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演員大全 > 萬達電影有哪些並購

萬達電影有哪些並購

發布時間:2022-12-10 12:03:11

㈠ 萬達並購傳奇影業屬於橫向還是縱向並購類型

橫向並購,萬達集團正式宣布耗資35億美元100%收購美國好萊塢中型製片公司傳奇影業,成為迄今中國企業在海外文化並購領域的最大一單。自從萬達集團開始圖謀文化產業以來,電影產業就是萬達文化產業版圖中的重頭。

㈡ 萬達並購歷史

大連萬達集團創立於1988年,形成商業地產、高級酒店、旅遊投資、文化產業、連鎖百貨五大產業,企業資產2200億元,年收入1051億元,年納稅163億元。已在全國開業49座萬達廣場、26家五星級酒店
大連萬達董事長王健林
、730塊電影銀幕、40家百貨店、45家量販KTV。2015年目標:資產3000億元,年收入2000億元,年納稅300億元,成為世界一流企業。[1]2012年,萬達五大主業准備集體進軍電子商務領域。目前萬達剛剛開始招聘網購平台的專業人才團隊,希望未來將麾下商業地產、酒店、旅遊、電影院線和連鎖百貨五大主營板塊打包上線。與一般網購平台不同,其在線銷售的不僅是實體商品,更強調酒店、電影票等實體消費的在線預訂。[2]
2012年上半年,萬達集團銷售額達到365億,其中新開業項目2個,分別是上海寶山萬達廣場和大連萬達中心,目前為止萬達廣場開業項目總數達到50個,開業五星級酒店28家。上半年新開建項目12個,頻繁出手拿地7宗。上半年還收購了美國第二大院線AMC,投資30億美元在俄羅斯開放項目……同時萬達也負面纏身,上半年萬達可謂「冰火兩重天」……[

㈢ 萬達是什麼時候購入AMC的股權的

AMC娛樂是萬達文化產業「出海」的第一筆收購, 2012年,萬達以26億美元的價格購入AMC院線100%的股權和承擔債務,並承諾並購後投入運營資金不超過5億美元。這是當時國內文化產業數額最大的一筆海外並購。因為股權、債務加上運營資金,萬達投入收購資金達到近31億美元(近200億元人民幣)。

盡管,被萬達收購前,AMC娛樂連年虧損債務纏身,萬達因此遭受「溢價收購」等諸多質疑。但彼時萬達對海外市場信心滿滿。注資AMC後,萬達就主導AMC進行一輪海外擴張,陸續收購Carmike、Odeon、UCI Cinemas、Nordic等院線公司。

經過這一系列收購,AMC娛樂成為全球最大影院,萬達也成為全球最大院線企業,發展前景向好。但5年後的2017年,萬達遭遇危機,開始拋售包括AMC娛樂在內的旗下資產以收縮海外戰線和緩解資金流動性。

2018年,萬達以6億美元價格出售AMC娛樂部分股權給私募基金銀湖資本,持股比例大幅下降。2020年全球遭遇疫情黑天鵝,影視行業閉門關店,AMC收入枯竭,遭遇現金流危機。為應對危機,AMC娛樂採取了多種方式補強經營性現金流。而萬達在這一過程沒有再增加投入,以致股權再遭到稀釋。2021年,萬達開始主動清退AMC娛樂股權至清盤。

萬達集團已全部退出美國AMC公司董事會

5月23日,萬達集團通過官網發布通告稱,截止2021年5月,萬達集團全部退出了美國AMC公司董事會,僅保留AMC公司少數股權,累計收回14.76億美元。

據通告顯示,2012年5月,萬達集團7億美元收購AMC公司100%的股權,萬達集團收購AMC公司後,推動AMC公司成功上市和並購,使AMC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影連鎖院線。

根據萬達集團「聚焦國內」的發展戰略,萬達集團從2018年開始逐步退出AMC公司控股權。未來萬達電影與AMC公司將簽署長期戰略合作協議,開展定期交流、培訓,雙方將在全球及中國大陸地區相互支持,互利共贏。

