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孫海英一共主演了多少部電影電視劇
孫海英影視作品:
處女作《喧鬧的夏天》
《激情燃燒的歲月》飾 石光榮
《父親進城》
《金戈鐵馬》 飾演 王震
《雙旗鎮刀客》飾演 一刀仙
《走出西柏坡》
《笑傲江湖》 飾大淫賊 田伯光
《射鵰英雄傳》飾丐幫幫主北丐洪七公
《明月出天山》 飾演 馬保山
《美麗的大腳》
《藍色妖姬》
《林海雪原》
《假裝沒感覺》
《閃電行動》
是《激情燃燒的歲月》主演出的名
② 罵馮小剛拍的電影是爛片,被馮回懟的孫海英,如今在做什麼
如今66歲高齡的孫海英已經從娛樂圈退休了。除了偶爾參加一些頒獎活動,他鮮少出現在熒屏上。
孫海英1956年在中國遼寧出生,後來2002年以一名中年軍人父親的形象出現在《激情燃燒的歲月》,並因為在劇中出色的演技獲得了一些獎項。八年後,也就是2010年出演《高考1977》,在不少90.00後的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六年後在電影《毒中毒》中飾演者深藏不露的大廚。2018年《一個人的課堂》他作為男一號貢獻了出色的演技。孫海英不是一個高產的演員,但是與當下的一些只有流量卻無內涵的年輕小鮮肉相比,他的演技一直在線。
所以大家不論是在日常生活還是重要場合都要三思後行,不要沖動魯莽,自斷前程。
③ 演員孫海英的近況是什麼樣的
我認為,演員孫海英的近況很好,活出了自己。隨著電視劇《東方之家》的流行,演員陳星旭也慢慢進入了觀眾的視野。 在一次采訪中,陳星旭談到了童年的陰影。他說當他四歲的時候,他和孫海英老師一起拍攝。 在合作中,孫海英表現得像個嚴厲的老父親,讓年輕的陳星旭大吃一驚。"他是我童年的陰影。"陳星旭坦率地說。
這個話題一出來,觀眾立刻分成兩個陣營。 有些人說鮮肉不能支撐票房,而另一些人說孫海英對年輕人充滿敵意,因為他老了。許多小鮮肉的粉絲也在孫海英的微博上留言,說他很固執。 那時,空氣中彌漫著煙霧,很容易引起草原火災。後來,當孫海英對此事保持沉默時,粉絲們也停止了。
由於一些大膽的言論,孫海英得罪了圈子裡的許多人。 現年63歲的他已經從娛樂圈退休了。除了偶爾參加一些頒獎活動,孫海英不能閉門謝客。要不是陳星旭的話,估計很少有人會記得這位性格獨特的老人。所以,我認為,演員孫海英的近況很好,活出了自己。
④ 孫海英都拍過什麼電視
參演電視
1995年《明月出天山》飾馬保山
1996年《東北教父》原名《哈爾濱往事》飾土匪
1999年《藍色妖姬》飾葉夢幽
2000年《笑傲江湖》 飾田伯光
2001年《激情燃燒的歲月》飾石光榮
2002年《射鵰英雄傳》飾洪七公
2003年《大唐歌飛》飾李白
2003年《西藏警察》飾方子光
2004年《皇後駕到》飾朱元璋
2004年《誓不罷休》飾江滿全
2005年《大漢天子3》飾江充
2006年《走出硝煙的男人》飾鍾玉坤
2006年《霓虹燈下的哨兵》飾魯大成
2006年《誰為夢想買單》飾金守財
孫海英和妻子呂麗萍2007年《警察故事》之《我是警察》飾老何
2007年《父輩的旗幟》飾鍾守誠
2008年《一個女人的史詩》飾都漢 合作:趙薇
2008年《天地民心》合作:呂麗萍2010年《大時代》飾海廣大
2010年《韓信》飾演劉邦
參演電影
1987年《閃電行動》
1991年 《大決戰》飾國民黨軍少校
1992年《雙旗鎮刀客》飾一刀仙
1992年《球迷心竅》
1995年《金戈鐵馬》飾王震
2000年《向日葵》飾張庚年 導演:張楊
2001年《走出西柏坡》
2001年《假裝沒感覺》
2002年《美麗的大腳》
2004年《玉觀音》 合作:趙薇 謝霆鋒 陳建斌 柳雲龍
2004年《你是天使》
2006年《落葉歸根》
2007年《一個人的奧林匹克》飾劉兆琇
