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牛振華的人物生平
牛振華1978年開始從事相聲創作及表演,後於1991年調入中國廣播藝術團從事舞台相聲表演。曾獲得多次相聲方面的獎項。2004年5月11日因為酒後駕車(梅賽德斯-賓士S級W126)發生交通事故不幸逝世。
創作和表演了百餘部相聲作品,在《曲藝》雜志、《遼寧群眾文藝》、《天津演唱》等刊物上發表過:《放心的飛吧》、《一路風波》、《陰差陽錯》、《產房門前》、《新貨郎》等。1983年榮獲全國部分省市相聲邀請賽最佳表演獎;1985年榮獲全國專業相聲大獎賽熒屏獎;1986年榮獲全國相聲大賽熒屏獎;1988年榮獲全國專業相聲大獎賽優秀獎;1989年榮獲全國青年相聲大賽金獎。2002年導演並主演了百集電視單元系列劇《牛哥的故事》。
在從事相聲表演的同時,牛振華同志也參與了大量戲劇小品的創作及演出,並多次參加中央電視台的春節晚會、全國許多省市電視台的春節晚會,及其他重大晚會的演出,他幽默的演技,獨特的舞台風格給觀眾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形象。
作為一個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他還多次在電視台擔任節目主持人工作,最令人難忘的是他在影視表演上所取得的藝術成就。曾主演過電視連續劇《阿郎在北京》、《浪子大欽差》、《伴兒》、《財神傳奇》、《七品欽差》、《好夢可圓》、《越活越明白》、《庖丁奇談》、《世上只有媽媽好》、《開張大喜》、《別了,冬天》、《榮譽》、《福星高照》;主演過電影《站直嘍,別趴下》、《背靠背、臉對臉》、《打左燈向右轉》、《狂吻俄羅斯》、《西門警事》、《宋氏三姐妹》、《埋伏》、《誰說我不在乎》;話劇《誰家老婆進錯門》等。1993年因主演《站直嘍,別趴下》獲:中國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1995年因主演《背靠背,臉對臉》獲: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提名;1995年電影學會表演獎、首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提名;1995年電影學會表演獎、首屆中國珠海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上海十佳影評人最佳男演員獎等桂冠。同年他獲得第七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牛振華在順義縣平各庄公社河南村大隊(現為燕京啤酒廠所在地)落戶,成為一名下鄉知青。他們不約而同地開始學抽煙喝酒,盡管被煙熏得咳嗽不止,被酒刺激得流淚不停,但他們依然樂此不疲。他們甚至學著當地老鄉抽卷煙。他們突然覺得自己長大了。實際上,他們只是一群十七八歲的孩子,他們根本不知道如何打理自己的生活。當每月每人半斤油發下來時,他們會把所有的油都倒到鍋里炸油餅吃,根本不去想:「以後的二十多天該怎麼過?」該怎麼過呢?偷東西吃成了他們填飽肚子的重要方式之一。他們經常去打水的水井邊有一棵梨樹,結了不少果子,終於有一天他們把沒有成熟的梨子全部摘著吃了。盡管吃著很生澀,但總比沒東西吃好。但是當地老鄉發現梨子被偷,很快追查到他們。淳樸的老鄉看他們主動交代了,便說:「想吃也要等成熟時再吃,而且摘的時候也不可以把梨樹弄傷呀。」他們心裡想:等成熟了還有我們的份嗎?面對這次偷吃帶來的麻煩,牛振華和其他知青一起商量,偷還是不偷?最後的結論是:不偷———那是不可能的。怎麼偷———聲東擊西。他們住在村北,他們可以到村南去偷西瓜,可以去村西偷紅薯,可以去村東偷雞蛋。但絕對不能去村北去偷———兔子不吃窩邊草。在那個生活艱難、遠離城市的地方,他們沒有太多的理想。他們的理想非常現實:當時生產隊的底分為三分,希望再過三五年拿五分,最後拿到十分,然後蓋房子娶媳婦。因為局勢的混亂,思想的迷茫,他們甚至都不敢想有朝一日能夠回到城。當然牛振華當時還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成為一名軍人。他們的日子似乎與打架分不開的。知青與知青打架,公社與公社的人打架,村與村之間的打架。但「千里牛」畢竟是「千里牛」,振華參與打架被抓到當地民兵的小屋子裡。恰好碰上了縣文化館幹部杜湘老師,杜湘老師感覺到牛振華在表演方面有天賦,於是就自告奮勇地去做他的思想工作。他狠狠地批評了牛振華一頓,說:「你今年才十七歲,你的人生道路這么長,怎麼可以這么混?這樣吧,我給你介紹去村裡的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去,學點東西。」
