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好萊塢電影的發展歷史
1853年,好萊塢只有一棟房子。
1870年,這里已成為一片興旺的農田。
1886年,從房地產生意發財的富商哈維·亨德申·韋爾考克斯在這里買下了0.6平方公里的土地。好萊塢這個名字來自英語的「holly」(冬青)。韋爾考克斯的夫人一次旅行時,聽到她旁邊的一個人說她來自俄亥俄州的一個叫做好萊塢的地方。她很喜歡這個名字,回到加州後就將她丈夫的農庄改稱為好萊塢了。韋爾考克斯計劃在這里建造一座小城。
1887年2月1日他在地區政府正式注冊此名。在他夫人的幫助下他鋪設了今天的好萊塢大街做為城市的主街,在這條大街和其它大街的兩旁種了胡椒樹並開始出售產權。他的夫人募資建了兩座教堂、一座學校和一座圖書館。為了使好萊塢名符其實,他們還進口了一些英國冬青,但這些植物在加州的氣候下沒有存活很久。
1900年,好萊塢已經有一間郵局、一家報社、一座旅館和兩個市場,其居民數為500人。10萬人口的洛杉磯位於市東11公里處。在好萊塢和洛杉磯間有一條單軌的有軌電車,但這輛電車的運行不準時,每程時間為兩小時。
1902年,今日著名的好萊塢酒店的第一部分開業。
1903年,好萊塢成為一個鎮。當年下的兩個命令是:除葯店外其他商店禁酒,以及不準在街上驅趕數量多於200的牛群。
1904年,一條新的被稱為好萊塢大街的有軌電車開業,使好萊塢與洛杉磯間的往返時間大大縮短。
1910年,好萊塢的居民投票決定加入洛杉磯。原因是這樣他們可以通過洛杉磯取得足夠的飲水和獲得排水設施。
1960年,女演員喬安娜·伍德沃德得到了第一顆星的殊榮。
1985年,好萊塢的商業和娛樂區被正式列入美國受保護的歷史性建築名單。
1999年,洛杉磯的地鐵開通到了好萊塢。
2001年,柯達劇院(Kodak Theatre)在Highland大道開業,成為奧斯卡獎頒獎禮新的舉辦場所。
2002年,一些好萊塢居民發動了一個讓好萊塢自主獨立,不再是洛杉磯一部分的運動。好萊塢市政府決定讓所有洛杉磯居民投票表決。獨立運動被以絕大多數否決。
(1)好萊塢有哪些商業化電影擴展閱讀:
電影工業——
20世紀初,紐約和新澤西的電影公司開始遷向加州,原因是這里的天氣好,日照時間長。雖然當時已經有電燈了,但當時的電燈還不夠亮,當時最好的光源是陽光。除此之外,加州視野寬廣,有各種不同的自然風景。此外當時托馬斯·愛迪生持有電影的專利,而加州離新澤西非常遠,因此愛迪生很難在這里控制他的專利權。
在美國東岸,獨立的電影公司經常被愛迪生和他的代理人訴訟。在遙遠的加州沒有那麼多愛迪生的部下。即使他派人來加州,他的人往往比其消息來的晚,這樣一來這里的電影製造商就可以及時躲到附近的墨西哥去了。
1911年第一個電影工作室在好萊塢開業,同年已有15個其它的工作室在這里定居,成千上萬的夢幻製造者緊隨而至。
1923年,今天成為好萊塢象徵之一的白色大字「HOLLYWOOD」被樹立在好萊塢後的山坡上,本來這個字後面還有「LAND」四個字母,是一家建築廠商為了推銷新建好的的住宅社區設置的廣告看板。但它們被樹立起來以後就沒有人去管它們,以致漸漸荒廢。
一直到1949年,好萊塢商會將後面的四個字母去掉,並將其它字母修復。這個招牌今天受到商標保護,沒有經過好萊塢商會的同意,無人有權使用它。
1929年5月16日,奧斯卡金像獎第一次頒發,當時的門票是十美元,共有兩百五十人參加。
㈡ 1915年作品,開創了好萊塢經典剪輯手法的第一部商業大片是哪部電影
《一個國家的誕生》
好萊塢(Hollywood),又稱荷里活、花花世界,位於美國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郊外,是世界聞名的電影中心。1853年,好萊塢只有一棟房子,到1870年,已成為一片興旺的農田,[1]1903年,此地升格為市。好萊塢屬地中海氣候,著名景點有日落大道、好萊塢中國戲院、環球影城等。好萊塢位於美國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郊外,是一個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地方。最早是由攝影師尋找外景地時發現的,大約在20世紀初,這里便吸引了許多拍攝者,而後是一些為了逃避專利公司控制的小公司和獨立製片商們紛紛涌來,逐漸形成了一個電影中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以及之後的一段時間內,格里菲斯和卓別林等一些電影大師們為美國電影贏得了世界名譽,華爾街的大財團插手電筒影業。
