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周星馳和李連傑誰在影壇的地位高誰的演技更好為什麼
一個是喜劇之王,一個是功夫之王,論地位,在影界中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在各自的領域里擔當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星爺,耳熟能詳了,非常有才華的一個人,主演導演了無數的喜劇,卻讓人從這喜劇中體會到了人生百態,在影片中,周星馳一直以 搞笑 的形態呈現在觀眾眼前,但在私底下,他卻是個古怪至極的人,幾乎沒有人能真正了解他的心思,很多人私下都覺得星爺的脾氣不大好,人品也有問題,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一路走來,榮耀也好,非議也罷,周星馳彷彿固執的守著自己的方寸天地,不太喜歡與人交流,也不怎麼接受采訪,唯一一次讓他顯露心聲的就是接受采訪時與柴靜之間的交流,或許是遇到了知心的人,星爺珍惜這次機會,采訪中多次對柴靜表示感謝。
周星馳和李連傑兩人都貫穿了我整個童年,幾乎部部都是經典,現在兩人身處的境遇不同,李連傑如今在國外闖盪,動作片的演員很容易受到好萊塢的青睞,但影響力還不夠,只能說小有名氣,但作為武術界的傳承者,李連傑在國內的地位還是挺高的,演技自然,特別是武打方面,行雲流水,宛若蛟龍,每個動作都精確無比。
無論是周星馳還是李連傑,在影壇上都有著不可忽視的貢獻,都致力於把中國電影發揚光大。
不請自來,作為一個電影愛好者,同時作為周星馳和李連傑的粉絲看到這個問題,怎麼說也要寫上幾句話!
我們先來看看喜劇之王周星馳,至少在我心裡,周星馳就是喜劇之王,他給我的童年和少年時期帶來了無窮的歡樂。
星爺用他誇張的表演形式,深深的吸引了我,年少時看星爺的電影,諸如《賭俠》《賭聖》《九品芝麻官》《大話西遊》等等等等,總是意猶未盡,看了還想看,但等長大了才發現,同一部電影,年少時讓我笑,長大了卻讓我笑著哭!
李連傑我是從《少林寺》認識的他,同千千萬萬個小孩子一樣,就是因為《少林寺》讓我喜歡功夫,模仿李連傑的一招一式,和一圈孩子,玩的不亦樂乎,後來的《黃飛鴻》《方世玉》《給爸爸的信》《中南海保鏢》《黑俠》《陳真》一部部經典之作,讓我深陷其中,欲罷不能!
我覺得在我們中國來說,不應該把他們兩個拿來比較,一個是功夫之王,一個是喜劇之王,雖然都是拍電影的,但是各有千秋,在各自領域都是最棒的!
他們倆都是我的偶像,都是我的童年美好記憶,都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所以我認為他們在我們心目中是一樣的,誰都是我的最愛,中國也再無其它人可以代替。
但是非要讓我評論比較一番,誠實的講,我還是喜歡星爺多一點,原因很簡單,星爺的電影讓我笑,讓我看了還想看第二遍!
在中國來說,李連傑是稍稍比周星馳差一點的,在各自巔峰期,出現過「兩周一成」的說法,不管是票房還是電影數量,星爺都要碾壓李連傑的,在喜劇電影這個類型來說,整個中國無人可與星爺比肩!
也許是李連傑後來到好萊塢去發展了,但是李連傑在好萊塢拍的片子可以說褒貶不一,質量相差很大,最讓我喜歡的一部也許就是《救世主》,其他片子我已經沒什麼印象了,還不如成龍的電影印象深刻!
後來離開好萊塢重新征戰國內市場,也只有《霍元甲》讓我稍稍精細了一下!而星爺的《少林足球》《功夫》《西遊降魔篇》《美人魚》都是經典中的經典!
盡管如此,在好萊塢的成就,因為周星馳沒有闖入好萊塢,所以在外國人眼中,李連傑要比周星馳出名的多!周星馳最多在整個亞洲要出名一點,出了亞洲知名度遠低於李連傑和成龍。
所以總結下來,單單說在我心裡,星爺的地位要遠高於李連傑!這是我的真實想法!
其扮演的角色或人物 風趣、幽默、有才華 ,將生活中喜聞樂見的人或物提升到很高的高度, 外表之下、蘊含智慧,不見得學富五車、但卻有才高八斗的個性表現。其「毫無邏輯」的演繹方式,讓人觀後愉悅之情油然而生 。比如 【唐伯虎點秋香】、【喜劇之王】 等等代表作;
中國武術門派雖多,歸納起來都是一種文化。 不僅強身健體、還注重內外兼修 。看 【少林寺】 長大的人不在少數,李連傑將中國少林功夫展現得淋漓盡致!那是 【傑哥傑作】。當年不知有多少人古道熱腸、情不自禁,感到振奮、歡呼雀躍!
他們兩個在影壇的地位都很高,是沒有辦法去對比的,首先他們倆的風格類型不同,周星馳是全能類型的人,又演戲又拍戲。前期他是演員,他走的路線是 搞笑 的路線,後期就是專業電影人了!性質已經大踏步向前了一步!
