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演員大全 > 周星馳電影語言分析

周星馳電影語言分析

發布時間:2022-12-07 01:47:06

A. 周星馳各部電影所要表達的是什麼內涵

《大話西遊》
這部電影對於時空的探索,藉助於月光寶盒,穿越時空,去拯救自己所愛的人,其實這又未嘗不是每個人的願望,回到過去,去改變一些讓自己抱憾終生的事情。這就是所謂的情之所至,所以這部電影經的起時間的考驗,成為了經典。

《喜劇之王》
事實上,看周星星的電影越多,看喜劇越多,看香港電影越多,就越來越認識到喜劇之王里的人生蘊涵著怎樣可貴的精神。很多時候,感動觀眾不用太多本事,因為導演拍出來的就是他自己。周星星的喜劇之王之所以是他最偉大的作品,之所以幾乎達到了喜劇電影的最高境界,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他拍出了他自己。想當初,我看尹天仇這個死跑龍套的怎麼死都死不了,在娟姐後面翻來滾去浪費菲林,還不明白這到底是出自怎樣的故事。直到前年星星空降人大,在八百人說起他的不堪往事,我才恍然大悟。當年拍射鵰,他演一個被梅超風的九陰白骨爪一爪抓死的小龍套時,就跟導演說,可不可以擋一下再死,導演毫不猶豫地拒絕了。於是,「我就不停的開開心心的提建議,再開開心心的被拒絕」。
在本科那麼灰暗的時光里,喜劇之王一遍又一遍的在感動我,在鼓勵我,在給我看人生逆境里不屈美好的那一面,也在告訴我輕輕鬆鬆的擺平不順和委屈。有的時候大家一起看完了跑到陽台上對著空氣大喊幾聲:「努力!奮斗!」小人物的自我勵志,是不能不珍惜的一份人生財富。
至於電影的結尾,頭幾次看的時候,我以為是敗筆,但經過這么些年,卻越來越贊嘆這樣的結局。星星自己說,這樣的結尾是為了給人以希望。但這樣的方式,無疑具有了強烈的戲謔味道,是對過往警匪片中英雄主義的極端調侃:小人物才是大英雄。
(網路)

B. 周星馳的電影,普通話好聽還是粵語好聽

我個人認為粵語。因為周星馳最大部分的電影原聲就是粵語,普通話只是後來配多一版。所以很多劇情或者台詞只有粵語才能展示笑點出來

比如在唐伯虎點秋香中懟對聯的時候

普通話版

隊穿腸:你家墳頭來種樹

唐伯虎:汝家澡盆雜配魚

隊穿腸:魚肥果熟入我肚

唐伯虎:你老娘來親下廚

粵語版

隊穿腸:冚家鏟泥齊種樹!

唐伯虎:汝家池塘多交魚!

隊穿腸:魚肥果熟嫲捻飯!

唐伯虎:你老母兮親下廚!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只能說只有懂粵語的人才知道不同之處

先說結論:粵語版好。

其實粵語跟普通話版本算是各有特色吧。很多人說是石班瑜成全了周星馳,其實在石班瑜配音之前,周星馳在香港和珠三角地區就已經很出名了,只是石班瑜把周星馳的影響力往普通話地區拓展開了而已。為什麼我會覺得粵語版的好聽?

大家一提起周星馳肯定就知道他的風格叫「無厘頭」,「無厘頭」本身就已經是一句粵語,而周星馳的電影也是在粵語的基礎上創作出來的,其風格也是在香港電影中誕生的。而早期的香港電影是離不開粵語的,很多其他優秀的香港電影引進內地沒有在香港火爆的原因也是在這,因為有些經典的對話和場景換到普通話裡面就會變得平平無奇。

