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盲山原型被判死刑
《盲山》不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
《盲山》是李楊導演在2007年時候拍攝的一部電影,又黃璐等人主演,影片不是根據真實的故事改編,而是根據中國長期以來的人口拐賣這個現象改編而成。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女大學生白春梅,被不法分子欺騙並且拐賣到某法盲山區,在山區裡面生活了多年以後被解救出來的故事。
影片評價
《盲山》是一部令人憤懣,怒火中燒的電影,也是一部讓人倍感無力,心生絕望的電影。因為它幾乎不是電影,就是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現實。它徹底打破了我們對這個世界「淳樸善良」的幻想,把黑色的罪直白地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無地自容。
該片是一種真正的電影,它可以告訴後來人,真實的電影,真實的世界是怎樣的。該片反映了人類的劣根性,批判了人們對金錢盲目追求,同時在警惕人們,得到金錢的同時可能已經失去了很多東西。
㈡ 盲山電影簡介
《盲山》是2007年中國導演李楊的一部電影,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盲山電影簡介,供大家參閱!
《盲山》是2007年中國導演李楊的一部電影,由黃璐等主演,盲山是將一種批判的眼光投向了中國長期不斷的社會問題——人口拐賣。
講述出女大學生白春梅被拐賣至某法盲山區,多年後被解救的故事。
版本1(國內公映版):22歲的女大學生白雪梅(黃璐飾)找工作的時候認識了熱情大方的姑娘胡曉曉。她在工作和金錢的誘惑下和胡曉曉一起坐車去山區采購中草葯。
經過長途跋涉他們來到一個小山村。白雪梅睡醒後,發現胡曉曉和她的老闆早已不知去向,她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
白雪梅被告知,她已經被家裡人賣給40歲農民黃德貴做老婆了。到這時候她才知道,自己上了人販子的當了。
白雪梅想要回家,遭到了黃德貴的拒絕。到了晚上黃德貴上床要和白雪梅睡覺,她堅決不肯就範。憤怒的黃德貴強奸了她,並且將她關在屋裡。白雪梅稍有反抗就會遭到毒打、漫罵。
白雪梅從此失去自由,被迫生活在一個陌生而野蠻的山村。
性格堅強的白雪梅不斷尋找機會的逃跑。但是這個封閉的山村中沒有一個人願意幫助她這個外來人。他們反而還幫助黃守貴對她嚴加看守。她每次逃跑都被抓回來,當眾毒打。村民們的自私和冷漠,當地官員和警察的瀆職行為使她在那裡孤立無援。
白雪梅為黃德貴生了一個男孩,使黃家對她放鬆了警惕。白雪梅在初中學生李青山的幫助下,和父母取得了聯系。由於村民的阻撓,與父親一同而來的兩個警察無法救出白雪梅,於是他們商量改天偷偷救走白雪梅,白父留這陪女兒。某日,在警察的幫助下,她終於逃出了這個山村。但是她的孩子卻不得不留在那裡。
版本2(海外公映版)結局與國內公映版本不同:黃德貴知道白父就是想帶走自己的“妻子”,於是想把她帶走藏起來。在黃德貴和白父的爭執下,雪梅為救父親,把菜刀砸向自己痛恨的黃德貴……
新片在陝西秦嶺的一個村莊拍攝,除女主角黃璐為北京電影學院03級表演戲本科外,全部起用當地村民和非職業演員。因出演《盲山》,“傻根”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而黃璐也因《盲山》中出色的表演而走紅國內外。
該片講述了一個女大學生被拐賣到關中農村,兩年裡不斷掙扎逃跑最終被公安機關解救的故事。李楊說,拐賣婦女這個話題並不新鮮,但他關注的是事件背後的人。2006年年初,李楊專程到成都金堂、中江,花了兩個多月時間采訪被解救的被拐婦女的生存狀態,並撰寫劇本。
李楊表示,以前在電視上看見一條新聞,一個女孩被拐賣到山村,為了逃出來而殺了她的“丈夫”,最後被判處死刑,這個新聞令他感到很震撼。
為了拍攝《盲山》李楊甚至抵押了房子。
《盲山》有個角色叫鄭小蘭,在白雪梅寧死不從的時候,有天她抱了孩子來勸慰:“你看我也是給賣來的,還不是這樣了?先把身體保住才是,不然怎麼逃?”這個演鄭小蘭的,真就是四五年前從四川一個縣城給騙嫁到那村裡,才20歲,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我們是拍攝時候才知道的。”李楊說,“她天天來劇組,我們後來就讓她演戲。她丈夫不願意,打她,她就威脅:你再打我就跟劇組走!丈夫沒敢再打,後來我告訴副導演讓這丈夫也來串個角色。反正是農閑,劇組一天管3頓飯,連她抱的孩子也給一份錢。”
導演李楊表示,自己一直對婦女命運的題材比較感興趣,為拍攝這部影片也調查了大量關於被拐賣婦女的資料。而《盲山》這個片名也是欲與之前的《盲井》形成系列,隱喻人性的冷漠、自私:“這個名字有多重涵義,留給觀眾自己去定位吧。”李楊告訴記者,《盲山》的入選同樣出乎他的意料:“有個亞洲的選片人想看,我就給他寄去了粗剪版。過了一段時間也沒有什麼回復,結果後來就得到通知說入選了。”對於最終評選的結果,李楊表示並不看重:“2006年是戛納電影節六十周年,作為一個電影節,它能夠歷經風雨、坎坷一直在堅持,我希望它能堅持以藝術品質為上,一路走下去。不過對於我的這部作品,還是順其自然吧,電影節不是《盲山》的最終目的。”
大陸版和海外版的結局並不相同(兩個結局都是真實的)。
“李楊再一次展示了他是一位製造銀幕張力的電影大師。”
'Li Yang demonstrates once again that he is a master of cinematic tension..'
