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演員大全 > 劉德華尋子的電影

劉德華尋子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2-11-12 13:39:56

劉德華尋子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叫《失孤》。

《失孤》影片講述了1998年,雷澤寬兩歲的兒子雷達丟了,雷澤寬開始了長達十四年的尋子之路。一路上雷澤寬歷經艱辛,還認識了四歲時被拐修車小伙曾帥。雷澤寬幫曾帥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親人,帶著曾帥送他的導航儀繼續自己的尋子之路。

2014年5月17日,劇組在市區內拍攝再次引來圍觀群眾和粉絲駐足。不想,劇組在重慶與記者發生的沖突並沒有讓工作人員態度有所收斂,反而將暴脾氣帶到了成都,與現場一名圍觀女子發生沖突,致其倒地。

電影《失孤》於2015年3月20日在全國上映。上映當天票房突破4000萬(亦有數據顯示,首日票房為3700萬)。《失孤》的首周票房3天突破1.1億元。

《失孤》娓娓道來、哀而不傷,彭三源導演的女性視角使得影片以細節見長。雖然少了層出不窮的巧合誤會,但立足大量調查訪問而成的故事基礎,光是真實都足夠打動人心,加上劉德華和井柏然回歸本真的演繹,使得在影片中可以看到自己家人的影子。

㈡ 你覺得劉德華的電影《失孤》好看嗎你如何評價這部電影

《失孤》可是說是劉德華演藝生涯的一次突破,我們都知道,劉德華在熒幕前的形象一直都是特別帥氣迷人的,但是,在《失孤》裡面,劉德華顛覆了以往的形象,變成了一個農村裡的農民伯伯,完全的一個路人形象,在拍戲的時候。四大天王之一的劉德華走在路人中間,竟然每一個人認出來他,網友大呼,這可是劉德華啊,劉德華在邊上都不認識嗎,其實也怪不了路人,真的是劉德華把自己弄得太像個農民了,不得不說,劉德華把這個學校塑造的特別成功。只是首部以」打拐「為題材的電影,而且是改變自真實的故事,講述的是一個父親16年的尋兒子的旅途,這位父親冷靜而又痛苦,執著而又堅強,眼神里都是剛強堅毅,想一下,自己的兒子小時候被拐了,自己找了十六年,但是卻從來沒有放棄過,即使是他覺得沒有希望了,但是,他仍然在堅持著,看完這部電影的最大感受就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在被這種偉大的父愛感動的同時,人販子的這種行為也是令人發指的,看完後的觀眾就會覺得,人販子就應該都抓起來槍斃,是啊,為什麼現在 社會 上還有人販子這類人的存在,這種人在摧毀著多少的家庭,傷害了多少的孩子,就像電影中的台詞一樣,離散,是一個家庭的痛苦,孩子是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多少非法分子,為了牟取暴力,生生的拆散了無數個幸福的家庭,孩子何其無辜,父母何其可憐。這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悲劇,更是一個 社會 的悲劇,道德的悲劇。

《失孤》是2015年的一部電影,講述了雷澤寬15年如一日的尋找自己的孩子故事!

這部電影非常的好看,原因有幾點!

一、劉德華是 娛樂 圈的頂級天王,出道幾十年的成績有目共睹,而且非常的敬業,是圈中的「勞模」,凡事親力親為,看看劇中的裝扮,一路上的辛苦,都是親自上陣,不像現在的小鮮肉有困難就找「替身」,文替,武替,非常矯情!但是作為天王級別的劉德華,精湛的演技,敬業的精神,尤其裡面被扇耳光的情節,多麼的真實,看哭了多少人……

二、故事的處理,沒有像其他電影非要以圓滿的結局收場,而且通過佛學去解釋得與失,也用來開解現實中找孩子的家長,就像結尾處,執著尋子15年的雷澤寬問道:「大師,為什麼會是我?為什麼是我丟了孩子?」大師回答:「他來了,緣聚;他走了,緣散;你找他,緣起;你不找他,緣滅。找到是緣起,找不到是緣盡。走過的路,見過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緣。多行善業,緣聚自會相見。」

三、創作團隊的工作態度!很多製作團隊都是以圈錢為目的,不是真正為了藝術,所以導致現在的爛片橫飛,層出不窮!但是《失孤》能有這么好的口碑,是因為價值觀端正,態度明確!

因此,我認為以後像這樣的好電影還會有滴!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大家!

失孤 獲得了華表獎最佳男演員獎!可以說是劉德華撐起了整部電影!沒有劉德華換一個男演員根本拍不出這樣的效果!劉德華用這部電影來呼籲全 社會 關注被拐兒童!教育意義和法制宣傳是他結拍這部劇的初衷!同時劉德華的巔峰演技讓人忘記了曾為視為一輩子的偶像標簽,在路上實拍旁人都壓根沒認出這是劉德華!這也是劉德華最在意的地方:他只是演雷澤寬,一定不能讓人認出這是劉德華!成功的是劉德華做到了!自己設計的形體語言:帶有尋兒啟事的背包一定要背在大衣裡面,最土的球鞋一定要穿著回香港也穿著!一個真正的演員才能做到這一些!導演喊ka之後他不會立即回車上休息而是坐下來和導演一起回看討論細節!劉德華就這是這樣一個品質和人格魅力無限的演員!該片的成功也理所應該!獲得華表最優秀男演員獎更是實至名歸!!!

很早之前就看過劉德華演的這部《失孤》,印象很深刻,記得好像是兩歲的兒子丟了吧,然後開始了十幾年的尋找。過程中碰到很多人,很多事,還有個年輕的小夥子和他一起踏上尋親之路。雖然到最後也沒找到自己的兒子,但是和他一起尋親的小伙,卻找到了自己的親生父母,雖然帶著傷感,總歸也是個小圓滿的結局。

個人感覺這部電影非常好看,因為它講述了一個真實存在的 社會 犯罪,之前感覺這種事好像離我們很遠,之後發現其實這種犯罪就在我們身邊。很接地氣很貼近生活,劉德華演的是個小人物,在長達十幾年的尋子過程中,碰到過很多危險,很多未知,真真切切的反映出兒童走失,拐賣兒童的事件。通過藝術處理,呈現於電影之上,希望通過藝術的力量,喚起那些犯罪人員的良知,底層的渺小現實的黑暗。

這是一個真實事件,劉德華曾經說過,自己演的原形,只能演出一半的悲苦。其實原形比劉德華演的慘的多,遭遇過車禍,被別人打,跟別人打。雖然後來又有了兩個孩子,但是仍然在尋找的路上。

這部電影,不管從演技上,或者是從影片意義上,都不失為一部好電影。雖然後面還有幾部尋子電影,比如《親愛的》,《找到你》,都比較不錯,但是《失孤》是比較早的一部,所以印象最深刻,後面同類型的電影,都會和他作比較。

希望這部電影《失孤》能真正的起到它的作用,那些可恨的人販子哪怕稍微有一點點良心,都不會這么做。丟失一個孩子,可能受傷的就是三個家庭。希望電影里的人物事件,都不要再出現。希望喚醒 社會 良知,哪怕只有一點點。

失孤,被動的丟失了父母從而成為「孤兒」,在全世界有多少家庭因為丟失孩子而致使家庭破碎,甚至父母因受不了打擊而選擇自殺的。人販子,多麼令人咬牙切齒、錐心刺骨的字眼!為了利益可以拋棄最最最基本的人倫道德,常說有利益就有市場,但我想不明白為什麼要用這種破壞幾家人幸福甚至生命的方式去謀取利益,為什麼還沒有相對嚴厲甚至近似殘酷的法律來制裁這些人。每每看到這類電影或者新聞,我內心裡是充滿怒火和不甘的,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那些個人販子有一天也終會成為人父人母,難道他們就不害怕被拐走的是自己的孩子嗎?難道他們就真的不怕遭到報應嗎?看到一篇新聞說一對父母在追回被拐走的小孩時,失手將人販子打死,該如何處置。我不知道那對父母經歷了什麼,也不知道他們會受到怎樣的處置,但我覺得這就是那些人販子的報應,實屬活該!電影的內容反映的就是這類事故家庭所經歷的所有困難和撕心裂肺的痛苦,真心希望不要再發生這樣的事了,真心希望每個家庭都能聽到孩子的笑聲。

好看?賊難看!簡直難看到了極致!但是也是必須看的電影!