杜湘老師家在這個村裡,平時在縣城工作,在村裡有較高的威信,一句話就把牛振華送進了村裡的毛澤東思想宣傳隊。他雖然什麼也不會,但體形很好,一米七十四的身材,修長利落,宣傳隊經常讓他搞個表演唱說個快板。快板的詞也是牛振華現編的,他也能無師自通地編得合轍押韻。宣傳隊的老師們也都願意手把手地教牛振華。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經常在本村和其他村演出,每到一地,村裡支起高音喇叭,村民們幾乎全村出動,萬人空巷,如同過節一般。牛振華感到表演的快樂。每年「五一」「十一」,北京有游園會,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總要進城參加演出。牛振華更開心了。除了演出外,牛振華還趁勞動的間隙,練功、創作。白天沒有時間,只能晚上揮毫。沒有暖氣的宿舍里只有一盞昏暗的電燈,為了增加亮度和不影響其他知青睡覺,他把電燈線從房頂放下來,放到他寫作的床前,然後用報紙折一個燈罩,用一個火柴充當別針別上。牛振華就在這燈下挑燈夜戰,寫新聞稿,寫相聲,寫小品,寫快板。有一次,因為寫作時間過長,結果「火柴別針」遇熱燃燒把整個「報紙燈罩」都燒掉了。
相當一段時間,牛振華被派到潮白河邊牧馬,他想在馬兒吃草的間隙練功。但是又擔心馬會跑掉,在當時,潮白河林場是一個非常空曠的林場,當地村民經常在那裡迷路,有迷路的人沿著潮白河方向找路,一不小心會搞錯方向走到天津。因此如果馬兒跑掉了就很難找回來,但也不能把馬拴在樹上,這樣馬會吃不飽。在請教了一些行家之後,牛振華就把韁繩和前蹄拴在一起,這樣馬只能老老實實吃草,無法昂首飛奔。於是在這空曠的潮白河邊,牛振華在此喊嗓子、練功、看書。一任雲卷雲舒,日出日落。農忙搶收,農閑演出;白天勞作,夜晚寫作。遇節日進北京會演,受邀去鄰村巡演,牛振華的日子過得倒也充實有趣。但有時他突然會想,難道我要在這遠離父母的地方過一輩子?我什麼時候才能回到城裡去?這念頭一出現就被他自己撲滅了。
1974年,郵電部機關食堂要招炊事員,牛振華剛好符合這個條件,盡管當地老鄉真情挽留,盡管他已經是宣傳隊不可或缺的文藝骨幹,但牛振華還是回到了他夢寐以求的北京城。牛振華此時的心情可以用「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來形容,因為他在插隊的日子裡,沒有虛度任何青春。1974年秋天,牛振華走在北京街頭,天是那麼碧藍,地是那麼干凈,北京城市戶口,全民所有制單位……雖然只是一位炊事員,但他願意,他願意蒸一輩子饅頭,願意包一輩子餃子,他願意做一輩子發糕餡餅,他願意和同事們在一起打牌喝酒,他願意和這里的一位漂亮美眉眉目傳情並娶她為妻……他感到輕松自在,他感到心裡踏實,他感到心情舒暢,他感到生活美好。
用「走馬蘭台類轉篷」來形容牛振華的藝術人生是再恰當不過了,從西城區業余藝術團(屬業余參加)、北京青年曲藝團、空政文工團直到當時所在的中國廣播藝術團等,他像走馬燈似的換單,不為名,不為利,不為權,不為錢,一切只想圓自己心裡不斷滋長的夢想。與此同時,中國的文藝進入了空前活躍時期,出來了大量的諷刺「四人幫」、歌頌新形勢的膾炙人口的作品。這時,牛振華的第二位伯樂登場了。他就是牛振華的同事郭海泉師傅。他告訴牛振華,西城區文化館業余藝術團正在招人,鼓勵牛振華和他一起去考。郭師傅在「文革」前就說過相聲。牛振華說:「我行嗎?」郭師傅說:「絕對行。」又鼓勵了老半天,於是兩人從圖書館找到了馬季說過的相聲《打電話》,開始了充分的准備。
考試那天,一進入西城區文化館,看到牆上掛著油畫,地上擺著鋼琴,牛振華就感受到一種久違了的文化氛圍。雖然是業余藝術團,但考生特別多。輪到他們時,老師問:「你們考什麼呀?」牛振華說:「相聲。」老師問:「什麼作品?」牛振華說:「《打電話》。」因為牛振華曾在學校里登過台,在農村裡演過戲,所以一點也不怯場。說完後,老師說:「你們回去等通知吧。」一周後,牛振華就收到了通知書,但郭海泉師傅卻落選了。牛振華高興之餘感到非常不安,郭師傅自然有點失望,但他是非常豁達的人,他對牛振華說:「沒事,把你送進去我就心滿意足了,以後演出給我送兩張票看看就行了。」
牛振華第一次作為相聲演員登台是在1978年春,牛振華和人合說相聲《邊疆之春》,這個歌頌型的相聲卻讓台下的數千觀眾開懷大笑。此時牛振華發現自己真正愛上了表演。「對於表演,原先只是愛好、喜好,而現在則是熱愛、喜歡。」半年以後,1978年,當年牛振華考西城區業余藝術團的主考老師劉兵突然找到牛振華。牛振華後來才知道,他之所以能順利地考入西城區業余藝術團,是因為遇到了人生中第三位伯樂,這就是劉兵。那次就是劉兵拍板定下要牛振華的。後來劉兵告訴牛振華:「那麼多考生當中,就你一進來,我的眼睛一亮,這個小胖子很有發展潛質。」因此,牛振華對這位伯樂感激不盡:「郭海泉、劉兵,在我工作和事業的十字路口,是他們兩個人把我引向了我喜歡的道路。」劉兵對牛振華說:「我所在的北京青年曲藝團現在需要人,你想去嗎?」牛振華說:「當然想去呀?」劉兵說:「但我先跟你說清楚,我們是集體所有制,不像你們是全民所有制。」牛振華當然知道,全民所有制意味著什麼,全民所有制意味著「鐵飯碗」,意味著有固定工資有公費醫療。而集體所有制則意味著工資沒有保障,一切都要靠大家干出來。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全民所有制的職工絕對比集體所有制的高出一頭。