以上內容參考界面新聞-萬達海外業務再收縮,清盤AMC後僅剩這根「獨苗」

㈣ 論萬達並購的動因與前景分析

一、簡介
2012年5月12 ,大連萬達以31 億美元並購全球第二大院線集團―美國AMC 影院。萬達集團將獲得AMC100%的股權,並承擔AMC 的相關債務。這31 億美元,包括並購的總交易金額26 億美元及並購後投入AMC 的不超過5 億美元的營運資金。2012 年9 月4 日,萬達集團在美國洛杉磯正式宣布完成對美國AMC 的並購,萬達集團因此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影院運營商。萬達集團的此次跨國並購可謂是震驚全球。不僅是我國民營企業在美投資的最大一起企業並購,也是我國文化產業中最大的一筆海外並購事件。
二、萬達集團跨國並購AMC後的市場分析
1、市場規模的擴大
萬達電影院線成立於2005年,隸屬於萬達集團,是亞洲銀幕數排名第一的電影院線,開業五星級影城86家,730塊銀幕,其中IMAX銀幕47塊,佔有全國15%的票房份額。2011年票房收入超過17.8億元,居中國市場份額首位。
AMC是北美第二大院線,在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和中國香港等地區都有影院。AMC於1920年在美國開設第一所電影院,至今已有92年的歷史,在美國是家喻戶曉的品牌。公司旗下擁有347家影院,共計5048塊屏幕,還是全球最大的IMAX和3D屏幕運營公司。AMC公司擁有的影院集中在北美大型城市中心地帶,擁有北美票房最多的前50家影院中的23家。
並購AMC 後,萬達由中國走向海外,迅速擴大了自身的市場版圖,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院線經營商, 擁有全球票房10%左右的市場份額,企業規模和市場影響力將大幅提升。特別是在IMAX和3D屏幕數量上具有優勢,有利於在市場中占據領先。而這一舉措,更為萬達實現2020年占據世界票房市場約20%的份額打下堅實的基礎。
2、市場認知度的提高
(1)並購AMC,萬達開啟了國際化戰略實質性的一步,成為一樁「震驚世界」的跨國並購,相當於在全球投入了一次巨大的國際廣告,極大提升了萬達品牌的國際知名度。在美國人眼中,萬達收購AMC,正如同80年代的日本收購哥倫比亞環球影業公司,目的是為了增加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確實也沒錯,品牌形象和公共認識度對一個企業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中國企業需要品牌,而AMC就是一個不錯的品牌。得到它,萬達的自身價格倍升。而萬達收購AMC為它的其它業務打開了一個通往世界的窗口。
(2)萬達將成為全球擁有銀幕數最多的院線企業,又同時雄踞全球兩大電市場,日後在與好萊塢的電影公司談判時,話語權大增。《紐約時報》在並購後評價說這次並購代表中國在美國電影行業的影響力明顯增加。這種影響力直接表現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出品的電影將能同步在美國的一線影院看到。《洛杉磯時報》認為,中國影片目前在美國觀眾中的反響並不好,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發行做的差、放映時間不足,而萬達並購AMC後,這一局面將會改善。並購AMC使我國在電影引進方面占據更為有利的位置。通過收購,萬達也可以得到電影發行、影院建設和管理的第一手經驗來擴展它在中國的業務。
(3)從國內來看,萬達在2011年已經實現了全行業第一的成績,並購AMC,對其更是有著錦上添花的作用。對AMC擁有的先進的管理、技術、創新理念的引進,更將為萬達在國內市場雄踞行業領袖地位的態勢打下鋪墊,讓其以更先進的技術、更優質的服務、更具特色的設計受到更多市場消費者的認知與肯定。
3、市場競爭力的增強
文化產業市場競爭力,是指文化產品的生產經營者在政府創造的商業環境下,掌控文化資源、開發文化產品和服務,開拓國內外文化市場並獲取利潤的能力。
(1)通過開拓新的市場,打開新的文化消費空間,引入新的商業模式,提升了萬達在整個文化產業的市場擴張能力。這樣一次大型的跨國收購,加速了其推進文化產業集團化建設,規模化經營的步伐,AMC是主業突出、品牌名優、綜合能力強的大型文化集團,萬達收購AMC後實行多媒體兼營、跨地區經營,以此為突破口,加大市場整合力度,調整產業結構,提高文化企事業的競爭力。
(2)AMC是一家注重創新理念的企業,對其並購,更是讓萬達總體創新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目前市場上電影院線行業競爭激烈,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不被擠出,就要在創新上有所突破。因為文化產業的創新能力,已被人們認為是最具有活力和能動效應的元素,成為文化產業的核心發展動力。
(3)並購後的萬達,在影院數量、IMAX和3D屏幕數量上都有超大規模的增加,整個面向的市場人群也大幅增加。並購後,萬達將擁有全球排名第二的AMC 院線及亞洲排名第一的萬達院線,從而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影院線運營商,市場競爭力的提升也就毋庸置疑。
4、市場風險的存在
公開報道顯示,美國AMC影院所處的北美市場,狀況並不樂觀。2011年,北美院線有12.8億人次走進電影院進行觀影,較2010年下降了4%,這是北美院線16年來的最低數據。2011年美國電影票房收入為102億美元,比2010年下降了3%。由於市場不景氣,AMC早已負債累累,2011年AMC凈虧損達1.23億美元,近4來AMC曾兩度試圖IPO都未能如願。
除此以外,萬達作為跨國並購的案例,不得不面對著整合風險、法律風險、財務風險等一系列的風險因素,因此在當時來說,很多人對於這次並購並不持看好態度。
三、啟示
截至2012年年底,AMC2012年營收27億美元,凈利潤5150萬;而截至2013年6月30日的上半財年,AMC營收27億美元,凈利潤為8280萬美元。最終,AMC於12月正式登陸紐交所上市交易,以18美元的價格首次公開發行18,421,053股A類普通股,如加上超額配售,募集資金近4億美元。上市後,AMC公司股權總市值達到18.68億美元,其中萬達集團持有股權市場價值約14.60億美元。
萬達集團跨國收購的案例,給了我們很多思考的空間,當時的收購,可謂肯定聲很多,同時質疑聲也四起,然而最終AMC還是讓萬達成為了大贏家。
具有極大前瞻性眼光和雄心的萬達,在海外市場的開拓中,走了一步大棋,萬達收購AMC與吉利收購沃爾沃、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不同,它既沒有帶來核心技術,也沒有帶來一個極具增長潛力的市場。但萬達還是帶著探險者的視野開啟了其海外市場的大門,最終也證實了這場收購的價值所在。現今,萬達集團已同時擁有全球院線排名第二的AMC 公司和亞洲排名第一的萬達院線,雄踞全球兩大電影市場,成為全球規模、收入最大的電影院線運營商。可預見未來的中國電影產業,隨著萬達的走向世界而將擁有一片更廣大的天空。

㈤ 國內六大電影公司洗牌:光線市值破500億居第一,是華誼三倍

搜狐 娛樂 訊 (哈麥/文)2017年之前,要論國內六大電影公司的排位,從總市值和年度盈利綜合來看,萬達電影高居第一,中國電影、華誼兄弟、光線傳媒基本相當,處在第二梯隊,博納影業和北京文化次之。