一部徹底反映人販子罪行累累的電影,怎麼能好看!劇中劉德華扮演的是以為丟失孩子的父親!影片從一開始就講述的是一位父親為了尋找自己孩子過程的各種心酸!

拿著地圖,全國多少城市,多少鄉鎮,一個一個的跑!

每次走過一個地方,都會用筆在這個地方畫上一個記號!

每一個記號都是一次失落,每一次失落都是一次心如刀割的感覺!

每一次出發都希望這是最後一站,可偏偏每一次出發的結局帶來的都是失望!

這部電影中,劉德華,四大天王,顏值那麼高的華仔,在這部劇種可以說是完全的將滄桑兒子演繹到了極致!

這部電影,從頭到尾我都看的內心很壓抑!心疼每一位和家人走散的小孩!

更痛恨那些挨千刀的人販子!你們為了一時的金錢,怎麼就能幹出這種天理不容的事情!你們花著一個家庭心血的結晶,花的安心嗎?

如果不是因為現在人販子那麼猖狂,如果不是因為中國每年有那麼多的家庭以為這些可惡的人販子而導致的家庭破碎!我相信這部電影絕對不會上映!

從沒有哪一步電影看完之後讓人如此痛心!失孤絕對算是讓我印象很深的一部!

如果說這部電影能夠喚醒那些人販子的那麼一絲絲的同情人,那麼這部電影也絕對是成功的!

同時我又是多麼希望,這部失孤中的故事,在以後,永遠不要發生,這部電影從此能真的失去他的意義,從而真的讓每一個家庭都圓滿,讓每一個孩子都能 健康 的長大!

總結,電影很爛,但凡和人販子扯上關系的,都很爛,爛到讓人恨不得將其凌遲!

劇情和意義,好到不能在好!劉德華在其中演繹的更是真實!劇中只看到一個家庭,其實在國內,這么沒日沒夜尋找的父母,多到數不過來!

希望以後這樣的電影沒有在上映的必要,這樣一部就夠了!

牽扯到人販子,言語有些過激!見諒!

個人觀點,經供參考。

不好看,全片都在為煽情而煽情,沒有講好一個故事。同樣的題材,《親愛的》講的算是個完整故事,每個情節和 情感 推動都很扎實可靠,也有效,人物與背景與契合度很高,但《失孤》只有設定,沒有故事。

通過本片能看出導演的野心。她很想表達一個起承轉合的故事,所以多處使用了很重的暗示或者直接就明示,怕觀眾看不懂她想表達的東西。但當前後暗示呼應的那一瞬間,你卻並不能感受到靈魂上的共鳴,該直撞心靈的時候膚淺單薄,毫無高潮點的時候卻又開始大篇幅煽情。

劉德華真的是很努力了,而且越來越努力,根本看不到他放鬆自己的痕跡。在化妝上把自己努力變成一個農民,也拚命成為一個農民,穿著一件襯衣,裡面還套著一件秋衣,這真是很精準地描摹。劇本是硬傷,可惜了劉德華的努力和演技。

我是光影,喜歡我的觀點請關注一下

看了《失孤》,沒有很多驚喜,甚至有點無聊,不過場面很溫和,沒有撕心裂肺的內流滿面。

劉德華真的是演技派的偶像派,一開始沒有很多的言語,卻能戳中心靈的軟肋,讓人感到這位農民父親為尋找自己兒子所走過的滄海桑田白衣蒼狗,暗暗地為他加油,希望他能找到自己失散多年的孩子。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都流露出一個父親找孩子的堅持不懈和滿懷期待。十五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卻能讓一個孩子的童年成為模糊的記憶,讓一個初為人父的父親塵滿面鬢如霜。雷澤寬就這樣一直地尋找生死兩茫茫的兒子,走遍全國各地大江南北,從不氣餒。有時候,我也在想,是什麼支撐著他尋找十五年,即使找到了兒子,縱使相逢應不識,是否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生活,孩子能否與自己的親生父母和諧共處.......或許,這些都不是我應該想的。

尋子的父親遇到被拐賣的曾帥(井柏然飾),兩人似曾相識,成為淪落人,一起踏上尋親的道路。從祖國的東海岸線的泉州橫跨到川蜀之地,一路上的溫情。真希望此時此刻,他們就是失散多年的父子,從此不再各地尋找。雷澤寬以父親般的慈愛關照著曾帥,包容、開導,直到曾帥找到自己的父母。曾帥與家人的團聚是整部電影最戳淚點的地方。或許,曾帥與家人的團聚會讓雷澤寬感到迷茫,所以他向大師求解。師父如是回答「他來了,緣聚,他走了,緣散;你找他,緣起,你不找他,緣滅;找到是緣起,找不到是緣盡。走過的路,見過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緣,多行善業,緣聚自會相見。」從此,雷澤寬開著插著尋子廣告的摩托車的車輪繼續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滾滾向前........

拐賣兒童,依然是 社會 不得不關注的問題。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一個孩子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是很重要的,失去了孩子的家庭就像失去重心一樣不平衡。人販子真的是可惡可恨可氣可鄙可辱可殺!!!中國趕緊修改對人販子懲罰的法律,提高販賣人口的成本,要讓人販子付出沉重慘重的代價。還有, 科技 為什麼就不能更好的造福人類呢。不是有DNA鑒定和指紋識別嗎?為什麼就不能給每個孩子建立一個資料庫,不是說大數據時代,互聯網時代,雲數據嗎?不能真正幫助到有需要的人的 科技 純屬瞎扯。電影中的曾帥,因為是被拐賣的,不能上大學不能辦身份證不能辦銀行卡不能坐火車不能.......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就是一個黑戶,既來之則安之。即使沒有血緣關系,怎麼就不能辦身份證了。如果有關部門說怕有人辦多重身份證,那隻能說你們無能了,不要因為管不好而剝奪一個公民應享有的權利。

影片名「失孤」,寫得很具特色,有枯筆,有留白。兩個很容易寫連筆的字,竟然是一筆一劃,然而沒有一筆一劃的書寫力度,扭捏的筆畫更烘托出失孤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就是不完整,支離破碎。

《失孤》是彭三源的處女作品,所以影片多多少少有不足之處。影片中的風景很不錯,索橋、流水、人家、小道和綠意盎然的草木,顯得有點文藝、祥和。相比於《親愛的》,《失孤》好像少了點什麼,但又說不出來。

願天下沒有拐賣兒童的事情發生!希望每個家庭都能生活幸福美滿!