㈢ 好萊塢八大影業公司的聯美電影
聯美是最早採用美國在60年代盛行的製片和發行方式的大公司。這種經營方式及導演具有的相對獨立性,使聯美公司得以在攝制娛樂片外,還拍攝、發行了一些具有一定影響和一定藝術成就的影片。如C.卓別林的《淘金記》(1925)、《摩登時代》(1936)、《大獨裁者》(1940)、《舞台生涯》(1952)、D.W.格里菲斯的《被摧殘的花朵》(1919)、《走向東方》(1920)以及《疤面人》(1932)、《桃色公寓》(1960)、《西區故事》(1961)等等。聯美公司在紐約成立時只是個小公司,20年代到30年代中,逐步發展成為美國電影業的8大公司之一。
50年代,美國電影業進入蕭條、衰退時期,卓別林和壁克黎先後把他們的股票出售給金融資本家。之後,聯美公司又幾度易手,終於在1981年被米高梅公司的老闆K.克科里安出資買下,並入米高梅公司,改稱米高梅—聯美娛樂公司。
㈣ 好萊塢經典商業大片
太久的不敢說.........近幾年來看,商業片拍的比較成功經典的有《阿凡達》《加勒比海盜系列》《指環王系列》《馴龍記》《盜夢空間》《斯巴達300勇士》《死神來了系列》《電鋸驚魂系列》《2012》《後天》《變形金剛系列》《蝴蝶效應系列》《X戰警系列》《諜影重重系列》《碟中諜系列》《敢死隊》《速度與激情系列》《盜夢空間》《速度與激情系列》
再早點的,我知道的就《泰坦尼克號》,《肖申克的救贖》,《黑客帝國系列》,史泰龍系列,施瓦辛格系列,還有斯皮爾伯格導演的所有片都是商業大片。
美國好萊塢大部分經典商業電影都是有續集的,就是成為一個系列。像《星際迷航系列》都10部以上的,肯定是經典了
㈤ 有什麼經典的好萊塢商業片推薦
新出的《獨裁者》超搞笑,
《碟中碟4》湯姆克魯斯,
《暮光4》
經典:
湯姆漢克斯(世界影帝)主演的《拯救大兵》《阿甘正傳》《荒島餘生》《幸福終點站》
威爾史密斯(2011年最受歡迎男主角)主演的《黑衣人》系列《機械公敵》《獨立日》《全民公敵》
布魯斯威利斯(超級硬漢)《太陽之淚》《虎膽龍威》系列《第五元素》《十二隻猴子》
傑森斯坦森(超級硬漢)《非常人販》系列《敢死隊》系列
這幾個都是我比較喜歡的明星
經典電影:《2012》《後天》《完美風暴》《鐵達尼號》《珍珠港》《阿凡達》這些都是場面宏大
《肖恩克的救贖》《辛德勒名單》《海上鋼琴師》《神奇搖控器》這些都是很感人的
《猛鬼街》系列《恐怖游輪》《死亡錄像》《大白鯊》系列《生化危機》系列《活死人黎明》這些都是我認為很恐怖好看的
其實有很多美國動畫片也是很經典的,《馴龍高手》《生化危機》系列動畫版等。特別是生化危機的動畫版,個人認為比電影還要好看。
㈥ 好萊塢電影發展史
好萊塢電影自誕生後不久就在國際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時至今日已成為世界電影工業的霸主,活躍於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縱觀好萊塢發展史,好萊塢電影美學風格在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有一次較大的變化,在此之前可以稱為經典好萊塢時期,而之後則可成為新好萊塢時期。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十年中間,對於美國電影而言,乃是一個征服全世界的興盛時期。外國影片在美國兩萬家電影院的上映節目中已經完全消滅。在世界各國,美國影片占著上映節目60~90%的優勢,每年約有兩億美元被用來生產800多部影片。電影方面的投資超過15億美元,這樣大的資金使電影事業在美國成了一種大規模的工業,在資本上可以與製造汽車、罐頭、鋼鐵、石油、紙煙這些美國最大的工業相比擬。派拉蒙、勞烏、福斯、米高梅、環球這些大製片公司,支配著影片的生產以及全世界影片的上映和發行。它們和華爾街的金融巨頭如柯恩·洛埃伯銀行、通用汽車公司、杜邦·德·奈莫爾、摩根、洛克菲勒等密切地結合在一起。
