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演員大全 > 告電影眾導演書作文素材

告電影眾導演書作文素材

發布時間:2022-09-20 18:48:52

㈠ 作文素材:

1.魏敏芝追逐夢想的執著
都說老謀子是會挖掘人的主兒,可不是嘛——章子怡同學現在在好萊塢可了不得了,有一個時代華納大股東的男朋友,經常出沒有錢人聚居的地兒,儼然一個東方面孔的「上流美」啊。據秘密線人為本報獨家爆料,當年最土的謀女郎,就是電影《一個不能少》里那姑娘魏敏芝,都在美國混了!
魏敏芝咋能去美國的?
演完老謀子的《一個都不能少》後,被張藝謀評價過「不漂亮,身材也不好」的魏敏芝,只能退而求其次去考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結果張家口市赤城縣某村的魏敏芝在面試時被淘汰,最後被西安某影視傳媒學院錄取,成為編導系學生。
後來,一個美國洋博士(中文名字陳爾崗)想資助小魏去美國讀書,並親自來中國見了見魏敏芝,對於出國留學,魏敏芝的理由是:學導演專業(真是很執著),回國後專拍貧苦孩子的生活。經過兩年的備考,魏敏芝考上夏威夷楊百翰大學的傳媒電視專業,更牛的是,小魏獲得了全額獎學金哦!(ORZ!要知道她的師姐章子怡,相當長時間內還被人取笑英文濫呢,尤其是最經典的在某國際大影展上,只會說I think,like,Thank you)。
小魏都有導演處女作了
小魏在美國參加了學校的合唱團(那可不一般,在美國都是有名的),更牛的是(怎麼老是牛啊),她不僅是主持人,而且是整個巡演紀錄片的導演。之前,魏敏芝就已經被美國一家影視公司老闆邀請,獨立執導和主演了一部叫《母親的心願》的電影。該電影全部由非職業演員出演,小魏說這樣才能夠表現出生活的原生態(老謀子對人家影響很大啊!)。
瞧瞧,當年這個最小最土的謀女郎都當導演了!比起來,章子怡同學也就那樣吧……

2.韓庚異國成名的等待
2001年,韓庚參加了SM公司在中國舉行的選秀活動「H.O.T.China」,憑借其出眾的外形、舞技及才華,以3000:1的比例在眾多參選者中脫穎而出。2003年3月,年僅19歲的韓庚前往韓國進入SM公司開始練習生生活,經歷了2年多的演唱、舞蹈、演技、聲樂、語言等多方面的練習和培訓,其間,韓庚以個人身份在韓國參加了多次T台show,以及各類服裝雜志拍攝。
2005年11月,SM娛樂公司精心策劃了面向亞洲娛樂市場的「SuperJunior」組合,其成員是從各個地區選拔的專長演唱、舞蹈、表演、作曲、演奏、T台、MC的12名才藝出眾的新人(後增加一名新成員)。這一組合從一開始便引起各方關注,並在短短時間內就迅速走紅。而韓庚,作為其中唯一的中國成員並且是第一位正式在韓國出道的中國人,成為組合的亮點。2005年11月6 日,SuJu在SBS人氣歌謠以曲目「TWINS」正式出道,韓庚亦正式踏上了他的演藝征途。
然而,韓庚的演藝征途卻是坎坷的。因為韓國法律對外國藝人的限制和簽證問題,韓庚只能上兩個電視台,出鏡率低,而且出現長達8個月的空窗期,這對一個藝人來說是致命打擊。但是韓庚卻以頑強的毅力挺了下來,並且為了組合的整齊和他心愛的舞台,冒著被驅逐出境的危險戴著面具參加了多次演出。
終於,在13名成員的共同努力下,SuJu的發展越來越好,韓庚亦憑借著他的堅強、隱忍、善良、孝順的品格以及出眾的才華,贏得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而韓庚始終以一個中國人的身份自豪,在排外的韓國,他在每次獲獎時都用中文發言,參加各種演藝節目也總強調自己是中國人,並經常表演民族舞和武術以宣傳祖國的文化,以自己的努力影響著周圍的韓國人。因為以上,韓庚曾被KBS(韓國三大電視台之一)評為最受歡迎的外國人,並擁有了一批忠實的擁躉,亦贏得了國內不少人的喜愛。
2006年4月24日, 韓庚首次以歌手身份回到祖國,得到了數百名歌迷的熱情迎接,2006年6月16日,在青島中韓文化節上,出道以來,韓庚第一次將汗水與熱情傾灑在了祖國的土地上。
2007年2月,韓庚首次錄制國內訪談類節目《魯豫有約》,並在出道後第一次和國內的庚飯一起,度過了難忘而又美好的23歲生日。生日期間,由庚飯自主作詞、作曲、製作並演唱的《愛的翅膀》也作為庚飯們對韓庚最好的禮物呈現在了大家面前,柔和輕盈的曲調,真摯感人的歌詞將會一直陪伴韓庚和庚飯們的未來之路。

第三點我無能為力,因為名字為科爾的人有很多,我不知哪一個,sorry忙只能幫到這兒了。總之,還要說一句,↖(^ω^)↗樓主加油!

