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謝姓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謝姓名人
1、淡泊名利的謝安
謝安(公元320~385年),字安石,東晉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書法家。
他自幼沉敏灑脫,氣宇軒昂,雖有才名,但隱居於家鄉會稽東山,與王羲之等人縱情山水。直到40多歲,他才應征入仕,後官至司徒。
桓溫亂政時,欲殺謝安。謝安在宴席上談笑風生,從容不驚,使得桓溫最終不敢加害。後來,淝水一役,捷報頻傳。他當時正與賓客下棋,看後不動聲色,被客人問起,才淡然作答:「孩子們已經大敗敵軍。」但他起身回內房時,終於按捺不住心頭喜悅,連腳上木屐的齒被踢斷也不知道。
謝安身居高位,但一直有歸隱東山之志,並數次辭官歸隱又數次急出為官。因此,後人以「高卧東山」比喻隱居,以「東山再起」比喻再度為官。
據說,謝安有個同鄉被罷官,回家沒有路費,只有大批蒲葵扇。於是,謝安從中挑了一把,隨手拿著,由於世人仰慕謝安,便競相仿效,蒲葵扇立刻被一搶而空。
2、山水詩鼻祖謝靈運
謝靈運,南朝宋詩人。他幼時被寄養在外人家裡,族人名之為「客兒」,世稱「謝客」。他祖父是東晉名將、康樂公謝玄,母劉氏是書法家王獻之的甥女。謝靈運18歲時襲封康樂公,故又稱「謝康樂」。其詩大多描寫會稽、永嘉、廬山等地的山水,描摹細致,見解獨到,開山水詩之先河。
謝靈運曾自誇道:「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今天下共分一斗。」由此可見他自負之程度。
他與堂弟謝惠連關系甚好,曾說:「只要惠連在座,我往往能得到佳句。」他任永嘉太守時,有一次在西堂構思詩作,未果,昏然入睡,夢見惠連,忽得佳句「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於是,他便說這兩句詩「有神功」。
謝靈運還發明了一種帶兩齒的木屐,上山時去掉前齒,下山時去掉後齒,後人稱之為「謝公屐」。
3、謝混
謝安之孫,晉朝美男子,字叔源,小字益壽,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名士,太保謝安之孫,會稽內史謝琰第三子,晉孝武帝司馬曜之婿,東晉安帝時為宰相,晉孝武帝司馬耀旳乘龍快婿,後被劉裕誅殺。
謝混出身於陳郡謝氏,年輕時頗有美譽,有偉姿容,善寫文章,為皇帝悅,後與晉陵公主成婚,育有二女。東晉晉安帝隆安四年(400年),襲望蔡縣公,任中書令。義熙二年(406年),加中領軍、尚書左僕射領選部。義熙四年(408年),加侍中、錄尚書事、揚州刺史。
東晉末年之盧循孫恩之亂,爆發於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年),結束於晉安帝義熙七年(411年)。歷時約十一年。謝氏家族遭到嚴重打擊,謝混的父親及兩個哥哥紛紛戰死,謝混這一家只剩謝混。
義熙八年(412年),謝混但因與劉毅關系密切,疑黨同劉毅,被劉裕誅殺。謝混死後,其妻晉陵公主也被迫與謝家離婚。
謝混善詩文,被時人譽為"風華為江左第一"(《南史·謝晦傳》),是中國山水詩文學的先驅人物之一。在晉末首倡山水詩,但仍受玄言詩影響,以致成就不大。鍾嶸《詩品》將其詩定為中品。
4、謝升卿
謝升卿(約1195—1273年),南宋寧宗時福建長樂縣十九都漳坂鄉人,約生於南宋慶元年間(約1195—1200年)。因認安南陳守度為族叔,改名陳日煚(jiǒng)或(陳曰照,陳照),科舉中第後當了安南國王的附馬,後來當了安南國王,開創了安南歷史上的陳氏王朝。
他本名叫謝升卿,祖籍為浙江會稽郡山陰縣謝姓,後南遷至福建長樂縣,謝升卿因為殺人犯了王法而改姓名為陳京,逃到安南國,成了太尉陳承的義子。
他容貌俊逸瀟灑,才華不凡;但性格豪爽,歌詩多,落拓不羈,強悍無比而多才,好交友與博徒豪游少有大志,不屑科舉仕進,屢以家中財物助貧。
5、謝道韞
東晉時女詩人,是宰相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也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謝道韞留下來的事跡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記載在《世說新語》中:謝安在一個雪天和子侄們討論可用何物比喻飛雪。謝安的侄子謝朗說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則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眾人的稱許。
也因為這個著名的故事,她與漢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為中國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詠絮之才」也成為後來人稱許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詞語,這段事跡亦為《三字經》「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所提及。
❷ 誰知道哪些謝姓導演被稱為「謝家班」
中文名: 謝飛
英文名: Fei Xie
生 日: 1942-08-14
角 色:導演,編劇
原籍湖南寧鄉,生於陝西延安。1965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後留校任教。曾任導演系主任,1985年任副院長,同年被選為中國影協第五屆理事。曾與他人合作導演影片《向導》,獲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1986年與烏蘭合作導演《湘女蕭蕭》,於1988年獲法國第四屆蒙彼利埃國際電影節金熊貓獎,第二十六屆西班牙聖賽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堂吉訶德獎。1989年導演的影片《本命年》,獲1990年第十三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第四十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導演作品
益西卓瑪 Yixizhuoma (2000)
香魂女 Woman Sesame Oil Maker (1999)
黑駿馬 A Mongolian Tale (1997)
本命年 Black Snow (1990)
湘女蕭蕭 Girl from Hunan, A (1986)
編劇作品
益西卓瑪 Yixizhuoma (2000)
香魂女 Woman Sesame Oil Maker (1999)
謝添
中國當代著名電影導演。
生平簡介:
謝添,著名電影表演、導演藝術家,原名謝洪坤,曾名謝俊。祖籍廣東番禺,
謝添參演的影片:
1936:《夜會》、《清明時節》、《生死同心》
1937:《壓歲錢》、《社會之花》、《夢里乾坤》、《四千金》、《母親的秘密》、《馬路天使》
1941:《風雪太行山》 1946:《聖城記》 1947:《追》、《郎才女貌》
1948:《滿庭芳》、《深閨疑雲》、《十三號凶宅》
1951:《民主青年進行曲》、《新兒女英雄傳》、《走向新中國》
1952:《六號門》
1954:《無窮的潛力》
1955:《羅小林的決心》
1957:《風箏》
1958:《林家鋪子》
1961:《洪湖赤衛隊》
1993:《人與狗》
主要導演的故事片、戲曲片:
1958:《探親記》(與桑夫合作)
1959:《水上春秋》
1960:《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春暖花開》、《歡天喜地》(與陳方千合作)
1961:《洪湖赤衛隊》(與陳方千合作)、《花兒朵朵》(與陳方千合作)
1962:《錦上添花》(與陳方千合作)
1964:《小鈴鐺(與陳方千合作)
1965:《華北區業余話劇歌劇觀摩演出會》(上集,與伊明合作)
1977:《春天》 1979:《甜蜜的事業》、《七品芝麻官》(戲曲片)
1980:《丹心譜》(與鄭國權合作)