——英國《國際銀幕》雜志
“ 強烈的掌聲和歡呼聲爆發出來。。。李楊這部極其出色的電影蘊涵著巨大的沖擊力和感人的戲劇張力。。。它將會吸引大批觀眾。”
'Massive applause broke out .... Li Yang's extraordinary film... enormous political impact as well as being a moving drama. ... should attract audiences far and wide.'
——美國《好萊塢報道》雜志
“經久不息的掌聲和贊美聲從觀眾席中爆發出來。”
'...thunderclap of applause and cheers from the audience.'
——美國《時代周刊》
㈢ 你認為電影《盲山》的女主有沒有可能逃跑成功
非常感謝悟空邀請!在這里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拐賣」一個沉重的 社會 話題,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發生這樣的事情。看過電影《盲山》的朋友都知道,這部電影把女大學生畢業找工作被拐賣的事情,拍成了電影,非常具有教育意義。
電影《盲山》講述的是女大學生小梅,由於輕信兩個所謂的老鄉,被騙到大山裡的故事。小梅天真的以為跟兩個老鄉到大山裡做葯材生意,還可以賺大錢,殊不知這兩人居然是騙子。
作為大學生的小梅,知道自己被騙以後,非常的不甘心。她先後一共嘗試了5次逃跑,不幸的是,都失敗了。
第一次逃跑
一天,阿貴的娘來給小梅送飯,小梅趁著門沒關,一口氣沖出了門外,以為可以僥幸逃脫。誰知道村裡人看到小梅逃跑,男女老少一起去追小梅。小梅跑到半路剛好遇見村主任,以為有救了,沒想到村主任居然說阿貴也是花了大價錢才買到小梅的,如果小梅一走了之才是正真的騙子。還叫小梅跟阿貴回去,小梅聽完一臉茫然。小梅被帶回了阿貴家,阿貴把小梅關在屋子裡,還把她的腳也綁起來,怕她再次逃跑。就這樣,小梅第一次逃跑沒有成功。
第二次逃跑
一天,村委會的人到阿貴家收取養豬費,其實阿貴家並沒有養豬,但是也被迫交了費用。小梅以為阿貴一家人怕這些人,或許這些人能幫她逃出去。於是她拚命的敲打窗戶,希望引起這些人的注意。但是這些人聽到敲打窗戶的聲音,一個勁的誇阿貴艷福不淺,有一個這么漂亮的媳婦,而阿貴則告訴這些人,小梅精神有問題。於是,小梅第二次逃跑的希望也消失了。
第三次逃跑
經過前面兩次逃跑計劃失敗以後,小梅心裡有些絕望了,於是尋短見,割腕自殺,幸好後來被搶救過來了。在這個村裡,還有一些跟小梅一樣被拐賣到這里的婦女,阿貴娘把其中幾個婦女找來安慰小梅。她們勸小梅先安頓下來,以後在慢慢想辦法,活著才有希望,這些話,小梅聽進去了。可是過不了幾天,她終於忍不住了,又一次逃跑了。這一次她逃到了馬路上,可是由於沒有3塊錢的車費而沒有乘上車。而這時,阿貴帶著村裡的幾個大漢,追了上來,再一次把小梅綁回了村裡。看到這里,真是覺得好同情小梅,太可憐了,就因為沒有塊錢,又被抓回去了。
第四次逃跑
村裡的小學有一個老師叫德誠,他是阿貴的表弟。他上過高中,在這個村裡算是一個文化人,他盯上了年輕貌美的小梅。他經常跟小梅講一些人生的道理,還說她有辦法幫小梅逃出去,小梅天真的以為他是好人,能幫到她。不久,德誠的真面目就漏出來了,他以幫小梅逃出去為借口,多次佔小梅便宜,不斷跟小梅發生關系。這件事情被阿貴知道以後,德誠覺得非常沒有面子,於是收拾行囊離開了村裡。這樣一來,小梅藉助德誠逃跑出去的希望也泡湯了。
第五次逃跑
為了逃離這座大山,小梅冥思苦想。於是他來到了小賣部,跟老闆討價還價,最後以40塊錢把自己賣給了老闆。最後,她拿著自己掙的40塊錢,滿心歡喜的再次逃跑。這次她順利坐上了車,來到了鎮上。就在她剛坐上回自己老家的大巴時,又被阿貴和村裡的一夥人拉下車。眼看就要逃跑成功的小梅又被帶回了阿貴家。於是,第五次逃跑計劃也沒能成功,小梅傷心欲絕。
最後警察成功救出了小梅
小梅不斷給家裡寫信,可是後來才發現阿貴把郵遞員也收買了。天無絕人之路,村裡的一個小孩幫小梅把信拿到鎮上去寄,這次小梅的父親終於收到了她的信。警察在小梅父親的帶領下,成功把小梅救了出來。
小梅5次逃跑都沒有成功,好在有警察叔叔的幫忙,才得以離開這座大山。這部電影告誡我們,出門在外,千萬不要相信陌生人,特別是女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要結伴而行,否則被騙到大山裡,想逃都逃不出來。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里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里,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 健康 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盲山》是2007年中國導演李楊的一部電影,由黃璐等主演,盲山是以一種批判的眼光投向了中國長期不斷的 社會 問題——人口拐賣。這部電影是有兩個版本的結局,其中國內版的經過嚴重刪減,並且更改了原版內容,海外版時長143分鍾,而國內版只有95分鍾。
海外版結局是:白雪梅的「婆婆」以死相要挾,鼓動村民暴動,攔截警車,以至於警察不得不暫時終止營救離開,而雪梅的父親主動留下陪伴,雖然警察說過一定會想辦法回來營救,但就在第二天雪梅的「丈夫」黃德貴及其他村民因擔心警察回來營救,而決定將雪梅及村裡其他被拐婦女一起藏起來,因此雪梅的父親與「丈夫」發生沖突,雪梅的父親遭到毆打,雪梅見狀情急之下拿起砍豬草的刀砍向自己的「丈夫「黃德貴。到此全片結束,留下一個懸念的結局。
國內版結局是:因此前營救遭遇黃德貴及全村村民的強烈阻撓而以失敗告終,於是警察採取在清晨乘全村村民不備的情況下,將白雪梅及村裡其他被拐婦女一起營救出來,但白雪梅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孩子。
而我認為在現實生活中僅憑女主,能逃跑成功的機率還是比較小的。因為我相信在現實生活中對待被拐婦女的殘忍手段遠勝於電影,電影中女主雖遭受多次毆打虐待及「婆婆「盯梢,但行動並未完全受限的。而現實中也經常有此類新聞的報道,經過多次的逃跑,怎麼可能還會讓她行動自如,還瞅准機會就跑?壓根就不可能會給她有這樣的機會,早就經受用鐵鏈鎖住手或腳,關進小黑屋,吃喝拉撒都在那裡的非人待遇了,而在此等非人的摧殘下,人不崩潰瘋顛那是不可能的事。
拐賣婦女的事件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謂屢見不鮮,所以在這提醒各位女性朋友,如果遇到人販子,你一定要保持冷靜!盡量可能的跑到人多的地方,如果圍觀的人不理睬你,你就搶旁觀者的手機,損壞他們的個人貴重物品。
或者如果你一個人遇到奇怪的陌生人尋求幫助,尤其是女孩子遇到,你一定要長個心眼!因為男人不會找女人幫忙!大人也不會找小孩幫忙!強壯的人不會找弱勢的人幫忙!