一、電影契合了 社會 的熱點,喚起人們對「打拐」問題的關注,引起了一定的反響。

二、電影的風格,我個人認為這部電影運用的紀實手法,挺對我的胃口,大部分鏡頭都是華仔騎著插著旗子的摩托車奔跑在尋子的路上,平實又溫情,沒有太多的戲劇沖突,沒有太多的高潮,但真實可感。

三、華仔對角色的理解與突破,可以算是一個驚喜吧,在記憶里華仔好像第一次出演農民的形象,華仔表演可圈可點,但仍脫離不了那一點洋味兒,個人理解。

總體,這部電影還是中規中矩的。

㈢ 劉德華演的尋找孤兒的電影

失孤。

電影《失孤》由劉德華、景博然、吳君如、梁家輝、孫迎海、許娣、辛鵬等主演。於2015年發布。這部「苦路片」讓人哭了好幾次,《失孤》大獲成功。電影上映後,話題足夠多,被人們熱議了很多年,劉德華也憑借在這部電影中的表現獲獎。

電影開篇是華仔在路上孤獨尋子,結尾華仔再度上路尋子。這樣的故事在郭剛堂身上一直上演了24年,50多萬公里、騎壞10輛摩托車永不放棄尋找兒子。

相比前者的故事性,《失孤》的重點是寫人,通過找孩子的父親,和找雙親的孩子,這對人物線,來刻畫拐賣兒童這件事對丟孩子的父母和被拐賣的孩子雙方命運帶來的悲劇。

《失孤》全片鮮少有幼童鏡頭,劉德華、井柏然兩位主演也沒有過多直接的落淚鏡頭,它更偏重用細節打動人心(比如列印機吐出尋找孩子的旗幟時,旗幟上孩子雙眼的特寫鏡頭),同時也更能引發觀眾對打拐這一社會現象的思考。

㈣ 劉德華尋子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失孤》是2015年的華誼兄弟製作的一部「打拐」題材的電影,由彭三源自編自導,劉德華、井柏然、吳君如等主演。

影片講述了1998年,雷澤寬兩歲的兒子雷達丟了,雷澤寬開始了長達十四年的尋子之路。一路上雷澤寬歷經艱辛,還認識了四歲時被拐修車小伙曾帥。雷澤寬幫曾帥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親人,帶著曾帥送他的導航儀繼續自己的尋子之路。

㈤ 失孤最後找到了嗎

電影《失孤》主人公劉德華飾演的雷澤寬最後沒有找到自己的孩子,找到的孩子是別人的,這個孩子是由井柏然飾演的曾帥。

曾帥,四歲時被拐的修車小伙,在了解到雷澤寬的尋子歷程之後,曾帥不僅沒有收取修車費用,更與雷澤寬一起踏上尋親之旅,途中兩人建立了父子般的情誼。曾帥是個摩托車修理工,不僅會騎摩托車,還會修理摩托車。

(5)劉德華尋子的電影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雷澤寬。一位尋子十五載的農民父親,十五年尋子,痛苦而冷靜、倔強又善良。有一個隨身攜帶寸步不離的斜背袋,他的背包里全是兒子及其他小孩的尋人啟事、身份證明文件及少許零錢,已是他擁有的全部。

2、交警。在「洋中」收費站進行檢查,高速交警。

3、蘇琴。年輕媽媽,由於不小心,她的孩子周天意被人販子拐走了,之後她每天在大街上發尋人啟事通過各種辦法尋找自己的孩子。

㈥ 劉德華《失孤》原型是怎麼找到的郭剛堂24年尋子的始末,太感人

2021年7月13日,郭剛堂與苦苦找尋了24年的親生兒子郭新振,終於得以歡聚一堂。

一家人緊緊摟著失散多年的孩子喜極而泣,郭新振的母親更是淚流滿面,喊著我的寶貝啊!

郭爺爺和郭奶奶大約已是古稀之年,年老體弱卻還是堅持來到了認親現場,盼望著第一時間見到孫子。

全家人的淚水裡,蘊含著難以言喻的激動和喜悅,也有這二十多年來道不盡的辛酸與苦楚。

而郭剛堂以及郭新振,就是由劉德華等人主演的電影《失孤》中,雷澤寬和雷達的原型。

1997年的一個秋天格外蕭瑟,冷空氣逐漸南下,老郭家的氣氛更是一度跌到了冰點。9月21日下午5時,這是郭剛堂一家永生難忘的傷痛。

那天,郭剛堂的妻子在廚房為一家人准備著飯菜,年僅兩歲半的郭新振就在門口玩耍。

此時忙完工作興致沖沖趕回家的郭剛堂,怎麼也沒想到,等待自己的不是一家人的其樂融融,而是兒子失蹤的噩耗。

1997年年底,郭剛堂騎著摩托踏上了尋親之路。

此時的郭剛堂二十六七歲,這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好的年華。若孩子不被人販子拐賣,郭家的日子應該越過越紅火,郭新振或許會有更加完整美好的童年記憶。

可惜生活沒有那麼多的如果,郭剛堂這一尋竟是二十四年。

他說: 「只有在路上,才覺得對得起兒子。」

此後,郭剛堂跑遍了大江南北,上至中國最北端的漠河,下至中國最南端的海南,只要是有人的地方、人口密集的地方,他都去。他心中一直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在支撐著:孩子,不論你在天涯海角,我都要找到你。

郭剛堂這一路可謂是艱險萬分,他不僅要面臨宛如大海撈針的難度,還要警惕疲勞駕駛釀成的交通事故。

也許還會遇到搶劫,但他仍舊不放棄,就這么過著風餐露宿、居無定所的日子。

好在 社會 上還是好人多,電影中雷澤寬聽說泉州有個小孩是抱來的,腳上也有個傷疤。於是他迫不及待趕去泉州,甚至不顧交通規則,開著摩托車就上了高速。

這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做賭注啊,但他開反了方向。後來交警攔住了他,不過在進行批評教育之後,還是給他指明了開往泉州的方向,並在臨走時塞了一張地圖給他,裡面夾著幾百塊錢....

現實中的郭剛堂不斷南下到了浙江,幾個好心人買下了他所有的葫蘆烙畫;他還在深圳遇上了摩托車車友,人家不僅幫他檢修摩托車換了零部件,因為怕他迷路還親自送了他200多公里的路,直到他出了深圳。

郭剛堂也表示這幾十年來,自己換的摩托車有幾輛都是一些好心人送的。

像他們這樣幫助和支持郭剛堂的人還有很多.....