2008年《高考1977》
2010年《山楂樹之戀》
2010年《魔術外傳》
2010年《牡丹花兒開》飾日軍軍官山田海
話劇
2010年《培爾·金特》合作:呂麗萍 導演:王延松
⑤ 孫海英拍過的電視劇和電影有哪些
電視作品
《喧鬧的夏天》
《明月出天山》飾馬保山
《走出硝煙的男人》
1999年《藍色妖姬》
2000年《笑傲江湖》 飾田伯光
2001年《激情燃燒的歲月》飾石光榮
2002年《射鵰英雄傳》飾洪七公
2003年《大唐歌飛》飾李白
2003年《西藏警察》飾方子光
2004年《皇後駕到》飾朱元璋
2004年《誓不罷休》
2005年《大漢天子3》飾江充
2006年《霓虹燈下的哨兵》飾魯大成
2007年《父輩的旗幟》飾鍾守誠
2008年《一個女人的史詩》飾首長
[編輯本段]電影作品
1987年《閃電行動》
1992年《雙旗鎮刀客》飾一刀仙
1992年《球迷心竅》
1995年《金戈鐵馬》飾王震
2001年《走出西柏坡》
2001年《假裝沒感覺》
2002年《美麗的大腳》
⑥ 外語片《一個人的課堂》觀後感
第49屆休斯頓國際電影節日前舉行了頒獎典禮。以贛州寧都四中曾慶平老師為主人公原型的中國電影《一個人的課堂》從全世界91個國家的4000多部影片中脫穎而出,一舉斬獲最佳外語片獎。以下是關於一個人的課堂觀後感,歡迎閱讀與借鑒!
一個人的課堂觀後感【1】
電影《一個人的課堂》是由著名演員孫海英主演的一部鄉村教育故事片,優美的旋律,感人朴實的畫面,隨著故事的進展,影片很快就把我帶進了江西那個美麗的小鄉村之中。
鄉村裡的教師宋文化,在山區小學代課20年,艱苦的教學環境沒有讓他放棄教學,即便是沒有編制的工作,他依舊“樂此不疲”地做著。可是,落後的教學環境,家長的質疑,讓生源逐步流失,最後課堂里只剩下一個學生——唐明明。
一位學生,一位老師,一個人的課堂,又會發生什麼樣子的故事呢?也促使我和觀眾一起,被電影深深地吸引。
這部影片和馮小剛導演,張藝謀導演的影片相比,這部影片絕對是小製作。但是,這部小製作的影片,卻反映了兩個社會大問題:這也就是留守兒童教育的問題和鄉村代課老師的問題。
當前我們國家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於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
鄉村裡的留守兒童,應該如何進行教育,影片《一個人的課堂》,在導演李軍林的描述中,也給我和其他的觀眾,帶來了深深的思考。
唐明明自幼命運多舛,被親生母親拋棄,父親又不慎從13樓摔下,面對著一系列的家庭變故,年邁的奶奶無錢治病,父親工資無從討要,熱愛學習的唐明明與老師宋文化之間,也在《一個人的課堂》中,發生了感人至深的故事。
宋文華是一位鄉村裡的代課老師,代課老師是指沒有事業編制的臨時教師。他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的特定歷史階段一部分教師群體,無法享受與正式在編教師的工資待遇、社會保險、職稱評定、勞動強度、福利等,卻充滿艱辛的默默的為教育事業而奉獻。
影片里代課老師宋文華,受到了無數的獎勵,但是當領導不讓他代課的時候,他依然默默地選擇了接受,而當新來的大學畢業生老師,無法承受鄉村教書,辭去教師工作的時候。面對需要教育的孩子,宋文華又默默拿起來教鞭。
鄉村裡的代課老師宋文華,讓我們肅然起敬。
感謝李軍林導演和全體劇組的人員,為觀眾奉獻了這么一部充滿了鄉村風情的優秀影片,聽李導演講:這個故事,很多也來源於他青少年時期的農村生活經歷,為了真實地還原當下代課老師的生活,攝制組走遍了甘肅、山西、雲南、江西等地選景,影片經過了四年的籌備,三個多月的拍攝,六個月的後期製作。