㈡ 電影中的作文素材 如周星馳電影 導演等作文素材謝謝啊

1馮小剛是當今中國影壇一位值得關注的導演。贏得關注最直接的原因當然是馮小剛電影尤其是賀歲片驕人的市場業績,在中國電影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下,特別是在國產電影市場一片蕭條的境遇中,馮小剛影片自1997年以來部部都可以拿到3000萬以上,穩定的票房收入和優勢性的市場佔有紀錄甚至超過了同期進口分賬發行的「大片」。這無論如何,都是中國電影的一個「奇跡」。
他的每部電影都能夠保持在一定的水準之上,雖然並非傳世佳作,而且有著明顯的缺陷——幾年來萬變不離其宗,在藝術上少有新意,各種商業訴求在影片中過分外露,娛樂元素的組合也顯得相當拼貼,但是這一切顯而易見的弊端並沒有改變其票房成績。馮小剛以他鮮明的個性,或者甚至可以說以他顯而易見的成績和缺點成為中國電影屆獨樹一幟的人物。在所謂「意義的通貨膨脹」時代里,馮小剛影片的熱映顯得順理成章,在這樣一個彰顯個性的時代里,馮小剛的出現更是適得其時。馮小剛電影走入我們視線的是以賀歲劇的形式出現,在此之前的他編劇的作品《大撒把》、《遭遇激情》卻少有問津。直到1997年《甲方乙方》正是公映,大獲成功,馮小剛才被人們熟知。此後的幾年1998年《不見不散》、1999年《沒完沒了》、2000年《一聲嘆息》、2001年《大腕》、2003年《手機》、2004年《天下無賊》以及最近2006年的《夜宴》,馮小剛的作品作為賀歲檔期都有不俗的表現,一再打破票房記錄。並且影片也先後獲得了不少獎項:
1998年《甲方乙方》第2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
2002年《大腕》 第2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
2004年《手機》 第27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
2馮氏幽默
馮小剛的作品最初大部分是改變自王朔的小說,「我打過的漂亮仗,無不和王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馮小剛在自傳性著作《我把青春獻給你》這樣說<1>。他的作品其中傳達了五六十代人強烈的個人情懷。乖張、玩世不恭、世俗、抽科打諢、冷嘲熱諷,表達了對於主流意識的不屑和對平民草根的關注。現在習慣上被稱為的「馮氏調侃」,葛優式一本正經的冷幽默,公式化的表演模式都是脫離現實又反詰現實的真實讀解。「將《編輯部的故事》中那種調侃、幽默與傳統的滑稽、戲鬧的『南柯一夢』式的喜劇形態相結合,起用了大量大陸老百姓熟悉的喜劇演員和明星,用小品式的故事編造、小悲大喜的通俗樣式,將當下普通人的夢想和尷尬都作了喜劇化的改造,最終將中國百姓在現實境遇中所感受到的種種無奈、困惑、期盼和憤怒都化作了相逢一笑。<2>
【周星馳電影介紹】
1 周星馳的電影具有強烈的個人色彩,他的電影被人們稱為「無厘頭」影片,從1988年第一部「無厘頭」電影產生至1998年十年間共47部。票房記錄自1990年開始,除少數幾部影片外,其餘全部突破千萬港元大關。1990年的《賭聖》、1991年的《逃學威龍》、1992年的《審死官》、1993年的《唐伯虎點秋香》、1995年《西遊記》、2005年的《功夫》均打破票房記錄。周星馳本人也獲獎無數:
1988年《霹靂先鋒》獲第25屆台灣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和最有前途新人提名
1992年《審死官》榮獲亞太影帝稱號
1995年《西遊記》金紫荊獎影帝稱號
2何為「無厘頭」電影
「無厘頭」原為廣東佛山一代的一句俗語,意思是一個人做事、說話都難以理解,無中心,其語言和行為沒有明確目的,粗俗隨意,亂發牢騷,但並非沒有道理。無厘頭電影表現的悲觀厭世、及時行樂、肆意狂歡、破壞秩序、離析正統具有強烈的後現代思潮,充分體現了通俗性、顛覆性、世俗性、多元性、反智性的特點,是香港社會「文化浮萍」的飄零狀態的體現。表達了香港人社會生活模式、心態和行為取向,展示了他們迷茫彷徨的生活狀態<3>。
本文不在探討他們之間的文化內涵以及深刻的社會根源。試圖通過電影的表象分析馮小剛電影和周星馳電影之間在劇作環節上的差異以及製造發笑包袱的動因。下面就拿出他們執導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分析,我們選取了馮小剛1997 年《甲方乙方》和周星馳2005年的《功夫》做對比。

㈢ 求100篇高中作文素材,100字左右,越短越好,什麼類型都可以,求速度,要湊夠100篇 粘貼也行

如下:

1、人生似一束鮮花,仔細觀賞,才能看到它的美麗;人生似一杯清茶,細細品味,才能賞出真味道。我們應該從失敗中、從成功中品味出人生的哲理。

2、生命是盛開的花朵,它綻放得美麗,舒展、絢麗多姿;生命是精美的小詩,清新流暢、意蘊悠長;生命是優美的樂曲,音律和諧、宛轉悠揚;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滾滾向前。

3、生活如花,奼紫嫣紅;生活如歌,美妙動聽;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詩,意境深遠,絢麗多彩。

4、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長者,生活是一位博學的老師。她常常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為我們指點迷津,給我們人生的啟迪。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4Esd_5c2C1QydPabuYcKGQ 提取碼: cz5h

㈣ 吳京的作文素材

京心X繁星 | 二級
吳京:被譽為「功夫小子」,從1995年就開始接拍電視劇和電影,其引路人便是《少林寺》以及《少林武王》的導演張鑫炎,而吳京的武術教練也就是李連傑的教練吳彬。當年還在武術隊里奮斗的吳京被張鑫炎看中,於是和師兄李連傑一樣,順利地加入了娛樂圈。兩人的經歷驚人地相似。
中文名:吳京別名:功夫小子國籍:中國民族:滿族正黃旗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974年4月3日職業:演員畢業院校:北京體育大學代表作品:《少林武王》《小李飛刀》《策馬嘯西風》《太極宗師》《南少林》