但經歷了2018年-2020上半年兩年半的「洗牌」後,行業地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光線傳媒勢頭大好變成了遙遙領先的「新一哥」,博納影業業績連年逆勢增長再次申請A股上市,萬達電影從高位滑落輝煌不再,以穩為特色的中國電影受疫情沖擊開始虧損,曾經的領頭羊華誼已經跌到了谷底還在爬坑階段,北京文化頻出爆款背後沒有亮眼的業績支撐已被打回原形。


光線傳媒:片單豐富,預期好,已成遙遙領先的新一哥

在影視公司里,光線傳媒是這幾年少有的沒有「爆雷」的公司。在其它同行公司業績都大幅下滑或巨虧的時候,它保持了連年的高增長。

2016年-2019年,光線傳媒凈利潤分別為7.41億元、8.15億元、13.73億元(包括了出售所持新麗傳媒股份的投資收益)、9.48億元。2020上半年,在新冠疫情沖擊下,光線凈利約2100萬元,同比下跌80.46%。不過,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因為別的公司基本都是巨虧。


2019年,光線獨家主控的《哪吒》爆賺,打開了資本市場對光線所布局的「中國神話宇宙」的想像。光線傳媒的股價由此脫離疲弱的行業大勢,開始震盪上揚,走獨立行情,一路從7元多漲到了現在的17元,翻了兩倍多。總市值已經突破了500億元,創下新高,成了影視公司里遙遙領先的「新一哥」,比原來的行業「老大」萬達電影總市值高出100多億元。


目前,光線傳媒的股價還在上升通道中,階段性預期可能在十一國慶檔《姜子牙》上映前後兌現。

這之後,光線傳媒還有很強的片單支撐,曝光的總片量在電影公司里是最多的,其中有不少有IP基礎。

根據2020半年報披露,影院復工後光線預計年內上映的電影有12部。其中主投的《妙先生》,參投的《八佰》《蕎麥瘋長》已經上映,參投的《我的女友是機器人》,主投的《姜子牙》已定檔。剩下的檔期待定,包括張藝謀執導的《堅如磐石》、《無名之輩》導演饒曉志執導劉德華主演的《人潮洶涌》等。


在製作中,或在前期策劃中,或待引進的新片有39部,包括《大聖歸來》導演田曉鵬的《西遊記之大聖鬧天宮》和《深海》、《哪吒2》、《大魚海棠2》、《魁拔》、《三體(新)》、《火神山》等。


同時,光線這幾年也在加大力度投資電視劇/網劇,曝光的預計製作、播出片單里有21部。

除了電影、動漫、電視劇、藝人經紀(包括編劇、導演),光線還開始在實景 娛樂 方面布局。半年報披露,光線中國電影世界項目已進入啟動階段,分地塊全面進行規劃設計工作,各項報批報建工作陸續推進中,同時項目現場已啟動基礎工程施工,部分道路、橋梁、 水系、影棚及附屬配套商業進入施工狀態。

萬達電影:影院巨虧,電影項目少,股價在坑底徘徊

2018年之前,萬達電影很風光,受益於中國電影票房的高速增長,以院線、影院業務為主的萬達電影業績自然亮眼,2016年-2018年凈利潤分別為13.66億元、15.16億元、21.03億元,連年高增長。那時候,還沒有被購入上市公司的萬達影視表現也很好,出品的電影總票房在所有電影公司里曾經排到過第一。


2019年,萬達電影完成了對萬達影視的並購,當年因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損失,萬達電影凈利巨虧47.29億元。

實際上,因為行業趨冷,總票房增速放緩,影院增多導致競爭加劇,全國第一大影投及院線萬達院線的優勢不再那麼明顯,主營業務已經受到了沖擊。

在這樣的情況下,又遇上了新冠疫情,影院停業半年,萬達電影2020上半年虧損15.67億元,而上年同期為盈利4億元。

萬達這些年通過並購新媒誠品、互愛互動、萬達影視,擁有了電視劇、 游戲 、電影業務,但它的主業還是影院及院線。萬達旗下擁有651家影院(包括境外影院53家),其中國內影院年票房佔到了全國總票房的約13%份額。


2019年,萬達電影影院相關業務(包括觀影收入、廣告收入、商品及餐飲消費收入)營收佔比84.22%,電影製作發行及相關業務佔比5.79%,電視劇製作發行及相關業務佔比3.23%, 游戲 發行及相關業務佔比2.55%。


今年,影院要想實現盈利很難,電影相關業務表現又不突出。2020年下半年,萬達影視主投計劃上映的影片只有《海底小縱隊》《天星術》,《我和我的家鄉》是參投。最重要的《唐人街探案3》不在年內計劃中,可能在等2021年春節檔。

這樣的業績和前景資本市場當然不買賬,在大盤指數都快要創新高的情況下,萬達電影的股價至今還在坑底徘徊,總市值約392億元,昔日的輝煌完全不再了。


華誼兄弟:谷底反彈,開始爬坑,依然資金荒

其實要比慘,華誼兄弟比萬達電影更慘。華誼是電影公司里業績最早爆雷的,2016年、2017年凈利潤還都在8億多,2018年突然變成虧損10.93億元,2019年繼續巨虧39.6億元,2020上半年繼續虧損2.31億元。


華誼兄弟是在深圳創業板上市的,創業板規定,上市公司連續三年虧損就要直接退市。華誼已經連虧了兩年半,如果今年不能扭虧為盈,損失就大了。這可能也是影院剛復工不久《八佰》就急於上映的原因,因為盡快回收票房分賬款(以及上映後可以盡快賣網路版權拿一筆凈收益)對於華誼來說很重要。

