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演員大全 > 日本電影史傑出導演

日本電影史傑出導演

發布時間:2022-12-08 23:37:47

❶ 《七武士》的導演黑澤明偉大在哪

《七武士》這部電影,無論是在角色設定或者是取景都無可挑剔,所以真的很佩服黑澤明導演。七位武士,每一位的性格都極其突出,菊千代的身份是所有武士中身份最特殊的存在,農民出身的他,拿著別人的族譜四處炫耀,但終究底氣不足。堪兵衛的睿智善良,但依舊敵不過命運,追逐半生,最後依舊成了浪人。

用偉大這兩個詞來形容黑澤明,並不為過,縱觀如今的影視作品,高科技的高速進步,觀眾的視覺沖擊得到滿足後,在人物和情節故事的刻畫,以及精神層面的渲染,可以說,幾乎不忍直視。

❷ 溫馨的殘酷————日本導演是枝裕和電影淺說

認識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是從他那部《海街日記》開始的。說起他,又要從我對日本電影導演的認識開始說起。

我對於日本導演的認識,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黑澤明階段。日本的著名導演很多,像小津安二郎,大島渚等等,但我最開始認識的還是黑澤明。看到他的第一部影片不是著名的《影武者》,也不是《羅生門》,而是後來的《夢》。電影里講述了幾個不同的夢,其中一個夢是關於日本核電站的。裡面說,日本的核電站發生泄露,全島成了一片焦土,僅存的幾個人在毒霧和廢墟上做著最後的講述。當時看的時候,覺得好悲涼凄慘,給我印象很深。直到那年,福島核電站發生泄露事故,我看到新聞時,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黑澤明的《夢》成真了。」一部電影就這樣變成了預言。

第二個階段是北野武階段。那些年,青春年少,世事懵懂,崇尚北野武的那種冷酷與暴力。那時在地下碟商手裡,淘到很多北野武的電影。從《凶暴的男人》到《花火》,從《大佬》到《奏鳴曲》等等,最不愛看的就是《菊次郎的夏天》,當時在看的時候,一直期盼突然出現在裡面的暴力鏡頭,一個也沒有,很讓我「失望」。後來漸漸明白,北野武最好的電影,除了《花火》,就要算《菊次郎的夏天》了。這都是後話,那時是不明白的。

當然,在北野武之外也開始更多關注日本的其他導演,但那時大多都是崇尚暴力的。比如三池崇史,比如深作欣二。尤其是深作欣二,當時他人生中,最後一部作品《大逃殺》,影響很大。現在的很多游戲,都開啟《大逃殺》模式,足見其影響力。

第三階段就是不折不扣的是枝裕和階段了。沒有了暴力殘酷,但你能從他的作品中更能體會到人生的殘酷。他總是在委婉地講訴故事,用一種溫馨的口吻,但講訴的卻是殘酷的現實。和別人不一樣,他不習慣於直接告訴人們,這個世界有多痛苦這種「敘述」似的方式表達,他往往是通過描寫人生中的美好,來讓觀者去體會人生的艱辛與痛苦。讓你感覺美好的同時,笑里又含著淚。

這是一種很高明的敘事手法。能夠通過旁敲側擊,側面描寫,來帶動人們的主觀意識去思考,體會他的言外之意。這在藝術表現上,更為優秀,藝術性更強。

但往往一個大師的誕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一開始的電影還是很壓抑的,顏色暗淡,充滿了冷清與死亡。

從最初的《幻之光》中,你就能體會到他那寒冷和死亡的氣息,講述人生的無奈和痛苦是如此的壓抑。這部電影節奏很慢,拍攝手法怎麼看怎麼覺得像侯孝賢,後來才知道,原來是枝裕和是侯孝賢的粉絲。尤其是電影最後那個人群長時間行走的固定長鏡頭,配合陰霾的大面積的天空,灰冷的畫面,一群穿黑衣的人,排成一串,在地平線上行走,與侯孝賢幾乎如出一轍,最後再點題引出幻之光來。也許好的表現手法大師們都愛用,也許很難說誰像誰。

