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第一部是大話西遊,當初在念高中,在鐵路中學的教室里,還記得那時是一個周六的下午,課後很多同學沒回家,我們住校,於是有人打開了電視。
當初看呢說實話看美女去了(笑)— —覺得朱茵好漂亮,周星馳為什麼這么演孫悟空,為什麼沒有其他妖怪,情節跳得很快,搞不懂當一部喜劇片還是一部武打片看,男生不是都有一個武俠夢嗎,可md完全看不懂(傻笑......)
後來草草結束了與同學的觀影,說實話一點沒看明白,也記不得看了些什麼...可後來當自己一天天長大,高考了,進大學,擺脫了繁重學業的自己突然想起了差了一些什麼事情,這些事是對高中學習生涯的補償— —其中一個就是這一部未曾看懂的《大話西遊》。
於是一個人,在大學寢室,安安靜靜的二刷。這之後,似乎覺得好看了,似乎明白了些什麼道理,某些未知的情緒在波動,覺得心裡不再平靜,想著當初錯過的很多的事和很多的人......
這之後呢,又三刷、四刷這一部星爺經典的電影,似乎懂得了許多,是我印象里看的第一部周星馳電影,也是最好的一部。
那個時候家裡窮,根本接觸不到電視,更別說看了,我記得看第一部的還是無聲的黑白版電影,很多人一起看的那種,還花了五毛錢,別提多開心了,雖然說五毛錢是當時不小的一筆錢,但出於好奇,還是去看了,也許是少年的無知,我還問我爸這人怎麼弄進去的。也沒有正面回答我,也許也不知道吧!那時也沒有人嘲笑我,放到現在可能就貽笑大方了吧!
周星馳的電影一開始我很少看,都是跟著爸爸媽媽他們看抗戰劇,也喜歡看那些抗戰的影片,就覺得痛擊日本鬼子看著心裡舒服,誰叫他們殺了那麼多中國人,看這些能燃起我的愛國慾望。真正解除到星爺影片的,還是我在朋友家中無意看到的《功夫》,哇!那時候真的覺得好看,回到家又看了一遍,時不時還用粵語說兩句,「包租婆,為什麼突然之間沒水了呢」也就是那時候起,我慢慢喜歡上了星爺的影片,基本所有的影片都看了幾遍,每一部都是經典,而且看不厭,有喜歡還沒看過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真心不錯
我看的第一部周星馳的電影是《整蠱專家》
記得小時候是在隔壁的鄰居家看的,那時候看電影都是用錄像帶放的,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還不太懂事只知道裡面的劇情因為誇張而 搞笑 ,看到周星馳飾演的車文晶穿著很氣派來公司上班,那些坐在我身邊的大人就會哈哈大笑,當時搞不明白這有什麼好笑的,長大後再這部電影後才明白原因。
這部電影可以說給我們帶來了歡笑和童年時的記憶,小時候看就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整蠱專家和整蠱之霸在李子雄飾演的麥克基的訂婚典禮上耍出各種整人技巧的畫面,特別是他們所拿出的那些整人寶貝,像慚愧棒棒糖吃了就會對生前所做的錯事感到非常慚愧,都會讓人大笑。
看周星馳出演的第一部電影是《群星會》。星爺是作為一個小故事單元的人物與吳孟達一起出現的。在一場拍賣會上,西藏的九轉靈童被一位老富商鄭先生所得,九轉靈童具有神奇的力量,它將老富商多年的腿疾治好。這時兩名小偷:小丙(張衛健飾)和小堅(夏雨飾)來盜取寶物,不慎觸發警鈴,小堅拿著寶物逃走了。在逃亡路上小堅挾持了憨厚老實的火車司機阿倫(溫兆倫飾),被女刑警盈盈(何婉盈飾)一路追逐,在槍戰過程中,觸發了九轉靈童,時空扭曲,將三人帶到了古代。他們被當做奸細被蒙古族抓獲,在逃跑過程中被楊過(劉德華飾)與小龍女(陳玉蓮)所救。小堅與盈盈學了一些楊過與小龍女的武功,在爭奪過程中,九轉靈童又將他們帶入了《決戰紫禁城之巔》中,葉孤城(鄭少秋飾)正與西門吹雪決斗,他們的到來破壞了這場決斗,盈盈與阿倫決定挽回局面,此時小堅已被葉孤城所騙,小堅代替葉孤城出戰,後為陸小鳳(劉松仁飾)所敗。三人再次啟動靈童,穿越到了《蓋世豪俠》,結識了段小飛(周星馳飾)和仆從(吳孟達飾),段小飛喜歡盈盈,但被拒絕,段小飛教了阿倫一些武功,好對付小堅。在穿越過程中,小堅起了壞心思,一心想做皇帝,並想娶盈盈為妻。他們穿越到了《流氓皇帝》中,經過前皇帝(鄭少秋飾)的幫助,最終打敗了小堅,阿倫與盈盈也穿越回了現代,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是看的星爺最早的一部電影,雖然只是客串,那時星爺還是很帥氣, 搞笑 的。
1989年,在電影院看的《義膽群英》。由張徹指導,姜大衛、李修賢、陳觀泰、午馬、黃沾、恬妞、鄺美雲、成奎安、周星馳主演。當時的星爺還沒有開始無厘頭風格。只是覺得他在劇中挺帥,很講義氣,很執著,但最後死的也挺慘。後來又看了《小偷阿星》《捕風漢子》《龍的傳人》《賭聖》《賭俠》《鹿鼎記》《新精武門》《逃學威龍》《破壞之王》《食神》………………………………超級喜歡星爺電影,但今年的《新喜劇之王》確實不咋地。但還是非常期待他的新作品!
