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98年讀小學看到的一部電影,內容是幾個農村小學生,一個讀書,一個跟老爸收破爛,一個放牛,一個傻了,
那你有什麼問題嗎?
Ⅱ 一位青年男老師去鄉村教書,但發現那裡的孩子上課全都沒有書,然後男教師說自己讀書的時候,叫啥電影
電影名字《孩子王》,陳凱歌導演的作品。
Ⅲ 台灣2021電影說小孩讀書的是那部
《矮婆》是關注鄉村,關注兒童,關注教育,也探討關於農民工孩子上學問題。這些話題,我之前紀錄片就有關注和探討。我不安分,創作愛折騰,非得折騰一部劇情片,拍《矮婆》雖不易,但想要的感覺,想要的風格都有了,包括想上映,都已滿足,心願已了,也就沒有後悔了。這過程,需要感謝的人太多,後面再細說。
Ⅳ 關於農村題材的令人感動流淚的電影
我推薦的都是中國當代農村題材電影:
《暖》推薦
《那山那人那狗》
《天狗》
《美麗的大腳》
《孩子王》
《秋菊打官司》
《一個都不能少》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說中國土地改革的,獲得了很多金雞獎、百花獎等等。
《天雲山傳奇》講知識青年下鄉,文化大革命
《喜盈門》喜劇
《被愛情遺忘的角落》
《鄉音》
《老井》張藝謀演的
《黃土地》
《野山》
《九香》
《喜蓮》
《湘女瀟瀟》
《鳳凰琴》說農村教育事業的
Ⅳ 求大家小時候看過的懷舊電影,最好是關於鄉村題材的。像以前老師在教室里放的有教育意義的電影。
我記得有一部電影叫上學路上,講的是鄉村的一個窮女孩王燕當家作主的故事,大力宣揚了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精神,而且內容很有趣:有王燕對兩個淘氣弟弟進行管教爆發的矛盾,有三花姐早早嫁人反映的舊社會問題,有王燕為掙學費歷經的困難坎坷……值得一看。
Ⅵ 能教育孩子認真讀書的電影
能教育孩子認真讀書的電影
你知道哪些是能教育孩子認真讀書的電影嗎?現在我們電影市場的電影類型越來越多,很多電影都具很大的教育意義,所以你看過幾部呢?下面,我為大家分享一些能教育孩子認真讀書的電影吧。
能教育孩子認真讀書的電影
01《放牛班的春天》
只看標題,讓人「浮想聯翩」,以為是講一群小孩放牛的電影。「放牛班」其實指的是一幫「問題」少年,他們所待的學校也被稱為「池塘之底」。
這里的學生大都是頑皮少年,到處充斥著烏煙瘴氣的不屬於學校的戾氣。謾罵和體罰是老師和學生交流的一種常見手段。
但教師克萊門特的到來,給「池塘之底」的孩子們帶來了希望。他創作音樂作品,組織合唱團,用音樂的方法打開了學生們封閉的心靈。解放學生們的思想,重塑孩子們的靈魂。所以放牛班的春天,看完電影,你會覺得名字取得確實有味道。
影片中馬修老師總是很和藹地與同學們對視,用眼神,用音樂教導這群「問題少年」。鼓勵、尊重、認同、理解、發掘、引導、他的教育方式是教師裡面的楷模。電影告訴了我們,只要有愛包圍,放牛班也有春天!