等到下一部電影《下一站,天國》,還是一如既往地描述死亡,但畫面開始靚麗起來了,但其主色調還是黑白為主。訴說也沒有那麼壓抑了,可以看出,導演還在不斷摸索,試圖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更好的表達方式。不過我們已經看到,那種他自己風格的一些東西在裡面了,比如演員那種自然的表情的捕捉,旁敲側擊的敘述方式等。

後來的《距離》他使用顏色上更放開一些了。整個畫面不再是黑與白為主基調,這次是更多的使用綠色。似乎大導演都喜歡用一種自己心儀的顏色,像賈樟柯也喜歡用綠色,而張藝謀則喜歡用紅色,北野武喜歡用藍色,李滄東有綠色三部曲,基耶斯洛夫斯基乾脆直接用顏色命名自己的作品。

是枝裕和也不例外,他的這部《距離》大量的使用了綠色。不只是因為是在森林裡拍攝的原因,就連森林小屋裡的窗簾都是綠色的,整個影片,顏色調和的很綠。綠色代表生命,而《距離》講訴的正是日本邪教組織,謀害生命的故事,可見這些不是偶然。

直到《無人知曉》的出現,是枝裕和自己的風格才算完全形成。

《無人知曉》可以說是是枝裕和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畫面色彩的飽和度已經十分靚麗,那神秘的綠色依然是底色基調,畫面看上去有點負片的感覺,紅色,橘色的大量運用,又讓影片充滿溫暖。

固定機位的長鏡頭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運動鏡頭來追隨孩子們的步伐,特寫鏡頭捕捉孩子們細微的情感變化,很細膩。

最出彩的地方,要算導演對那幾個孩子表演的捕捉上了。很難看到哪個孩子能那樣自然純朴本真地演出,而情感的表達又是如此到位,好像他們就是那幾個被遺棄的孩子一樣,很難得。

據導演自己說,當時拍哥哥福島明去找弟弟那場戲的時候,沒有告訴他們是在拍戲,結果兩個人演成了真的,哥哥最後生氣地把弟弟的玩具給踢飛了,結果把兩個孩子弄的很不愉快。弟弟擔心哥哥生氣,哥哥又氣弟弟不聽話,他們彼此都把對方當成了親生兄弟,當成了一家人,已經完全入戲了。

導演事後很後悔,真怕兩個人從此感情上出現隔閡,不過還好,兩個人後來又重歸於好,讓導演心裡也踏實了。

主角柳樂優彌,因此片獲得了57屆嘎納影帝,當時他只有14歲,是嘎納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影帝。

電影內容講訴的是四個被媽媽遺棄的孩子的故事,是根據東京棄兒真實事件改編的。真實事件改編,這又是是枝裕和電影的一個特點。像之前說的《距離》,後來的《如父如子》,還有去年的金棕櫚《小偷家族》。

電影的敘事方式是典型的是枝裕和式的,隨著劇情的推進,一點點道出事件的真相,讓觀眾心裡自己去構建還原故事。因為受眾是不同的,每個人心裡都不一樣,他們對故事的理解也不盡相同,所以個人心裡感受也會不同。但情感是一貫的,那真實的情感,總能打動人。

被遺棄的四個孩子沒人知道他們的存在,直到最小的孩子死去,他們把她偷偷地掩埋掉,這個世界上同樣是無人知曉。是枝裕和他要說什麼呢?說這個世界殘酷?人生很無助,很痛苦?他的敘事方式是溫馨的,這是無疑的,越是溫馨,越是美好,越是能讓人體會生活的痛苦。

那麼電影已經拍出來了,孩子們的事情人們都已經知道了,還能說是無人知曉嗎?那麼讓我們來換個角度思考吧,孩子們的慘痛經歷人們知道了,也了解了他們的苦難,人們都知曉了,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們的快樂和美好呢?