1982:《茶館》 1984:《生財有道》
1986:《小鈴鐺續集》
1988:《煙花淚》(戲曲片)
作品獲獎情況:
《小鈴鐺》於 1980年獲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
《甜蜜的事業》於1980年 獲第三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導演獎;
《七品芝麻官》於1981年獲第四屆電影 百花獎最佳戲曲片獎;
《茶館》於1983年獲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 和文化部1982年優秀影片特別獎。
電視連續劇《那五》,於1989年 獲全國電影製片廠優秀電視劇一等獎 。
❸ 謝賢拍過哪些電影
謝賢(1936年8月9日—)原名:謝家鈺籍貫:廣東番禺人教育程度:香港麗澤中學肄業(九龍尖沙咀廣東道180號)人稱為「四哥」,香港電影及電視影員,因在《千王之王》里飾演有「南眼神」之稱的千王羅四海,在戲中別人都叫他四哥,後來這部劇在香港很紅,所以別人在現實生活中也都叫他四哥或者謝四,老一輩人則稱其花名「阿腎」。(取[賢]與[腎]形近)謝賢有兩過段婚姻,分別是甄珍及狄波拉。他與狄波拉育有一子謝霆鋒及一女謝婷婷,後來離婚,但再見亦是朋友,一直保持友好關系。香港影視最高獎:「金紫荊」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入行經歷1953年考入「嶺光公司」演員訓練班,後來加盟「迪華公司」,演出第一部電影《樓下閂水喉》(1954)。1955年與「嶺光」時期之同學何嘉玲(後改藝名「嘉玲」)轉投著名導演秦劍成立之「光藝影片公司」,拍過多部著名電影,包括:《三妻奇案》(1955)、《血染相思谷》(1957)、《五月雨中花》上、下集(1960)、《追妻記》(1961)、《花花公子》(1964)、《英雄本色》(1967)、《鐵膽恩仇》(1967)等等。謝賢與南紅、江雪、蕭芳芳等女演員拍檔也不少,演出過《阿超結婚》(1958)、《難兄難弟》(1960)、《含淚的玫瑰》(1963)、《黑玫瑰》(1965)、 《冬戀》(1968)、《紫色風雨夜》(1968)等著名電影。他也演出不少武俠片,例如在1962年的「神鵰俠侶」中,他與南紅分別飾演楊過與小龍女。他也拍過十多部國語片,包括:《緹縈》(1970)、《別了親人》(1974)。1967年,謝賢創辦謝氏兄弟影片公司,首次執導《窄梯》,之後還導演或編劇過七部電影,包括《明日天涯》、《鐵膽恩仇》(1968)、《冬戀》(1968)、《窗》(1968)、《窄梯》(1972)等等。他在70年代曾組成一隊叫「銀色鼠隊」的組合, 紅遍港台, 成員包括有陳自強、陳皓、鄧光榮、秦祥林、沈殿霞等等。他又以自由身接拍影片,主演過不少港、台電影。謝賢於1979年加入無線電視,主演過《離別鉤》、《萬水千山總是情》、《天虹》、《上海灘續集》、《千王之王》、《千王之王重出江湖》、《千王群英會》《射鵰英雄傳》《雪山飛狐》、《天龍八部》等電視劇。1980年代以後則以玩票性質拍攝電影,近期演出作品有《少林足球》、《2001》及《黑白森林》等。最近作是亞洲電視電視劇《情陷夜中環》及《情陷夜中環2》。2008年剛主持無線電視的《向世界出發》之《風流快活墨西哥》。曾演出電視劇《離別鉤》、《萬水千山總是情》、《天虹》、《上海灘續集》、《千王之王》、《千王之王重出江湖》、《情謎》、《天龍八部》(1982版)、《千王群英會》、《射鵰英雄傳》(1983版)、《雪山飛狐》(1985版)、《情陷夜中環》、《情陷夜中環2》[編輯本段]曾演出電影1954 《樓下閂水喉》1955 《三妻奇案》、《胭脂虎》1956 《九九九命案》、《七重天》、《新婚夫婦》、《表錯情》、《遺腹子下集大結局》、《手足情深》1957 《血染相思谷》、《唐山阿嫂》、《椰林月》、《九九九海灘命案》、《鬼夜哭》.《化身兄弟》1958 《她的一生》、《橫刀奪愛》、《有情人》、《鮮花殘淚》、《神童捉賊記》、《情賊》、《阿超結婚》1959 《歡喜冤家》、《湖畔草》、《情天血淚》、《天倫情淚》、《大廈情殺案》、《通心樹》、《情犯》、《風雨幽蘭》1960 《慈母嬌兒》、《蜜月驚魂》、《連理枝》、《秋風殘葉》、《神鵰俠侶》、《難兄難弟》、《神鵰俠侶下集》、《雷雨之夜》、《五月雨中花》、《五月雨中花下集大結局》1961 《999廿四小時奇案》、《情天未老》、《夜半幽靈》、《神童歷險記》、 《山盟海誓》、《神鵰俠侶三集》、《神鵰俠侶四集》、《良心》、《追妻記》1962 《胭脂賊》、《患難真情》、《苦海明珠》、《神偷情賊》、《神偷情賊下集》、《嫂夫人》、《清明時節》1963 《金石盟》、《春到人間》、《情之所鍾》、《含淚的玫瑰》、《斷腸花》、《怪俠燕子飛》、《幸福新娘》、《歷劫花》1964 《郎心如鐵》、《鴛夢重溫》、《情俠情仇》、《花花公子》、《死亡角之夜》、《追?》1965 《小姐的丈夫》、《愛情永遠在懷念中》、《黑玫瑰》、《春怨》、《黑色的假期》、《丈夫的秘密》、《原來我負卿》、《情海茫茫》、《海棠紅》、《春殘花未落》、《相思湖畔》、《紅色響尾蛇》、《特務黑蜘蛛》1966 《播音王子》、《遺產一百萬》、《黑玫瑰與黑玫瑰》、《神探智破艷屍案》、《鐵膽》、《賊美人》、《情賊黑牡丹》、《肉搏明月灣》、《彈劍江湖》、《彈劍江湖下集》1967 《虎口鴛鴦》、《鐵膽恩仇》、《藍色夜總會》、《金鷗》、《青春兒女》、《紅花俠盜》、《英雄本色》、《鑽石大劫案》、 《神探智破美人計》《千王斗千霸》1982 《賊王之王》1983 《花心大少》1986 《富貴列車》1987 《不夜天》、《江湖龍虎鬥》、《江湖正將》1988 《胭脂扣》1990 《川島芳子》、《勇闖天下》1999 《心猿意馬》2001 《少林足球》2003 《黑白森林》
❹ 謝姓歷史名人有哪些
謝姓歷史名人有哪些
1.謝姓的歷史名人有哪些謝夷吾:(生卒年待考),字堯卿;會稽山陰人(今浙江紹興)。著名東漢大臣。漢建初中期,左轉下邳令。他曾經極力推薦班固的才華。
晉朝,由於以謝安與謝玄為首的陳郡謝氏士族位高權重,政治地位極高,引領風潮,所以該時期出現了最多古代的謝姓名人。
名人包括:
謝鯤:晉朝名士,亦是謝安之伯父。
謝尚:名將,謝鯤之子,謝安從兄。
謝安:東晉名臣,淝水之戰運籌帷幄者。
謝萬:名士,謝安之弟。
謝玄:東晉名將,淝水之戰前線作戰者,謝安的侄子。
謝道韞:才女,謝安侄女,謝奕之女,王羲之的兒媳婦,王凝之的妻子。
謝琰:名將,謝安次子,孫恩之亂時殉國。
謝靈運:南朝文學家,謝玄之孫,著名文人。
謝惠連:南朝文學家,謝靈運之從弟。
謝庄:(公元421~466年),字希逸;陳郡陽夏人(今河南太康),出生於建康(今江蘇南京)。著名南朝宋大臣、文學家。謝庄是謝弘微的兒子,大謝的族侄,曾官至吏部尚書。
謝赫:(公元479~502年),著名南朝齊梁間畫家、繪畫理論家。善作風俗畫、人物畫,著有《古畫品錄》,為中國最古的繪畫論著。他評價了公元三~四世紀的重要畫家。提出中國繪畫上的「六法」,成為後世畫家、批評家、鑒賞家們所遵循的原則。
謝朓:名士,詩文清新,唐朝大詩人李白稱贊他「中間小謝又清發」。
謝聲鶴:著《雪溪詩集》。
謝穎蘇:著《北溪剩稿》。謝琯樵:中國著名書畫家。
謝浣湘:中國女詩畫作家,著《謝浣湘詩存》。
謝錫銘:貴州知府,著作《夢草軒詩詞集》。
謝清高:(公元1765~1821年),嘉應州程鄉金盤堡人(今廣東梅縣)。著名清朝航海旅遊家。謝清高有中國的馬可波羅之稱,著有《海錄》一書。
謝子遠:(生卒年待考),福建汀州人(今福建長汀),著名清朝將領。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攜十六姓人開墾湘地(今湖南),促進和發展了湖廣地區的經濟與文化。
2.謝姓的歷史名人有哪些謝夷吾:(生卒年待考),字堯卿;會稽山陰人(今浙江紹興)。
著名東漢大臣。漢建初中期,左轉下邳令。
他曾經極力推薦班固的才華。晉朝,由於以謝安與謝玄為首的陳郡謝氏士族位高權重,政治地位極高,引領風潮,所以該時期出現了最多古代的謝姓名人。
名人包括:謝鯤:晉朝名士,亦是謝安之伯父。謝尚:名將,謝鯤之子,謝安從兄。
謝安:東晉名臣,淝水之戰運籌帷幄者。謝萬:名士,謝安之弟。
謝玄:東晉名將,淝水之戰前線作戰者,謝安的侄子。謝道韞:才女,謝安侄女,謝奕之女,王羲之的兒媳婦,王凝之的妻子。
謝琰:名將,謝安次子,孫恩之亂時殉國。謝靈運:南朝文學家,謝玄之孫,著名文人。