中文名:吳京 民族:滿族正黃旗 生 日:1974/04/03 身高:175cm 體重:65kg 血型:A型 屬相:虎 家庭狀況:父,母,一個姐姐 星座:白羊座 特長:國標武術 語言:普通話、粵語、英語 目前職務:演員、北京武術隊助教 ,導演(作為《狼牙》影片導演之一)。 個性:率直、爽快 優點:樂天 缺點:個性太直 興趣:看書、游泳、騎馬、拍戲 、潛水 休閑活動:看書、騎馬、聽音樂、跟好友聊天 平常的服裝風格:休閑 老犯的小毛病:忘記拿手機 最崇拜的明星:周潤發、湯姆·克魯斯 最喜愛的食物:媽媽做的菜 最喜愛的國家:沒有戰爭,人民生活安定的國家 最喜愛的運動:騎馬 最想演的角色:有挑戰性的角色 最感激的人:吳彬、嚴平、袁和平、張鑫炎、靳德茂 、paco(黃柏高)常柳平 最喜歡的動物:老虎 最喜歡的飲料:可口可樂 最喜歡的小吃:羊肉串 最想去的地方:台灣 最喜歡的城市:聖地亞哥 最感動的事:在低潮時得到朋友的支持。 最愛幻想的事:有一天當導演,拍攝出滿意又有口碑的作品。 最想突破的事:演文藝片 印象最深的事:第一次拍戲 最好的朋友:靳德茂 最喜歡的運動員:Michael Jordan 最悲傷的事:因拍戲單位不放人,趕不及見祖母最後一面,造成一生不能磨滅的悲傷和遺憾 最難以忍受的人:勢利的人 最喜歡的節日:情人節 最喜歡的收集:好看的VCD 最喜歡的顏色:純色 最喜歡的季節:秋天 最愛看的節目:足球進球精選 最怕的動物:老鼠 經紀公司:飛豬明星經紀(北京、廣州、上海、) 經紀人:王魏

㈤ 電影的作文素材

一些耳熟能詳的電影也能夠成為我們的作文素材,下面來看看我為大家整理的內容吧:

1、《辛德勒名單》

辛德勒是一位德國人,也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利用德國的戰爭,誘逼猶太人投資,再僱傭廉價的猶太人做工,在這讓充滿了殺戮與硝煙的年代大賺了一筆錢。但當他重新思考人類存在的意義,而不僅僅是個人的財富之後,他開始用戰爭期間賺來的金錢買下一個個必遭集中營厄運的猶太人:卓斯納、維恩、羅斯納、費佛堡、費雪、夏法、伍蘭克、霍洛維茲……最後,倖存的猶太人用自己保存下的一顆金牙,也是他們戰後僅存的唯一的財富所有,為辛德勒鑄成了一枚戒指,並在上面刻了一句猶太法典上的希伯萊經文:“救一條命等於救全世界。”辛德勒哽咽地說:“我花掉了太多錢……我本可以……這輛車——十條命……這枚胸——兩條命……”

感悟 :什麼是權力?當一個人犯了罪,法官依法判他死刑。這不叫權力,這叫正義。而當一個人同樣犯了罪,皇帝可判他死也可以不判他死。於是赦免了他。這就叫權力。

2/《肖申克的救贖》

這是一個關於囚徒的故事。因為被誣告謀殺自己的妻子和妻子的情人,年輕的銀行家安迪被法庭宣判終生監禁,在壁壘森嚴中,對自由的渴望時時刻刻磨礪著他的意志。“希望是人類最美好的擁有, 只要自己不放棄, 希望就會永遠相伴相隨”。安迪很認真地對幾個好友說出這樣的話,換來瑞的沉默,過了片刻,瑞才緩慢地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 是精神苦悶的根源。然後,瑞沒有再抬頭看安迪一眼,他離開了飯桌,安迪則靜靜地目送他離開。鏡頭上搖, 看見鐵窗外令人神往的.天空……安迪始終沒有放棄用自我救贖去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他似乎始終在自由信念的引導下,在這不可逾越的高牆內,用自己的意志進行著艱苦的抗爭,於是, 他用了19年的時間,挖開了一條常人幾乎要挖600年的隧道,他在500尺的糞坑中匍匐前進,魔鬼的黑暗與上帝的光芒如同壓在一層薄紙的兩端,而安迪知道,他所嚮往的海水與天空已經近在咫尺,他終於用自己對黑暗制度的背叛與追求自由的理想締造了一個現代的神話。

感悟 :要麼忙著生存,要麼趕著去死!