1、有這勇氣劫持司機,那領導來他們村參觀的時候她怎麼不敢從樹林里跑出來向領導匯報?怎麼不敢一刀殺死這個假丈夫?請記住她只是個女學生,成為不了動作片的女主角,當然她也太低估了人性的丑惡!一支香煙和一隻雞,旁人就能把身邊這醜陋的一幕當成電影——我只管看我的,跟我有啥關系?
2、抱住警察不讓他走?他們要是有解決的能力就不會被村民嚇退,說白了就跟這個村的村支書一樣,見怪不怪!能和稀泥就和稀泥!指望為這點小事(至少對於那些基層單位來說)派更多的支援?那真是難上加難!
事實上擺在白雪梅面前的,是一道巨大的關卡!
被拐賣的女性通常會被困在什麼地方?答案當然是無比落後且封閉的山區之內,畢竟城市或者交通相對便利的村落由於特殊的條件經濟狀況較好,發生拐賣事件的幾率並不大,在這一區域有足夠的逃生空間,但一旦被困到大山裡,這幾乎就等同於掉入了一個地獄,封閉的村落早已經成了一個固定的聯盟,村子裡的人幾乎沒人能幫助白雪梅,跑出去?不知道方向,身上沒有錢和糧食,一樣也走不出去!就算是逃了出去,在麻木的外人面前,他們也只會當成樂子,大多數人不會幫助一個的確需要幫助的人。
想想白雪梅的逃亡 歷史 ,鑽到樹林里摸不清方向,走在山路上直接被抓(畢竟村莊外圍沒幾條山路,很容易逮到),當然身上沒錢也走不了多遠,可好不容易通過賣身換來的錢得到了逃跑的車費,來到外面的白雪梅卻發現她看到的是一個更加麻木的環境,可恨嗎痛心嗎?可這的的確確是那個年代很多地方的面貌。
想想這些年屢屢報道的被困在大山深處的黑磚窯和黑煤礦的那些工人,再想想被拐賣的兒童和女性,最終往往營救他們的卻是外地的警方和媒體,本地的部門為什麼沒有給予制止?難道他們真的什麼都不知道?事實上他們很清楚,只是不想管而已!
旁邊最親密的人把自己當成犯人,外面的人更是一副麻木不仁的態度,指望想在這樣的環境內逃生,逃跑的概率跟買彩票中獎的概率不會相差太大!
這很難說,問題不在於逃不逃的出去,而在於女主該如何反抗。
警察很難做原因我想有這幾個,在現代是人權主義 社會 ,警察也不好強行於這些思想落後的山裡人強行對抗,他們犯的並不是死罪,並且他們的反抗也很大,並且在偏遠地方執法成本也高,並且你也不能把他們全部突突了吧,這是不符合現代法治精神的。並且女主本身價值也不大, 社會 地位,能量也少,自然關心的就少,如果是一個著名的美女優秀科學家,結果是絕對不一樣的。這不是在指責,而是我認為事實真的就如此,就只能說「真實」。
而女主如何反抗,這就要看她意識到自己被剝奪的有多少東西的意識了。如果是我,我想到的是我的青春自由被剝奪,身體,精神遭到摧殘,人身安全被威脅,和父母朋友待在一起的快樂被剝奪,並且被一群沒有文化的醜陋人格所支配命運。我本可以找到一個帥氣的男友,過著舒服的日子,為什麼要和一個文化低俗,醜陋人格或許甚至一定程度的扭曲的鄉里人強行地在一起,整天面對的是一群沒有素質,自己無法忍受的人,和他們生活在一個閉塞的鄉村中,並且無法感覺到交流的快樂,每次晚上還要忍受著肉體的傷和心裡的絕望。感受過美好生活,美好前景,可以深造,有機會大城市戀愛學習,甚至發揮自己對 社會 的價值,為什麼自己忍受命運要待在一個絕望的地方,一直強行地,痛苦地被它給抹殺,最後變成連痛是什麼都忘了的麻木。想到這點,自己不但被剝奪,並且還被麻木,我一定要逃走,一次,兩次,三次。如果絕望了,我會讓他付出代價,這是我還給你的!!!