自從格里菲斯失勢之後,金融資本家所重視的已不是導演,而是電影明星。後者成了製片公司的一種工具或者商標。從這時起,影片的真正主人是製片人,也就是那些被華爾街的銀行家所賞識與選定的企業家。電影導演和照明技師、攝影師、布景設計師一樣,只不過是每周領取一定報酬的受雇者而已。製片人利用解除合同這種暗中威脅的辦法,把導演過去所掌握的大部分實權,如對主題、明星和技師的選擇、劇本和蒙太奇的仔細推敲、布景和服裝的監督等等,全部奪取過去。
這樣一來,製片人便成了決定藝術成敗的一切因素的主人。他最關切的乃是怎樣多賺錢,他的董事會也只根據影片的利潤率來估量他的價值。因此攝制影片完全以票房收入為指導原則。他們對獨立的影評家的評論,滿不放在眼中,而事實上,這種影評在美國當時可說幾乎全未存在。
但製片人自己只在幕後指揮一切。在好萊塢露面的乃是電影明星,而「明星制度」也成為好萊塢征服世界的基礎。觀眾對電影明星的崇拜是用幾百萬張簽名的照片來維持的,廣告和宣傳在這些偶像周圍創造一種傳奇的氣氛。明星的戀愛、離婚以及他們所使用的化妝品、住宅、他們喜愛的動物,在某些國家成了一般人關心和津津樂道的題材。「明星制度」甚至使魯道夫·范倫鐵諾、瑪麗·璧克馥、道格拉斯·范朋克、格洛麗亞·史璜遜、華萊士·雷德、約翰·基爾伯特、梅·茂萊、瑙爾瑪·塔爾麥琦等人變成了真正被崇拜的偶像。
一些有名的宗教團體對這種競爭深感不安。清教徒對好萊塢展開了一起起攻擊,這些攻擊又因一些明星醜事的傳播(如:華萊士·雷德因吸毒和酗酒而身死,某一舞女在有胖明星亞布克爾參加的一次宴會上遭到了謀殺,以及某些明星曾犯謀殺或因戀愛犯罪等等),而變得更加猛烈。
此時資本家成立了一個名叫「美國製片人與發行人協會」的機構,這個機構是由一個虔誠的清教徒、共和黨領袖威廉·海斯負責組織起來的。按照海斯的說法,電影變成了旅行商人,「商品跟在影片後面,凡是美國影片深入的地方,我們一定能夠銷售更多的美國貨物」。
當好萊塢了解到這種國際使命時,美國某些明星扮演的人物也發生了變化。道格拉斯·范朋克在「三角影片公司」時曾幽默地扮演一個強壯、天真、樂觀、為女人所喜愛的美國英雄,但到後來卻在墨西哥的《佐羅的標記》、法國的《三個火槍手》、英國的《羅賓漢》、東方的《巴格達竊賊》及《黑海盜》中變成一個不可戰勝的大力士,一個無所畏懼和無可指責的騎士和保衛正義而且總是獲得勝利的人。隨著年歲的增長,范朋克日益喜好巨大的布景、極端的豪華和神秘的力量。
拒絕把自己附屬於明星的導演為數可說極少。隨著好萊塢的建立,電影先驅人物不是日趨沒落就是銷聲匿跡。托馬斯·英斯已經故世;麥克·塞納特雖然還在繼續攝制一些優良的作品,但他的聲譽卻並未因此增長;至於格里菲斯此時則正在逐漸走下坡路。標志格里菲斯登峰造極的作品,在美國乃是他的《一個國家的誕生》,在歐洲乃是他的《被摧殘的花朵》,在電影藝術方面則是《黨同伐異》。但是,商業上的失敗終於註定了格里菲斯的悲慘命運。這位被列入製片廠黑名單的偉大藝術家,在他以後殘余的二十幾年生命中,再也沒有機會導演一部影片了。好萊塢的拜金主義把它的創始人都毀滅了。
格里菲斯的沒落,正好和西席·地密爾的興隆形成鮮明的對照。後者的庸俗的商人氣息和浮誇的作風,成了好萊塢影片四十年以來的特徵。他拍了各種樣式的影片,從浮華喜劇《男性和女性》和其他由格洛麗亞·史璜遜主演的影片,一直到場面豪華的反蘇宣傳片《伏爾加的船夫》和反對無神論的鬧劇片《不信上帝的少女》(片中有對兒童監獄的傑出描寫),凡是能夠賺錢的影片,他都加以攝制。地密爾最成功的作品是一些帶有濃厚游藝場氣氛的大型片,在這些大型片中,地密爾除了取材於聖經上的故事以外,還加進了一些色情的描寫。好萊塢給他一筆格里菲斯所得不到的資金來攝制場面浩大的影片《十誡》和《萬王之王》。地密爾由於承襲了義大利電影的老傳統,結果成了最能賣座的商業性影片的導演之一。弗萊德·尼勃羅模仿他的例子,替高德溫和梅育拍了一部叫做《賓虛傳》的巨片,這部影片花去了600萬美元的攝制費,雖然風行一時,可是收入卻不過400萬美元。