周星馳在國內的成功,和石班瑜的配音是有不少的關系,但是他自身的表演功力也是一個很大的加分點。有些畫面就算沒有了對白,單從表演方面來看也是很有感染力的。

稍微關注過粵語的都知道,其實粵語有八個音節,而普通話才四個。而且粵語裡面有很多的俚語和諧音,轉成普通話之後就會變得不倫不類。而且在某些場景裡面說的粵語和普通話感覺意思都不一樣了。

除了周星馳之外,其實粵語文化裡面還有另一個 搞笑 的傳奇,叫黃子華的,不認識的可以去了解一下。他的「棟篤笑」在粵語區也是火的一塌糊塗的,但是為什麼影響力和周星馳相差那麼多?其實就是吃在粵語「獨特」這個虧上。「棟篤笑」大量使用粵語的俚語和諧音,用普通話根本沒辦法翻譯過來。

石班瑜的配音是很出色,但畢竟只是一個配音演員。與周星馳相比,在角色理解和語氣的表達上,石班瑜只能是盡量去模仿周星馳。一個原版,原汁原味的東西;另一個是模仿,就算模仿的再惟妙惟肖也只是個模仿秀。兩者相比較,孰強孰弱就不難判斷了。

最後,我想說的是,其實如果能看的懂粵語的話,那就看粵語好了,聽不懂粵語的,看普通話其實也不會太差的。畢竟星爺的電影那麼經典,錯過也是自己的遺憾。

而我個人的觀點是,無論任何電影,原聲的是最好聽的。電影本身就是一個地域文化比較濃郁的藝術作品,她裡面所講述的一定時間,一定地方的人們的 社會 生活,這種特定的 社會 生活本身就蘊含著一種特定的文化。電影中的語言(或者說是方言),更能夠表現出地域的風情,更重要的是凸顯人物的性格特徵。

說回到周星馳的電影,裡面很大部分的港式本土幽默表達,是很難用其他語言去完完全全地演繹出來。更多的可能只是一種翻譯,將一方文化與另一方文化的嫁接。例如,將趙本山的電影配成粵語,我作為一個粵語地區的觀眾也是表示拒絕的。

周星馳的電影其實原版和普通話版的都不錯,但是在有地域性的差異,有的人能聽的懂,有的人聽不懂也懶的看字幕,所以就是觀看人群不同。

兩廣地區應該都喜歡看粵語,畢竟都是說粵語的,像北方地區肯定是看普通話的了,所以一直以來我們這邊還是比較喜歡看石班瑜的,本人也習慣了普通話版的了。但是真的是原聲的好,可惜聽不懂,沒字幕真受不了!

港產片就覺得廣東話好聽,聽起來順耳,

那更定是普通話的,因為越語只有香港,但香港七百多萬人,就有一半人不是越語的人。普通話在涯廣東和中國各省都普通話通用,所以普通話的銷量和觀眾都比越語好,如果你放越語,中國的百姓一定會把你看作猴子一樣的表演,如果用普通話,中國的百姓還能明白這場戲的表達。作為中國百姓都希望能看到自己明白戲里講的是脈阿東西,或聽的識的語言。如果聽唔識,看來有什麼意思呢,涯情願唔看。

作為一個對港劇情有獨鍾的影迷,我就說一句!

看港劇不聽粵語,和去重慶吃清湯火鍋有什麼區別?

哈哈哈,有沒有和我一樣的感受的~歡迎交流!