說起周星馳電影太多了,你問我看過第一部是哪個那時候我還年輕,我也很直溜,真忘記了,但是要是說喜歡哪一部馬上就能想到周星馳的 【大話西遊】 永遠的經典。
在那個時期朱茵依然是女神,周星馳依然是那麼無厘頭,女神與無厘頭大師合作的大話西遊,在當時的環境和 社會 ,應該沒有幾個人能看懂。
整體的愛情重頭貫徹到結尾,愛情不是說你要就能得到的,有些時候真愛是不會被現實給採納的, 如同一句話:當我放下禁錮才能愛你,只有我帶上禁錮才能保護你。
結局雖然是美好的,但是故事裡的紫霞只能做個燈芯。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個愛人在當候。
我印象中應該是《百變星君》,影響最深刻的就是最後的變身,星爺變成黃衣老太太,最 搞笑 的是趕緊看看自己的寶貝還在不在哈哈哈,整體我觀影感受就是神奇,把普通人改造成超人,隨心所欲對抗壞人。小時候覺得英雄是什麼?就是打壞人,打怪獸。長大後發現都是臭狗屎,活著最重要,適應最重要。
隨著長大發現星爺始終童真,像是長不大的孩子,內心有一片自己的世界。而我們,隨波逐流,離自己的夢想,漸行漸遠漸無書。而最無奈的是假設自己將希望給予如果當初,那麼人生註定可悲。
所以不得不一面艱難生活,一面懊悔不已。人生沒有百變,百變的是世間萬物
我看的第一部周星馳電影好像是《大話西遊》
劇情悲喜交加,裡面的人物看似有選擇實際上無路可退。還記得影片中的經典橋段嗎?不只有告白那段,還有影片中「那個人樣子好怪」,「我也看到了,他好像一條狗」。生又何哀,死又何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萬般無奈,千般不舍,可終究抵不過現實的殘酷。
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在看《逃學威龍》《百變星君》《唐伯虎點秋香》等作品的時候,就被他的無厘頭 搞笑 所吸引,從此喜歡上了這種風格。
大眾對他的評價可謂是兩極分化,喜歡的很喜歡,討厭的很討厭。有人覺得這種喜劇風格很與眾不同,有人卻覺得此種風格毫無意義,嘩眾取寵。這正印證了那句話。「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我覺得每一個人都不會被大眾完全認可,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我覺得這種喜劇風格只有周星馳本人能夠完美的演繹出那種他自有的獨特風格。喜劇中又摻雜著悲情。《功夫》也是一神作。
作者:餃子料
《唐伯虎點秋香》這部電影是周星馳在1993自導自演的一部 歷史 喜劇,該片一經上映就獲得了當年的香港票房冠軍,但我看這部片的時候已經在世紀之後了,那時候我還生活在鄉下,DVD和小霸王是為數不多的生活 娛樂 工具。
在多年前周星馳的風評還遠沒有現在這樣風頭無兩,在我們的父輩那代人對於香港喜劇有著近乎本能的抵觸,但周星馳的電影給了很多文化貧瘠的內地孩子新的想像,那種關於穿越時空、才子佳人的美妙幻想。
溫故整部影片我們不難發現,盡管歲月匆匆但周星馳留給我們的笑料仍取之不盡,很多網友時至今日還拿著「真可惜,被他搶先一步呀!」「沒有天賦就不要學人家畫畫!」等梗調侃生活,而周星馳版的唐伯虎也成為了一代人心中的烙印。
星爺的這部《唐伯虎點秋香》被稱作無厘頭喜劇,無厘頭一詞固然可以作為對於喜劇的褒義詞,可每一部電影的最為本質的卻應是其作為文化作品的一面,所以與其將周星馳的作品歸納到無厘頭當中,不如將其稱之為「後現代文化」的傑出象徵。
在《唐伯虎點秋香》最開始的時候,周星馳描繪了一個家境殷實的貴族生活現狀,他的八個嗜賭成性的老婆讓自己頭疼腦裂,而醉心於藝術創作的唐伯虎因為得不到身邊人的認可而鬱郁寡歡,再加上貧瘠生活的困擾,使得才氣無雙的唐伯虎身陷囹圄。
只是這些現狀都被周星馳以一種誇張化的解構方式來表現出來,所以給大眾留下的影響就彷彿周星馳生活在一個高度假定的喜劇世界中,但現實極有可能比這殘酷的多。
最終在經歷了一系列的風波之後,唐伯虎認為自己終於找到了真正的佳人,但是就在抱得美人歸的一剎那,他又遇到了之前的人生難題。
歐亨利式的喜劇結局在周星馳的影片中常常有所表現,而這種喜劇形式我認為正是周氏喜劇的核心。
到當前為止我們會發現,周氏喜劇的很多東西在走向溯源的道路,當初在泰斗林立的港片時代闖盪期間,周星馳恐怕尚未清楚自身的喜劇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但是隨著周星馳本人的年齡漸長,我們看到他又在重新找尋過去的東西,這一動機從《新喜劇之王》《功夫二》以及西遊系列中已經顯露無疑。
正如同《唐伯虎點秋香》結局所對象的那樣,在秋香提出猜拳要求前他是興高采烈的,但在知悉秋香要同他猜拳之際竟然昏了過去,這一幕讓熒屏內外的人都啼笑皆非,故事以此謝幕退場。而唐伯虎之後的生活我們也已經無從過問。