即使是再痛苦的人生,也同樣有美好的時刻。你感受人生痛苦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人生的快樂。雖然說快樂是短暫的,痛苦是長久的,但越是短暫的美好,越顯得珍貴不是嗎?我們在感嘆人生痛苦的同時,也應該更加珍惜那來之不易的美好。

所以電影每到孩子們快樂的時候,總是會響起快樂的音樂,苦難時則沒有任何音樂。越是艱苦的人生,我們越是要體會快樂美好的來之不易,自強不息地生活下去。

後來的《奇跡》、《海街日記》、《比海更深》,《步履不停》,《如父如子》,還有最風光的《小偷家族》等等一系列的關於家庭的電影,無一個不是出色的。

《小偷家族》是枝裕和最新作品,去年嘎納的金棕櫚獲得者。影片延續了是枝裕和的一貫風格,顏色上十分靚麗,色彩飽和度達到了最高,那種負片的感覺依然,敘述方式還是推進式的,一點點說出真相。

我始終懷疑這個片子憑什麼拿到金棕櫚?難道它比《無人知曉》更好嗎?我看不出來好在哪裡,個人認為《無人知曉》還是是枝裕和最好的電影。

電影還是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一個臨時組建的家庭,大家相依為命的故事。

這個家庭的成員,都是被他們原來的原生家庭拋棄、孽待後,大家走到一起的,互相報團取暖組建成了家庭。而這個家庭顯然比原來的家庭更加溫馨,更加美好。而這樣一個家庭,在正常社會中,卻只能通過偷盜來維持生計,不能「正常」地生活。

看著他們雖然不道德,但溫馨的生活,感覺比那些通過血緣關系組建的家庭,要溫馨和睦很多,這又是為什麼呢?到底什麼樣的家庭才是更好的家庭呢?

顯然,他們的「生活」方式是不被這個社會認同的,而美好溫暖是沒有善惡和倫理道德之分的。那他是在說這樣的家庭美好,還是在說這個世界的丑惡呢?似乎很混亂,又讓人不知所措。

在電影最後,被小偷家族「收養」的小女孩,又回到了孽待她的血親家人身邊,她未來的生活可想而知,也許這就是人們的善良最終導致的結果,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荒謬感。

看到《小偷家族》我明白為什麼嘎納會把金棕櫚給他了。《離騷》曰:「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王國維《人間詞話》說:「文字之事,於此二者,不可缺一……」此話不只限於文字而言,藝術作品,皆是如此。

縱觀其他的入圍作品,不管是李滄東的《燃燒》,還是賈樟柯的《江湖兒女》,此兩者皆有欠缺。唯獨《小偷家族》,即不像李滄東那樣充滿詩意,也不像賈樟柯那樣理性,他散發內美的同時,又深刻探討著人的更深曾內涵,因此,他能拿到這個獎項也是實至名歸的。

在今年三月,《小偷家族》還要角逐奧斯卡,與它同台競藝的是,墨西哥三大導演之一的阿方索·卡隆新作《羅馬》,我看了,確實不錯,不知道會有什麼結果。到時候看評委是傾向於卡隆,還是是枝裕和了。

在是枝裕和的電影中,關於家庭的電影無疑是最好的。但也有一些電影,雖然沒有直接講訴家庭,但也和家庭有些關聯。

2017年的《第三度嫌疑人》,雖說是個犯罪題材的電影,可也是個家庭分不開的。敘事方式還是是枝裕和慣用的方法,直到最後的真相慢慢地浮出水面,讓人不寒而慄,現實太殘酷了,只有用這種方式表達,才不會讓人覺得殘忍。但不直接表達,讓人去聯想,又更為殘忍。在這里就不說劇情了,有興趣的朋友,還是自己去看吧。

《空氣人偶》是個有著奇幻色彩的電影。由裴斗娜扮演的充氣娃娃活了,從一個另類的角度展現人們的世界。由於電影里裸露鏡頭過多,網路雲資源已經被屏蔽,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網上找,在此不做過多介紹。

是枝裕和確實有他自己的藝術風格,大師應有的樣子,本該如此。在他的隨筆集《有如走路的速度》中,他這樣寫到,「比起因為無知而無作為的人明明知道但什麼都不做的人罪孽更重。」他無疑是在努力去做,而做出來比只說不做,更要可貴。也因此,他的作品中,永遠充滿了那種濃濃的人文關懷的原因。

侯孝賢已經老去,李滄東還沉浸在自己的詩意中,賈樟柯再也找不到當年《故鄉三部曲》的感覺了,只有是枝裕和,有如走路的速度,不緊不慢,徐徐前行,靠他那一個藝術家的敏感度,細細品味著這個世界。