謝惠連:南朝文學家,謝靈運之從弟。謝庄:(公元421~466年),字希逸;陳郡陽夏人(今河南太康),出生於建康(今江蘇南京)。
著名南朝宋大臣、文學家。謝庄是謝弘微的兒子,大謝的族侄,曾官至吏部尚書。
謝赫:(公元479~502年),著名南朝齊梁間畫家、繪畫理論家。善作風俗畫、人物畫,著有《古畫品錄》,為中國最古的繪畫論著。
他評價了公元三~四世紀的重要畫家。提出中國繪畫上的「六法」,成為後世畫家、批評家、鑒賞家們所遵循的原則。
謝朓:名士,詩文清新,唐朝大詩人李白稱贊他「中間小謝又清發」。謝聲鶴:著《雪溪詩集》。
謝穎蘇:著《北溪剩稿》。謝琯樵:中國著名書畫家。
謝浣湘:中國女詩畫作家,著《謝浣湘詩存》。謝錫銘:貴州知府,著作《夢草軒詩詞集》。
謝清高:(公元1765~1821年),嘉應州程鄉金盤堡人(今廣東梅縣)。著名清朝航海旅遊家。
謝清高有中國的馬可波羅之稱,著有《海錄》一書。謝子遠:(生卒年待考),福建汀州人(今福建長汀),著名清朝將領。
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攜十六姓人開墾湘地(今湖南),促進和發展了湖廣地區的經濟與文化。
3.謝姓有哪些名人謝安(320—385^字安石,號東山,東晉政治家,軍事家,浙江紹興人。
世稱謝安石、謝太傅、謝相、謝公。曾成功挫敗桓溫篡位,並指揮東晉八萬軍隊在淝水之戰中打敗了號稱百萬的前秦軍隊,致使前秦從此一蹶不振,為東晉贏得了幾十年的和平安定。
謝靈運(385-433):浙江會稽人,原為陳郡謝氏士族。東晉名將謝玄之孫,世稱謝康公或謝康樂,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者,使山水詩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流派。
謝婉瑩(1900—1999):即冰心,現代著名詩人、作家、翻譯家和兒童文學家。
4.謝氏名人有誰謝氏名人有:
一、謝霆鋒
謝霆鋒,1980年8月29日出生於香港,祖籍廣東番禺,歌手、演員、音樂創作人、製作人、主持人、青年企業家、PO朝霆創始人。1987年隨父母移居加拿大;1995年留學日本東京修讀音樂,15歲創作第一首歌《估計錯誤》;1996年正式出道。
二、謝靈運
謝靈運(385年—433年),原名公義,字靈運,以字行於世,小名客兒,世稱謝客。出身陳郡謝氏,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生於會稽始寧(今浙江紹興上虞區)。南北朝時期詩人、佛學家、旅行家。
晉安帝元興二年,謝靈運繼承了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義熙元年(405年),出任大司馬司馬德文的行參軍。此後任撫軍將軍記室參軍、太尉參軍等職。劉宋代晉後,降封康樂侯,歷任永嘉太守、秘書監、臨川內史,元嘉十年(433年)被宋文帝劉義隆以「叛逆」罪名殺害,年僅四十九歲。
三、謝深甫
謝深甫,字子肅,號東江,台州臨海(今屬浙江)人。南宋中期宰相。南宋乾道二年(1166)進士。歷任嵊縣尉,崑山縣丞,浙漕考官,青田知縣。被薦於朝,宋孝宗召見,詢用人之道,授籍田令,調大理寺丞。
江東大旱,任常平提舉,制訂並推行救荒措施,緩和災情。紹熙元年(1190)後,升右正言,調起居郎,臨安府尹。宋光宗稱施政寬猛得中,升吏部侍郎,兼給事中。議事持正力爭,每遇希恩幸進者,光宗常說:「恐謝給事不可。」
四、謝敦毅
謝敦毅,筆名:弘真,三千堂主人。生於中國福建省。現居北京。先後畢業於福建泉州師范美術系、中國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高級研修班,受業於當代著名畫家霍春陽、藝術大師石齊、重彩畫家蔣采蘋等。
作品上溯前秦金石、陶刻神韻,下探秦漢精髓、魏晉風骨、唐宋風范、明清氣度,廣取博納,兼收並蓄,書畫皆精,工寫兼善。尤長工筆與沒骨花鳥、兼畫寫意山水和花鳥。作品多次入展文化部、中國美協、中國書協等部門主辦重要書畫展並獲獎。
五、謝娜
謝娜,1981年5月6日出生於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畢業於四川師范大學電影電視學院(今四川電影電視學院),中國內地主持人、歌手、影視女演員。
她是在電視里最不吝惜自己的主持人,唱念作打插科打諢亦庄亦諧甚至裝瘋賣傻,但凡是節目需要,她能使出渾身招數,也能豁得出去自毀形象,這股毫不遮掩的真性情,使大家喜愛。她是在劇組中最有人緣的影視演員,上至導演下至場工,她能和每個人都熱鬧的打成一片。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謝霆鋒
網路—謝靈運
網路—謝深甫
網路—謝敦毅
網路—謝娜
5.古代謝姓名人謝夷吾:(生卒年待考),字堯卿;會稽山陰人(今浙江紹興)。
著名東漢大臣。漢建初中期,左轉下邳令。
他曾經極力推薦班固的才華。晉朝,由於以謝安與謝玄為首的陳郡謝氏士族位高權重,政治地位極高,引領風潮,所以該時期出現了最多古代的謝姓名人。
名人包括:謝鯤:晉朝名士,亦是謝安之伯父。謝尚:名將,謝鯤之子,謝安從兄。
謝安:東晉名臣,淝水之戰運籌帷幄者。謝萬:名士,謝安之弟。
謝玄:東晉名將,淝水之戰前線作戰者,謝安的侄子。謝道韞:才女,謝安侄女,謝奕之女,王羲之的兒媳婦,王凝之的妻子。
謝琰:名將,謝安次子,孫恩之亂時殉國。謝靈運:南朝文學家,謝玄之孫,著名文人。
謝惠連:南朝文學家,謝靈運之從弟。謝庄:(公元421~466年),字希逸;陳郡陽夏人(今河南太康),出生於建康(今江蘇南京)。
著名南朝宋大臣、文學家。謝庄是謝弘微的兒子,大謝的族侄,曾官至吏部尚書。
謝赫:(公元479~502年),著名南朝齊梁間畫家、繪畫理論家。善作風俗畫、人物畫,著有《古畫品錄》,為中國最古的繪畫論著。
他評價了公元三~四世紀的重要畫家。提出中國繪畫上的「六法」,成為後世畫家、批評家、鑒賞家們所遵循的原則。
謝朓:名士,詩文清新,唐朝大詩人李白稱贊他「中間小謝又清發」。謝聲鶴:著《雪溪詩集》。
謝穎蘇:著《北溪剩稿》。謝琯樵:中國著名書畫家。
謝浣湘:中國女詩畫作家,著《謝浣湘詩存》。謝錫銘:貴州知府,著作《夢草軒詩詞集》。
謝清高:(公元1765~1821年),嘉應州程鄉金盤堡人(今廣東梅縣)。著名清朝航海旅遊家。
謝清高有中國的馬可波羅之稱,著有《海錄》一書。謝子遠:(生卒年待考),福建汀州人(今福建長汀),著名清朝將領。
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攜十六姓人開墾湘地(今湖南),促進和發展了湖廣地區的經濟與文化。
6.歷史上姓謝的名人有哪些1、謝夷吾
謝夷吾(25-89),字堯卿,東漢會稽山陰人(今浙江省紹興)。少為郡吏,學風角占侯之術。太守第五倫擢其為郡督郵。後舉孝廉,出任壽張縣令,後任荊州刺史。
2、謝鯤
謝鯤(281~324年),字幼輿,陳郡陽夏縣(今河南太康縣)人。晉朝時期名士、官員,國子祭酒謝衡之子,太常卿謝裒之兄,太保謝安伯父。
年少知名,生性豁達,喜讀《老子》《易經》,成為名士王衍四友之一,名列「江左八達」。西晉末年,東海王司馬越引為參軍。避亂渡江後,成為江州牧王敦長史,封咸亭侯。東晉建立後,勸阻王敦以「清君側」為命反叛,出任豫章太守,世稱謝豫章。
3、謝尚
謝尚(308年-357年6月14日),字仁祖。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時期名士、將領,豫章太守謝鯤之子、太傅謝安從兄。謝尚年輕時即才智超群,精通音律,善舞蹈,工於書法,擅長清談。早年富有聲譽,為人風流,有「鎮西妖冶故」之說。
以司徒掾屬起家,歷任會稽王友、給事黃門侍郎、江夏相、江州刺史、尚書僕射等職,後進號鎮西將軍,都督豫、冀、幽、並四州軍事。他任豫州刺史十二年,使陳郡謝氏得以列為方鎮。又於北伐中得到傳國玉璽,並在牛渚採石制為石磬,為江表鍾石之始。
4、謝安
謝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政治家、名士,太常謝裒第三子、鎮西將軍謝尚從弟。
謝安少以清談知名,屢辭辟命,隱居會稽郡山陰縣之東山,與王羲之、許詢等遊山玩水,並教育謝家子弟。後謝氏家族於朝中之人盡數逝去,他才東山再起,歷任征西大將軍司馬、吳興太守、侍中、吏部尚書、中護軍等職。
5、謝玄
謝玄(343年—388年),字幼度。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名將,豫州刺史謝奕之子、太傅謝安之侄。