1981年,牛振華就來到了空政文工團,穿上了夢寐以求的軍裝。很快,他就去了老山前線。當時自衛反擊戰還沒有結束,即使不打仗,還經常有流彈飛過。但牛振華還是堅決地要站在友誼關前照一張相。在廣西三個月總共演了一百多場,除了給戰士們表演外還給當地的老百姓演。十年時間,牛振華走遍了除西藏和台灣之外的天涯海角,他的足跡留在了各地的邊遠山區,留在了各地的邊防哨卡。在空政文工團期間,對牛振華影響最深的還有著名演員、編劇趙連甲老師。牛振華當時的喜劇小品都出自他的手,「我和他合作的時候,趙老師手把手地教我學會了很多的東西。」
牛振華總共創作表演過相聲作品八十餘篇,其中他創作的相聲作品《放心地飛吧》、《一路風波》、《陰差陽錯》、《產房門前》、《新貨郎》等先後在各級專業刊物上發表,所創作表演的相聲榮獲多項全國性大獎。尤其是他和蔡明等合演的喜劇小品《牛記包子鋪》,與馮鞏合演的《面的與皇冠》等至今令人難以忘懷。牛振華的伯樂不僅在曲藝界,而且還在影視界。在影視界,牛振華的第一個伯樂是著名導演謝添。1987年,馮鞏、牛振華等數人一起到導演謝添家去玩。當時謝添正在執導電視劇《那五》,正在跟副導演商量該劇配角索七的人選。謝添問:「這個配角怎麼現在還沒定?」副導演說:「很難找呀。」這時馮鞏、牛振華一行到了。謝添看了牛振華一眼:「你不是很合適嗎?就你來演吧。」牛振華說:「我行嗎?我沒有演過戲。」謝添說:「沒事,沒事,你回去把頭剃了就行了。」牛振華把頭剃了之後再去找謝添,謝添一看說:「行了,行了。」於是牛振華就進入了《那五》劇組。牛振華說:「這是我第一次『觸電』,真是沒有底,好在謝導在現場手把手地教我。謝導說:『肥牛,你表演不錯,很鬆弛。』他這句話讓我覺得找到感覺了:影視表演是這樣的。」既然牛振華「找到感覺了」,他片約如潮,於是有了在《悲栗情》《人間萬象》《定時炸彈之謎》《大馬路小胡同的愛情故事》《都市和尚》《開心阿Q》等影片中的出色表演。牛振華越拍越上癮,欲罷不能。牛振華還是一名軍人,他所在的空政文工團規定不允許團里的演員隨便接戲。經常有人找牛振華拍戲,牛振華說:「行,但你要經過我團領導同意。」於是劇組製片主任拿著合同和介紹信,去找文工團領導,希望配合。團領導說:「不行。」對方問:「為什麼不行?」答曰:「牛振華在待命。」在多次溝通無效後,牛振華最終選擇了離開。談起當時的感受,牛振華說:「我雖然有點捨不得這身軍裝,但是我還是覺得必須離開這里,我在部隊的十年,是二十五歲到三十五歲,我把人生最好的年華都獻給了部隊,我覺得無愧於部隊了。」
1991年,牛振華正式轉業到中國廣播藝術團。轉業的時候多少有點傷感,因此他沒有領轉業費,但特地領了一套軍裝,作為戎馬生涯終結的永久紀念。1992年,就在他離開部隊的第二年,牛振華的影視生涯中的第二位伯樂出現了,他就是著名導演黃建新。1992年,牛振華、馮鞏一行到導演黃建新家去玩。黃建新正在執導電影《站直啰,別趴下》,馮鞏是主演。談到配角個體戶張永武的人選,黃建新說,「副導演給我找了一個叫什麼華的胖子。」馮鞏說:「不會就是牛振華吧。」黃建新看著這個牛振華說:「應該是吧,我覺得挺合適的。」就這樣,牛振華隨著劇組到了西安。副導演一看牛振華對導演說:「我給你推薦的不是他,而是北京人藝的梁冠華。」但此時似乎「生米煮成了熟飯」,也就將錯就錯了,但另外一個問題凸現了,這部電影的兩個最重要的角色居然由兩個相聲演員擔任了,究竟是在拍電影還是演相聲呀,於是有人建議把牛振華換掉。但黃建新說:「我相信這個『肥牛』絕對能演好這個角色!」黃建新的信任、牛振華的天賦才情和不懈努力,消解了別人對「相聲演員」的懷疑,使該片在1993年先後榮獲哈爾濱電影冰雪節銀獎,首屆中國大學生藝術節金獎,1993年中國電影「十佳」第一名,中國電影政府獎,香港電影首屆十大華語片獎等眾多獎項。
牛振華憑借《背靠背,臉對臉》的出色表演,先後獲得1995年中國電影家協會表演獎,第二屆中國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首屆中國珠海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第七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上海「十佳」影評人最佳男演員獎等眾多獎項。接著,牛振華又跟黃建新合作了《紅燈停,綠燈行》。黃建新導演的「牛振華三部曲」吹響了牛振華在影視領域縱橫馳騁的號角。他先後在《狂吻俄羅斯》、《西門警事》、《宋氏三姐妹》、《誰說我不在乎》、《阿郎在北京》、《浪子大欽差》、《伴兒》、《財神傳奇》、《七品欽差》、《好夢可圓》、《越活越明白》、《庖丁奇談》、《別了,冬天》、《福星高照》等影視作品中有出色的表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牛振華和吳奇隆、李綺虹、景崗山等人聯袂出演的大型武俠劇《絲路豪俠》,牛振華首次在劇中演一個武林高手。
(徐林正)
B. 《振華三部曲》
一口氣讀完了三本,卻感覺不敢下筆寫書評。是我的高中有太多遺憾?還是那時相比於現在的生活太過美好?我都不知道,就比如現在我已經把這個開頭寫滿又刪除,改了三四遍了。感覺牽扯的東西太多,算了,就隨性寫好了。
想起來最近一次坐在公車上,旁邊的座位上坐了一個6歲的小女孩,她非常愛說,一路都沒有停嘴,她講的話直接飄到了我的耳朵里。「我想趕緊長大,這樣就沒有作業了」小女孩說,旁邊一個看起來比我大不了幾歲的姐姐和她說,「長大了會有更多其他的事情忙,你現在就是最快樂的時候啦」,我想這番話可能是我也會和她說的,但是她可能真的不會理解。想了想,好像當時沒有人和我說高中生活真的很幸福,只是說抓緊時間好好學習,上大學就解放了。但是上了大學,卻尤其懷念那個時候,只用學好習什麼都不管的日子。