❸ 黑澤明拍的所有電影的名是什麼

鏈接: https://pan..com/s/175FhVvVh__gy_Y9Sqq_KoQ

提取碼:1pse

世界十大傑出導演之一《黑澤明系列作品》

作品年表:

一代鮮師 Madadayo (1993)
八月狂想曲 Hachi-gatsu no kyôshikyoku (1991)
夢 Yume (1990)
亂 Ran (1985)
暴走列車 Runaway Train (1985)
影武者 Kagemusha (1980)
德蘇烏札拉 Dersu Uzala (1975)
電車狂 Dodesukaden (1970)
偷襲珍珠港 Tora! Tora! Tora! (1970)
紅鬍子 Akahige (1965)
Sugata Sanshiro (1965)
西方羅生門 Outrage, The (1964)
獨行俠邊環奪命槍 Per un pugno di dollari (1964)
天國與地獄 Tengoku to jigoku (1963)
大劍客 Tsubaki Sanjûrô (1962)
大鏢客 Yojimbo (1961)
七俠盪寇志/豪勇七蛟龍 Magnificent Seven, The (1960)
懶漢睡夫 Warui yatsu hodo yoku nemuru (1960)
戰國英豪 Kakushi toride no san akunin (1958)
敵中橫斷三百里 Nichiro sensô shôri no hishi: Tekichû ôdan sanbyaku-ri (1957)
低下層 Donzoko (1957)
蜘蛛巢城 Kumonosu jô (1957)
活人的記錄 Ikimono no kiroku (1955)
七武士/七俠四義 Shichinin no samurai (1954)
生之欲 Ikiru (1952)
白痴 Hakuchi (1951)
羅生門 Rashômon (1950)
丑聞 Shubun (1950)
野良犬 Nora inu (1949)
靜夜之決斗 Shizukanaru ketto (1949)
酩酊天使 Yoidore tenshi (1948)
那個輝煌的星期天 Subarashiki nichiyobi (1947)
我於青春無悔 Waga seishun ni kuinashi (1946)
踩虎尾的男人 Tora no o wo fumu otokotachi (1945)
姿三四郎續集 Zoku Sugata Sanshiro (1945)
最美 Ichiban utsukushiku (1944)
姿三四郎 Sugata Sanshiro (1943)

❹ 黑澤明有哪些非常有名的電影值得看,來推薦

世界十大傑出導演之一《黑澤明系列作品》

1、《姿三四郎》1943年

《姿三四郎》,黑澤明第一部導演作品,旋即一鳴驚人。影片通過一名好勇鬥狠的青年如何成長為一名柔道武術家為主線,反映了1880年日本明治時期柔術與柔道之爭。黑澤明是一位地道的男性藝術家,他通過武士藝術來表現日本民族的品格,姿三四郎身上體現的盡職、勇敢、正直、獻身精神、人道主義及粗獷的斗爭正是濃烈的黑氏風格的完美體現。影片不僅以幽默的樂天情緒、區別於舊式日本武片風格的影像,更開創了日本電影史上的新型娛樂時期,其中五場以不同節奏表現柔道比賽的場面,更說明了黑氏畫面處理方面的登峰造極。

2、《踏虎尾》1945年

《踏虎尾》算不算黑澤明時間最短的電影,一個小時的長度濃縮著黑澤明標準的敘事風格,這部拍攝於1945年的電影局限於當時經濟和技術條件所限,並沒有太多電影技法上的突破,太多棚景的使用使影片有了舞台劇的高壓表現手段。在影片開始的字幕中黑氏交替了事件的起因、發展及懸念。正如其中一句話:可惜猜忌之心乃人之本性,正是這樣一個黑氏慣用的研究人類兩面性的主題使《踏虎尾》得以延伸。黑澤明早期作品大都在題材上描寫本民族的現實與歷史,影片大多數採用對稱手法,主題上深刻揭示人性與靈魂的沖突與撞擊。這部《踏虎尾》就是此類代表作品。

