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163部
彩雲曲 飾藝訓班學員 1982年4月21日
投奔怒海 飾祖明 1982年10月13日
毀滅號地車 飾Paul Chen 1983年4月15日
家在香港 飾黃阿倫/亞倫 1983年8月14日
臨歧 飾馬日明/馬騮 1983年
停不了的愛 飾艾歷/Eric 1984年3月22日
上海灘十三太保 飾學生關偉 1984年4月30日
福星高照 1985年2月10日
夏日福星 飾鹿尾巴 1985年8月15日
法外情 飾劉志鵬 1985年9月26日
最佳福星 飾藍保 1986年6月20日
魔翡翠 飾獵鷹一號安迪 1986年9月17日
英雄好漢 飾林定國 1987年2月20日
肝膽相照 飾林定一 1987年3月12日
江湖情 飾林定國 1987年5月28日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 飾林定一/漢民 1987年10月24日
精裝追女仔2 飾劉備 1988年1月21日
最佳損友 飾徐定貴 1988年3月27日
法內情 飾劉志鵬 1988年4月28日
旺角卡門 飾華仔 1988年6月9日
獵鷹計劃/獵鷹行動 飾劉國華 1988年6月24日
神探父子兵 1988年7月22日
龍之家族 飾龍華 1988年8月25日
群龍奪寶 飾獵犬陳查理 1988年9月22日
最佳損友闖情關 飾徐定貴 1988年12月15日
同根生 飾張家華 1989年1月7日
省港旗兵3:逃出香港 飾李長江 1989年1月12日
飆城 飾林港 1989年3月3日
最佳男朋友 飾樂家聲 1989年3月17日
傲氣雄鷹 飾李建華 1989年4月5日
第一繭/監獄戰場 飾阿勇 1989年4月15日
神行太保 飾太保 1989年5月25日
至尊無上 飾陳亞蟹 1989年6月29日
人海孤鴻/人海孤雄 飾小傑/沙士 1989年8月5日
小小小警察 飾交警 1989年9月21日
專釣大鱷 飾趙快樂 1989年10月5日
轟天龍虎會 飾燒雞/乾爹 1989年11月4日
法內情大結局 飾劉志鵬 1989年11月30日
賭神 飾陳刀仔/陳小刀 1989年12月14日
愛人同志 飾劉繼祖 1989年12月21日
精裝追女仔3狼之一族 飾劉備 1989年12月21日
富貴兵團 飾華英雄 1990年1月19日
再戰江湖 飾華仔 1990年3月17日
至尊計狀元才 飾大Dee/Big Dee 1990年4月5日
天若有情之追夢人 飾華Dee/華弟 1990年6月14日
摩登如來神掌 飾武德輝 1990年7月21日
川島芳子 飾雲開 1990年7月28日
異域 飾小杜 1990年8月28日
義膽雄心 飾小傑 1990年9月13日
獄中龍 飾阿豪/謝偉豪 1990年9月27日
賭俠 飾陳刀仔/陳小刀 1990年12月13日
阿飛正傳 飾超仔 1990年12月15日
整蠱專家 飾車文傑 1991年2月2日
中環英雄 飾華英雄 1991年3月2日
驚天十二小時 飾大B 1991年3月14日
至尊無上2之永霸天下 飾雞翼 1991年6月13日
五虎將之決裂 飾劉志明/賊仔明 1991年7月3日
極道追蹤 飾Ben 1991年7月20日
火燒島 飾鋼珠 1991年8月1日
沖擊天子門生 飾古小玉 1991年9月12日
五億探長雷洛傳1:雷老虎 飾雷洛 1991年9月19日
五億探長雷洛傳2:父子情仇 飾雷洛 1991年10月10日
豪門夜宴 飾報幕員/引言人 1991年11月30日
與龍共舞 飾龍家俊/大陸雞 1991年12月19日
九一神鵰俠侶 飾程仁/秦哥/逞哥 1991年12月19日
賭城大亨之新哥傳奇 飾賀新 1992年2月20日
嘩!英雄 飾元德華 1992年2月27日
龍騰四海 飾大飛 1992年6月5日
龍神太子/機Boy小子之真假威龍 飾高華/黃九弟 1992年6月12日
賭城大亨2之至尊無敵 飾賀新 1992年8月20日
廟街十二少 飾十二少/雷樂 1992年8月20日
九二神鵰俠侶之痴心情長劍 飾程仁/情仁 1992年9月3日
群星會 聖劍仙境傳 飾楊過 1992年10月18日
絕代雙驕 飾江小魚/小魚兒 1992年11月12日
俠聖 飾譚西敏 1992年11月19日
戰神傳說 飾阿飛 1992年12月19日
反斗馬騮/黑衣部隊 飾周俊傑 1993年4月15日
超級學校霸王 飾鐵面 1993年7月15日
天長地久 飾方德勝 1993年8月5日
至尊三十六計之偷天換日/將計就計 飾錢文迪 1993年9月30日
