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演員大全 > 中國電影市場港台導演

中國電影市場港台導演

發布時間:2022-10-25 05:59:32

㈠ 電影《七月與安生》的導演是誰

曾國祥,擁有女性視角的反叛導演。在內地青春片里,大多數女性角色的成長,不是在第一次性經驗之後突然覺醒,就是因為墮胎帶來了慘烈的後果,打破這個套路的,是一個來自香港的局外人。

《七月與安生》入圍了包括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等6項本屆台灣金馬獎提名,讓周冬雨和馬思純同時獲得了最佳女主角。在頒獎典禮現場,馬思純對周冬雨說:「反正如果沒有你的話可能我不會站在這兒,當然沒有我的話可能你也不會站在這兒」,而這一切,都始於曾國祥對她們准確的判斷。可見這個導演的才華,大家還知道這個導演的哪些信息呢?

㈡ 中國香港導演劉偉強經典語錄摘抄


劉偉強,中國香港著名電影導演。代表作品有《風雲》《無間道》《古惑仔》《傷城》《頭文字D》《雛菊》等。曾斬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等獎項。

劉偉強經典語錄:

從一個中游導演到名導演,像打仗一樣,不能停下來,要有斗心。像運動員一樣,跑了第一,還要跑第一,成功不是靠運氣。

我是商業導演,票房對我們很重要,拿獎是其次。從第一天當導演就很清楚告訴自己,我拍電影是給觀眾看的,沒有票房,就沒有人請我們拍電影,那時候我的壓力就在這里。

拍電影跟人生一樣,我覺得沒有問題。人生有高潮有低潮,沒可能每一部電影都向上,可能低潮就是我們一個機會,自我反省,反省我們應該怎麼去拍深度的東西出來。

我每次拍電影都是不同口味的。我覺得應該拍多一點東西出來,百花齊放觀眾才有福,專拍一種題材觀眾就會看膩。觀眾口味變是好事,給我們壓力,要拍很不同的電影。

人生就是這樣,有苦有樂,也有希望。

當一個導演可能很簡單,但是你又當導演又當一個演員就很難,你要控制旁邊演員,你不能因為你是導演,你就把戲份擺在自己的身上。

對人要有一點客氣,不能過分。作為一個電影人更要守規矩,不能太放肆。

很多人會說,我為什麼幫你。我很奇怪他們會這么說,我現在有能力,能幫就幫,有一天我沒有能力了,他們可能會回頭幫我。這是件很簡單的事,為什麼要搞那麼復雜?

我現在沒有愛情了,夫妻情、父子情、父女情更多一點。至於友情,現在這個社會是很難的,友情不是沒有,是很少。我有什麼報酬?有錢還是沒錢?現在友情都是這樣用來賣的。

我用X你來宣傳呀?有什麼好拍的!你做狗的嘛!

香港鬼才導演王晶經典語錄摘抄




王晶,原名王日祥,香港著名電影導演,有香港鬼才導演之稱,出生於香港,祖籍浙江紹興,在香港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導演人物,父親是著名導演王天林。王晶1977年編寫了第一部電影劇本《鬼馬狂潮》。此後十餘年,編過40多部電影劇本。1981年首次執導電影《千王斗千霸》。他編導及監制的電影包括《精裝追女仔》《最佳損友》《至尊無上》《賭神》等。1997年,他聯同文雋等成立最佳拍檔電影公司。近年來代表作有《賭俠大戰拉斯維加斯》、《千王之王2000》、《未來警察》、《財神客棧》《大內密探零零狗》。

王晶經典語錄:

我的底線很清楚,就是我不會沒辦法。在這個世界裡活下來,你必須要有火眼金睛。

影評人的作用主要是善意地鼓勵電影製作人。可是現在大多在嘩眾取寵,放大自己。其實影評還應是文學批評,文學批評不是要把文學家說死,而是把文學帶到走上正確的道路。

我從來不覺得情色電影能證明一個導演本身的品質。我拍的電影其實從來都是贊美女性的,我必須讓女性看了之後不會臉紅,不會反感,這是我一直堅持的底線。

電影世道是大家好才是真正的好,一家獨大或者一兩個戲賣錢,那電影世道是不會好起來的,必須整體蓬勃,大家的票房都不錯,這樣電影世道才會在一個互相刺激的情況下,達到一個大滿貫。

電影市場並不是建築於電影的素質上,而是建築於社會跟經濟上。當社會跟經濟發展到某一個階段的時候,它對電影就有一個巨大的需求,電影市場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並不是有10個導演拍了10部很好的影片,電影市場就突然膨脹起來了。

一個導演應該找尋一些值得尊重的影評,吸收人家的意見,而不是對一些無聊的批評生氣。

我不會刻意地仿效別人。大家的文化背景不一樣,條件不一樣,仿效並不是一個聰明的行為。導演不跟著時代做出改變也不是聰明的導演。為什麼不做出改變呢?

把重心轉移到內地,不是我要,而是誰都要,哪個導演都要。誰不要,那是笨蛋。任何一個對市場有認識的人,都能在一個成熟的市場里邊取得一定的成就。

我覺得最主要就是要與眾不同。如果大家低胸你就低胸,大家短裙你就短裙,大家搞笑你就搞笑,那就死定了。一定要讓大家記得你是跟別人不一樣的,那才有機會紅。

我能維持拍片32年,並且越拍越大,那就證明實力在。那些愛耍嘴皮子的笨人愛說什麼就隨他說吧,對我來說早習慣了。

電影是第八藝術,但它不是我的藝術,我的藝術可以是音樂、繪畫,但不是電影。電影是我用來換飯吃的,怎麼能當作藝術,我的電影從來都是從商業目的出發,票房好,有錢賺才是我的電影。藝術和商業是沖突的。

不是少穿就性感,性感是一種感受,一種態度。

看演員我是有我的一套的,除了英俊、漂亮,一個人身上一定要有別人沒有的氣質,這樣他就會成為明星。

你總要有一些獨特的才能,比別人看得更清,看得更遠,你成功的機會才能越大,香港很多明星都是我發現的,我不否認我的眼光比別人獨到。

我們電影人就是游牧民族,哪裡有水有草,我們就去哪;哪裡有更多的觀眾,我們就去哪。

我個人並不排斥藝術電影,也很喜歡不少藝術大師的影片,但市場有分工,我註定就被安排在商業和賺錢這個位置上,我不會說大話,但是有自己的原則。我很享受這種工作狀態。

我一直覺得沒有不好的演員,只有不好的導演。

賭是一種心態而不是一種行為,我拍的也是一種心態而不是行為。

每天都要把最近發生的事情寫成笑話,你說怎麼可能沒有靈感呢?每次我成功都會總結為什麼成功,導演最重要的是讓觀眾過癮,而不是自己過癮。

我耍嘴皮耍不過馮小剛,我只能用整體動作和氣氛。

我戲里戲外是兩個人。雖然所有的賭博我都會,但我平時不賭,我知道一旦陷進去,就永遠別想爬出來。

拍情色片是市場需要,不代表人格有問題。

有人說我拍戲很爛,我就絕不會這樣說人。你說達不到水平就可以了,為什麼要用這種侮辱性的詞語?所以這么說話的人本身就是爛人。

很多電影人不懂娛樂電影,只好躲在藝術片後。他們可以拍十部藝術片,可以用藝術這兩個字遮羞,拍一部娛樂片,他就成了票房臭蛋了。他們沒有挑戰市場的勇氣。

電影中和生活中的幽默是兩種東西,不幸的是你不可能兩全其美,往往是電影中非常幽默的人在生活中是個悶蛋,很不好玩。而且引發大家鬨堂大笑的不一定是幽默,可能是搞笑。那是精確計算出來的笑聲,生活中的幽默不是預先設置好的,是即興的。