劇組在三百多名本土群眾中,挑選了留守兒童、留守村民、留守老師等角色,他們原汁原味的出演,給劇情增添一份具有江西贛州地方特色的鄉土味兒。
優美的旋律,感人質朴的畫面,聆聽鄉村學校里,由著名影視演員孫海英敲起的叮叮當當上課鈴聲,我的感覺彷彿一下子回到了童年,回到了童年的小村莊,還像孩子一樣,伴隨書聲朗朗,跟隨電影《一個人的課堂》走進了我心靈的故鄉。
一個人的課堂觀後感【2】
電影《一個人的課堂》以江西贛州地區寧都四中曾慶平老師為主人公原型,著力刻畫宋文化的敬業精神以及與留守兒童唐明明之間的師生之情。有人曾經說過:“生命就是他的追尋過程和創造過程,生命的意義並不在那個最終的結局上面而在生命的過程中,當生命把它所追尋所創造的全部內容都展現出來時,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也就實現了。”宋文化老師一直執著於講台,哪怕只有一個學生都堅守在教學崗位上。當他把知識傳遞給明明,看著明明走進更好的學校時,他的生命價值便得以體現了。農村代課老師或許是落寞的,可是為了讓住在大山裡的孩子有書讀,一切就變得有價值了。《一個人的課堂》題材充滿著溫情,雖然鄉村教師和留守兒童他們本身的命運是有一些悲涼的,但是他們之間的故事卻處處感動著我們。影片淡化了宋文化以及明明的悲苦,而多了一份溫暖。
整部影片的鏡頭是充滿詩意的,正如俄羅斯電影人德安德烈.塔爾科夫斯基所認為的,“詩”是一種對世界的了解,一種敘述現實的特殊方式,反映在電影中便是“一種生命的准確觀察”。詩意是電影出彩的不可或缺的元素。質朴的農村在鏡頭下是唯美、清新的,畫面時時展現著詩歌一樣的美感。無論是中國的詩歌還是國畫都在追尋意境美,寓情於景、借景抒情是中國美學委婉的表達。在《一個人的課堂》里導演力求實現自己唯美的審美風格。上天在某些方面一定是公平的。越是經濟貧困的山村,或許它的景色卻是出人意料得美。電影中並沒有炫酷的特效鏡頭,但每一場畫面都是精雕細琢,簡潔而洗練的。鏡頭下的山村風光也是沒得如出水芙蓉,天然雕琢。一個自然美麗的山村,雨中顯得特別空靈,故事就是在這里緩緩展開的。青翠欲滴的山,整齊的菜畦,黛瓦白牆的房子,蜿蜒的路,一切樸素的鏡頭都充滿渾然天成的靈氣。這里的人們雖然不富裕卻生活在一曲牧歌里。鄉村田園,令人沉醉。綿延不斷的綠色遍布大山,一條彎彎曲曲的山路穿過,學校從容不驚地座落在村子裡。米蘭.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里這樣寫道:“一首牧歌就是留在我們心中的一幅圖景,像是對天堂的回憶。天堂里的生活,不像是一條指向未知的直線,不是一種冒險。它是在已知事物當中的循環運動,它的單調孕育著快樂而不是愁頌。”確實無論是宋老師的堅守還是明明的陽光,都是在創造希望和價值。現實雖然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未來必定是充滿憧憬與希冀的。導演樸素地講述這個故事,並沒有刻意地博取觀眾的憐憫與同情,也沒有輕易地給出走出困境的途徑,影片結尾的時候,宋文化還是丟掉了老師的身份成為了大城市中的一個小民工,而明明在校門口不舍的眼神中也隱含了一些對未知的不安全感。他們的心中都有無奈和迷茫。但他們的心中是快樂的。
色彩會給觀眾帶來最直觀的感受,又能在潛移默化中渲染整部影片的氛圍。在《一個人的課堂》中,導演對色彩的運用也是獨具匠心的。綠色是整部影片的主色調。山村的顏色是綠色的,平和、寧靜。宋文化所從事的職業也是充滿著希望的,對於大部分山裡的孩子來說讀書確實是改變他們命運的唯一出路。做為一名老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師這個職業影響了很多人的命運。正如大紅色調的《紅高粱》,以黃顏色為主色調的《黃土地》,綠色基調與《一個人的課堂》這部影片的主題也是相得益彰的。