「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凈無邪的地方,永遠都應該是人間萬分疼惜的珍寶。」
02《心靈捕手》
一個被遺棄數次的孤兒,一個自暴自棄的孩子,卻擁有了極高的數學天賦。他遇到了教授、女友、摯友都真心想要幫他,不過他的心靈都沒有得到救贖,直到他心理醫生的出現。引導他直面內心,接納他寬慰他,最終使故事的主角走出陰影,開啟全新的人生。
好老師就是孩子們的心理治療師,對於心理受到傷害的孩子們來講,比起挖掘他們天賦更重要的就是走進他們的內心,捕捉到那顆因受傷而塵封的心靈。
"你可以了解世間萬物,但追根溯源的唯一途徑便是親身嘗試。"
03《死亡詩社》
最好的老師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基汀是一所保守的私立學校新來的文學老師。在一個認為教學必須要嚴格和施加壓力的環境下,基汀的教育方法卻沒有圍繞著成績和考試,他更喜歡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學習知識的方法,授課內容總是跳出課堂范圍,引導學生解放自己。
帶著學生反思人生的意義,讓男生們在綠茵場上宣讀自己的理想,鼓勵學生站在課桌上,用新的視角俯瞰世界,成立死亡詩社,在山洞裡擊節而歌,侃侃而談。
但是,這樣的場景,也許只會存在你的夢里。死亡詩社,最後約翰離開時,學生們跳上課桌大喊:Captain,my captain!這段場景將註定被載入影史史冊。
「希望你們也找到自己的路,找到自己的步伐、步調,任何方向,任何東西都行,不管是自負也好,愚蠢也好,什麼都行。」
04《自由作家》
好老師能激發學生最好的一面。
電影由真實事件改編,年輕老師艾琳來到一所公立學校教書,她發現她的班級里全是被其他老師放棄的問題少年,他們對學習沒有絲毫熱情。艾琳受到挑戰後,決定改變現狀,她為每一位學生都買了一本《安妮·弗蘭克日記》,希望他們同樣可以通過日記的形式來記錄自己的想法和經歷。
在不斷的溝通和分享之後,孩子們的想法和視野漸漸開闊,他們第一次知道,原來未來的命運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他們完全可以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
「我不是英雄,我只是做了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情。」
05《生命因你動聽》
好老師最偉大的作品,就是幫助眾多的學生踏上了正確的人生之路。
電影中,霍蘭的夢想是作一首留芳百世的交響樂,卻為生活無可奈何選擇了音樂老師的職業,更是將三十多年的青春奉獻於「平凡的教育事業」。
他啟發並改變了數以百計的學生:生命因你而動聽,音樂可以改變世界。當霍蘭先生退休那天,他教過的學生們都來為他送行,坐滿了整個禮堂,而他也指揮演奏出這一生最偉大的樂章。看完才發覺,桃李滿天下原來可以如此讓人嚮往。
「教師有兩個職責:給年輕人灌輸知識,是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使用這些知識的方法。」
能教育孩子認真讀書的電影
1、《地球上的星星》
好的教育,就是用愛去感化、用心去教學。
8歲的伊夏是成年人眼中的問題兒童。在一次闖下大禍後,忍無可忍的父母將他送往了寄宿學校。這時,一位名叫尼克的美術老師走進了他的生活。和以往所見到的固守成規的老師不同,尼克主張讓學生們保留自己的個性和思想,自由的發展。
教育就是要挖掘孩子們本身的潛能,而非填鴨式的「大波轟」。
一個孩子在啟蒙時期,在成長過程中,能夠遇到一位好的老師,真的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總有一天,他們會走出自己的路。」
「有時候需要給出的,也許只是一點耐心,一抹微笑,一個擁抱,一句關懷,一次掌聲。」
2、《三傻大鬧寶萊塢》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好的老師會努力挖掘,因材施教。而不會讓孩子們變成被模具統一生產的產品,這樣只會埋沒了真正的天才!
