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演員大全 > 有陳毅的電影是哪些

有陳毅的電影是哪些

發布時間:2022-10-22 22:01:05

1. 《南征北戰》故事,拍電影用真槍真子彈,經典台詞比比皆是

近些年來,我們常看到一些製作水平不高的戰爭題材影視劇,一部分是大家紛紛吐槽的神劇系列,另一部分不是抗日神劇的戰爭片里,各種違反軍事常識的畫面也不斷出現,這讓很多觀眾大失所望。

本文要介紹的是我國影視領域反映戰場最真實的一部戰爭片,這部電影不僅和《地道戰》《地雷戰》一起被稱為「老三戰」,同時也是我國第一部軍事故事片,這就是經典電影《南征北戰》。

一、《南征北戰》拍攝背景,元帥、大將當顧問

1951年春天,中央電影局和上海電影製片廠等部門決定,拍攝一部體現偉人運動戰思想的電影,獻給八一南昌起義25周年。

來自於東北電影製片廠的成蔭被確定為導演,由於人才缺乏,又將上海電影製片廠著名導演湯曉丹召回,由他們兩人共同擔任該片導演。

《南征北戰》最早的劇本藍本來自於一部話劇《戰線》,該話劇由新四軍老兵、三野文工團團長沈西蒙創作,描寫了華東戰場萊蕪戰役前後的故事。以這部話劇為藍本,沈西蒙、沈默君、顧寶璋合作,最終形成了《南征北戰》的劇本。

在《南征北戰》劇本創作過程中,時任上海市長的陳毅非常關心這部電影,他親自參與了劇本的修改,甚至還幫助編劇修改了一些台詞。他還建議增加一個思想動搖開小差的團長角色,後來這個建議被修改為影片一開始發牢騷要到地方工作的戰士王春。

時任解放軍總參謀長的粟裕也將導演和編劇請到北京,親自為他們講述了萊蕪戰役前後的事情,並對他們的拍攝工作進行了指導。這樣,按照後來的授銜標准,《南征北戰》的創作團隊里相當於有了一位元帥和一位大將當顧問,這標准著實不低。

從《南征北戰》的劇情來看,該劇本還是非常強大的,雖然是戰爭片,但劇情並不是簡單的著眼於打仗,而是將重心放在體現運動戰的思想上。尤其是通過戰士們的情緒變化來反映影片的立意,顯得劇情真實而飽滿。

更關鍵的是,陳毅還特批拍攝經費100萬元,而且可以按照軍事演習費用報銷。

二、真槍真子彈,真炮真炸葯

有了上級的支持,《南征北戰》劇組得到了其他電影想都不敢想的待遇,那就是拍攝時用真槍真子彈、真炮真炸葯。

為了順利完成拍攝,上級部門給《南征北戰》劇組調來了一個野戰師,其中一個團還是剛剛從抗美援朝前線回來的,他們同時帶來的還有貨真價實的武器。

從裝甲車到坦克,從美製105榴彈炮到吉普車,從馬克沁重機槍到湯姆森沖鋒槍,從捷克式布倫式輕機槍到春田步槍,可謂應有盡有,完全再現解放戰爭的原貌。

我們後來看到的很多戰爭片製造炸點都是用雷管或者汽油包,《南征北戰》用的則是貨真價實的TNT炸葯,由於炸葯威力極大,拍攝時劇組也是小心翼翼,結果最後戰士們都沒事,導演成蔭自己被炸傷了。

