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獎項有哪些 著名的電影獎項
1、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創辦於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2、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創辦於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熊獎;
3、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創辦於1931年,每年8月30日至9月9日,最高獎為金獅獎;
4、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San Sebast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創辦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獎金貝殼獎;
5、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創辦於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獎為東京大獎;
6、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Moscow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獎為聖.喬治獎;
7、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創辦於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獎為水晶球獎;
8、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Cair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創辦於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字塔獎;
9、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創辦於1993年,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最高獎為金爵獎;
10、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Montreal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創辦於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獎美洲大獎;
11、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Mar del Plat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創辦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貳』 中國電影三大獎項金雞獎百花獎還有什麼獎
還有華表獎。
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金雞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一起並稱為中國電影的三大獎。這三個獎是常設全國性的文藝大獎。
詳細介紹:
1、大眾電影百花獎:
大眾電影百花獎是由中國發行量最大的電影刊物《大眾電影》雜志社主辦的一年一度的群眾性評獎,和金雞獎統稱為「中國電影雙獎」。百花獎以百花盛開象徵影壇繁榮,鼓舞電影工作者為廣大群眾創作出更好的影片。創辦於1962年,因為百花獎只代表觀眾對電影的看法和評價,又被稱為「群眾獎項」。
2、中國電影金雞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主辦,邀請中國國內最權威的電影藝術家、電影評論家和電影事業家組成的評獎委員會。
金雞獎以金雞啼曉象徵百家爭鳴,同時也包含激勵中國電影藝術家聞雞起舞、努力創新、奮發向上的意義。創辦於1981年,因金雞獎評委會組成的權威性、評選程序的嚴密性和評獎標準的學術性和專業性,而被稱為「專家獎」。
3、中國電影華表獎:
是中國電影的最高榮譽,創辦於1992年,前身是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因獎杯採用北京天安門城樓前的華表造型而得名。
『叄』 除了奧斯卡,和中國的金像獎之類的!全世界還有那些關於電影的獎項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s)
英國電影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聖丹斯國際電影節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柏林國際電影節
戛納電影節
法國凱撒獎(César Awards)
美國電影金球獎(Golden Globes)
美國電影學會獎(AFI Awards)
美國影評人協會獎(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美國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Los Angel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美國紐約影評人協會獎(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美國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Chicago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美國金草莓獎(RAZZIE Awards)
美國獨立精神獎(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日本《電影旬報》電影獎
Internet電影獎(internet movie awards)
中國長春電影節
中國珠海電影節
中國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中國台北電影節
中國電影金雞獎
大眾電影百花獎
中國電影華表獎
中國香港電影金像獎
中國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中國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
中國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http://ke..com/view/14509.htm
『肆』 請問一下影視方面的獎項都有哪些
一、國外知名的電影節及電影相關獎項
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Academy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oscar.com/
當前世界上影響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院頒發。