Ⅱ 為啥看周星馳的電影會哭呢
周星馳的電影用盡了無厘頭方式來搞笑,當我們看第一次的時候笑了我們是接受了這種表現形式,當我們看哭了是因為電影這種形式帶入感極強,和音樂一樣我們「入套」了。我們從角色中看到了一個人,或是自己或是想像中的一個人,我們願意把感情往上面靠,加上小人物的可悲,會有不同的感悟。感性多一點的人很容易就此哭泣。
Ⅲ 星爺的哪部片子是最經典的
我看了其他人的回答,大部分答者都認為星爺最經典的電影是《大話西遊》沒錯,我自己也是這么認為的!我為什麼這樣認為呢?請看以下我的回答:
記得在小時候(讀小學),我當時是通過在村裡邊那種露天的投屏電影看到了星爺的這部《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作品,當時在現場觀看這部電影的人有很多,因為我個人比較喜歡看古裝片,這部電影開頭就出現了古裝人物,所以當時我從頭看到了尾,當時看完這部電影的感覺就是很羨慕那些生活在這么一個神話背景下的人們,會武功、有神仙、會時光倒流等精彩瞬間。
當時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就去集市上購買這部電影的光碟,想買回家用DVD機再次觀看此電影,看完後真的是回味無窮啊!因為在這部電影中,紫霞仙子(朱茵飾)的回眸瞬間美,加上至尊寶(周星馳飾)的蓋世英雄的帥,這兩位真的可以用郎才女貌來標配了。
看完這部《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後我才知道,原來關於這部電影還有它的第二部續集《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
一部電影之所以能夠稱得上經典,一方面在藝術上,有前所未有的創新。另一方面在文化影響上,被後世電影創作者所模仿,甚至形成一種文化現象,符合這兩點的周星馳電影首推 《大話西遊——大聖娶親》 (之後簡稱大話西遊)。
這部由西安電影製片廠與香港導演劉鎮偉合拍的電影,在藝術上,被稱為後現代電影藝術的典範。所謂後現代藝術就是對傳統經典模式的顛覆和反叛,《大話西遊》對傳統經典的顛覆是徹底的。
首先,對孫悟空、唐僧等人物的塑造,顛覆了傳統人物設定。 傳統西遊故事中的孫悟空從妖猴成為斗戰勝佛,經歷的是思想上的洗禮。而《大話西遊》的至尊寶從土匪到取經人是有過沉痛的 情感 經歷,後者更強調的是個人 情感 體驗,這與強調取經大業普度眾生的原著大相徑庭。
在形象設計上也有很大差別,原著孫悟空一出生就不同凡響,可以稱猴王;可以東海借神兵;可以大鬧天空…..而《大話西遊》的至尊寶是一個土匪出身,成為孫悟空之前是一個普通草根。前者是英雄到聖人,後者是從小人物到英雄。
其次,前所未見的敘事結構。 中國人傳統習慣的是線性的敘事結構,所謂線性就是根據時間發展的順序講故事,我們看四大名著都是線性結構。而《大話西遊》卻是看似混亂的敘事結構,這也是為什麼電影在最初的幾年票房低迷,習慣了傳統敘事的電影觀眾無法在一個線性環境里理解一個非線性的故事。
根據創作者意識思想的流動創作作品,是後現代藝術的一種重要的形式創新。《大話西遊》的故事是以500年為界,藉助現代物理學的平行空間理論,交叉敘事,兩個時空的區分模糊不清,這種模糊結構更加劇了觀眾對現實的聯想。
再次,藉助世俗化的語言表達解構了原著故事的「崇高性」。 解構是後現代藝術的核心概念,後現代天生的使命就是要顛覆傳統已經成型的一切。原著的取經行為是神聖的,在《大話西遊》中我們看到的人物都是滿口現代詞彙甚至英語。比如唐僧對孫悟空說:我告訴過你不要亂丟東西,丟東西會破壞環境。唐僧稱觀音為:觀音姐姐。在勸說孫悟空取經時唱了一首美國愛情電影《羅馬假日》里的插曲《only you》。孫悟空口中:「I 服 了you」;「look」。
不過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大話西遊》在解構了經典西遊故事之後,自身又成為經典被後人模仿、借用。
我們看到自《大話西遊》之後出現了「大話三國」「大話水滸」、大話 歷史 等,一時之間,大話模式成為文化領域的流行現象。《大話西遊》中的經典台詞在各種文化文本中流傳,長盛不衰幾十年,《大話西遊》的衍生產品也是鋪天蓋地。不誇張的說「大話」模式成為當時藝術消費品化的助推器。
到目前,眾多《大話西遊》的模仿者都沒有能夠超越,他們所做僅僅是對周星馳版本的簡單仿製、抄襲。
《大話西遊》在周星馳本人心中也難以超越,之所以這么說,我們看之後周星馳導演的《大話西遊——降魔篇》、《大話西遊——伏妖篇》中依舊明顯的看到1995年版《大話西遊》的細節和路數。
最後,我們從 歷史 的角度來看,周星馳的《大話西遊》是在中國文化轉型的節點上出現,符合了彼時的文化心理、文化環境。只要 歷史 在前進,一定能有新的作品來解構、超越《大話西遊》。