更牛的是,有了真槍不要緊,劇組演員們打的可都是真子彈,據片中飾演機槍手劉永貴的仲星火回憶,他一個人一場戲就打了四百發真子彈,當然,對面沒有人。

不光道具是真的,《南征北戰》拍攝的很多軍事畫面也是非常真實的,從戰士們扛槍的姿勢到射擊的手勢,都是標準的。

筆者舉兩個例子,在片中,不論是輕機槍還是重機槍,在陣地使用時都是配備有副射手的,這一點現在很多軍事題材影視劇都根本不在意。

在敵人進攻的間隙,戰士們並不是趴在戰壕里等著,而是躲在山坡反斜面的地方防炮,陣地上只留觀察哨,而現在很多影視劇里,戰士們從頭到尾都是躲在戰壕里等著挨炸。

所以,陳老總將劇組拍攝費用當演習費報銷也不算是照顧,拍攝現場確實像演習。

三、真正體驗生活的演員們

《南征北戰》導演是兩位,他們進行了分工,來自於解放區的成蔭負責拍攝解放軍戲份,來自於上海的湯曉丹拍攝國民黨戲份,大場面由兩人共同負責。

導演分工好解決,但演員的演技和配合是個難題,《南征北戰》里演員眾多,還都來自不同的區域,之前的生活習慣和工作經歷都不一樣,如何配合好,演員演得像是一個問題。

劇組對此的解決方法就是讓演員深入體驗生活,像仲星火、鐵牛這樣本身就出自軍隊文工團的演員還好說,像馮喆、張瑞芳、項堃、陽華這些出自於大城市的演員則在體驗生活上下了苦功。

飾演男一號高營長的是英俊小生馮喆,他去體驗生活的地方是軍營,每天他都跟普通戰士一樣出操訓練,摸爬滾打努力讓自己像一個兵。

不過老實說,馮喆的造型和氣質在片中怎麼看還都像一位教導員,沒辦法,顏值氣質這塊真的不好改變。

飾演女一號村長趙玉敏的是張瑞芳,她當年可是重慶話劇界有名的四大名旦之一,可是你從《南征北戰》里根本看不到她身上任何的大城市氣息,不論從扮相上還是氣質上,這妥妥就是一個山東大姐啊。這個變化就是張瑞芳到沂蒙山區體驗生活幾個月的結果。

而飾演反派張軍長和李軍長的項堃和陽華,他們倆體驗生活的地方則有些特殊,國民黨高級軍官戰俘所在的戰犯管理所。

所以,體驗生活這個優秀的傳統是演員飾演角色必不可少的環節,像姚晨在一開始出演《潛伏》時就找不到農村丫頭的感覺,她到太行山區農村體驗生活一個月才找到了翠萍的影子。可惜這樣的傳統目前在影視界居然逐漸消失了。

四、《南征北戰》拍攝花絮

上文說了,《南征北戰》劇組得到了一個野戰師的支援,甚至還有一個剛從朝鮮回來的團,但意外的是,這些解放軍戰士卻不願意出演該片。

為什麼呢?因為有很多戰士一聽說自己要演國民黨士兵,立刻產生了對抗情緒,老子拼了命將他們打敗了,臨到最後還要演他們被打敗的過程,不幹。

畢竟《南征北戰》拍攝時間早,距離解放剛剛過去兩三年,戰士們有這樣的情緒也是正常,好在經過上級做工作,戰士們還是接受了這個不一樣的革命任務。

《南征北戰》拍攝地是在山東臨沂和青州,這里是革命老區,群眾基礎好,為了配合劇組拍攝群眾支援前線的戲,當地老百姓又拿出當年的勁頭,給電影當群演。

只是,老鄉們對拍電影還是有些懵懂,當他們看到那些「國民黨士兵」時,居然拿起石頭和土塊砸了過去,這也怪不得戰士們有情緒,當個演員被誤會不說還得挨打。

《南征北戰》的劇本第一稿涉及內容非常宏大,幾乎囊括了華野三年的大部分戰役,最後經過聚焦和修改,將劇情集中到了萊蕪戰役這一塊,因為在萊蕪戰役之前部隊里確實存在一些情緒,像許司令員就曾發牢騷:「你們當官的在地圖上一卡一卡的,當兵的只有兩條腿。」

有了矛盾有了沖突才會有精彩的電影,所以選取這一段 歷史 改編電影確實值得稱道,也更能體現偉人的運動戰思想。

有意思的是,雖然劇情簡化了,但有一個角色反而復雜了,這個角色就是張軍長。

雖然片中沒有提及張軍長部隊的番號和他的姓名,但其剛愎自用的性格和野心勃勃的樣子一看就是改編自張靈甫。

而這位張軍長逃跑時坐在裝甲車里被俘,其原型應該來自黃維。

最後,張軍長被俘,戰士報告他曾拿著小石頭往自己頭上砸,這個典故出處則是杜聿明。

看來項堃也是賺到了,一個人演了國軍三大將領。

五、《南征北戰》的經典台詞比比皆是

由於《南征北戰》拍攝早、上映早、上映周期長而且頻繁,因此說該片影響了幾代中國觀眾是好毫不誇張的。

於是,片中很多台詞都被後人不斷引用和傳播,最後就成了經典台詞,這裡面我們還要感謝葛優等人的貢獻。

筆者簡單舉幾個例子:

葛優在《不見不散》里學過的,高營長給戰士做思想工作時說的一段話:同志,我也想今天晚上就打沖鋒,明天一早就把蔣介石的幾百萬軍隊全部消滅。可是不行呀,同志,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仗要一個一個地打。

戰士們在議論鳳凰山何時打響:沒有動靜,就是快了。

劉永貴回到大沙河邊,趴下喝了一口水:終於又喝到家鄉的水了。

張軍長向鳳凰山喊話:請你們堅持最後五分鍾,堅持最後五分鍾。

李軍長最後的求援:張軍長,請看在黨國的份上,趕快伸出手來拉兄弟一把。

參謀長感嘆:不是我們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

當然,還有葛優曾在《甲方乙方》里再現過的:我為領袖立過功。

此外,《南征北戰》還有幾個畫面特別經典:

一個是雙方爭奪摩天嶺,兩邊從不同方向同時沖擊山頂棱線,這個過程採用蒙太奇手法拍攝配上緊張的音樂,使其成為該片最驚心動魄的一段。

另一個則是片尾解放軍最後發起總攻的鏡頭,之後我們甚至在很多紀錄片里都會看到這幾個鏡頭,很多人都以為那是實景拍攝,實際上是出自於《南征北戰》。

以上就是電影《南征北戰》的故事,當然,這部電影還有另外一個版本,上世紀七十年代重拍的《南征北戰》,那部電影里葛優的父親葛存壯也出演了,也就難怪葛優對台詞這么熟悉了。

2. 《渡江偵察記》故事,老電影也有浪漫愛情,兩位元帥親自指導什麼

《南征北戰》《紅日》等電影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老電影的代表,這兩部影片包括那個時代的其他大部分戰爭題材電影,在感情戲上都是著墨不多或者乾脆沒有,像《南征北戰》里稍微有那麼一點兒苗頭,《鐵道游擊隊》里進了一步但還不完整,也不是很浪漫。

相對來說,誕生在1954年的《渡江偵察記》里卻擁有一段比較完整也比較浪漫的感情戲,這在當時的戰爭電影里是極少見的。

在《渡江偵察記》拍攝完樣片去接受上級審查時,有一部分人就提出了片中這樣的感情戲是否合適,是否需要刪掉或者刪一部分的問題。

參與審查的羅榮桓元帥對本片給予了肯定,他認為片中的感情戲應該存在,只要不過分造成喧賓奪主就行。

陳毅元帥則提出,影片結尾的感情戲可以再豐富一些,氣氛甚至可以再浪漫一些。

在兩位元帥的指導下,湯曉丹修改了結尾,就是我們看到的這個,他讓劉四姐和李連長告別戲的情感更為豐富,但在語言上則含蓄很多,「我們就會再見面的」和「我一定會等你」其實是一語雙關的,這也符合當時的現實。而影片最後一個鏡頭並不是大軍出發,而是劉四姐站在坡上遠望著李連長遠去的背影。

最後,用一句什麼話來結束本文呢?

還是用陳老總那句話吧:我們的創作,需要革命的現實主義,也需要革命的浪漫主義。

3. 陳毅的電影大致簡潔不少於150字的內容

電影《陳毅市長》,電影名,著名劇作家沙葉新所著的話劇,1981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搬上銀幕;這部電影主要劇情為:1949年5月,上海解放後,陳毅(1901—1972)同志帶著滿身的戰火硝煙出任新中國首任上海市長,當時的舊上海,滿目瘡痍,積難重重,工廠倒閉,商店關門,糧煤奇缺,失業人口劇增……剛解放的上海確實是個爛攤子;陳毅同志以對黨對革命事業的無比忠誠,依靠工人階級、革命幹部和知識分子,團結民族資產階級,正確地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大刀闊斧地開展工作;在短短的一年時間里,陳毅為上海的復興與發展打開了一個新局面。 在領導人物的題材中,本片是少有的藝術價值很高的電影,也可能是唯一觀眾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感受領導人的藝術作品。主角的台詞非常精彩,幽默之中閃爍著敏銳、機智的領導藝術。很可能的,一些台詞就是陳毅的原話,因為外交家、詩人,都需要高超的智慧與藝術修為。

