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想要成為一名影視導演,需要怎麼做呢
想要成為一名影視導演,需要先進行培訓。
提到中國導演,最輝煌的當然是第五代,但是中國最好的導演卻不止於此,老一輩的中國導演們也有著可圈可點的成績,新聲代們也初露鋒芒。
從導演作為一種職業開始,分別論述了影視導演敘事基礎、敘事方法、創作原理和技巧以及電視劇、電視電影創作等各個方面。《影視導演》還附有大量圖片,並結合圖片予以論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用性強。《影視導演》可以作為國內各大專院校開設影視導演課程的授課教材,也可以成為欲報考藝術院校導演表演專業學生的輔導讀物,並且可供有志於影視導演的青年人以及相關專業工作者和教師閱讀參考。就目前而言,這類教材在圖書市場上還較為缺乏,而《影視導演》內容的系統性和專業性,能夠滿足這一需求
B. 電影導演需要具備哪些技能
熱愛電影的人不少,學習電影導演的學生很多。但是學成後做上導演工作的少之有少。為什麼呢?電影導演需要具備哪些技能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看看吧!
因為不會拍電影,所以就無法加入電影創作隊伍。道理很簡單。
於是抱怨學院。於是舉出若干沒有進入專業院校成為導演的人的例子,試圖證明院校學習無用,然後眼睜睜地看著導演們該拍戲拍戲、該得獎得獎,然而這些導演絕大多數都出身於院校。
學院有沒有問題?
有。主要問題是,所有的中國大學都被安排了大量文化政治類基礎課,無論是本科還是研究生階段,此類課程都占據了1/4~1/3的課時總量。反觀國外電影類學科,此類課程少之又少。專業課程量不足,是學院的最大問題。
為什麼北京電影學院總是能夠保持業界內的優勢呢?其實,他們也有相當多的課時被硬性劃分給文化政治類課程所用,但是大量的電影資料、每周例行的影院觀摩、來來往往的電影大師、周邊便利的電影環境,令電影學院的學生們在「二課堂」中補充了大量的 營養 ,足以補上課內的損失。
在所有學生作品比賽中,電影學院的作品都占據著壓倒性的優勢。
其他學校不是也經常得獎嗎?
那是因為:一來評獎很多,全球每年好幾千,國內也有好幾十;二來大部分評獎都有鼓勵、普惠的性質,獲獎面大本身就是評獎的目的。
在學生作品的含金量方面,差距可就太大了。這絕不是請一個電影學院 攝影 師就能夠解決的,也不是自己搞幾個沙龍就能夠解決的。一些師生常說:「電影學院也沒有什麼神秘的!」這話一出口,就已經承認自己的差距了。
戰斗機能夠飛上天,風箏也能飛上天。這種比擬太殘酷了。但就是這么回事。
電影學生的畢業後成團成組地加入電影產業,其他學生中只能零星加入。所以就有一些說法滋生:「他們有門路。他們有背景。」這種思維習慣令人瞬間獲得了心理平衡。
如何學會做電影導演?
其實,大部分院校都提供了足夠的教育資源,就看自己學不學。
不用參考羅伯特·羅德里格斯的 經驗 ,國情不一樣。
不一定非要去北京電影學院。以及在國際上排名低於北京電影學院的那些外國學校。在中國的省級大學的電影專業學習,都可以成為一名電影導演。
主要問題,是學生學不學,怎麼學。
你要先學會寫電影劇本。
你要先搞清楚什麼是電影劇本。
我們的很多學生,到了畢業也沒有見過什麼是電影劇本!你能相信這樣的學生熱愛電影事業嗎?