人總是要做點什麼的……

3、《黑超特警隊》

猶太民族有一句話: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黑超特警隊》是一部講述捍衛地球安全的秘密特警,與企圖引發宇宙大戰的邪惡外星人抗爭的科幻動作片。片中千奇百變的外星人和超眩拉風的武器裝備讓人耳目一新。故事的主人翁是兩名{黑超特警組}的成員湯姆李瓊斯的老鳥形象與威爾斯密斯的鬼馬也恰成鮮明對比,在影片中,最意味深長的一句話竟來自於那隻八哥犬,它說:“你們人類呀,為什麼總是要以大小來決定它的容量呢?”看來,人是不可能研究自己的思維的,需要一種比人更高級的動物才能研究,就象人研究豬一樣。

感悟 :湯姆李瓊斯讓威爾斯密斯考慮是否要加入MIIB時 說:“一千年前人們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五百年前人們認為地球是平的,而十五分鍾前你認為地球上只有人類……”

4、《天堂電影院

這是一部溫情的電影,每個畫面都可以帶你在記憶里翻山越嶺。

一位母親正因遠方的兒子而憔悴。她那多年前離家的兒子現已是羅馬著名的導演。兒子回來了,他是來參加老放映員也是他最重要朋友的葬禮的。

在他的童年時代,村民們都喜歡到鎮上的“天堂電影院”里看電影。慢慢的,還是小男孩的也與老放映員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再後來,小男孩在一場膠片引起的火災中救了老放映員,老放映員的眼睛已經什麼都看不到了,小男孩當上了放映員。後來男孩長大了,他愛上了一個女孩,但結果女孩與家人搬走了。男孩接受了老放映員的勸告,遠走他鄉。

三十年後,成名的Salvatore回來參加老放映員的葬禮。老放映員給他留了一份禮物,那是當初被鎮上的神甫勒令剪掉的吻戲膠片,每一場吻戲,每一場吻戲如走馬燈般在寬大的銀幕上跳躍著。Salvatore沉吟無語,他那些生命中曾經懵懂的時光,在一次次重溫中閃回。

感悟 :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會以為這就是世界。

5、《霸王別姬》

是為了自己而活?還是為了別人而活。似乎已經成了自私與無私的界限。而事實上,大多看上去正確的真理其實卻充滿了謬誤。《霸王別姬》是一段關於特殊歷史時期的紀錄,這紀錄雖然有著幾分的不真切,但是卻足以成為歷史的外延。一場是戲里的《霸王別姬》,一場是戲外的《霸王別姬》。它彷彿是在告訴我們,人生若是真的只唱好一出戲,其實也真的不容易。在電影中,我們看到的是個人力量在強大的歷史進程里的卑微,甚至稍有不慎就會粉身碎骨。

歷史就如同一駕橫沖直撞的馬車,註定只有少數人可以駕馭它,而大多數乘客能做的只是抓緊車轅,不至於被甩到車外。

那些年代、事件、人物,鮮活得如一個個字正腔圓的唱腔,於生旦凈末丑中演繹著那輪回其間的曲目討無聊看客的一二聲喝彩……

關全發說:講這出戲,是里邊有個唱戲和做人的道理,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感悟: 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㈥ 2019《小小的願望》觀後感,《小小的願望》電影觀後感5篇

電影主線簡單完成度很高,笑點密集,雖然有些地方的反轉透露著尷尬。三位男演員除了彭昱暢拍戲時24歲左右,其他兩位30歲扮演高中生看得出來很賣力,但可能演技上限不太高。以下是我整理了關於《小小的願望》觀後感,希望你喜歡。

《小小的願望》觀後感1

兩顆星給彭昱暢,一顆星給魏大勛。

拋開電影上映前發生的風波,回歸到電影本身,這依然不是一部好電影,導演,編劇得背鍋。即使是有面對審查的因素在內,然而整部電影被剪的支離破碎,本應該深入的東西沒有深入,無關緊要的東西卻貫穿片子,為捧某男一號,刻意添加戲份,使得剪輯混亂,劇情跳躍,使得觀眾出戲。整部片子很好笑沒錯,可是笑點較多都是流於表面,低俗,無聊,為笑而笑,並沒有對劇情推進有較多的幫助,導演功力可見一斑。

彭昱暢的演技是整部電影的高光,亮點,由於角色設定,他無法使用太多肢體動作去表達人物情緒,僅靠面部表情來施展演技,這是很難做得到的事,可是他不僅做到了,而且完成的非常棒。無論是獨白的台詞功力,還是眼神的表達,都給了我很大的驚喜,整部片子我能入戲的時刻,除了高遠的戲份,另外就是高遠媽媽的戲份了。至於所謂男一號的表現,先不說演技了,說台詞,台詞功力太差,差到極致,對乞丐的咆哮,獨自回家路上的獨白,這些能表現的機會統統被他用來展現台普,演技部分就是沒有演技,他就是嚴重拖後腿的那位。魏大勛的表現中規中矩,且個人認為笑點較多集中在他身上,挺好,雖然某部分會略顯演技不足,但也不顯尷尬,符合角色設定。

總而言之,對彭昱暢的未來永遠抱有期待,無論他接什麼戲,我都對其表現充滿了信心,影帝到手只是時間問題。另外,只想對片方說一句,多行不義必自斃,金子時時刻刻都在發光,你們再怎麼使手段,也無法掩蓋金子的光芒。