好萊塢這個驟然之間交了紅運的城市,具有暴發戶們的那種低級趣味,他們建造的豪華的別墅,硬把羅馬的露天劇場和洛可可式的堡壘,天主教的大教堂和摩天大樓結合在一起。這種建築上東拼西湊的誇張趣味連同那種說教式的象徵趣味,在根據勃拉斯哥·伊巴涅茲的原作改編的影片《啟示錄四騎士》里表現得最為突出。這部由雷克斯·英格蘭姆導演、使范倫鐵諾因此成為明星的超級影片在上映收入上打破了紀錄。英格蘭姆在其他影片中——例如在無聲電影末期他將結束電影生涯時在尼斯攝制的那些影片中——也顯示出這種講究形式的作法。
好萊塢在成為國際上的強大勢力以後,它攝制的題材也變成國際化了。在它最賣座的無聲片中,以美國為背景的為數很少。在這些影片中,只有詹姆斯·克魯茲導演的那部極著名的《篷車》直接取材於美國歷史,是一部歌頌開拓西部地區者的史詩。 西部片由於托馬斯·英斯和W.S.哈特的功勞,曾提高到藝術的水平,但此時的西部片,除了象約翰·福特的《鐵騎》這樣極例外的影片以外,又變成了一種廉價影片的同義語,由一些專門迎合平民觀眾的導演和無名的演員粗製濫造地攝制出來。美國電影這種「失去本國特性」的傾向成了極其普遍的趨勢。亨利·金雖然還能按照托馬斯·英斯和格里菲斯的傳統,導演了一部完美的、描寫美國地方生活的影片《孝子大衛》,可是人們不但不鼓勵他沿著這一方向前進,反而導使他去攝制一些流行的言情小說(如《史泰拉恨史》),或者象他以後在羅馬攝制的那些影片那樣,向著義大利那種場面巨大的影片方向去發展(如《羅莫拉》、《白修女》等)。
由於金融資本的國際聯合、審查制度的嚴格、流行小說被有系統地搬上銀幕、明星制度、專為賣座的打算和製片人的拜金主義這些原因,使得美國電影藝術日趨貧乏,這種貧乏和物質的豐富相形之下,顯得更為突出。但美國電影中至少還存在著一個作品豐富的喜劇學派和幾部例外的作品,這些影片幾乎都是由外國籍的導演攝制出來的。萊昂斯·彼雷給美國人培植了對浮華喜劇的愛好,加斯尼埃則是系列影片的創造者之一。除這兩人以外,還可以舉出肖塔爾、阿爾倍·卡普拉尼,以及協助卓別林導演《巴黎一婦人》的阿巴迪·達拉斯特。
1920年以後,好萊塢為了打倒它的競爭者,大量吸收外國籍的優秀導演和演員前往美國。 莫里茨·斯蒂勒帶著葛麗泰·嘉寶來到美國。但他專門為從德國來的演員波拉·尼格麗和強寧斯導演影片。他導演的《帝國旅館》和《罪惡之街》這兩部影片,無論在藝術上或商業上來說,都不是很成功的作品。與斯蒂勒相反,嘉寶在美國卻大走紅運。這位著名的女悲劇演員,確實是好萊塢一棵搖錢樹,同時也給好萊塢的攝影棚帶來了藝術。廣告宣傳使嘉寶成了傳奇式的人物。她所主演的影片片名本身就具有一種宣傳性質,如:《誘惑的女人》、《肉與魔》、《仙女下凡》、《神秘夫人》、《野蘭花》、《接吻》等等。她在傳奇式的故事中表現了歷史上最著名的多情女子。
除了嘉寶以外,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移民,對好萊塢幾乎沒有帶來什麼貢獻。但從德國來的移民,特別是斯特勞亨、劉別謙、馮·斯登堡,卻對美國電影有很大的貢獻。歐洲電影的示範作用,使幾個美國導演傾向於攝制一些藝術性超過商業性的影片。他們之中有幾個確實達到了藝術的水平。有聲電影興起的前夕,美國出現了一批有才能的新電影導演,這些導演在某種程度上開始接替了先驅者的地位。
好萊塢在它歷史上最繁榮時期,它的電影先驅者和歐洲最偉大的電影藝術家,與其說是加以利用,毋寧說是加以排斥。隨著好萊塢的世界霸權的建立,它大部分生產就陷於毫無意義和追求豪華場面的停滯局面。
1927年10月23日,阿蘭·克勞斯蘭德攝制的有聲響、對白和歌唱的《爵士歌王》的第一次上映,標志著電影已進入了它的歷史的一個新時代。有聲技術的運用使電影中復雜的敘事與流暢的對話成為可能,這一切促成了經典好萊塢電影濃重的戲劇化風格。同時這種風格也符合當時的製片廠制度。由好萊塢巨鱷麥克•塞納特創造的製片廠制度客觀上要求電影必須以迎合最廣大觀眾的審美需求為目標,而傳統的被大眾所熟悉的戲劇化美學觀顯然是最好的選擇。類型電影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這些被克拉考爾稱為迎合觀眾「深層集體心理」的影片,通過程式化的情節、類型化的人物,迅速占據了觀眾的視野,科幻、歌舞、犯罪等形式的類型片得以在世界影院中大行其道。