振華三部曲包括了三本書《最好的我們》、《你好,舊時光》和《橘生淮南》,講述的是重點高中振華裡面發生的故事,我想每個人的心頭好都不一樣,對我而言《橘生淮南》排最末,剩下兩本有些難以取捨。其實這三本書都有些戲劇性,但誰知道呢,畢竟真有人的生活過得比電視劇還要狗血。
《最好的我們》
耿耿和余淮的故事應該是最貼合我的一個了。
耿耿因為趕上非典中考改革成為獲利者,上了平時想都不敢想的振華中學,在那裡遇到了她的同桌余淮。余淮是班裡的尖子生,而她耿耿並沒有延續中考的走運,成為了班裡的災難戶。但是余淮為她的生活照進了一束光,他為了她讓老師放慢講課進度、給她做了公式架構圖、為她講解那些晦澀難懂的題,她慢慢知道自己是喜歡余淮的,也開始相信余淮是喜歡她的。兩人相約高考結束後一起對成績,報考同一個城市的大學,甚至她感覺余淮都要在高考後和她告白,但是高考結束後他消失了,後來從同學聽到的消息是余淮去了美國,讀到了博士,耿耿就在心裡記掛了他7年,直到二人在醫院再次相遇。
相比耿耿,余淮的生活顯然要不平靜太多,中考失利使他沒有進入尖刀班,競賽備考的兩次失利讓他錯失了保送清華的名額,高考他考上清華了,但是家中母親卻生了重病,他復讀了一年考了一所本地的大學照顧母親,原本那麼耀眼的一個男孩卻在生活的打磨下失去了稜角。
「那時候的他是最好的他,很久以後的我才是最好的我,最好的我們之間隔了一整個青春」,還好他倆都對對方耿耿於懷,接納了中間七年的空白與改變。
同桌是一個能讓我想起太多美好的詞語,一直以來碰到的同桌都很好,雖然相處過程跌跌撞撞有過冷戰和爭吵,但是現在回憶起來就是:小學被我追著滿校園跑、每天被我催著交作業的同桌;初中因為偷吃小樣(一種糖果)被我發現而不得不和我分享、每天會給我收拾桌套、給我寫了魔方的口訣的同桌;高中同桌在課間給睡著的我打熱水、每周日晚上跑來學校給我答疑、每次考試前給我最直接的安慰的同桌。相處久了,總會覺得和同桌的感情是很特別的,因為他/她陪伴你的時間最長,給你的回應最直接,可以與你的互動最多而不會引來別人的嫌隙。
《你好,舊時光》
余周周和林楊的故事應該是我最喜歡的故事。
余周周是一個私生子,她被自己的媽媽帶大。就因為她的身份,她沒有辦法讀幼兒園、甚至被周圍的小朋友孤立。她從小變有一個自己的世界,故事裡面有動畫片裡面的人物,而她可以自由出入那個世界,與他們交流。幼兒園門前與林楊的一次偶遇,成為他們倆之間的牽絆,林楊把這個擁有自己小宇宙的女孩記在了心裡。小學的時候,因為聽到了林楊朋友關於自己身份的言論,余周周和林楊絕交了,直到六年級兩個人才因為學校工作的事情慢慢又有了交集。余周周身邊太多關於自己身份的言論,讓她十分困擾,為了給自己換一個環境,她小考完後選擇了一個比較偏遠的初中,在那裡她雖然是萬年年級第二,但是卻重新建立了自信也找回了快樂。林楊卻在空缺她的這三年分外想念她,中學的一次相見,他發現這個女孩更加散發了自己的光芒,余周周真可以說是他心頭的一塊肉了。
好不容易兩個人放下了之前的不好回憶,又重新建立友誼,媽媽也重新遇到了疼愛自己的人,幸福在余周周面前觸手可及。但是這一切,卻因為一場車禍而全部毀滅,她失去了得到了一個家的機會,而這件事情的起因是林楊約余周周出去的日期與一家三口出遊的日期相撞,最後他們更改了出遊日期。余周周無法接受這個結果,她把這些都歸咎到了林楊身上,兩人再次陷入了決裂。兩人成績都很棒,考入了振華中學,因為愧疚也因為想讓余周周再次快樂起來,林楊一直利用各種機會默默陪伴在周周左右。故事的最後,兩個人終於拋開了其他所有的不開心,正視對彼此的感情,成為了虐狗的伴侶。
這個故事,最讓人心動的部分就是,林楊——這個在別人看來自信優秀的男生,一直陪伴在周周這個看起來和他不是很般配的女孩旁邊,渴望當她唯一的小太陽,就算被一次次推開,他卻通過其他「旁門左道」默默地給予自己的情感。
青梅竹馬,一個讓無數女生神往的詞語,反正我小時候真真希望我能有一個這樣的朋友,當然他最好足夠帥氣和溫柔,哈哈哈哈。世人都想有一個人一直參與自己的生活,能夠在他/她面前釋放最真實的自己,他/她能發現你身上最亮的閃光點,也會給你最大的保護和寵溺。
《橘生淮南》
洛枳和盛淮南的故事是最讓人心疼的一個。
洛枳從小便對盛淮南有著深深的記憶,一方面是因為幼時一次游戲中她是他的王後,另一方面自己父親的去世和盛淮南的父親有直接的聯系。為了拼過這個看起來光芒萬丈的男孩,她卯足了勁學習,讓自己變好,但是卻發現自己的努力都是徒勞,盛淮南的光環她永遠都無法蓋過。而對他的感情,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了在乎與喜歡。她一直暗戀盛淮南,誰都不知道,做了無數的小事但事後才知道當事人根本一點印象都沒有,她只是在出演一台一個人的獨角戲。好在最終盛淮南也喜歡上了她,之前無數的小事可以當做是玩笑話提起。
之所以不太喜歡這本書,是因為它的情節確實太多的巧合和波折:盛淮南的父親是洛枳的「殺父仇人」;洛枳打工的地方是盛淮南小姑的地方;對待洛枳感情的盛淮南,表現像極了渣男,忽遠忽近,甚至我都不太讀的懂他到底是什麼時候喜歡上了洛枳或者說喜歡洛枳什麼,還有一堆的誤會和相互犧牲。雖然前兩本書也有戲劇化的處理,但是這本書的有點太多了。
