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收入的票房是怎麼分配的,演員多少,投資方多少,導演製片人分多少。
作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歷年來,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不斷創造奇跡,在國際上也更具影響力,國產影片單片票房累計收入超20億、30億、50億的電影也不在少數。
影片票房火爆的背後,當然是投資方大賺特賺。比如說一部成本3000萬的影片,最終票房達到12.69億,這部影片就是當時很受歡迎的《泰囧》,影片背後的投資方有一位90後,於宇昂投《泰囧》400萬,經票片分賬獲得的收益為7000萬;成本為5億的《紅海行動》,四川人投資百分之十,也就是5000萬,最終吸金1.2個億……
選擇想投資的電影→了解項目資料與合同→確定認購金額→打款到出品公司對公賬戶→簽訂合同→等待電影上映→電影上映後等分紅→會計律師所計算好分紅→打款到合同上的銀行卡上。
❷ 一個電影票房的錢,跟導演有什麼關系,是給導演錢還是怎麼樣
有的合作關系導演分成,有的只是僱傭關系,領工資電影票房的錢是分給影院公司和投資方的,導演一般只拿固定薪水。具體合同有可能導演有分成,或者導演參與投資也會有分成。但是票房打到一定程度,導演會有獎金。還有就是導演如果按期完成電影(包括後期製作),導演也會有獎金。
中國電影票房簡介:
2015年中國電影票房達到了440點69億元,比2014年增長48點7%。81部票房過億的電影中,國產電影佔了47部。2018年12月31日,國家電影局發布的數據顯示,當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609點76億元,同比增長9點06%,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7點16億,同比增長5點93%。
國產電影總票房為378。97億元,同比增長25,89%,市場佔比為62,15%,比2017年提高了8。31個百分點,市場主體地位更加穩固。
❸ 電影票房的收入是歸誰所有的
以100塊票房為例:
國家直接先扣掉5%做為電影專項基金,3.3%的稅款 ,這部分8.3%,就剩下91塊半了。
剩下91塊半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給院線和影院,其中院線大概在5%左右。
院線、影院分完之後,發行方還要收一個發行代理費(發行傭金),目前行規是發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
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 總票房 ─ 3%電影基金 ─ 5.5%稅款 ─ 院線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發行總可分配收入 = 票房可分配收入 + 其他渠道發行收入 (電視、音像、網路、政府獎金、海外……)
發行方要在發行總可分配收入中逐項減掉下面幾項內容後,才是片方所得:
1.發行傭金
2.導演或主創明星獎勵(有或者沒有)
3.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拷貝費+宣傳費等)
4.稅金(往來發票都是要交稅的)
❹ 為什麼每次電影上映都是導演賣力求票房呢電影票房和導演收入掛鉤嗎
人們會發現,每次電影上映後,都是導演在賣力求票房,電影票房與導演的收入有著一定關系。電影製作其實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涉及生產領域還涉及流通領域,如果在其中的一個方面並沒有做到,那麼電影的製作過程就會存在著非常多的阻礙。導演是製作電影的靈魂人物,不僅需要負責電影拍攝的內容,還要負責電影的整體呈現效果。
導演對電影票房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雖然明星也會讓電影的票房有所上升,但是對總體的票房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如果導演與製片商簽訂了相應的合約,那麼獲得的票房越多,導演所獲得的收入也越多。
❺ 電影院賣出了電影票,請問票房怎麼去到導演手中