摒棄過去對革命將領的神聖化,居廟堂之高但又平易近人,魄力神采絲毫未損,卻也不再令人敬而遠之。馬克思說「人所固有的,我必固有」,萬般偉大傑出也不該被塑造成孤立的寓言性抽象品,畢竟是活生生的人。喜劇中的元帥庄中帶諧,血肉豐滿,可愛至極。看過沙葉新編劇《陳毅市長》,妙趣橫生,樂韻無窮。

劇情簡介: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帶著戰火硝煙的陳毅(1901年—1972年)在第二天,便以市長的身份接受了以國民黨代市長為代表的國民黨政府官員的投誠。

當時的舊上海,滿目瘡痍,積難重重,工廠倒閉,商店關門,糧煤奇缺,失業人口劇增……剛解放的上海確實是個爛攤陳毅以對黨對革命事業的無比忠誠,依靠工人階級、革命幹部和知識分子,團結民族資產階級,正確地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大刀闊斧地開展工作。

6月中旬的一天,陳毅帶領工業局長顧充到國華紗廠經理傅一樂的家中,借赴宴的機會,深刻地闡述了黨對民族資產階級的經濟政策,使這個對共產黨抱著懷疑、觀望態度的民族資本家理解了黨的政策,增強了經營紗廠的信心,為恢復生產盡了自己的力量。

秋天,上海市第一家國營百貨商場開業了,陳毅市長親臨現場了解情況。當得知市民缺乏盤尼西林等葯品時,他夜訪化學工業專家齊仰之,與之共商試制盤尼西林、發展民族醫葯事業的大計。
陳毅在工作中,事事以革命利益為重。為減輕國家負擔,他說服自己的老丈人從上海返回了家鄉。軍長童大威犯了錯誤,他毫不留情給予嚴厲的批評;而對於新聞發布處副處長魏里的一次差錯,他則耐心進行團結教育。

1950年,他借舊歷年的機會,帶著傅一樂到工人徐根榮家拜年,用工人吃豆渣的事例教育了傅一樂,調整了勞資關系。

初夏的一天,他又以「比傷疤」的生動事例,教育了居功自傲、向黨伸手的師長彭一虎……就這樣,在短短的一年時間里,陳毅為上海的復興與發展打開了一個新局面。
1950年國慶,當全市市民興高采烈歡慶建國一周年時,陳毅接受黨中央指示,調離上海。他以更加高昂的革命姿態,又踏上了新的工作崗位。

4. 有關陳毅的影視作品有哪些

陳毅在茅山、黃橋決戰、東進序曲、陳毅市長、淮海戰役、紅日、新四軍、梅嶺星火(1982)。

陳毅 (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男,名世俊,字仲弘,四川樂至人,中國共產黨員。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詩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新四軍老戰士,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十大元帥之一),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全國政協第三、四屆副主席。中共第七、九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文革期間,與四人幫斗爭,被誣陷為「二月逆流」。 1968年,下放石家莊。1972年去世。1977年其遺作專集《陳毅詩詞選集》出版。

5. 講述陳毅解放上海的電影叫什麼

波斯貓在行動、陳毅市長、大進軍—大戰寧滬杭、南征北戰、霓虹燈下的哨兵、戰上海、海魂

6. 有一部老電影里有陳毅的白馬的叫什麼名子

梅嶺星火

1934年秋,由於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錯誤,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了,紅軍主力被迫撤出江西根據地,開始了兩萬五千里長征。當時,敵人從四面八方向中央根據地撲來,中央蘇區淪陷了。陳毅同志因腿部受傷,沒跟隨主力撤離,和留下的同志一起上山打游擊。他們歷盡艱險,輾轉到達贛南梅嶺山區時,這支隊伍已是兵不滿百了。他們隱蔽在深山密林之中,風餐露宿,過著野人般的生活。他們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堅持開展游擊戰爭。此時,地下黨組織遭到破壞,他們與黨中央完全斷絕了聯系。環境越來越惡劣,斗爭越來越艱難,戰士們情緒低落,有的竟離隊下山。但是,陳毅同志始終充滿信心。堅持正確對待官兵,正確對待犯錯誤的同志,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終於度過了困難的三年,保存了革命火種。時值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東北三省,蔣介石實行賣國政策,中華民族的災難日益深重。對此,陳毅義憤填膺,他在山林中,高舉抗日旗幟,宣傳發動群眾,進行著不懈的斗爭。1936年冬,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蔣介石不顧國家與民族的利益,對我南方游擊隊發動猖狂進攻。由於叛徒出賣,梅嶺被困,在幾乎葬身火海之時,陳毅同志視死如歸,寫下了著名詩篇《梅嶺三章》