謝玄有經國才略,善於治軍。早年為大司馬桓溫部將。太元二年(377年),為抵禦前秦襲擾,謝安薦謝玄為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他招募北來民眾中的驍勇之士,組建訓練一支精銳部隊,號為「北府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謝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謝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謝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謝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謝夷吾
7.謝氏名人有誰謝氏名人有:一、謝霆鋒謝霆鋒,1980年8月29日出生於香港,祖籍廣東番禺,歌手、演員、音樂創作人、製作人、主持人、青年企業家、PO朝霆創始人。
1987年隨父母移居加拿大;1995年留學日本東京修讀音樂,15歲創作第一首歌《估計錯誤》;1996年正式出道。二、謝靈運謝靈運(385年—433年),原名公義,字靈運,以字行於世,小名客兒,世稱謝客。
出身陳郡謝氏,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生於會稽始寧(今浙江紹興上虞區)。南北朝時期詩人、佛學家、旅行家。
晉安帝元興二年,謝靈運繼承了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義熙元年(405年),出任大司馬司馬德文的行參軍。
此後任撫軍將軍記室參軍、太尉參軍等職。劉宋代晉後,降封康樂侯,歷任永嘉太守、秘書監、臨川內史,元嘉十年(433年)被宋文帝劉義隆以「叛逆」罪名殺害,年僅四十九歲。
三、謝深甫謝深甫,字子肅,號東江,台州臨海(今屬浙江)人。南宋中期宰相。
南宋乾道二年(1166)進士。歷任嵊縣尉,崑山縣丞,浙漕考官,青田知縣。
被薦於朝,宋孝宗召見,詢用人之道,授籍田令,調大理寺丞。江東大旱,任常平提舉,制訂並推行救荒措施,緩和災情。
紹熙元年(1190)後,升右正言,調起居郎,臨安府尹。宋光宗稱施政寬猛得中,升吏部侍郎,兼給事中。
議事持正力爭,每遇希恩幸進者,光宗常說:「恐謝給事不可。」四、謝敦毅謝敦毅,筆名:弘真,三千堂主人。
生於中國福建省。現居北京。
先後畢業於福建泉州師范美術系、中國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高級研修班,受業於當代著名畫家霍春陽、藝術大師石齊、重彩畫家蔣采蘋等。作品上溯前秦金石、陶刻神韻,下探秦漢精髓、魏晉風骨、唐宋風范、明清氣度,廣取博納,兼收並蓄,書畫皆精,工寫兼善。
尤長工筆與沒骨花鳥、兼畫寫意山水和花鳥。作品多次入展文化部、中國美協、中國書協等部門主辦重要書畫展並獲獎。
五、謝娜謝娜,1981年5月6日出生於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畢業於四川師范大學電影電視學院(今四川電影電視學院),中國內地主持人、歌手、影視女演員。她是在電視里最不吝惜自己的主持人,唱念作打插科打諢亦庄亦諧甚至裝瘋賣傻,但凡是節目需要,她能使出渾身招數,也能豁得出去自毀形象,這股毫不遮掩的真性情,使大家喜愛。
她是在劇組中最有人緣的影視演員,上至導演下至場工,她能和每個人都熱鬧的打成一片。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謝霆鋒網路—謝靈運網路—謝深甫網路—謝敦毅網路—謝娜。
8.姓謝的名人有哪些1、謝安謝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
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政治家、名士,太常謝裒第三子、鎮西將軍謝尚從弟。
2、謝道韞謝道韞(生卒年不詳),字令姜,東晉時女詩人,是宰相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也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3、謝靈運謝靈運:(公元385~433年),陳郡陽夏人(今河南太康)。
著名晉、宋期間詩人。謝靈運他是謝玄的孫子,襲爵封康樂公,後世習慣稱他為謝康樂。
謝靈運出生於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出生後不久就寄養在錢塘杜家,十五歲時回到建康,所以小名曰客兒,後世又稱之為謝客。生平謝氏和王氏同為東晉以來的高門領袖。
4、謝庄謝庄:(公元421~466年),字希逸;陳郡陽夏人(今河南太康),出生於建康(今江蘇南京)。著名南朝宋大臣、文學家。
謝庄是謝弘微的兒子,大謝的族侄,曾官至吏部尚書。5、謝赫謝赫:(公元479~502年),著名南朝齊梁間畫家、繪畫理論家。
善作風俗畫、人物畫,著有《古畫品錄》,為中國最古的繪畫論著。他評價了公元三~四世紀的重要畫家。
提出中國繪畫上的「六法」,成為後世畫家、批評家、鑒賞家們所遵循的原則。6、謝冰心謝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謝婉瑩,筆名悲君、婉瑩、男人、冰心等;祖籍湖北咸寧,出生於福建福州隆普營。
著名現代文學巨匠。
9.姓謝的歷史名人有哪些謝靈運、謝玄、謝安、謝覺哉、謝庄。
1、謝靈運謝靈運(385年-433年),原名公義,字靈運,以字行於世,小名客兒,世稱謝客。南北朝時期傑出的詩人、文學家、旅行家、道家。
謝靈運出身陳郡謝氏,祖籍陳郡陽夏,生於會稽始寧。為東晉名將謝玄之孫、秘書郎謝瑍之子。
東晉時世襲為康樂公,世稱謝康樂。曾出任大司馬行軍參軍、撫軍將軍記室參軍、太尉參軍等職。
劉宋代晉後,降封康樂侯,歷任永嘉太守、秘書監、臨川內史,元嘉十年被宋文帝劉義隆以「叛逆」罪名殺害,年四十九。2、謝玄謝玄(343年—388年),字幼度。
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名將,豫州刺史謝奕之子、太傅謝安之侄。
謝玄有經國才略,善於治軍。早年為大司馬桓溫部將。
太元二年(377年),為抵禦前秦襲擾,謝安薦謝玄為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他招募北來民眾中的驍勇之士,組建訓練一支精銳部隊,號為「北府兵」。
太元四年(379年),率兵擊敗前秦軍的進攻,進號冠軍將軍,加領徐州刺史。3、謝安謝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
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政治家、名士,太常謝裒第三子、鎮西將軍謝尚從弟。
謝安少以清談知名,最初屢辭辟命,隱居會稽郡山陰縣之東山,與王羲之、許詢等遊山玩水,並教育謝家子弟。後謝氏家族於朝中之人盡數逝去,他才東山再起,歷任征西大將軍司馬、吳興太守、侍中、吏部尚書、中護軍等職。
簡文帝逝後,謝安與王坦之挫敗桓溫篡位意圖。桓溫死後,更與王彪之等共同輔政。
4、謝覺哉謝覺哉(1884年4月27日——1971年6月15日),字煥南,別號覺哉,亦作覺齋。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延安五老」之一、著名的法學家和教育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法學界的先導、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
1884年出生湖南寧鄉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3年,他在中央蘇區任內務部長時,主持和參加起草了中國紅色革命政權最早的《勞動法》、《土地法》等法令和條例。1934年參加長征。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內務部部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國政法大學校長等職。5、謝庄謝庄(421-466),字希逸,南朝宋大臣,文學家。