3、《姿三四郎續集》1945年

因為《姿三四郎》的非凡成就及深遠影響,黑澤明在二年後又拍了此片的續集,這也是黑澤明一生中唯一為一部影片做續。本片繼續上集的故事,將一段尋仇故事表現的別有風味。特別對反派角色的描述刻畫出了有血有肉的另一面。本片依舊是表現武士和男性陽剛美的通道,黑氏早期的風格特色就是強烈的戲劇沖突與人物性格的對撞,而這一切又都包涵在導演略帶詼諧的手段中融化的格外有味道。《姿三四郎》二集雖不能代表黑氏的最高水準,但一鳴驚人的創作手段為日本影壇一掃平庸之氣。

4、《無悔的青春》1946年

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黑澤明導演的第一部電影。影片根據戰時一則真實事件改編,表現出混亂的社會下人類精神家園的萎縮,也表明了黑氏對戰爭及法西斯主義的立場及態度。黑氏暫時拋開他狂熱的武士風格,卻又巧妙地在這出女性電影中注入武士道精神,她受盡世間唾罵和凌辱仍倔強的表示:我對青春無悔的女主角具備了黑氏一貫的陽剛氣質。這類影片相似國產片《江姐》般的勵志類型,但黑澤明以忘我的投入及感同身受的細膩把一個經過戰爭混亂後,終於找到自我,忠於自己意志的新時代女性表現的可歌可泣,擺脫了說教成份,令人看來如鯁在喉。

5、《美好星期天》1947年

這是黑澤明難得的一部寫意之作,它對日本戰後頹廢的現狀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本片以黑氏一貫的流暢與樂天精神;把一對年輕卻充滿憂愁的戀人在星期天怎樣把種種煩惱拋諸腦後的經過刻畫的充滿激情及東方美。男主角向情人求愛一場,表現出黑氏浪漫主義的心態,令人看到心猿意馬,而一對小情人在廢墟中幻想未來經營小餐館的場面,在叫人心往神怡之餘也透露出黑氏寓意深長的希望。另外,此部影片也是日本電影中第一部直接反映出年輕人對性的感受的作品。

6、《羅生門》1950年

五個兇殺的當事人與見證人,說出了五個不同的結局,究竟辯說的對,事情的本來面目又是怎樣?影片描寫了人心深處奇異復雜的陰影,尖銳地剖析了人類最深奧的部分並公之於眾。錯綜復雜的光與影的蒙太奇手法展示出人類那種與生俱來的虛偽本質和罪孽圖畫,構示了人難以更改的本性:人即使到了死的時候,也是不會放棄虛偽和掩飾的。

7、《留芳頌》1952年

8、《七武士》1954年
等,好多都不錯,值得一看!

❺ 歐美及日本著名導演

美國:希區考克, 斯坦利庫布里克,喬治盧卡斯,斯蒂芬斯皮爾伯格,邁克爾曼,大衛林奇,大衛芬奇,蓋里奇,奧利佛斯通,馬丁斯科塞斯,蒂姆伯頓,沃卓斯基兄弟,科恩兄弟,弗朗西斯科波拉,昆汀瓦倫提諾,伍迪艾倫,彼得傑克遜,雷德利斯科特,史蒂文索德伯格。
日本:黑澤明,小津健二郎,北野武,大島渚,深作欣二,今景昌平,岩井俊二,宮崎駿。

❻ 黑澤明這位堪稱日本電影史上最偉大的男演員有哪些代表作

黑澤明並不是以表演出名的,而是以編劇、導演出名,所以說黑澤明並不是日本電影史上最偉大的男演員,而是日本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導演。

一、黑澤明編劇及導演之路

1990年在第62屆奧斯卡上,黑澤明由於其藝術成就奧斯卡獲得了金像獎-終身成就獎,1998年9月6,黑澤明因為中風而永遠的離開了人間,但他所拍攝的作品永遠留在了人間。

❼ 日本動漫電影導演

1,宮崎駿

宮崎駿,1941年1月5日出生於東京都文京區,日本動畫師、動畫製作人、漫畫家、動畫導演、動畫編劇。畢業於日本東京學習院大學政治經濟部。1963年進入東映動畫公司,從事動畫師工作。