7. 有關賀龍、陳毅、朱德的電影

陳毅:《黃橋決戰》
賀龍:《八月一日》
朱德:《朱德與史沫特萊》
還有很多

8. 陳毅扮老師是什麼電影名

陳毅扮老師是電影梅嶺星火:

梅嶺星火是由盧珏執導,劉錫田,章傑,朱建民主演的劇情電影,該片於1982年在中國上映。

該片講述的是兩萬五千里長征的相關故事,1934年秋,左傾錯誤使第五次圍剿失敗,紅軍主力被迫撤出江西根據地,開始兩萬五千里長征,敵人向中央根據地撲來,陳毅因受傷沒跟隨主力部隊,和留下的同志一起上山打游擊。

1934年秋,左傾錯誤使第五次圍剿失敗,紅軍主力被迫撤出江西根據地,開始兩萬五千里長征,敵人向中央根據地撲來,陳毅因受傷沒跟隨主力部隊,和留下的同志一起上山打游擊,此時,地下黨組織遭到破壞,他們與黨中央完全斷子聯系。

戰士們在惡劣的環境下情緒低落,陳毅始終充滿信心,並鼓勵戰士們,終於度過了三年,保存了革命火種。

在山林中高舉抗日大旗,發動群眾,進行不懈斗爭,由於叛徒出賣,梅嶺險些葬送,陳毅視死如歸,憑他的遠見,為召集南方游擊隊創造了條件。

9. 你喜歡電影《大決戰》三部中的哪一部,為什麼呢

大決戰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邱清泉。

叼著根雪茄,一副狂拽酷炫吊炸天的表情,太有范了。

「我是邱清泉……邱瘋子!」

還有一個細節,我很喜歡。

林彪和各縱隊司令開完會,說:「沒有特別為你們准備午飯,你們回去吧。」

然後,羅榮桓悄悄地吩咐身邊的士兵,「叫炊事班多下一點面條,留縱隊司令員吃一餐。」

由衷的認為,哪部都好。

小時候,把《大決戰》三部曲當打仗片看,隨著年齡和閱歷增長,看了王樹增的《解放戰爭》等書籍之後,才對《大決戰》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前兩天,又將《大決戰》從頭看到尾,看得停不下來。

毫不誇張的說,《大決戰》是一部中國電影史上前無古人的戰爭史詩,將 歷史 上那場決定中國命運的決戰,以真實立體、大氣磅礴的表現方式,藝術化的呈現出來。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決戰》三部曲的片頭, 它以極具象徵主義的表現方式,精煉准確的表達了當年的時與勢。

比如, 《遼沈戰役》 ,是整個大決戰的開篇。冰封許久的黃河開始解封,巨大的冰塊相互碰撞,發出震耳欲聾的巨響,意味著時局在轉瞬之間的破局; 《淮海戰役》 開頭,紅日之下的萬馬奔騰,那種排山倒海的氣勢,猶如戰場上向敵人發起最後沖鋒的戰士們;至於看似生活化的拉磨鏡頭,悠遠而意味深長的碾子滾動,預示著螳臂當車的國民黨反動派,在 歷史 和人民面前摧古拉朽般的失敗結果,而推碾子的人正是毛澤東。

除了意味深刻的片頭, 《大決戰》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也是嘆為觀止的。 脫胎於蘇聯電影《解放》的《大決戰》中,從來不乏極富震撼力的戰爭畫卷。在航拍鏡頭之下,配合著或激烈高亢或氣勢逼人的配樂,國共雙方的大軍綿延百里,一字排開,奔向戰場。氣勢恢宏的行軍與戰爭場面,將被好萊塢稱譽為戰爭史詩的《現代啟示錄》,遠遠地甩在了後面。

在人物塑造方面,《大決戰》絕非簡單的非黑即白、扁平化的毫無個性,細膩而不失性格的各色人物,給觀眾留下了十分深刻印象。 雖然,在《大決戰》中出場人物眾多(主要人物就達到了百十個),但上至國共雙方高層將領,下到到基層部隊的普通一兵,都塑造得豐滿而極富人情味。