陳郡陽夏人(今河南太康縣),出生於建康。謝弘微子,大謝(謝靈運)的族侄,以《月賦》聞名。
歷仕宋文帝、宋孝武帝、宋明帝三朝,官至中書令,加金紫光祿大夫。參考資料:網路-謝靈運參考資料:網路-謝玄參考資料:網路-謝安參考資料:網路-謝覺哉參考資料:網路-謝庄。
❺ 求中國古代歷史打仗的電影。
一、 周王室的宮廷政變
1、 公元前675年,周大夫邊伯等作亂,燕、衛師伐周,立頹為王;公元前673年,鄭、虢攻殺頹,周惠王復辟。
2、 公元前636年秋,周王子帶攻襄王而自立;次年夏,周襄王復辟。
3、 公元前520年,周王子朝攻殺新王猛,晉人立子丐為王。轉自鐵血
4、 公元前504年,周王子朝之徒作亂,周敬王出奔。
5、公元前441年,周哀王弟叔襲殺哀王自立,五個月後,周哀王少弟嵬攻
殺思王而自立。
史料:《史紀.周本紀》
三、 秦朝的宮廷政變
1、 公元前210年,趙高、李斯等人偽造秦始皇遺囑,賜公子扶蘇死,立胡亥為秦二世。
2、 公元前207年,趙高等逼秦二世自殺,立子嬰為秦王。不久,子嬰殺趙高。
畢荒按:關於秦朝的宮廷政變,後世傳說最盛的是呂不韋以呂易嬴,《史記。呂不韋列傳》也採取這種說法。但據後世學者考證,秦始皇並非呂不韋的兒子。此不贅述。
四、 西漢的宮廷政變
1、 公元前184年,呂後幽殺少帝,另立常山王劉義為少帝。
2、 公元前180年,劉氏宗族與大臣周勃等誅殺諸呂,殺少帝,立代王劉恆為帝。
3、 公元前74年6月,霍光等廢昌邑王劉賀。
4、 公元5年,王莽毒死漢平帝劉衎,自居攝皇帝位。
5、 公元8年12月(一說公元9年1月),王莽廢孺子嬰為安定公,自即皇帝位,改國號新。
史料:《史記。呂太後本紀》
《漢書。霍光傳》
《漢書。王莽傳》
《資治通鑒》
五、 東漢的宮廷政變
1、公元92年,漢和帝與宦官鉤盾令鄭眾定議,收竇憲大將軍印綬,另其兄弟就國,旋迫令自殺。
2、 公元107年,司空周章謀閉宮門,廢太後,殺鄧騭兄弟及用事宦官鄭眾、蔡倫,廢安帝而立平原王劉勝。事泄,周章自殺。
3、 公元124年10月,漢安帝皇後閻氏與王聖等共譖太子,太子劉保被廢為濟陰王,時年十歲。
4、 125年三月,漢安帝病死。閻後等立北鄉侯劉懿為嗣,即位。閻太後臨朝,以兄閻顯為車騎將軍。四月,閻顯殺耿寶等。十月,北鄉侯死。閻顯閉宮門,秘不發喪,與太後謀另立他人。十一月,宦官孫程等人擁立劉保為帝,是為漢順帝。旋殺閻顯等,幽禁閻太後(次年死)。封孫程等十九人為侯。
5、 146年閏六月,梁冀毒死漢質帝劉纘;梁冀立蠡吾侯劉志為帝。劉志時年十五歲,是為桓帝。梁太後仍臨朝。
6、 159年,漢桓帝與宦官唐衡、單超等定謀,發兵圍梁冀第,收印綬。冀與其妻自殺。悉收梁、孫兩氏內外宗親,無少長皆棄世。變賣梁氏家產,凡值三十餘萬萬。封單超等五宦官為侯。
7、 168年,太尉陳蕃勸大將軍竇武殺中常侍曹節、王甫等。王節等矯詔收捕武等。竇武號召北軍士兵平定叛亂。王甫率劍士捕殺陳蕃。護匈奴中郎將張奐新到京師,不明真相,節等命奐率兵平叛。竇武兵散,敗死。
8、 189年,四月,靈帝死,皇子辯即位,年十四歲,是為少帝。何太後臨朝,以兄何進為大將軍。何進殺宦官蹇碩,袁紹勸其盡殺宦官,進不能決。七月,袁紹復勸何進召外兵以脅太後,誅宦官,乃召董卓。八月,何進入長樂宮,被宦官張讓等所殺。袁紹、袁術等攻殺諸宦官。張讓等劫少帝與帝弟陳留王劉協出走。尚書盧植等追之,讓等窘迫投河死。董卓兵到,迎帝還宮。九月,董卓廢漢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為帝。
9、220年11月25日,漢獻帝劉協禪位於魏王曹丕,東漢滅亡。
史料:《後漢書。孝和帝紀》
《後漢書。孝安帝紀》
《後漢書。孝順孝沖孝質帝紀》
《後漢書。孝桓帝紀》
《後漢書。孝靈帝紀》
《後漢書。董卓列傳》
《後漢書。孝獻帝紀》
《三國志。魏書。文帝紀》
《資治通鑒》
六、三國時期的宮廷政變
1、曹魏
(1) 249年,司馬懿趁魏帝曹芳與曹爽祭掃高平陵(魏明帝墓,在洛陽南)之際,發動政變,控制洛陽,殺曹爽等人,司馬氏遂專魏政。
(2) 251年,王凌謀立楚王曹彪,在淮南舉兵反司馬懿。司馬懿襲擒王凌,王凌自殺。牽連者均遭滅族。司馬懿又殺楚王曹彪,令曹氏王公悉居鄴中,派官監視。
(3) 254年10月,司馬師廢魏主曹芳,使仍為齊王,立魏文帝孫高貴鄉公曹髦為帝。
(4) 260年6月,魏主曹髦率殿中宿衛蒼頭官僮討司馬昭。中護軍賈充命成濟殺帝。司馬昭委罪於成濟,殺濟,滅其族。迎立常道鄉公曹璜,為明帝嗣。六月,即位,改名奐,是為元帝,年十五歲。
(5) 265年,十二月,司馬炎逼魏主禪位,廢為陳留王。魏亡,凡五帝,四十六年。
史料:《三國志。魏書。三少帝紀》
《晉書。景帝紀》
《晉書。文帝紀》
《晉書。武帝紀》
《資治通鑒》
2、 吳國
258年,吳主孫亮欲殺執政孫綝,不成。孫綝廢帝為會稽王,立琅琊王孫休,是為景帝。景帝與張布、丁奉殺孫綝。
《三國志。吳書。三嗣主傳》
《三國志。吳書。諸葛滕二孫濮陽傳》
《資治通鑒》
七、晉朝的宮廷政變
1、 西晉
(1) 291年,賈後命東安公繇殺楊駿,滅其族;改元元康,廢太後楊氏為庶人,次年將其害死。 以汝南王亮為太宰,與太保衛瓘均錄尚書事,輔政。以楚王瑋為衛將軍,進東安公繇為王。 東安王繇謀廢賈後,事泄,被廢。 汝南王亮與衛瓘謀奪楚王瑋兵權,賈後命瑋殺亮、瓘;又以矯詔專殺為罪,殺瑋。是為「八王之亂」之始。
(2)299年,賈後誣太子謀反,廢太子,殺其母謝氏。
(3)300年,三月,賈後矯詔殺廢太子。 四月,趙王倫、孫秀命翊軍校尉齊王冏入宮捕賈後,旋殺之,滅其門,並殺大臣張華、裴頠等。趙王倫自任使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相國、侍中,以孫秀為中書令。八月,淮南王允起兵討倫,敗死。 加趙王倫九錫。
(4) 301年,正月,趙王倫逼晉惠帝禪位,自立,改元建始。 三月,齊王冏起兵反趙王倫。成都王穎在鄴,長沙王乂在其國,均起兵響應。河間王顒在關中,遣張方助倫,聞齊王冏、成都王穎勢大,反助二王。八王之亂從此發展為大混戰。四月,將軍王輿等殺趙王倫、孫秀,迎惠帝復位。
(5) 306年,十一月,晉惠帝中毒死,傳為東海王越所害。太弟熾即位,是為懷帝。
史料:《晉書。惠帝紀》
《資治通鑒》
2、 東晉
(1)371年,十一月,桓溫廢晉帝司馬奕為東海王,立會稽王昱,是為簡文帝。十二月,改封廢帝為海西縣公。
(2)396年,九月,孝武帝死,傳為張貴人所害。
(3)403年,桓玄廢晉安帝。十二月,桓玄稱帝,國號楚。
(4)418年,劉裕殺晉安帝,立琅琊王司馬德文,是為恭帝。
(5)420年,六月,劉裕代晉,是為宋武帝。晉恭帝被廢為零陵王,次年被殺。
史料:《〈晉書。海西公紀〉
《〈晉書。孝武帝紀〉
《資治通鑒》
《晉書。安帝紀》
《晉書。桓玄傳》
《晉書。恭帝紀》
十一、隋朝的宮廷政變
1、604年,七月,隋文帝在仁壽宮被太子楊廣殺害。楊廣即位,是為隋煬帝。
2、618年,三月,右衛屯將軍宇文化及等殺隋煬帝。
史料:《隋書》
《資治通鑒》
十二、唐朝的宮廷政變
1、626年,六月,玄武門之變。秦王李世民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秦府將尉遲敬德入宮,請唐高祖降手敕,令諸軍並受秦王處分。旋立李世民為皇太子,詔: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八月,傳位於太子,是為唐太宗。唐高祖稱太上皇。
2、684年,二月,武則天廢唐中宗為廬陵王。
3、690年,武則天革唐命,改國號為周,降皇帝李旦為皇嗣。
4、705年,正月,武則天病重,張柬之等以羽林軍殺張昌宗、張易之,迎太子李顯即位。二月,復國號為唐。十一月,武則天死。
5、707年,太子李重俊矯制起兵殺武三思父子。兵潰,走終南山,被殺。
6、710年,六月,韋後與安樂公主毒殺唐中宗,立溫王李重茂,是為少帝。韋後臨朝聽政,謀效武後所為。相王子臨淄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合謀,起兵殺韋後、安樂公主等。相王李旦即位,是為睿宗,以李隆基為皇太子。