作為國家領導應該重視貧苦農民的文化水平,提高文化素質,修養,定期培訓,抓緊時間提升全民素質,思維模式。
盲山這部電視劇反應的現實值得我們所有人反思,為什麼新時代的 社會 ,還會出現人口販子,販賣人口,說白了就是領導失職,監管不到位,力度不夠大,如果我是領導的話,物質文化思想一起抓,責任到人,彼此監督,學習新知識,業務比拼,獎罰分明,刺激員工上進。遇到壞人壞事,敢於斗爭,這才是王道。
從全局考慮,整體出發,尤其偏遠地區的文化教育,精神面貌,還有教師的素質才是重中之重,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提升農民文化水平。
這就是我個人的理解。
一個是否能逃出去不是問題的核心,關鍵是現實中,這樣的事例有多少?能夠逃出去的佔多大比例?是體制解救了她還是自己自救?
《盲山》分國內版和海外版兩種結局;國內版:白雪梅在警察的幫助下逃脫,但是她的孩子沒能帶走。海外版:黃德貴把白雪梅藏起來,而白雪梅的父親來尋找白雪梅遭到圍毆,白雪梅終於爆發拿菜刀砍了黃德貴...也就是說她沒能逃出去。
逃不掉的,現實就是如此殘酷
㈣ 電影《盲山》中 黃德貴的飾演者是誰
黃德貴的飾演者是當地村民。
盲山中的演員,除了女主角,都是在當地找的村民。包括那個陳春麗是真正被賣到那裡去的。在李楊導演的采訪中他自己說的。
《盲山》是2007年中國導演李楊的一部電影,由黃璐等主演,盲山是將一種批判的眼光投向了中國長期不斷的社會問題——人口拐賣。
盲山講述出女大學生白春梅被拐賣至某法盲山區,多年後被解救的故事。
版本1(國內公映版):22歲的女大學生白雪梅(黃璐飾)找工作的時候認識了熱情大方的姑娘胡曉曉。她在工作和金錢的誘惑下和胡曉曉一起坐車去山區采購中草葯。
經過長途跋涉他們來到一個小山村。白雪梅睡醒後,發現胡曉曉和她的老闆早已不知去向,她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
白雪梅被告知,她已經被家裡人賣給40歲農民黃德貴做老婆了。到這時候她才知道,自己上了人販子的當了。
白雪梅想要回家,遭到了黃德貴的拒絕。到了晚上黃德貴上床要和白雪梅睡覺,她堅決不肯就範。憤怒的黃德貴強奸了她,並且將她關在屋裡。白雪梅稍有反抗就會遭到毒打、漫罵。
白雪梅從此失去自由,被迫生活在一個陌生而野蠻的山村。性格堅強的白雪梅不斷尋找機會的逃跑。但是這個封閉的山村中沒有一個人願意幫助她這個外來人。他們反而還幫助黃守貴對她嚴加看守。她每次逃跑都被抓回來,當眾毒打。村民們的自私和冷漠,當地官員和警察的瀆職行為使她在那裡孤立無援。
白雪梅為黃德貴生了一個男孩,使黃家對她放鬆了警惕。白雪梅在初中學生李青山的幫助下,和父母取得了聯系。由於村民的阻撓,與父親一同而來的兩個警察無法救出白雪梅,於是他們商量改天偷偷救走白雪梅,白父留這陪女兒。某日,在警察的幫助下,她終於逃出了這個山村。但是她的孩子卻不得不留在那裡。
版本2(海外公映版)結局與國內公映版本不同:黃德貴知道白父就是想帶走自己的「妻子」,於是想把她帶走藏起來。在黃德貴和白父的爭執下,雪梅為救父親,把菜刀砸向自己痛恨的黃德貴……
㈤ 李楊導演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全資拍攝的《盲山》值不值得一看
這部電影絕對值得看,首先是看他的導演,這部電影的導演格局非常大。我們給李楊導演點個贊,首先是敢拍,直面現實。其次是分享!這樣的電影很現實,也很揭露醜惡的社會不為人知的一面。
㈥ 電影盲山影評3篇
電影盲山影評1
初看《盲山》,也許我們會因為人性的卑劣而憤慨,也許我們會關注那些閉塞的山區,也許我們會指責創作者故意扭曲中國人。贊揚與指責都源於現實的殘酷,但是,真正應該引起我們思考的絕非拐賣人口以及買主的暴力。電影《盲山》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一個高度濃縮的現實社會。無論主人公白雪梅最終是否被解救,真正的《盲山》註定只是一部地下電影。
《盲山》反映的現實縮影十分鮮明。同一空間里的三類人構成了完整的社會。整個故事就是描寫層層剝削、層層被奴役的現實。
出身平常百姓的村幹部依靠著聰明才智,一面縱容村民知法犯法,一面剝削壓迫村民。對待上級,施展閃轉騰挪的伎倆,對待警察,又“擁兵自重”。電影里的村幹部就是中國基層政府官員的象徵。
貧窮的村民既是受剝削、受奴役的普通百姓,又是可惡殘暴的剝削者。他們畏懼村幹部手中的權力,盡管團結一心、又有大刀長矛,卻甘願繳納賦稅,不敢反抗。他們的權力范圍就是在弱小的婦女、兒童身上施展暴力。原本一窮二白,卻把金錢萬能論演繹得淋漓盡致。
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不幸婦女,要充當生養的工具、幹活的機器,還要隨時接受恐嚇與威脅。沒有思想,終日勞作是這些婦女的命運,否則,迎接她們的不是軀體的死亡,或許,就是法律的枷鎖。故事告訴我們兩個道理,以暴制暴是社會底層人民唯一的反抗方式;社會底層人民終究難逃被剝削的厄運。