蘭喬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大學生,他公然頂撞校長質疑他的教學方法,他用智慧打破了學院墨守成規的傳統教育觀念。而蘭喬的特立獨行引起了模範學生「消音器」的不滿,他們約定十年後再一決高下,然而畢業時,蘭喬卻選擇了不告而別。
「如果喜歡攝影,為什麼和機械結婚,如果邁克爾·傑克遜的爸爸逼他成為拳擊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後果會有多恐怖!」
「死記硬背也許能讓你通過大學4年,但會毀掉你接下來的40年。」
3、《卡特教練》
好老師鼓勵學生去勇敢地表現自己。
里士滿高中籃球隊原本一支屢敗屢戰的隊伍,這一切在卡特教練執教之後發生了變化。他要求隊員和他簽訂一個協議,約定如果隊伍不團結或是成績不佳就不再繼續參加任何比賽。在他的帶領下,這支隊伍開始走上了上坡路,最後成為無人能敵的長勝王。
在卡特看來,贏得比賽固然重要,但保證隊員的文化課成績,為他們確定一個選擇更為充分的未來同樣重要,作為一名高中籃球隊員,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毅力、紀律和團隊精神,還應該取得足夠的學分。卡特想用自身的經歷與經驗告訴隊員們:學校的教育是塑造學生並指引他們走上了正確的人生之路,而不僅僅是籃球比賽。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在這一生中綻放我們獨特的光彩,不要低估自己,不要隱藏自己。」
4、《黑板》
《黑板》影片講述了在伊朗戰火紛飛的庫爾德地區,一群教師背著這塊維持生計的黑板到處找學生授課,以此來養家糊口的故事。
通過這一塊小小的黑板,映射出戰爭、難民、飢餓、疾病、婚姻、教育等問題。當危險來臨的時候,它是難民的避彈掩體,當孩子受傷的時候,它是固定斷腿的夾板。
但始終不渝的是,它的本質沒有變,它依舊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小黑板。
影片最後,少年和黑板一起隕落,不禁令人嘆息,感慨戰爭的無情和殘酷。
當戰爭來臨,別說受教育的權利,孩子最基本的生存權都被剝奪。
「戰爭不可能永遠存在,愚昧也不可能永遠存在,那一塊塊黑板終有一天會實現它真正的功能:傳授知識,傳承文明。」
5、《美麗的大腳》
一個人,一座村莊,山村女教師在堅守著,美麗的大腳丈量著腳下的黃土地。
城裡來的教師坐著車,緩緩地開往那一片充滿著孩子的夢想的黃土高原,她要幫孩子們拉近夢想的距離。
這是一部關於愛與守望的故事,當城鄉之間的差距有如鴻溝,當張美麗看見城裡的孩子所接受的教育時,更堅定了改變鄉村孩子命運的決心。
實現孩子的夢想,是一場接力賽,是一場有良知的人參加的接力賽。
「我這一輩子啥都不成功,我可就是希望我的娃將來都是成功的。」
最精彩的六部教育電影推薦
1. 地球上的星星——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
這是一部勵志電影,患有先天性閱讀困難症的八歲的小男孩依翔聰明可愛,但他也調皮搗蛋,學習成了他最大的敵人,每次考試成績墊底。他是老師眼中的問題男孩,父親對他很失望,因此他也感覺被家庭拋棄。一位不守常規的的美術老師尼庫巴突如其來,他發現了依翔獨具的天賦——異乎尋常的繪畫才能,對他採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輔導,從而最終幫助伊翔找回了自己,還有快樂。
2. 放牛班的春天——每個孩子都是墜入凡間的天使
故事講述一位禿頭的馬修老師被調往一個病態的學校,他相信學生的純真,他以溫和的作風感化他們,用音樂的魅力讓他們發現自己的才華和潛在能力。孩子們並不是病態,病態的是社會,是社會的不理解,是社會和教育的不理解造成他們心裡上的病態。這個世界也許每一個人都有問題,但只要統籌調度得好,就能演奏出和諧的樂章。《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這樣一部偉大的電影,它具有神的氣魄和力量。
3. 叫我第一名——每個孩子都值得被教導
根據真人真事改編,主人公布拉德·科恩,一個樂觀向上的天生患有妥瑞氏症的男人,經常性無法控制的發出怪聲和脖子抽動。小學時,常被老師批評,被同學嘲笑。中學時,受到校長愛的感化和教育,打開了他通往全新世界的一扇門。大學畢業後,為成為一名教師而不懈的努力著,盡管遭遇了無數的失敗和冷嘲熱諷。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而且用他的愛去對待每一位學生,同時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愛情。
