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家都是在哪裡看《金剛川》
2. 哪一部電影首次運用了120幀/4k/3d技術拍攝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是由美國索尼電影娛樂公司發行,由李安執導,喬·阿爾文、克里斯汀·斯圖爾特、克里斯·塔克、加內特·赫德蘭聯合主演劇情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根據本·芳汀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在伊拉克戰爭中的美國士兵比利·林恩與戰友戰勝歸來並被譽為美國英雄,在一場橄欖球公開賽的中場表演過程中,揭露這群士兵在戰場上真實經歷的故事。該片於2016年11月11日以120幀、60幀、24幀/3D規格在中國上映
3. 解惑,觀看李安的120幀影片《比利·林恩漫長的中場戰事》是什麼體驗
只能說真的是學習了。
介紹一下我們看電影的背景。我們是動畫公司,導演帶頭集體翹班訂票去看。
以下是體驗和評價。
可能也是因為我太久沒看過好看的電影的緣故?
不能太享受這種真的在「看電影」的感覺。
不說長了,只能用近期看的唯一一部湄公河來說。湄公河是一個有深刻意義的故事,但比利才是真正的,有意義的電影。
對,他只講了比利小鮮肉一天的故事。他回家看了看家人,觀看了一場橄欖球比賽,參加了一個中場表演,討論了一下妹子。
他穿插的回憶幾乎又是他簡單又危險的一輩子。
但他蒼白?
他明明那麼生動。生動到讓你無法忽視。
他確實有些像姑娘,好吧,他們。(ladies,okay..
然而他一直堅持著他要說的。也一直堅持著他要做的。他改變不了什麼,他看著戰友死去,但也如是聽從了命運的安排。
李安真的很棒啊。撇開那些120幀,4k3d什麼的來說,這片子也絕對是優質的。大師真的喵就是大師。
不過說真話的代價就是所謂的政治不正確吧。遺憾了。
再來技術方面。全程接近中軸線的臉部特寫拍攝(除去中間的連接肯定要用到的全景),確實是讓人血崩到炸裂啊。可能遵循黃金比例之類會更美,但用這種更好。人眼每時每刻的東西也不一定是美的。總之我們這些算半個同行的看著也都很爽。
再就是一些運動鏡頭,穩而不連續。希望其他各位導演們多學著點。這才是叫紀實,不要一到要運動了就特喵的一路狂晃了好嗎,知道你要表現主人公內心,知道你要表現當時現場的緊張。
可是你怎麼知道當時他內心就得慌亂復雜了?人家明明什麼都沒想啊。鏡頭語言不只有一種。
尖叫,槍炮,哭喊,拍桌。
故意飆到警告音量的聲音反而與電影蜜汁契合。
再說插敘吧。普遍地隨著一天時間走,中間不斷在回憶的過程,雙場景。但是兩個場景之間的切換點簡直是很爽啊一點都不難受!
以前看的所有有雙時間線的電影或多或少都有些轉換唐突,可能是素材的原因,可能是為了表達其他的含義的原因。
總之我現在知道為什麼不難受了。最後兩個要切的時候我也猜出來了。
因為這就是按照ladies腦內的固有邏輯走的啊!所以其他導演的普通糙漢腦路估計難懂。
跟我們一起看片的動畫組男組長大老爺們兒顯然也還沒繞過這個彎。
還有包括色調,內心,腦洞這些的處理,以及男主的細微動作,各個人物的台詞,我都覺得把角色詮釋得很棒。士兵的立場,商人的立場,家人的立場。
還有對於炒得很火的那個真命天女演唱。原版什麼的,就我感覺還是這個電影里的背影好看多了?像素原因?
好吧120幀確實。對此概念不深,但對比以前的3d來說,以前看的普通3d就感覺是中間有距離的圖層(畫布)一樣,是一層一層疊上去的,有近有遠。這個也有近有遠,但除了字幕以外並沒有疊加感,就是普通肉眼的立體感。瑪德那個商人叫啥來著,朝鏡頭伸一下腦袋,我還抓著椅子把頭往後縮了一下。。殺人那幕還好,前一幕是東西還是子彈飛過來,也是有點方的還有某個m5大炮把人射成的粉紅煙霧(碎屑?還是什麼我忘了。。)簡直在腦海里重復播放了。。
那些說120幀會放大演員缺陷什麼的倒真是醉了。影片里的人都沒什麼皮膚上的問題。也就是毛孔多點而已,挺好看的。
總之希望以後能放120幀的影院越來越多吧。科技在進步。記得當年剛出3d的時候大家也是拒絕的。(不過多嘴一句現在偽3d的也還是多。。等120幀普及了,偽120幀多了也不錯,也比純偽3d好看啊。
不過我們導演說如果做動畫的話,就算能做120幀也只會暴露更多我們的問題因為畢竟是個誇張化的東西,劇烈地推拉鏡頭這種現實影片是做不來的,於是他們能達到的也只是非誇張的鏡頭,不是我們這種。。除非動作捕捉有可能會達到!嗯!加油!