對於一部節奏緩慢、故事情節比較單一的影片來說,演員的表演是非常顯功力的。孫海英和王乃訓在影片中的表演可圈可點。宋文化是一個典型的中國鄉村代課教師的形象,多少年一直在簡陋講台上教書育人,用自己的大半輩子詮釋了一名老師默默奉獻、無私敬業的人生追求。影片中經常可以看到他騎著自行車穿梭在村子與學校之間,菜園子、山間小路、雨中的學校都顯得格外干凈,那是大城市很難擁有的純粹。而生活在這里的人也是格外純朴的。孫海英飾演的宋文化與王乃訓飾演的唐明明之間有著深厚的師生之情。宋老師的課堂從四個學生變成了明明一個人的課堂,但他始終如往日般一絲不苟地給明明上課,這是一個老師的堅守。當他面臨計算機考試的時候,他在紙上畫出電腦界面,為了練習電腦甚至去了網吧,最後暈倒在考場上。觀眾看到了一個鄉村代課教師的無奈處境,他是多麼熱愛講台,多麼怕失去老師這個稱呼,多麼希望能夠成為一名正式的老師,可是他還是會隨時失去“老師”這個身份。在宋老師心中教書是一種神聖的職業,所以無論課堂中有幾個學生,他一直堅持起立、升旗、打鈴這些傳統的上課儀式。宋老師為了明明放棄了去大城市的機會,更放下了曾經被辭退的尊嚴。當明明因為要照顧卧病在床的奶奶而無法去上學時,宋老師竟然背起了黑板,把教室搬進了明明的家裡。他為明明所做的一切已經遠遠超越了老師這個職業的范疇。當鏡頭落在明明奶奶舒心的笑容上,這個笑容里帶有的不僅僅是感激,更是對鄉村教師這個職業無比的.崇敬。鄉村老師對於留守兒童而言意味著什麼在觀眾心中也有了沉甸甸的份量。
一部好的電影總是能夠傳遞一種文化,讓觀眾重新審視自己和周圍的一切。儒家文化對中國人的影響源遠流長,而其所提倡的“忠義禮智信”影響頗深。宋老師對講台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便是對“忠義”最好的詮釋。他無怨無悔地守在簡陋的教室里,給村裡的孩子帶去知識是他最大的責任。他用大半輩子的時間默默地愛著他的學生和工作。宋老師每個月的工資並不多,但他並沒有接受學生的高薪工作邀請,那種甘於清貧卻始終堅守的精神是多少中國文人共同的品質。當然從影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宋老師與明明之間深厚感情的含蓄表達。在明明參加跑步比賽前,宋老師陪著明明一遍一遍地練習起跑與撞線的動作,一次又一次宋老師陪著明明一起跑向勝利。或許那條並不平坦的山路已不再是一條普通的山路,那是奔向未來的沖刺,是明明也是宋老師對人生的憧憬。許多關於生命和生存的哲學寓於其中,為影片增加了生命感和厚重感。
《一個人的課堂》對留白、長鏡頭等電影藝術手法的運用,讓影片具有獨特的美感。導演對空鏡頭的運用通常能夠很好地實現留白這種藝術手法。空鏡頭常常能夠給人們留出足夠的想像空間,讓觀眾在畫面中融入自己的故事。就像中國的山水畫一般,“空”恰恰卻是一種飽滿的敘述。空鏡頭的運用不僅向觀眾展示了一個美麗的鄉村,同時也留下了思考的空間。美麗的山村風光與困境下的人們形成了強烈反差。學校裡布滿青苔的空地,濕漉漉的空氣,影片中似乎很多時候都在下雨,一開頭故事便是從雨點聲中開始的。雨好像是一種充滿哀愁的東西,的確不管是鄉村代課老師還是留守兒童,他們的處境都是相對悲哀的。而極富東方美學的長鏡頭的運用讓整個故事如同娓娓道來般流暢。
電影是光與影的藝術。這部影片在用光方面也是極其考究的。故事中有一段場景是宋老師背著黑板去明明家上課的時候,室內的光線是比較暗的。而躺在床上的明明奶奶臉上的光卻是充足的,她的輪廓十分清晰,特寫鏡頭下她的每一個表情都在呈現她內心細膩的變化。整個場景就像一幅油畫。