醉拳2 飾少帥/張漢卿 1994年2月3日
醉拳3 飾楊君 1994年7月2日
天與地 飾張一鵬 1994年7月21日
殺手的童話 飾高守 1994年8月5日
刀劍笑 飾笑三少 1994年8月25日
賭聖2:街頭賭聖 飾陳刀仔/陳小刀 1995年6月28日
大冒險家/挑戰者 飾韋洛仁 1995年8月2日
烈火戰車 飾阿祖 1995年12月14日
奇異旅程之真心愛生命 飾辛中華 1996年1月11日
天若有情3烽火佳人 飾劉天偉 1996年3月28日
新上海灘 飾丁力 1996年7月13日
1/2次同床/大話情人 飾華弟 1996年9月27日
天地雄心 飾靳鐵生博士 1997年3月22日
求戀期 1997年7月10日
黑金 飾方國輝 1997年12月23日
龍在江湖/沒有明天 飾韋吉祥 1998年7月1日
賭俠1999 飾King哥 1998年12月18日
愛情命運號/愛情夢幻號/試婚同船 飾黎學津 1999年2月13日
黑馬王子 飾華Dee/華弟 1999年4月1日
賭俠大戰拉斯維加斯 飾King哥 1999年6月25日
暗戰 飾華 1999年9月23日
龍在邊緣 飾飛龍 1999年10月15日
決戰紫禁之巔 飾葉孤城 2000年2月3日
孤男寡女 飾張華紹 2000年6月23日
阿虎 飾孟虎 2000年12月21日
瘦身男女 飾肥佬 2001年6月21日
全職殺手 飾托爾/駱達華 2001年8月3日
愛君如夢 飾劉南生 2001年12月21日
嚦咕嚦咕新年財 飾德華 2002年2月8日
衛斯理之藍血人 飾衛斯理 2002年3月28日
無間道 飾劉建明 2002年12月12日
金雞 飾華仔 2002年12月26日
老鼠愛上貓 飾展昭 2003年2月14日
給他們一個機會/繼續跳舞 飾華仔 2003年5月8日
大塊頭有大智慧/大隻佬 飾了因 2003年9月27日
無間道3:終極無間 飾劉建明 2003年12月12日
金雞2 飾特首 2003年12月24日
魔幻廚房 飾傳佑 2004年1月15日
江湖/新虎兄豹弟 飾洪仁就 2004年5月26日
十面埋伏 飾劉捕頭 2004年7月15日
龍鳳斗 飾盜先生/Mr.To 2004年10月14日
天下無賊 飾王薄 2004年12月9日
童夢奇緣 飾光仔/陳智光 2005年9月29日
再說一次我愛你 飾高公樂/Derek 2005年10月20日
得閑飲茶 飾大隻佬 2006年3月23日
師奶唔易做/瘋狂主婦 飾Cameo 2006年11月9日
墨攻 飾革離 2006年11月23日
門徒 飾林昆 2007年2月13日
兄弟之生死同盟 飾劉進奎 2007年10月18日
投名狀/刺馬 飾趙二虎 2007年12月12日
三國之見龍卸甲 飾趙子龍/趙雲 2008年4月3日
游龍戲鳳 飾程仲森 2009年1月26日
建國大業 飾俞濟時 2009年9月16日
未來警察 飾周志豪 2010年3月30日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飾狄仁傑 2010年9月29日
新少林寺 飾侯傑 2011年1月19日
我知女人心 飾孫子剛 2011年2月3日
建黨偉業 飾蔡鍔 2011年6月15日
桃姐 飾梁羅傑 2012年3月8日
寒戰 飾陸明華 2012年11月8日
憤怒的小孩 飾板磚 2013年1月29日
天機·富春山居圖 飾肖錦漢 2013年6月9日
盲探 飾庄士敦 2013年7月4日
風暴 飾呂明哲 2013年12月12日
金雞SSS/金雞3 飾特首 2014年1月30日
澳門風雲2 飾陳刀仔/陳小刀 2015年2月19日
失孤 飾雷澤寬 2015年3月20日
我的少女時代 飾劉德華 2015年8月14日
解救吾先生 飾吾先生 2015年9月30日
澳門風雲3 飾陳刀仔/陳小刀 2016年2月6日
我的特工爺爺 飾李政久 2016年4月1日
王牌逗王牌/偷天特務 飾寶爺 2016年10月1日
長城 飾王軍師 2016年12月16日
鐵道飛虎 飾當代老師 2016年12月23日
拆彈專家 飾章在山 2017年4月28日
俠盜聯盟/縱橫四海 飾張丹 2017年8月11日
追龍 飾雷洛 2017年9月30日
掃毒2:天地對決 飾余順天 2019年7月5日
花椒之味 飾郭天恩 2019年9月6日
熱血合唱團 飾嚴梓朗 2020年11月13日
拆彈專家2 飾潘乘風 2020年12月24日
唐人街探案3 飾Q組織老大 2021年2月12日
人潮洶涌 飾周全 2021年2月12日
電視劇 32部
四季情 飾一起露營的學生、龍套 1981年2月5日 25集