而這幾十年來,每一個好心人的幫助他都一筆一筆記在心間。

在尋子的路途中,郭剛堂遇到過不少找孩子或者找父母的,他也幫助了數個家庭團圓,可自己的孩子卻始終找不到。

郭剛堂為那些家庭感到幸運,但也對自己產生了質疑: 「為什麼幸運的不是我?」

2012年,山東臨沂有條線索,一個男孩兒的左腳小拇指和腳面之間有一塊傷疤。

雖然經過一次又一次地比對表明,對方並不是郭新振,但郭剛堂仍舊不願放棄。他心想世界上哪有這么巧的事情呢?連一塊傷疤都這么像。

於是第二天,郭剛堂一家便動身前往臨沂,去見見那個男孩兒,再確認一遍他腳上的那個傷疤。

但當郭剛堂滿懷期待地蹲在男孩面前,伸手試圖去解開他的鞋帶時,男孩一手拍開了郭剛堂轉身奪門而出。

失望、悲傷、沮喪一下子就湧上了他的心頭,那個男孩看似簡單的一個動作,卻在郭剛堂的心裡掀起了狂風暴雨。

在後來的采訪中,郭剛堂也坦言: 「其實當時心裡挺承受不了的,幸虧他不是我的孩子。」

2015年3月20日電影《失孤》上映,劉德華零片酬出演並投資了該電影。

在拍攝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演繹角色,他在拍戲之餘也戴著安全帽,就是為了達到長期騎行造成頭發變形的效果;皮膚也需要曬得黝黑,哪怕是指甲被磨壞這樣的細節也不放過。

一部戲下來,華仔活脫脫變成了一副農民工的模樣。井柏然也為了拍攝效果,從摩托車上摔下來,被燙成了三度燒傷。

就是這樣一部良心之作,讓郭新振失蹤案重回了人們的視野,也為郭剛堂尋子起到了宣傳作用。

也提醒各位家長,不要讓孩子獨自一人離開自己的視線,要時刻警惕不法分子。

又過了五個春秋,時間來到2020年年底,「團圓行動」在公安部牽頭,全國公安系統的共同努力下得以開展。

依託先進的「DNA打拐系統」,經歷了多次部署,已達到全國上下「一盤棋」的效果,截止到2021年6月11日,共找回被拐兒童1737名,偵破拐賣兒童案件91起。

這次的團圓行動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也對一些不法分子起到了極大地震懾作用,給那些「失孤」的家庭送去了希望。

也正是因為這次「團圓行動」的順利開展,在6月中旬,河南刑偵部門採集到一名本地居民的血樣,然後依託「DNA打拐系統」與郭剛堂夫婦的DNA比對成功。

正是這條線索,才為後來案件的偵辦提供了線索。公安民警圍繞著收養郭新振的家庭開展調查,因年代久遠,關於收養的細節模糊且有所遺漏,相關人員的身份信息和相關情況也不夠明確,但收養的過程以及大致方向,還是能夠確認的。

幾經調查後發現,因其他案件而被關押在山西某看守所的呼某,為本案的犯罪嫌疑人。但一開始呼某因為心理壓力,對自己犯罪行為拒不承認,審訊過程中也十分不配合。

無奈之下,公安系統又針對呼某的 社會 關系展開調查。終於,另一名犯罪嫌疑人唐某也落網了。經審問,唐某對自己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呼某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也如實交代了。

根據兩名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我們得知,在1997年時,呼某和唐某正處於熱戀時期。當時他們被拐賣孩子帶來的巨大收益蒙蔽了雙眼,於是呼某帶著唐某來到了山東聊城。

倆人分工明確,唐某出門尋找目標,呼某則在車站附近的一旅館內等待。

後來唐某發現並抱走了正在玩耍的年僅兩歲半的郭新振,然後打車去車站與呼某會和,兩人乘車回到河南後對郭新振進行了買賣。

2021年7月13日,郭剛堂與兒子終於相聚,命運終於眷顧了他。

二十四載春秋,郭剛堂騎壞了十輛摩托車,走了五十萬多公里的路,跑遍了除西藏以外的三十一個省份。

這個意志堅定的男人絕望過、崩潰過,但哪怕是生活的困苦和黑暗一次次要將他吞噬,他也從未放棄。這背後是一個父親對孩子最深沉的愛,是這個兢兢業業的朴實男人,用臂膀撐起了一個家庭的一片天。

在對郭剛堂一家表達祝福之餘,我們也應當看到,雖然自2009年至2020年5月,通過DNA比對等 科技 手段找回了6300餘名被拐多年兒童,每年盜搶兒童發案不足20起,但仍然還有部分失蹤兒童下落不明。

他們也許並不像郭新振那般好運,郭新振能遇到條件稍好的養父母,能接受到高等教育並考取教師資格證,還能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自己的親生父母也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堅持不懈地尋找自己。

甚至有些孩子可能被騙去做了童養媳,也有的被迫上街乞討,甚至有的被打斷腿腳、被火灼燒等等,天天吃不飽穿不暖,討來的錢都被犯罪分子收入囊中。

還有些孩子可能會遭遇不測之禍,這種結局是任何人都不想看見的。

最後,希望大家時常關注尋親消息,一個人的力量是薄弱的,但群眾的力量是強大的。如果我們都能給予他人一點點溫暖,這將會是一個有愛的、正義的 社會 。

隨著國民素質和法律普及率的提高,罪犯也會無處遁形。也許這只是你的一個小小舉動,但卻能挽救一個即將分崩離析的家庭,甚至是將一個人從死神手中搶救回來。

同時我們也要保護好自己,要時刻警惕不法分子,不論是哪個年齡段,都要重視安全教育並做到常態化,尤其是體格和力量相對較弱,在發生沖突時不佔優勢的婦女、兒童、老年人。

願這個世界不再有悲傷,家家都能團圓。

㈦ 尋子24年報廢10輛摩托車,劉德華的兒子終於找到!但悲劇還沒結束

在24年後,電影《失孤》終於迎來了最好的結局。


「孩子找到了,以後就只剩下高興的事兒了,老天對我們不薄。」

「人們是激動地笑,我光顧著哭了,這二十多年,可把我兒翻著了。」

郭剛堂和妻子喜極而泣。

苦尋兒子整整24年,郭剛堂——這位電影《失孤》的原型人物,終於找到自己的兒子了!

在電影《失孤》中,劉德華飾演的雷澤寬,是一位騎著摩托車全國遍地四處尋找兒子的父親。

而這位父親的故事,在現實中就是發生在郭剛堂身上的真實經歷。

在得知郭剛堂尋得兒子後,《失孤》劇組的導演以及演員劉德華等也都表示了對他們父子的祝福。

在24年後,電影《失孤》終於迎來了最好的結局。

可是,在相認的背後,是否還存在著我們正在忽視但不得不直面的問題?

兒子郭新振是跟養育自己近30年的養父母,還是找了自己24年的親生父母?

父子雖已相認,但是這24年的親情的的確確已經消逝,難以彌補。

這是人販子種下的人間罪惡,但是卻讓已經飽經苦難的人,還沒來得及品嘗團圓的喜悅,卻要不得不面臨痛苦的選擇。

或許,對這個家庭而言,相認——僅僅是第一步......