哪裡有電影劇本?以前的《當代電影》,現在的《世界電影》上每期都有電影劇本,並且都是當年最重要的世界各國電影劇本。圖書館里,還有許多舊劇本的出版物。中國電影資料館和首都圖書館以及地方的圖書館中,都有大量的劇本收藏,復印也很方便。
閱讀100個以上電影劇本,仔細分析其中的3~5個,你就基本上掌握了劇作的很多竅門和技巧。
再看看悉德·菲爾德的書。
可惜我們的學生大部分連劇本的格式是什麼都弄不對。
你要閱讀小說。
圖書館里的小說千千萬,免費可以借到。
沒有幾百本小說(文學)墊底,就沒法講故事。中國的《紅樓夢》、《水滸傳》,外國的《紅與黑》、《簡愛》,古典的《荷馬史詩》、《史記》,現代的《1984》、《蝸居》,這個功夫不下,故事講不好。
再有一個竅門就是,讀戲劇劇本。全世界重要的戲劇無非500種,拿下其中的100,就算大功告成了。中國電影導演普遍敘事能力低下,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小說讀的不少,戲劇劇本則讀的太少。
文學底子打好了,再看看《作家文摘》、《讀者》,補充大量社會、地方知識,敘事功力自然就上去了。
然而,我們那些能夠通過本科、 研究生考試 的高分學生,卻實在沒有看過幾本書。熱愛張愛玲的沒看過《誘僧》、《色誡》,研究文革的不知道《隱形伴侶》、《血色黃昏》。更不要說旁的了。
你要看電影。
這個實在是無話可說。在一個所有電影幾乎都可以在網上找到的時代,想要做電影導演的人們看電影的數量居然稀少。每一次開題、答辯,老師們說的影片學生們都要唰唰唰地記錄,因為聞所未聞。見識低,就固執,他不知道的就不存在,老師說也沒用。
看還得往細里看,就是一個鏡頭一個鏡頭地反復看。我給08研究生拉片分析的是《梅蘭芳》、《色誡》、《建國大業》,給09研究生拉片分析的是《因父之名》、《風聲》、《驚天動地》。大家的收獲都很大。10研究生的第一堂課是《無人駕駛》,我們要腳踏實地地研究你即將面臨的問題,而不要遠眺喜馬拉雅山。
但是這一定是大部分研究生們一生中僅有的拉片經歷,他們課下一次都不會再做。
所以,導演應該其他人當。
基礎的搞明白了,你去寫劇本。反復寫,多寫,敢於寫大題材。
劇作也有訓練方法。我們先脫離開課堂,就在實戰中提要求。
假如,華誼兄弟給你5萬塊,請你寫《集結號》劇本。這活你接不接?估計肯定接,接了,又怎麼寫呢?就是拼了命的寫唄。
但是我們研究生開題交的劇本,沒有一個是拚了命的。
你不跟世界拚命,就不會有自己的天下。
你要去進行長期的圖上作業。
一個是各類表格。分場景表,分場景表,日夜晨昏戲表,內外景表,貼在牆上,一遍遍地比較、琢磨。一個半小時短片,夜戲佔了一半,合適不合適?三個日外景是不是能夠合並拍攝?一個窗口鏡頭是不是接著27B的窗戶翻過來就拍了,用不著去磕一飯館?都得琢磨透了。琢磨的不僅僅是製片計劃,是你對整個作品節奏、氣蘊的把握。
然後就是分鏡頭劇本。寫三個長篇分鏡頭本,你就都明白了。
然後是「故事板」,也就是畫面小人書。一定自己畫。自己動手一畫,畫面里要什麼不要什麼就都清楚來。光看,一輩子也不明白。
先擇你最喜歡的電影,找出兩三場,分鏡頭畫小人書。畫完了,自己片子的圖也會畫了。
然後畫平面圖。如何將小人書拍成活動的。平面圖一畫,問題就都出來和暴露了。這邊有扇門要堵死,那邊有扇窗要打開,沒地方放鴨子可以在後期畫外補聲音,用移動軌就得卸門檻。
如今有很多用過的A4紙,抱回去,整夜整夜地畫吧,畫三年,就明白了。
畫圖比寫劇本用處還大,因為圖是立體的,活的,直接轉換到銀幕上的。
你要找一個合適的團隊。
要最合適的,不要最好的。
因為你不是在一個最好的環境中拍最好的電影。
你正在努力製造一個合適的機會,拍攝一部相對合適的作品。
戰斗中,連長指導員都陣亡了,隊伍被火力壓在窪地里,幾分鍾後就會全部被消滅。一個戰士出的主意,隊伍分路突破,不僅僅脫離死地,還殲滅了對面的敵人,這個戰士,戰後基本上就是新任連長了。
導演就是這個戰士。
你要在第一時間發出准確的命令,明確指出方向,解決問題。有這么幾回,自然就是導演的威望了。
至於罵人摔劇本之類的,都是下三濫的招術。真碰上了混的給你來倆嘴巴,你也是干吃虧。告到法院,也無非是讓人家罵一頓你回給他倆嘴巴,都是孩子氣的事。
到了現場,導演面臨的第一件事就是:機位擺在哪裡?
大部分導演不知道。
他真不知道,因為他不畫圖。
第二件事就是:怎麼給演員說戲?