據說,在國內公映的版本里,所有遭遇不幸的婦女都得到解救,法律的尊嚴、政府的威信得到了維護。這樣畫蛇添足的安排不過是導演李楊為了通過審查的屈從之舉。現實電影的命運反映出文化藝術必須依附於政治的無奈。想來,《盲山》和它的創作者們就是那些被拐賣的婦女。忽然想起80年代的老電影《茶館》,被奉為經典,倍受好評,想必當年好多單位都集體觀看了。同樣批判現實,命運截然相反。我想,絕不僅僅因為《茶館》沾了老舍的光那麼簡單吧。
電影盲山影評2
李楊的新片《盲山》屬於讓人看了之後無言以對的電影。無言以對有時候是因為對導演手段的拜服,有時候是對影片所反映的現實無可奈何。《盲山》屬於後者。
這部影片的真正力量,不在於激起人們對“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國西北某山區”拐賣婦女丑惡行為的痛恨,而在於將一個嚴密地將被拐賣婦女牢牢掌握的現實環境抽絲剝繭般展露。李楊說,中國人造字就是有文化,盲,就是沒有眼睛。白雪梅身邊的人,對於她的遭遇通通閉上了眼。沒有閉上眼的,盯在她的下半身,琢磨著從那裡得到一點好處。從人販子將白雪梅送入德貴家的第一天,白雪梅每天的遭遇都是其他被拐賣婦女曾經經歷過的。應對白雪梅的反抗,對於這個小村子裡的人來說,是一種日常的行為,非常自然,也非常默契,因而,也非常殘酷。婆婆演紅臉,公公演黑臉,順便在德貴強奸的時候幫忙按住腿;村民的老婆也是買來的,所以他們是德貴天然的同盟軍,在白雪梅逃跑的時候每次,這些人跟德貴永遠都是同時出現;郵遞員拿求救信去換了特產和好處,村主任打著官腔縱容村民的所作所為。鎮上的客車司機面對找老婆的村民只能開門,不能怪他,從影片情境設置中,我們知道鎮上的司法機關對於這件事也同樣是大開方便之門的。
漢娜·阿倫特曾經說納粹分子艾希曼犯下的是“平庸的惡”,因為他的所作所為只是執行自上而下的命令,忠誠地履行職責。他並不陰險狡詐也不蠻橫,除了對自己的晉升非常熱心之外沒有任何其他作惡的動機,而這種熱心本身來說也談不上是犯罪。阿倫特認為,這才是艾希曼的罪行中最讓人毛骨悚然的地方,因為他沒有思想,沒有判斷力。他以純真的熱情,做著世界上最為丑惡之事。脫離現實,沒有思考能力,可以發揮出人類潛伏與自身的所有丑惡本能。“平庸的惡”因其平庸,顯出比 “極端的惡”更為猙獰的面目。如果說村民沒有思考能力,這顯然不符合事實,因為他們都清楚買賣婦女是一件要坐牢的事情。只是解決生理問題以及傳宗接代的美好願望壓制了他們的思考;他們也從來沒有脫離過現實,因為現實就是村裡的男人很容易就打光棍。他們的惡還是平庸的惡嗎?
至少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這種惡找不出兇手,因為每個人都是兇手。但是我無力指責他們。如果我是一個生活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西北某地區一個小村莊裡面的光棍,一家所有的積蓄是七千塊錢,終於買了個媳婦,我對她會不會比德貴更溫情?我媽會不會幫我按住她的腿,並且在警車到來的時候耍橫般躺在車輪之下?這時候,如果德貴是一個有知識有理想有人性觀念並且敬重李楊導演電影的德貴,坐在筆記本電腦前,會不會寫下如上狀似沉重的話語,並發出一聲高貴的感嘆?面對白雪梅的苦難,電影中的人沒有眼睛。我們看完電影,這些人全都站在白雪梅的身後,雖然沒有眼睛卻不影響對我們的直視。誰能理直氣壯地與他們對視?
在前作《盲井》中,我對於結尾的那一段吊詭其實頗有微詞。一個想謀害他人性命換錢的人,結果以自己的性命幫“獵物”掙了三萬塊。吊詭經常給現實抹上荒謬的神色,但在中國這片土地上,連這樣的荒謬都顯得過於亮色。在山西的小煤窯里,不容易出現這樣殺人者與被殺者角色倒置的場面。在西北某地區里,我還是願意相信被拐賣婦女能夠被成功解救,不管數據與片尾的字幕是否相符。李楊在接受訪談的時候說,他天生喜歡戲劇沖突,這是他將女主角設定為一個漂亮的女大學生的原因。據說原版結尾是公安到村子裡進行解救時,德貴與公安以及白雪梅的父親發生拉扯,白雪梅情急之中手起菜刀落,將德貴的頭顱砍下。據說在國外放映時,每次到結尾都有掌聲,觀眾的情緒得到了極大的宣洩。在和諧版結尾中,白雪梅沒有殺了德貴。奇怪的是,這個和諧版結尾顯得並不怎麼和諧,法制與威權的代表,我公安戰士的形象不能說負面,卻尷尬而窘迫。德貴死與不死,白雪梅走脫與沒有走脫,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們已經深深感受到了一股強光,從沒有眼睛的眼眶射出,堵住我們所有廉價的話語。
好了,別對著自己白花花干凈的衛生間鏡子一遍遍問:“Are you talking to me”了,把自己當成一面鏡子,無數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國西北某地區的光棍,對著你喊“我們要老婆,我們要老婆!”他們沒有眼睛。
你試試看。
電影盲山影評3
很多年前就聽過《盲山》這部電影,在國外拿了大獎,導演也獲得了一致的好評。但是由於對此類題材電影不是很感冒,加上自己身邊也發生過同類型的事情,所以主觀的認為這部電影也講不出什麼新東西,也一直沒有把這部電影找出來看看。上學期在學校上影視名作欣賞的時候看到了這部電影,心中的震撼還是相當大的,冷靜下來想想,似乎有一些異樣的感覺。