時間回到故事發生的起點。

1997年9月21日下午,郭剛堂年僅兩歲的兒子郭新振,在家門口玩耍時,被一女子拐走。

那時27歲剛結婚3年的郭剛堂在外忙完之後回到家時,看到家門口圍了很多人。

一位老人拉著郭剛堂的手,告訴郭剛堂,他的兒子被拐走了,要抓緊時間想辦法找孩子。

郭剛堂一下子慌了神,突然下跪,請求各位鄉親們幫著一起尋找兒子。

接下來的一兩年內,郭剛堂花光家裡所有的積蓄,還欠了20多萬的債務,但是不幸的是,兒子還是沒有找到。

1999年,郭剛堂做了一個艱難卻又果斷的決定: 他決定一個人出去,尋遍大江南北,也要找到兒子。

接下來便是漫漫十年的尋子路。

一個人、一輛摩托車,還有摩托車後座上插著的兒子放大後的照片,上面寫著: 「兒子,你在哪兒,爸爸找你回家!」

整整十年,郭剛堂跑了30多個省,報廢了9輛摩托車。

很多人認為郭剛堂已經盡力了,但是他從未有過放棄尋找兒子的念頭。

他說:

就像電影《失孤》中,苦尋兒子數年未果的劉德華去請教禪師:

禪師回答道:

在兒子被拐期間,郭剛堂想過跳崖結束,也曾在認親失敗後流淚:多希望他就是我的兒子。

在尋子的過程中,郭剛堂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和他一樣痛失孩子的父母。

即使沉浸在失去孩子的痛苦中,郭剛堂心中依舊想的是能夠讓世間這樣的苦痛少一些。

2012年,他發起創辦了天涯尋親網,2014年,他又登記注冊了聊城天涯尋親志願者協會。

他曾坦言:

他的心願實現了,協會成立以來,先後幫助數百個家庭找回親人,圓了他們的團圓夢。

而在這一天,郭剛堂自己的團圓夢終於也得以實現。

2021年5月-6月,山東河南兩地警方協同破案,終於在河南成功找回郭剛堂失散多年的兒子郭新振。

據悉,郭新振大學畢業,受過良好的教育,目前工作穩定,生活狀況良好。

與此同時,警方也抓獲了當年拐賣郭新振的一男一女2名犯罪嫌疑人。

24年後,與兒子再見面,早已滿頭白發的郭剛堂與兒子相擁而泣。

從27歲到51歲,這位飽經苦難的父親受盡折磨,終於等來了這一刻。

人們感嘆:6年後,《失孤》終於有了結局。

但是這結局能否可以一直圓滿下去?

一切還遠沒有結束......

罪犯雖然已經抓獲,但是因為他們所犯下的罪惡而給那些失去孩子的家庭所帶去的悲傷與痛苦,在短時間內是難以釋懷的。

郭剛堂是不幸的,同時他又是幸運的。

電影《失孤》中,劉德華最終也沒能找到自己的兒子;而在現實中,郭剛堂找到了兒子,並且萬幸的是:孩子身體 健康 、狀態良好。

但是,又有多少家庭至今也沒能尋到自己的孩子,或者尋到的孩子已經飽經折磨、破碎不堪。

郭剛堂的孩子找到了,但是這缺失的24年親情,又該如何彌補?

而對於郭剛堂的兒子郭新振而言,在與親生父母相認的喜悅過後,在兩個家庭之間,他又該何去何從?

心理學有一個名詞叫 「窗口期」 ,是說孩子和父母在3歲之前,會有一個「親情的窗口期」,這個期間對孩子非常重要。

在這個階段,父母和孩子會建立一生的羈絆,而一旦過了這個「窗口期」,再去重建,那就千難萬難。

所以對於這些被拐家庭而言,最大的悲哀往往是:沒找到的時候,要經受「永遠渺茫的希望的折磨」;

找尋到之後,卻還要經歷「最親的陌生人」的折磨。

對於郭剛堂一家而言,接下來還有一個問題不能被忽視,那就是: 郭新振到底認誰?

一邊是養育之恩,一邊是生育之恩。

有人認為養父母對郭新振的撫養本身就是不合法的,既然現在已經找到了親生父母,理應回到親生父母身邊;

還有人認為養父母已經養育郭新振這么多年,養育之恩大於生育之恩,親生父母的出現也是在破壞另一個家庭。

對於這個問題,郭剛堂早已設想過,也做好了准備。

他說自己尊重兒子的一切選擇:

「就當是一門親戚,這樣去走動,就兩個字:真誠。」

真誠——是郭剛堂一直以來的信仰與堅持。

我們始終有選擇的機會,而選擇真誠地面對自己、面對這個世界時,即使眼前已沒有道路可走,真誠本身就是道路。

相信所有失散的人兒,終會在這條道路上得以團聚。

每一個被拐賣的兒童,不論正被怎樣地對待著,他們也曾是父母的心頭肉,永遠的牽掛。

每年都有20萬的兒童失蹤,這背後是多少破碎的家庭。

郭剛堂曾說過:「拐賣是比謀殺更重的罪孽。」

你在大街上偶然遇到的一個人,他可能是另一個人日日夜夜都盼望著想要見一面的人。

在電影《失孤》的結尾,男主角找到佛家去點化。

他問 : 為什麼是我。

這也是所有正在經歷不幸或是曾經經歷過不幸的人都想知道的答案。

但是他們可以得到的答案或許是: 為什麼不是你?

這個世界就是這個樣子,天地順其自然,一切猶如隨風入夜,潤物無聲。

不會因為你死磕到底的堅持,就一定會點亮你的希望;

也不會因為你選擇放下不再執著,就徹底斷去你的轉機。

走過的路,見過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緣。

在堅持與放下之間,有著太多矛盾的痛苦。

如果要問我到底該如何選擇,我會說:

前半生堅持,

後半生放下。

柏拉圖說過:

世界上的東西從不會十全十美,不論怎麼審慎,都會留有遺憾,選擇得到「一半」放下「一半」,最好不過。

最後,願所有被拐的兒童都能平安回家;

天下的孩童都能在父母的庇佑下 健康 長大;

世上所有的家庭都能一直美滿如初。

㈧ 《失孤》原型找到兒子,24年十二大細節引爆全網

2015年3月,北風在電影院觀看了劉德華,井柏然主演的尋子電影《失孤》。

當時的北風,即將步入婚姻殿堂,也預計到自己終將成為一名父親,因此劉德華飾演的尋子父親,十幾年跋山涉水,孤騎尋子的形象帶給我極大地震撼與共情。

《失孤》電影劇本改編自山東漢子郭剛堂十幾年真實的尋子經歷。與以往改編真實的電影會採用化名不同,影片結尾,放出了郭剛堂全國尋子的真實影像,甚至給出了真實的聯系方式。

這幾年來,北風一直幻想,郭剛堂的兒子或者兒子的養父母,能夠看到這部電影,從而主動認回郭剛堂,上演父子團圓的奇跡該有多好?

隨著時光流逝,郭剛堂兒子被拐賣的時間從十幾年變成二十幾年,我在內心告訴自己:就算是寫網路爽文出身的編劇,也不敢給這個故事編出大團圓結局。

可念念不忘,終有回響!

前天。郭剛堂向媒體確認,經過DNA比對,自己被拐賣24年的兒子終於找到。

今天,公安部召開案情說明會,郭剛堂父子團聚,並且24年尋子路的諸多細節,首次公開!