《一個人的課堂》就像一首清新雋永的用鏡頭寫下的一闋小詩,它的創作帶有很強的社會現實記錄。其對鄉村代課教師以及留守兒童現象的探討與關注中表現了創作者對理想、生命的思考。沒有過多的戲劇沖突,只是慢慢道來的一個故事。一個教室里,兩個角色,卻是說盡了多少農村的現狀與處境。人物故事雖然簡單,透過平凡的故事呈現出生活中的真諦。電影作品最打動觀眾的地方往往不是多絢麗,多高深,而是真誠。在這部作品中我們看不到做作和煽情的痕跡,導演只是在很真誠地向觀眾講述一個故事,朴實地表達故事的張力。或許很多觀眾的童年都有留守兒童留下的影子,導演說這部電影算是對他自己成長的回顧,其中很多元素和環節都是他過去生活的一些影子。觀眾看到這樣的題材會感到特別親切。做為一部公益電影或許它的社會意義是遠遠超越商業意義的,其籌拍的艱辛也是可以想像的,導演為了拍這部影片等待了十年。《一個人的課堂》關注現代人的真實狀態,不僅紀實性地再現了鄉村代課教師與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態,更帶著觀眾去探尋了他們精神層面的現狀與需求,用以一種溫情的方式去講述他們內心的真實嚮往。顯然這不是一部僅僅停留在視覺觀感上的電影,而是會讓觀眾思考的影片。留守兒童和鄉村教師都是生命的一種狀態,當我們靜靜地看著這個故事時,看到的也不會只是這個故事,而是對這些生活窘迫的群體關注。
一個人的課堂觀後感【3】
看完了電影《一個人的天堂》,掩卷而思,覺得既沉重又欣慰。看影片中的案例,讓人很心酸!國家還不夠強大、人民還不夠富裕、但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欣慰的是我看到了解決長期困擾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希望。
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需要政策、法律、法規的支持,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共同努力,構建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管護工作機制,營造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環境,使他們在同一片藍天下快樂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整個農村教育問題中的一部分,農村教育則是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掉隊者。由於歷史的原因及制度設計的原因,在緩慢現代化過程中並不明顯的城鄉教育差異因現代化的加劇而急劇擴大。與此同時,以城市為取向的教育現代化則進一步加劇了城鄉教育之間的鴻溝,農村教育的惡化無疑也使留守兒童教育的空間受到擠壓。
留守兒童的外部起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緣於國家制度設計本身——以戶籍制度為維系物的城鄉結構;另一方面是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內在驅力和世界經濟一體化浪潮的外部推動,共同影響中國農村人口結構和家庭結構的變化,即從總體上裂變為“流動人口”和“留守人員”兩個特徵鮮明、相互難於切割的群體,“流動”的是有生力量,“留守”的是需要獲得支持和幫助的脆弱對象,而“留守兒童”則是“留守人員”中最脆弱的一個群體。