獎項由來: 1927年5月,在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成立的宴會上有人建議,為了推動電影藝術的發展,對有成就者應給予獎勵。與會者一致同意並由當時參加會議的米高梅公司美工師塞德里克.吉本斯在桌布上畫了個草圖,後由剛從藝術學校畢業的青年藝術家喬治.斯坦利塑成銅像。這尊銅像是個手握長劍、站在一盤電影膠片上的男性人體塑像,高10.25寸,表面鍍金,所以叫金像獎。當時叫這個獎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年度獎,簡稱「學院獎」。
名稱由來: 1931年的一天,學院的新任圖書管理員瑪梅麗特.赫麗發現辦公室里的金像很象她叔叔奧斯卡。一個記者把她的話在第二天報導了。從此「奧斯卡」之名逐漸被人們運用,學院獎反而很少被人提及。最初奧斯卡獎的授予,採取宴會形式,以後改為發獎大會,後又在發獎大會上增加了文娛節目,自第一屆以來,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都是每年舉行一次。
歷史記錄: 1929年1月,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就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上半年的電影創作進行了評選,5月16日在好萊塢的羅斯福飯店舉行了第一次授獎典禮,共頒發了十五尊金像。1928年製作的《翼》是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影片;第一位獲得最佳女演員獎的是珍妮.蓋諾;第一位最佳男演員獎獲得者是埃米.詹寧斯,他於1950年在德國去世。
主要項目: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其他還有最佳攝影、美工、服裝設計、原劇本、改編劇本、改編配樂、剪輯、視覺效果、作曲、音響獎。此外還頒發一些特別榮譽獎。每次競選都分兩個階段:提名和投票階段。投票由電影藝術與科學院的三千餘會員進行。他們從集體投票中選出最佳影片,然後分門別類按專業選舉最佳演員、導演、編劇、攝影等,表決揭曉後進行授獎儀式。由名演員作司儀,由前奧斯卡獎獲得者授獎。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europeanfilmacademy.org/
1988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第一次頒發歐洲奧斯卡---歐洲電影獎。該獎的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意在喚醒全球觀眾對歐洲藝術人文電影的信心及支持。原來歐洲電影獎總部一直設在德國柏林,進入90年代後期,歐洲電影獎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獎在法國的巴黎舉行。1988年1996年德國電影導演WimWenders接替瑞典導演IngmarBergman擔任擁有1000名成員的歐洲電影學術學院主席。最初的獎座---持葡萄的男子,由柏林藝術家Markus Lupertz設計,1997年原獎座被一位身著歐洲星長裙的長發美女取代,由英國設計家TheoFennell設計。很湊巧此美女身高和美國奧斯卡完全一樣,一對兒般配的驕傲冤家。
英國電影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bafta.org/
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1947年,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相當於英國的奧斯卡獎,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提名,獎項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與奧斯卡獎類似。1959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並,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1975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1947年開始評獎,每年一次,2月25日開獎。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獎。第2屆增設最佳專題片獎。第3屆增設聯合國獎。第6屆增設最佳英國女演員、最佳英國男演員、最佳外國女演員、最佳外國男演員、最有前途的新人5項獎。以後幾乎每幾屆就有新的獎項產生。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國際電影設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它始辦於1932年,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影片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節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1946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國際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電影節的大致內容如下:第一,評獎活動。威尼斯電影節設立的獎項很多,有"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義大利電影評論家獎、國際電影評論家獎、國際天主教組織獎、國際電影新聞協會獎、記錄片獎,等等。評獎之前要組成有權威性的評審委員會,我國導演謝晉、陳凱歌都當過評委。中國電影自八十年代以來頻頻在威尼斯得獎。
聖丹斯國際電影節
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獨立製片電影節。聖丹斯電影節是專為沒有名氣的電影人和影片設立的電影節。由羅伯特·雷德福於1984年一手創辦,經過這些年的積累,這個美國本土的小電影節已成為獨立製片業的重要精神支柱,許多好萊塢的新銳導演都視其為執導主流商業大片的跳板。而好萊塢大製片公司要找新秀,「聖丹斯電影節」又是不容錯過的人力資源庫。一年一度的聖丹斯電影節每年1月18日-28日在美國猶他州的帕克城舉行,為期11天。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始於1985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T.I.F.F)是當今世界9大A級電影節之一。由東京國際映像文化振興會和東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辦。電影節定於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舉行。 旨在發掘新人和獎勵青年導演,要求正式參賽片導演的作品不能超過三部。因而入圍導演多為新生代影人。已是一個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和夏納、威尼斯等著名電影節齊名的、亞洲最大的電影節。從1992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次。
柏林國際電影節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