細節一:歷經24年,郭剛堂騎行31省區,40萬公里尋子

郭剛堂的兒子郭振,1995年出生,於1997年9月在家門口玩耍時,被陌生女子抱走。

郭剛堂回家發現後,就踏上全國尋子的旅程,至今已經24年。這二十多年的時間,他騎著摩托車跑遍了31個省區,騎行了40多萬公里,報廢了10輛摩托車。

郭剛堂在騎行過程中,將兒子兒時的照片做成兩面旗幟,插在摩托車後面。雖然屢次被交警攔截,可是聽完他的經歷,交警只是讓他改正,從未處罰。

驚人巧合的是,在郭剛堂踏遍全國的行程里,曾經到達過河南省林州市,到過這座他兒子生活的縣城,只可惜兩人擦肩而過,無緣得見。

細節二:24年前,山東村民為郭剛堂尋子仗義相助

在郭剛堂對兒子被拐賣過程的回憶中,我們知道他在1997年9月21日黃昏回到家裡的時候,家門口已經有大量鄉親們聚集。

當得知在家門口玩耍的兒子郭振失去蹤跡後,郭剛堂瞬間崩潰,立刻向李太屯村的鄉親們求助。

鄉親們第一時間就動員起來,當天晚上發動500人,三人一組,到各個路口、 汽車 站、火車站去找人,可惜一無所獲。

就在郭剛堂兒子被拐賣第二天,李太屯村的村民就自發籌款5萬多元,作為郭剛堂尋子的經費。

那可是1997年的5萬元。僅以通貨膨脹率來計算,就超過今天的50萬元。

何況1997年的山東省還沒有開始商品房改革,僅以農村自建房來說,5萬塊夠兩個家庭自建房。

當時的李太屯鄉親們並不富裕,但是從找孩子,到籌款,體現了山東人濃濃的家族情懷和鄉土情結。

今天的李太屯村,已經發展成高樓林立的李太屯小區,二十四年前的許多建築都消失了,只有小區門口李太屯的界碑,或許留存著郭剛堂二十多年來,一次次騎摩托出發尋子的背影。

李太屯的面貌已經改天換地,可是鄉親們親如一家的感情,一直不曾淡漠!

細節三:除了《失孤》,郭剛堂十二年前還上了《魯豫有約》

可是在此之前,郭剛堂萬里尋子的執著,已經感染了 社會 許多人。無數人為他出力,尋找騎摩托尋子之外的其他途徑。這其中,上尋子類節目就是擴大影響的一種方式。

2009年,已經尋子12年的郭剛堂,獲得了上《魯豫有約》的節目。在當年,他的事跡第一次通過全國性媒體進入大眾視野。

《失孤》電影的製作團隊,也承認他們是看了魯豫有約之後,了解到郭剛堂的經歷,萌生了製作成一部電影的想法。

1997到2009年,剛好是12年的輪回,到如今2021年,又是一次12年的輪回,既是巧合,又彷彿冥冥中自有天意。

倪萍老師的主持風格飽含 情感 與母性光輝,這也是非常正能量的節目,可惜互聯網上出現「反感煽情」的新一代意見領袖。

如今的熒屏,充斥著明星表演的「真人秀」取代著郭剛堂的真人故事。

細節四:劉德華親送祝福,許多網友覺得是幾年來最感人熱搜

在郭剛堂確認尋回被拐賣24年的兒子之後,他第一時間就將好消息告訴了劉德華以及《失孤》劇組。

劉德華是極為敬業的天王級藝人。從他接下《失孤》劇本的那一天開始,他就不是在扮演「郭剛堂」,而是在成為郭剛堂。

劉德華通過這部電影,與郭剛堂成為朋友,親自跟隨體驗郭剛堂一輛摩托全國尋子的過程。

在電影上映後,劉德華也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在不同場合幫助郭剛堂尋找兒子。

這次郭剛堂時隔二十四年,終於找到自己的兒子。劉德華第一時間,就在短視頻平台送上祝福。

這句被諸多網友共同認可的回復,反映了兩大現實。

第一是郭剛堂24年矢志不渝的尋子旅程,感染力強,足以感動全國網友。

第二則是最近十年的互聯網熱搜,充斥著各種博取眼球賺流量以及各種負面情緒的累積與宣洩。

互聯網上出一條正能量的感動全國的民間熱搜,太難了!

泱泱華夏,十四億人每天都在上演各種故事,這其中當然有負面,可是感動人心,凝心聚力的百姓故事,真的只有郭剛堂尋子這一件事么?

其他感動中國的百姓故事,又是被誰,被哪股力量掩蓋了呢?

細節五:《失孤》導演澄清找到孩子和電影關系,公安機關功不可沒

這次電影《失孤》的原型成功找回被拐賣24年的兒子,許多人認為是電影《失孤》的影響力,幫助兒子或者收養家庭找郭剛堂認親。

《失孤》的導演彭三源在接受采訪時做了澄清:雖然他也很希望《失孤》電影能夠幫助郭剛堂尋子,但是無論是郭剛堂,還是兒子郭振,都不是通過電影的途徑聯繫到彼此的。

郭剛堂與郭振時隔24年的重聚,是公安機關24年不結案,不拋棄不放棄的執著精神,最終開花結果。

在1997年郭剛堂的兒子被拐走後,聊城市公安機關就進行了立案,並進行大范圍的走訪摸排工作。

只可惜當年的安全監控領域,DNA檢測排查技術都不成熟,案情一度陷入停滯狀態。

不過早在十年前,郭剛堂夫妻的DNA樣本就被公安機關採集,全國聯網,這樣全國每當有拐賣人口被找到,都會進入DNA庫進行比對。

只是郭振二十多年來,從來沒有錄入DNA信息,所以二十多年來一直沒有匹配上。

直到今年,國家再次啟動名為「團圓」的「打拐積案」加速調查的行動,在河南的摸排中,找到郭振錄入DNA信息,並最終發現和山東的郭剛堂夫妻相匹配。

是公安機關二十多年的不拋棄不放棄,讓24年前線索極少的案件告破,幾乎不可能實現的尋子奇跡,最終圓夢!

細節六:拐賣嫌犯被抓獲,兩人當年是情侶

在郭剛堂父子相認感動全國網友之後,大家的注意力很快聚焦到24年前的拐賣案犯,還能不能成功抓到的問題。

今天的公安部說明會上,也詳細講述了這場拐賣案件兩名案犯的抓捕情況。

這是一次「由果導因」的成功破案過程。今年的團圓行動,大量基層民警,通過走訪,先行發現像郭振這樣早年收養手續不齊全,親生父母不詳的人口,勸說他們進行DNA比對,尋找親生父母。

在確認了郭振與郭剛堂的關系後,就確認了郭振當年是被涉嫌收買的違法領養。

在此基礎上,公安機關就加大力度從郭振養父母這里拿到當年販賣兒童的人販子信息。

經過對當年收養過程的梳理和走訪,公安機關查到了同在河南省林州市的呼某身上。

呼某幾十年來是多宗惡性案件的累犯,公安機關走訪到呼某所住農村的時候,發現他因為新的犯罪,已經被山西的拘留所羈押。

公安機關立刻提審呼某,詢問24年前的案情,可是呼某是幾十年累犯,多年入獄經歷,讓他抵抗審訊能力很強,拒不交代犯案細節。

於是公安機關轉換思路,開始查呼某24年前的 社會 關系,發現呼某24年前有一個情侶唐某。

唐某當年只有21歲,與被拐賣的郭振都是山東人。於是公安機關找到了唐某,進行突擊審訊。

唐某很快交代了當年的犯罪事實。據唐某交代,1997年,呼某和唐某還是情侶關系,兩人到山東聊城 旅遊 ,臨時起意,決定「拐賣一個男孩」賺錢。

由唐某在郭剛堂家門口抱走了2歲的郭振,並且打車到 汽車 站附近。

呼某在 汽車 站接應,並且兩人快速將郭振帶到呼某老家,河南林州進行販賣。

在唐某交代了犯案細節後,呼某在大量證據面前,只能認罪。

目前警方公布的案情,就是這種「 旅遊 途中為了謀財的偶發性作案」。北風在相信公安機關辦案的基礎上,依舊要提出合理懷疑。

呼某與唐某,一個河南人,一個山東人,在1997年兩人缺錢的情況下,有多大可能到山東聊城去 旅遊 ?