農民家庭教育缺失不是因為“民工潮”才出現的,而是一直存在的,只不過是“民工潮”放大了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問題。就留守兒童來說,家庭教育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惡化了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使其成為產生這一問題的內部因素。
從社會結構來看,教育被政治經濟嚴重邊緣化;從教育系統自身來看,農村教育被城市教育嚴重邊緣化。農村的邊緣化使農村教育在新課程改革中顯得“很無奈”;新課程改革的城市價值取向使農村教育職能充當“配角”;外來理論所主宰的新課程改革讓農村教育“削足適履”;新課程改革的設計與農村教育現實之間的差距讓農村教育“消化不良”。
如果社會放任留守兒童,讓其在裹脅洪流中自生自滅,這種後果及其代價終歸將成為社會的沉重包袱,尤其是農村社會將加速下滑,成為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構建和諧社會的巨大障礙。
針對以上現象,筆者有如下思考:
一、學校要建立教育管理機制
為使“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工作落實到實處,學校要建立“關鍵在校長,基礎在班級、落實靠教師”的教育管理機制。要求各校對“留守兒童”進行信息登記,包括現有家庭成員狀況、經濟狀況、父母外出去向的詳細地址、電話等,以此為基礎建立各校“留守兒童”的檔案,一式兩份,一份學校留存,另一份報送上級教育部門備案。
1.全程規劃,明確工作重心。學校對“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應進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確定教育目標,落實教育任務,並採取響應的措施,從制度、人員、經費上予以保障。一要做好“留守兒童”教育的導向工作,讓全體教職工認清當前“留守兒童”教育的形勢和面對的嚴峻挑戰,把握問題的關鍵,統一認識,在教育工作中應做到自覺自率。二要建立調控與激勵機制,把“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的責、權、利統一起來,增強管理的實效性和透明度。
2.上下連動,落實工作職責。“留守兒童”教育工作領導是關鍵,沒有校長的高度重視和積極領導,“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要麼無額外人問津,要麼只是個別老師或少數教師的自發行動,不可能調動全體教師的積極性,成為全員參與的自覺行動。學校應成立“留守兒童”教育領導小組,研究“留守兒童”教育管理中的問題,及時採取措施,切實解決出現的問題。班主任要承擔起”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的責任制,各科教師要協助班主任開展工作,從而形成由校長主管、班主任負責、全體教師共同落實的“留守兒童”教育機制。
3.定點、定人聯系制度。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定人聯系幾名“留守兒童”。擔任幫扶工作的教職工要全面細致地掌握每個“留守兒童”的家庭狀況、思想表現、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個性特徵、學業情況等。學校還可以安排“留守兒童”與優秀學生結對子,讓更多的熱心人士來關心“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