《小小的願望》觀後感2

這部電影本來應該是一部好電影的,就算不能封神,他也應該是「以小博大」的典型,在小成本高質量電影排名中佔有一席之地的,如果沒有片方的騷操作的話。 電影翻拍自別國,主要講了以為絕症的青春期少年想在自己去世之前當一次「真正的男人」的美好願望,這不僅僅是所謂的「青春期男性的躁動」,還是在抗爭疾病過程中最美好的樂觀積極的態度和對生活的熱愛的表現【第一亮點】;兩個小兄弟被主角的意志感動,出於兄弟情【第二亮點】為主角披荊斬棘幫助他完成願望。 立意新,題材新,主題討巧,又有新生代演技擔當彭昱暢擔任主角和電影的靈魂,基礎質量能夠得到保證,【第一亮點】能夠順利爆發;魏大勛和wdl負責承擔其中大部分為了兄弟而做的一系列蠢萌事,保證【第二亮點】的同時自帶搞笑加成,兩位都是綜藝咖,自帶笑點,三個人關系不錯,【第二亮點】也能夠真情流露,就算略顯青澀,也大可因現實中的關系不錯劃水過去。 這部電影,本來是被寄予厚望,所有人都應該是贏家的一部電影。 現在因為片方騷操作,毀約,詐騙,強行給某人抬轎,搶「兄弟」的勞動果實,遭到了全民抵制。「小小的願望」變成「莫得願望」,所有演職人員的辛苦被大打折扣甚至付諸東流,可笑嗎? 感謝彭昱暢和工作室在上映之後沒有被資本的力量嚇到,選擇了曬違約合同硬剛,才沒有讓觀眾為「彭昱暢」3個字去買單後發現自己被愚弄了,謝謝你們。

至於票房,既然wdl才是一番男一,那就別彭昱暢背鍋了,是誰的鍋,找誰去。 回到電影本身,由於強抬番,只能把彭昱暢的戲份生剪,雖然彭彭的演技毋庸置疑,但100的完成度他一共只給了你30分的展示空間,根本不足以把電影中的【第一亮點】即對疾病的樂觀和對生活的熱愛完整的,深入的展示出來,這本來應該是電影中最重要的立意,就這么被一筆帶過了。【第一亮點】深入失敗。片方強行抬至「第一亮點」的【第二亮點】兄弟情,完成度本來就一般,是需要觀眾放水才能勉強合格的水準,現在大家都知道了wdl強抬一番,生搶彭昱暢的成果,看電影的時候不會出戲嗎?不會覺得他很假嗎?他的每一個表現你都覺得假,還談什麼完成度?捫心自問,誰真的能做到看電影不受場外影響???魏大勛的搞笑部分其實完成的很好,幾個眼神和表情都很到位,這個角色真的很適合他,他做的很好能明顯的看到進步,但是他一個人的完成度,真的能做到的太少了,何況大勛本身也不能算演技精湛,根本不足以幫助電影另尋出路。 【第一亮點】完成度不足,【第二亮點】完成失敗,輔料雖完成尚可但深入不足,這部電影撲街,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可惜了彭昱暢的演技和魏大勛的進步。 我不知道資本是怎麼想的,好好一部電影折騰成這樣,或許是覺得明年的「司馬獎」需要一個上的了檯面的「影帝」掙扎一下?想來彭昱暢這種根正苗紅的優秀青年是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韙干違背原則的事的,所以強抬某人番位預定獎項?但我更傾向於另一種事實——從一開始,片方就是打定主意,「掛彭昱暢賣wdl」,咬定彭昱暢一個沒資本沒背景的青年演員不敢跟他們硬剛,就像以往許多咬著牙認了的大花小生們一樣。沒想到這個少年面對這種碾壓真的敢像他一貫以來表現的那樣「不惹事,也不怕事」。 這幾年國產電影爆的不少,就說票榜前三的《戰狼2》、《哪吒》和《流浪地球》,無一不是前期不被看好,絕地逆襲,成為票房大戶,三者之間有一個很大的共同點,就是【真誠】,對觀眾真誠,努力+天氣地利人和+真誠,觀眾也都願意為電影買單,n刷票房。而《莫得願望》片方最大的問題就是對觀眾不真誠。明明白白的把羊肉湯換成羊雜塞給你,你這次忍了,下次指不定還給你換成什麼,或許是屎也不一定?反正你也會買單的,不是嗎? 業內很多電影人如黃渤,徐崢,吳京等都在通過自己的努力給觀眾們把好的飯菜端上來,把屎換下去,偏偏有些資方、片方不,非要打著飯菜的名義把你吸引來以後把屎塞給你,你吃嗎?吃了下次還有哦! 綜上,《小小的願望》撲的一點都不冤,冤的是彭昱暢,魏大勛,真正為這部電影付出心血的台前幕後演職人員,其他為他倆而來以及對電影有期許的觀眾們。

感謝豆瓣,剛住了資本的壓力,讓我們可以自由的說自己想說的話,有的平台被強行提分簡直笑掉大牙。

對了,你們聽說了嗎?因為票房,口碑和評分斷崖式下跌,片方居然舔著臉把「首映日」硬改成「點映日」了,就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我都被氣笑了,真的好久都沒見過苟的這么白蓮的傻叉了。 PS.片方逼著彭昱暢中秋節一清早發道歉微博的行為簡直是惡心他媽給惡心開門。實名詛咒他們賠掉褲衩。

《小小的願望》觀後感3

其實要是沒有前面檔期的這一檔子事,我覺得評分應該還會不錯。

願望可以是偉大的,但也可以是小小的,這都沒問題。有問題的是面對這個願望各人心中的盤算,或者換句話說,大家其實也都太謹慎了。

試想,在目前沒有分級制度的中國電影市場,三位有流量,至少是受關注的男演員,共同出演了一部性喜劇。面對這個問題是歡樂的,戲謔的,雖然重點是友情,但是影響力是在的,是現成的。