4. 死亡詩社——教育,需要創新
影片中一群具有鮮明個性的青年,在一所書院氣濃郁的古典學院里,他們被雕刻的高雅精巧,美輪美奐,但糟糕的是他們喪失了一個青年人的朝氣,沒有了異想天開的膽量,淡忘了青春所賦予他們的活力。這時一個不同尋常的基丁老師走入了他們世界,為原本傳統的校風注入一股活力與朝氣,帶著啟發式創新的教學方式,不僅引領學生們走入文學的殿堂,而且撥開了他們心門的迷霧,引導他們重新審視這個世界——奇跡不是不能發生的。
5.天之驕子——用寬容去感化每一位學生
威廉·杭德是一名具有高尚情操與教育熱忱的老師,他除了教授歷史外,更不遺餘力地致力於學生的優質人格教育。然而,當一名驕矜自負的美國參議員之子貝爾轉入他的班級後,對他的教育信念造成了莫大的沖擊。
兩人無論在想法或人格上都顯得無法相容,課堂上也時有沖突。杭德老師不願放棄這位問題學生,不斷寬容地面對貝爾,甚至將他視如己出。為了重新塑造貝爾,杭德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不過,這個決定卻嚴重影響了他自己的一生……
6.蒙娜麗莎的微笑——讓學生放飛夢想,追求真實的自己
故事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講述的是美國馬薩諸塞州保守的衛斯理女子學院的故事。那時的美國,教師們教授學生,一切圍繞將來的好姻緣打轉,並不鼓勵她們主動獲取自己感興趣的知識,也不注重培養她們的心理素質。思想頗為獨特領先的藝術史老師凱瑟琳·沃森,如春風化雨般,給這個晦澀無味的禮教帶來新的生機,被稱為「蒙娜麗莎」 ,她的笑容溫暖了每一個學生。
Ⅶ 一個鄉村小孩沒錢上學 他的老師出錢讓他上學的電影,這名鄉村老師的老婆是由閆妮飾演的!求片名謝謝
《半 碗 村 傳 奇》是2001年上映的中國兒 童電影,由范建會執導,劉佩琦、徐缽瓶等主演。
講述了 半碗 村 書 立家很窮,窮得連書立的作業 本都買不起,徐老師發現了這個平日 里淘氣又不服管教的學生,有著不可思議的過人才智,在徐老師的努力和資助下,書立不僅在數學 競賽 上嶄露頭角,還順利地考入北京的重 點 學 校。
Ⅷ 現在非常想看一些關於鄉村教育類的電影,反映中國六七十年代的農村電影
佟大為的《志願者》 還有《一個都不能少》
Ⅸ 尋找一部鄉村題材的電影。
絕對是《上學路上》,我當初看到那個小女孩坐在車上要去嫁人的時候我就哭了出來。太感人了。這小女孩很能乾的哦。
再給你貼段材料吧
中文片名:《上學路上》
原 名:《讓我聽聽你的手》
導 演:方剛亮
編劇/製片:趙冬苓
攝 影:張 皓
領銜主演: 吳 旭--飾 王燕
艾麗婭--飾 王燕媽
楊樹林--飾 校長
影片分析
王燕面臨著交不上學費而輟學,她不想像好友三花一樣早早嫁人,她決心在暑假裡自己掙學費。為了湊夠去枸杞園摘枸杞的車費,她偷偷賣了家裡的雞蛋,又買了因相親而認識的小男孩的鋼筆,喜歡王燕的老師,高價買走了鋼筆,使得王燕看到了希望……
影片分析
故事發生在我國邊遠山區(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還有遺存),故事片的主人公是正值豆蔻年華的王燕。面對突長的學費,在王燕和她的兩個弟弟之間,王燕媽媽選擇供兩個學習還不如王燕一半好的兩個男孩讀書。再指望媽媽改變心思無望的情況下,王燕開始著手賺學費。
這一段主要應該指明影片的主題思想,即本片通過小學生王燕為能夠上學而在假期掙學費的曲折經歷,真實地展現出我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貧困的生活狀況,生動地表現出這里的孩子們渴望知識、自強不息、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影片集中鏡頭,用大量的篇幅記錄了王燕賺車票錢的經過。王燕的第一筆收入是靠十個雞蛋換來的。初來乍到的王燕在市場與一位衣著整潔的女士談論價錢,不想雞蛋突然被推車路人踩壞,最終只能得到推車路人賠給她的2..5元!回家後又莫名其妙的被媽媽和村裡的幾個人拉去相親,結識了被她成為「騙子」的相親對象。她留意到他身上的圓珠筆,最後以1.7元的高價買下了原價0.8元的筆,並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將筆以兩元的價格賣給王老師,知情的王老師明白她的心意,用5元的更高價格買下她失而復得的筆!