西部片作為最「美國化」的類型片在經典好萊塢時期佔有重要的地位。西部片頌揚、推崇那種粗獷的個人主義和適者生存的精神,體現著善必勝惡的道德理想,因而在美國影壇上長盛不衰。弗雷德•金尼曼拍攝於1952年的《正午》就在很多方面體現了西部片的特徵,或者說是體現了經典好萊塢時期影片的特徵。 然而,《正午》雖然在很多方面有著經典好萊塢的影子,但它決不算是一部地道的經典好萊塢電影。事實上這部拍攝於1952年的影片在好萊塢發展史中扮演著新舊兩時期轉折點的角色。《正午》中最明顯異於傳統好萊塢影片的莫過於對凱恩這個形象的塑造。傳統西部片中的英雄形象往往代表著絕對的正義與公理,而凱恩在影片中卻處在一個尷尬的境地。由於小鎮居民不肯幫助這個曾經保衛他們的警長,使得凱恩的對立方不僅是惡棍,甚至還包括了小鎮居民。影片對凱恩作了大量的心理描寫,他開始思考自己的立場與行為,思考自己的何去何從。《正午》中塑造人物避免了過於類型化,對以往的警長形象也有了一定地顛覆,影片還放棄了西部片一貫的大團圓結局,選擇了凱恩扔掉警徽離開小鎮作為結束,增強了故事的客觀性。
《正午》拍攝於1952年,而這恰是好萊塢黃金時期剛剛結束的時間,好萊塢隨之進入了一段困頓的低潮期。直至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隨著西方社會後工業化、後社會化的愈演愈烈,新的社會藝術思潮泛濫。這些新思潮激盪著人們的思想,改變了人們對於藝術的欣賞取向和接受程度。電影的觀眾群體也發生了變化,經典好萊塢時期電影的風格已不能滿足他們的觀影需要了。四十年代的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運動和五十年代的法國電影新浪潮沖擊和影響了當時的美國影壇,加速了好萊塢電影的變化。於是以亞瑟•佩恩的《邦尼與克萊德》為代表的一批「新式」的影片應運而生,也拉開了新好萊塢時期的序幕。
新好萊塢時期描寫人物的典型手法是,影片中的主人公不再是善惡分明的類型化人物,而是具有更加復雜的內心世界。新好萊塢注重人物的立體化與心理化,增加了影片的層次與深度。新好萊塢電影的敘事特點,即在繼承好萊塢善於講故事傳統的基礎上,將影片的故事納入到廣闊的社會背景中,為影片融入真實性與社會性,使好萊塢電影較之以前更加具有社會意義與深度。
新好萊塢電影還受到歐洲電影的深刻影響。商業電影藝術化、藝術電影商業化成為這一時期電影發展的一個趨勢,許多歐洲藝術電影的處理方法被用於好萊塢電影中。
從經典時期到新時期,電影在好萊塢這塊土地上經歷了半個世紀的演變,無論是故事結構還是人物形象或是觀念意識,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典好萊塢時期的一套手法在當代已不能滿足觀眾的需要,而更善於適應社會時代需要的新好萊塢電影卻悄然占據了觀眾的視線。
從70年代到80年代的過渡時期,新好萊塢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近10年的時間,美國每年生產200部左右的影片,電影與電視爭奪觀眾的競爭已達到平衡。電影保持著10到12億的觀眾,並且有了自己的越來越廣闊的海外市場。據1993年的統計證實,美國電影國內票房收入達52億,發行收入26億。視聽產品的貿易順差僅次於飛機製造出口業,為美國第二大行業。在全年世界銀幕上上座率最高的10O部影片中美國影片佔88部。
好萊塢電影通過自身的調整完成了向後工業時代的過渡,至今仍雄踞世界電影工業金字塔的頂端,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通過對好萊塢的全面考察,有助於我們對日常生活中電影的思考,有助於我們對自己的民族電影的判斷。對一般觀眾來說,可以作為娛樂方式看待好萊塢電影;對電影創作者來說,可以學習好萊塢式商業電影獨特的藝術形式的規則;對於製片人來說,可以從好萊塢式的商業規則中,學習好萊塢的電影理念和運作方式;而對理論家來說,可以通過對好萊塢特性的認識反思的歷史和問題。考察好萊塢的電影史對於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不可不說是有所裨益。
㈦ 求好萊塢經典動作商業電影,類似變形精鋼,鋼鐵俠類的,男主要帥!!