按合同啊,首先會有影院和製片方對票房進行分賬,分賬完後根據合同會有分成,每個人的分成不一樣,因為這種片子肯定有很多公司和各自投資的,所以不光是導演,還要分給這些公司和個人,支付的方式會有很多種,最常見的當然是轉賬啊按合同啊,首先會有影院和製片方對票房進行分賬,分賬完後根據合同會有分成,每個人的分成不一樣,因為這種片子肯定有很多公司和各自投資的,所以不光是導演,還要分給這些公司和個人,支付的方式會有很多種,最常見的當然是轉賬啊
❻ 電影20億票房導演可以分多少錢
導演大概能拿到1000萬。
片酬有兩種,可以拿固定的數目,也可以分票房,也可以兩者都有。例如:
徐崢的泰囧曾說:當初電影公司並不看好這個劇本,徐崢自降身價自導自演,全片總共花費6000萬其中是3000萬製作+3000萬宣傳,沒想到最後12億票房,電影公司分到六億多,徐崢又拿到了6000萬的票房分紅。
票房分賬:
票房分賬指的是電影的票房由放映方,發行方,製作方三方分成。
電影的票房是放映方,發行方,製作方三方分成,比例為4:4:2。需要在總票房中扣除5%的電影發展專項基金和3.3%的營業稅。
剩下的錢當中,作為放映場所的影院拿走57%,製作方和發行方拿走43%。然後,製片方會根據事先的約定支付發行方一筆費用。剩下的錢扣除成本了之後,製作方和投資方再按約定分成。
具體的分成數額都有合同。成本和宣傳費三方各算各的,因為每一方都有自己的成本和宣傳費用。再具體的,不同的電影也會不一樣。
❼ 電影的票房是不是全都歸導演
一般情況下 票房的55%歸製片方所有,剩下的歸院線所有。
導演是拿錢辦事的,演員也是,當然也有導演演員等參股或者參與分紅的,那另外算
如果有用,希望能採納
❽ 電影的票房,最後落到導演手裡的是多少
1、一般來說,票房由製作方、發行方、國家(通過稅收和電影發展基金)、電影院等幾方分成。
2、其中電影院分50-60%是絕對大頭。而導演一般不直接參與分成,而是通過製作公司來分成,一般導演都有自己的公司,例如無盡的登峰國際、馮小剛的東陽美拉等。
至於導演拿多少,要看當時定下的份額。但是一般的導演都有不菲的份額,要不怎麼肯努力拍片呢?
❾ 電影票房和演員片酬是如何分配的
首先,院線總票房需要扣除5%的專項事業發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稅費,這個是國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線扣除50%-55%,宣發5%-8%,剩下40%左右,往期統計35%左右為片方可分賬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資人)分賬票房比例。
個人票房分紅=總票房×35%左右×投資比例。最後,電影版權在電視台版權收益,網路版權收益和海外版權收益以及廣告收益。
(9)電影票房歸導演擴展閱讀
票房結算時間在院線下映後三個月內,由中影集團聯合第三方會計事務所進行結算,然後分賬到出品方對公賬戶,再由出品方結算給個人賬戶。
票房外的版權收益也會有合同內具體列出,結算時間是六個月結算一次。演員、導演、製片人拿固定片酬,算在前期投資里,利潤歸投資方。也有特殊情況,比如導演、演員、製片人也參與投資,那就按投資比例分成。
「演員高片酬也與大量外來資金湧入這一行業有關,很多資金為了讓影視項目獲得群眾關注,不惜高價吸引明星演員加入,同時進行各種惡意炒作。」
曾鈁建議,對惡意抬高片酬及惡性炒作高片酬的出品公司和製片公司進行行政警示,同時建立演員片酬指導制度,大幅超過指導片酬的出品公司和製片公司,需要出具說明文件來闡述高片酬的合理性。
為降低明星演員高片酬的不良社會影響,曾鈁還建議,弘揚正確的價值觀,消除社會不良影響,不宣傳、不炒作明星片酬,不鼓勵媒體出台收入排行榜。通過窗口指導,限制影視劇宣傳中僅以明星作為過度宣傳方式的行為。同時鼓勵明顯多做公益慈善事業,多參與學習,為廣大青少年樹立人生榜樣。
❿ 電影賺了十幾億錢怎麼分呢,演員導演有提成嗎
電影票房,分成如下:電影發展基金5%,營業稅3.3%;院線50-60%;其餘為製作商和發行商。
3、有幾個關鍵點
A投資和實際投資。很多電影號稱幾億投資,都是噱頭,要是真的投資那麼多,真的就虧死了
B新人與老人。對於電影新人來說,可能需要3倍於老導演的投資。
C院線。對於萬達這樣的既做拍片,又有院線的公司來說,可以上下通吃,給自己的電影多放映場次,以獲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