當然它對於暗戀的描述無可挑剔,有過暗戀經歷的每個人都能體會到那種不被回應的苦澀無奈:洛枳每次都認真寫語文考試作文,只為了老師把她的作文傳閱的時候,盛淮南能夠看到;每次路過球場,她都必須克制自己想看盛淮南的目光,不能讓自己的喜歡太露骨;在身邊女生談論他有多麼優秀的時候,她默默聽著偷偷笑著;洛枳寫了一整本日子,其中的內容只有一個人——盛淮南;盛淮南觸碰過的紅茶,被她珍藏起來;會為了和他有共同的經歷而撒謊···然而這一切,盛淮南都不知道,兩人再次重逢,他甚至連洛枳的名字都不記得。
暗戀可能是青春的必經階段吧,為一個人的一舉一動牽腸掛肚、思前想後,每天臆測兩個人會不會有新的進展,對於自己的心意又想隱藏又想讓對方知道的糾結心思,經歷過才知道那種怦然心動的感覺。
現在想想之前嚷嚷著苦的歲月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很幸福,所以好好度過生活中的每個時刻吧,說不定現在的苦悶經過時間的陳釀後會變成美好的回憶哦!
C. 我看了《唐伯虎點秋香》華夫人被打的吐了好多血,是少女的我感覺很惡心,大家看了這個片段有什麼感受嗎
有一種喜劇叫作周星馳喜劇,有一種悲劇叫作唐伯虎悲劇,把周星馳與唐伯虎結合,因此有了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看了電影你會笑,看過歷史你會哭的。
唐伯虎的藝術形象,如何從精英化下沉為大眾化?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想到風流才子我們首先都會想到唐伯虎,尤其是從周星馳版《唐伯虎點秋香》到黃曉明版《唐伯虎點秋香2之四大才子》,人們對唐伯虎的形象逐漸固定。
影視劇中的唐伯虎是一個豁達、開朗、灑脫的大才子,其實影視劇版的唐伯虎,大多出自明朝的「唐伯虎點秋香」的典故。
在這個典故中,唐伯虎看到華學士家有一個漂亮的丫環,為了能夠得到這個女婢,唐伯虎費勁心機應聘到華府擔任書童,通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博得這名叫作桂花的女婢的芳心,於是攜帶桂花逃走。
得到消息後的華學士十分生氣,就親自到唐伯虎的家裡對峙,然而華學士又沒有證據,不好直接就說唐伯虎擄走他家的婢女,因此就說唐伯虎長得有點像他們家的僕人華安。
本來華學士以為唐伯虎不會承認,結果唐伯虎承認了此事,表示自己與桂花是真心相愛,請求華學士能夠成全,華學士敬重唐伯虎的才華和人品,並沒有追究,兩個人相視一笑,還成為了朋友。
這個典故在明末清初的時候,傳播於馮夢龍等風雅名流之間,他們通過坊間的一些傳聞,將唐伯虎的形象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加工,當時的文人士大夫普遍鬱郁不得志,因此他們就將唐伯虎打造成一個渴望得到知音交流的人物形象,這時的唐伯虎應該算作是文人士大夫的唐伯虎。
然而,到了清朝中期的時候,唐伯虎被用於各種說書場合,為了說書效果,吸引大眾前來聽書,唐伯虎形象逐漸低俗化,這個唐伯虎不但庸俗,而且下流,尤其喜歡獵艷,然而這樣的唐伯虎卻深受普通老百姓的喜愛,平民大眾的唐伯虎。
在周星馳版《唐伯虎點秋香》電影中,再次對唐伯虎的形象進行的重塑,整體而言,電影裡面的唐伯虎有其落寞想要尋求知音的上層精英形象刻畫,也有其追奇獵艷,放誕不羈的底層流氓形象影子。
集雅俗之大成,周星馳版的唐伯虎成為一個特有形象而深入人心,後世人們在想到唐伯虎的時候,估計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周星馳那張充滿喜劇風格,賤的不能再賤的嘴臉。
不看歷史,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唐伯虎的悲情
大概是由於唐伯虎給人的形象太過於離經叛道,因此在教科書中並未收錄唐伯虎的作品,倒是藉助於那些影視作品,使得人們對唐伯虎的詩詞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那句「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被當作灑脫的代表,被人們所熟記。
其實,如果基於唐伯虎的悲慘人生經歷,就會發現,這首詩雖然憧憬了很多美好的事情,卻也十分悲涼。
在周星馳電影開篇的時候,介紹唐伯虎的時候說:「唐寅聰明絕頂,號稱詩畫雙絕,位居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為當時男女老少所崇拜的偶像。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擁有八位天資國色、溫柔賢淑的嬌妻,恍若神仙美眷,羨煞旁人啊。」
唐伯虎的母親見唐伯虎悶悶不樂,因此說:「家財萬貫,妻妾成群。你應該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了,不是嗎?」
人生的所有追求大概都是如此吧!