對於周星馳電影,究竟是國語配音版好看,還是粵語原聲版好看,我的觀點應該有一定的代表性,因為我雖然是廣東人,但是我家鄉是說客家話的,小時候我並不會說粵語,但我現在廣州工作若干年後漸漸學會了粵語。小時候我看的周星馳電影應該是國語版和粵語版各參半,都覺得很好笑,但對於粵語僅限於會聽不會說,所以發現不了粵語的精髓,總體還是喜歡國語版的多一點。客觀地說,對於廣東以北很多不懂粵語的人來說,自然國語版最好笑,因為看不懂粵語版;對於廣東廣西香港等粵語地區的人來說,自然認為是粵語版的好笑,因為這部分人大多說不好國語,因為母語情節,他們大都不屑於看國語版。但對於我作為一個中立者的來說,說中立是因為國語與粵語都不是我的母語,真要說粵語版和國語版哪個好,還真的不分伯仲。石班瑜的國語配音固然好笑,某個時候,比如《唐伯虎點秋香》和《大話西遊》里的「。。。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的經典台詞,國語配音版顯得比粵語原聲版的更有味道,但大多數時候,還是周星馳的原聲粵語版更有味道。可能是在廣州呆久了,漸漸掌握了粵語的精髓,現在我更喜歡看粵語版的周星馳電影,比如最近的《西遊降魔篇》,雖然沒有周星馳的角色,但因為他是導演,所以該電影處處都是周星馳的蹤跡和神經質的思維,粵語和國語版的我都看過,對比之下明顯還是粵語的更好笑,更有味道一點。所以我認為,對於周星馳電影,如果你不懂粵語,覺得國語版好那無可厚非,如果你懂粵語並掌握了粵語精髓,那麼一定會覺得粵語更加有味道一點,畢竟粵語原聲版才最能體現周星馳的想法。我的總結是粵語版才是周星馳對電影100%的詮釋,很多笑點翻譯成國語版後就沒那麼有味道了,大概打個95%吧!總來而說,國語配音版和粵語原聲版各有各的優缺點,國語版的誇張 搞笑 讓更多大陸人見識到周星馳的 搞笑 功力,而粵語版則更能表現周氏無厘頭的精髓!

有兩部的,普通話可以取代粵語?第一部,《食神》中,李兆基要眾人講那說話,特別是八兩金,第二部,《喜劇之王》外賣仔那段。不過,有些時候,即使是粵語版,也須要有普通話的,好像《少林足球》中,星爺對光頭趙薇講的那段話。

C. 周星馳電影有什麼鮮明特色

在周星馳早期的作品中,大家知道的,周星馳一直是以演員的身份飾演影片中某一個主角或者配角,人物的塑造是留給觀眾最深的印象的幽默元素之一,電影中周星馳飾演的角色基本上都是小人物,這類小人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重視個人價值觀的生活,而反感主動背負社會責任,擁有各類高尚品質。


如今的電影我們也都想模仿周星馳那樣的特色,塑造周星馳無厘頭的形象,但是縱觀整個影界,我們很難做到無厘頭電影,因為周星馳的形象實在是太深入人心,換成其他人,感覺就很尷尬,難以達到無厘頭的效果。

D. 周星馳電影原音好還是配音好

我還是喜歡周星馳的御用配音石班瑜配音。

如果說一個演員的眼神可以塑造一個角色的情緒,那麼聲音就是這個角色的靈魂。星爺的電影都是塑造的底層小人物的方方面面。原片配音我都看,但實話說星爺的聲音很渾厚很正經,不像石斑魚的聲音具有辨識度,一聽就知道角色是個有點猥瑣逗比的形象。只能說星爺本身就是個傳奇,但是石斑魚的聲音讓這個傳奇塑造的角色有了生命力更加靈動了。各有各的好吧,粵語的梗多,普通話光聽聲音就好笑。

喜歡普通話的覺得配音好,喜歡粵語的覺得原音好。

周星馳的電影為什麼會有專業的配音而不是自己來配音?其實這個也很容易理解,因為周星馳一般用的語言以粵語居多,普通話不是特別流暢。如果要想讓電影在全中國都流行起來就必須用專業的普通話配音,包括今天很多的港片和TVB電視劇,他們平時交流粵語居多,普通話不標准,所以我們看到的普通話版本大多數是配音演員配的。