星爺的每一部電影都是經典,以前喜歡看,現在還是經常看,回味經典!我最喜歡的是《賭俠》,是1990年上映的一部香港影片小的時候和家人一起看那個時候覺得很 搞笑 ,但是後來才知道裡面的內容詳情,現在看都能背出來了。在那個年代,星爺雖然已經出演了好幾部電影,但依舊還算是一個新人,星爺以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在賭片中闖出自己的一席之地,這樣的成功離不開他無數的努力和奮斗,所謂萬事開頭難,歷經千辛萬苦走出了自己的路。
電影是星爺首次和劉德華演出,兩個人各有千秋。兩只小可愛還意外的有點像,特別是眉眼很像,星目劍眉,一臉英氣,這部劇中星爺自知自己有特異功可以贏來錢,但是卻不應供私人享用,所以想拜賭神為師,去找刀仔(劉德華)引見,兩人相遇。互展計謀絕技,真會各有所長。
兩個人一起面對困難險阻,相互扶持,相互信任,正是現在需要的,沒有那一個人面對困難會跑掉,記得最清楚的就是刀仔(劉德華)借了20元錢,突破電子高 科技 ,蓋過透視眼,星爺神助贏回千萬。劇情中起伏不定的劇情,節奏把握很好,情節緊湊,能給人緊張刺激而又熱血沸騰的感覺。
星爺 搞笑 的性格,有的時候還會有害羞,為了恢復自己的特異功能需要讓自己喜歡的人給他溫暖。
希望大家喜歡。
現在看來星爺的電影基本都能經得起時間和觀眾的檢閱奉為經典,只不過各花入各眼,本人最喜歡的是《喜劇之王》和《功夫》。星爺用前者表達了對於演員這個職業的尊重和敬仰,以及人要有夢想才能看見更遠的地方。後者讓我們看到星爺對於功夫的熱愛和堅持,而且他給觀眾展現了不同以往功夫電影的元素。
另外,《西遊降魔篇》的出現用一種另起爐灶的方式講述西遊故事,而且還經得起推敲。就像劉嘉玲對星爺的評價「我覺得他還有很多沒展現的東西」。
所以星爺的經典來自於觀眾的始料未及和驚喜。
在我心中,星爺最經典的電影是《喜劇之王》,沒有之一。
第一遍看很早,應該是高中的時候吧,那時候只覺得好笑,也為片中「我養你啊」的台詞感動。
後來長大一些再看,關於好笑和 情感 的部分,還是覺得好,但比這更好的,是影片對於尹天仇這個小人物的刻畫。
毫無疑問,尹天仇的身上很明顯有星爺的影子,《喜劇之王》也是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電影,講的是一個不成才的小演員追夢的故事。
這個故事,起初你會看成是勵志片,肯定奮斗,肯定執著。
但只要你細看,細細品味,就會發現它在表面勵志的外衣下,其實有著比較灰色的一面。那就是如果一個人的能力就是無法與其夢想匹配時,那麼這個人該如何自處?我們又該怎麼看待這樣的人?
片中的尹天仇就是這么個人,他有著大而無當的夢想,他很執著,但最終他的奮斗並沒有成功,他還是回到了街坊劇場,他的舞台只有那麼大。
影片在最後段落神奇又毫不違和地跳轉到一個卧底的故事,尹天仇作為一個卧底是失敗的,他的演技全面崩塌,那一刻,他多少意識到了自己的天真。
是的,《喜劇之王》講述的是一個小人物失敗的故事,是一個沒有神話的十分現實的故事。這個故事裡沒有奇跡,也沒有絕望,有的只是一段過程。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恰恰因為尹天仇最後沒有成功,才更加凸顯了奮斗和執著本身的價值。它們是無需獎賞和肯定的一種精神,它們本身就是一種擺脫了世俗意義的成功。
從這個角度講,《喜劇之王》是一部反勵志的電影。
它通過對傳統「勵志」的反叛,樹立起一種更純粹的「勵志」,那就是努力去做,不在乎結果。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唐伯虎點秋香》
也許《大話西遊》的愛情故事讓我們難忘,那句經典的台詞一直縈繞在耳邊。
但我更喜歡《唐伯虎點秋香》,因為這部電影的每個角色都是那麼飽滿,從頭到尾的 搞笑 ,每個人物的台詞都堪稱經典。「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真的是看一次笑崩一次,當年的我還不知道星爺是講粵語的。(囧),不得不感謝那位配音老師石班瑜老師的偉大!!!
電影里,華府的每一個人都是笑點。智障的兩位少爺,刁鑽的華夫人,就連小強都戲耍的可愛。
更是塑造了天下第一奇毒「一日喪命散」和「含笑半步癲」, 搞笑 的是「含笑半步癲」不需要冷藏,沒有防腐劑,除了毒性猛烈,還有點好吃。(囧)。電影里每幾分鍾出現的梗猝不及防地讓你笑到缺氧。
唐伯虎有小市民的一面,他化身華安,為了追求華府中的秋香姑娘,他也有大才子的一面,讓他可以最後能夠抱得美人歸,這部喜劇電影無厘頭的讓你不覺得任何突兀,每分每秒享受電影的每個鏡頭,每個人物的塑造,每段劇情的推進。給無數個6666....