大部分導演也不知道。因為他們以為,電影是不需要表演的。
所以導演工作都被那些會畫圖懂表演的給做了。
「你們都是什麼爛人!太差!什麼都不懂!」
「我要是有呂樂做攝影,霍霆霄做美術,王丹戎做錄音,久石讓做音樂,張進戰做執行,張紀中做製片,早就拿奧斯卡獎了!」
你拿不了。你還缺男主演德尼羅和女主演波特曼哩。
你要有一個嚴格的拍攝計劃。
詳細的全面的前期准備,如同攻打一個山頭前偵察,哪裡是溝渠,哪裡有山洞,哪裡是火力點,通過暴露山脊需要多少秒,開闊地能夠容納多少人展開。
拍戲的道理完全一樣。
堅決執行拍攝計劃。到了計劃的期限,甩了戲也要進入下一環節。
可以丟掉一個連隊,但不能讓整個團壅塞在泥濘里畏縮不前。
在制定計劃的時候,就要事先留有預案,哪些部分是可以丟掉的。
哪個部分都不能丟!那就會丟掉整個作品。
沒有製作拍攝計劃的經驗怎麼辦?
到其他同學的劇組里,免費給人家做計劃。做三次學生作業統籌,最多五次,對付一個低成本電影的經驗就差不多了。
你要掌握技術。主要是攝影技術。
首先要了解器材,特別是運動器材和照明設備。
對於攝影機性能不必有特別的了解,那裡有攝影師。告訴他你的美學要求,讓他去實現。你不必全面掌握色溫、景深、色階、反差等等,因為你沒想成為一個大腕導演。
但你要知道你所需要的運動和光線效果。表述不明白,就把你的樣本電影的截圖搞到筆記本電腦上給攝影師看:照著這個拍!做學生不丟人的。
竅門就是去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蹭課,很多老師的課都不錯的。再有就是去參加柯達、SONY所有的會議,那些會議都是公開報名免費的。當然也包括其他技術會議。
你要懂得剪接點。
這個能力的來源也很簡單,就是拉片。拉片一千,就是剪接師。
你要手握一個筆記本,把學習和創作中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
一個在開拍前展開筆記做工作安排,在拍攝結束後看回放做筆記的學生,未來才能夠做一個合格的導演。
請你在(作品)畢業答辯時,帶上你所有的筆記、圖表、分鏡頭本,他們會幫助你通過答辯,如果你有這些東西。
做導演很簡單的。
就是看你做不做。
寫完了,發現這也就是一段廢墨。忽然明白,為什麼人家給角色起名叫廢墨了。又明白,每一次開題、答辯,很多學生總是滔滔不絕地訴說著和電影無關的事情,百般制止也是無用。不過電影人的生活,怎麼說得出電影的話來呢?
「我要是有呂樂做攝影,霍霆霄做美術,王丹戎做錄音,久石讓做音樂,張進戰做執行,張紀中做製片,早就拿奧斯卡獎了!」
你拿不了。你拿了,那才叫天雷滾滾。
C. 有什麼導演系藝考生必看的電影嗎
我曾經有一個同學,就是學習導演的,他就看了這一些電影。黑澤明《亂》《七武士》《羅生門》斯坦利庫布《發條橙》《奇愛博士》《2001太空漫遊》北野武《花火》《菊次郎的夏天》小津安二郎《秋刀魚之味》
D. 做導演簡單嗎 我想成為一名導演 怎麼辦 啊 導演要學什麼東西 如何自學啊
不簡單。如果是電影導演,學習的很多,表演,編劇,攝影,剪輯,音樂都要會一點。不必都精。導演最重要的是掌控能力,鑒賞能力,審美能力,創造力。自學的話也很有難度,自學或者學校都需要很大的看片量,看很多電影,什麼類型都要看看,經典垃圾都要看。看電影比看書重要的多,不必把時間都用去看書,把時間都給看電影和思考。但是我覺得不必去總看經典和高分電影,這類電影多是大眾電影,能學到的東西都差不多,要去看小眾電影,評分低也要看,這類電影一般視覺獨特,能學到很多東西。
E. 學習編導的人,到底該怎麼看電影
第一步:看片量
很多編導生在積累閱片量的時候容易走兩種極端:
第一,太過於重視所謂的「數量」,所以看片根本不精。
第二,只看一些經典老片的,面對一些不感興趣的題材,要麼不看,要麼看了也等於白看。
如果你在看片的時候有這方面的趨勢,一定要控制好你自己!
