「十五軍是個能打仗的部隊,他們在上甘嶺打出了國威,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全世界都知道有個十五軍。」

國家贏得了地位,從此美國人將中國視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西方人的標準是:要想成為強國,你必須擊敗過另一個強國的軍隊。將軍們贏得了榮譽,幾十年後秦基偉將軍躊躇滿志地登上國防部長的位置,不能說和上甘嶺沒有一點關系。

歷史已經記不完那一萬多在戰火中浴血的戰士的姓名了,他們的身軀已經和朝鮮半島的五聖山揉和在了一起。

我們沒有足夠的大炮,甚至於沒有足夠的反坦克手雷,當時前沿陣地上的戰士們唯一希望的是多給配點手雷,因為這個東西「一炸一片」,炸碉堡也比手榴彈威力大多了。可是,黃繼光手裡仍然只有一顆手雷,因為這個東西我們造不出來,我們沒有那麼多錢去進口。美國人可以動用B-29去轟炸一輛自行車,而我們手裡的反坦克手雷只能留給敵人的坦克,用來炸碉堡就算是很奢侈了。當年的美國隨軍記者貝文。亞歷山大寫道:「(中國)部隊進攻時,通常主要依靠輕兵器、機槍和手榴彈。只有對付最有利的目標時,才肯動用迫擊炮。」

對一個國家、民族落後的痛苦體味最深的,莫過於它的軍隊。

這就是我們可愛的戰士——他們從不和自己的中國講條件,沒有任何奢求,決不會因為沒有空中支援放棄進攻,決不會埋怨炮兵火力不夠,決不會怪罪沒有足夠的給養,只要一息尚存,他們就絕不放棄自己的陣地……他們甚至可以在長津湖華氏零下20度的氣溫里整夜潛伏,身上僅僅只有單衣;他們可以在烈火中一動不動;他們中的每個人都隨時准備著拎起爆破筒和敵人同歸於盡……

舞台藝術往往在現實的基礎上有所誇張,比如說美國大片《珍珠港》吧,歷史事實是日軍損失飛機九架,飛行員二十一人,其中沒有一架戰斗機,但大家不妨借一部來仔細數數看看雷夫他們搞掉了多少架「零」式戰斗機!可是看看我們的《上甘嶺》、《英雄兒女》,可以說沒有一部中的英雄事跡是編導們胡編亂造的,如果要說不足,那隻能是他們表現的還不夠,不能在屏幕上完整的再現每秒鍾六發重炮炮彈爆炸的震撼。

3•8平方公里的狹小面積,一日之內落彈30餘萬發;一萬餘人,要對抗七萬多敵人;前沿陣地上,經常是一兩個殘破的連對抗一兩個齊裝滿員的團,而且幾乎沒有炮火支援,彈葯也常常補充不上,一桶水、一箱彈葯、一個蘋果常常是犧牲好幾條人命都不一定送得上去……

在這樣的情況下取得的勝利,可以說是一個奇跡。美國人不是輸給了地利。他們忘記了拿破崙一百餘年前講過的話:「中國是一頭睡著了的獅子,我希望她永遠都不要醒來。」

上甘嶺,不僅是一兩個偉人的勝利,也不僅是幾十個將軍的勝利。當一個輝煌了兩千年的民族破落後重新找回自信的時候,這種力量是可怕的。偉人與將軍們所做的,只不過是合理的利用了這股力量。

上甘嶺的鮮血會不會被遺忘?五十年了,靈與肉都化為了清風明月,值此五十年祭,謹以此文悼念先烈於地下,希望大家能和我一道,摒除一會兒生命中的物慾,回憶一下那個不可思議的年代。

紀念一下偉大領袖毛主席和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而獻出寶貴生命和熱血的人們

你們永遠活在我們心裡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圖片: http://ke..com/pic/14/1147401020261617_small.jpg

⑩ 求經典的二戰時期的戰爭片,越多越好。

電影不在多少,關鍵是經典好看,看電影應該舍糙求精。

二戰電影好看一點的基本上我都看過,就各人來說比較偏好「戰場寫實」和「劇情反思」兩類。

戰斗場面較多,且還原寫實度好的幾部:

《拯救大兵瑞恩》主劇情類型是:敵後營救。整部電影匯集了:搶灘登陸,陣地攻堅,敵後穿插,城市狙擊,野戰攻堅,反坦克戰,城市巷戰。戰斗場景刻畫的還算比較好,炸點和焰火特效不失真,劇情整體鮮明,最後的寓意做了升華。二戰電影經典中的經典。

犧牲六個人拯救一個人,是值得的,因為那六個人代表為戰爭抗爭而犧牲的先烈,而那一個人」瑞恩「就代表活著的人,代表無數戰後的人,」不要辜負「就是告訴我們,和平來之不易,活著的我們要活出精彩,對得起他們的犧牲。

至於《硫磺島家書》日美合拍,主要是以日本守軍視角。還不錯~

《父輩的旗幟》倒敘插敘多,美軍視角。

《太平洋的奇跡》、《登陸之日》、《血戰沖繩島》!都還不錯

這幾部算是比較好的二戰戰場寫實電影。

還有一些如:《從海底出擊》潛艇戰,《偷襲珍珠港(虎虎虎)》空戰轟炸,《斯大林格勒》陣地防禦戰,反坦克戰,《最長的一天》登陸戰。這些都還不錯。

其它的還有很多,但是精彩程度就不是那麼好。

還有一類是戰爭題材類的電影,但是沒什麼戰斗場景刻畫的,這一類屬於二戰戰爭劇情電影。如《辛德勒的名單》、《美麗人生》、《地雷區》、《鬼子來了》。。。這一類的劇情雖然不錯,但是個人不喜歡這一類,劇情太無聊。

其它《西線無戰事》、《野戰排》、《我們曾經是戰士》、《黑鷹墜落》、《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閱讀全文

與哪些電影有航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光好看的電影推薦喪屍 瀏覽:455
母親和四個孩子國外恐怖電影 瀏覽:207
網上訂的電影院3d眼鏡在哪取 瀏覽:553
印度中年婦女懷孕電影 瀏覽:689
如果沒有電影票去看電影 瀏覽:489
壽命韓國電影 瀏覽:185
聞喜電影院今日電影 瀏覽:245
畫魂電影和電視劇哪個好 瀏覽:719
印度和美國在島上拍的電影 瀏覽:567
美國有關於狼人的動作電影 瀏覽:921
電影院清潔 瀏覽:751
超好看的日本電影動漫有哪些 瀏覽:2
最血腥的戰爭電影有哪些 瀏覽:736
奧特七兄弟大電影完整版 瀏覽:271
日本老電影里 瀏覽:347
推薦電影李毅吧 瀏覽:574
屋頂的散步者日本電影 瀏覽:674
泰國腐劇為愛而戰電影 瀏覽:221
華為應韓國電影 瀏覽:844
愛剪輯如何去電影水印 瀏覽: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