經典的場景和精煉的台詞,在不經意間道出了這段塵封已久的 歷史 中,那震撼人心的氣魄和決心。

《遼沈戰役》中,林彪的專列久久停在彰武火車站,火車頭巨大的蒸汽就在眼前,林彪孤獨的走在空曠的站台上。打錦州還是打長春,林彪終於下定了決心, 心有成竹、一氣呵成的戰略部署,堪稱戰爭電影史上的絕唱。

《淮海戰役》中,這廂,毛澤東慷慨激昂,那邊,蔣介石志在必得,雖然,說得都是同一件事,但無論是站位還是氣勢,蔣介石完全輸給了毛澤東。那句 「六十萬對八十萬,這是一鍋夾生飯,夾生就夾生,也要把它吃下去!」 ,至今仍繞梁三日、擲地有聲。

第一部,第一部氣勢最足。遼闊的東北大地,千軍萬馬在馳騁。尤其是東野對廖兵團總攻的時候,那磅礴的場面相當之震撼。而且對林羅劉三人性格的刻畫,林彪的個性指揮風格有淋漓盡致的描繪。國民黨方面,對於衛立煌的消極避戰,廖耀湘的無奈,老蔣、杜聿明的指揮、戰略戰術都有充分的描寫。唯一有點不足的是,進攻錦州的劇情太短,鏡頭較少,黑山塔山阻擊劇情鏡頭較少。我個人認為遼沈戰役這一部時間至少要再加長半小時。

淮海戰役讓我印象流最深的就是那兩分鍾進軍航拍的長鏡頭,相當震撼

在《平津戰役》片後半部分中三大戰役勝利結束,新政協在北京召開,出現了很多的代表有我黨我軍的高級領導,有文化界藝術節民主黨派代表,唯獨沒有出現參加新政協會議的第三野戰軍首席代表,三野代司令員兼代政委,三野前委委書記粟裕,看了好多號編也沒有看到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粟裕可是在天安門廣場上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儀式上隨毛主席,朱總司令,賀龍之後第四個鏟土的人。(可能有的網友說了看到過陳毅在開國大典上抽煙的照片了,但是陳毅是華東軍區首席代表)莫非編劇和導演在向電影觀眾傳遞一個信息,將軍是為戰爭而生的戰役一旦結束了其作用就消失了,也該被淡化和雪藏了!該消失了,但是明明看到很多的軍隊代表都出席了會議嗎,唯獨沒有粟裕將軍!不能被說是該片的一大瑕疵和敗筆!

三部電影都不夠真實,外行看電鬧,內行看門道。東野幾十萬大軍是天下掉下來的?華野幾十萬大軍是平地冒出來的?缺乏鋪墊和必要解釋。沒有前期多次戰役的勝利,此消彼長,談何大決戰?所以這三部電影是孤立靜止的看待解放戰爭,不符合馬列主義辨證法。以東北戰場為例,蔣軍被壓縮在沈陽、長春、錦州、葫蘆島等幾個孤立據點,大部分地區被東野控制,這為大決戰創造了基本前提條件。這三部電影的缺陷就在於,迴避這些真實 歷史 ,不敢或不想涉足這個過程,怎能讓人信服?再看前蘇聯時期拍攝的二戰影片,無論是《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解放》等,無不是把整個戰役的前因後果及整個過程,介紹的淋漓盡致,讓人從中受到深刻啟迪。我們的創作者差距還很大。

閱讀全文

與有陳毅的電影是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成龍電影裡面的跑車 瀏覽:101
姬騎車立立動漫電影 瀏覽:260
西瓜視頻電影推薦老師學生 瀏覽:240
湯日本的一部電影 瀏覽:433
生活是一部魔王電影什麼意思 瀏覽:556
史前鯊魚電影大全集 瀏覽:300
電影天氣觀後感 瀏覽:745
電腦網上看電影自動儲存位置 瀏覽:670
女孩詭異懷孕的美國恐怖電影 瀏覽:931
文理電影網 瀏覽:429
人間有大愛電影免費 瀏覽:232
青春校園電視劇電影排行榜 瀏覽:969
五部美國電影學習英語 瀏覽:737
美食電影推薦app 瀏覽:978
一部穿白西裝殺手的國外電影 瀏覽:877
國外反恐特警組電影 瀏覽:129
電影開場是美國曼哈頓大橋 瀏覽:887
嗶哩嗶哩日本電影沒了 瀏覽:702
周星馳中學畢業的電影 瀏覽:268
愚人節電影美國 瀏覽: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