《真實的謊言》
《深入敵後》
《狙擊戰神》
《太陽淚》
《驚天核網》
《虎膽龍威》
《X戰警》
《極限特工》
《諜中諜》
《刺客聯盟》
奪寶奇兵-------------------這個更多的是冒險~不用說了~經典的一塌~
第一滴血系列---------------導演特德.科特切夫不但將動作場面的氣氛拍得緊湊逼人,也將小人物打倒建制惡勢力的內蘊拍得太快人心..
虎膽龍威系列---------------又是老一代經典動作電影~~永遠忘記不了那個渾身是膽滿身帶傷的硬漢。
極限特工系列---------------這是一部"范·迪塞爾影片"...
非常人販系列---------------弗蘭克·馬丁是個專門為黑道人物送包裹的「地下送貨員」這次他發現包裹裡面竟然是一個東方女子,他決定幫這個女孩逃生。
X戰警系列------------------X戰警1是為了被大眾接納而戰,X戰警2是為了生命而戰,而X戰警3則是為了全球的變種人而戰...
生死時速系列---------------憑著《生死時速》的成功及劇中人物的塑造,基努李維斯榮升好萊塢動作片巨星已是不爭的事實...
懲罰者系列-----------------每一部的情節都設定環環相扣,緊張刺激
諜影重重系列---------------這個不用說了啊~太經典的電影了
諜中諜系列-----------------間諜電影的經典...
變臉-----------------------是吳宇森電影事業的另一個高峰,凱奇的電影從來沒有讓人失望過。
殺手47---------------------這不是一部純脆的槍戰電影,但槍戰場面還是值得一觀的
生死狙擊-------------------雖然口碑不佳,但把冷狙擊的戰術「白熱化了」,而且場面賞心閱目
勇闖奪命島-----------------歐美動作電影的始祖...
潛龍轟天-------------------要多火爆就有多火爆~~~
血鑽-----------------------超火爆的動作片..萊昂納多主演~~
御前演出-------------------俄羅斯總理在莫斯科的一場搖滾音樂會中被劫持為人質,一個樂隊的鼓手,他曾經是一個飛車黨,決定去營救總理..
石破天驚-------------------不管場面布局,剪輯配樂還是人物塑造,思想深度都達到了相當的高度..
獨闖龍潭-------------------影片混雜著冷幽默、古怪的情節以及阿諾·施瓦辛格最棒的無敵動作效果,確實很難不欣賞這樣一部快節奏的幽默驚悚片..
空中監獄 ------------------不光是看大場面
火線保鏢-------------------在這個由暴力搭起的芭蕾舞台上,即使是純粹的邪惡也可以帶來很大的樂趣..
斷箭 ----------------------老吳的好萊塢之旅並沒有讓大家失望。
暴力街區-------------------這裡面有電影中最敏捷最流暢的動作。
反擊王---------------------一部冷門的火爆動作電影~!
絕地戰警-------------------地道的好萊塢大片...動作喜劇片~
特種部隊之眼鏡蛇的崛起-----大製作的爆米花電影,但帶來逃離現實的暢快
孤島驚魂-------------------翻拍自著名游戲孤島驚魂..
通緝令---------------------全片出現了大約兩百多種不同的槍支
罪惡之城-------------------罪城;狙殺;黃雜種..
古墓麗影-------------------這部捧紅了安吉麗娜朱莉~
史密斯夫婦-----------------超炫的動作場面、大量的特技、槍戰、飆車、爆炸,這就像幾乎大部分夏季大片的風格..
狼犬丹尼-------------------有人並不看好這部電影
殺死比爾-------------------中國武術指導的傑作。
驚天核網-------------------片中一場海軍陸戰隊救人的場面拍得相當煽情,感人至深。
終極標靶-------------------影壇最受歡迎的動作明星尚克勞德范達米,加上亞洲最知名的導演吳宇森,攜手帶來這出精彩動作大片
真實的謊言-----------------是阿諾·施瓦辛格主演作品中的極品之一,也是詹姆斯·卡麥隆導演作品的又一個里程碑..