《八佰》之後,根據現象級手游《陰陽師》改編的《侍神令》(陳坤、周迅主演),和常遠執導的喜劇《溫暖的抱抱》(常遠、李沁、沈騰主演)也會在年內上映,已經放出了影院貼片廣告,這都是華誼的片單里比較有吸引力的項目。


除了以上三部,華誼還有一些備貨,不過都是之前已定的項目,最細曝光的新項目很少。這其中已殺青進入後期製作階段的包括:陸川的《749 局》、李玉的《陽光不是劫匪》、周星馳的《美人魚 2》、賈樟柯的《一直游到海水變藍》(原名《一個村莊的文學》)、曹保平的《涉過憤怒的海》。籌備中的包括:潘安子的《日光危城》、羅蘭·艾默里奇的科幻災難片《月球隕落》(片名暫譯)、田羽生的《一條龍》、陳正道的《未來的未來》。

開發新項目需要錢,而華誼這幾年最大的難處就是缺錢。好在,華誼一直在想辦法解決問題,沒有出現債務違約等情況。

華誼在今年發布2019年年報時同時公布了定增預案,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2.9億元,包括大股東阿里、騰訊在內的九家公司參與認購,後因陽光人壽退出,預案修訂,定增至今還沒有落實。


但是在七月底,華誼宣布和招商銀行達成了戰略合作,招商銀行擬向華誼的影視片單計劃提供不超過15億元的綜合授信額度,此次的合作片單中共有30餘部影視作品,時間規劃覆蓋到2023年。


這一消息大大提振了資本市場對華誼兄弟的信心,加上《八佰》上映的消息以及票房的超預期表現,華誼的股價實現了一波震盪上漲,總市值從最低時的約90億元漲到了現在的約170億元,接近翻番,走出了觸底反彈的走勢。


但華誼的危機並沒有完全解除。

截止2019年底,華誼有息債務(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長期借款)總額34.4億元,其中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總額27.54億元。


王忠軍、王中磊合計持有華誼兄弟28.60%股份,其中93.42%還在質押中。

北京文化:年年有爆款,業績不亮眼

北京文化是一個靠收購轉型而來的新秀影視公司,這幾年因押中了《戰狼2》《我不是葯神》《流浪地球》等爆款而備受關注。

但是盈利方面北京文化在經歷了2016年的高光時刻後,就連年在下滑,2016年-2018年凈利潤分別為5.22億元、3.10億元、1.25億元,2019年巨虧23.06億元,今年上半年虧損6400多萬元。


股價也是從2016年後一直下跌,大致跟業績表現相對應。目前總市值67億元,較最低點已經算是有所反彈,但是放在 歷史 上看,還是處在坑底低位。總體體量跟其他幾家公司比差距也很大。


電影方面,北京文化有一些有市場潛力的儲備項目。已定國慶檔上映的《我和我的家鄉》是復制《我和我的祖國》成功模式的一部電影,由北京文化主控。由烏爾善導演的巨制《封神三部曲》外景拍攝已全部殺青,在後期製作中,可能逐年上映。另外,計劃2020年上映的還有賈玲導演的《你好,李煥英》和「叫獸」易小星執導的《沐浴之王》。


2020年之後已曝光的項目有十多部,包括由管虎擔任總導演獻禮建黨100周年的《東極島》、陸川的《749局》、烏爾善的新項目《封神演義:龍之戰》等。

博納影業:逆勢發力,已成民營主旋律大本營

博納早在2010年就已經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後來在2016年私有化退市,2017年首次在國內A股申請上市,但結果是被中止。今年在注冊制落地的背景下再次申請IPO。上市前的融資階段,博納影業集團的估值是150億元。如果成功上市,總市值可能會被推到更高。

在盈利方面,博納像光線一樣,每年逆勢增長,2016年-2019年凈利潤分別為1.02億元、1.99億元、2.64億元、3.15億元。今年上半年疫情沖擊下盈利近2700萬元,是幾大電影公司里最高的。


在投資和發行端,博納的特色一直是高度合作香港導演,很多高票房電影如《中國機長》《烈火英雄》《紅海行動》《無雙》《追龍》《湄公河行動》《智取威虎山》《龍門飛甲》《十月圍城》都是出自香港導演之手。


除了相互信賴外,博納也和這些電影人簽訂了合作協議以圖較長期地「綁定」。

比如,博納和林超賢簽了五部電影的協議,林超賢拍過《激戰》《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緊急救援》。和徐克簽了五部電影,徐克拍了《智取威虎山》,他手上還有《智取威虎山前傳》《神鵰俠侶》《收網行動》《法門寺密碼》《星寵》等未官宣及未確定投資方的項目。和爾冬升簽了四部電影的導演工作和十二部電影的監制工作,爾冬升拍了《竊聽風雲3》《我是路人甲》,監制了《武林怪獸》。和陳凱歌簽了五部電影的導演約,陳凱歌拍了新片《少年時代》,正在後期製作中。和劉偉強簽了五部監制約,劉偉強拍了《建軍大業》《中國機長》,監制了《烈火英雄》。和庄文強簽了一部電影,庄文強拍了《竊聽風雲3》《無雙》。和陳國輝簽了五部電影約,陳國輝拍了《烈火英雄》。