看過《盲山》的人,大部分都會義憤填膺的批判和指責那些買賣人口的人。我想說的是,對於電影中利用假老鄉關系將女主角賣到山裡去的老闆,我們可以對他千刀萬剮,不用可憐半分。但是,對於從老闆手裡花巨資(7000塊錢對於一個山村的農民家庭來說無疑是一筆巨款)把女主角買下來的山中農夫,我們是不是可以多一些理解呢。我絕對不是鼓勵買賣人口,只是希望能夠站在農夫的立場上為他們說一兩句話。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這句話一直都是用來形容比我們更強的人,很少有人會聯想到那些比我們還要弱的人。想起了一個故事:新中國建立後,一位老將軍回到了他曾經奮戰過多年的山區,尋找他當年的房東大娘。當他花費很大的精力終於找到了房東大娘,拉著她的手說明來意時。已經雙目失明的大娘說了一句:“是不是又要打仗了,想起我們山裡人了?”聽了大娘的話,老將軍的眼睛頓時湧出了淚水。看到這個故事,我也是被震撼了一下。確實,當年我們依靠他們山裡人打下了江山,但是我們在建立自己的國家後又迅速的將他們給忘了。建國六十年,全國許許多多的地方都蓬勃發展著,而山裡,特別是偏遠山區,卻還是生活在解放前的那樣一種狀況。千萬不要說他們不思進取,懶於奮進。他們當年願意為了那虛無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跟著一群與自己完全不同世界的知識分子幹革命,拋頭顱,灑熱血,難道會不願意為了更實際的,更讓自己受到真正實惠的經濟和生活狀況而奮斗?是我們給他們的幫助和關心太少了。我們把國家建設的重點都放到了大中小城市上去了,我們連農村都顧不上,更何必是那些看又看不到,去又去不了的山區呢!我們的行為雖然還用不上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來形容,但是說忘恩負義是一點都不為過的。
再回到電影上來吧!電影中的,山區農夫和他的家人花了7000塊錢從那個殺千刀的老闆手裡買來了被拐騙的白雪梅作老婆,這是他的罪惡,但似乎這個罪惡又是他不得不背負的。村裡的女娃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越來越少了,而為了傳宗接代延續香火,他不得不這樣做。有人會說,他為什麼不請托媒妁之人為他說一門親事呢,非要用買的。我們可以想想,在那樣的一個家庭及周邊生存環境下,會不會有女性選擇來呢?我們似乎真的不能指責男主角,他本性善良,勤勞願干,只是他沒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他沒法選擇他所要生存的環境。在那樣一個想出去都要坐大半天的汽車的山裡,整個村莊只有一個似乎連高中都沒有畢業的老師,我們還能對他有什麼更高的道德和品行要求呢。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在將白雪梅買回來以後,男主角並沒有馬上對其施暴,面對白雪梅的自然反應——辱罵和反抗也沒有暴怒而起。而是給她時間,讓她自己明白自己的處境。至於後來對白雪梅的施暴,是在村裡其他男性的慫恿和諷刺下才進行的,而且這也是必然的,這是他買回白雪梅的最基本的目的。我們還可以看到,當男主角企圖強暴白雪梅,遭到白雪梅劇烈反抗未果後,他沒有先暴打白雪梅一頓,再對其進行侵犯的“文明人”的舉動,而是自己雖不甘卻也不忍地退了出來。而後才在父母的指責和“幫助”下再次對白雪梅進行侵犯。在對白雪梅進行侵犯之前,我們蘇滬還能感覺到男主角對她的淡淡的愛,雖然這種愛是被愛者白雪梅極端厭惡和惡心的。而男主角在後來的生活中對白雪梅的打罵,這是男性“賞花——摘花——毀花”心理的必經過程,只是憑借對自己妻子的強大的愛,絕大部分男性會主動放棄最後毀花的過程。而在電影中,男主角對白雪梅只有淡淡的愛,這種淡淡的愛是難以抵擋大男子主義的,特別是在那封閉的山區里,從小就受到男權主義深度影響的男主角的心裡。
我們應該為白雪梅最後逃出山村感到慶幸,我們也應該為男主角花了7000塊錢買回來了一個孩子而慶幸。我們可以哀男女主角的不幸,但是我們似乎不應該怒他們的不爭。我們不能在自己所生存的環境和條件下批評和指責在一個我們從未體驗過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人的錯誤,就像我們不能隨意否定歷史人物的舉動一樣。“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同樣,不處其境,不批其人。
最後,向那些還沒看過《盲山》的人推薦一下,這個電影真的不錯,一定要看看。裡面都是陝西話,故事發生的那個村莊里我讀書的地方不遠呢!哈哈!
㈦ 被青春少女拐賣的女碩士,以真實故事為原型的《盲山》究竟多可怕
文 | 雪憶柔
33年前,一位叫王蓮的上海女碩士被一個16歲的文盲女孩,以2450塊錢拐賣到了山東農村,過了71天地獄般的生活。為了讓女碩士懷上孩子,打了半輩子光棍的老漢每天都會折騰她。這期間她無數次地想逃,卻遭到了整個村子阻攔。
一個高學歷的女性毫無 社會 閱歷,面對著騙局卻自投羅網,這簡直是匪夷所思的事。然而,它卻真實地發生了。如果不是王蓮的父母及時地察覺到女兒的失蹤,或許她一輩子也逃不出那個窮山溝。