霹靂嬌娃-------------------3個強悍女人像男人一樣戰斗。
蒸發密令-------------------只記得是部不錯的動作電影
第二指令-------------------依靠尚格·雲頓和使館里的小批美國海軍陸戰隊員來對付眼前這些兇悍的敵人……
玩命快遞-------------------新生的動作大師,玩的就是心跳。
巔峰殺戮-------------------影片以戶外山峰的雄奇壯麗和驚險刺激的滑雪表演作為賣
火線對峙-------------------集懸念、驚悚、心理和動作於一身..
颶風營救-------------------聽名字就知道是好看的動作片~
赤裸特工
霹靂嬌娃 系列
㈧ 好萊塢八大影業公司的環球電影
一、概述
雖然在好萊塢八大公司中資歷排行第二,並在公司創始階段成為好萊塢實力最強的電影公司,但由於創始人卡爾·萊默爾只用自有資金經營公司,而且旗下也沒有強有力的連鎖影院,到二十年代中期,已經把頭號交椅拱手讓給了新成立的米高梅公司(2010年,由於米高梅破產重組 ,環球當年回歸好萊塢頭把交椅)。而在此後的幾十年裡,環球電影公司更成為好萊塢的二等公民,因為這家公司財力薄弱,也沒有簽下多少明星,擅長拍攝的是《木乃伊》和《弗蘭肯斯坦》這樣成本低廉的恐怖片,以及小城鎮觀眾喜歡看的西部片、通俗劇和系列電影。
到了1936年,環球電影公司的創始人卡爾·萊默爾更是與福克斯公司的威廉·福克斯一樣,失去了對公司的控制權。此後新的當家人切弗·卡丁更是只對小製作開綠燈,公司僅有的明星威廉·惠勒和瑪格麗特·蘇利文也離開了。二戰後,英國企業家阿瑟·蘭克買下了環球電影公司四分之一的股份,這家公司終於改弦更張,開始製作和發行規模更大、質量也更高的影片,包括大衛·里恩的《遠大前程》和勞倫斯·奧利弗的《哈姆萊特》。
直到七十年代,環球才有機會重新回到好萊塢的頂級公司行列。除了從發行喬治盧卡斯的《美國風情畫》上大賺一筆,環球還與斯蒂文·斯皮爾伯格這樣的天才導演合作無間,發行了他拍攝的《大白鯊》、《E.T外星人》等影片,以及後來的《侏羅紀公園》,其他經常與環球合作的導演還有羅伯特·澤米基斯(《回到未來》系列)、朗·霍華德(《阿波羅13號》),2000年之後,環球更成為好萊塢最擅長開發續集電影和喜劇片的大公司,主要作品包括《美國派》系列,《冒牌天神》,《速度與激情》系列,《拜見岳父大人》系列和《諜影重重》系列。
二、大公司中的小公司
環球電影公司創立於1912年6月8日,創始人卡爾·萊默爾是德裔猶太人,後來才移民到美國。最初,他做的是洗衣店生意。但一次旅行改變了他的人生,在芝加哥,他迷上了一種叫電影的玩意兒,在鎳幣影院中流連忘返。不過,精明的卡爾萊默爾從中看到了新的機會,他花費整天的時間默默地統計入場觀眾的數量和票房,最終決定投身電影業。
1908年,卡爾·萊默爾在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的支持下,開設了電影信託公司,不久,為了避開愛迪生的壟斷,拍攝自己的電影,卡爾·萊默爾跑到西海岸,在這里,他充分利用剛剛興起的公眾對於對明星的熱情,炮製了不少賣座片。
1912年,卡爾·萊默爾把八家小電影公司合並到自己的公司里,環球電影公司成立了。與比它早成立一個月的派拉蒙不同,環球的主要興趣在於製作影片,而不是經營連鎖影院。1915年,佔地230英畝的環球製片廠建成了,而為這個龐大影城提供電力的正是卡爾·萊默爾曾經的敵人愛迪生,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環球公司的製片廠都是好萊塢規模最大的,而且對遊人開放。
早在二十年代初,卡爾·萊默爾就以任人唯親著稱,環球電影公司里與他沾親帶骨的就有70人,此後,他還力排眾議,任命自己21歲的兒子小卡爾·萊默爾擔任公司的總裁。1925年,負責製片業務的總經理歐文·薩爾堡因為工資問題沒有與卡爾·萊默爾談攏,轉投米高梅,這件事給環球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就是米高梅此後取代了環球製片業老大的位置。
小卡爾·萊默爾抱負很大,他不但勸說父親開始收購和建造電影院,還進軍高質量影片的製作,出品了《演出船》和《百老匯》這樣耗資巨大的歌舞片。1930年,環球製作了公司第一部全彩色影片《爵士之王》。