我覺得,比演戲更重要的是對人的尊重。我進片場前就知道想要什麼,告訴演員你要的是什麼就可以了,然後像修改文章一樣,刪去你不要的部分,大家都會很有效率。

我不會做一個把演員當成泥娃娃雕塑的導演,他們不是木偶,他們能夠找到最適合的方式,我要做的就是給他們發揮的平台,在關鍵時刻給他們一點方向,如此而已。

我看演員主要看性格和氣質。為什麼有的演員成為流星或者一直沒有火起來,不是因為他的演技,而是因為他的性格。觀眾沒有一個必須的理由非看誰不可。所以人太拽了,就白痴了。沒有你,大家一樣活,可惜很多人不這樣想。

父親給我一個範本,讓我知道在這一行,你會有多少受傷害的可能。就好像你有了一個航線圖,你可以避開所有暗礁,有一條安全路線。

所有在電影里搞笑的人,生活中都是悶蛋。卓別林、周星馳還有他,都符合這個定理。

我不會騙人,但不能有人騙我。我不會只看布景板前面的花哨,我總要到它的背後看看。我的生活只有真相,所以我這樣的人不會很快樂。自己騙自己的人才會有快樂的機會。

香港著名電影導演杜琪峰經典語錄摘抄




杜琪峰,香港著名電影導演、監制,擁有超過25年的電視和電影拍攝經驗,曾監制和執導了超過50部電影,是香港當今最活躍並最具影響力的導演之一,曾三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是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次數最多、金馬獎最佳導演得獎次數最多的導演,作品亦多次在海外影展展出。其與韋家輝、游達志等人共創的銀河映像,更是開創了香港電影的新紀元,其風格劍走偏鋒,獨樹一幟,成為新世紀後香港影市中的一抹亮色,在影迷心中樹立起了良好的口碑。他也是開創香港劃時代警匪電影的主力導演之一,其經典的作品有:《暗戰》、《槍火》、《暗花》、《黑社會》、《pTU》、《柔道龍虎榜》《全職殺手》、《瘦身男女》、《孤男寡女》《單身男女》《高海拔之戀2》《盲探》《毒戰》等等。

杜琪峰經典語錄:

內地導演很不錯,他們很努力去表達社會問題、或者人現今的心態。但我總覺得他們缺少了一些幻想,去想些不是正常人敢想的東西。

兄弟情義只是一個夢想。現實里一定是利益至上,誰有好處,誰可以拿多一點利益,這才是真實。

電影對我來講,和喝水吃飯是一樣的,已經離不開了。

一個人的作品是離不開誕生的地方的,沒有刻意地限制自己。但是在這里感覺就很對,靈感還沒有枯竭,也許以後就沒有感覺了,但是還要拍電影,就要到各地去找了。

電影節對於電影人來說一定是很重要的,重要的不是獎項,而是交流。全世界的電影人平時聚在一起的機會很少,一年到頭除了幾個電影節以外就很少能遇到,電影節更像是聚會。

靈感枯竭就要休息。自己的狀態好,才會有感覺拍片子。你自己都很疲憊,都沒有和人說話的慾望,又怎麼能有好電影?

我做一個電影出來,就只是希望這部電影的壽命長點,五十年或者一百年後都有人看,無關票房,無關獎項。

藝術跟商業一樣,都有秘密,跟你說的那些都是騙你的。如果大家騙大家,做門面功夫,有什麼意思?我就簡單點,我只是一個導演。

做導演不需要去搞人緣。導演與導演之間喝酒、講電影,但其實個個都很自私,自己都藏著自己的想法。別人的創意,為什麼要跟你溝通,跟你分 享?電影是很個人的東西,有什麼好研究?

我覺得獎項不是一個很公平的東西,除了有人情分的因素在裡面外,還有很多其他因素要考慮。你看很多香港藝人拿了影帝,但演技一塌糊塗,不曉得演什麼東西,到現在也不曉得他為啥能夠拿影帝。

在一個平等簡單的環境裡面講愛情,才看得出愛情最本質的東西。

一個健全的國家人民不會很怕,因為政府會有制度保護你,大部分東西是公平的,所以不需要特別用錢來保護自己。在一個真正的太平盛世或者和諧的社會,大家根本不覺得錢是很重要。

我的感覺是中國人的成長訓練裡面,缺少紀律和尊重。我覺得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是國民教育。國民教育第一件事,就是教會你尊重所有人,尊重這個國家的每一樣東西。

一個知道自己肯定死的人,為了求生,他一定出賣所有人

現在的社會大家太容易就分手,以前我父母的年代不是這樣的,現在的年輕人面臨太多選擇,慢慢地,愛情就不是太珍貴了。當然,我在電影里講的是很珍貴的愛情,但我覺得,人很難有永遠的愛情。

和我年輕的時候不同,香港早已不是工廠妹、車房仔、廟街皇後、慈雲山爛仔的搏殺時代,白領族已成主流階層,辦公室是他們生活很重要的部分,也是人生的戰場與情場,拍他們熟悉的場景,很容易讓年輕人產生共鳴。

碰上電影業不景氣也沒有什麼好講,這是我自己的選擇。我拍;再小,我也拍。我就是不停地拍。情況再不好,我也沒有走出電影業。我不想走回頭路。我的想法就是,我要把整個人生放在電影里。我不甘心。我相信電影會一直在中國人的世界裡存在。

每個人都希望做一些自己永遠會記得的事情,卻未必有這個勇氣。因為人們總懷疑我到底有沒有能力幫助別人?

既然電影是對人生的描述,我就要把人生中這無可避免的重復的錯誤和生命的意義給揭示出來。可能這就是為什麼人們說我的電影悲和灰。

人生根本就是一個循環。我們總是在同一個范圍內出錯,錯了還要錯,走不出去。就好像生病了,看好了,接著就等待下一次生病,再看好。但是總有一天生病,卻好不了的。人應該過精彩而非平淡的人生。可是精彩不是永遠的。但是,只要選擇了那樣一次精彩,就不枉此生。

我從不寫劇本,都是想到了就去現場,所以有時候一部電影我會拍兩年,這種做法很浪漫。

金像獎我不會去,除非有改變。如果你看到我去金像獎,就說明他們不僅改變了,而且我認為他們的改變是對的。

西方的記者也經常問這個問題,在他們看起來,我的戲裡面的兩個男人像是在搞同性戀的。這種風格應該是因為我從小就喜歡看武俠小說,金庸和古龍都是我喜歡的,張徹的電影我也喜歡,這樣,我不免會受到影響。

我認為一部戲拍完了就算是一個結束了,接下來還要讓我為這部影片去做什麼其他的東西都很難,我覺得賣電影是別人的事情,我只是一個拍電影的人。也許我的這種原則不一定正確,但是這就是我了,我認為有機會去拍一部電影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有一天你看到一張紙在你面前飄過,你突然像得到啟發,之後,你會有一些很不一樣的想法,電影就是要表達這種很人性的東西,是啟發性的,不論最終的成就怎樣,我相信,首先要刺激到自己。