這當然不是駭人聽聞,如果您看過李楊導演的《盲山》,就會感嘆王蓮的幸運。 有太多的人性之惡,是我們無法逃脫的陷阱。作為女性這個弱勢群體,你能想像到的傷害與《盲山》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2007年,電影《盲山》橫空出世,他是李楊導演的「盲」之三部曲之一。整部電影以拐賣婦女為主題,與1988年的女碩士王蓮被拐案無異。
22歲的女大學生白雪梅剛剛踏足 社會 ,為了供弟弟上大學,為家庭減輕負擔,她急需打工貼補家用。就在她迫切想要賺錢之時,她認識了熱情大方的女孩胡曉曉和吳姓老闆,對方答應帶雪梅上山采葯,從而賺些外快。
但是讓雪梅萬萬沒想到的是,熱心幫助她的兩個人竟然是人販子。從此,妙齡少女墮入了魔窟。
40歲的黃德貴花了7000塊買到了雪梅,一個農村漢子能娶到年輕貌美的女大學生,這是黃德貴做夢也沒有想到的。為此,一直因為貧困而成為老光棍的黃德貴,每天晚上都會折磨雪梅到深夜。
一個正值青春年華的美麗少女,一個滿口大黃牙的矮小農家漢,他們因為買賣關系而成為了「夫妻」。
黃德貴與父母只有一個期待,那就是希望雪梅的肚子能有動靜,可以為黃家生下一個男孩,也不枉費這家人拿出半輩子積蓄買下了她。原來,雪梅只是傳宗接代的生育工具。
然而,雪梅怎麼能情願? 她為此受盡屈辱,卻無能為力。她掙扎過,遭到了黃德貴的暴打。她逃跑過,面對的是全村人的逼迫。
最終,從象牙塔尖被拐到窮鄉僻壤的雪梅,開始過上了生不如死的日子。為了防止雪梅逃跑,黃德貴用拴狗的鐵鏈子拴住了她,而這種地獄般的生活突然發生了改變。
一天,正在一桌吃飯的雪梅感覺到惡心,黃德貴的母親頓時一臉喜色,原來雪梅終於懷孕了。然而,這個消息對雪梅來說卻如晴天霹靂,痛苦的雪梅開始瘋狂地敲打自己的肚子,這是仇人的孩子,這是罪孽的惡果,她不想成為母親。
因為懷孕,雪梅終於變回了「人」,得到了黃德貴一家精心的照料,直到她生下了兒子,也沒有讓她斷了想要逃跑的念想。長期的虐待讓雪梅早已明白,她需要做的就是伺機而跑。
終於,在雪梅生下孩子後,黃德貴果然對她放鬆了警惕,她甚至有了與他人接觸的機會,於是她聯絡上了一個善良的小男孩李青山。在李青山為雪梅郵寄出一封信後,雪梅的父親終於找到了女兒的下落。
電影至此並未結束,因為它設計了兩個不同的結局。
國內上映的版本是: 最終村裡所有被拐賣的婦女都可以被解救,但是當他們的「家人」抱著孩子追來時,她們因為不忍而選擇繼續留下,只有雪梅頭也不回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國外的版本是: 雪梅與父親孤立無援,最終黃德貴與雪梅的父親扭打在一起,雪梅憤怒地舉起了刀,向黃德貴砍去......
無論是哪個版本,都是讓人痛心疾首的結局。
整部電影有兩個鏡頭實在讓人難忘,一個是雪梅第一次被黃德貴玷污時,躺在床上的她一臉麻木,沒有掙扎也沒有痛哭流涕,那是無能為力的心死。
另一個就是雪梅父親找到她時,她也沒有哭泣,甚至沒有任何激動的神情,只是木然地說了句:「你怎麼才來呢?」
整部電影讓人充滿了絕望的無力感,因為重男輕女而被扔進河裡的女嬰,被拐來的婦女就此認命......這司空見慣和見怪不怪簡直就是致命的,它讓生活充滿了平靜的無望和消極,似乎形成了一種強大的負能量,將人緊緊地包裹其中,直到窒息。幸運的是,雪梅從未被同化。
在最初面對絕境時,雪梅曾自殺以求解脫,但是卻被救了回來,她依然要在地獄里痛苦地熬煎。
為了逃跑的一線生機,雪梅與黃德貴的表弟黃德成發生了關系,卻發現自己不過是又被騙了一次而已。為了換取40塊錢的車票,雪梅心甘情願地利用身體與小賣部老闆交換,最終卻還是被抓了回去。 她一次次折騰,始終不肯屈服,卻得不到任何善待。
當村裡那些同樣被拐來的女人們勸說雪梅認命時,她有了深深的兔死狐悲的無助。 雪梅做不到「安分守己」,作為知識女性,她要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單調生活,而是一份精神的自由。被困於此,豈是她所願?
當我們看到了《盲山》的丑惡,就會感到一陣惡寒。深陷魔窟無法自救,不只是因為村民的「團結」,婦女們的麻木,還有執法人員的不作為。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國外版結局時,雪梅和父親會無能為力的原因。
當雪梅向黃德貴砍下那一刀時,它帶給她的究竟是枷鎖還是解脫?當她目光茫然地望向遠方時,那裡究竟是生活的希望還是人生的盡頭?我們無從得知,但是哪怕是牢獄之災、也能好過這殘忍的人間煉獄!
沒有人有勇氣再去看一遍《盲山》,愚昧無知的村民們,被買通的郵寄員,不作為的村幹部,束手無策的執法人員,這些形形色色的人們爭相展示著人心險惡。最可怕的卻是,人們對此習以為常。
有人覺得《盲山》過於黑暗,然而就在陽光找不到的角落又有多少可悲的事情在發生呢?那是人們探究不到的「暗網」,是潛藏在白日之下的真實世界。
其實,現實中被拐賣的婦女以打工妹居多,那麼《盲山》為何將女主角設定為女大學生呢?第一,當然是為了還原開篇說的那位女碩士的悲催命運;第二,就是給觀眾以警戒,高學歷並不代表不會受騙;第三,為了突出知識女性的覺醒。
畢竟,大多數被拐賣的女性最終都是被迫地認命,既然孩子也有了,哪裡捨得下?這才是赤裸裸的現實。
2015年,一位叫郜艷敏的女子被拐賣到了河北農村,結果她竟然留守在當地做了一名鄉村教師。郜艷敏的事跡最後又被改編成電影《嫁給大山的女人》,然而,無私奉獻難道就能掩蓋人口買賣的罪惡?