那麼再說說周星馳的配音,星爺御用配音是石班瑜,可以說石班瑜參與了星爺電影的絕大部分配音,我們平時看到的絕大部分星爺的電影聲音都是來自石班瑜。為什麼石班瑜的配音更優秀?因為星爺的電影大多數時候都屬於無厘頭的,而石班瑜的聲音優勢在於他能完美地跟劇中的意境相結合,讓我們看到的與聽到的很自然的融合到了一起,表演無厘頭,聲音更是蘊含了很多味道在裡面,所以很多人喜歡星爺電影的原因之一也是喜歡星爺的配音。

當然如果有些朋友喜歡看粵語版本,或者習慣用粵語的那他就可能更喜歡原音的,因為更有味道。同理,我們習慣了普通話的就更喜歡專業的普通話配音版本。不管哪個版本,最重要的是星爺電影帶給我們的快樂味道沒有變。

先入為主的原因,還有就是習慣。

小時候我聽的是原聲,長大後重煲也會習慣性去選擇原聲。

原聲有幾個好處,好演員的情緒你能聽得出來,並且結合現場收音,環境和原聲的搭配就會非常真實和舒適。

配音也有好處,但就少了一些環境音,會略顯違和。

但星爺普通話版的配音演員是真的很專業了,幾乎高度配合了角色的情緒,要硬挑毛病,就真的只有那個缺少的環境音。

像現在國產劇里,難免會有演員台詞功底很差,不得不用配音來掩蓋,後期觀看的時候就會出現一種感覺像是蒙在被子里說話的感覺,所以我還是會更喜歡原聲多一些。

大家好,這里是小瑩燴侃。

作為一名資深星迷,星爺的御用配音員石斑魚對於星爺打開內地市場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他的經典笑聲更是成為了無數人的手機鈴聲,成為了一代人記憶中永恆的經典,所以說星爺的配音是星爺成功的一大因素。

但是不可否認,星爺電影的原聲也是一種全新的試聽享受,雖然粵語普及程度不如普通話,但是有些粵語的意思和口音諧音,普通話是無法翻譯的,所以有人會說,不看星爺的原聲電影根本無法看懂周星馳,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始終堅持星爺的原聲電影。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合格的星迷,不應該去偏執的選擇孰好孰壞,更多的是要取長補短,大而化一,我覺得星爺的電影,配音和原聲一樣精彩!

謝謝!

相比之下,還是感覺配音更好一些。

星爺的原音偏低沉,讓人感覺有些跳戲,而石斑瑜先生的配音無論從音色還是節奏上都更加符合星爺的無厘頭風格。尤其是那標志性的笑聲,更是成為了星爺電影里的經典。

優秀的配音會給一部電影增色,尤其對於喜劇而言,貼近角色的配音才是觀眾願意接受的配音。

相信觀眾也更加願意接受星爺的配音而不是原音。

很簡單也不用去費口舌答題,懂粵語白話的廣東人廣西人海南人包括港澳地區,以及東南亞人都喜歡粵語原聲,只有聽不懂粵語的外省朋友才喜歡普通話版。

個人感覺與適應有關。從小到大聽的最多就是配音,因此認為配音會更好些。有些東西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是因為他是獨一無二的,就比如周星馳的經典笑聲。喜歡聽普通話,那就是配音更好,喜歡聽粵語,那原音更有味道。

粵語彰顯地域文化,有些話要用粵語表達才有味。

國語配音有廣大的受眾,有鮮明的特色,使人物形象更深入人心。

各有各的好。

不知道是誰給周星馳配的音,但喜歡這位配音演員,喜感十足。

E. 如何評價周星馳的電影

周星馳大多數電影都是小人物,用一種喜劇形式面對社會和現實所做出的反抗。幾乎每個劇都有周星馳的大笑,那種誇張的,掩飾內心的悲哀無奈的苦澀的大笑,看著讓人心疼。更有代入感。