印象最深的就是星爺的《大話西遊》。96年的時候,電影院里只看了上部,明知道有下部卻很久都沒有看到,所以心裡一直惦記,那種心情直到現在仍然記憶猶新。第一次看周星馳那種無厘頭搞怪電影,確實被吸引了,說實話,當時根本沒有看到電影的深度。只是感覺好玩, 搞笑 ,逗的都不行不行的了。
長那麼大從來沒有看過一部那麼 搞笑 的電影,在我的認知里,那就是最經典的。也許人跟人回答的肯定不一樣,但我覺得能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對於我來說就是最經典的。二十幾年過去了,電視里重播的時候我仍然會停下來看一遍。
我想跟我有同感的人一定很多,那個年代可玩可看的真的太少了。真正能留在我們心底的好影片就更少了,感謝《大話西遊》感謝星爺,陪我度過了那麼美好的一段時光。
我覺得是那部星爺當演員的那部,你們說呢
這部算是經典中的經典!
唐伯虎點秋香
Ⅳ 星爺電影再次回首你哭了嗎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里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愛上星爺的電影就是因為《大話西遊》,一開始就是簡簡單單的當成一部無厘頭的喜劇看看而已,倒也沒什麼感覺,隨著年齡的增長,再來看的時候,內心深處無風起浪,驚心動魄處唯有自知。再也笑不出來的時候,淚卻縱橫交錯,那些陳年往事就不自覺的被翻曬,曾經的喜怒哀樂雖已化作風輕雲淡,可是每一步心裡路程的刻骨經歷,仍然鐫刻在心,不過都是自己的,與別人無關。彷彿都已淡忘,可是看了是似曾相識別人的故事,就一定綳不住的痛起來。
星爺的電影就是這個樣子,平凡人的平凡之路,可是每一個人的人生或多或少的都會又那麼一個交集,所以這就是他的魅力所在,看他的電影也就不再看看浮誇的表面,而是領悟其內在價值感,找尋自己的影子。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里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里,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 健康 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對星爺始終懷著極大的敬意,但說真的,現在有點不安。在美人魚(包括美人魚)之前,星爺所有的獨作都是勝者,可最近的一部片子新喜劇之王的撲街,讓我不安。在此之前,回首星爺其它的影片時,是帶著一種常勝王者的死忠粉的心態去回顧,所謂盛世回顧過往,是在一種純享受和純自信的情況之下,品味一代喜劇之王的作品。但……王者出現了撲街作,我們這些粉絲的自信感,有所下降,欣賞過往作品時,心態多多少少會受影響……笑著哭時,也會有所擔心星爺會不會氣泄了之後,迅速變成昨日黃花?這個時代,盛衰之變真的很快,不要有什麼奇怪。這是一個王朝,如同玄宗初年懷初唐和玄宗末年懷初唐的兩種感覺肯定完全不一樣。情懷這玩意是個雙刃劍,有經典就有情懷,以情懷向經典致敬再拍經典續……有時的結果是經典和情懷一起滾蛋了。劉大導演的大話三的失敗就是明證,現在,還有誰提大話三?星爺的開創式的時代在功夫之前,功夫之後,星爺就累了,作品體現出的,就是一個人懷舊思古了,這些年,星爺深居簡出的,對時代的敏感度肯定有所下降了。綜上所述,看星爺電影,還是會有所感動流淚,但以後的流淚,恐怕又要夾雜一些過往不敗時代的懷念。
周星馳之所以被稱為「喜劇之王」,不僅是因為他的電影很 搞笑 ,更多的是他把一個很悲傷的故事的結局一改,使之成為一個圓滿的故事,但是這些結尾一般都帶一點奇跡的色彩,當電影看可以,現實較真起來,那是說不通的。
譬如長江七號裡面的民工,家境清寒,白天在工地上賣力氣,晚上還要去撿破爛,沒有老婆,房子又壞,每天吃的很差,還要受老闆的脾氣。所謂的窮苦,大概就是如此。如果僅僅是這樣,那麼雖然窮苦但至少還溫馨,孩子卻在學校里受盡冷眼,即便這個時候,周星馳還不忘教育孩子做個好人。
但是,事實更加殘酷,周星馳在電影卻是因為工作而死了。我想,任何一個做這樣危險工作的人,都有這樣的一種危險吧,譬如挖煤礦工,稍微不注意就會有生命危險。但周星馳最後卻被七仔救活了,這是讓所有觀眾最歡喜的,所謂的喜劇不過就是如此吧。然而,我們再看看現實,現實中有七仔嗎?沒有!所以,,原本貧苦的家庭的頂樑柱卻倒下了,小狄終將成為一個孤兒,這才是真實的一面。如果不是周星馳將結局變得魔幻一點,看這部電影,又怎麼會不就眼淚,這就是真正的喜劇。
再看《少林足球》,一群「咸魚」為了夢想而奔波,最終卻遇到了大敵強雄。隊友們都被注入葯物的魔鬼隊給摧殘,都受了重傷,甚至於死亡。強雄說裁判和球證都是他的,而他的隊員也是殘暴不已,這種情況下,周星馳的足球夢必然賽季報銷。
而這個時候趙薇出現了,一個太極扭轉局勢。我們可以說趙薇出場以前的劇情發展雖然誇張但至少靠譜,但最後趙薇的出現卻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現實中,太極的威力有那麼大嗎?可以扭轉乾坤嗎?顯然不能,於是周星馳用了這種方式將原本應該是悲劇的故事變成了喜劇。
如果沒有這個安排,那麼少林足球隊就將被強雄給折磨死,他們不過是普通的追夢人,是 社會 底層的小人物,這樣的遭遇,公平么?想想我們大多數人在成長歷程中遇到的強有力的挫折,是不是悲從中來?