唐伯虎給人感覺其實也是這樣的,歷史上唐伯虎出生於一個富商人家,因為天資聰穎,家庭條件好,其人生應該是一帆風順才是,年少的唐伯虎雖然不是出身書香門第,卻志在科考,16歲時在科舉競爭最為激烈的江南地區,取得蘇州地區童試第一名,因此而名震蘇州,一時風光無限。
唐伯虎18歲的時候,娶了蘇州徐氏為妻,夫妻恩愛有加,生下一子,科考得意,家庭美滿,這樣的人生,估計誰都羨慕。
人生的機遇說來也奇怪,有的人一生的好運都集中在了前一段,而有的人一生都集中在後半段,唐伯虎應該就屬於前段,而且所有的好都集中在了24歲之前。
到唐伯虎24歲之後,所有的不幸開始接踵而至,唐伯虎父母、妻子、兒子相繼去世,喪父之痛、喪母之痛、喪妻之痛、喪子之痛加在一起,讓一個不到三十歲的男人白了頭。
唐伯虎的家境也一落千丈,最讓唐伯虎愧疚的是,在父母去世後給妹妹成親的事,因為沒有錢給妹妹置辦豐厚的嫁妝,只得將妹妹草草嫁人,然而不久之後,妹妹卻在婆家自殺了。
中國古代厚嫁的女人在婆家能夠抬得起頭,唐伯虎大概也愧疚於自己的無能,而讓妹妹在婆家吃了苦。
在影片中,唐伯虎曾說:「人生大起大落的太快,實在太刺激了……」也正是真實歷史中唐伯虎的寫照。
可以說,那種「家財萬貫,妻妾成群」的美好生活,只能是一種嚮往了。
滿腹才華,卻無緣科舉的唐伯虎,究竟有多悲涼
在周星馳版的《唐伯虎點秋香》中,唐伯虎彷彿有點生在福中不知福,在唐伯虎的眼裡,這八位老婆並非「溫柔賢淑」,而是成天爛醉如泥,嗜賭如命。
其實,擁有八位老婆是一種虛構,而存在的老婆,是真的「現實」。
世人皆知唐伯虎的名句:「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換完了酒錢自然開始喝花酒了「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真正成天爛醉如泥,嗜賭如命的其實是現實中的唐伯虎!
唐伯虎作為大文人,其文學繪畫都具有極大的成就,然而在影片中他的老婆(現實)卻把他的代表作《百花爭艷圖》用來墊桌子,把《唐寅詩集》用來墊桌腳,把《百鳥朝鳳圖》中的鳳凰拿來頂替麻將中的小雞。
這些都是懷才不遇的寫照,好的作品誰都希望它是「十萬+」,是受萬人吹捧,名利雙收,只是唐伯虎的作品不被認同,只能放縱聲色,麻醉自己。
那麼,大才子唐伯虎為何會懷才不遇呢?