女方山東人,從山東偷抱孩子,男方河南人,在河南順利將孩子轉賣。如此快速清晰的犯罪鏈條,孩子從拐到賣的一條龍流程,真的是 旅遊 途中臨時起意么?

從呼某幾十年來累犯的惡性案件來看,有理由懷疑兩人24年前就是在多地流竄作案,受害者絕不止郭剛堂家庭這一家。

以上只是北風的合理懷疑,一切還是以公安機關的最終調查結果為准繩。

細節七:案件過去24年,會有追訴期問題么?

這次拐賣郭振的犯罪時隔24年,當年的罪犯呼某和唐某都過上了各自的生活。

在歐美多國,哪怕是殺人這樣最嚴重的刑事罪,都有追訴時效,只要罪犯成功熬過,就可以免於被追溯。

在韓國影視劇中,甚至出現「主角通過穿越來偵破原來時空超過追訴期的殺人犯」這樣的劇情。

這樣有些魔幻的劇情,反映了民眾對「殺人罪行有追訴期」的不滿,可是苦於現實法制無力改變。

就連十幾年前轟轟烈烈的「韓國女星張紫妍案件」,總統親自鞠躬,堵上命運宣布徹查的案件,也面臨追訴期到期的問題。

可是這樣的「追訴期導致案犯逃脫處罰」的事,不可能發生在中國刑事案件中。

在中國,只要是立案調查的案件,就沒有追訴期的概念。只要你犯了罪,公安機關立了案,無論你多麼善於躲藏,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最終都要為自己當年的罪行付出代價!

這次郭剛堂案件雖然時跨24年,可是公安機關出具了24年前,如今看來都有些泛黃的「紙質立案」材料。

因為公安機關24年前已經立案,所以呼某與唐某,哪怕時隔24年才被抓到,也要進行審判,付出法律代價。

細節八:郭剛堂十年善舉,老天從不辜負善良的人

電影《失孤》的情節之所以精彩, 情感 之所以飽滿,除了展現郭剛堂的萬里尋子路,還因為其中與井柏然飾演的「曾帥」展開的一段「父子情」。

電影情節中,劉德華全國尋子,沒有找到自己的兒子,卻遇到了與自己兒子年齡相仿的「井柏然」。「井柏然」也是四歲就被拐賣的孤兒。

最終劉德華在尋找兒子,井柏然尋找父母的旅途中,培養出濃濃的父子親情。

最後,職業是「修車小弟」的井柏然,為劉德華製作了一個「導航儀」,讓他全國尋子不再迷路。

這段劇情雖然感人,不過許多人質疑這樣的故事「太假」,「太拔高」。

實際上,這還真不假!

郭剛堂孤獨騎車找尋兒子十幾年後,隨著互聯網的興起,他也認識到這樣騎車尋訪,效率不高,成效不大。

於是在2012年,他成立了天涯尋親網,兩年後又成立了天涯尋親志願者協會。

2014年9月14日,聊城天涯尋親志願者協會成立,協會選舉郭剛堂為協會會長。

聊城天涯尋親協會的辦公地點就設在李太屯小區黨群服務中心一樓。24年前支持他5萬元經費找兒子的村民們,用新的方式,新的關懷,繼續幫助這項偉大的事業。

在聊城天下尋親協會的辦公室里,掛滿了錦旗。每一面錦旗都代表一個失孤家庭的「團圓」和崇高謝意。

從「圓我二十三年尋父夢,衷心感謝永誌不忘」這樣的錦旗,就可以看出郭剛堂幫助類似電影里井柏然的角色找到了他的父親。

就在今年5月中旬,他還幫助來自四川的兩位母親尋找13歲離家的李靜和7個月就被別人抱走的陳進軍。之後,他又幫助來自甘肅天水的李蘭尋找親生父母。

截止上個月,他的天涯尋親協會始終沒有找到自己的兒子,可他幫助全國幾十個家庭重新團圓。

雖然北風是唯物主義者,但這次北風願意相信,雖然郭剛堂二十多年沒有找到自己的兒子,但他的每一次幫助,每一次善念,都是功德的累積。

命運,終究不辜負一直行善的人!

郭剛堂用善念幫助了一個個家庭, 社會 與公安的力量最終也幫助了他!

細節九:與養父母如何相處,考驗人情和法理

這次案情發布會上,呼某與唐某兩個拐賣案犯即將面臨重罪處罰,這是大家的共識。

可是養育了郭振24年,待他如同親生兒子的養父母如何處置卻引發熱議。

我們局外人,普通網友,一句「養父母同樣重判」,「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可以輕易喊出口。

可是對於郭振,與養父母幾十年的親情恐怕比突然相認的郭剛堂還要親密。

對於養父母,郭剛堂主動表態:自己沒有恨意,希望未來像親戚一樣走動。

郭剛堂的表態是個人 情感 ,郭振沒有表態,可他的立場肯定更加復雜。

在我國《刑法》里明確規定:具有拐騙、綁架、收買、販賣、接送、中轉婦女、兒童的行為之一的,即構成拐賣婦女,兒童罪,基本刑期為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具有八種加重情節的,最高可判處死刑。

也就是說,郭振「養父母」收買兒童的行為,和呼某唐某的拐賣一樣有罪。

而且根據刑法,還有兩大重磅規定:其一:郭剛堂這些年為了尋找郭振所有的付出以及精神損害,都可以向拐賣和收養方主張賠償。

其二:對於拐賣來源的收養兒童,成年後對養父母將沒有「贍養義務」。

這在中國的「養老體系」里,可以算是「司法重錘」了。

那些收買兒童的無子家庭為什麼要買兒子?無非是為了養兒防老。

將兒子養大,是為了年老後的贍養,以及最後的養老送終。

可是如今郭振對養父母沒有贍養義務,也就是養父母二十多年的經濟與 情感 投入全部打水漂,這是《刑法》最狠的地方。

可是在幾十年的拐賣案件實際執行中,卻有很多「妥協」的司法實踐。

特別是嬰兒時期的嬰幼兒被拐賣後,在收養家庭成長到青春期,與收養家庭關系融洽。

結果被公安機關找到孤兒,送回原生家庭後,反而鬧出許多矛盾,離家出走,回到被收養家庭。

於是在司法實踐中,收買兒童的家庭有可能不用判刑,還會出於優先保障未成年兒童成長心理的角度,讓被拐賣兒童繼續在收養家庭生活長大。

這就是法治與現實的差別,人情與法理的挑戰。

郭剛堂郭振的案件,主人公同樣姓郭,兒子也是24年生活在河南,這不由讓北風想起去年到今年持續占據熱搜的「姚策」案。

在去年,姚家與郭家,錯抱28年的兒子第一次認親時,也是淚眼婆娑,全網感動。

當時兩個家庭都表態要把對方當家人看待,網友普遍認為,兩個孩子都會很幸福,兩個孩子都有兩對父母去疼愛。

可是在今年,兩個家庭都破碎不堪,母子,婆媳關系全部撕裂,各方對簿公堂,姚策用網路同情網路流量換來的利益,都在被追討,連死亡都不得安寧。

今年的郭家重聚,確實感天動地,可是翻看視頻,和去年的28年錯抱,跨省認親的視頻,有太多相像。

「28年錯抱」事件,在去年剛爆出來的時候,並沒有故意犯罪的爭議,兩個家庭都在「醫院失誤」的背景下,最終都對簿公堂,母子翻臉。

今年的郭家父子重聚事件,雖然說要把「養父母」當家人,可這其中還涉及收買兒童的「刑事犯罪」。

去年河南的郭家最被指責的是不讓養子接受教育,早早進入 社會 ,家裡四套房,兒子一套都沒有。

今年的郭振,如今已經被培養為人民教師,相信養父母在教育投入和 情感 投入上恐怕都不少,未來兩個家庭會不會反目成仇,存在風險!