4.定期、不定期溝通制度。在對“留守兒童”實施全方位、多層次的管理教育過程中,加強對所有管理主體之間的聯系溝通,對於全面准確地了解“留守兒童”的情況尤為重要。與每個“留守兒童”開展定期與不定期談心活動,每周不少於一次;建立與在外家長、代理監護人、社區聯絡員、班主任定期電話聯絡機制,從而不斷加強“留守兒童”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二、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要滲透愛心
1、重視親情補償,傾注款款真情
親情是“留守兒童”的依託,是他們茁壯成長的不竭動力。我們倡導把“親情補償”活動作為開啟留守學生情感的窗口,用真情為“留守兒童”營造溫馨氣氛,用實際行動為他們送去點滴溫暖。有條件的學校可設立親情電話,讓“留守兒童”和外出家長每周約定時間聯系一次,使父母與孩子交流中真情再現,心心相印。可開展模擬家庭活動,讓“留守兒童”在老師的呵護下構建自己的精神家園。學校團委、少先隊可組織開展“溫馨家庭系列活動”,如模擬家庭卡啦OK、模擬家庭情感交流茶話會等。通過系列活動,傳遞學校、老師對“留守兒童”的款款真情,讓他們沐浴在無言的感動和人性的光輝里,使親情得以補償,學習得以進步,情感得以升華。
2、開展體驗活動,豐富精神生活
“留守兒童”一般都比較自卑,為讓“留守兒童”的情感多一個出口,更好地克服“留守兒童”的心理障礙,學校可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興趣小組和社團活動,把孩子們的情感傾向引向更有利於健康成長的層面。少先隊組織要積極創新思想道德教育新形式,充分利用各種節日,特別是象徵家庭團員的中秋節、春節等傳統節日,要讓“留守兒童”在節日中開展有利於他們成長的活動。可以豐富評價方式和手段,開展“自強少年”評選活動,引導他們主動戰勝一個困難,改掉一個缺點,學會一項本領,爭取一點進步。還可以利用“六一”節表彰與“留守兒童”結對中的優秀典型,為這些隊員頒發“手拉手”章和“自強章”。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樹立“留守兒童”的自信心,讓“留守兒童”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讓“留守孩子”對父母外出務工更加理解,讓“留守兒童”也能體驗成長,享受親情。
⑦ 影視演員孫海英
孫海英,非黨員,1975年寫過申請書,到今天已退休六年。
孫海英,1956年10月7日出生於遼寧,中國內地影視男演員。
1956年,孫海英出生在遼寧省沈陽市的一個藝術之家。因為從小受到了話劇藝術的熏陶,先後於1974年和1979年進入西藏軍區話劇團和福建軍區話劇團,兩次參軍經歷讓他在部隊生活了11年。2002年因在《激情燃燒的歲月》中飾演一位軍人父親石光榮,並榮獲第二十屆觀眾喜愛的男演員獎 。2010年出演電影《高考1977》榮獲第十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最佳男配角獎 ,同年12月31日,與妻子呂麗萍一同榮獲2010國劇盛典年度公益慈善大獎。
⑧ 電影《美麗的大腳》的劇情
西部農村少婦張美麗(倪萍飾)的丈夫因無知犯罪,被斃了,孩子因病,夭折了。面臨人生的苦難,張美麗悟出了一些道理,她把所有感情都寄在孩子們身上,請求村長,當上了「孩子王」。
張美麗熱情達觀、自然真誠、俠骨柔腸、視學生為已出,在土房子里教著一幫子「泥孩子」。她用她那濃厚的地方話教他們識字、造句;她用那跑了調的嗓子笨拙的姿勢領孩子唱歌跳舞做游戲;她用她那寸寸柔腸感動影響了都市麗人夏雨(袁泉飾),她用她那錚錚的俠骨給孩子們贏來了資助。