過客 飾學生 第一次上鏡、龍套 1981年2月9日 25集
千王群英會 飾和梁家輝一起站在周潤發後面的打手、龍套 1981年4月13日 20集
無雙譜 飾和梁家輝一起的山賊/小兵、龍套 1981年6月8日 15集
香港八一 飾倪劍聲 1981年6月8日 148集
二人三足 飾伙計/村民、龍套 1981年9月20日 10集
英雄出少年 飾少林俗家弟子、龍套 1981年10月 20集
香港香港之江湖再見 飾阿龍 (第一部主角電視電影) 1981年12月5日
鱷魚潭 飾記者、龍套 1981年12月14日 20集
戲班小子 飾雲開 1982年1月25日 20集
孤城客 飾湖海小煞、龍套 1982年2月1日 20集
花艇小英雄 飾錢日添(第一部主角) 1982年8月3日 19集
蘇乞兒 飾萬鐵豪 1982年9月27日 20集
獵鷹 飾江大偉 1982年12月27日 20集
奔向太陽 飾李志豪 1983年2月14日 20集自成一格 1983年4月2日 1集
新銳劇場之捷徑 1983年4月10日 華仔 14集
老洞 飾謝尚楚 1983年5月30日 20集
神鵰俠侶 飾楊過 1983年10月31日 50集
臨岐之決 飾馬日明/馬騮 1983年 1集
鹿鼎記 飾康熙 1984年7月9日 40集
魔域桃源 飾傅青雲 1984年9月3日 20集
寶芝林 飾林世榮 1984年10月15日 20集
鼓舞 飾葉展龍 1985年2月25日 20集
楊家將 飾楊六郎/楊延昭 1985年9月23日
6集
皇上保重 飾寶親王/乾隆/弘歷 1985年9月30日 20集
香港八五 飾倪劍聲 1985年
聖劍天驕 飾祈俊 1986年1月5日 3集
真命天子 飾管中原 1986年6月9日 20集
天狼劫 飾白龍 1987年12月17日 20集
現代愛情戀曲 飾阿偉/阿昌 1992年 9集
摩登小男人 1992年 13集
⑵ 劉德華的《見龍卸甲》究竟是不是一部好電影
飽受爭議的《三國之見龍卸甲》,為什麼劉德華的趙雲評分低?
2008年,劉德華主演一部電影《三國之見龍卸甲》,喜歡的人將它奉為經典,看了不下三遍!不喜歡的人將它貶低到一無是處。
十年了,豆瓣評分依舊是5.2分,四萬五千人評分。《三國之見龍卸甲》可以說,在豆瓣是一部「爛片」?但是豆瓣的評分精準嗎?
為什麼《三國之見龍卸甲》飽受爭議?
一、看電影情節的角度不同,從而得出的評分不同。
《三國之見龍卸甲》看似是一部 歷史 三國題材的電影,但是電影裡面除了 歷史 人物名之外,幾乎難以看到與 歷史 有什麼關系。很多電影情節都歪曲了 歷史 。
但是,換一個角度,不從 歷史 角度去看這部電影,其實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
比如,電影情節中,劉德華趙雲「常山組」20人作為中軍突襲魏軍,然後趙雲從千軍萬馬之中取敵將首級,從而獲得「夜雨奔襲曹營大勝」的局面。
這個情節如果拋棄 歷史 ,單從電影情節來看,是非常熱血的一個場景,影片十分突出的刻畫出趙雲剛入軍營不久就能嶄露頭角的感覺。
二、看電影的畫面角度不同,從而得出的評分不同
《三國之見龍卸甲》中的造型是頗有爭議的地方,有的人評分低,是因為劉德華趙雲以及洪金寶的羅平安服飾,不符合古時候的造型而評分低。
但是站在電影欣賞的角度可以看出,這些服裝是很適合電影的節奏感以及電影氣氛感的。並不是所有的電影道具組,都看不出來服裝對於電影的重要性。道具組往往需要從電影的商業角度去選擇服裝道具。
為什麼劉德華的趙雲評分低?
從 歷史 看或者從《三國演義》看,趙雲是一個沉穩的「長勝將軍」,一身是膽且剛毅雄偉。而劉德華演的趙雲看起來,怎麼都有一種「痞」性。但是,依然要從電影的角度和觀眾欣賞的角度去看電影。
一、劉德華的趙雲演技到位
電影要展示的趙雲,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而不是活在 歷史 中的「標本」。所以劉德華的趙雲可以是一開始的村民形象,也可以是七進七出曹營,逃出升天的「古惑仔」形象,更可以是鳳鳴山上一意孤行的「莽夫」形象。劉德華的趙雲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真實的趙雲。
二、劉德華的趙雲身形符合
歷史 趙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
劉德華從身形看也算是符合,關鍵還是劉德華帥氣。
綜上,當你去掉 歷史 的眼光,帶著 娛樂 欣賞的角度去看劉德華的《三國之見龍卸甲》,就能給這部電影評分8分以上!