2,押井守

押井守(おしい まもる),1951年8月8日出生於日本東京大田區,日本動畫導演、電影導演,畢業於東京學藝大學教育學系美術組。1980年,執導個人首部動畫電視劇《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從而開啟了他的導演生涯。

3,大友克洋

大友克洋(Otomo Katsuhiro),1954年4月14日出生於日本宮城縣,日本動畫導演、編劇、製片人、漫畫家。1986年,執導個人首部動畫電影《迷宮物語》,從而正式開啟了他的導演生涯。

4,今敏

今敏(Kon Satoshi),男,日本人,漫畫家,動畫家,1963年10月12日出生於日本北海道札幌市,2010年8月24日上午6時20分因胰腺癌逝世於日本東京都,享年46歲。

5,新海誠

新海誠(Makoto Shinkai),原名新津誠,1973年2月9日出生於日本長野縣南佐久郡小海町,日本動畫導演、編劇、作家,畢業於日本長野縣野澤北高等學校、日本中央大學文學部日本文學系。2002年,執導了科幻動畫短片《星之聲》。2016年,自編自導了動畫電影《你的名字》。

❽ 山田洋次導演的歷史劇三部曲《黃昏清兵衛》《隱劍鬼爪》《武士的一分》在日本電影史中地位如何

這三部電影在日本電影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黃昏的清兵衛》、《隱劍鬼爪》和《武士的一分》組成了日本導演山田洋次的「武士三部曲」,三部影片均改編自藤澤周平的短篇小說。

藤澤周平(1927-1997)是與司馬遼太郎、池波正太郎齊名的日本武俠小說家,他「寫景清麗、寫情委婉、寫人剔透」,文筆「如美玉無瑕,未有出其右者」。

他的作品中,沒有盪氣回腸的歷史史詩,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也沒有天外飛仙的武俠絕技,有的只是內斂、拘謹、保守、隱忍的秉承武士道真諦的底層武士。

享有「庶民導演」美譽的山田洋次正是看中了藤澤周平筆下的這類武士形象,通過電影,細膩而飽含溫情地描繪出這些普通小人物的平實生活和內心世界,以及他們於平凡中綻放的人生價值。

《黃昏的清兵衛》中的井口清兵衛、《隱劍鬼爪》中的片桐宗藏、《武士的一分》中的三村新之丞,這三人都是日本幕府時代偏遠小藩的底層武士。

他們從藩主那裡得到區區三、五十石的年俸,僅能維持生計,根本無法與那些年俸動輒就二百石、終日驕奢淫逸的中高級武士相比。但是,就是這樣的卑位薄祿,他們卻要用身家性命去作抵押。

影片的時代:

他們生活在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十九世紀中葉、明治維新的前夕。當時,日本幕府政體、藩割據的統治架構搖搖欲墜,社會大變革已是箭在弦上。

武士階層開始分化,中高級武士日趨腐朽,為了維護既得利益而竭力遏制變革,他們早已放棄了武士道精神的要義,取而代之的是權與利;低級武士沒有顯赫的政治地位、豐厚的家產以自保,或孤注一擲加入維新陣營對抗舊勢力。

或在時代無情的變遷中靜靜地等待、默默地承受。井口清兵衛、片桐宗藏和三村新之丞,他們屬於後者中的後者。

閱讀全文

與日本電影史傑出導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秋霞電影網三級圖片 瀏覽:815
武俠電影女主角是瞎子 瀏覽:784
韓國電影jose到底講什麼 瀏覽:541
日本三級2017電影大全 瀏覽:405
國外親情高分電影 瀏覽:845
2017最優秀電影 瀏覽:68
狼人電影有哪些美國 瀏覽:190
白嫖電影網 瀏覽:342
何鴻燊原型電影劉德華 瀏覽:548
雙程電影第一部百度 瀏覽:618
a夢所有大電影 瀏覽:615
d什電影院 瀏覽:629
哪個軟體的電影可以免費看 瀏覽:925
電影院包私人影院 瀏覽:886
美國電影插翅難逃女主角 瀏覽:465
韓劇電影愛情的味道 瀏覽:280
我是獵妖師2017電影 瀏覽:815
電影主角叫池歐 瀏覽:602
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瀏覽:56
人鳥動漫電影 瀏覽: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