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期兩周。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戛納電影節
戛納電影節成立於1939年夏天,而其間因二次世界大戰及1968年「五月革命」的財務因素等,曾斷斷續續進行數年,1969年後的影展活動服日漸穩定,且增設了「導演雙周」,到1971年後,市場交易就愈來愈熱門了…。
在短短雙周之內,影展的活動分為了六個項目:「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份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然而,主席常會影響到大獎評審的客觀性,所以,最近幾年常遭人詬病。另外,在非競賽的部份,主要則是提拔新人,以及讓傑出的非商業影片有機會公開映演,且「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幾乎已發掘了不少有潛力或已成功的導演。
有關獎項部份,則分為「金棕櫚獎」、「評委會特別獎」,第一個獎屬於大獎,算是最佳影片,象徵了導演的最高榮譽,第二個獎常選一到三部優良作品頒發,另外則有一些名目不少的個人獎,如:「最佳導演獎」、「最佳演技獎」、「國際青年批評家獎」等不一。競賽部份通常從世界各地挑出二十四部影片,且作為開幕或閉幕的影片,不參與競賽
法國凱撒獎(César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cesarcinema.com/
法國國內電影的最高評獎,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由法國電影藝術與技術學會和法國電視二台合作舉辦。並組織評選投票產生。它以法國著名雕塑家巴勒達西尼·凱撒命名(因凱撒獎獎座由他設計)。始於1976年,每年一屆。首屆設13個單項獎,即最佳法國片、導演、編劇、男女主角等。1982年開始增設最佳處女作獎。1984年又增設最佳男女青年演員希望獎。
美國電影金球獎(Golden Globes)
官方網站:http://www.goldenglobes.org/
金球獎,始終籠罩在奧斯卡的陰影之下,更像是奧斯卡前的一次預演。金球獎始自1943年,由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主辦,是美國影視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金球獎共設有24個獎項,金球獎的被提名者名單通常是在聖誕節前公布,頒獎晚會則選在一月中旬舉行。金球獎頒獎晚會的舉辦地點曾多次變動,不過近幾年似乎已經固定在貝弗利山的希爾頓飯店。作為每年第一個頒發的影視獎項,金球獎被許多人看作是奧斯卡獎的風向標。近十幾年來二者結果的對比似乎也能很好地證明這一點。
美國電影學會獎(AFI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afi.com/
美國電影協會創辦,2002年1月15日頒發第一屆學會獎。簡稱AFI Awards(American Film Institute's Awards),每年一屆。美國電影學會1996年為慶祝電影誕生一百年,舉辦了美國影史百大經典電影的票選活動,博得良好口碑,因此之後每年都針對不同主題舉辦盛大票選,2001年起更設立了年度十大美國電影,表揚這十部電影的幕前幕後所有主要電影工作者,不細分獎項,皆大歡喜。
美國影評人協會獎(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地方網站:http://nsfc.zap2it.com/nsfc/cda/
作為美國五大影評人協會中歷史最悠久的獎項,國家影評獎歷來被視作奧斯卡最重要的風向標之一。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有95年歷史,成員包括電影歷史家及電影藝術系學者等。它的各個獎項是由一個150人的委員會以及12人的審查小組票選產生。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nbrmp.org/
美國奧斯卡的風向標之一。
美國洛衫磯影評人協會獎(Los Angel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lafca.net/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始自1975年,與紐約影評人協會獎、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稱之為美國三大影評人獎。創始人是當時任洛杉磯時報影評人的查理卓別林和自由撰稿人魯斯巴切勒。目前,該協會擁有53名會員,涵蓋洛城當地報紙、雜志、電台、電視頻道的有名影評人,是所有影評人協會中會員成分最廣泛的。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從來不像紐約同行們一樣標榜品味,該獎根本無懼於選擇那些票房巨片,同時也願意肯定那些藝術性高的小成本影片。除了評獎外,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成員還積極參與電影相關事物當中。在過去三十多年來,該協會曾資助和舉辦了很多電影界的盛事,並捐贈了不少基金給洛城的電影機構,特別是那些涉及到電影資料保護的項目。
美國紐約影評人協會獎(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nyfcc.com/
美國三大影評人獎之一。
美國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Chicago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chicagofilmcritics.org/
美國三大影評人獎之一。
美國金草莓獎(RAZZIE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razzies.com/
由約翰.威爾遜在1981年設立,由「金草莓獎基金會」組織評選,是與奧斯卡唱對台戲、專評好萊塢最差影片和最差演員的獎項,每年評選一次。得獎名單在每年3月24日即奧斯卡頒獎前夜公布。得獎名單有時並非該年度最爛(但多半也好不到哪裡去),而是以〔虧〕為主旨,因此一些大成本電影或大牌歌手跨界演出,往往會因樹大招風而中獎!每年還故意選在奧斯卡頒獎典禮前一天公布得獎名單。
美國獨立精神獎(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ifp.org/
1985年成立。專門表揚低成本電影,現今已成為美國獨立製片界的最高榮譽獎,不容小覷。每年三月下旬舉行頒獎典禮。
日本《電影旬報》電影獎
創刊於1919年的《電影旬獎》於1924年開始進行年度佳片評選,最初只選出最佳外國電影;1925年起對外國片分藝術片、娛樂片兩類開展評選;1930年起又分「日本現代電影」、「日本古裝電影」、「外國無聲電影」、「外國有聲電影」進行評選;之後,固定為年度10部最佳日本電影、10部最佳外國電影、最佳日本影片導演、最佳外國影片導演四個項目的評選,
「年度十佳」是戰前最權威的電影獎項。隨著戰後電影繁榮時期的到來,電影旬報年度評選項目越來越多,漸趨「奧斯卡化」,分為最佳日本影片、最佳外國影片、最佳導演、編劇、男女主演、男女配角、新秀男女演員等,並擴大了讀者參與程度,上述獎項,由讀者同樣選出一遍。
Internet電影獎(internet movie awards)
參與者最多、最知名的在線電影獎項,所有獲獎電影無一例外是好萊塢大製作。
大陸:華表獎、金雞獎、百花獎、飛天獎、電視金鷹獎
台灣:金馬獎
香港:金像獎、金紫荊獎
『伍』 世界級的電影獎項有哪些如果按照獎項分量排序,這些世界級獎項應該怎樣排列