有些導演,由始至終只會拍一種電影;但也有些導演,他們在拍攝過程不斷尋求創新與突破,甚至不斷改造自己,隨著年月與人生經驗的改造,很順理成章。

人應該過精彩而非平淡的人生。可是精彩不是永遠的。但是,只要選擇了那樣一次精彩,就不枉此生。

香港著名電影導演吳宇森經典語錄摘抄




吳宇森(John Woo 1946年9月22日)香港著名電影導演、編劇、監制、演員,是一位在亞洲地區和整個華人社會影壇具有影響力的人物。原籍廣西平南,1946年9月22日出生於廣州。1971年在邵氏影業公司跟隨當時最著名的動作片導演張徹拍片。1986年執導《英雄本色》引起巨大轟動,成為當年度最賣座的電影,榮獲第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獎,由此開創了吳氏暴力美學的先河。1993年縱身好萊塢,憑借《斷箭》《變臉》《碟中諜2》等商業大片使他在國際影壇名聲大噪,確立了其A級導演的地位。是繼李小龍、成龍之後,進入好萊塢的第三位華人明星。20xx年獲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吳宇森經典語錄:

人生的經驗里都會經過一個失敗的教訓,也會經過成功的快樂。

電影就是我一生的事業,也是我的理想。雖然是我今天做得成功,我也希望能夠幫助到別人成功,或者是看到別人成功。

我覺得還是不能把藝術和商業分的太開,不能太執著於商業或者藝術。電影也可以是商業和藝術並存的。應該是更有包容性的。

電影不光要注重國內市場,其實也應該注重海外市場。因為如果能打開海外市場的話呢,那麼我們的電影事業也會有維持的動力和創造力,也就能更長久。

終身成就獎對我來講是一個鼓勵的作用,拿了這個獎並不代表我要退休,拿一個獎反而是讓我更努力,要拍更多的電影。

我們不能因為某一個導演有一部戲成績不理想,我們就表示失望,我自己也拍過令人失望的電影啊,所以如果真的有心去鼓勵一些年青人,就盡量去做,不管他做出來的成績是好與壞,他只要有這個心,一部不行,三部不行,第十部總可以吧?終有成功的一天。

一個電影就是等於一幅畫,一個畫家畫完一個畫之後,就不再屬於這個作者了,應該以後就是屬於觀眾的,屬於觀賞的人,他們能夠感受到什麼就感受到什麼這樣。

我每十年都有一個轉變:我剛做導演的頭十年,我是拍喜劇的年代;第二個十年是拍《英雄本色》的年代,都是一些英雄片;第三個十年是在好萊塢拍了一些電影,又是一個不同的經驗;第四個十年是在中國,在大陸是一個新的開始。

暴力美學是一些評論家想出來給我的稱號,我覺得當然是在我拍動作的時候,有一些場面不是為了刻意的美化暴力,而是我拍的時候我感覺是我拍的是一種情緒,這種情緒可能是一個很深沉的,可能是一個很唯美的,可能是一個很瀟灑的,所以我就會用一個唯美的方式來去表現。

好萊塢的核心是以商業片為主流,以觀眾的喜愛為標准,但同時擁有高質量的技術。在高質量的視覺元素之外又加上人的主題。

拍戲拿不到錢,也無所謂了。我這個人就是這樣,很多人以為我有很多錢,其實我賺的錢不多,也不是很強求,生活過得去就是了。

我覺得現在拍電影,要拍一個有意義的電影,我說不管賺多少錢也好,就是說只要這個電影出來,我覺得能夠找尋到某一種意義,我才拍。

我覺得現在經紀人不大對,對演員保護過度,戲還演的一般呢,就把他們包裝成大明星,讓很多年輕的好演員失去了發揮的機會。

中國人的正義感、俠義精神的確和西方不同。我們可以為國家、為一份理想,為朋友、為家庭,不惜犧牲自己,死而無憾。但是他們不是,他們認為一個真正的英雄是求生不會求死的,你必須先求自己生存,才可以幫助別人,如果你是為了幫別人而犧牲自己,那你以後就不能幫更多的人。

在人性的方面,中國和美國有很多的共同點:有同樣的喜怒哀樂,有同樣的真善美的追求,也同樣有理想的人生,還有正義感。

社會越來越發達,很多人都變得越來越急功近利。現在很多人都有這種俠義精神,不一定是動刀、動槍、動武的方面。在這個社會上,有很多熱心腸的人,在汶川大地震、甘肅泥石流等大災難面前就能看到,太多的例子。所以這個社會是存在這種精神的,只是我們能不能放得開,能不能那麼容易相信別人。

我希望能夠除了自己拍電影之外,也監制多一些電影,幫助一些年輕導演,給他們機會。就像當年,有人我拍戲一樣。中國的電影要發展得好,還是要多元化一些,不要大家都去拍古裝片,應該讓年輕人多一點不一樣的嘗試。

以前電影里的悲劇英雄是我個人的反映,或者某一些人物是我所嚮往的。年紀慢慢大了以後,覺得很多事情不能太注重個人的感受,社會是整體的,我更照顧到別人的感受。我不能再停留在個人英雄浪漫主義的情懷上了,應該顧到大多數人的生活、感想,大家共同的愛。

我覺得做朋友不要計較那麼多,不能因為一時之氣,什麼都斷了。這個世界永遠都不會安定,如果大家太計較小過節的話,會讓人的生活都不好。

做導演最重要的是有兩點:第一點是要會欣賞,要會欣賞每個人的貢獻;第二點是要會感激,大家的付出才讓一個電影更好看,更有感覺。

我注重武俠精神,不喜歡花哨的動作。你說我古板也好,保守也好,我反正就是不相信一個人可以空中轉幾個圈下來還能打。我也不相信,一個人可以在竹竿頂上打來打去。我喜歡看,因為覺得很浪漫。如果我拍,肯定不會這樣。

現在很多華語武俠片雖然都很賣座,全球成功。但是武俠片只是我們的一部分,很多國家很多人對我們的文化、我們的精神還不夠了解。

以前我的電影里出現的都是悲劇英雄,現在年紀大一些,人生觀改變了很多,反而更加樂觀一點。我想,觀眾所想的,想做的,或者態度,都和三國人物的距離並沒有那麼遠。

美國人一點也不浪漫,我們中國人才最浪漫,而我們的浪漫是一種風度和情懷,包括對國家、朋友和愛人,不管在哪個年代,這種情懷都存在。


㈢ 由香港導演陳可辛執導的電影有哪些

1、《奪冠》是由我們製作有限公司攝制,由陳可辛執導的運動片,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該片於2020年9月2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影片講述了中國女排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6年裡約奧運會生死攸關的中巴大戰,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

㈣ 中國所有導演名單

中國的導演有:王晶、張藝謀、張紀中、爾冬升、馮小剛。

1、王晶:

馮小剛,1958年3月18日出生於北京市大興區,祖籍湖南省湘潭市。1997年執導中國內地首部賀歲電影《甲方乙方》,該片奠定了馮小剛黑色幽默的電影風格。1998年執導的電影《不見不散》成為中國內地電影年度票房冠軍。

㈤ 香港著名導演有哪些(要最全的)

香港時下的名導演:

吳宇森:

吳宇森(John Woo),1946年出生於廣州,成長於香港,是香港及好萊塢著名導演及編劇.

1969年年僅23歲的他以助理導演的身份,在邵氏兄弟公司開始了他的電影事業.

1973年,吳宇森首次獨立執導電影,直至1986年他編劇並導演的(英雄本色)一片,在當年度香港電影金像獎評選中獲得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兩大獎項,在台灣金馬獎評選中,吳宇森被評為最佳導演.

由此片,吳宇森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電影風格,在東半球高舉暴力美學的旗幟,與西半球的奧利佛·史東和昆廷·塔倫蒂諾遙相呼應,穿插著白鴿與雙槍的吳氏作品,將黑幫影片與江湖義氣描繪得盪氣回腸.

2005年由香港影藝界所舉辦的(中國電影一百年)活動當中,吳宇森被香港人選為這一百年來最喜愛的導演.