和演員也有合約。其中,張涵予簽了五部電影的影視服務約,其中一部是張涵予導演的電影。張涵予過去主演了《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中國機長》。和劉德華簽了兩部片約,劉德華過去主演了《澳門風雲3》《追龍》。和章子怡簽了一部片約,章子怡過去主演過博納參與出品的《一代宗師》。和陳寶國約定合約期內承擔電影電視劇的演員工作,陳寶國曾出演過《湄公河行動》。

博納的另一大特色是主旋律,這幾年它主要的成績就是來自商業主旋律電影。

而且,未來的規劃也是如此。已知博納已經有三部主旋律電影在做,將於2021年獻禮建黨百年。一部是展現抗擊新冠疫情的《中國醫生》(劉偉強率領的《中國機長》原班人馬打造),一部是抗美援朝題材電影《冰雪長津湖》,還有一部是聚焦地下黨的諜戰片《無名》。


中國電影:資源好,發行強,業績穩

中國電影是國企(還有上海電影等)的代表,它最大的優勢是擁有其他公司都沒有的進口片發行資質,所有進口片都要經過中影、華夏(中影是大股東,持股14.00%)兩家公司,這是一個非常穩定的利潤源。

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中影發行進口影片133部,票房122.27億元,占同期進口影片票房總額的57.51%。主導或參與發行國產影片564部,累計票房130.34億元,占同期全國國產影片票房總額的34.15%。

2019年中影發行收入占總營收的比例為近53%,電影放映佔比21%,影視服務佔比16.5%,影視製片製作佔比9.4%。


能看出,中影最大的優勢是發行,其次是放映端。影院及院線方面,中影控股4條院線參股3 條院線,旗下控參股院線和控股影院合計覆蓋全國18353塊銀幕,銀幕市場佔有率為26.30%。

排第三的影視服務板塊包括了很多方面,比如影視器材、數字放映設備、中影基地、銀幕廣告、票務平台、融資租賃等等,也是中影全產業鏈布局的體現。除了沒有像華誼那樣的電影主題小鎮,可以說電影產業鏈上該有的中影都有了,比任何一家電影公司都要全面。


另外,中影還有資源優勢。去年春節檔最熱門的幾部電影中中影參與了《急先鋒》《唐人街探案3》《奪冠》《囧媽》四部,未來的一些重點影片如《我和我的家鄉》《封神三部曲》《美人魚2》《懸崖之上》(張藝謀執導),中影也都有參投。

過去幾年,中影現金流充足,業績穩定、抗風險能力強。2016年-2019年凈利潤分別為9.17億元、9.65億元、14.95億元、10.61億元。


但穩中缺少高增長和想像力,所以在資本市場表現並不突出,目前總市值288億元,處在上市以來的低位。


今年由於疫情沖擊,上半年中影虧損超過5億元,這種長期的穩定被暫時地打破了。但長期來看,中影的獨特優勢還會一直在。

接下來的國慶檔,中影有《急先鋒》《奪冠》《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四部電影上映,票房好壞將直接影響今年的業績。


未來項目中,以主旋律為主。為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創作的《金剛川》《英雄連》《保家衛國——抗美援朝紀實》(紀實)《誰是最可愛的人》(動畫)擬於2020年10月上映,張藝謀執導的反映抗日戰爭時期地下工作者不忘初心無畏犧牲精神的《懸崖之上》正在後期製作中,抗擊新冠疫情題材影片《江城子·在武漢》(暫定名)正在籌備中,展現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的攻堅克難、英勇開拓精神的《無限深度》(暫定名)正在籌備開發中。另外正在創作開發中的電影還包括《紅色的起點》《英雄虎膽》《誤殺 2》《暗戀·橘生淮南》,以及與開心麻花影業合作的喜劇《進擊的鄭前》《獨行月球》。

㈥ 虧損15億、負債124億,40部片單能否驅散萬達電影的陰霾

文 | 何西窗

今年上半年萬達電影凈利潤虧損15.67億,負債規模超過124億 ,雖然公司股價隨著電影行業復甦經歷幾輪上漲,但是影院復工至今萬達電影並沒有拿出回歸市場的作品。

近日,萬達電影對外公布了2021年-2022年的片單, 對外公布了旗下萬達影視、新媒誠品、騁亞影視三家子公司超過40部新作 ,其中包括《唐人街探案3》(以下簡稱《唐探3》)《尋龍訣2》《誤殺2》等IP電影作品,也有《正陽門下年輕人》《謝謝你醫生》等劇集作品,還有一部分網生內容。

可以理解為,這份片單是萬達電影對外放出的一聲「驚雷」,證明自己影視內容擁有豐富的儲備,可是雷聲過後,眾人期待的「大雨」何時落下,卻不能預知。最近的消息是,萬眾矚目的《唐探3》或將在2021年的春節檔上映。

觀察萬達電影的儲備作品和未來兩年的新片單,可以感知到的是,萬達電影似乎戰略性放棄了2020年。就像萬達電影沒有出現在上影節的開幕論壇上,今年各電影公司視為重磅戰場的國慶檔,依舊沒有萬達的影子。

阿里影業參與了好萊塢戰爭大片《1917》,主控的愛情片《我在時間盡頭等你》票房超過5億,國慶檔也有《奪冠》《一點就到家》兩部電影,年底《溫暖的抱抱》《拆彈專家2》也將上映;騰訊影業則有文藝氣質的《第一次的離別》《鄰里美好的一天》等電影,國慶檔則是押注《急先鋒》。兩家公司也同時出現在了《八佰》的出品名單上。

而貓眼聯合出品了《姜子牙》《我和我的家鄉》《奪冠》三部種子電影,主控的懸疑片《風平浪靜》定檔11月。

相比這些公司的布局,萬達電影2020年顯得尤為沉默,能夠聽得見響聲的舉動,是重映的《誤殺2》又掀起一波觀影熱潮。現在公開信息中,萬達2020年上映的電影是一部中小成本愛情片《月半愛麗絲》,定檔10月30日。