那麼,怎麼積累看片量呢?
這里建議你,就是既要注重數量,又要注重質量;不管好片爛片,看一部要有一部的收獲、積累和思考。
第二步:如何看
看片的時候,我們不妨帶著這些問題去看,給大家幾個思考的角度:
一兩句話說明這部片子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電影梗概)
這部片子是什麼樣的主題,反應了怎樣的社會現實嗎?(社會/市場價值)
這部片子的主角有什麼性格?(人物形象)
除了主角,有沒有你覺得印象深刻的人物?(人物分析)
片子是怎麼去塑造這個人物的?(人物塑造技巧)
故事的情節結構怎麼編排的,起承轉合怎麼設置,有什麼好懸念?(劇作能力)
能明顯分辨鏡頭分類和感受鏡頭的作用了嗎?(鏡頭)
出現特寫的時候有沒有引起重視?(景別)
這部片子的色調影調有注意嗎?(色彩)
那個吸引你的視覺體驗是因為用了怎樣的拍攝角度?(鏡頭運動)
……
這些問題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要帶著問題去看。
第三步:進階篇
有了一定的看片量,和視聽語言基礎之後,我們再怎麼看片呢?
看片過程中,通過你的逐漸積累,你已經從量變到質變了,這時你就要從橫向、縱向找到可以提升的地方。
看了那麼多片,你會逐漸發現喜歡的導演是誰或是哪幾位,你也會發現你偏愛的電影類型。
每個導演的風格是有差異的,從故事題材到拍攝習慣,找到該導演的某些共性,做一個橫向對比和整合。
你喜歡的電影類型,有哪些共同的電影風格,這一類類型片有哪些共同的劇作技巧。
最後,從主題、人物塑造、情節設定的角度再來看一個片子,你會發現一些為什麼這個片子好看的深層原因。
以上各點也是一個影視專業學生要有的進階能力。
F. 學習導演需要具備什麼基礎整個一部電影製作流程又是什麼樣的一部電影的開拍要先有劇本還是先有導演,
學習導演需要具備基本的編導知識 然後去到正規的藝術類院校學習導演專業 一部電影需要編劇有本子出來了 然後導演去找投資人製片人拉贊助 一般新晉導演都是需要先在各個電視台摸爬滾打一段時間後再簽約電影製片廠 或者先自己拍出一些自己的代表作 等到有一點名氣後再去簽約 像張藝謀那類的著名導演現在是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了
G. 一個導演應該具備什麼技能
一個導演應該具備什麼技能
真正的電影導演到底需要具備哪些能力?以下就是我為大家介紹一個導演應該具備什麼技能,歡迎大家閱讀!
導演與影視藝術
十九世紀末法國魯米埃爾兄弟創造了電影藝術,電影的出現使導演的創作以文學劇本為基礎,運用蒙太奇思維進行藝術構思,編寫分鏡頭劇本和導演闡述,包括對文學劇本的構思,對導演影片主題意念的把握,人物的描寫,場面的調度以及時空結構、聲畫造型和藝術樣式的確定等。然後物色和提案提議選擇演員。並根據具體構思對攝影、演員、美術設計、錄音、作曲等創作部門提出要求,組織主要創作人員研究有關資料,分析劇本,集中和統一創作意圖,確定影片總的創作計劃。
除此之外導演還要按照製片部門安排的攝制計劃,領導現場拍攝和各項後期工作,直到影片全部攝制完成為止。藝術上沒有服從領導和聽命指揮,導演也不是片子的教頭,導演的意義就是組織片子的安排人之一和影片指導員,相當於大隊中的大隊輔導員和軍隊中的指導員。一部影片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導演的素質與修養;一部影片的風格,也往往體現了導演的藝術風格。
一部好的影片離不開一個好導演,一個好導演一定也是個敬業的導演。
電影作為一門綜合的視聽藝術。包括劇本選材,角色設定,布景道具,演員表演,拍攝剪輯,到最終的後期製作宣傳播出;這些每個環節都需要導演精細入微的把控和參與。可以說一部影片製作完成,作為總設計師的導演無疑是工作最復雜,涉及環節最多,同時也是最勞心勞力的那一個。在以上過程中導演的藝術素養,眼界學識,經驗技巧乃至性格和生活習慣,都可能以微不可查的方式融入到最終的成片中,這些細節則會影響該部影片的藝術水準和影片質量。
一個好導演不論是對單個影視作品的製作發行,還是對整個影視藝術的發展進步,都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那麼導演應該具備什麼?