這種程度的玩笑對於成年人似是清風拂面,大概還有點可愛,但是對於某些半大不大的同學(實在也是找不到合適的詞)來說,可能話題本身就變得有趣了。

雖然我也知道現在的孩子如何如何早熟,可既然已經早熟了就不用催熟了吧。

但是不聊這個故事又進行不下去,被迫還是擦邊球吧。

有些東西對於中國人其實還是羞於啟齒的,不然高遠為什麼不直接說,不然他爸怎麼會寧可打昏老婆也不願意直說。

唉,各人心裡都有一本小賬,為的就是別出紕漏。上意難揣摩,下屬寧做過。

所以不是偉大就是小小,難道就不能叫最後的願望嗎?俗是俗了點,不過我覺得到是貼切。至於庶民不配偉大,那真是我呸。

《小小的願望》觀後感4

看的點映場,盡量客觀的說一下我對這部電影的評價。不涉及劇透

故事講的是兩位死黨齊心協力幫一位得了絕症的少年完成最後的願望,故事主線很明確。影片里有親情,有友情,有笑點,有淚點,作為商業片來講可以打及格分了,但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是不應該只有這些的。

比起韓國原版《偉大的願望》來說,這部翻拍在我看來屬於翻拍片十部翻車九部的那九分之一。原版的願望和對生死的思考有巧妙的關聯,這點不多說,而小願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需要改動,硬要說得通也行,總歸差了那麼點意思,看得出很盡力了。但是電影一開始是照著原版拍的,為了過審再去重新剪輯和修改,故事就顯得有一點碎了。前半程的情節沒有什麼需要改動的地方,所以劇情流暢笑點密集;後半段的補拍鏡頭+重新配音,由於修改顯得不是特別合理的情節,明明是A在說話切到B的畫面,還是影響到了觀影體驗的。結尾的強行轉折真的好生硬啊,但這也是唯一一個可以算得上改編的點了。

這里真的還是忍不住吐槽一下導演和劇本,對翻拍是有什麼誤解,翻拍不是指翻開別人的劇本然後開始拍。我就感覺這電影也不用劇本,你讓演員們一起看下原版然後照著演就行,像我這種看過原版的,就跟二刷的感覺差不多。有一些情節其實還帶一點水土不服。

有一說一,沒看過的人會覺得還挺好笑。設計的一些笑點我也能get到,好幾次全場爆笑。好笑算這部片子的優點,該誇還是要誇,有幾個空鏡也真的很美。

打個比方就是整部電影是一棵樹的話,樹干還是韓版的,樹葉換成我們熟悉的顏色,掛了一些符合我們國家那個年代的笑點,然後樹長到後面還長歪了。就顯得,誠意一般。導演沒有想要拍出自己的東西,只是想拍出一部能賣座的,還捨本逐末的把最重要的內核給丟了。因為即使放棄了那個敏感話題,原版劇本更多的關於生死的思考,也沒有呈現好。你不知道這個故事重點在哪裡,高潮在哪裡,結局強行拔高真的讓人感覺有些噎著吃不下。笑完了,擦乾淚,再來回想一下,好像也並沒有覺得這部電影真的講了個啥。這就是我對這部電影的真實觀感。觀眾買不買賬且看後續票房情況。

我是一直有在關注這部片子,真的太多波折,對影片期待放得很低,對演員預期也低。以前沒看過魏大勛的戲,以為只是個單純挺搞笑的小鮮肉,但是這部電影他給了我很大的驚喜。大勛真的很好笑,影片大部分笑點是他來製造的,因為他演的張正陽比較憨,配上他的委屈臉就會笑果加倍。還挺適合演喜劇的,不過是剛起步的階段。如果他有心沉下去好好磨練演技,以後喜劇片里真的可以有他一個位置,他本身就是很討喜自帶笑點的男人。有幾個鏡頭我在想如果他能更面無表情一點來演,可能會更好笑也說不定,期待一下。但是他也有一個小缺點,就是可能臉上自帶笑容,導致有些哭的戲份很難分清他是在笑還是在哭還是在笑場中哭,也可能導演就是要這個效果,不知道是不是可以通過後期對表情的控制的加強去改進改進。加油我看好你。

然後徐浩那個角色,其實是在憨中帶一點聰明的。徐浩和張正陽兩個人應該是張正陽最傻最天真,憑著一腔純粹的友情和並不發達的智商在幫死黨完成心願,徐浩也傻,但是稍微的懵懂一點。當然這是我看了原版後對角色的定位,小願里的演繹,總感覺過於扁平了一些,是人物去貼演員氣質,而不是演員去演繹角色的感覺。特別是兩場獨角戲,實不相瞞,王大陸確實撐不起來。不管是台詞還是表演,都讓人很出戲,特別是大段的獨白和長鏡頭的畫面,放在台灣偶像劇里是適配的,放在電影大熒幕上就不可以了。真的很不適合他,我甚至懷疑導演是不是在故意整他要拍這段(這句是開玩笑)。然後另一場應該是淚點的戲,電影也處理的不好,演員也發揮的不好,反而讓我笑出了聲,就很尷尬。台灣腔不如東北腔自帶搞笑氣場是真的,用得好也可以搞笑,但這部劇里顯然是負面效果。希望他如果真的要演電影的話,也拿出專業的態度來,不要拿著拍偶像劇的調調來霍霍大熒幕。最起碼把普通話練練標准,台詞念清楚了,這是一個演員最基本的要求,真的也不是什麼努力了做不到的事。