唐伯虎16歲就取得童試的第一名,28歲鄉試第一名,按照這種趨勢,參加科考不中狀元,也能輕松考中一個進士,做一名朝廷命官,也許唐伯虎的人生際遇真的會得到改變。
可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因為這場科舉,唐伯虎一下子被現實埋進了塵埃里,在人生唯一一次進京趕考後,唐伯虎就捲入科考案,被廢除考生資格,此後再也無法參加可靠。
在進京趕考的路上,唐伯虎遇到江陰巨富子弟徐經,徐經看重唐伯虎的才華,因此邀請其一塊北上,由於古代趕考路途艱辛,結伴而行也是正常的事情,據說古代的山賊都有規矩,一不搶妓女,二不搶趕考的書生,因為他們都太難了。
到達北京之後,按照當時的規矩,徐經與唐伯虎帶著厚禮前往拜訪會試主考官程敏政,想要謀點印象分。
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在考試成績還未發榜,程敏政的政敵就以此舉報程敏政賣題給徐經和唐伯虎。
雖然此時後來被證明是子虛烏有,但是捲入此案的人都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波及,程敏政為此憤恨而亡,徐經拚命上訪,唐伯虎也很苦,被罷黜為吏,喪失考生身份,以後再也不能參加科舉考試,等於斷送了唐伯虎的科舉生涯。
古代讀書人都是以科舉為目的,所謂「學而優則仕」是所有學子的夢想,唐伯虎雖然滿腹才華,卻深深的敗給了現實,而且再無法翻身。
電影里唐伯虎打敗寧王,歷史里唐伯虎給寧王打工
在虛構的影片中,唐伯虎作為華府中的一員,以一己之力挫敗寧王,保住了華府,然而在現實中,卻要狗血得多。
寧王在影片中出場的次數不多,卻是推動劇情發展的重要人物,是寧王招募唐伯虎,唐伯虎不想去,出去躲避風頭,才有了遇到秋香,然後混入華府的劇情。
寧王隨後出現,想要鏟平華府,唐伯虎為感動秋香,接二連三的挫敗寧王勢力,從而得到秋香的芳心,最終將「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呈現出來。
事實上,在電影中,唐伯虎打敗了寧王,在歷史上,唐伯虎卻只配給寧王打工。
寧王在造反之前,曾經徵召天下名士前來府中效力,此時,沒能做成官的唐伯虎到了寧王府里尋了一份差事,大概在這段時間里,也是唐伯虎在不幸的後半生中,唯一過得還算開心的一段日子。
在寧王府中,唐伯虎被奉為座上賓,每天不僅可以吟詩作畫,還有工資拿,這種上班族的日子想想都讓人興奮。
大概影片中,唐伯虎在華府那些開心的日子,就是歷史上唐伯虎在寧王府的日子。
只不過寧王卻是一個野心家,他徵召天下名士不只是寫寫畫畫,而是要為他歌功頌德,以備他將來造反之用。
寧王朱宸濠造反,在明朝歷史上算是影響力比較大的,因為明朝藩王造反,除了這次,上一次就是朱棣造反了,而朱棣造反的時候,曾答應過第一任寧王朱權:「事成,當中分天下。」
結果朱棣靖難成功之後就翻臉了,不但沒有答應許諾的事情,還被朱棣想盡辦法削藩。
因此,寧王一支對朝廷始終抱有二心。
在朱厚照即位後,「嗜酒而荒其志,好勇而輕其身。」讓朱宸濠看到造反成功希望,因此,進行了長時間的准備。
此時唐伯虎在寧王府中任職,可以說是深陷泥潭了,在預感到寧王想要造反的時候,唐伯虎就想要抽身,結果寧王不許,唐伯虎於是充分發揮了自黑精神,為了能夠開溜,唐伯虎甚至「佯狂使酒,露其丑穢」。
臉都不要了,才被寧王放了出來,僅僅五年過後,寧王造反,被路過的王陽明僅用三十五天就平叛,算起來,唐伯虎差點成了王陽明手下的俘虜。
但是,人們並不想看到唐伯虎這不堪的一面,因此周星馳電影中,當看到唐伯虎挫敗寧王,還是很高興的。
晚年放盪不羈的唐伯虎為求生計,賣春宮圖,找槍手
在唐伯虎的諸多頭銜中,繪畫排第一,書法排第二,作詩排第三,在現在唐伯虎的很多畫作都被收藏於世界各大博物館,畫作拍賣價格之高,令人咋舌。
在《唐伯虎點秋香》中,多次表現唐伯虎的繪畫技術,第一次是開篇祝枝山找唐伯虎作畫來還債,第二次是寧王來「發飆」的時候,奪命書生與華夫人打架的時候將皇上御賜的唐伯虎畫作《春樹秋霜圖》扯壞,於是唐伯虎短時間內極限創作而出。
其實,真實歷史上,唐伯虎晚年由於經濟困難,一直靠繪畫來賺錢糊口,趕上明朝中後期發達的商品經濟,使得唐伯虎的畫作還有一定的市場。
當時 「最是紅塵中一二等風流富貴第」的江南來說,文人士大夫普遍縱情聲色,安於享樂,那些新興的商人階級附庸風雅自然是差了一點,但是玩起花樣來自然自然是別出心境。
唐伯虎雖然科舉落地,但是在江南一帶名聲還是有的,唐伯虎36歲的時候,就曾用賣畫所得在蘇州城西北建造了桃花庵。
在以商品經濟以市場為導向的背景下,想要畫作大賣,必須要跟上市場的風向標,當時市場上最熱的題材就是仕女圖,所以,唐伯虎也緊跟市場潮流,為了畫好仕女圖,甚至經常出入青樓之地尋找題材。
唐伯虎以青樓女子題材而流傳至今的作品包括《孟宮蜀妓圖》、《班姬團扇圖》、《嫦娥奔月圖》等,是當今唐伯虎傳世畫作中,數量最多,影響力最大作品題材。
比較有意思的是,唐伯虎在畫作大賣,接活太多自己又完不成,竟然讓找槍手替自己作偽,大有現在皮包公司攬活後又轉手讓其他人來做。
相比於一般成名的畫家代筆都找自己的徒弟,模仿自己的手筆,結果唐伯虎找的竟然是自己的老師周臣,周臣也是著名畫家,其畫作在當代拍賣會上並不遜色於唐伯虎,只不過當時可能並不受歡迎。
當然,在繪畫成就上,唐伯虎應該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面對這個出色弟子的邀請,周臣反倒十分樂意,只要來活就用心畫,而且作為唐伯虎的老師,在模仿唐伯虎的筆跡上也有一定造詣,所謂知子莫若父,用在這上面也有一定適用性。
師徒二人配合的相得益彰,倒是給當代唐伯虎的鑒偽帶來一定難度,這個畫到底是唐伯虎畫的,還是其老師代筆的?