周星馳的無厘頭有著他的優點,誇張而不浮誇,幽默卻又夾雜尷尬,給人一種莫名的喜感。小時候看就是覺得有趣新奇,長大了經歷過生活的種種,再看就會覺得很貼近現實。

介紹

周星馳(Stephen Chow),1962年6月22日出生於香港,祖籍浙江省寧波市,中國香港影視男演員、導演、編劇、製作人、商人,畢業於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

1980年成為麗的電視台的特約演員,從而進入演藝圈。1981年出演個人首部電視劇《IQ成熟時》。1988年將演藝事業的重心轉向大銀幕,並於同年出演電影處女作《捕風漢子》。

F. 周星馳的電影有什麼特點

周星馳的電影以無厘頭為特點。

無厘頭,原是廣東廣州等地的一句俗話,意思是一個人做事、說話都令人難以理解,無中心,其語言和行為沒有明確目的,粗俗隨意,亂發牢騷,但並非沒有道理。

無厘頭語言風格的特點就是運用語言世界的偏離,常見的偏離主要有語音偏離、詞彙偏離及語法偏離。

語音偏離是最常見且活躍的一種語言偏離。其中,巧妙地運用同音字而構成的諧音、運用對仗而構成的押韻更是典型的語音偏離。

1、諧音雙關

諧音雙關的語音偏離指的是利用詞語音同、音近構成的語音偏離,雖然字面上是甲詞,實則表達的卻是音同或音近的乙詞,構成諧音偏離,從而達到現「此」而隱「彼」的效果。例如:

食神:這條魚就像――就像受到輻射污染一樣,看了我都想嘔吐了,你還叫我吃啊?零分!回家好好反省反省,你就是多了塊魚。

廚師:不是多了塊魚,是多餘,你呀,你根本就是多餘呀你。(《食神》)

台詞通過「魚」和「余」的諧音,來諷刺做菜人的多餘。這樣的偏離,從具體的事物轉到電影人物身上,帶有幽默、反諷的意味。

2、巧用押韻

「押韻」又叫「壓韻」,指的是韻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韻的字。漢語的語音聲調平仄相對,音節單雙相對,巧妙地運用這一類語言特色,能使語句讀起來琅琅上口,從而達到加強節奏的效果。正如臧克家所言:「押韻是加強節奏的一種手段。」

周星馳電影台詞的押韻並非語言學修辭手段中嚴格意義上的押韻,大多隻是強調句尾語音合韻,卻創造出了特有的「無厘頭」式的幽默效果。

(6)周星馳電影語言分析擴展閱讀

周星馳,1962年6月22日生於香港,祖籍浙江寧波,中國香港演員、導演、編劇、製作人、商人,畢業於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

1980年成為麗的電視台的特約演員,從而進入演藝圈。1981年出演個人首部電視劇《IQ成熟時》。1988年將演藝事業的重心轉向大銀幕,並於同年出演電影處女作《捕風漢子》。

1990年憑借喜劇片《一本漫畫闖天涯》確立其無厘頭的表演風格。同年,因其主演的喜劇動作片《賭聖》打破香港地區票房紀錄而獲得關注。

G. 簡述周星馳喜劇電影的主要特徵

我看周星馳的喜劇語言特徵

有位高人說「語言畢竟是一種靠『社會約定』而代表一定思想情感的高級符號系統。電影觀眾在聽到銀幕上的語言後,必須激發理性分析,才能領會它所代表的思想情感。」由此可見,電影人物的語言在影片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自從《大話西遊》在北大清華等高校風靡之後,其中的許多高智商台詞為大學生爭相引為經典,甚至形成一種特有的「大話語言」現象。到底周星馳的語言具有一種什麼樣的喜劇特徵呢?綜合比較後發現:周的電影台詞大多具有戲謔而不失內斂、庸俗而不失儒雅的風格。簡單地概括就是雅俗相濟,就是影片台詞通過文白相雜來突出喜劇效果。這種雅俗相濟的風格主要得力於三種「不和諧」。