這時的她准備先欠下5元乘車去固水,結果被拒絕。與此同時她也得知了圓珠筆的真正價格!而後她准備養只羊羔,這樣可以更快的賺到剩餘的車費!經過一番周折她最終將羊羔買回家中。可是這使得村子裡剛好是軋胡麻的季節,她沒有給小羊割草的時間,最後用1元錢買來糖豆哄著兩個弟弟給小羊割草。不久糖豆就快吃沒了,於是她用刀將剩下的糖豆切小,頑皮的兩個弟弟立即發現後決定「報復」姐姐——將姐姐用來測量小羊身長得木棒折斷一拳大小。幾天後,王燕去測量小羊的長度,發現小羊照比木棒長長了一個半拳頭,便興沖沖的抱著小羊跑向市場。面對政府退牧還草的政策和價格走低的綿羊市場,王燕最終在好心路人的指導下來到了收購站,帶著半信半疑的心態以85元的價格將羊賣掉。
這時的她已有8.8元,還差1.2元就可以去固水靠采枸杞賺學費了!
可就是這最後的1.2元難住了王燕,但是堅強而又倔強的王燕沒有放棄,而是繼續在市場上走動,尋找掙錢的方法。不知不覺的竟又遇到了自己的相親對象——「騙子」,最後兩人決定做一回牙行,這樣憑借「牛馬五元,羊一元」的行規,就可以輕松的賺到剩餘的1.2元錢。雖然這門生意險些失敗,但王燕強烈的上學願望最終打動了買羊的大叔,成功的拿到了剩餘的錢。
影片在此時已經進入到片尾。本片最後的十幾分鍾里通過對王燕成功乘上車子的鏡頭放大,對她賺錢的過程略去,以及對她在開學典禮當天匆忙趕回時,為好友三花賣新筆並將筆送到三花手中的兩個細節的追蹤記錄,最後在王燕的一聲:「學雜費24塊8,我賺夠了!」的滿含驕傲與興奮的話語中將鏡頭淡出。
以上幾段基本是敘述劇情,建議刪去。不如結合劇情來分析王燕、母親及老師等人物形象,藉此來闡述影片的思想內涵。之後可以談影片的題材選擇,即創作者將視角聚焦於西部貧困地區,表現孩子們的渴望和努力。其中王燕的生活環境和壓力應該具體分析。
接著重點分析影片的情節設置,影片首先設置了一個主人公所面對的困境,即上學需要學費,而這筆學費對於王燕而言,簡直難如登天。之後影片通過投賣雞蛋、買筆、養羊羔、摘枸杞等情節,生動具體地展示了王燕為掙到學費所付出的努力。這些情節並不是簡單的堆砌,而是人物思想發展和人物性格呈現的過程。這個部分應該具體分析。
本片還有一條在影片後半截才出現的暗線,即縣里撥了一批錢款用來輔助貧困學生,名額為8名學生,各個家長可謂是費盡心機,尤其是王燕的媽媽,但影片的最終王燕還是沒能被評為輔助對象,不過開學典禮的時候她已經掙夠了全部的學費。此外她還掙出了回家的路費以及滿足三花姐想留一支筆的願望的錢款!
這一段可以,但還應該與人物塑造緊密相連。
影片以時間的先後為標准記錄故事的發展歷程,使得影片不僅真實,而且使人能夠更好的貼近主人公的生活,以及主人公的思想情感!影片主人公——王燕在曲折艱難的賺學費的過程中不斷成長,在冗雜的社會里保守著自己的心願,並為之付出,努力,拼搏,奮斗……縱然並面對即將輟學的可能但依舊堅強的依靠自己單薄的力量反抗著生活,反抗著命運!