再就是中文翻譯很棒!畢竟英文最多聽一半的我。有些英文雙關,翻成中字,也雙關了。厲害厲害。
還有好多吧現在寫晚了都!就是瑪德夜裡跟這群一起吃飯→_→想不起來了!(以下花絮需配合劇情食用)
一路在那i love u信不信班長打你
一下又來一句「你信基督嗎」
瞬間回一句「你要是死我面前我就給你祈禱一發」
艹又回「在此之前我們先來親熱一下」
「多少錢?」
「5500?」
「走你,沒10w不幹」
4. 解惑,觀看李安的120幀影片《比利·林恩漫長的中場休息》是什麼體驗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他的世界
文/夢里詩書
相較於電影技術的突破,《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作為李安的又一部新作在故事上並沒有太大的波瀾,但這並不妨礙這部電影的出眾,技術的體現在電影中真正做到了成為藝術的輔佐,令人走進了一個美國普通士兵他的世界。
從視覺效果來看,這部電影所帶來的感觸其實不能用驚艷來形容,顛覆性的沉浸體驗仿若打破了人與銀幕間的隔閡,讓人從視覺上仿若身臨其境般的走進了主人公比利·林恩的世界,以此從他的視角為出發去面對戰爭,去看待家庭,去審視國家所誘發的思考,構築了電影極為出色的內在縱深,但技術的革新在電影中其實又一把雙刃劍,能否不單只是注重那新奇的觀感,而真正走進李安煞費苦心希望將觀眾帶入的人物視角,感悟到其厚重的人文關懷,成為了電影對觀眾的要求。
電影在故事上相較於《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來說看似非常簡單,就是一個19歲的美國大兵比利·林恩在伊拉克戰爭中表現英勇,成為了美國英雄的代表,被邀請在感恩節橄欖球賽中場時亮了相,電影對技術的使用,沒有呈現令人嘆為觀止的自然奇觀,更沒有飛天走地驚險刺激的動作,技術在電影的體現並不是一場《阿凡達》或是《速度與激情》,李安還是那個在人物中表露情感,在故事中構築人文的李安,至少在這部電影里他沒有期望透過技術去構築一個驚艷的世界。
當真正沉浸於這個故事,其實不難發現電影所構築的核心並非是反戰,而是一個年輕人他在經歷戰爭後的成長與選擇,透過電影技術所達到的人物帶入感與克制內斂的敘事中細膩的情感把控,不經意間思緒已然足以被這一看似波瀾不驚的故事所打動,被塑造成英雄的比利·林恩,他風光無限下的孤獨成為了最為動情的內在,於此中電影也令人真正走進了他的心靈世界,反英雄主義的人文關懷在李安的這部電影中是如此的耐人尋味。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或許並不是李安最好的佳作,但個人所見卻是他最為敢於創新,並將技術與藝術合二為一,視覺與人物心理高度統一的難得之作,以此令觀眾走入比利·林恩的世界,方才倍感真實真摯。
5. 李安用120幀拍了最驚艷的戲份以及最動人的威爾史密斯,《雙子殺手》有何看點
近期上映的《雙子殺手》可謂是看點滿滿,在120幀的鏡頭下,觀眾除了能夠享受更為逼真的電影畫面外,還能看到以往電影中沒有的微小細節,包括人物的表情、動作等。此外,兩個威爾史密斯的同台表演也是一大看點。
電影除了擁有更為逼真的畫面以及更多的細節外,威爾史密斯與從前的自己同台飆戲的場面也是一大看點。先進的技術推動著電影行業的不斷發展,一些逝去的東西能夠在一次回到熒幕上,令不少觀眾感到驚喜。兩個威爾史密斯的同台競技,為整部電影增添了許多光彩,而李安的導演功力也是毋庸置疑的,非常值得一看。
6.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120幀是什麼意思
如果投資一部電影,我是投資方,選的演員是一些小鮮肉,導演要求使用120幀來拍攝,那我方就必須要把他們換成陳道明等有實力派的演員來上場了!
7. 李安為什麼要拍雙子殺手
因為李安看上和看準的並非是《雙子殺手》劇本所描寫的故事,而是這個故事所內涵的成長主題,實際也就是「認識你自己」這一人生的命題。
自然,這也與60多歲的李安的心境有關,奔波半生,歷盡蒼蒼的過來人需要從「年輕的自我」中取得印證和活力,從而重拾「失去的純真」。
於是,李安用孩子般的「純真」,固執地「使起性子」。他依然堅持使用不被看好的120幀的拍攝手段;斥巨資動用500多人的製作團隊,花了一年多的功夫,一絲不苟地製作出克隆人「小克」。他所看重的電影的主題已經完美地展示,也相信這一主題會給人們有益的啟示。
由李安導演,威爾·史密斯主演的《雙子殺手》於2019年10月18日全國公映,電影中51歲的威爾·史密斯被一個23歲年輕版的自己追殺,展開了一場我與我的對決。
和3年前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一樣,李安同樣採用了4k/3D/120幀的拍攝方式,北美上映時也都遭受了口碑差評,不過國內觀眾對於兩部片子還算買賬,《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豆瓣評分高達8.4分,而《雙子殺手》也有7.1分。
因為4k/3D/120幀的拍攝方式,還要用特效製作年輕版威爾·史密斯的數字人,《雙子殺手》是一個特別燒錢的項目。即便是曾經拿過兩座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李安,想要在好萊塢拿到投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為了籌到錢,李安特意用了一個威爾·史密斯1995年的電影《絕地戰警》中的一個場景,向曾經製作出《加勒比海盜》系列、《勇闖奪命島》等大製作的製片人傑瑞·布魯克海默闡述為什麼要拍這部電影,最後成功將其打動。
8. 120幀沒能成就《雙子殺手》,是什麼讓李安陷入沉迷技術的尬境
李安導演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之後沉寂了三年,如今帶著新作品《雙子殺手》又回到了大眾的視野,10月11日在美國上映,10月18日在國內上映,北美評分一般,法國好評率較高,豆瓣評分暫時7.1分,足以看出李安導演的電影現在依舊是有很高的討論度,同時爭議也是非常大的。
這個劇本本身就是不被看好的,經多次轉手,哪怕是經過戴維·貝尼奧夫這樣金牌寫手進行修改,也依舊改變不了劇本中那嚴重的割裂感,當親情用科幻的手段來展示時就已經出現了弱點。對於電影大片來說,拍攝技術很重要,但是不應該只有視聽藝術,內容同樣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