第一,人物身份與人物語言的不和諧。《唐伯虎點秋香》中四大才子共作了這么一首小詩:「山下一群鵝,噓聲趕落河。落河捉鵝一肚餓,吃完回家玩老婆」;此詩一經四大才子通過台詞表達出來,詩歌的正統地位與詩句內容本身產生沖突,四大才子的文人身份與詩句的低俗性產生了不和諧,正是這些沖突和不和諧反襯出了喜劇效果。其影片中唐伯虎還有這么一句台詞:「江南四大才子之中,就以祝兄最為灑脫,眾人皆知,所謂『風吹雞蛋殼,財去人安樂』,此乃祝兄座右銘不是嗎?」就整句的語言風格來說,文化意味較為強烈,但「風吹雞蛋殼,財去人安樂」這樣俗語添加其中,就顯得文白相雜,與人物身份也有距離,但卻使人物形象顯得機智、風趣。喜劇效果不言而喻。

《鹿鼎記》中的韋小寶應屬「文盲青年」。即使這樣一個沒文化的人在取悅別人的時候,依然能夠顯出一派儒雅之氣,諸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這樣的成語更是信口拈來。人物的身份與語言的不和諧再度使該電影笑料百出、令人捧腹。

第二,影片語言與人物語言的不和諧。一部影片的影片語言有很多,包括能夠傳達給觀眾信息的人物表情。《少林足球》中有這樣一段場景:少林足球隊的兩名守門員先後被抬出場外,此時剃著光頭的阿梅(趙薇飾)請求上場守門,周星馳當時的表情極其凝重,心裡充滿擔心。但他深情凝重的表情卻搭配了一句「快回火星吧!地球是很危險的!」此時,所有的觀眾都被這種表情與語言不和諧的揉合逗樂了。而《喜劇之王》中的伊天仇事實上一直在跑龍套,但他每次都以極其認真的表情向人們說道:「我其實是一個演員」。人們同樣為這種不和諧報以笑聲和掌聲。可見表情作為影片語言的一種,當它與人物語言發生不和諧的組合時,喜劇效果的突現就輕而易舉了,因為它符合一切喜劇「寓庄於諧」的本質,也是雅俗相濟的特定表現形態。

第三,影片內部人物語言的不和諧。《大話西遊》中的經典台詞非常多,許多被大學生奉為口頭禪也不為過。這部影片不僅時空交錯,而且人物語言的雅俗相濟、不和諧的組合方式同樣多種多樣,甚至可以說每個演員都成了雅俗相濟的載體:至尊寶作為山賊時可以說出「長夜漫漫,無心睡眠」的儒雅味十足的話,也可以撒一個散文味濃烈的彌天大慌:「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擺在我的面前,我沒有懂得珍惜,等到失去以後我才後悔莫及,塵世間最大的苦痛莫過於此……」而當他成為大聖之後,居然又可以說出「三八,我看你是個女的才不和你打,別以為我怕了你了」這樣俗氣乃至惡氣十足的話語;春十三娘這樣的妖怪同樣可以說出「桃花過處,寸草不生,金錢落地,人頭不保」具有《詩經》色彩的話語;唐僧在該劇中雖是啰嗦者形象,但他一會兒說「外面對於我來說只是個大一點的監獄」,語言中飽含大徹大悟的佛道精神;一會兒又唱「only you,能保護我,讓螃蟹和蚌精無法吃我……」歌詞中的俗世傳統又有了回歸的傾向等等。總之《大話西遊》中的台詞,不論演員的身份,都有雅俗相濟,庄諧交錯的跡象,這應該是該劇受到大學生喜愛的重要原因。

總之,周星馳電影的語言很值得人們思索,不管他是高雅的還是庸俗的。

H. 大家怎麼看周星馳的喜劇風格

我認為現在的周星馳的喜劇片沒有年輕時候的喜劇片好看,主要是因為他年紀大了,比較成熟穩重了,缺少年輕時候的感覺,那種活潑,可愛,實在萌萌噠的搞笑段子,現在的他已經沒有了,有的是他的成功,演技真的非常不錯。