而未來兩年的片單中, 萬達電影一共公布了18電影。一方面,萬達電影將續集IP電影作為了「重器」。 18部電影項目中,《唐探3》《尋龍訣2》《誤殺2》《快把我哥帶走2》(以下簡稱《快哥2》)等續集電影放在了首例,打造關聯宇宙成為萬達電影的重點。

《唐探3》的「唐探宇宙」在電影之外已經完成了劇集開發,《誤殺》系列在第一部取得票房口碑認可之後,懸疑宇宙也逐步開啟,《尋龍訣》背後則是天下霸唱盜墓小說《鬼吹燈》IP的支撐,續集發開水到渠成。小成本的青春喜劇《快把我哥帶走》系列則是有意打造「兄妹宇宙」。

另一方面則是貼近電影市場趨勢,發力各領域類型片。 萬達電影比較有把控的懸疑類型,數量相對較多,在《誤殺2》之外,還宣布了《吞海》《三大隊》等四部電影。此前《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這類符合時代精神與家國情懷的主旋律電影均在市場上取得不錯的反響,萬達電影也宣布了《神舟》和《上甘嶺之四十三天》兩部主旋律電影。

同時也搭配成熟的導演和IP發力科幻題材 ,如陳思誠導演的《外太空的莫扎特》、郭帆監制的《宇宙 探索 編輯部》、改編自小說《北京折疊》的《折疊城市》。

青春題材上,除了《快哥2》,還有去年大火台劇《想見你》電影版和《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電影版等三部電影。萬達的動畫布局則仍舊以低幼動畫為主,公布了《海底小縱隊》和《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4》。

或許可以預料, 未來兩年萬達電影爆發點大部分仍在續集電影身上 ,新類型片中雖然不乏IP作品,但是顯然「新宇宙」的開拓充滿了更大的未知性,片單能否如此完成也不能預計。如《折疊城市》2018年立項,在《流浪地球》打開國產科幻片的大門之後,公眾對這部電影倍加期待,但是電影落地顯然比預想的更不容易。

值得注意的是,片單上萬達電影的影視劇板塊與網生內容數量上的增加。片單上,萬達電影的影視劇儲備達到17部,網生內容達到5部, 這意味著新媒誠品和騁亞影視在逐步發力。

新媒誠品的17部影視劇項目中,分為都市時代劇、主旋律、古裝仙俠、懸疑四類題材 ,包括「正陽門下」系列第三部《正陽門下年輕人》,由楊冪、白宇主演的醫療題材劇集《謝謝你醫生》, 游戲 IP改編《仙劍奇俠傳4》,李易峰、陳星旭主演的火箭軍題材劇集《號手就位》等。騁亞影視則貢獻了《羅曼史》《空降排》《保安日記》等網生作品。

在被投資者質疑公司運營狀況時,萬達電影回答道,「公司的存貨主要是正在製作中的影視劇作品,具有較好的變現能力」。這是將一部分營收希望押注在新媒誠品身上。

這個原因可以理解,從2017年萬達電影收購新媒誠品至今,電視劇業務成為萬達的亮點之一。2019年在影視行業整體走低的情況下,新媒誠品電視劇製作發行及相關業務收入在公司營業收入佔比達到3.23%,而電影佔比5.79%。2020年上半年,新媒誠品旗下的電視劇營收實現了455.30%的大幅增長。

實際上,近兩年傳統電影公司都開始加大影視劇布局,不僅僅是萬達,光線傳媒、華誼兄弟、北京文化、博納影業等公司都在積極進行影視劇製作,據不完全統計,五家電影公司2020年劇集片單總數超過60部。 影視劇在內容IP開發與變現鏈條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即便萬達電影公布了豪華片單,影視劇業務也正在發力,但能否緩解2020年的僵局仍是未知。今年上半年,電影院線公司普遍凄慘,萬達電影受到的沖擊尤為嚴重。半年報顯示,萬達電影上半年實現營收19.72億元,同比下滑73.93%,凈虧損15.67億元,同比下降398.81%。這其中觀影收入同比大幅下跌88%,廣告和賣品收入也均下滑超過70%。

雪上加霜的是,2019年萬達電影的情況也並不樂觀。2019年萬達電影凈利潤虧損47.29億元,同比大幅下降324.87%,迎來上市首虧。而虧損的原因是由於萬達電影對並購的影城、時光網、慕威 時尚 (已更名為北京萬達傳媒)等進行商譽減值,金額達到59.0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萬達電影身上還殘留著一份對賭協議。 2018年萬達電影並購萬達影視,當時達成對賭協議,萬達影視在2018~2021年每年的凈利潤應分別不低於7.63億元、8.88億元、10.69億元、12.74億元。2019年萬達影視凈利潤為3.17億元,未達承諾數字,為此,萬達投資等補償義務主體補償了14.53億元。

2020年下半年也快過去,萬達電影並沒有拿出重量級作品,資本市場上投資者們產生擔憂,2020年萬達電影能否實現盈利,或將遭遇ST。

但萬達電影比投資者們淡定許多,在互動平台上,萬達電影表示,「受疫情影響,今年電影行業整體受到沖擊,但影院作為體驗型業態,人民群眾的觀影需求不會改變,影院復工以來,觀影熱情恢復超出預期,公司預計中國電影市場仍將保持長期穩定增長,公司四季度開始至以後年度,各項經營業務同比恢復正常,公司不存在退市風險。」