首先是要有相當高的文學修養,如果沒有讀過相當數量的中外世界名著和人文歷史,對人生社會有深刻的理解,絕對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大導演。
哲學是人們理性認識世界的基礎,作為導演必須有理性認識世界,人類社會的能力,能從劇本文學中分析深掘出更多的理性內涵來,作為自己導演的最高任務。
在情感上導演必須感情豐富,這里有一部分天賦因素,能理解和抓住生活中情感的各種要素,使自己的作品有振憾人心的感情力度。
必須掌握導演學基礎,導演學引論的知識,知道戲劇組成矛盾的結構分配。
要完全了解世界三大戲劇體系斯氏,布氏,梅蘭芳體系的特徵與異同,以及現代戲劇的諸多流派特點,否則你就沒法從借鑒中尋找到最有藝術特色的戲劇樣式來。
音樂,美術,表演三大學科若是欠懂,怎麼樣來和音樂設計,舞台美術設計,乃至燈光服裝化妝對話,並且指導他們完成全劇統一的藝術形式。導演不懂表演,怎樣來指導演員排戲?真正當一個好導演不容易啊!很多人羨慕導演這一工作,很多人想當導演,很多人也稱自己是導演,所以我誠心地希望從上述六大知識領域勤奮!不要只學導演的脾氣!
概括而言
導演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
研究和分析劇本,為劇本找到恰當的表達形式;
與製片聯合提名和推薦演員角色人選;
根據劇本和拍攝要求選擇外景或指導搭建室內景;
指導道具組完成道具的准備和布置工作;
指導現場拍攝工作;
與出片方商討作品的宣傳計劃;
拍攝現場的燈光、 劇務、 演員、 攝像、 錄音、 美術、 化妝、 服裝。
其實,最重要的是情商,是與人溝通的能力。想像力、藝術感悟什麼的是得有,但要真沒有,只要有一個專業的團隊,還是能把他們都調動出來。所以關鍵還是如何駕馭團隊,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情商第一,藝術感覺第二。藝術感覺包括專業技能上最重要的是畫面感。因為電影還是以畫面為主來講故事的。畫面感不是說特別強調或者善於製造視覺效果或器官,而是拿到文字,就能想出畫面,並且知道怎樣用畫面去表現這個文字或是想法。
H. 學導演要看些什麼書
一、《不僅僅是好萊塢》
精選伍迪•艾倫近年來六部佳作進行細讀,對其編劇、導演藝術做了力透紙背、獨辟蹊徑的論述。
從電影文學到電影美學,從劇作結構到導演修辭學,從電影本身到電影背後的大文化背景均有涉及。
對與電影內容相關聯的諸多藝術家及藝術史、比較文化、跨文化研究、人類文化學、性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媒體學等學科和話題全面對接,無一迴避。書中論述立論新穎、旁徵博引,令人耳目一新,不遜於伍迪•艾倫電影作品本身。
I. 電影導演需要掌握怎樣的基本素養
給你個建議,學好編劇(好萊塢的那一套),命運就掌握在了自己手裡,以後不愁就業。作為一個畢業生來說,你拿著自己寫的劇本去找電影公司,人家願意看,劇本寫得好你就有機會,而你拿著畢業作品去說跟人我可以給你們做導演,人家只會覺得你好奇怪…… 還有,不要因為國產商業片很爛就認為商業片不好,今後都是網路購票,影院對文藝片會更加不留情面。如果你喜歡文藝片,那你還不如做個影迷更好。我認為一個電影導演需要的基本能力:編劇、表演、攝影、剪輯。對現場的掌控能力都包含在這四項里了,然後就是經驗的問題了。當然,現實中電影公司並不需要導演掌握這么多,可能會更看重名氣。
J. 電影專業從業者都是從哪些角度看電影的
我個人認為,如果是一個專業人士去欣賞電影的話,他首先會去看導演對這部片子的把控,然後就是演員對角色的掌握。
如果再深入一些的話,那就是整部電影的架構和社影的運用以及各種後期製作完成的手法,這都是專業人士去欣賞和看待一個電影的專業角度去評價的,這是我們這些外行人無法理解的,所以說才會有那句話,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專業人士對一部電影的審視是全方面的,不會是只看電影一個方面,而是要全方位的去分析一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