7、713年,太平公主陰謀廢唐玄宗,當時宰相七人,黨於太平者四(竇懷貞、蕭至忠、岑羲、崔湜)。唐玄宗與宰相郭元振、將軍王毛仲、內給事高力士等定計,命王毛仲殺蕭至忠、岑羲等。竇懷貞自殺。賜太平公主死。上皇下誥:「自今軍國政刑,一皆取皇帝處分。」 崔湜流遠地,旋改賜死。其餘黨羽或死或黜,人數甚多。
8、820年,正月,宦官陳弘志殺唐憲宗,託言服金丹毒發而卒。
9、827年,十二月,宦官劉克明等殺唐敬宗。
10、904年,八月,朱全忠(朱溫)使朱友恭等殺唐昭宗。
11、907年,四月,朱全忠迫唐哀宗禪讓帝位,改名晃,國號梁,是為後梁太祖。廢唐哀宗為濟陰王,次年殺之。
史料《舊唐書》
《新唐書》
《資治通鑒》
十四、 宋朝的宮廷政變
1、976年.十月,宋太祖趙匡胤死。傳有其被弟趙光義殺害之說。「燭影斧聲,千古之謎」,「燭影搖紅,千古之謎」。但此事正史不載,後世史家也不取此說法。近年又有人考證趙匡胤是患腦血管疾病正常死亡。
2、1194年,六月,宋壽皇(宋孝宗)死。宋光宗不問喪事。七月,趙汝愚以太皇太後旨,立太子趙擴,是為宋寧宗。
3、1224年,八月,宋寧宗死。權相史彌遠擁立皇侄沂王趙昀,是為宋理宗;以原定皇位繼承人趙竑為濟王
十五、 遼朝的宮廷政變
1、951年,九月,遼世宗強令諸部助北漢攻周。行至歸化州(今河北宣化)境內祥古山時,被泰寧王耶律察割殺死。右皮室詳穩(遼官名,相當於漢族政權的節度使)耶律屋質等奉遼太宗子、壽安王耶律璟攻殺察割。耶律璟即位,是為遼穆宗。穆宗嗜酒,日中方起,號為「睡王」。
2、1031年,六月,遼聖宗死,子耶律宗真即位,是為遼興宗。興宗生母耨斤奪取皇太後之位,垂簾聽政,是為欽哀太後,旋逼死遼聖宗齊天皇後。
3、1034年,欽哀太後與弟蕭孝先陰謀廢掉遼興宗,另立少子耶律重元。耶律重元告變。遼興宗廢欽哀太後,釋蕭孝先不問。
4、1063年,皇太叔耶律重元發動政變,為南院樞密使耶律仁先等所平。耶律重元自殺,預謀者蕭革等被殺。
史料:《遼史》
《續資治通鑒》
十六、 金朝的宮廷政變
1、1149年,十二月,完顏亮殺金熙宗自立,是為海陵王。
2、1161年,十月,東都留守完顏雍自立為帝,改元大定,是為金世宗。十二月,完顏元宜等在瓜州(今江蘇揚州南運河入長江口處)發動兵變,海陵王完顏亮被殺。
3、1213年,八月,胡沙虎(紇石烈執中)殺衛紹王,另立金章宗兄升王完顏珣,是為金宣宗。
史料:《金史》
《資治通鑒》
十七、 西夏的宮廷政變
1、1048年,正月,太子寧令哥與野利氏族人浪烈等人入宮刺殺夏景宗(元昊)。沒藏訛龐殺寧令哥及其母野利後,立諒祚為帝,是為夏毅宗。
2、1061年,沒藏訛龐父子陰謀殺夏毅宗,奪取皇權。沒藏訛龐子婦梁氏(漢人)密告夏毅宗。夏毅宗在大將漫咩的支持下,擒殺沒藏訛龐父子。一舉奪回政權。
3、1081年,三月,漢人將軍李清勸夏惠宗把黃河以南地歸還宋朝,夏、宋以黃河為界,與宋議和。梁太後與梁乙埋、罔萌訛等設計害死李清。隨後又把夏惠宗囚禁在離故宮五里左右的興州的木寨。梁乙埋、罔萌訛等聚集人馬,斬斷河梁,使惠宗不能與外界通消息。
4、1099年,遼朝派使臣來夏,用葯酒害死梁太後,梁氏敗亡。夏崇宗在遼朝支持下,開始親政。
5、1170年,閏五月,任得敬脅迫夏仁宗「分國」,分夏國之半歸他統治。夏仁宗被迫分西南路及靈州啰龐嶺地歸他統治,建號楚國。任得敬又脅迫夏仁宗派遣使臣向金朝奏報,求封號,遭到金世宗拒絕。任得敬陰謀附宋自立。八月,與宋四川宣慰使虞允文相約夾攻金朝。夏仁宗捕獲宋密使,設計殺任得敬,並殺任黨。
6、1206年,正月,鎮夷郡王安全在羅太後支持下,廢夏桓宗自立,是為夏襄宗。三月,夏桓宗突然死去,年僅三十歲。
7、1211年,七月,齊王遵頊廢夏襄宗自立,是為夏神宗。八月,夏襄宗死。
8、1223年,十二月,夏神宗在舉朝一片反對聲中,被迫宣告退位,傳帝位給次子德旺(夏獻宗),自稱「上皇」。
史料:《宋史》
《遼史》
《金史》
《續資治通鑒》
十八、 元朝的宮廷政變
1、1307年,元成宗死。皇後與左丞相阿忽台等謀立安西王阿難達。右丞相哈拉哈斯遣使報懷寧王海山,並先迎其母弘吉拉氏與弟愛育黎拔力八達。二月,愛育黎拔力八達到大都。三月,愛育黎拔力八達稱監國,殺阿忽台等,捕安西王。五月,海山至上都即位,是為元武宗。六月,立弟愛育黎拔力八達為皇太子。殺安西王,廢元成宗後。
2、1223年,八月,鐵失等在上都南坡殺元英宗,並殺左丞相拜住。諸王迎立晉王也孫鐵木爾於北邊。九月,也孫鐵木爾在龍居河即位,是為泰定帝。十月,殺鐵失等。
3、1328年,七月,泰定帝在上都病死。八月,簽樞密院事燕鐵木兒在大都謀立元武宗子周王和世王束(此兩字應為一個字),先迎其弟懷王圖帖睦爾於江陵。九月,丞相倒剌沙等在上都立皇太子阿速吉八,改元天順。懷王至大都即位,改元天歷,是為元文宗。十月,大都軍圍攻上都,倒剌沙降,天順帝死。1329年,正月,周王在和寧以北即位,是為元明宗。四月,立弟懷王(元文宗)為皇太子。八月,元明宗與皇太子在王忽察都相見。皇太子與丞相燕鐵木兒等毒殺元明宗。皇太子還上都,重新即位。
史料:《元史》
《續資治通鑒》
十九、明朝的「奪門之變」
英宗「土木堡」之後被俘,景泰帝即位。後迎回,成「上皇」,放南宮。景帝病重,英宗與看守太監和大臣密謀,出南宮,入殿復位。廢景帝為宬王,景帝病死以王禮葬西山。英宗殺於謙。
二十、西太後奪權
就是慈禧奪光緒,不用說了吧。
民國的、南北朝中北朝的、五代十國的,就不說了。太多了,要過字數限制了。
❻ 關於謝姓的歷史
謝姓主要有兩個來源:任姓和姜姓。傳說中任姓謝氏至少已有3500年的歷史了,在「夏商周」三代之際幾乎湮滅。姜姓謝氏已有2800年的歷史了,發源於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金華東西謝營村,尊奉炎帝(姜姓)第六十三世申伯(西周末年)為得姓始祖。 謝姓最早活躍於河南南部。楚人滅申並遷謝姓族人於淮河上游,從此,謝姓族人開始了南遷的歷程,春秋時期,謝姓已經遷到山東、湖北、湖南等地。戰國時,擴展到四川和貴州並匯容到當地的少數民族。漢晉時謝姓已播遷到陝西、雲南、貴州、江西、浙江等地。三國至南北朝時,謝姓家族成了天下最著名的家族之一。唐朝時,謝姓始入福建。到明朝開始進入廣東,並且發展到台灣,成為東南地區的名氏大姓。 歷史上謝氏的主要聚集地有唐河、南陽、永昌、會稽、下邳、九江、章陵、陳郡、陽夏、康樂、東山、梅州市梅縣區、大埔等。 根據2013年百家姓排名,謝姓的人口已達到1000餘萬,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79%。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廣東、江西、湖南三省,大約占謝姓總人口的36%,其次分布於河南、四川、福建、安徽、湖北、廣西、台灣七省區,又集中了37%的謝姓人口。謝姓以郡望為堂號外,還有威懷、安晉、東山、寶樹堂號。 謝姓擁有南洋謝氏總會、泰國謝氏宗親總會、世界謝氏宗親總會等宗親會。
❼ 謝氏歷史
謝姓是當今中國第二十四大姓,在台灣排第十三。謝姓出自於姜姓。謝氏之祖先始於炎帝地六十三世申伯。謝姓早期分布在河南南部,到春秋時期,有些謝姓遷徒到山東、湖北和湖南。戰國時,謝姓擴展到四川和貴州並匯容到當地的少數民族。唐末謝氏開始進入福建,到明朝開始進入廣東,並且發展到台灣。謝氏的主要聚集地有唐河、南陽、永昌,匯稽、下邳、九江、章陵、陳都、陽夏、康樂、東山、梅縣、大埔、寶樹等。在甲骨文中,謝字像一人拉弓箭之狀,古時謝、射兩字通用。因此,謝人是一支善射的氏族,以謝命族名和地名,最終形成國家。謝,也是一種龜,頭昂著行走。而低著頭行走的龜,稱為靈。謝,古邑名,在今河南省唐河縣南。推測在古謝之地曾出產頭昂著行走的龜,因以謝命地名,進而形成城堡,最後發展為國家。最初的居民稱為謝人,謝人最初的原始圖騰是龜。
源流一
源於任姓,出自周朝封予黃帝後裔申伯的謝國,屬於以國名為氏。據史籍《左傳》、《古今姓氏書辨證》等的記載,黃帝有子二十五人,得十二姓,其中第七為任姓。黃帝賜子為姓,謝氏出於黃帝子族任姓。由此可見,謝氏的一部份為黃帝後裔,得姓時間為夏王朝以後。當今謝氏人中又有不少人尊黃帝為祖先,自稱是黃帝的裔孫。宋朝王應麟在《姓氏急就章》中引《世本》曰:「謝國,任姓,黃帝之後。」古籍《世本》是成書於戰國時期的史學著作,記載了從黃帝到春秋時諸侯大夫氏姓、世系、都邑等。這是謝氏出於黃帝的最早說法。漢朝王符在《潛夫論》中說:「黃帝之子二十五人,班為十二:姬、酉、祁、己、滕、葳、任、拘、厘、姑、衣氏也……王季之妃大任,及謝、章、昌、采、祝、結、泉、卑、過、狂大氏,皆任姓也。」王符是東漢時期人,根據這段記載,可知漢朝有人認為謝氏是黃帝之後。宋朝學者羅泌在《路史》中說:「謝,伯爵。《荊州記》曰:棘陽東北百里謝城是。有謝水。棘陽城在唐之湖陽西北。」大文豪歐陽修在《謝絳銘》中也說:「黃帝後,昔周滅之以封申伯。其地西甚廣,鄭公友言謝西之九州者二千五百家者也。」兩人皆指出,謝氏得名於謝國,黃帝之後,諸侯國,伯爵。至周朝亡國,其地為申伯封邑,後人以國名為姓氏。