縱觀人類歷史,宏大敘事以各種形式對個人實現統治,周氏所作的一切努力,不過要把宗教的神聖面具戳穿,他們不再是遠離人間煙火的聖潔生物,而是與凡人一樣是有情有欲的,周氏顛覆了宗教,不過不是以啟蒙運動理性的形式,而是用世俗、本真的生活

I. 如何解析星爺的後現代主義電影

周星馳的電影以獨特的表演方式敘述語言風格形成了其無厘頭的喜劇風格,在後現代語境的社會里人們的價值觀消費觀逐漸被改變,呈現出,對,一種反精英反傳統的文化,使後現代文化悄悄興起,周星馳的電影,以小人物的視角解構了傳統的英雄觀。並顛覆了傳統人物形象。而他的電影中,話語表現出的,無中心。,無主題的方式,使得它的電影,帶上了後現代性,本文認為,周星馳電影中後現代性不僅表現在它的,細芳,並貼反諷結構等方面,還表現在故事呈現的價值觀,愛情,觀賞,同時,周星馳的電影,還展示了他獨特的敘述語言,喜劇風格。表現了以丑為美悲中有喜熟悉中有陌生的審美風格並從精神分析的層面分析後現代產生的原因本文藉助了後現代主義理論以及後經典敘事等理念。運用了大量實例,從後現代語境和喜劇的關系以及人物故事,敘述文本等角度闡述周星馳電影中所表演的後現代性,並對它的後現代學特徵作了論述最後概括了他的電影表現的糾結的人物,個性在邊緣中前行又希望找到回歸之路的特點。

J. 周星馳的電影為什麼被大家稱為無厘頭搞笑電影

因為周星馳的電影往往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首先人物的台詞和說話風格都比較有特色,給人感覺就是瘋瘋癲癲,毫無邏輯的,並且在台詞當中也帶有不少廣東的獨有詞彙,給人感覺極其具有地方特色,甚至有時還會故意夾雜一些英文和普通話在一起,其實這恰恰也是反映香港當時的市民說話風格,而且周星馳的作品當中,往往人物設計也是和主流電影不太一樣的,比如說最後的英雄,有可能是以一位反派或者是丑角擔任,而不是大家所認為的高大正面形象人物。

第二個地方是語言風格,如果你看了周星馳的一系列電影,會發現裡面很多粵語配音都帶有了當地口語風格,顯得極其具有個性,有時候說話的內容依然還是毫無邏輯,無論是英文還是普通話還是粵語口語,都會混進來,比如說周星馳《西遊記之仙履奇緣》,裡面就有一句台詞穿插了英語和中文,反映了當時東西方語言和文化在香港已經印刻在每個人的腦海當中,也象徵了香港市民的一大特徵。

閱讀全文

與周星馳電影語言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毛皮電影美國 瀏覽:610
貓眼電影里如何看電影的成本 瀏覽:998
日本啪啪電影大全圖片 瀏覽:309
vr電影是3d電影嗎 瀏覽:953
日本公婦電影完全飼育 瀏覽:29
電影花束般的戀愛在哪裡可以看 瀏覽:132
電影院的媽媽 瀏覽:884
楚雄兆順電影城圖片 瀏覽:537
驚悚反轉電影推薦 瀏覽:881
長影國際電影城官網 瀏覽:22
妹妹扮演哥哥是哪個電影 瀏覽:707
一生守候電影插曲 瀏覽:222
神樹音樂電影女主角 瀏覽:605
最新電影有什麼軟體好 瀏覽:387
拍老師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807
angelababy黃曉明金雞電影節 瀏覽:370
好看的電影騰訊動畫片大全 瀏覽:324
性感的美國電影 瀏覽:93
七品芝麻官動畫片電影 瀏覽:873
愛情電影網站apdy步騎 瀏覽: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