國際
美國: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
法國: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德國: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奧斯卡金像獎與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被視為世界影壇最重要的四大電影獎。
其它比較重要的是除歐洲三大外其它十幾個A類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也在其中。
中國
大陸:金雞獎 –專家獎,百花獎–觀眾獎,華表獎–政府獎。都是兩年一屆,非常奇葩。
香港:金像獎
台灣:金馬獎
就影響力而言,無疑奧斯卡地位最高,其次歐洲三大,奧斯卡是文藝和商業的綜合考量,歐洲三大偏文藝。各獎權威性高下之分不好評判,各有側重而已。
金雞獎、金像獎、金馬獎是華語電影最高水準,孰優孰劣不好說,但都對本地電影有所偏愛。但是目前,因為華語電影水平參次不齊,各種獎項只在華語圈影響力很大,離上面的頂級獎項還有一定的距離。
『陸』 電影三大獎項是什麼呢
電影三大獎項如下:
一、百花獎
百花獎創辦於1962年。1963舉辦第二屆之後,一直中斷了17年,直到1980 年才恢復舉辦了第三屆。此後每年舉行一次,自2005年起,金雞獎與百花獎隔年評選一次。
1992年,應廣大電影工作者的熱切要求,中國電影家協會在大眾電影百花獎和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活動的基礎上,創辦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電影節年年舉辦。
『柒』 最差電影獎叫什麼
金酸梅獎由約翰·維爾森(John JB
Wilson)創立於1980年,以評選美國年度最爛影片為目的,在每年2月奧斯卡獎揭曉前一天公布。該獎起初還屬於影迷們自發性的娛樂獎項,但由於它的特殊性。日益受到大眾重視。如今,金酸梅獎已成為關注度很高的一個評選活動,擁有一個由電影從業者、專家、影迷組成的近500人的評選團體。主辦單位:金酸梅獎基金會(The Golden Raspberry Award Foundation)。
『捌』 電影的權威獎項有什麼
這四個獎項中最出名的莫過於奧斯卡金像獎了。
奧斯卡金像獎(Academy Award)就是學院獎,由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頒發。 1928年設立,每年一次在美國的好萊塢舉行,半個多世紀來一直享有盛譽。它不僅反映美國電影藝術的發展進程而且對世界許多國家的電影藝術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三大電影節分別是
1,威尼斯國際電影節(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每年8月至9月間於義大利威尼斯利多島所舉辦的國際電影節,與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及德國的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是金獅獎。威尼斯電影節創辦於1932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節,即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
,2,戛納國際電影節(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康城或坎城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3,柏林電影節(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與戛納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並稱為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是「金熊獎」。
這三大獎項中地位基本差不多都是世界頂級的電影獎項,不能比初高低
『玖』 電影的獎項有哪些
1、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
戛納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當前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5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
2、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一流國際電影節之一,「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每年一次,原在6-7月間舉行,後為與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3月間舉行,為期兩周。
3、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每年秋季舉行,為期兩周。1932年8月6日由貝尼托-墨索里尼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1949年,威尼斯正式確立了「聖馬克金獅獎」,將其作為電影節最高榮譽。
4、美國奧斯卡金像獎
奧斯卡金像獎是由有「好萊塢之王」之稱的米高梅電影公司創始人梅耶發起成立的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頒發。奧斯卡金像獎與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被視為世界影壇最重要的四大電影獎。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舉行,凡上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上演的影片均可參加評選。
5、美國電影金球獎
金球獎始終籠罩在奧斯卡的陰影之下,更像是奧斯卡前的一次預演。金球獎始自1943年,由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主辦,作為每年第一個頒發的影視獎項,金球獎被許多人看作是奧斯卡獎的風向標。
『拾』 中國電影三大獎項分別是什麼
百花獎、金雞獎、華表獎。
百花獎全稱為大眾電影百花獎,創辦於1961年,1964年停辦,直至1980年才恢復,現今的機制,是在按照票房和觀影人次的初選及網路觀眾投票後。
再由從投票觀眾中選出的101位評委現場投票。這種機制下,令大家質疑觀眾投票已經演變成各位候選者粉絲人數的比較,粉絲人數愈多愈容易影響獎項的歸屬。
金雞獎誕生於1981年,之所以以金雞命名,是因為1981年是中國農歷雞年,同時以金雞啼曉象徵百家爭鳴,並激勵電影工作者聞雞起舞。
專業性十足的金雞獎所評選出的結果,亦不易被普通觀眾理解,與大眾的觀影感受有些出入,獲獎影片是否具備足夠的「觀賞性」,時常成為外界議論的焦點。
華表獎設立於1994年,其前身是1957年開始評選的文化部優秀影片獎,當下許多業內人士認為兩年一屆評選周期是亟待改變的機制。
如今內地電影市場產量巨大,從業人數多,不同類型和風格的電影層出不窮,兩年一次的評選已經無法及時反映電影業的亮點,縮短三大獎的評獎周期,或將能發掘出更多電影精品及優秀電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