三兄弟里最後說高遠,這個角色應該是三個角色里演繹難度最高的,畢竟躺著四肢不能動,只有面部表情和眼神、台詞可以傳達他的情緒。高遠的演員彭昱暢,也是我來看這部電影的原因。一直很期待他演一個絕望or瀕死之人,特別是看完原版後,就更加想知道他可以演成什麼樣子,會怎麼表達。他沒有讓我失望。很可惜的是,他的戲份實在很少,看到首映的反饋說導演刪了他很多戲份,所以從影片最後呈現的效果來看,他真的很厲害了。一張試卷,做完試卷了撕掉半張再給他打分。在這個前提下,他完成的很好,在僅有的發揮空間里表達他的人物,把人物立住了,該傳達的都傳達到了。台詞的進步很明顯,特別是講長台詞的時候。影片沒有再給他更多一點點的空間去發揮,反正目前的觀感就是他寫了篇優秀作文,影片給觀眾展示了作文大綱加優秀片段,就沒有了。原本高遠這個人物作為主人公,在最好的年紀還沒活明白卻要面臨死亡,他是怎麼想的,是害怕更多一點,還是坦然更多一點,是不是還有好多話要說,是不是還有遺憾。這里提一句媽媽的戲份貌似也被刪了,所以有一個情節有點突兀。可能是我想當然的覺得由他去點題其實是更合適的,但是電影把點題這一重任交給了徐浩這個角色,也不是不行,只是從效果來看,題沒點出來。高遠這個人物鮮活卻難以更飽滿,是我對這部影片最遺憾的一個點。

劇里父親這幾個角色也都是又搞笑又拼,給岳暘老師點贊,會錯意的老父親可真的不要太拼了。演張正陽爸爸的賈冰老師也超好笑,可以跟大勛父子組合出道了。還有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宇哥,都留下了經典的片段。

總體來說,這部片子三星我還是會給的。但也止步於三星了。挺好的題材,本可以有更多的進步空間,可以更好的,種.種原因最後止步於此、很遺憾。就像主人公高遠一樣,他本可以有無數的可能,卻也只能走到這里了。

如果你只是想去電影院放鬆一下樂一樂,可以放心去看,起碼笑到回本。這就是我作為一名普通觀眾對這部影片的評價,盡量客觀了。以上言論僅代表個人觀點,謝謝您看到這。

《小小的願望》觀後感5

一部沒了「性」的性喜劇,我們該如何評價?這是看完《小小的願望》後,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

是的,這片子不好評價,因為它本身就是殘缺的,如果我們給好評,偏偏它目前的質量只能說是平庸;但如果給它差評,很多人可能會說也許原來未經「閹割」過的版本很好呢,現在只是為了上映的權宜之計罷了。

這很尷尬,不僅創作者尷尬,觀眾也很尷尬。審查因素的強制介入,使得這部作品的雙向交流產生了隔閡,創作者的本來意圖難以全數傳遞給觀眾,而觀眾的反饋也變成了只針對現在的「上映版」本身,可能和創作者的初始期望相去甚遠。

這樣的事以後如果多一些,那中國的創作者們也不用拍電影了,表達不順暢,觀眾不買賬,資方不給力,上級不高興,做這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幹嘛呢?

說《小小的願望》是一部「性喜劇」,肯定是沒有問題的,且不說原版《偉大的願望》本身定義就是一部青春性喜劇,即使現在閹割成了「小小的願望」,當中也還是有幾分隱晦的情色意味,但我們驚訝地發現關於性本身,竟然連提都不能提了。

眾所周知,原版當中主角高煥最後的願望是想在臨死前有一段性體驗,他躺在病床上,大聲地喊出來:「我要做愛!!」這應該是高煥患病以來最有活力的瞬間,同時點題片名——偉大的願望。

但是到了《小小的願望》中,就在高遠要說出自己「我要破處」願望的時候,鏡頭一轉,開始拍王大陸和魏大勛的臉,台詞則說的是明顯後配音的:「我想談戀愛。」這和想做愛根本不是一回事好嗎?

於是接下來,徐浩和張正陽這兩位死黨就為高遠踏上了找人「談戀愛」的路途,知道之前撤檔事情的觀眾肯定心知肚明,這是為了過審把「做愛」生生變成了「談戀愛」,但不知道的觀眾可能還一頭霧水,為了「談戀愛」能生出這么多的周章嗎?

而後面通過小卡片找「特殊服務人員」、高遠的很多情色幻想都被刪減的只留幾秒鍾,最可笑的是張正陽問姐姐「你是處女嗎」變成了「理療」、兄弟二人要為高遠「打飛機」變成了點穴,這和原語境相差只怕不止十萬八千里。

事實上原版《偉大的願望》所有的主要矛盾沖突,都是建立在「性」這一核心訴求上的,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情羞於啟齒,所以才會產生很多具有反差感的笑料。但到了《小小的願望》中,「談戀愛」本身沒什麼可隱晦的,所以很多沖突自然也就不成立了。

當然導演只是用了一些特殊的處理手法,並沒有改變電影原來已經拍攝過的素材,所以我們看到徐浩和張正陽還是按照「找人幫高遠破處」的原則來行事,換來的自然是被心上人澆冷水、被黑幫大哥暴打、姐姐高聲尖叫了。但由於台詞不搭調,總是會產生一種奇怪的感覺。

要知道既然上了院線,決定呈現在觀眾的眼前,就該以眼前的版本為准,觀眾也自然該以眼前的版本為標准來評價,如果覺得很多地方不合適,即使不上映,也不應該以一種不負責任的形式帶給觀眾。