宋朝鄧名世在《古今姓氏書辨證》中說:「謝國,源於黃帝之後。任姓之別為十族,謝其一也……三代之際微不見,至《詩》始言周宣王使召公營謝邑,以賜申伯,蓋謝已失國,子孫散亡,以國名為氏。」
源流二
源於姜姓,出自炎帝後裔申伯後裔的封地謝國,屬於以國名為氏。炎帝,世稱神農氏,被謝氏族人奉為始祖之一。關於謝氏的先祖來源,許多姓氏譜書都說是源於炎帝,是姜姓部落的後裔。如在史籍《元和姓纂》中說:「謝,姜姓,炎帝之胤。」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說:「周異姓國:……謝
遷徙(錢文忠百家講壇)
氏,姜姓,炎帝之裔。」在史籍《萬姓統譜》中也說:「謝,陳留,商者。炎帝之胤。」炎帝是中華民族公認的人文始祖之一,也稱神農氏。但司馬遷在撰著《史記》時,依據《世本》,未將炎帝正式列入《五帝本紀》之中,而把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作為五帝,僅將炎帝附於黃帝,故而在後世其名不顯。炎帝,為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姓姜,由於以火德王,所以稱為炎帝。由於其執政時間較早於黃帝,所以史籍《史記》中說:「軒轅之時,神農氏衰。」但是所謂「氏衰」,並非指神農本身,而是指他所在的部落。在史籍《帝王世紀》中說:「神農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嬌氏女,名女登;為少典妃,游於華陽,有神龍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初都陳,又徙魯。又曰魁隗氏,又曰連山氏,又曰列山氏。」據史籍《竹書紀年》的說法,「炎帝……育於姜水,故姜為姓」。可知炎帝最早的活動區域在姜水一帶。姜水,在今天陝西的岐山、武功一帶,屬渭水流域。到了一百四十年後的周莊王姬佗九年(楚文王二年,公元前688年),由於申國位於南陽盆地,是周王朝控制荊楚地區的重鎮,因此楚文王熊貲發動了攻申國之戰,不久即攻克了申國,回兵時順帶又攻擊了母舅親戚鄧國。
楚文王在這次戰役中,雖未正式滅掉申、鄧兩國,但楚國的勢力實際上已伸入南陽盆地。申國王族子孫及國民在國破時大多逃遷至新都之邑謝國,後即有以新國名為姓氏者,稱謝氏,是為河南謝氏之一,史稱謝氏正宗。謝氏族人大多尊奉伯夷為得姓始祖。
源流三
源於匈奴族,出自南北朝時期北魏王朝高車族直勒氏,屬於以氏族名稱漢化為氏。據《唐書·謝偃傳》中的記載,隋末唐初有個人叫謝偃,是衛州人(今河南淇縣,唐貞觀元年移治汲縣,今河南衛輝),他在隋朝時期擔任散從正員郎,於唐太宗貞觀初年(公元627年)應詔對策高第(考試成績優秀),被唐太宗李世民任為弘文館直學士,又調任魏王府功曹,受詔獻賦,以能得規諷之意,受到唐太宗的稱贊。當時有李百葯工詩,而謝偃善賦,人稱「李詩謝賦」,謝偃以文學著名於當時。謝偃,祖先為高車民族直利曷部酋長敕力犍,本姓直勒。在史籍《舊唐書》中說,謝偃的祖父叫直勒·孝政,在北齊政權中任散騎常侍,後改漢姓為謝氏。直勒氏,屬於以貴族身份稱謂為姓氏,原稱「敕勒氏」。按照高車族部落酋長世代相襲之慣,則謝偃之父與敕勒慶都是高車直利喝部酋長敕力犍的後裔,或許二人之中還有一人接任了本部落的最高職務。如果這種推斷無誤的話,那麼,改漢姓為謝氏的直勒孝政就出在高車直利曷部落,而當年率眾降魏的敕力犍,就是他的血緣先祖。
該支謝氏族人後在河南郡生息繁衍,融入漢族,亦成為河南謝氏中龐大的一支,史稱河南謝氏。
源流四
源於姬姓,出自周宣王封支子的封地謝水,屬於以居邑為氏。西周時期,周宣王姬靜曾
遷徙(錢文忠 百家講壇)
經封支子於洛邑西南的謝水之濱。到周平王姬宜臼東遷洛邑後,這部分族人也隨之東遷至龔邱(古兗州,今山東寧陽)。為了紀念故地,周宣王的庶子將新封的龔邱地方也稱作謝丘,後有一部份族人以居邑謝丘為姓氏,稱謝丘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謝氏。
源流五
源於嬴姓,出自先秦時期司射官,屬於以官職稱謂字訛為氏。先秦後期,秦國中人的姓氏之中就有射氏,出自軍制司射官。後因「射」與「謝」二字同音通假,常被寫作「謝」,後人遂有以訛字為姓氏者,稱謝氏。關於射氏的來源,史籍記載不一。在史籍《萬姓統譜》中記載:「射氏源於晉大夫貌之後。」而在史籍《姓氏考略》中,則認為「射氏由古司射官而來。」
在史籍《漢書》中,顏師古更認為:謝氏是射氏的一個分支。
源流六
源於蒙古族,出自明、清時期蒙古諸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清朝時期,一些蒙古部落在擺脫了厄魯特蒙古噶爾丹汗的控制後,歸附於滿清政權。清政府組建了蒙古八旗。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⑴.蒙古族伯蘇氏,源出元朝時期蒙古別速惕部後裔,世居喀喇沁(今內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Beisu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謝氏。
⑵.陳蒙古八旗薩拉氏一支祖上薩拉·白達色,於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到遼寧丹東鳳城牛庄落戶,後取其名首字諧音漢字「白」為氏,薩拉·白達色的弟弟薩拉·黑達色則攜眷至丹東岫岩地區落戶,取漢字「謝」為氏,隸屬於鑲藍旗蒙古。今後裔散居於岫岩哈達碑、偏嶺、鳳城大堡、石城、寬甸長甸等地。
⑶.巴爾虎旗蒙古中的謝京氏族,原居喀爾喀地區,因遭受厄魯特蒙古噶爾丹族的迫害,率巴爾虎族萬餘人南下,游牧於今河北張家口一帶。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經清廷准議,全族移駐盛京(今遼寧沈陽),其中一部分族人駐守丹東鳳凰城、岫岩等地並獨豎一旗,稱蒙古九旗。取原姓首字諧音漢字「謝」為氏。
⑷.蒙古兀良合部的錫勒朱徳氏族、哈日瑪赤氏族,在清朝中葉以後亦多冠漢姓為謝氏、邢氏。
源流七
源於滿族,出自明朝時期女真諸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薩察氏,亦稱沙岔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撒鏟部,以姓為氏,滿語為Saca Hala,漢義「頭盔」,世居瓦爾喀渾春(今吉林琿春)、長白山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謝氏、隗氏、白氏、魁氏等。其中,謝氏為乾隆大帝欽賜之姓,專用於具有官身之薩察氏族人。
⑵.滿族沙拉氏,亦稱薩加拉氏,滿語為Sala Hala,世居瓦爾喀(今南自長白山、圖門江以北,北自黑龍江下游烏扎拉地方以南,東海岸則至俄羅斯濱海地區南部)等地,後多冠漢姓為謝氏、邊氏、查氏、沙氏、程氏、山氏、白氏等。
⑶.滿族蘇拉喇氏,亦稱松佳拉氏,滿語為Sulara Hala,世居黑龍江流域,後多冠漢姓為謝氏、松氏等。
⑷.滿族錫爾馨氏,亦稱謝京氏,源出元朝時期女真錫爾沁部,以姓為氏,滿語為Sirhin Hala,世居和托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謝氏、金氏等。
❽ 謝姓的起源、歷史名人、人口數量、族譜。
謝姓起源參考之一
歷史來源:
一 ; 以國名為氏。據《元和姓纂》所載,周宣王分封其舅父申伯於謝國,在河南唐河縣,後子孫以國為氏。
二 ; 據《舊唐書.文苑傳》所載 ; 唐代謝偃的祖父孝政,本姓直勒氏,是鮮卑族人,後改姓為「謝」氏。
家族名人
謝安 (320~385)字安石,東晉陽夏人。少有重名,徵辟皆不就,隱居東山,年四十餘,始出為桓州司馬。淝水之戰任征討大都督,指導策劃,克敵有功,累官至太保,卒贈太傅,故世稱謝太傅。
謝玄 (343~388)東晉名將,謝安侄子,陽夏人,字幼度,具經國才略,以精銳八千,破前秦苻堅百萬大軍於淝水,拜前將軍,封康樂縣公,卒諡獻武。