結局:電影過於美好,歷史過於蒼涼
在周星馳電影中,周星馳成功點到秋香,最後過上了幸福美滿的故事,然而就像童話故事裡面的美好,沒有講王子和公主在一起後的生活。
歷史上唐伯虎靠作畫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收入,然而由於肆意揮霍並沒有多少積蓄,後來他的第二個老婆還帶著錢財跑了,致使唐伯虎的經濟狀況更為不佳。
在晚年的時候,唐伯虎由於身體狀況逐漸變差,作的畫也逐漸沒有了市場,只能靠著朋友的接濟維持生活,在54歲的年紀就帶著貧困離開了人世。
唐伯虎的人生,前半生有多美好,後半生就有多蒼涼,總體而言,人們並不容易接受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反倒是希望唐伯虎真的是一個灑脫的人物,一生放盪不羈,沒有牽絆,可以追尋自己想做的事情。
D. 同樣的疑問,赫敏幫助小精靈的片段是那部裡面,全部重新看了,都沒有看到
是第四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裡面赫敏她們在魁地奇世界盃比賽上遇到了克勞奇先生,他的兒子小巴蒂帶著家養小精靈閃閃去觀看比賽吧……
E. 如何評價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
《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是一部經典電影,小李子功不可沒。電影出色的細節,對原著精髓的精確把控,毫不拖沓的劇情,以及最後令人深思的現實意義,都非常不錯。總有人問,蓋茨比有什麼了不起的,他不就是一個暴發戶嗎?他憑什麼了不起,但是我要說的是在我看來,在那個經濟浮動最為劇烈的年代,蓋茨比能有一份執著的心,有一份真摯的愛,就是了不起的事。因為在那個時代,能保持有這樣一顆心的人能有幾人呢?
一、細節是電影最大的亮點
這部電影看似講述的是蓋茨比悲劇的一生,實際上卻是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一個人,不管你來自哪裡,出生怎樣,只要你有足夠的勇氣去不斷的奮斗,你就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或者,至少接近於自己的夢想,有夢想,他就了不起,他就很偉大。
F. 電影《最好的我們》怎麼樣
電影《最好的我們》好看,下面是對電影《最好的我們》的評價。
《最好的我們》改編自八月長安同名小說,講述了耿耿和余淮這兩個因名字而結緣的高中生,在高中三年期間共同成長,經歷分別又重逢的故事。
充斥著劈腿、墮胎等狗血元素,陷入懸浮於現實的偽命題中,這樣單一的青春,不是任何人的,只是創作者的自我感動罷了。
G. 情深深雨蒙蒙打架!
不是書桓和杜飛尓豪三個,是書桓、尓豪和陸振華,後來被報導成『羅賓漢』
第28集
http://you.video.sina.com.cn/b/16161910-1309032222.html
依萍、書桓聽到陸家的情況後,連忙趕去。書桓說,當時他也在酒吧,只是沒有能救得了夢萍。書桓這一說,爾豪反而責怪起他來了。還是如萍說得對,這樣相互責備,仍改變不了既成的事實,還是趕快想辦法吧。最後,振華決定讓夢萍停學,把孩子生下後送孤兒院。
爾豪仍對書桓耿耿於懷,要與他算賬,問他為什麼當時不救夢萍?書桓不與他吵,他說,你既然有精力吵架,就用到刀口上,他與爾豪、杜飛一起商量,懲罰那些惡人。他們二個以「羅賓漢」的名義,一個一個嚴厲地懲罰了那幾個惡少,然後把他們捆綁到警察局,聽候處理。
事情成了以後,他們與振華在小酒店裡慶祝。書桓還以申報社的名義,到警察局去采訪。第二天,當「羅賓漢暗助警方,一條龍全部落網」的報導見報以後,依萍看了報紙後,就知道「羅賓漢」就是書桓他們……
H. 八部影視劇八個經典片段,值得反復看N遍,最後一個是什麼
在錄像機和VCD還沒有普及的時代,看電視劇看電影時如果錯過一個重要片段是一件很糟心的事情,記得筆者當年等著看《上海灘》大結局時居然睡著了,第二天早上醒來時有一種錯過了五百萬的感覺,天都塌了。
後來有條件了,再看一些影視劇時,遇到一些經典的片段就有一種想立刻再看一遍的沖動,甚至再看一遍還不過癮,還想接著再看一遍……直到後來看N遍了居然還有興趣,這就是經典片段的魅力。
所以,曾經有那麼幾年,有些小電視台就推出了手機點播電影經典片段的節目,筆者記得那時候最受點播台歡迎的電影是《星河艦隊》,尤其是哨站要塞大戰那一段。
不過,本文要聊的是筆者記憶中看了N遍還不過癮的經典片段,而且幾乎每個片段都有其獨特的魅力。
先來兩個比較遠的
你印象中還有哪些可以讓你看N遍的經典片段嗎?《大腕》和《大話西遊》就不用說了,見過太多次已經沒有感覺了。
I. 想看一部很早之前的電影。能記起來的片段不多了。一個是有很多的人在打坐。但是裡面的血肉都沒了只剩下皮
倩女幽魂2
導演: 程小東
編劇: 梁耀明
主演: 張國榮、王祖賢、張學友
類型: 劇情
地區: 香 港
語言: 國 語
上映: 1990-07-13
時長: 104 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