《三國志之見龍卸甲》是由導演李仁港執導,劉德華和李美琪領銜主演的動作片 。
影片講述了中國古代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趙雲傳奇的一生。
該片於2008年4月3日亞洲上映。
三國之見龍卸甲 獲獎情況
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2009)
最佳攝影(提名)
張東亮
最佳美術指導(提名)
李仁港 / 馬光榮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提名)
黃明霞 / 庄志良
最佳動作設計(提名)
元德 / 洪金寶
黎允文
第3屆亞洲電影大獎 (2009)
黎允文
最佳美術指導
李仁港
由於服裝原因本片被吐槽,但我覺得這是一步被嚴重被低估的電影。
見龍卸甲絕對是一部思想性藝術性上乘的佳作,李仁港是一位嚴重彼低估的導演,我看的第一部他的電影是李連傑的《黑俠》,他的影片我基本上都看過,個生覺得藝術成就較高的有《阿虎》 《見龍卸甲》《錦長衛》《鴻門宴》,他的電影有一種歷經滄桑的 歷史 厚重感,以悲憫的情懷詮釋人生的意義,許多影評總喜歡拿他的「飛碟帽」說事,這就是只抓枝葉,不見樹木,舍本求末,雞蛋里挑骨頭了,連看電影看什麼都不會看。
現在重點談見龍卸甲,見龍卸甲講述了三國名將趙雲的一生,同時也是我國古代名將們的人生縮影,譜寫了中國傳統儒家文化下一位曠世名將的一生宿命,電影在情節安排上與三國演義相比有較大改動,但這說明不了什麼。三國演義也是小說,有很大部分虛構成分,只要故事情節安排能為主題思想服務就行了。
我們中國古代武將有何特點呢?不外乎勇冠三軍的個人武力,馬革裹屍還的豪情歸宿,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英勇無畏,壯志未酬的蹉跎遺憾,武將的抱負願望無外乎殺敵報國,打出一片太平盛世,但卻受限於當時 歷史 形勢和時代局限,空留遺憾,趙雲身上有許多名將的影子,前有白起,蒙恬,周亞夫,後有張巡,楊業,岳飛。
影片很好表現了我國各將的這種信條,具體到子龍將軍,先是以一千奇兵夜襲曹操先鋒部隊,後又在長阪坡百萬曹營殺了個七進七出,奪了曹操的青鋼寶劍,這份英勇與豪邁足以傲視群雄。無奈個人再勇也敵不過時代的悲哀,三國鼎立三方都人才濟濟,上下一心,政治清明,實力上相差不大,任何一方都很難打破這種平衡,一統天下,但已到暮年的子龍將軍壯心未死,始終堅定自己的人生信條,為天下一統,即便馬革裹屍也要在戰斗中走完自己劃了一個圈又回到起點的人生宿命,不留遺憾在人間。這就像張巡明知困守睢陽難敵安史叛軍,也要戰斗至最後一刻,保護了唐朝東南財稅的重要通道。
影片最後的決戰鳳鳴山原型是諸葛亮一出祁山,趙雲領兵出箕谷作疑兵吸引魏軍主力,諸葛亮則走隴西大道取三群收姜維,當時魏軍主帥是夏侯毛,電影安排成曹操孫女曹嬰,那現在是公主了,這是一大亮點,這位公主不僅相貌傾城,氣質出眾。而且智謀過人,武藝高強,還懂得弄一面關興張苞的破軍旗,瓦解蜀軍鬥志,簡直女神一般存在,難到是夏侯毛的老婆,根本不像,這樣一個才貌出眾的極品怎麼能看上草包夏侯毛呢。
電影在技術上也相當出色,畫面濃濃的中國風,配樂古典,激越,很好的融入電影的主題思想中,達到技術手段與電影主題的完美統一,錦衣衛和鴻門宴這方面做的也很不錯。
非常感謝悟空邀請!在這里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血染征袍透甲紅,
當陽誰敢與爭鋒。
古來沖陣扶危主,
唯有常山趙子龍。
——羅貫中《三國演義》
四大名著中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而其中最喜歡的武將,當屬趙雲。熒幕上也不乏其藝術化的形象,接下來要說的電影,就是毀譽參半、爭議頗大的一部——《見龍卸甲》。
《見龍卸甲》由李仁港執導,劉德華、李美琪、洪金寶等主演,於2008年上映。影片從趙子龍參軍開始著筆,講述了其在夜襲曹營、於千軍中救阿斗等大小戰役中獲封常勝將軍,而後出師北伐,血染沙場的傳奇一生。
導演李仁港在《三國演義》的基礎上進行了藝術加工,人設和大框架基本未變,但是為了劇情推進簡單流暢、加強戲劇沖突和凸顯人物特點,還是進行了一些添加和再造。畢竟,用短短一百分鍾刻畫三國大格局之下的一個人物,且還是感情色彩濃厚的一個英雄,太難了。而觀眾們也認為這是影片最大的詬病所在。對於這種觀點,我想說的是:這是一部電影,我們是純粹的觀影者。電影要傳達的並非 歷史 本身,而是 歷史 中應該傳承的忠孝禮義。這部片子的有些台詞處理確實不當,但瑕不掩瑜,從配樂、攝影、 情感 表達方面來講,這確實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
「來將可留姓名?」 「常山趙子龍!」 因洪金寶飾演的羅平安失職沒有保護好阿斗,子龍請命前去營救,以功補過。
千軍萬馬,子龍一往無前。
影片為表現戰爭的慘烈程度大量運用了快速剪輯和慢鏡頭。畫面的快速切換中,這邊是煢煢一人,而對面是潮湧而來的士兵,不斷的殺傷,不斷的受傷;子龍殺敵的怒吼和敵人噴濺出的鮮血在慢鏡中顯的尤為悲壯。這是李仁港拍攝戰爭場面的一貫手法,同樣的方法在其之後的《鴻門宴》中也有應用。
殺的興起,子龍翻身上馬,長驅直入曹操所在營帳,冷槍凌厲,曹操無奈用青釭劍抵擋,子龍槍尖一挑,青釭劍順勢入手。而後緊勒馬韁,疾馳跳躍,來到山崖的另一邊。
轉身面對曹操軍隊,放肆大笑。
曹操問道:「來將可留姓名?」
「常山趙子龍!」
鋒芒初露,一身是膽,救人奪劍,全身而退,何等英勇霸氣!