但恰恰就是這些高質量影片,給萊默爾家族帶來很大麻煩,因為環球公司是在大蕭條時期進行擴張的,所以很快就遇到資金問題,從而不得不向銀行貸款。到了1936年,因為無法償還貸款,萊默爾父子把公司拱手讓人。此後,環球公司沒有多大起色,以製作怪獸電影為主。1952年,德卡唱片公司接手環球,公司製作經費依然捉襟見肘。
三、不斷易主,也不斷壯大
還是在1950年,美國音樂公司(MCA)經紀人盧·瓦澤爾曼就為他代理的明星詹姆斯·斯圖爾特與環球公司簽下一個合同,就是詹姆斯·斯圖爾特為環球拍攝《溫徹斯特73》,主要片酬從影片票房中提成。到了1958年,美國音樂公司又買下了環球電影公司佔地1.5平方公里的製片廠,兩家公司越走越近,美國音樂公司的客戶多麗絲·戴、拉納·特納和加里·格蘭特都成了環球的簽約演員。
1962年,美國音樂公司合並了環球,新公司名為MCA環球,新東家帶來了環球夢寐以求的東西,美國音樂公司所有的客戶,包括導演和明星,實際上都可以為環球所用,環球在將近40年後,終於有望回到一流電影公司行列中。但這還是來得太晚了,因為電影觀眾流失得太快。
七十年代,環球雖然推出一系列的重量級影片,包括《機場》、《騙中騙》、《美國風情畫》和《大白鯊》,但環球還是成了一家以製作電視節目為主的電影公司。
為了給廣播和有線電視事業籌集更多的資金,美國音樂公司的掌門人瓦·澤爾曼把環球賣給了日本公司松下電器,然而,巨大的文化差異令新東家無所適從,五年後,松下把環球轉賣給加拿大釀酒巨頭西格拉姆公司。西格拉姆公司得到環球後,躊躇滿志,一心要打造一個媒體帝國,在1999年又收購了寶麗金和另外幾個娛樂企業,但不熟悉娛樂業的西格拉姆很快就為盲目擴張付出了代價。
2000年,來自法國的水務集團維旺迪成了西格拉姆的主人,維旺迪顯然非常重視環球,因為合並後的新公司名就是維旺迪環球。2004年,維旺迪債務纏身,不得已又把環球電影公司80%的股份賣給了通用電氣公司,通用電氣把環球和旗下的全國廣播公司捏到了一起,成立了新公司NBC環球,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雖然從八十年代開始,公司的所有權幾年就改變一次,但環球電影公司在朗梅耶的帶領下,回到了好萊塢一流公司的行列中。主要通過與安布林和摩根溪流這些有實力的製作公司的合作,環球拍攝了一大批賣座影片,包括《侏羅紀公園》、《角鬥士》、《木乃伊》系列,以及《冒牌天神》和《金剛》等。雷德利·斯科特(《美國黑幫》)、保羅·格林格拉斯(《諜影重重》第二和第三部)和賈德·阿帕托(《四十歲老處男》和《一夜大肚》這些傑出導演都與環球多次合作。2007年,環球電影公司有六部影片北美票房過億,海外票房也超過了10億美元。
㈨ 現在的好萊塢商業大片有哪些好久沒看電影了
2009好萊塢十大電影【Dragon Ball 龍珠真人版】 2009年3月13日上映 http://www.henkuai.com/s?word=Dragon+Ball+%E9%BE%99%E7%8F%A0%E7%9C%9F%E4%BA%BA%E7%89%88 【巫山歷險記】2009年3月13日上映(北美) http://www.henkuai.com/s?word=%E5%B7%AB%E5%B1%B1%E5%8E%86%E9%99%A9%E8%AE%B0 【反抗軍】 http://www.henkuai.com/s?word=%E5%8F%8D%E6%8A%97%E5%86%9B 【守望者】2009年3月6日 http://www.henkuai.com/s?word=%E5%AE%88%E6%9C%9B%E8%80%85 【冰河世紀3】2009年7月1日上映(北美) http://www.henkuai.com/s?word=%E5%86%B0%E6%B2%B3%E4%B8%96%E7%BA%AA3 【終結者4救世主】2009年5月22日上映 (北美)類型:動作,科幻 http://www.henkuai.com/s?word=%E7%BB%88%E7%BB%93%E8%80%854%E6%95%91%E4%B8%96%E4%B8%BB 【X戰警前傳之金剛狼】 http://www.henkuai.com/s?word=X%E6%88%98%E8%AD%A6%E5%89%8D%E4%BC%A0%E4%B9%8B%E9%87%91%E5%88%9A%E7%8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