這40部片單能否安撫資本市場尚不可知,但起碼證明,萬達電影正在蓄力中。

㈦ 萬達電影為什麼要並購萬達影視

並購萬達影視是為減少關聯交易,今年以來有多家上市公司調整並購影視資產的交易方案,股權支付改為現金支付成為其調整的主要方向。「為了提高交易的成功率,大家才紛紛採取現金支付的方式。」萬達電影此次交易之所以擬採取股份支付方式,是因為有信心。

此前,有多家上市公司在並購影視資產中將方案調整為現金收購。

這次,萬達電影並購萬達影視是為減少關聯交易,給自身帶來更高的效益,尋求更好的合作方法。

㈧ 萬達有什麼震驚的跨國並購

這個經常以大手筆面貌出現的商界風雲人物難以停下其對全球最大商業公司的渴望。去年12月18日,萬達集團與西班牙馬德里競技、瓦倫西亞、比利亞雷亞爾3傢俱樂部簽訂了一期投入約2億元的「中國足球希望之星」青少年海外培訓計劃,剛卸任萬達企業文化部總經理的石雪清將專職負責相關事宜。業內猜測,或許西班牙將成為萬達海外擴張的首個目的地。

「未來一年內,萬達主要集中於跨國運作,將會有震驚世界的並購發生。」王健林透露。王老闆有什麼真正想法現在我並不知道,但是來自內部的消息,可以確定王老闆從足球是做體育文化產業。

因為房地產的調控短時間不會松動,而且萬達之前上市誤信麥格理,嚴重影響萬達的上市。。。08年之後又遇到金融風暴。

萬達和麥格理的淵源可以追溯到2005年,他們原計劃赴港發行REITs上市,但未能如願,之後雙方聯合發行了國內首例商業地產抵押證券,後來就。。。

萬達電影院是不小心做起來的產業,現在王老闆也沒太多心思在這方面。

商業地產現在做第三代,就是「城市綜合體」,不過他現在都還沒開始盈利,銀行團及風投大家都在觀望著。現在王老闆有說要在2015年超過美國的西蒙,你說:有可能嗎?

㈨ 萬達並購傳奇影業的背景

萬達全資收購傳奇影業的背後 - 中國經營網
1. 因為萬達影業不是一個單純的電影製作公司,而是覆蓋電影產業各個方面的運營,收購傳奇之後,萬達影視控股公司成為全球收入最大的電影企業; ·
2. 此番收購可以極大地提高萬達在全球電影產業的競爭力和話語權;
中國經營網

萬達院線中止收購傳奇影業 - 央廣網
2016年8月2日這次並購的大背景,是萬達集團對傳奇影業的一次「世紀大收購」。2016年1月12日,萬達集團宣布,以不超過35億美元現金(約合230億元人民幣)收購美...
央廣網

喜看萬達並購傳奇影業 - - 文化 - - 人民網
2016年1月12日萬達並購「傳奇影業」

㈩ 萬達雙保險「鯨吞」新媒誠品,電影寒冬讓資本掉頭轉向電視劇

(本文為「新劇觀察」原創首發,如需轉載開白名單,請後台留言聯系)

歐美國家經歷了一個從電影過渡到電視的媒介轉型過程,相比之下,中國娛樂行業則呈現了「逆現代化」的現象:先發展電視劇,後繁榮電影。從資歷來講,電視劇公司老牌居多,而電影公司多為新秀。

2012年以來,電影市場飛速增長,不少電視劇公司開始布局電影業務,如新麗、海潤、華策。在電視劇業務方面,五大民營電影公司目前分成了兩派:萬達、華誼、樂視是「劇熱派」,博納和光線則是「劇冷派」。

對於做不做電視劇,萬達影視對外界一直面目模糊。雖然今年10月份花10億美元收購了美國Dick Clark Proctions,但這是一家電視節目製作公司,並不擅長電視劇業務的製作。 萬達影視還是跟電視劇沾點邊。一方面,萬達影視官網上有兩部投資的電視劇:《鄰居也瘋狂》、《愛情面前誰怕誰》;另外,微博曝光的IP劇《斗破蒼穹》項目計劃書里,也看到萬達影視的身影。不過目前該劇未官宣,備案為新麗影視。

這樣自我與外界認知不統一的尷尬,終於隨著一封公告而宣告結束。萬達影視已經開始加碼電視劇業務!12月27日,新三板影視公司新媒誠品宣布:公司實際控制人尹香今與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萬達影視」)達成的框架收購協議,萬達影視將收購新媒誠品100%股權。

如果收購順利完成,對於萬達影視產業來講是一塊新的布局。與此同時,五大民營電影公司對電視劇在泛娛樂產業的價值評估,分成了兩個陣營。 代表加碼電視劇的一方,除了萬達,還有華誼和樂視。而另一方則是專注電影業務的博納影業,以及今年年初剛剛砍掉電視業務的光線影業。

萬達影視「雙保險」並購,新媒誠品控股人質押55%股權

新媒誠品是一家主營電視劇業務的公司,雖然沒有出過現象級的作品,但是好在製作和發行的數量夠多。成立4年來,製作和發行了《賢妻》、《誰是真英雄》、《刺刀英雄》《絕地槍王》《如果愛可以重來》《馬上天下》等多部電視劇。

雖然新媒誠品處於創新層,但是從財務報表上來看,這是中小體量的公司。根據2016年半年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4554萬元和1199萬元,同比下滑分別為-47.72%和-40.78%。