「全軍退守鳳鳴山!」
子龍率領的趙家軍從鳳鳴山開始隨劉備征戰,而在北伐中於曹軍狹路相逢,無奈退守鳳鳴山。
挑燈看劍,戰場上是沒有時間概念的,恍惚間,他們已經打了一個圈,現如今,又回到了起點。而他們,已經須發俱白。
子龍問羅平安:「大哥,到底我們為何而戰?」羅平安不語。鳳鳴山寺廟中的一尊佛像和其背後的佛經多次出現在鏡頭中,其中經文處更有一處特寫: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英雄也會陌路?皆為命數吧。
「大哥,為我卸甲。」
影片的最後,曹嬰識破了諸葛亮的計謀,蜀軍潰敗,援軍被滅,退守鳳鳴山的趙家軍猶如困獸。
子龍深知大勢已去,在佛像前已悟透命數,淡看成敗。他雙眼噙淚,輕輕對羅平安說:「大哥,為我卸甲」。 陣前,子龍一襲素衣,對面曹軍雄兵百萬,視若無物,輕蔑一笑,提槍上馬。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在悲壯的背景音樂下,漫天飛雪中,子龍駕馬直驅,沖向曹軍。
一人,一槍,一馬,一聲長嘯。
畫面淡入淡出,回憶一幕幕浮現:昔日征戰天下的五虎上將、千軍中救阿斗奪寶劍,戎馬一生,忠肝義膽!而此刻,他直面無法取勝的對手,卸甲並非懦弱,而是他選擇接受宿命,無關生死。
此役,只為戰而戰。
畫面定格在此,後事如何,留給影迷自己去想像。
影片最後的的三分鍾是全篇的精華,無論是畫面、燈光還是配樂,這些因素結合的太完美了,每每看之聽之,不覺胸襟坦盪,暗自傷懷。尤其是影片的配樂,黎允文的電影配樂在《猛龍》中曾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在《見龍卸甲》中更是超越前作,將劇情和配樂契合到極致。
電影終歸是電影,它是一種藝術載體,而不是像教科書般的嚴苛厲求。有人說,心裡有什麼,看到的就是什麼,電影有缺點再正常不過,但不至於毫無亮點,希望大家用欣賞的眼光、寬容的心態對待每位電影人的誠意付出。
嗯,我說的是「電影人」的「誠意付出」,對於近幾年拍電影圈錢的幾波人不予置評,大家隨意。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里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里,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 健康 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劉德華的(見龍卸甲),個人感覺
一、看電影情節的角度不同,從而得出的評分不同。
《三國之見龍卸甲》看似是一部 歷史 三國題材的電影,但是電影裡面除了 歷史 人物名之外,幾乎難以看到與 歷史 有什麼關系。很多電影情節都歪曲了 歷史 。
但是,換一個角度,不從 歷史 角度去看這部電影,其實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
比如,電影情節中,劉德華趙雲「常山組」20人作為中軍突襲魏軍,然後趙雲從千軍萬馬之中取敵將首級,從而獲得「夜雨奔襲曹營大勝」的局面。
這個情節如果拋棄 歷史 ,單從電影情節來看,是非常熱血的一個場景,影片十分突出的刻畫出趙雲剛入軍營不久就能嶄露頭角的感覺。
二、看電影的畫面角度不同,從而得出的評分不同
《三國之見龍卸甲》中的造型是頗有爭議的地方,有的人評分低,是因為劉德華趙雲以及洪金寶的羅平安服飾,不符合古時候的造型而評分低。
但是站在電影欣賞的角度可以看出,這些服裝是很適合電影的節奏感以及電影氣氛感的。並不是所有的電影道具組,都看不出來服裝對於電影的重要性。道具組往往需要從電影的商業角度去選擇服裝道具。
為什麼劉德華的趙雲評分低?