《盲山》中的雪梅也曾做過短期的鄉村教師,因而才會認識道貌岸然的黃德成。然而雪梅教授的知識對孩子們來說一無是處,因為他們自小已經習慣了整個村子的氛圍,男孩受重視,長大以後可以買媳婦生孩子。
這不是雪梅一個人可以改變的觀念,自身難保的她甚至救贖不了任何人。這種循環著的可悲生活,就像一場宿命的輪回,只能讓人心生無力之感。
《盲山》的女主角黃璐曾說,電影拍攝期間,竟然有村民向劇組打聽:「買下這個女人(黃璐)需要多少錢?」這簡直讓整個主創團隊愕然,也堅定了這部電影必須拍下去的決心。
這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才能隱藏了這么多的齷齪和骯臟?世上最險惡的其實是人心,最可怕的則是麻木。因為人性有惡,才會讓被賣的婦女無處可逃。因為人心的麻木,才會讓她們不再想逃。
《盲山》不是旨在揭露一個人間煉獄,它更想提醒所有人,我們可以為「善」,但請務必也要小心這世間的「惡」!畢竟,那第二個結局才是更貼近的人生。
作者:雪憶柔
心中有點墨 故事藏山河
文字是墜入凡間的精靈
靈魂唯有在書海中方能自由
願我的文字可以溫暖你
㈧ 盲山是根據哪個真實故事改編來的
《盲山》不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
《盲山》是李楊導演在2007年時候拍攝的一部電影,又黃璐等人主演,影片不是根據真實的故事改編,而是根據中國長期以來的人口拐賣這個現象改編而成。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女大學生白春梅,被不法分子欺騙並且拐賣到某法盲山區,在山區裡面生活了多年以後被解救出來的故事。
(8)李楊導演的電影盲山擴展閱讀:
《盲山》講述了在1990年代末,初踏上社會的大學畢業生白春梅(黃璐)急於幫父母分擔重擔,無奈一直找不到合適工作,在她發愁之際。
裝扮成醫葯采購公司員工的人販子向她伸來熱情的雙手,她隨他們來到中國西北某個偏僻山村采購中葯,結果一杯水喝下肚,她倒床昏睡。
第二天醒來,得知自己被拐賣到一個家庭里,隨之而來的是丈夫的強暴,因為逃離遭遇的毆打,村人的冷漠,絕望後的自殺未遂的故事。
《盲山》拍攝於2007年,外景地在陝西秦嶺,這部電影不但基於真實事件改編,連演員也基本都是非專業演員,除了女主角白雪梅的扮演者畢業於電影學院,是受過專業訓練的演員。
其他相關角色,全部由當地民眾或非職業演員扮演。在影片取景的陝西秦嶺大山深處,當地人毫不顧忌地談著買個媳婦的花費。
而在片中有個名叫趙小蘭的外地婦女同樣被拐賣而來,生了4個孩子,抱著最小的一邊餵奶,一邊勸白雪梅跑個啥,哪裡不是過日子。
《盲山》作為一部電影上演著拐賣婦女的惡劣行徑,山村傳統觀念的落後與無知,令人痛心的是,它折射著在九十年代真真切切發生的拐賣婦女案。
㈨ 盲山的結局
白雪梅在警察的幫助下,她終於逃出了這個山村。但是她的孩子卻不得不留在那裡。
22歲的女大學生白雪梅(黃璐飾)找工作的時候認識了熱情大方的姑娘胡曉曉。她在工作和金錢的誘惑下和胡曉曉一起坐車去山區采購中草葯。經過長途跋涉他們來到一個小山村。白雪梅睡醒後,發現胡曉曉和她的老闆早已不知去向,她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白雪梅被告知,她已經被家裡人賣給40歲農民黃德貴做老婆了。到這時候她才知道,自己上了人販子的當了。
導演李楊表示,自己一直對婦女命運的題材比較感興趣,為拍攝這部影片也調查了大量關於被拐賣婦女的資料。而《盲山》這個片名也是欲與之前的《盲井》形成系列,隱喻人性的冷漠、自私:「這個名字有多重涵義,留給觀眾自己去定位吧。」
李楊告訴記者,《盲山》的入選同樣出乎他的意料:「有個亞洲的選片人想看,我就給他寄去了粗剪版。過了一段時間也沒有什麼回復,結果後來就得到通知說入選了。」
㈩ 盲山是一個什麼故事
盲山講述了女大學生白春梅被拐賣至某法盲山區,多年後被解救的故事。
22歲的女大學生白雪梅(黃璐飾)找工作的時候認識了熱情大方的姑娘胡曉曉。她在工作和金錢的誘惑下他們來到一個小山村。白雪梅睡醒後,發現胡曉曉和她的老闆早已不知去向,她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
白雪梅被告知,她已經被家裡人賣給40歲農民黃德貴做老婆了。白雪梅稍有反抗就會遭到毒打、漫罵。白雪梅從此失去自由,被迫生活在一個陌生而野蠻的山村。性格堅強的白雪梅不斷尋找機會的逃跑。
但是這個封閉的山村中沒有一個人願意幫助她這個外來人。村民們的自私和冷漠,當地官員和警察的瀆職行為使她在那裡孤立無援。
白雪梅為黃德貴生了一個男孩,使黃家對她放鬆了警惕。白雪梅在初中學生李青山的幫助下,和父母取得了聯系。由於村民的阻撓,與父親一同而來的兩個警察無法救出白雪梅,於是他們商量改天偷偷救走白雪梅,白父留這陪女兒。某日,在警察的幫助下,她終於逃出了這個山村。但是她的孩子卻不得不留在那裡。
(10)李楊導演的電影盲山擴展閱讀:
《盲山》是2007年李楊導演的一部電影,由黃璐等人主演,影片將目光投向了中國長期不斷的社會問題——人口拐賣。這部影片,不單單勇於揭露了社會的真實性。更勇敢的一點,在於敢於直指人性的愚昧無知。
「 打拐 」一直是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從90年代至今,婦女兒童被拐賣事件層出不窮。近期關注的熱點新聞中再次出現一兒童走失,當被家人找到時已身殘被人控制,在街頭乞討。
諸如此類的事件已經不是第一次,近些年也出現了相關題材的不少影片,例如《失孤》、《親愛的》等。
熟悉中國電影的影迷們,一定不會對李楊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作為中國內地第六代導演之一。他先後拍出了盲三部曲,《盲井》、《盲山》的代表作。
網路-盲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