最後想說的就是《喜劇之王》,如果不看結尾,喜劇之王是很悲慘的。一個龍套,一個妓女,兩個底層人物的生活。尹天仇最終被杜鵑兒給放棄,一個人落寞,還有老婆要養。
而吳孟達讓他當卧底,賺取線人費。這對尹天仇來說,不僅是為了錢,也是為夢想。但最後結局十分假,一個從未接觸過槍支的人,卻能在關鍵時刻擊斃三位黑 社會 的人,可能么?所以,劇情應該是改動的。
真實邏輯來講,尹天仇應該是壯烈犧牲,留下了柳飄飄一人獨守家門。只不過,周星馳讓這個結局變得完美,變成了喜劇。
喜劇,不是 搞笑 ,而是讓殘酷的現實變成一個美好的故事,符合觀眾心中的大團圓的慾望,但真實的情況永遠要殘酷的多,這也是為何周星馳能夠成為喜劇之王的原因。
星爺的電影可也說是從小陪伴我們一起成長,他的電影很多人看的不是一遍兩遍,可每一遍都給了我們不一樣的感受。而我們細思星爺的電影為何能給我們帶來如此大的藝術享受呢?
一個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離不開當時的時代背景。星爺的電影主要出產在90年代,那時我們才改革開放十幾年,當時很多的觀念都是保守,藝術領域更注重嚴肅性和邏輯性,容不得天馬行空的想像。就連當時《西遊記》的女演員演妖怪,露出了肩和大腿都感覺失身似的受到奇恥大辱的年代裡。星爺的電影一反嚴肅性,也無厘頭和無邏輯性的叛逆贏取大批觀眾的心。
星爺電影中角色的經典塑造。想起他的電影同時也會想起如花 包租婆 等一大批深入人心的配角。同時星爺演繹的那種小人物為夢想努力,擊中了那個時代很多年輕人的心;不管是面對愛情的至尊寶,還是在校園里吊二都周星星,更或者是永不言敗的周星馳,都有我們相似的影子。
更重要的一點是星爺個人的努力,星爺從小就有演藝夢。曾拉著梁朝偉一起報考香港無線電班,有心報考的星爺考不上,無心入行的梁朝偉先入行。前期在夢想的破碎中,使星爺的電影能讓人感受到人物面臨生活的困難,心理的壓抑,最終釋放從中獲得巨大的心理快感。
以前看周星馳電影總笑,現在看周星馳電影忍不住落淚!
碰觸到卓別林級別喜劇的門檻了,通篇令人捧腹大笑,看完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繼而能引導觀眾去主動思考。
適合不同年齡段觀看,能觸發不同的共鳴,其刻畫愛情的時候融入了很多中國傳統神話愛情故事的浪漫色彩,某些台詞有加入了些西方戲劇的元素,整篇看下來浪漫色彩十足,很符合中國大眾文化對於愛情的理解。個人覺得是周星馳最好的作品了。
年少時,不懂周星馳喜劇里,隱藏的悲傷。現在,越來越現實的我們,終於讀懂了悲劇,卻讀不懂周星馳電影里的,那些童話了。看到星爺最近的照片,眼淚嘩嘩的流了下來。
周星馳捐款捐骨髓捐到白發,捐贈3000萬地震款。身兼演員、導演、編劇、製作人和商人等多重身份於一身的周星馳,是華語影壇的標志性人物之一,而其卓越的喜劇天賦和表現力更是被譽為中國版「查理·卓別林」。星爺已經老了。他面對流言蜚語,他選擇沉默。他不屑於去解釋,因為他傾盡一生追求的,只是一句話:我是一個演員。周星馳歷經磨難,洗凈鉛華,也許他一頭白發的真正原因真的是:他老了,他累了。
再來回憶周星馳年輕時帥帥的樣子。
首先,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相信小時候看周星馳電影時候看到的都是 搞笑 ,到長大後重溫時發現 很多時候都是辛酸 ,比如 《喜劇之王》 中尹天仇在面對柳飄飄時候自卑不敢面對。但是他有勇氣面對柳飄飄時候說出我養你啊,又被柳飄飄的一句先照顧好自己吧。看喜劇之王,怎麼看都是星爺的影子,眼裡是他無厘頭風格的喜劇,或者說像是鬧劇,腦海里浮現的卻是他當的那個宋兵乙,是他訪談中對電影的那種執著的愛,演員是怎麼煉成的。所以, 沒有歡笑,多了悲傷 ,簡單點,那可能就是情懷吧。
當然,還有《 長江七號 》。《長江七號》再次突破了星爺以往的風格,我個人會更加喜歡這部電影,因為這個故事很貼近自己的生活,我們都有一個平凡而偉大的爸爸,他們干著最累的活拿著最干凈的錢,只為了讓自己的孩子過得好,但是這部更讓人驚訝的是,劇中的小男孩竟是一個小姑娘扮演的,而當時我們都沒有看出來,這個故事的結局是美好的,這也是我喜歡這部劇的原因,他沒有把小狄的爸爸死掉,還讓他和喜歡的人在一起。最後, 《大話西遊》 最後那一段,當所有人忘了至尊寶這個人,當悟空在城外假借武士的身份最後一次吻過仙子轉身離去的時候,回顧整部電影,最後那句「他好像條狗哎」忽然會讓人感覺多了些許唏噓。
這些經典情節,當時看著 笑著笑著就哭了 , 現在回頭看多的是悲傷。
看懂星爺的電影需要閱歷。
星爺電影講述的都是小人物的故事,讓人捧腹大笑的只是無厘頭的語言表達方式,而讓人淚眼婆娑的卻是小人物身上面對人生抉擇時的困惑,面對困境的無能為力和對抗命運的不服輸。