這一段可以移到情節分析之前,為分析情節提供方便。
本片主要以自然地黃土景色為背景,以這種荒涼而單調的景緻,來映襯王燕內心對為好未來的憧憬。在片頭,生活在遠離森林地區,不知森林真面目的她對「森林」二字的理解不難看出她是一個富有想像力的,有夢想有理想的女孩兒。
這一段乃至後幾段,主要影片的拍攝、色彩、光線以及細節等,具體分析創作者如何通過可視可感的圖像、聲音來塑造人物形象的。這部分也要抓住重點來分析。
全片的音樂背景十分簡單,但依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對彷彿十分枯燥的王燕奔跑的鏡頭來說,音樂的相嵌便使人們不覺乏味!在同類鏡頭中的同一音樂的反復使用,使人能夠更加熟悉並銘記影片的內涵。另外,片中姐弟三人推秸稈回家時背景中融入的音樂,對表現當地民俗,渲染當地生活的艱苦都有獨特用意。
本片主要意在表明中國邊遠山區孩子們上學難的問題,尤其是女孩子上學難的問題,當家裡經濟緊張的時候,很多家長都選擇讓女孩子下學,理由就是女娃上學也是給別人上的,沒有用!由於我國邊遠山區人們生活水平低,經濟上困難,再加上殘余未退的封建思想,所以常常斷送女孩子的美好未來。
這一段可以整合到第一段中,意在談影片的主題思想。
影片最令人感動的鏡頭主要集中在影片的最後,影片所反應的問題也是當今社會的主要沖突之一。可以說影片還是很值得大家來觀賞的,建議大家有機會來欣賞一下本片!
結尾是對影片思想及藝術性的概括。
幕後花絮
這是一部以著名的《馬燕日記》為創作由頭、以全新手法表現西部孩子求學故事的電影,孩子們為改變命運追求知識而付出的巨大努力。馬燕出現在那塊土地上是不奇怪的,不僅僅因為西海固獨特的美更容易吸引國外的目光,更因為那塊土地給予了馬燕不屈從命運的精神和活力……
精彩視點:
《上學路上》是一部以著名的《馬燕日記》為創作由頭、以全新手法表現西部孩子求學故事的電影,這也是影視工作者獻給全國少年兒童的一份節日厚禮,山東影視中心希望「用這樣一個國際性的題材感動世界」。
大西北的寧夏,對許多人來說是遙遠的、平生從未涉足的一片黃天厚土。2003年夏初,本片的編劇、山東影視中心影視部主任趙冬苓應邀前往采訪時,寧夏西海固女孩馬燕的求學神話引起了她的注意。應該說,馬燕的命運,是被到西海固參觀的法國公使夫人改變。馬燕的媽媽,一個精明的農村婦女把馬燕寫的三本日記塞到了公使夫人手裡。不久後,這三本日記通過法國駐華記者韓石到了法國,先在法國《解放報》上發表,引起法國社會哄動,然後正式出版,在歐洲成為暢銷書,先後被翻譯成六國文字,最近又「出口轉內銷」回到了中國。
2003年10月,《上學路上》(原名《讓我聽聽你的手》)在經過四次修改後,完成初稿。客觀地說,《上學路上》只是一部兒童電影,但它所表現的主題又遠遠超出一部兒童電影的范疇。作為一部反映西部兒童求學的藝術影片,《上學路上》較之國內相似題材的影片《一個也不能少》、《草房子》、《美麗的大腳》,以及伊朗電影《小鞋子》、《天堂的顏色》、《何處是我朋友家》、《讓風帶著我飛》,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和藝術魅力。
本片的主演吳旭盡管還是一個孩子,但早已是蜚聲熒屏的小童星。憑借電影《一聲嘆息》里的「梁月月」,吳旭拿到了第24屆開羅國際電影節最佳表演新人獎,而《大明宮詞》中的「小太平公主」、《人間四月天》里的「小幺妹」,無一不證明著吳旭這個地地道道北京孩子的表演實力。
除了吳旭值得關注外,本片的創作陣容不可謂不大。著名導演黃建新出任本片的監制,「第47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人大會唯一女演員提名、「金雞」獎最佳女主角、「金爵獎」最佳女演員艾麗婭飾演「王燕媽」,「飛天」獎最佳男主角楊樹林飾演校長。如此豪華的創作陣容,難怪影片剛剛製作完成,就把眼光瞄準了當年金雞電影節,並一舉獲得了最佳兒童片獎、最佳導演處女作獎和最佳編劇獎三項大獎。
附資料:
《馬燕日記》是由法國《解放報》駐京記者彼埃爾·阿斯基(中文名韓石)在寧夏西海固采訪時偶然發現的一個失學女童的日記,2002年由韓石整理後在巴黎出版,很快登上法國年度暢銷書排行榜。其版權被轉售多個國家,包括德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日語和英語,並成為許多國家的暢銷書。
日記講述了一個西部鄉村女學生的日常生活,她對上學的渴望,對自己可能輟學的擔心,媽媽不讓她上學造成的痛苦,以及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的決心。從中你可以讀到邊地生活的極端困苦,更能讀到困苦環境中永不泯滅的人性光輝——一個花季少女對生活的憧憬和困惑,對親友的關愛,對命運的不屈的抗爭,以及對教育和社會進步的渴求。
Ⅹ 7一12歲兒童必看勵志國產電影
7一12歲兒童必看勵志國產電影
7一12歲兒童必看勵志國產電影,電影的種類很多,周末可以和孩子一起在家看電影,讓孩子可以在平時看一些電影的,勵志的電影具有很好激勵孩子的作用,以下分享7一12歲兒童必看勵志國產電影。
1.一個都不能少
導演:張藝謀
《一個都不能少》是我國一部主講鄉村教育的電影,這部電影的故事背景發生在一個封閉的大山裡,這里的孩子沒有受到過多的教育,而一名支教的女老師,在得知自己學生輟學後,不斷勸學生回來讀書。
2.天堂回信
導演:王君正
《天堂回信》是我國一部講述祖孫親情的教育電影,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一位退休的老爺爺,和一名從小和爺爺一起長大的孫子,因為教育觀念的不同,在母親回國之後,爺爺只能搬回到老家裡。
3.背起爸爸上學
導演:周友朝
《背起爸爸上學》是我國一部非常勵志的教育電影,是十大關於山村貧困學生的微電影之一,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一位生活條件非常艱苦的少年,他家處於山區裡面,想要上學必須要走很長的路,而他的父親也患了病,需要得到照顧,這位少年只能帶著自己的爸爸去上學。
4.走路上學
導演:彭家煌
《走路上學》是我國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教育電影,這部電影的主人公居住在一個非常偏僻的山區裡面,想要上學只能跨越大山,但是大山裡面沒有橋梁,只有一條非常危險的繩索。
5.草房子
導演:徐耿
《草房子》是我國一部由曹丹、杜源和吳琴琴等人主演的教育類電影,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主人公桑桑的童年故事,他在油麻地小學里讀書,結實了非常多小夥伴,也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
6.美麗的大腳
導演:楊亞洲
《美麗的大腳》是我國一部主要講述農村婦女蛻變的教育電影,雖然主人公只是一名農村婦女,並且還經歷了喪夫喪子的悲痛,但她沒有放棄生命的希望,反而是致力於山村孩子們的教育事業。
7.遙望南方的童年
導演:易寒
《遙望南方的童年》也是我國一部根據真人實事改編而成的電影,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位鄉村小學教師易明堂,在為了幫助農村的留守兒童開設學堂的時候,遇到了一系列艱難的問題。
8.媽媽你真棒
導演:閆月
《媽媽你真棒》是一部比較另類的親情教育電影,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失去母親的主人公在遇到一個媽媽型機器人之後,和機器人媽媽一起尋找母愛的故事,在這期間他們經歷了非常多。
1、《隱形的翅膀》
《隱形的翅膀》該片講述了一個不幸被高壓電擊中失去了雙臂的花季少女志華刻苦練習,學會自理,爭取到了重新上學的機會並刻苦學習游泳。
在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上獲得了好成績,取得了進軍殘奧會的資格的勵志故事。
2、《一個都不能少》