從 歷史 看或者從《三國演義》看,趙雲是一個沉穩的「長勝將軍」,一身是膽且剛毅雄偉。而劉德華演的趙雲看起來,怎麼都有一種「痞」性。但是,依然要從電影的角度和觀眾欣賞的角度去看電影。
一、劉德華的趙雲演技到位
電影要展示的趙雲,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而不是活在 歷史 中的「標本」。所以劉德華的趙雲可以是一開始的村民形象,也可以是七進七出曹營,逃出升天的「古惑仔」形象,更可以是鳳鳴山上一意孤行的「莽夫」形象。劉德華的趙雲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真實的趙雲。
二、劉德華的趙雲身形符合
歷史 趙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
劉德華從身形看也算是符合,關鍵還是劉德華帥氣。
綜上,當你去掉 歷史 的眼光,帶著 娛樂 欣賞的角度去看劉德華的《三國之見龍卸甲》,是部好電影。
平心而論這部電影不算好
《三國之見龍卸甲》看似是一部 歷史 三國題材的電影,但是電影裡面除了 歷史 人物名之外,幾乎難以看到與 歷史 有什麼關系。很多電影情節都歪曲了 歷史 。
但是,換一個角度,不從 歷史 角度去看這部電影,其實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
比如,電影情節中,劉德華趙雲「常山組」20人作為中軍突襲魏軍,然後趙雲從千軍萬馬之中取敵將首級,從而獲得「夜雨奔襲曹營大勝」的局面。
《三國之見龍卸甲》中的造型是頗有爭議的地方,有的人評分低,是因為劉德華趙雲以及洪金寶的羅平安服飾,不符合古時候的造型而評分低。
但是站在電影欣賞的角度可以看出,這些服裝是很適合電影的節奏感以及電影氣氛感的。並不是所有的電影道具組,都看不出來服裝對於電影的重要性。道具組往往需要從電影的商業角度去選擇服裝道具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里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先說下 歷史 上趙子龍其人其事,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蜀漢名將
在正史里趙雲長的不帥,而且年齡又大」,翻開正史看看發現是這樣描寫趙雲的「身長八尺,姿顏雄偉」。反倒是演義里描寫成「濃眉大眼,闊面重頤」。
趙雲的官位一直不高,最高做到鎮東將軍,低於關張馬黃魏。有些人說是趙雲能力不行,不夠格。周瑜的官職是個偏將軍,還有些名不見經傳的人物王昶、朱據的官職高到驃騎將軍,他們比周瑜趙雲強嗎?可見用官職來判斷一個人的能力是不合理的。另外,趙雲在劉備在世時一直是執掌內事的將領,內臣之職不宜過高是歷來已有的。劉備死後,趙雲也死於建興七年,所謂
血染征袍透甲紅,
當陽誰敢與爭鋒。
古來沖陣扶危主,
唯有常山趙子龍。
——羅貫中《三國演義》
四大名著中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而其中最喜歡的武將,當屬趙雲。熒幕上也不乏其藝術化的形象,接下來要說的電影,就是毀譽參半、爭議頗大的一部——《見龍卸甲》。
《見龍卸甲》由李仁港執導,劉德華、李美琪、洪金寶等主演,於2008年上映。影片從趙子龍參軍開始著筆,講述了其在夜襲曹營、於千軍中救阿斗等大小戰役中獲封常勝將軍,而後出師北伐,血染沙場的傳奇一生。
導演李仁港在《三國演義》的基礎上進行了藝術加工,人設和大框架基本未變,但是為了劇情推進簡單流暢、加強戲劇沖突和凸顯人物特點,還是進行了一些添加和再造。畢竟,用短短一百分鍾刻畫三國大格局之下的一個人物,且還是感情色彩濃厚的一個英雄,太難了。而觀眾們也認為這是影片最大的詬病所在。對於這種觀點,我想說的是:這是一部電影,我們是純粹的觀影者。電影要傳達的並非 歷史 本身,而是 歷史 中應該傳承的忠孝禮義。這部片子的有些台詞處理確實不當,但瑕不掩瑜,從配樂、攝影、 情感 表達方面來講,這確實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
「來將可留姓名?」 「常山趙子龍!」
因洪金寶飾演的羅平安失職沒有保護好阿斗,子龍請命前去營救,以功補過。
千軍萬馬,子龍一往無前。
影片為表現戰爭的慘烈程度大量運用了快速剪輯和慢鏡頭。畫面的快速切換中,這邊是煢煢一人,而對面是潮湧而來的士兵,不斷的殺傷,不斷的受傷;子龍殺敵的怒吼和敵人噴濺出的鮮血在慢鏡中顯的尤為悲壯。這是李仁港拍攝戰爭場面的一貫手法,同樣的方法在其之後的《鴻門宴》中也有應用。
殺的興起,子龍翻身上馬,長驅直入曹操所在營帳,冷槍凌厲,曹操無奈用青釭劍抵擋,子龍槍尖一挑,青釭劍順勢入手。而後緊勒馬韁,疾馳跳躍,來到山崖的另一邊。
轉身面對曹操軍隊,放肆大笑。
曹操問道:「來將可留姓名?」
「常山趙子龍!」
鋒芒初露,一身是膽,救人奪劍,全身而退,何等英勇霸氣!