謝靈運 (385~433)南朝文學家,謝玄之孫,小名客兒,時稱謝客。襲封康樂公,又稱謝康樂。少好學,工書畫,文章之美與顏延之為江左第一。性好山水,肆意遨遊,所至輒為題詠,以致其意。其詩開創山水寫實派風格。初為太尉參軍,後徙廣州,有詩傳世。
地望分布:河南陳留郡。
謝姓起源參考之二
謝姓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非常古老,而且有著顯赫聲望的姓氏。在河南省南陽這塊當年被稱為謝國古邑的地方,仍然居住著謝氏的子孫,他們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這里,過著平和而安祥的生活。
南陽市謝氏宗親聯誼會副會長謝振祥:早在四、五十萬年以前,白河的上游就是「南召猿人」的聚居地,再往南,中游黃山一帶,是仰韶文化的遺址。緊接著再往南到了獨山實名謝山之下,沿白河兩岸,包括宛城區、卧龍區、唐河和新野縣的一部分地區,聚居著一大批謝姓人群,他們在這里長期繁衍生息,人口逐步增多,形成了一個民族的部落方國。
據謝姓自己的家譜記載,他們的始祖是一個叫申伯的人,是周宣王的王後兄弟。當年,申伯以國舅的身份在河南領到一份封地,稱為謝國。後來,申伯失去了爵位,他的子孫便以國名謝為姓了。世居在古謝國的謝氏後人,不斷繁衍生息,成為當地的旺族。以後隨著時代的變遷,他們不斷向各地播遷。其中,陳郡陽夏(河南太康)的謝姓是非常值得一提的。陽夏是謝姓的主要郡望,陽夏謝姓涌現出謝安、謝玄、謝靈運等傑出人物。
有句成語叫「東山再起」,它講的是謝安的故事。才華橫溢的謝安,起初不願做官,整天與書法家王羲之等好友在東山以文會友,不問國事,朝廷多次召他都被他拒絕。後來,國家瀕臨滅亡的危險,四十多歲的謝安這才決定東山再起。出山後,謝安舉賢不避親,任命侄兒謝玄統領軍隊,積極備戰,終於在淝水大戰中創造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軍事奇跡,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等成語也都由此而來。明朝末年,有一批謝姓先人從廣東、福建渡海東行,登上了台灣島,居住在台南。以後,又有謝氏入居彰化、台北,苗栗,隨著入居台灣的謝姓隊伍不斷擴大,謝姓也逐漸成了當地的望族,如今被排列為第13位。謝姓後人,無論生活在哪裡,都沒有忘記他們的祖居地在河南南陽。
南陽市謝氏宗親聯誼會副會長謝海亭:我和謝漢儒先生有過多次接觸,謝漢儒先生是世界謝氏宗親總會的會長,現居住在台灣的台北市,曾多次來我們大陸,在好多場合謝漢儒先生不止一次地向我們講過,世界各地姓謝的根在大陸,發祥地在河南省南陽。
南陽市僑務辦公室主任傅光宇:這幾年,由於工作的原因,我接待了世界上來自八個國家和地區的謝氏宗親,他們到南陽之後對故土的感情特別深刻,我親眼看到他們有的人捧一把故土,流著熱淚,真是感到回到家鄉的感覺,不少的謝氏宗親說,我們真是回到家了,我們的根就在南陽。
許多年以前,謝姓的子孫曾經帶著祖先的榮耀和夢想,與謝家的堂號離開家鄉。多少年後的今天,飄泊在海外的謝姓遊子,滿懷著對故鄉的眷戀又踏上了歸途。
謝姓起源參考之三
謝姓是當今中國第二十四大姓,在台灣排名第十三。謝姓出自任姓,有黃帝的後代和炎帝的後代兩種。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第七個姓任。任姓一共建立了十個國家,第一個就是謝國。西周末期,周宣王將他的舅父申伯封在謝。在申伯就任前,周宣王先派人滅了任姓謝國,任姓謝國的一些人就把國名作為自己的姓氏,姓謝。申伯就任後,建立了申國,後來被楚國滅掉,住在謝邑的人就有一些以邑為姓,也姓謝。這樣,謝姓就有了黃帝之後和炎帝之後的區別。 發展和演變:謝姓還有一些是出自少數民族的姓氏。比如說,鮮卑族的直勒氏就有人改姓謝,射氏,謝丘氏也有人改姓謝。謝姓早期分布在河南南部,到春秋時期,有些謝姓人遷徙到了山東,湖北和湖南。戰國時,謝姓擴展到了四川和貴州,並融入了當地的少數民族。唐末,謝氏開始進入福建,到明朝開始進入廣東,並且發展到了台灣。謝姓的主要聚居地有:唐河,南陽,涪陵,永昌,會稽,下邳,九江,章陵,陳郡,陽夏,康樂,東山,梅縣,大浦,寶樹等。
族譜
八世祖考榆罔公,在位55年。蚩尤作亂,禪位黃帝,降為侯。妣伊耆氏,子帝柱。
九世祖考帝柱公,因父降為列侯,分封丁洛,世襲其職。妣伊耆氏,子慶甲。
十世祖考慶甲公,妣陳張氏,一作陳絳氏,子戲。
十一世祖考戲公,妣有邰氏,子器。
十二世祖考器公,妣風氏,子祝融。
十三世祖考祝融公,相黃帝而治天下,辯乎南方。妣摯氏,子垂。
十四世祖考垂公,妣蜀山氏,子伯益、伯夷。
十五世祖考伯益公,舜命為虞,佐禹治水有功,禹崩以天下授之,公不受,乃避居箕山之陽。妣虞氏,一作有娥氏,子若木。
十六世祖考若木公,妣石費氏,子費昌。
十七世祖考費昌公,妣祝絳氏,子房。
十八世祖考房公,妣視山氏,一作蜀山氏,子仁昌。
十九世祖考仁昌公,一作仁公。妣有娥氏,一作娥氏,子天英。
二十世祖考天英公,妣蜀山氏,子硅。
二十一世祖考硅公,妣扈氏,一作有扈氏,子敏。
二十二世祖考敏公,妣嫩訾氏,一作(女取)紫氏,子豹。
二十三世祖考豹公,妣鬼方氏,子謙。
二十四世祖考謙公,妣有扈氏,一作扈氏,子澄。
二十五世祖考澄公,妣摯氏,子曄。
二十六世祖考曄公,妣風氏,子宇。
二十七世祖考宇公,妣己氏,子清。
二十八世祖考清公,妣伊耆氏,子寶。
二十九世祖考寶公,妣鬼方氏,子寬。
三十世祖考寬公,妣有娥氏,一作娥氏,子典。
三十一世祖考典公,一作興公。妣有嬌氏,一作蟜子明。
三十二世祖考明公,妣有嬌氏,一作蟜氏,子車。
三十三世祖考車公,妣寶惠氏、一作實費氏,子能。
三十四世祖考能公,妣蜀山氏,子宏。
三十五世祖考宏公,妣寶惠氏,一作實費氏,子瑞。
三十六世祖考瑞公,妣風氏,子倚。
三十七世祖考倚公,妣寶惠氏,一作實費氏,子拜。
三十八世祖考拜公,妣有娥氏,一作娥氏,子世長。
三十九世祖考世長公,妣景仆氏,子恭。
四十世祖考恭公,妣鬼方氏,子祥若。
四十一世祖考祥若公,妣有邰氏,一作邵氏,子范。
四十二世祖考范公,妣陳絳氏,子籜。
四十三世祖考籜公,妣有嬌氏,一作嬌氏,子安世。
四十四世祖考安世公,妣伊耆氏,子忠貞。
四十五世祖考忠貞公,妣摯氏,子紹良。
四十六世祖考紹良公,妣風氏,子庵年。
四十七世祖考庵年公,妣蜀山氏,子卿。
四十八世祖考卿公,妣景仆氏,子(訁合艹)。
四十九世祖考(訁合艹)公,妣風氏,子彥。五十世祖考彥公,妣姬氏、鬼方氏,子綏章、筠生綏章,一作紱章。
五十一世祖考筠生公,一作虺筠公。妣姬氏,子呂尚。
五十二世祖考呂尚公,字子牙,號飛熊,一稱姜太公。年八十遇周文王,相武王而治天下,周尊為師尚父,封齊侯,子孫世襲。妣馬氏,子丁、王、年、彥、柯、紹、駱、鐸、青、易、尚、其、佐。
五十三世祖考佐公,封於申。妣景仆氏,子汲。
五十四世祖考汲公,妣有扈氏,一作扈氏,子陵高。
五十五世祖考陵高公,妣姬氏,子嵩。
五十六世祖考嵩公,妣溫氏,子謀。
五十七世祖考謀公,一作某公。妣顧氏,子成。
五十八世祖考成公,妣馬氏,子胡。
五十九世祖考胡公,妣溫氏,子獻。
六十世祖考獻公,妣有施氏,子寧。
六十一世祖考寧公,妣顧氏,子恩。
六十二世祖考恩公,字宏道,妣孟氏女適周厲王。子誠、申甫。
六十三世祖誠公,號申伯。輔宣王中興,宣王賜封於謝,子孫因以為氏,遂為謝氏受姓始祖。妣王、高、張氏,子弘、猛。
人口數量:謝姓936萬人
❾ 三國之後,就到了晉朝,司馬炎做了皇帝,後來司馬家族是怎麼敗的啊有沒有著名的電影或電視局呢
司馬氏從司馬炎其實就不行了,三國志裡面有一個歷史趨勢,不知你知道不知道,就是北方少數民族越來越多。你知道周處除三害吧,周處本來是吳國人,西晉統一之後,周處做了將軍,最後戰死在邊疆。當時西晉政權裡面山頭林立,尤其是司馬氏諸王,最後由於宮廷之爭演變為八王之亂,導致西晉國力衰退,出現了大規模的流民起義和五胡入侵。西晉最終被少數民族滅亡。司馬睿逃亡長江以南,建立東晉,則是依靠豪族,東晉二百年,西晉才幾十年,東晉依靠豪門政治延續,比如:王姓家族、謝姓家族,好像是謝氏家族創立北府兵與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對抗,但是東晉末年,平民出身的劉裕掌握了北府兵,北伐至黃河,與北魏對峙,劉裕自己則回京取代了東晉皇帝,建立了南朝的劉宋政權,從此中國歷史進入了南北朝。幾乎沒有電視劇和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