爾冬升

爾冬升(1957年)是香港電影演員、導演.

作品曾兩次(1994年:新不了情,2004年:旺角黑夜)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爾冬升香港出生,中學畢業後進入邵氏成為演員.

演出電影包括三少爺的劍、如來神掌、表錯七日情等.

1986年首次執導,作品為描寫精神病人的癲佬正傳,頗受注目.

之後的作品有:人民英雄、新不了情、烈火戰車、色情男女、忘不了、旺角黑夜等.

爾冬升有兩名兄長:秦沛及姜大衛,二人皆為資深演員.

另外爾冬升在八十年代後期曾經和當紅女星張曼玉相戀,可惜未能開花結果

杜琪峰:

杜琪峰(英文名:Johnnie To,1955年4月22日),香港著名電影導演、監制.

曾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作品亦多次在海外影展展出.

杜琪峰1973年進入香港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畢業後轉幕後,由製作助理升至編導、監制.

曾參加製作電視包括:民間傳奇(1975年)、京華春夢、射鵰英雄傳、鹿鼎記等.

首部電影是1980年的(碧水寒山奪命金).

1986年為新藝城執導(開心鬼撞鬼),之後在新藝城導演多部作品,包括(八星報喜)等.

1989年以阿郎的故事大獲好評,次年(1990年)天若有情亦大受歡迎.

兩劇分別成為其主角周潤發及劉德華的經典作品.

之後執導的審死官、呆佬拜壽、十萬火急亦甚受歡迎.

1996年與韋家輝組成銀河映象,二人製作一系列很具個人風格電影,包括一個字頭的誕生、暗花、非常突然、真心英雄、再見阿郎、槍火等.

之後與中國星合作,成立一百年電影,製作一系列商業上非常成功的電影,包括孤男寡女、暗戰、廋身男女、全職殺手、鍾無艷等.

仍然保有濃烈獨特風格的的電影有:大事件、PTU、大隻佬等等.

王家衛

王家衛(英文:Wong Kar-Wai),1958年生於上海,5歲時隨家人移居香港.

1980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學院美術設計系.

1981年進入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的編劇訓練班,並在電視台擔任製作助理.

1982年離開電視台,投入電影編劇工作,80年代共寫過13個電影劇本,並獲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

1988年開始執導第一部電影(旺角卡門).

1997年獲第50屆康城影展(最佳導演)獎,是華人電影工作者第一位獲此獎項者.

王家衛獲邀擔任2006年法國康城影展的評判團主席,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

王家衛常配戴深色太陽眼鏡示人,他又是喜愛吸煙的.

徐克:

徐克(Hark Tsui)出生於(1951年2月),本名徐文光,電影導演、編劇、監制、演員.

生於越南,1966年移居香港,後到美國學習電影課程.

1977年回港後,在無線電視從事編導工作.

後轉入電影圈發展,憑藉(蝶變)一片展露頭角.

1984年與妻子施南生組建電影工作室,憑(英雄本色)、(倩女幽魂)、(黃飛鴻)等片蜚聲海內外,為香港電影開創了新的時代.

彭浩翔:

彭浩翔出生於(1973年),香港電影導演,其電影風格較為創新,並憑其獨特風格獲得多個獎項.

彭浩翔自小熱愛電影,中學畢業後曾在亞洲電視擔任喜劇綜藝節目編劇,並在報紙、雜志撰寫影評及小說.
1995年為林海峰執導的電影(天空小說)撰寫劇本.

1997年,出版長篇小說(全職殺手),並在2001年被拍成同名電影(全職殺手).

1999年自資拍攝及執導短片(暑期作業),獲提名角逐台灣金馬獎最佳短片,及獲邀參加多個國際影展.

2001年,首部長片(買兇拍人)的黑色幽默風格,令彭浩翔獲得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編劇及獲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

2005年,憑(公主復仇記)獲邀參加東京國際電影節.

2006年的(伊莎貝拉)則成為德國柏林電影節唯一入圍競賽單元部份的華語電影.

彭浩翔曾表示喜歡將幽默、恐怖、警匪等元素集合在電影中.

劉鎮偉:

劉鎮偉(英文:Jeff Lau),香港喜劇導演,早年在英國學美術.

1987年,執導首部作品(猛鬼差館).

1992年,與好友王家衛合組澤東電影公司.並以筆名(技安)編寫劇本,包括(92黑玫瑰對黑玫瑰)與(超時空要愛)等.

關錦鵬:

關錦鵬(Stanley Kwan)出生於 (1957年10月9日 ),香港電影導演,以拍攝女性觸角電影聞名.

代表作(胭脂扣)曾奪得第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

關錦鵬於香港出生,香港浸會大學傳理系畢業,曾參加香港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之後在電視台任助導.

1979年轉投電影,曾為許鞍華的副導演.

1984年首次執導(女人心),得到好評,更成為當年票房最高的電影.

1987年的(胭脂扣)描寫人鬼之間的愛情,除了在香港電影金像獎獲得七項獎外,亦獲得(金馬獎)多項大獎.

1989年的(人在紐約)在金馬獎中再得八項大獎.

1991年的(阮玲玉)除了在香港獲獎外,亦令女主角張曼玉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中當上最佳女演員.

關錦鵬在(越快樂越墮落)中以同性戀為題材.

而關關錦鵬本人亦走出來表示片中的角色是他的影子,並承認自己同為同性戀者的身份.

2005年,關錦鵬執導,鄭秀文主演的(長恨歌),獲提名參加第62屆威尼斯電影節競賽部份.
參考資料:地道香港人

㈥ 香港著名導演有哪些

王家衛,關錦鵬,徐克,劉偉強,杜琪峰,王天林,爾冬升,吳宇森,陳可辛,王晶、周星馳、李安。

一、王家衛

《阿飛正傳》《旺角卡門》《墮落天使》《重慶森林》《東邪西毒》《春光乍泄》《花樣年華》《2046》《愛神——手》

特點:無疑王家衛的作品已經成為了小資們的首選和一種文化符號,考究的畫面,迷離的情節和獨樹一幟的經典台詞,使他的電影由於帶著強烈的個人風格而在香港導演中名列前茅。

二、關錦鵬

《地下情》《胭脂扣》《人在紐約》《阮玲玉》《紅玫瑰與白玫瑰》《愈快樂愈墮落》《有時跳舞》《藍宇》《長恨歌》

特點:細膩而含蓄的講述著一些愛情故事,懷舊的色調,整個人生和世界都顯的不那麼明亮,除了那些纏綿悱惻,痛苦執著的愛。

三、徐克

《新蜀山劍俠》《倩女幽魂》《黃飛鴻》《蜀山正傳》《新龍門客棧》《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地獄無門》《小人物》《大亨》《蝶變》《書劍恩仇錄》《刀馬旦》《七劍下天山》《黃飛鴻Ⅱ男兒當自強》《黃飛鴻Ⅲ獅王爭霸》《黃飛鴻Ⅳ王者之風》《青蛇》《黃飛鴻Ⅴ龍城殲霸》《梁祝》《新上海灘》《小倩》《七劍>《第一類危險》《最佳排擋之女皇密令》《英雄本色之夕陽之歌》《滿漢全席》《花月佳期》《刀》《大三元》《反擊王》《雷霆一擊》《順流逆流》