站在旁觀者角度,我們一句「養父母重罪」可以輕易喊出,可是郭剛堂郭振父子,卻是艱難的抉擇!

細節十:對比二十年前,拐賣案件為什麼呈現下降趨勢?

大家如果仔細回憶,會發現最近幾年涉及拐賣的惡性案件,比二十年前,顯著減少。

今時今日,一個幾百萬人口的城市,發生一件兒童走丟事件,很快就會刷爆朋友圈,最後引來官方案情通報或辟謠,結果大量信息都是謠言。

這證明一個幾百萬人口的城市,一年的拐賣案件都屈指可數,這在二十年前,是不可想像的。

仔細對比,會發現一個最重大的變化,是我們國家 社會 安全環境的變化,這一切都歸功於天網系統的聯網和DNA技術的普及。

可這一切都源於1997年的普通農村,根本沒有足夠的攝像頭與安全監控系統。

九十年代,DNA技術在國內還是非常稀有的案件偵破輔助手段,因此在案件發生的黃金72小時內,當年的 科技 手段就錯過了最佳破案時間。

如今天網系統遍布城鄉,全國聯網,加上實名制購票普普及到所有交通工具,拐賣孩子從誘拐到轉運,每個環節的 科技 輔助手段都對比過去,呈量級增加,所以誘拐案件明顯減少。

可是案件減少,並不代表沒有,北風還是在這里呼籲,對於拐賣兒童和婦女的犯罪,一定要從重處罰。

我國現行《刑法》,拐賣兒童婦女,只有五至十年刑期,需要觸發極為惡劣的八種情況,才會上升到死刑。這和老百姓的普遍願望普遍訴求是背離的。

拐賣兒童者處以重罪甚至極刑,是全國老百姓的共同訴求!

細節十一:打擊拐賣,在需求端必須綜合治理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這是從動保組織,擴散到婦女拐賣案件的一句口號。

這也說明了,要打擊兒童拐賣犯罪,除了從誘拐的「發生端」,轉運的「過程端」進行打擊,還要從收買的「需求端」進行管控。

買賣兒童的需求,某種程度上,是「無子」家庭的非法渠道訴求。

我國在打擊了「非法代孕」之後,對於現階段醫療條件無法解決的無子家庭,我們在斬斷「非法渠道」獲得孩子的同時,必須加大合法渠道收養嬰兒或兒童的途徑。

只有讓無子又渴望孩子的家庭,在合法渠道能夠順利收養 健康 的孩子,才能將非法渠道的需求徹底斬斷。

細節十二:《失孤》案影響巨大,但這不是孤案

這次《失孤》電影原型歷經24年找回兒子,全網沸騰,全網感謝公安機關的同時,依舊有雜音出現。

這些人的格局,真是小得可怕!

2020年底,公安部組織全國公安機關開展查找被拐失蹤兒童的「團圓行動」。公安部部署全國公安機關,對幾十年來因為早年 科技 技術不夠導致的懸案積案進行再調查。

截止7月13日,僅僅半年多時間,我國公安機關已找回歷年失蹤被拐兒童2609人。其中時間跨度最久的長達61年。

全國各地已經組織了1200多場「認親大會」。今年6月1日,公安部公開了全國3000多個「團圓行動」免費采血點,幫助一萬多人免費采血,錄入全國DNA庫。

《失孤》原型郭剛堂家庭團圓,確實是全國公安機關團圓行動的優秀代表案件,可這並不是孤立案件。郭振只是公安幹警尋找到的2609名被拐賣兒童的其中一個。

有的國家,磨洋工一個星期,眼看著一百多人在塌樓廢墟中死去,因為他們的政黨和政府,眼裡只有壟斷資本。

有的國家,一經立案,幾十年的積案,也會一遍遍梳理案情,一趟趟走訪線索,直到破案。因為他們的黨和政府,眼裡只有人民利益!

作者:北風雪林(beifengxuelin)

㈨ 劉德華主演的打拐電影

劉德華主演的打拐電影就是《失孤》,不瞞你們說,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眼淚就沒停止過,劉德華飾演的是父親雷澤寬,他的孩子在兩歲的時候,就被人販子拐走了。從此便踏上了尋子的道路,十五年間,他覺得只有在路上他才覺得自己是個父親。

為了找孩子,雷澤寬騎壞了十多輛摩托車,走了五十多萬公里的路,不管白天黑夜,彷彿都能看到那個屬於他的飽經滄桑的背影。


《失孤》這部電影是有原型的,電影中尋找孩子的雷澤寬的原型就是郭剛堂,自從兩歲的孩子被拐走,郭剛堂就一直在找孩子,跑遍了很多地方,從年輕到滿頭白發,他都沒有放棄。

時隔二十四年,郭剛堂找到了他的兒子郭振,也相認了,但是郭振卻沒有選擇回到郭剛堂的身邊,而是想繼續在養父母這邊。這對於找到孩子的郭剛堂來說,大概是高興又委屈吧。

㈩ 電影《失孤》是講述怎樣的故事

影片講述了1998年,雷澤寬兩歲的兒子雷達丟了,雷澤寬開始了長達十四年的尋子之路。一路上雷澤寬歷經艱辛,還認識了四歲時被拐修車小伙曾帥。雷澤寬幫曾帥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親人,帶著曾帥送他的導航儀繼續自己的尋子之路。

2021年7月,《失孤》中劉德華飾演的尋子父親原型郭剛堂,在公安機關的努力下找到了兒子郭新振,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抓獲。

角色介紹

1、雷澤寬;一位尋子十五載的農民父親,十五年尋子,痛苦而冷靜、倔強又善良。有一個隨身攜帶寸步不離的斜背袋,他的背包里全是兒子及其他小孩的尋人啟事、身分證明文件及少許零錢,已是他擁有的全部。

2、曾帥;四歲時被拐的修車小伙,在了解到雷澤寬的尋子歷程之後,曾帥不僅沒有收取修車費用,更與雷澤寬一起踏上尋親之旅,途中兩人建立了父子般的情誼。曾帥是個摩托車修理工,不僅會騎摩托車,還會修理摩托車。

閱讀全文

與劉德華尋子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班夫山地電影節上海 瀏覽:777
播放劉德華的古裝電影 瀏覽:538
香港影意志電影節 瀏覽:203
掌趣電影院 瀏覽:452
孟男誕生記2017電影天堂 瀏覽:344
成龍電影爆炸 瀏覽:390
關於她們電影在線2015 瀏覽:630
199年美國電影 瀏覽:797
美國電影最美的少年 瀏覽:475
最新美國愛情電影2016 瀏覽:529
對初中學生有教育意義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7
最近兩年美國電影 瀏覽:815
珍藏電影大全彩色 瀏覽:816
美國動作電影講解 瀏覽:704
tvb改編電影有哪些 瀏覽:108
動畫和電影的本質區別 瀏覽:355
在線觀看人潮湧動電影劉德華 瀏覽:537
2015電影高評分 瀏覽:425
2016年11月21日電影 瀏覽:489
什麼鐵拳電影2015 瀏覽: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