特別是星爺大話西遊系列的月光寶盒和仙履情緣更是經典中的經典,完整的看了三遍就不敢再看了。
個人認為喜劇最終要到達的目的是把悲情的故事讓觀眾開心的接受,他不同於紀錄片或人物訪談一味的以悲慘的故事催化觀眾的眼淚,降低觀眾的淚點。
第一次看大話西遊是在2003年,那時候我十五歲,那時候對電影沒有什麼觀念,只是純粹的想看星爺的電影,覺得星爺的電影好笑,更重要的是那時候能看到電影的機會不多,在同學家用老式的影碟機看完整部電影,一幫同學笑得前仰後合。
後來再次看大話西遊是在08年高考結束那天晚上,一幫同學約著去網吧通宵,他們都在打 游戲 ,只有我沒怎麼接觸過電腦也不會玩 游戲 ,想著放鬆放鬆就找了這部電影又看了一遍。這一次,讓我真正喜歡上了這部電影,當電影里至尊寶為了自己的使命放棄救紫霞仙子那一幕出現時,我被感動到了,莫名的眼睛有點澀澀的,心裡彷彿有東西在絞,酸酸的,那一刻,我突然明白這不是一部「 純粹 」的喜劇。
2年大學畢業,由於與當時的女朋友沒有達成一致的去向,我們都各自要回到自己家鄉而分手,三年感情說分就分怎麼會有不舍,回到家鄉後有半年時間都沒有好好工作,總感覺自己缺點什麼,無意間又看了一遍大話西遊,看到最後當《一生所愛》響起的時候,這一次真的沒忍住,自己在宿舍哭的稀里嘩啦。
再後來,堅決不看大話西遊,怕自己會再忍不住想起那些純粹年紀里純純的東西......
現在的星爺雖已滿頭銀發,不怎麼出現公眾視野,但是星爺的電影僅僅是70.80年代甚至90年代人不可逾越的回憶,更是這一代人關於生活目標不斷奮斗和難以釋懷的那個人的情懷。
愛上星爺的電影就是因為《大話西遊》,一開始就是簡簡單單的當成一部無厘頭的喜劇看看而已,倒也沒什麼感覺,隨著年齡的增長,再來看的時候,內心深處無風起浪,驚心動魄處唯有自知。再也笑不出來的時候,淚卻縱橫交錯,那些陳年往事就不自覺的被翻曬,曾經的喜怒哀樂雖已化作風輕雲淡,可是每一步心裡路程的刻骨經歷,仍然鐫刻在心,不過都是自己的,與別人無關。彷彿都已淡忘,可是看了是似曾相識別人的故事,就一定綳不住的痛起來。
星爺的電影就是這個樣子,平凡人的平凡之路,可是每一個人的人生或多或少的都會又那麼一個交集,所以這就是他的魅力所在,看他的電影也就不再看看浮誇的表面,而是領悟其內在價值感,找尋自己的影子。
價值連城的成就,就是自己終於明白了自己!
Ⅳ 關於周星馳的電影,我想說的
在一個下午,我想到周星馳這個同志。想到的是他的電影。想到的是他所有的電影,我都看過。從曾經的星仔,變成了如今的星爺。也逐漸淡出了影視圈,但是江湖上依舊有著他的傳說,因為他就是一座電影豐碑,屹立在那兒,巋然不動,無人能夠震撼得動。
看過,他主演過的電影,也看過他導演過的電影。
看過,他巔峰時刻,與他的金牌搭檔吳孟達合作時,拍過的電影。
看過,他成熟時刻,他離開吳叔,單飛拍過的電影。
第一次,我看周星馳的電影,也是看的最多遍的電影,是食神。食神的主演就是周星馳、導演也是周星馳。演員有周星馳、莫文蔚、吳孟達這些主演,當然配角也很多。印象最深刻的,當然是那個如花。其他的配角,也很有印象。到現在我依然能夠記得起這些配角的面容,盡管不記得名字。畢竟,周星馳的這部電影,我也是看過了很多遍了。熟悉程度,以至於父母看見我,又在看食神都感覺到反感。其實,不懂的是他們。
食神,講的是一個喜歡弄虛作假而又不可一世的 美食 家,因為被人算計,得到種種因緣際會,而又重返飲食界的故事。現在回想起來,這部食神,說的就是人在得勢時不要忘乎所以,失勢時不能妄自菲薄的故事。
故事情節,很簡單,抽象來說,就是一個復仇的故事,在復仇的過程中,對人情世故、對人生有了一種豁達的態度,就是放下。就是解脫,就是不爭無為。就是要鑽進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事業裡面去,發展自己、壯大自己。這樣才能見世界、見自己。
食神這部電影,一開始就讓人很 搞笑 ,開始就是,被稱作「食神」的 美食 家,在路邊攤吃一碗肥腸面,剛夾到筷子里的腸子,突然發現裡面有易快屎,就質問路邊攤的老闆莫文蔚所扮演的花姐,花姐的扮相著實是很醜的,臉左側一條刀疤、蓬鬆的頭發,再加上外突的齙牙,真是讓人一見傾心,無法忘懷。在劇中,花姐是食神的粉絲,對食神很是喜歡。但是,花姐並不知道,這位在她路邊攤吃出大便的中年男子是食神。於是,周星馳摘下墨鏡對花姐說「怎麼說,我也是食神啊!給個面子啊!」。聽到這句話,花姐放下手中的湯勺。與食神來了一個對視,與此同時,畫面轉化,就在距離路邊面攤不遠處,有一個算命的,正跟路過一個拒絕算命的混混吵了起來。就在出現了,這兩個畫面之後。接著就來到了食神評定大會上,食神對各位參加食神大會的廚師品頭論足。這一細節,以前看的時候,只是覺得好笑,單純的好笑。歷經人世復雜,在來看這一幕,禁不住啞然失笑,原來這世界本就如此,人生在世,全靠演技啊!現在再想想星爺電影,那都是人情世故教科書,哪裡是什麼喜劇啊!