也許是因為業務的急劇下滑或者其他原因,新媒誠品在這次的交易結構中處於被動地位,根據交易方案,萬達屬於「不管交易能不能達成我都不會吃虧」的一方。

這事表現為新媒誠品第一大股東、實際控制人尹香今還將自己持有的新媒誠品6827萬股股票質押給萬達影視,占公司總股本的55%。 質押目的,是要用這55%的股權為自己與萬達簽訂的收購框架協議做擔保。

新媒誠品官網截圖

如果尹香今無法履行其與萬達影視簽訂的框架協議、未來簽署的補充協議(如有)及正式交易文件下的全部義務或債務,萬達影視對所質押的股份有權行使處分權,這很可能導致新媒誠品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

說的通俗一點,就是如果交易完成咱們什麼事都沒有,如果沒有完成,那你這55%的股份就要隨我處置了。這在影視行業並購中並不常見,做法極不尋常。

「釘子戶」小股東難纏,新媒誠品「拆遷」難

既然不尋常,那麼萬達影視為什麼要這樣做?外界認為這和新媒誠品上一次的並購失敗案有關。2016年8月11日,尹香今與上市公司湖北台基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資產收購意向協議》,台基股份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收購公司100%的股份。

但是僅僅過去20天,即8月31日,新媒誠品就再次宣布,因各方最終未能就具體細節及條款達成一致意見,經友好協商,尹香今與台基股份解除收購意向協議,原合同終止執行。 對於收購失敗的原因,知情人士透露因為新媒誠品內部的一些小股東覺得估值低,不同意收購,誓當「釘子戶」,迫使這次交易最終「流產」。

有了上一次的教訓,萬達影視就變得聰明多了。在購買協議中明確說只從股東尹香今、馬寧手上100%收購公司股權,其他人的股權我一律不碰。 言外之意就是尹香今、馬寧兩個人要去擺平所有小股東,100%掌握公司股權,萬達影視才願意收購。這個過程要是有撕逼,你就內部去解決,反正我只看結果。

萬達影視官網的電視劇作品

這個收購案的難點也在這里,因為尹香今只持有新媒誠品72.5%的股權,是公司的第一大股東;馬寧持有新媒誠品0.86%的股權,是公司的第7大股東,他們兩個人需要聯手把剩下的26.64%的股權「贖回」,才能最終完成交易。

一邊是「寧折不彎」的小股東,一邊是質押了55%股權的萬達影視,這個收購案真夠尹香今、馬寧兩人喝一壺了。

萬達猛進擴張光線緊急剎車,五大電影公司發生「劇」變

不管這次收購能不能完成,都釋放了一個強烈的信號:萬達開始加碼電視劇業務。聯想到今年電影市場整體的低迷,萬達「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的轉向還是很明確。 至此,在對待電視劇業務方面,五大民營電影公司分成了明顯不同的派別。萬達、華誼、樂視都是「劇熱派」,博納和光線則是「劇冷派」。

2014年,一直定位為「互聯網電影公司」的樂視9億並購了鄭曉龍的花兒影業,直接將它裝入上市公司樂視網中。 2015年的電視劇《羋月傳》更是大規模宣傳,根據樂視網2016年半年度報告,花兒影視實現凈利潤9470萬元,成為樂視網為數不多的盈利公司。

華誼雖然做電影起家,但2009年,華誼兄弟的電視劇板塊營收首次超過電影。隨著華誼喊出「去電影化」的口號,電視劇板塊的意義更加重要。 華誼兄弟設有電視劇事業部,有多家導演、製片人工作室。張國立的公司國立常升也被華誼收購。今年4月份全新亮相的新公司華誼浩瀚,主營業務便是綜藝和電視劇,首期亮相的《三個奶爸》、《女不強大天不容》和《幻城》三個電視劇項目品相都不錯。

對於博納來說,本來就很少參與電視劇,但是以電視製作出身的光線卻和老本行決裂。就在年初,光線傳媒電視節目製作板塊的業務全面停止。 一方面是因為電視行業是一個封閉的、半市場化的行業,另一方面是互聯網崛起對此產生了影響。王長田在媒體采訪中爆料,「我們看到的所有的電視節目、電視劇,可以說他們的收視率90%以上都是假的」。

歐美國家大多經歷了一個從電影過渡到電視的媒介轉型過程,相比之下,中國則在娛樂行業呈現了「逆現代化」的現象:先發展電視劇,後繁榮電影。從資歷來講,電視劇公司老牌居多,而電影公司多為新秀。 2012年以來,電影市場飛速增長,不少電視劇公司開始布局電影業務,像新麗、海潤、華策。而今年電影市場的寒冬會不會把投資的目光轉向暴走的電視劇市場呢?五大民營電影公司都已經站好隊了,接下來該如何表演,我們且聽且看。

閱讀全文

與萬達電影有哪些並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外整形電影很多面膜 瀏覽:329
電影院大廈 瀏覽:273
尺寸大的動漫電影 瀏覽:520
美國電影阿富汗 瀏覽:40
電影票在哪個公眾號上買最便宜 瀏覽:748
電影少女2018收視率 瀏覽:262
日本人連老人孩放過電影名字 瀏覽:390
兇手2016電影 瀏覽:196
電影剪輯視頻怎麼配語音解說 瀏覽:389
日本治癒電影動漫純音樂 瀏覽:331
電影老鼠橫行豆瓣 瀏覽:325
趙菲電影院 瀏覽:356
用電腦怎麼看到微信電影 瀏覽:106
俄羅斯高清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739
2016艾克斯大電影 瀏覽:780
浪漫青春電影豆瓣 瀏覽:460
剖腹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187
韓國電影女老大 瀏覽:202
韓國電影美人下載 瀏覽:937
電影院柯基 瀏覽: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