既然《小小的願望》重新剪輯上映了,那我們的評價就要以這一版為准,至於未閹割版有多麼好,差別有多麼大,無從知曉,我們也不必再提。

那拋開被「處理」的部分不談,《小小的願望》質量究竟如何?我們該給它同情分嗎?對於影片本身,我只能說偶有亮點,整體平庸,如果嚴苛點,甚至難以及格。

首先作為一部翻拍劇,《小小的願望》和《重返二十歲》等作品一樣,幾乎是原封不動地將原版故事和細節搬了過來,這當中包括人物關系、角色設計、場景布置、劇情發展,甚至連高遠被爸爸推著長跑,臉上被塑料袋糊住臉的笑點,都照搬了過來。

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麼?我一直沒太搞明白。如果說《重返二十歲》和《奇怪的她》還是一本兩拍,那麼《小小的願望》只能說是在前作已經頗為成功的基礎上,進行了一次完全意義上的復制,導演提到的所謂本土化,除了《灌籃高手》、乾脆面卡片等元素外,幾乎沒看到。

所以如果看過原版《偉大的願望》的觀眾,不僅對劇情的走向瞭然於胸,就連笑點都已經非常熟悉,觀影的趣味自然也大打折扣。在原創電影這一概念愈加強化的今天,有了好的故事應該在其基礎上開枝散葉,而不是照搬照抄,換一批演員和場景,以為就能做到「因地制宜」。

其實不是沒有可進步的空間,原版《偉大的願望》也談不上是多麼了不起的佳作,很大的問題就是節奏慢,有些拖沓,還有韓國片一貫刻意煽情的老毛病,如果在結構和敘事上改進一下,也許會「青出於藍」,可惜我們還是「拿來主義」,優點拿了過來,缺點也一起跟過來了。

當主題從「破處」變成「談戀愛「的時候,影片作為一部性喜劇最大的賣點和亮點已經產生了偏差,只能當做一部友情和親情片來看。這一部分也是原版的亮點之一,這部當中更加放大了,尤其是結尾補拍的戲份,更是強行升華,強硬煽情。

最後一段葬禮戲,王中磊在首映禮現場說是補拍的,可以看到影片滿滿的求生欲,不斷努力往正能量上靠,尤其是結尾又加入了很多素人照片,這已經是現在很多國產片強行正能量的標配了,實在是看到審美疲勞。

導演田羽生自己也說,這個版本和被「閹割」過的原版差別其實不太大。如果這樣的話那我只能說,影片還是田羽生一貫的風格,鏡頭語言和抖機靈這幾部電影下來就沒有變過,所以談不上什麼驚喜了,也就是中規中矩的作品。如果暑期檔照常上映,只怕也難以成為爆款。

田羽生的《前任3》確實是一個小小的奇跡,它的票房火爆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但不能說田羽生就會拍電影,能拍出好電影了,從《小小的願望》可以看出,他對於電影的偷懶態度和拍攝技法與《前任3》比沒有絲毫進步,甚至還有幾分退步。

更何況這次還是東施效顰,照著拍都還拍不好。

如果說這部戲最大的貢獻,可能就是給三位主演各自的履歷表上增添了一部代表作,對於綜藝咖魏大勛來說,可能格外需要這樣一部作品。事實上他在影片中的表現確實比較圈粉,尤其是那句「我家,已經容不下我了。」確實令人忍俊不禁。

彭昱暢和王大陸的表現也尚佳,尤其是彭彭,去年我曾經和他合作拍過一個短片,拍攝當天才給到他劇本,雖然劇本不復雜,但他入戲很快,表現也很有靈氣。在國內找演高遠這個角色的演員,他確實是首選。可惜現在演員們和劇組鬧的不愉快,沒上映先內訌。

至於新晉「爛片之王」王大陸,這部裡面也不令人討厭,不過嘴還是一如既往地大,有一個鏡頭我真的害怕他從銀幕中鑽出來把我吃掉。

其實在看完《小小的願望》後,更多的是同情現在國內的創作者。不僅要專注於作品本身,還得不斷提升各方面的實操能力。具體指的是:

文學功力——如何找到相近的詞替換原來的台詞,在既不改變台詞原意的情況下,能更加隱晦地通過審查。

剪輯功力——如何找到合適的鏡頭素材,替換原來的敏感素材,重新排列組合,還得保證作品的連貫性。

溝通能力——在演員檔期繁忙的情況下,如何找回演員重新配音,甚至補拍。

應對能力——在資方眾多的情況下,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將作品重新完成,不至於造成太大的損失。

所以未來會有兩種可能:

1.上有對策,下有對策,大環境再嚴酷,創作者們也會有新的方法來應對。

2.創作活力不斷下降,都會拍更加安全的題材,不敢發聲與表達,值得看的作品自然也越來越少了。

閱讀全文

與告電影眾導演書作文素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日本電影男主從小住在寺廟 瀏覽:548
嚕啦電影網 瀏覽:240
人生逆襲的電影推薦 瀏覽:920
騎摩托回家過年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30
美國A類電影 瀏覽:872
我的妻子女兒韓國電影 瀏覽:931
演電影更值錢還是電視劇 瀏覽:701
韓國電影屠夫小姐在線觀看 瀏覽:891
人狗視頻美國電影 瀏覽:269
普通電腦用什麼眼鏡看3d電影 瀏覽:692
財富中心電影院 瀏覽:374
日韓高校電影推薦 瀏覽:704
2020俄羅斯電影戰爭 瀏覽:674
上海教育電視台半夜電影 瀏覽:545
大女小男的電影 瀏覽:160
如何申請參加電影節 瀏覽:764
2018最好的微信看電影公眾號 瀏覽:912
鹿邑去哪裡看電影 瀏覽:243
男孩長得丑的電影美國 瀏覽:630
電影致命邂逅插曲 瀏覽: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