還是再來談談,我所看的第一部《食神》吧!印象最深刻的是,食神被達叔陷害後,發現跟著他屁股後面,成天當舔狗的唐牛,居然也是陷害他的主力之一。而且,唐牛比他更有能力和水平。就從唐牛開始唱反調,對食神開發出來的一見傾心情侶面一一點評,正如食神在參會上對各位廚師的點評一樣,一針見血,不留情面。發現,不以上位為目的的舔狗,不是好舔狗。要做一個舔狗,就要像唐牛學,食神叫他在廁所拉屎,他就去拉屎。叫干什麼就干什麼。這種人,防備一天可以,但是防備一年或者若干年,就很難。被舔一時爽,爽了就被咬,這就是不變的道理啊!
就在食神准備反擊的時候,更大的陷害在後面。畫面就是香港食葯管理人員應該類似於我們內地的食葯監管局,當然,那個年代我們這邊還沒有這個部門。當時,覺得好高級啊!就把食神給帶走了,因此,食神從此落魄。落魄到飯都吃不上來。
這時候,他又來到當初,花姐吃面的地方,同樣,又是同樣的劇情,又是吃了一碗肥腸面,又是吃出了一塊屎粑。但是,這次,卻沒有上次的幸運了。或許,人在得勢時,做什麼都順利。在人失勢時,喝口水都塞牙。
在說完,同樣的對話以後,被身旁的人狠狠的打了一頓,然後被扔到了一旁。這時候,火雞姐和鵝頭,打了起來。雙方的兄弟,互不相讓,在談判桌上,談判。談判是因為,為了爭搶牛肉丸的生意。就在他們在聊到牛肉丸時,食神發揮了他的專業能力,在人群之外把牛肉丸評價的一無是處。後來,被查出來,要砍了他的手,被火雞姐擋了一刀...................
之後的劇情,就是史蒂芬周、火雞姐、鵝頭一起研發撒尿牛肉丸,獲得大賣。這時候,達叔和唐牛這次,不想看見食神翻身,又在想辦法算計。這次來了一個猛的,是真的要殺了食神。這之後,就是火雞姐幫忙擋槍、食神逃難進入少林寺修行,種種劇情,到最後就是被成功逆襲,或許也不叫成功逆襲。就是食神本身也看透了榮華富貴這一切。轉而去尋找火雞姐,結尾是開放式的,觀眾可以自由想像。這就是星爺的電影,這一部電影與星爺其他幾部不同的是,《食神》是從高跌入低谷,在從低谷爬上來。星爺其他的電影,都是從一個不入流的小人物入手,再一步一步通過各種機緣巧合和努力,往上爬。
《食神》這部電影,是我接觸周星馳電影的入門片,也是看的最多的一部,不知道為什麼,總是百看不厭,知道哪兒會有怎樣的情節,即使能夠背下來,但是我也不會感到厭倦和無聊。
除了《食神》這部電影,對於星爺電影最深的還有《小偷阿星》、《逃學威龍1/2》、《鹿鼎記1/2》、《大話西遊1/2》、《整蠱專家》、《武狀元蘇乞兒》等等,反正只要是星爺的電影,就沒有沒看過的, 只要看過就絕對在一遍以上。
星爺轉型當導演以後,他拍的電影就再難拍出他的味道了。他的電影只有他當主角時候,才能有那種自然流露出的無厘頭的味道了。
看星爺的電影,開始感覺是個笑話,其實是真實,原來是在小自己,以為在一層其實在很多層。反反復復觀看,星爺的電影,你以為看的是笑話,其實是你自己的人生。
Ⅵ 你第一次看周星馳的電影是哪一部,哪一年
第一次看周星馳的電影是《大話西遊》,1995年。
《大話西遊》的基本時空框架是以500年前到500年後用一個月的光寶盒實現三次飛躍為基礎的。在影片中,至寶可以利用月光盒來反轉時間,同時出現在兩幅拼貼畫中。
周星馳的電影語言不是華麗詞彙的積累,而是根植於草根生活和現實。它以詼諧、幽默的方式表達事件的本質。
這種幽默語言在特定的語境中,通過誇張、修飾,可以起到粘合作用,占據人的心靈,讓人下意識地產生認同、模仿、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