特點:現實的世界太局限桎梏,他把拳腳放進了虛設的武俠世界,人心就是江湖,大情大性,快意恩仇的電影真是羨煞凡夫俗子的看客。

四、周星馳

《少林足球》〈食神〉《功夫》《長江7號》

特點:喜劇,無理頭。

五、李安

《星期六下午的懶散》《陳媽勸的一天》《追打》《揍藝術家》《我愛中國菜》《蔭涼湖畔》《分界線》《推手》

《喜宴》《飲食男女》《理性與感性》《冰風暴》《與魔鬼共騎》《卧虎藏龍》《綠巨人》《斷背山》〈色戒〉

特點:融合東西方文化。

㈦ 積壓5年,又是香港導演古天樂、王凱也救不了《真三國無雙》


文|令狐伯光

3月8日,在一個特殊的節目下。

國內有一部積壓了五年的電影,終於正式定檔4月30日。

那就是周顯揚導演、杜致朗編劇、王凱、楊祐寧、古天樂、古力娜扎、韓庚等主演的《真三國無雙》。


這部電影還是挺難命運多舛的,因為自從拍攝完畢到現在積壓5年了。

這部電影在2017年7月11日開機拍攝,在2017年12月就殺青了。哪怕電影要做後期,但這樣一部不是大特效的電影。

照理來講,2018年年中或者年底就能上映。

哪怕特效做得久一點,2019年怎麼也能正常上映了。但是現在定檔2021年4月30日,怎麼算都壓了4年到5年左右之久。


另外,中國翻拍日本作品不少,但這部電影應該是 首部中國影視公司翻拍日本拍攝中國文化的影視作品。

這句話有點繞,什麼意思呢?

眾所周知,《真三國無雙》是日本光榮特庫摩製作的著名電子 游戲 ,但是「三國文化」卻是中國古典文化。

這部電影是翻拍的日本 游戲 版《真三國無雙》,而不是拍的中國「三國文化」。


日本製作中國文化的文化作品也不少,除了最熱門的《三國》,《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都拍過,還有中國戰國題材的《王者天下》。

但是中國拍攝「出口轉內銷」的作品,這《真三國無雙》還是首部。

這部電影導演團隊和演員陣容還算不錯,但從首個預告呈現的效果來看,電影的質量和票房表現只怕堪憂。

又是黑子營銷號事先唱衰?

還請看下去吧!


這部電影的整個團隊放到整個中國電影圈,大概處於中等偏上的水平吧。

導演: 周顯揚

編劇:杜致朗

主演: 王凱、古天樂、呂良偉、楊祐寧、劉嘉玲、韓庚、古力娜扎、林雪、姜皓文、張建聲、張兆輝、 羅家英等。

1、導演和編劇拍攝的電影越來越爛


可能很多網友並沒有注意過,那就是當前的中國電影圈,內地青年導演在迅速的崛起。

相反,港台青年導演不但數量少了很多,而且拍的電影影響力也越來越小。

以香港青年導演為例,排在首位的大概還是《少年的你》的曾國祥,《復仇者之死》的麥浚龍,《踏血尋梅》的翁子光,《悟空傳》的郭子健等。


那麼為什麼要說這個呢?

因為本片導演周顯揚,本來也是一名頗為看好的香港青年導演。

之前的履歷不講,周顯揚導演的首部電影是郭富城主演的《殺人犯》(內地上映改名叫《罪與罰》),一鳴驚人。


2012年,周顯揚導演,張家輝主演的《大追捕》。

這部電影的完整度相當高,質量、口碑和票房都不錯,哪怕是放到這十年的香港警匪片中都排得上號。

當時的周顯揚堪稱冉冉升起的導演新星,大家都對這位青年導演有更多的期待。


2014年,周顯揚第三部電影《黃飛鴻之英雄有夢》上映。

從投資情況和主演陣容來看,很明顯周顯揚的資源上升了不少。

結果呢?

《黃飛鴻之英雄有夢》口碑,質量和票房都非常一般,周顯揚遭遇了滑鐵盧。


2019年,周顯揚導演的第四部電影是偵探片《大偵探霍桑》上映。

豆瓣只有3.3分,票房更是不用多提了。

2020年,周顯揚導演的第五部電影《我們永不言棄》淪為網路電影上線。


這部電影倒是比《大偵探霍桑》好那麼一點,但放到這幾年的中國電影裡面,很明顯是拿不出手的。

2021年3月8日,《真三國無雙》終於定檔4月30日了。

這部電影壓了四五年,拍攝時間和《大偵探霍桑》差不多。再面對這樣一個電影越來越爛的導演,不得不讓人擔心。


而編劇杜致朗就不分析了,因為這位美女編劇是周顯揚的老婆。

周顯揚導演的所有電影她都是監制和編劇。


她編劇的電影是前期電影還行,結果不知為何後來越來越爛。

這兩口子到底是怎麼變成「夫妻廢片」的,實在好奇。

2、演員陣容兩岸三地大亂燉

演員陣容和主演的角色大概如下:


古天樂飾演呂布,王凱飾演曹操,楊佑寧飾演劉備,劉嘉玲飾演鑄劍堡堡主,韓庚飾演關羽,張建聲飾演張飛,呂良偉飾演袁紹,古力娜扎飾演貂蟬,林雪飾演董卓,姜皓文飾演張角,羅家英飾演呂伯奢等。

實說實說,這部電影的演員陣容算得上豪華了。

但是它要面臨的問題不少。


除了港台青年導演遜色內地導演,很多網友應該沒注意到另一件事情。

1、現在的港台導演已經拍不好古裝片了

港台導演拍不好 歷史 劇、權謀劇和偏嚴肅的古裝劇,也就在拍古裝偶像劇上還有點優勢。


比如《三生三世系列》《香蜜沉沉燼如霜》《宸汐緣》《陳情令》《山河令》等等。

相比之下,港台導演在古裝電影上是拍得越來越爛。

2010年後,香港導演掀起了奇幻、神話、魔幻和新時代武俠片的風潮。


但除了陳嘉上的《畫皮1》,徐克的《狄仁傑》系列,周星馳的《西遊降魔篇》好一些。絕大多數古裝片都是不中不洋的爛片。

這個時候,通常會有人嚷嚷內地導演拍的古裝爛片也不少。

確實如此,但內地導演也拍了美術審美還原的《柳如是》《大明劫》《影》《綉春刀》《刺殺小說家》等等。


這些古裝片,港台導演已經拍不出來了。

這個原因是隨著建國前後, 港台那些對 歷史 文化有深厚功底的老輩電影人去世,退隱。當前港台年輕人因為現實思潮,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接受教育程度太低,對於中國文明崛起理解不深等原因導致的。

(相反,港台那邊特別愛日本文化,所以經常做用日本風代替中國風的事兒)。

2、這些缺點反而是這部電影的優點


上面那些放到新時代 歷史 權謀片,神話奇幻魔幻片甚至武俠片都成立,但是放到這部《真三國無雙》里反而是優點。

說白了, 港台導演拍不好要還原和嚴肅的古裝片了

如果這部電影不是《真三國無雙》,而是電影版的《三國演義》,伯光君敢打包票港台導演絕對是拍不好的。

這代港台電影人對於中國 歷史 、中國傳統文化、中國文明崛起的理解真的不理解(甚至可能充滿了敵意)。


現在中國觀眾對於偏 歷史 的影視劇,在嚴格要求的還原美術服化道,不魔改 歷史 ,對於權力權謀與中國文化內核的挖掘等等。

港台電影人別說還原 歷史 了,只怕認識 歷史 人物都是靠的劇本。

然而——

電影版《真三國無雙》不是一部嚴肅的「 歷史 片」,它是一部改編的日本拍攝中國文化,我們再翻拍回來的影視作品。


日本版《真三國無雙》都「開無雙模式」了,它呈現的效果就是十分誇張的那種。

比如這個電影預告里,各位三國武將們武器一掃一大片,飛天遁地打架,還一路火花帶閃電,它反而是符合 游戲 的。


最關鍵的是,港台導演拍中國古裝影視劇很愛整日本和風那一套。

這本來就是改編的日本 游戲 ,那些希望還原中國 歷史 的觀眾,人家一句 這就是改編的日本 游戲 有日本元素不是很正常嗎?