張美麗帶著一群孩子們連走連唱,跳著飛揚的黃土迎來了北京的志願者年輕漂亮的女老師夏雨。黃土地上的生活潛移默化地改變了夏雨的人生軌跡,同時也逐步地改變了「美麗的大腳」的足跡。
(8)孫海英都演過哪些電影擴展閱讀:
《美麗的大腳》是西安電影製片廠、中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西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於2003年的勵志片,由楊亞洲執導,倪萍、袁泉、孫海英主演。
1、張美麗
演員 倪萍
張美麗是一名農村教師,她唯一出眾的地方就是那雙能穿43碼鞋的大腳,她總覺得自己這輩子不太成功,所以竭盡所能的讓村裡的孩子接受好的教育。丈夫因無知犯罪被斃,孩子因病夭折,最後,她只得把所有感情都寄在別的孩子身上,請求村長,當上了「孩子王」。
2、夏雨
演員 袁泉
夏雨,北京的志願者,夏雨的到來給張美麗與孩子們帶來了許多新鮮的知識與希望,可是夏雨對艱苦的環境並不適應,是張美麗那淳樸真實的感情逐步的感動了夏雨,當丈夫來接她回北京的時候,夏雨選擇了黃土地,選擇了樸素和真誠,因此跟丈夫鬧得不歡而散。
3、王樹
演員 孫海英
放映員,王樹與張美麗有曖昧的事也被夏老師知道了,她知道王樹的婚姻生活並不美滿,也極力鼓勵張美麗在這件事上做出抉擇,為自己打算一番。
4、劉志鵬
演員 許亞軍
劉志鵬,夏雨男朋友,夏雨在農村指教期間劉志鵬多次要求她回北京,再三要求無果的情況下,劉志鵬決定到農村尋找夏雨。
⑨ 孫海英早年出演過一部電影,演日本軍官,電影劇情大致如下:
片名:東北教父 原名:哈爾濱往事 導演:薛彥東 主演:塗凌 孫海英 葉暉 何雨 類型:劇情、 對白:漢語、普通話 顏色:彩色 地區:內地 集數:22 上映:2006 劇情介紹 故事描寫的是90年前發生在哈爾濱的一段不為人知的往事,一個男人和兩個國家三個民族的三個女人之間的傳奇故事。 戰馬、槍刀、黑煙、白雪、濃情、意志、血肉、拼搏、繽紛人雜、亂世奇觀。 這個劇講述了九十年前(1912-1916)發生在哈爾濱的前所未聞的精彩故事。 世代生存在黑龍江阿什流域的野人女真部落,飽受欺壓。布庫、烏拉帶著民族的期望,帶著「奪回失去的黑土地,在哈爾濱建起一座黃金城」的夢想,闖入哈爾濱,與沙俄、中方軍政、黑道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較量。面對哈爾濱第一次經濟大潮,在失敗中,他們逐漸學會了經濟社會的競爭本領,由「山野中的狼變成都市中的狼」,以頑強兇悍的拼搏精神,巧妙地利用各方矛盾,鬥智斗勇,奮力競爭,最終取得成功。這座城市在激烈競爭中崛起。宣揚了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 本劇展現了哈爾濱當時特有的中俄混雜、東方風味的人文景觀。這是一部傳奇劇,故事性強。在展開曲折多變的情節和難以預料的人物命運的同時,重墨描寫了人物復雜的性格和情感糾葛,人物如生,情節與情感並重,具有很強的可視性
⑩ 怒懟馮小剛電影差,諷刺范冰冰演技的孫海英如今怎樣了
孫海英因為家庭影響脾氣差心直口快,社交賬號功能被官方關閉,應該說如今徹底退出娛樂圈,回歸自己的家庭了,把機會留給了年輕流量小明星。
娛樂業也是一個職場,為了資源人氣各玩心眼。能混的不錯也是一門在娛樂業生存的學問。有的明星低調,有的明星高調耍大牌。
在娛樂圈說話要小心。直言不諱不是壞事,但可能會被誤解。孫海英堅持演戲的原則,不允許別人越過自己心中的防線。有人說他的嘴應該更機智些。畢竟,娛樂是一個復雜的圈。而他如今年紀也大了,娛樂圈消失多年回歸到了家庭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