「全軍退守鳳鳴山!」
子龍率領的趙家軍從鳳鳴山開始隨劉備征戰,而在北伐中於曹軍狹路相逢,無奈退守鳳鳴山。
挑燈看劍,戰場上是沒有時間概念的,恍惚間,他們已經打了一個圈,現如今,又回到了起點。而他們,已經須發俱白。
子龍問羅平安:「大哥,到底我們為何而戰?」羅平安不語。
鳳鳴山寺廟中的一尊佛像和其背後的佛經多次出現在鏡頭中,其中經文處更有一處特寫: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英雄也會陌路?皆為命數吧。
「大哥,為我卸甲。」
影片的最後,曹嬰識破了諸葛亮的計謀,蜀軍潰敗,援軍被滅,退守鳳鳴山的趙家軍猶如困獸。
子龍深知大勢已去,在佛像前已悟透命數,淡看成敗。他雙眼噙淚,輕輕對羅平安說:「大哥,為我卸甲」。
陣前,子龍一襲素衣
,對面曹軍雄兵百萬,視若無物,輕蔑一笑,提槍上馬。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在悲壯的背景音樂下,漫天飛雪中,子龍駕馬直驅,沖向曹軍。
一人,一槍,一馬,一聲長嘯。
畫面淡入淡出,回憶一幕幕浮現:昔日征戰天下的五虎上將、千軍中救阿斗奪寶劍,戎馬一生,忠肝義膽!而此刻,他直面無法取勝的對手,卸甲並非懦弱,而是他選擇接受宿命,無關生死。
此役,只為戰而戰。
畫面定格在此,後事如何,留給影迷自己去想像。
影片最後的的三分鍾是全篇的精華,無論是畫面、燈光還是配樂,這些因素結合的太完美了,每每看之聽之,不覺胸襟坦盪,暗自傷懷。尤其是影片的配樂,黎允文的電影配樂在《猛龍》中曾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在《見龍卸甲》中更是超越前作,將劇情和配樂契合到極致。
電影終歸是電影,它是一種藝術載體,而不是像教科書般的嚴苛厲求。有人說,心裡有什麼,看到的就是什麼,電影有缺點再正常不過,但不至於毫無亮點,希望大家用欣賞的眼光、寬容的心態對待每位電影人的誠意付出。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里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里,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 健康 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我感覺《見龍卸甲》是被低估的一部電影,華仔的演技,還有電影里的配樂我感覺都挺完美的,不說可以得9分,8.5分還是可以得到的,那就說幾點為什麼會被低估。
1,單純從電影上來說還是不錯的,可能有些人會拿三國演義來做判斷,但是正史上對趙子龍寫的很少。
2,上映的時候被評價很低,服飾也是一方面。
3,編劇瞎編毀了,三國演義小學生可能有的都會背了,多出來個曹操的孫女,這個有點扯了,其實可以按史拍,按三國演義拍。
這是我認為的三點,但是本來電影就不可能和 歷史 一樣,劇情做的非常不錯,我們看電影就是為了放鬆心情,只要和 歷史 沒有太大的區別就可以接受,
但是還是有些人喜歡去較真,這個就沒辦法,本來就是蘿卜白菜各有所愛。
劉德華演的《見龍卸甲》這部電影我覺得是一部爛片,特效可以但是劇情不能再爛。生平第一次在影院看完之後想把導演拖出去暴打一頓。花費了時間,精力和金錢去看電影,結果卻對我來說變成了一種折磨。但凡有點 歷史 的人也不會把電影拍成這樣 拜託不要再打著三國和趙雲的旗號了。
導演或許很熱衷於命運與輪回這種話題,才會不停的玩弄前後呼應這種小學生的作文把戲。而趙雲唯一的一次亮相怎麼看都像是穿著去奔喪,難怪五虎將不該死的都死了,蜀軍不該輸的也都輸了。敢情出征那天就開始報喪,這人能不死,這仗能不敗嗎?這部片不知道是我笨還是劇情復雜費了老半天勁都不知道趙雲這英雄人物是怎麼來的。
雖然網路上對這部電影罵聲一片,但我還是堅持推薦這部電影。
也許他有不合 歷史 的地方,但是這畢竟只是一部電影,如果要看 歷史 劇,那還不如直接去看《三國演義》或者請CCTV來拍好了。
當這個電影能震撼人,能感動人,這就很好了。
連小說都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為什麼電影就不能源於 歷史 高於 歷史 呢?