仔細想想,這還真找不到反駁的理由。


所以,這部電影只要製作水平不錯,能還原日本 游戲 的一些經典場面;同時角色塑造,故事劇情講得不錯。

實際上,它似乎還是能部值得期待的電影。


這部電影到底值得期待還是不值得期待呢?

我個人覺得 對日本文化改編中國文化元素有興趣,同時 游戲 粉絲、演員粉絲可以期待一下,它對於中國普通觀眾並不友好。


這部電影最大的問題,其實是整個中國電影環境,與中國觀眾的三國文化認識。

日本對於中國「三國文化」確實有強烈的興趣,而且他們還做了很多非常成功的「三國」流行文化作品。

實話實說,日本對於中國「三國文化」輸出到世界有很大的功勞。


不過,這終究是除中國外的其它外國人。

哪怕日本「三國流行文化」有反哺回中國,但終究是 游戲 迷,動漫迷等極小部分。

不管國內網上有多少人說日本人比中國人還了解「三國文化」之類的笑話。中國人對於「三國文化」的認識。一是來自 歷史 教育,二是評書、戲曲,口口相傳等傳統文化。


影視流行文化上面,對於中國人影響最深刻的還是央視版《三國演義》。

這幾年,哪怕是當初被罵的《新三國》,在網路上的火爆都遠遠要強過那些日本的三國流行文化作品。


說白了: 就是日本「三國流行文化」作品,在中國的受眾沒有想像地多。

這部電影版《真三國無雙》上映,我們假設它對於日本 游戲 非常還原。但大多數中國觀眾看著浮誇的造型,誇張的打鬥,無雙一掃一大片。

日本人會覺得燃爆了,熱血沸騰。


大多數中國觀眾只會覺得中二,甚至是那種大型cosplay現場。

尤其是很多演員的形象,和大家印象中的 歷史 人物相去甚遠,絕對get不到那種。

這大概類似日本拍的真人版《王者天下》吧, 不管國內有多少漫畫、動畫粉絲在那吼多還原漫畫,在日本影響有多大之類的。


中國觀眾就覺得日本人拍的這個中國戰國,又中二又小家子氣,彷彿一群村長在打架。

當然,這部電影只要故事劇情、角色塑造非常好,憑借過硬的口碑也有可能破圈。但是看著導演編劇近年的電影,還有積壓了足足四五年之久。

說實話,這個機率低到可以忽略不計。

㈧ 香港著名電影導演杜琪峰經典語錄摘抄


杜琪峰,香港著名電影導演、監制,擁有超過25年的電視和電影拍攝經驗,曾監制和執導了超過50部電影,是香港當今最活躍並最具影響力的導演之一,曾三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是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次數最多、金馬獎最佳導演得獎次數最多的導演,作品亦多次在海外影展展出。其與韋家輝、游達志等人共創的銀河映像,更是開創了香港電影的新紀元,其風格劍走偏鋒,獨樹一幟,成為新世紀後香港影市中的一抹亮色,在影迷心中樹立起了良好的口碑。他也是開創香港劃時代警匪電影的主力導演之一,其經典的作品有:《暗戰》、《槍火》、《暗花》、《黑社會》、《pTU》、《柔道龍虎榜》《全職殺手》、《瘦身男女》、《孤男寡女》《單身男女》《高海拔之戀2》《盲探》《毒戰》等等。

杜琪峰經典語錄:

內地導演很不錯,他們很努力去表達社會問題、或者人現今的心態。但我總覺得他們缺少了一些幻想,去想些不是正常人敢想的東西。

兄弟情義只是一個夢想。現實里一定是利益至上,誰有好處,誰可以拿多一點利益,這才是真實。

電影對我來講,和喝水吃飯是一樣的,已經離不開了。

一個人的作品是離不開誕生的地方的,沒有刻意地限制自己。但是在這里感覺就很對,靈感還沒有枯竭,也許以後就沒有感覺了,但是還要拍電影,就要到各地去找了。

電影節對於電影人來說一定是很重要的,重要的不是獎項,而是交流。全世界的電影人平時聚在一起的機會很少,一年到頭除了幾個電影節以外就很少能遇到,電影節更像是聚會。

靈感枯竭就要休息。自己的狀態好,才會有感覺拍片子。你自己都很疲憊,都沒有和人說話的慾望,又怎麼能有好電影?

我做一個電影出來,就只是希望這部電影的壽命長點,五十年或者一百年後都有人看,無關票房,無關獎項。

藝術跟商業一樣,都有秘密,跟你說的那些都是騙你的。如果大家騙大家,做門面功夫,有什麼意思?我就簡單點,我只是一個導演。

做導演不需要去搞人緣。導演與導演之間喝酒、講電影,但其實個個都很自私,自己都藏著自己的想法。別人的創意,為什麼要跟你溝通,跟你分 享?電影是很個人的東西,有什麼好研究?

我覺得獎項不是一個很公平的東西,除了有人情分的因素在裡面外,還有很多其他因素要考慮。你看很多香港藝人拿了影帝,但演技一塌糊塗,不曉得演什麼東西,到現在也不曉得他為啥能夠拿影帝。

在一個平等簡單的環境裡面講愛情,才看得出愛情最本質的東西。

一個健全的國家人民不會很怕,因為政府會有制度保護你,大部分東西是公平的,所以不需要特別用錢來保護自己。在一個真正的太平盛世或者和諧的社會,大家根本不覺得錢是很重要。

我的感覺是中國人的成長訓練裡面,缺少紀律和尊重。我覺得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是國民教育。國民教育第一件事,就是教會你尊重所有人,尊重這個國家的每一樣東西。

一個知道自己肯定死的人,為了求生,他一定出賣所有人

現在的社會大家太容易就分手,以前我父母的年代不是這樣的,現在的年輕人面臨太多選擇,慢慢地,愛情就不是太珍貴了。當然,我在電影里講的是很珍貴的愛情,但我覺得,人很難有永遠的愛情。

和我年輕的時候不同,香港早已不是工廠妹、車房仔、廟街皇後、慈雲山爛仔的搏殺時代,白領族已成主流階層,辦公室是他們生活很重要的部分,也是人生的戰場與情場,拍他們熟悉的場景,很容易讓年輕人產生共鳴。

碰上電影業不景氣也沒有什麼好講,這是我自己的選擇。我拍;再小,我也拍。我就是不停地拍。情況再不好,我也沒有走出電影業。我不想走回頭路。我的想法就是,我要把整個人生放在電影里。我不甘心。我相信電影會一直在中國人的世界裡存在。

每個人都希望做一些自己永遠會記得的事情,卻未必有這個勇氣。因為人們總懷疑我到底有沒有能力幫助別人?