《一個都不能少》根據施祥生的小說《天上有個太陽》改編,講述了鄉村代課老師魏敏芝在得知學生張慧科輟學去城裡打工後,她獨自一人踏上了進城尋人之路的故事。
3、《草房子》
《草房子》改編自曹文軒同名小說《草房子》,把主人公桑桑童年在油麻地小學親歷的幾個平常又動人的小故事有機地聯系起來,展示了富有獨特風情的人生畫卷。
4、《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改編自林海音1960年出版的同名短篇小說,影片透過小女孩英子的目光,講述了英子在北京生活時發生的三個故事。
5、《小小心願》
《小小心願》是一部國產兒童勵志片,這部影片根據河南省開封市的一名9歲女孩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11歲的小學生李小媛與殘疾媽媽相依為命的感人事跡。
1、《阿甘正傳》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會是什麼味道。」這句經典的話就出自於電影《阿甘正傳》,這部影片不僅僅是青少年,其實也很適合受挫折的.成年人觀看。
影片中,主人公阿甘是一位先天智障的孩子,其學校里為了躲避別的孩子的欺侮,聽從一個朋友珍妮的話而開始"跑"。結果發現自己有跑的優勢,於是把這點唯一的優點堅持下來,於是自己通過堅持成為了橄欖球巨星、越戰英雄等,受到了肯尼迪總統的接見!
2、《千與千尋》
孩子的確更容易接受動畫片一些,電影《千與千尋》是宮崎駿的經典代表作之一,雖然是部動畫片,但是很多成人表示看完也深受鼓勵。影片於2001年7月20日在日本正式上映,講述了少女千尋意外來到神靈異世界後發生的故事。
該片榮獲2003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長篇動畫,同時也是歷史上第一部至今也是唯一一部以電影身份獲得歐洲三大電影節柏林金熊的動畫作品。2001年電影在日本最終取得了304億日元的票房。製作人 松下武義、氏家齊一郎、成田豊、星野康二、植村伴次郎、相原宏德。
3、《當幸福來敲門》
我還記得當年看的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流,真的是一部非常好的影片。這部影片由威爾·史密斯主演,感人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影片取材真實故事,主角是美國黑人投資專家Chris Gardner。
該影片講述了一位瀕臨破產、老婆離家的落魄業務員,如何刻苦耐勞的善盡單親責任,奮發向上成為股市交易員,最後成為知名的金融投資家的勵志故事。影片獲得2007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4、《天使愛美麗》
也是很經典的一部電影,很多人雖然沒有看過影片本身,但一定對於主人公艾米麗的形象有很深刻的印象。電影講述艾米麗有著不幸的童年,不過這一切都毫不影響她對生活的豁達樂觀。
黛安娜王妃的去世讓她倍感人生的孤獨脆弱,從此開始了一系列令人哭笑不得的助人計劃。在她鬥志昂揚的朝著理想邁進時,她遇上了一個「強硬分子」。
5、《陽光小美女》
這是一部家庭喜劇電影,劇情簡單明了,沒有通篇大道理,但偏偏讓人看完感慨萬分,也是勵志影片中杯推薦的次數較多的一部。影片於2006年7月26日上映。
電影講述胡弗斯一家總是有著各種各樣的理不清的問題,可當7歲的小女兒奧利弗聽到廣播中傳來的.「陽光小美女」選美比賽那一剎那,他們決定沒有什麼比小女孩的大夢想更為重要。這個六口之家隨即踏上了從小鎮阿爾伯克基長途跋涉到加州參加比賽的路途。
6、《喜劇之王》
名字明明聽著像是一部喜劇,但通篇看下來竟然讓人覺得有幾分苦澀。「人生如果沒有理想,和咸魚有什麼區別?」影片中周星馳一貫演繹了生活在底層中小角色的心酸,雖然有喜劇搞笑的成分,但更多的是讓人覺得心疼,的確,只要有理想,人生終究會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