這部戲里劉德華的演技是一個贊點,他把一個從年輕時的沖勁甚至憨厚到成年後的穩重與氣勢的過程都演繹的淋漓盡致。在戰場上的氣概,生活中的細膩,讓這個 歷史 中的趙子龍展現的有血有肉。
尤其是在常山與那個姑娘的一個短短的片段,短,卻柔情。多年之後,白發的趙子龍在接過最後一戰的帥印時,記起年輕時的姑娘,瞬間,就打動了人。
最後一戰中,趙子龍作為一個征戰一生的將軍對生命的回顧,是對國家使命的堅持,也有傷感與迷茫。
電影中的畫面感很強,戰爭場面的氣勢恢宏,細節描述的細膩。導演不愧為美術出身,對畫面的角度,光線,色彩都把握的很到位,讓看電影的人在視覺上得到了美的享受。
如果沒有如此優秀的背景音樂,電影也許要失色一半。打鬥場面時有緊有松的鼓點把氣場十足的戰爭推向高點,尤其是最後一段的音樂,悲壯豪邁,聽者落淚。
所以,總體來說,我還是覺得這是一部值得推薦的好片!
⑶ 劉德華演劉備的角色是在哪部電影
劉德華應該沒有演過劉備,只是在《見龍卸甲》中演過趙雲。
⑷ 《見龍卸甲》是誰演的啊
領銜主演: 劉德華-飾趙雲 李美琪-飾曹嬰 洪金寶-飾羅平安 安志傑—飾鄧芝 友情出演: 濮存昕-飾諸葛亮 劉松仁—飾曹操 岳華—飾劉備 狄龍-飾關羽 特別出演: 陳之輝—飾張飛 孟和烏力吉-飾馬超 王洪濤-飾黃忠 友情客串: 於榮光—飾韓德 姜宏波-飾軟兒 吳建豪-飾關興 丁海峰—飾張苞 白靜 —飾劉備夫人
⑸ 《見龍卸甲》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講了趙子龍的一生,至於這個見字, 因為趙子龍在行軍打仗期間 是從來都不脫戰袍的,最後一戰,也就是他唯一失敗的一戰,由於附上 不得已脫了戰甲療傷, 見龍卸甲,我猜 也就是 看見趙子龍脫掉戰甲 可能有點淺薄了 但我就是這么認為的啦 覺得有道理 就採納了哈
⑹ "見龍卸甲"這部電影的歷史是真的嗎
【背景介紹】
《三國之見龍卸甲》由中、韓投資2500萬美元拍攝,關注趙子龍傳奇的一生,以及他與曹操孫女曹嬰的愛恨情仇。
《三國之見龍卸甲》里由趙子龍(劉德華飾演)貫穿全片,他年輕時七進七出長坂坡救劉備老婆和兒子,後來卻因為羅平安嫉妒之心出賣他,加上諸葛亮(濮存昕 飾演)利用他當誘敵的傀儡,挑起誓為祖父曹操報仇的曹嬰(Maggie Q 飾演)和趙子龍展開大戰……
全片大牌明星雲集,劉德華從年輕演到年老,堅持理念情義,不偏不倚;有真功夫的洪金寶演羅平安,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狄龍演關羽、吳建豪(聽歌)演他兒子關興,曾和姜文合演《鬼子來了》的內地女星姜宏波演趙子龍妻,畫龍點睛。
⑺ 劉德華演趙子龍那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劉德華演趙子龍那部電影叫《三國志之見龍卸甲》。
《三國志之見龍卸甲》是由李仁港執導,洪金寶動作導演,劉德華、洪金寶、李美琪、安志傑、濮存昕、狄龍、吳建豪、於榮光、洪天明等人領銜主演的動作電影 。
影片講述了中國古代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趙雲傳奇的一生。
三國亂世,常山趙子龍,智勇雙全、一身是膽。初任工兵的趙子龍與同鄉羅平安一見如故,從此戰場現扶,為救羅平安,陰差陽錯立下長坂坡、定軍山之功,被立為五虎將之翎軍將軍,統領全軍出師北伐。卻因此引得羅平安對其愛恨交織。
最終慘遭好兄弟羅平安出賣,將上軍師諸葛亮的利用,最終將星隕落,以身殉國鳳鳴山。
(7)劉德華飾演劉備的電影擴展閱讀:
影片與真實歷史的差別:
1、電影中劉備稱帝時封五虎上將,而且說到曹操在世。這應該是《三國演義》中劉備稱漢中王的事情,而非稱帝。書中劉備稱帝時曹丕已經廢除漢獻帝,立國號「魏」。劉備隔年稱帝,續國號「漢」。實際上,打著漢室旗號的蜀漢,是不會在漢朝江山還存在哪怕還是名存實亡時立國號的。
2、書中諸葛亮從未在戰役上放棄趙雲,只是讓趙雲作為偏師吸引曹軍主力的注意。事實上,在多次北伐戰役中,諸葛亮雖無大勝但也鮮有敗績。
3、趙雲系討伐袁紹時帶兵投靠劉備,而非片中所提從小卒做起。
4、趙雲在長坂坡一役後不可能回到老家常山,因為常山在當時冀州屬於曹操勢力范圍,而且常山在北方中原地區,而趙雲跟隨劉備從未再回中原。
5、趙雲在北伐魏國時在現在陝南甘南一帶,不可能遇見荒漠地區。
6、趙雲系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前夕病故,非片中所描繪的戰死。
7、鄧芝多次出使東吳,死的時候大約是在78歲左右,不是電影中所描述的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