既然電影是對人生的描述,我就要把人生中這無可避免的重復的錯誤和生命的意義給揭示出來。可能這就是為什麼人們說我的電影悲和灰。

人生根本就是一個循環。我們總是在同一個范圍內出錯,錯了還要錯,走不出去。就好像生病了,看好了,接著就等待下一次生病,再看好。但是總有一天生病,卻好不了的。人應該過精彩而非平淡的人生。可是精彩不是永遠的。但是,只要選擇了那樣一次精彩,就不枉此生。

我從不寫劇本,都是想到了就去現場,所以有時候一部電影我會拍兩年,這種做法很浪漫。

金像獎我不會去,除非有改變。如果你看到我去金像獎,就說明他們不僅改變了,而且我認為他們的改變是對的。

西方的記者也經常問這個問題,在他們看起來,我的戲裡面的兩個男人像是在搞同性戀的。這種風格應該是因為我從小就喜歡看武俠小說,金庸和古龍都是我喜歡的,張徹的電影我也喜歡,這樣,我不免會受到影響。

我認為一部戲拍完了就算是一個結束了,接下來還要讓我為這部影片去做什麼其他的東西都很難,我覺得賣電影是別人的事情,我只是一個拍電影的人。也許我的這種原則不一定正確,但是這就是我了,我認為有機會去拍一部電影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有一天你看到一張紙在你面前飄過,你突然像得到啟發,之後,你會有一些很不一樣的想法,電影就是要表達這種很人性的東西,是啟發性的,不論最終的成就怎樣,我相信,首先要刺激到自己。

有些導演,由始至終只會拍一種電影;但也有些導演,他們在拍攝過程不斷尋求創新與突破,甚至不斷改造自己,隨著年月與人生經驗的改造,很順理成章。

人應該過精彩而非平淡的人生。可是精彩不是永遠的。但是,只要選擇了那樣一次精彩,就不枉此生。

香港著名電影導演許鞍華經典語錄摘抄



好多東西都沒了,就象是遺失在風中的煙花,讓我來不及說聲再見就已經消逝不見。

笑到肚子痛,比哭到心痛好。

青春正二八,生長在貧家,綠窗春寂靜,空付貌如花。

離騷的偉大就在於,它以女性為中心,在我的詩論里,凡是輕視女人的詩人都是二等詩人。包括李白在內,他不是什麼大詩人,杜甫是一流的,屈原是一流的對不起,我有沙眼哪。

在這年頭,誰能幫我發財就是最大的愛。

我有一個荒唐的說法。女人分美人和佳人,知道為什麼嗎?美人喜歡力量型的男人,他們喜歡mucle肌肉,像虞姬喜歡力拔山令氣蓋世的男人。佳人就不同,佳人喜歡男人有腦子,所謂才子佳人,喜歡他們滿腹經綸才高八斗。

即使沒有別人給你理由,生命依然值得堅持。

人生最甜蜜的歡樂,都是憂傷的果實;人生最純美的東西,都是從苦難中得來的。我們要親身經歷艱難,然後才懂得怎樣去安慰別人。

天下萬物都有定時,哭有時,笑有時,生有時,死有時。

中國香港電影導演徐克經典語錄摘抄



徐克(Tsui Hark),本名徐文光,1950年2月15日出生於越南西貢市,祖籍廣東省海豐縣,中國香港電影導演、編劇、監制。1966年移居香港,後到美國攻讀電影。1977年回港後,先在無線電視擔任編導,後轉投佳藝電視。1979年執導處女作《蝶變》,1981年執導電影《鬼馬智多星》,憑該片獲得第十八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1991年推出作品《黃飛鴻》,榮獲得第1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1992年徐克導編電影《黃飛鴻2之男兒當自強》,取得3039萬的票房,獲得第1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等計9項提名。1997年徐克監制首部動畫作品《小倩》,2001年導演電影《蜀山傳》。2005年徐克推出電影《七劍》,獲第4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獎。20xx年徐克執導電影《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影片在中國大陸收獲3億元的票房,並獲得第三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電影獎。20xx年徐克編導電影《龍門飛甲》,為首部3D武俠片。

徐克經典語錄:

有時候我們拍一部很經典的電影,很多年之後它突然完全失去當時的魅力,原因是什麼?因為在一部好電影的後面,總跟著很多電影模仿它,模仿與重復導致它失去最初讓我們震動的力度。

對於創作來講其實每個時刻都在創新,不是到什麼階段才創新。我覺得作為導演來講就要不斷的追求進步,不斷向前邁進,每一分鍾每一秒鍾我們都在創新,所以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每個演員都需要一些機會把他們的表演事業拓寬,導演給演員提供這樣一個改變和發展的機會,而演員又能信任導演,我覺得是一個很難得的緣分。

兄弟是一個很簡稱的東西,如果有人在你生活裡面無條件你,無論你成功失敗,無論你選擇對不對,他都一直很你的話,我覺得這一點上他是一個兄弟。

我覺得電影等於是跟女人一樣,是感受人生的一種藝術,你可以有自己對人生的感受,觀眾看才有感覺。

回頭一看,很多事情其實無所謂,最重要的是你讓別人有沒有開心,別人有沒有讓你開心過,可能一輩子就是這樣子過。

兩個人在一起,就好像投影機跟那個銀幕一樣,你需要一個銀幕來看看自己的畫面。我很難說是怎麼回事,因為有時候你需要另一個人去看看自己的樣子,可能這個人就是你的愛人。

我一直沒有長大過,我還是一個孩子,這是一個很好的感覺。

我們看小說也好,看歷史書也好,常常會看到不同的人會對同一歷史事件持不同的觀點。這種觀點在事件與事件的比較下,就出現了某種空間。對於現代人來說,絕對是可以通過歷史事件表達自己的一些看法的。

每一項新技術產生之初都伴隨著爭議,隨著它的日漸成熟,大家的接受程度也越來越高。

對於一個導演或者電影人來說,最重要的是我們喜歡某個故事,喜歡某種題材,想用自己的方法把它拍得最好看,跟觀眾分享我們對於這個故事的情緒和感受。讓觀眾記住一個角色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武俠是中國文化傳統,你們都去關注現實,我只好延續傳統。

我喜歡的就是將電影習作視為自己經歷自己的思維旅程。經歷過不同的階段,自己要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領域。

我希望我的電影能夠反映兩樣東西:一是周遭環境;二是我。這不是什麼偉大的想法。

在好萊塢拍戲時的工序很簡單:接劇本、拍攝、後期製作。制度太過健全令到一個導演似乎只是參與了一部電影的部分誕生過程。

只要拍得好,演員不用說英語也可成為國際片。

每個人對武俠的定義未必一樣,我所講的武俠,也是一種個人在現實社會裡面追求這種突破的精神狀態的東西。

我覺得武俠電影就是讓人感覺到是一個很多故事裡面有一些很精彩的片段,讓人家回想,不斷地記住,讓看的人很享受電影本身的、有些劇情上的一些所謂高潮啊,一些人物性格本身衍生出來的一種很磅礴很偉大的豪氣,然後感染到每個觀眾身上,回去不斷在回憶過程裡面很感動,對人物情緒上很感動的東西,我覺得就追求這種感覺。

劍除了它本身是一種武器外,它還代表一種身份一種修養。那我們塑造一把劍的時候,就等於說塑造它的可能性,比如從開始到最後,到它的過程有多少過程能讓劍客去成長,從劍身上領悟到人生、生命的一種東西。

香港鬼才導演王晶經典語錄摘抄




王晶,原名王日祥,香港著名電影導演,有香港鬼才導演之稱,出生於香港,祖籍浙江紹興,在香港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導演人物,父親是著名導演王天林。王晶1977年編寫了第一部電影劇本《鬼馬狂潮》。此後十餘年,編過40多部電影劇本。1981年首次執導電影《千王斗千霸》。他編導及監制的電影包括《精裝追女仔》《最佳損友》《至尊無上》《賭神》等。1997年,他聯同文雋等成立最佳拍檔電影公司。近年來代表作有《賭俠大戰拉斯維加斯》、《千王之王2000》、《未來警察》、《財神客棧》《大內密探零零狗》。

王晶經典語錄:

我的底線很清楚,就是我不會沒辦法。在這個世界裡活下來,你必須要有火眼金睛。

影評人的作用主要是善意地鼓勵電影製作人。可是現在大多在嘩眾取寵,放大自己。其實影評還應是文學批評,文學批評不是要把文學家說死,而是把文學帶到走上正確的道路。

我從來不覺得情色電影能證明一個導演本身的品質。我拍的電影其實從來都是贊美女性的,我必須讓女性看了之後不會臉紅,不會反感,這是我一直堅持的底線。

電影世道是大家好才是真正的好,一家獨大或者一兩個戲賣錢,那電影世道是不會好起來的,必須整體蓬勃,大家的票房都不錯,這樣電影世道才會在一個互相刺激的情況下,達到一個大滿貫。

電影市場並不是建築於電影的素質上,而是建築於社會跟經濟上。當社會跟經濟發展到某一個階段的時候,它對電影就有一個巨大的需求,電影市場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並不是有10個導演拍了10部很好的影片,電影市場就突然膨脹起來了。

一個導演應該找尋一些值得尊重的影評,吸收人家的意見,而不是對一些無聊的批評生氣。

我不會刻意地仿效別人。大家的文化背景不一樣,條件不一樣,仿效並不是一個聰明的行為。導演不跟著時代做出改變也不是聰明的導演。為什麼不做出改變呢?

把重心轉移到內地,不是我要,而是誰都要,哪個導演都要。誰不要,那是笨蛋。任何一個對市場有認識的人,都能在一個成熟的市場里邊取得一定的成就。

我覺得最主要就是要與眾不同。如果大家低胸你就低胸,大家短裙你就短裙,大家搞笑你就搞笑,那就死定了。一定要讓大家記得你是跟別人不一樣的,那才有機會紅。

我能維持拍片32年,並且越拍越大,那就證明實力在。那些愛耍嘴皮子的笨人愛說什麼就隨他說吧,對我來說早習慣了。

電影是第八藝術,但它不是我的藝術,我的藝術可以是音樂、繪畫,但不是電影。電影是我用來換飯吃的,怎麼能當作藝術,我的電影從來都是從商業目的出發,票房好,有錢賺才是我的電影。藝術和商業是沖突的。

不是少穿就性感,性感是一種感受,一種態度。

看演員我是有我的一套的,除了英俊、漂亮,一個人身上一定要有別人沒有的氣質,這樣他就會成為明星。

你總要有一些獨特的才能,比別人看得更清,看得更遠,你成功的機會才能越大,香港很多明星都是我發現的,我不否認我的眼光比別人獨到。

我們電影人就是游牧民族,哪裡有水有草,我們就去哪;哪裡有更多的觀眾,我們就去哪。

我個人並不排斥藝術電影,也很喜歡不少藝術大師的影片,但市場有分工,我註定就被安排在商業和賺錢這個位置上,我不會說大話,但是有自己的原則。我很享受這種工作狀態。

我一直覺得沒有不好的演員,只有不好的導演。

賭是一種心態而不是一種行為,我拍的也是一種心態而不是行為。

每天都要把最近發生的事情寫成笑話,你說怎麼可能沒有靈感呢?每次我成功都會總結為什麼成功,導演最重要的是讓觀眾過癮,而不是自己過癮。

我耍嘴皮耍不過馮小剛,我只能用整體動作和氣氛。

我戲里戲外是兩個人。雖然所有的賭博我都會,但我平時不賭,我知道一旦陷進去,就永遠別想爬出來。

拍情色片是市場需要,不代表人格有問題。

有人說我拍戲很爛,我就絕不會這樣說人。你說達不到水平就可以了,為什麼要用這種侮辱性的詞語?所以這么說話的人本身就是爛人。

很多電影人不懂娛樂電影,只好躲在藝術片後。他們可以拍十部藝術片,可以用藝術這兩個字遮羞,拍一部娛樂片,他就成了票房臭蛋了。他們沒有挑戰市場的勇氣。

電影中和生活中的幽默是兩種東西,不幸的是你不可能兩全其美,往往是電影中非常幽默的人在生活中是個悶蛋,很不好玩。而且引發大家鬨堂大笑的不一定是幽默,可能是搞笑。那是精確計算出來的笑聲,生活中的幽默不是預先設置好的,是即興的。

我覺得,比演戲更重要的是對人的尊重。我進片場前就知道想要什麼,告訴演員你要的是什麼就可以了,然後像修改文章一樣,刪去你不要的部分,大家都會很有效率。

我不會做一個把演員當成泥娃娃雕塑的導演,他們不是木偶,他們能夠找到最適合的方式,我要做的就是給他們發揮的平台,在關鍵時刻給他們一點方向,如此而已。

我看演員主要看性格和氣質。為什麼有的演員成為流星或者一直沒有火起來,不是因為他的演技,而是因為他的性格。觀眾沒有一個必須的理由非看誰不可。所以人太拽了,就白痴了。沒有你,大家一樣活,可惜很多人不這樣想。

父親給我一個範本,讓我知道在這一行,你會有多少受傷害的可能。就好像你有了一個航線圖,你可以避開所有暗礁,有一條安全路線。

所有在電影里搞笑的人,生活中都是悶蛋。卓別林、周星馳還有他,都符合這個定理。

我不會騙人,但不能有人騙我。我不會只看布景板前面的花哨,我總要到它的背後看看。我的生活只有真相,所以我這樣的人不會很快樂。自己騙自己的人才會有快樂的機會。

㈨ 香港十大著名導演有哪些。。。

有杜琪峰、徐克、王家衛、許鞍華、吳宇森、陳可辛、爾冬升、王晶、周星馳、麥當雄。

1、杜琪峰

杜琪峰,1955年4月22日出生於中國香港,祖籍廣東省普寧市,華語影視導演、編劇、監制,1980年執導首部電影《碧水寒山奪命金》正式開始其導演生涯。

主要作品有黑社會、毒戰、槍火、暗戰、PTU、奪命金、復仇、神探、大事件等。

主要作品有變臉、赤壁、發錢寒、碟中諜2、英雄本色、喋血雙雄、風語者、追捕等。

㈩ 從中國電影發展以來有名的香港導演都有誰求細數!

袁和平,王晶,杜琪峰,徐克,馬楚成,王家衛,劉鎮偉、麥當雄、元奎、林嶺東、唐季禮、陳可辛、程小東、韋家輝、陳木勝、劉家良、關錦鵬、李仁港、陳嘉上,成龍,劉偉強,吳宇森,周星馳,葉偉信,張徹,爾冬升

閱讀全文

與中國電影市場港台導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四川電視電影學院舞蹈 瀏覽:54
成龍電影裡面的跑車 瀏覽:101
姬騎車立立動漫電影 瀏覽:260
西瓜視頻電影推薦老師學生 瀏覽:240
湯日本的一部電影 瀏覽:433
生活是一部魔王電影什麼意思 瀏覽:556
史前鯊魚電影大全集 瀏覽:300
電影天氣觀後感 瀏覽:745
電腦網上看電影自動儲存位置 瀏覽:670
女孩詭異懷孕的美國恐怖電影 瀏覽:931
文理電影網 瀏覽:429
人間有大愛電影免費 瀏覽:232
青春校園電視劇電影排行榜 瀏覽:969
五部美國電影學習英語 瀏覽:737
美食電影推薦app 瀏覽:978
一部穿白西裝殺手的國外電影 瀏覽:877
國外反恐特警組電影 瀏覽:129
電影開場是美國曼哈頓大橋 瀏覽:887
嗶哩嗶哩日本電影沒了 瀏覽:702
周星馳中學畢業的電影 瀏覽: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