而李連傑呢,是專注於武術,他塑造了很多正面的形象,比如黃飛鴻啊,令狐沖等等一些英雄形象,他巔峰時期塑造的一些影視人物是現在無法超越的,而且他也是真正有武術的人,也是把中國的武術得到了弘揚吧!所以他們倆的地位都很高!
但是藝術成就的話肯定是周星馳更厲害了!他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無厘頭風格,同時憑借《功夫》完成了自己的武俠夢。包括《喜劇之王》《美人魚》都是出自他的傾心打造,他是會被記錄影史的電影人!
李連傑後期就做起了公益了。因為身體原因漸漸退出影視圈了!李連傑是在影片里展示了自己同時塑造了不朽的人物!而周星馳是一個為電影而生的人。
兩位都是我喜歡和佩服的電影明星,只不過對周星馳的認同點稍高一些。畢竟周星馳創造了無厘頭電影的高峰,被人們從「星仔」尊稱為「星爺」,充分說明了他在影壇的地位。雖然是無厘頭,但星爺最可貴的地方就是投入的表演,而且很認真,沒有做作的痕跡。這才是高手!
論影壇的地位,大多數人可能認為周星馳和李連傑不相上下,但我認為,周星馳在影壇的地位要高於李連傑,其實做為武打明星,更容易被中外觀眾熟知,因為功夫是中國的標簽之一,李連傑盡管很優秀,但不看李連傑,我還可以看成龍,看甄子丹,但周星馳無可替代,不看周星馳,難道看曾志偉嗎?周星馳在他的喜劇領域是無可替代的。至於演技,兩個人都得過香港金像獎,李連傑塑造的形象基本上都是高大全,而周星馳大多時候都是在演小人物,我只想說,李連傑的電影我只看一遍,而周星馳的片子我可以反復看,所以在演技上我也更傾向周星馳。
演技上兩人都是殿堂級人物,應該分不出上下,名氣也是不分伯仲,就看各人欣賞誰愛看誰的表演風格了,這兩人的影視我一般都愛看,感覺上,還是更愛看周星馳的電影,因為我是比較喜歡看喜劇表演,周星馳的電影多數是喜劇劇情,尤其《攻夫》《唐伯虎點秋香》更是百看不厭
就中國而言周星馳-國外就李連傑。兩位都是中國家喻戶曉人物,影響海外.
李連傑是功夫演員周星馳是喜劇演員本人更喜歡李連傑演的
論技術含量可能周星馳更高一些,但論喜愛程度應該不相上下!李連傑帶給我們的往往是熱血沸騰,激動,形象讓人舒服!周星馳帶給我們的是歡笑和美
㈡ 周星馳和李連傑的電影,你更喜歡看誰的作品
我更喜歡看李連傑的作品,因為我覺得李連傑的功夫非常厲害,我很喜歡武打片,總會做著英雄夢,尤其是《黃飛鴻》這部電影我看了很多遍。
㈢ 周星馳的《新喜劇之王》很好看,搞笑又感人,為什麼還有人黑他
不知道在哪看的一個腦洞,「女主騎電瓶車被車撞,之後才開掛逆襲其實是假象,實際上女主被車撞死了,後面都是另一個故事,都是假的!!!」這讓我想起來另一個電影王寶強主演的《樹先生》,有看過的條友回憶一下,樹先生後半段。如果真是這樣 ,新喜劇之王就不是單純的喜劇之王這么簡單了,細思極恐啊。星爺電影應該不會有這樣的情節吧,星爺電影套路我們都懂,八零後是看著他電影長大的,對他的敬意還是有的,冷幽默和笑點還算可以,我個人很喜歡這種風格,這種苦盡甘來的結局套路。。。
出身低微普通臨時演員, 三十歲打破香港地區記錄, 1992年五連冠票房成為香港地區唯一一個。至今為止依舊無人打破周星馳的記錄,包括成龍,李連傑,周潤發,梁朝偉,梁家輝,等等香港內地所有一些知名大腕。90到97香港回歸本土總票房超過十億港幣平均每年1.3億港幣,而香港地區本土所有電影總票房才65.7億港幣。按照九十年代香港物價指數和今天物價指數計算周星馳35歲的時候已經創造了100多億人民幣的票房價值。
雖然,他導演的電影《新喜劇之王》比不了一些國內大腕幾十億票房。但是周星馳電影經得起時間考驗,可以負責人的告訴你這些幾十億票房作品最多幾個月被淡忘,看幾次也沒有啥印象,而周星馳電影百看不厭。甚至於故事情節都能記住,國內所有演員作品沒有一個做到。
初一上映的電影網絡上全看了,流浪地球看了一半吃雞去了,我感覺有點乏味,也許不是很激情,我從小喜歡看科幻片,總感覺差一點什麼提不起精神來看。我很喜歡黃渤,先看了外星人。好亂的劇情啊,這種編劇真不如寫小說的作者了,票房也是2位大腕撐起來的吧。感覺外星人的編劇可能小孩子都能幻想出這些情節來!我以前小時候也是幻想一些外星人啊什麼的,做個朋友啊什麼什麼的。星爺的喜劇之王呢,感覺寶寶呢演的太浮誇,因為過氣的演員馬可好歹以前成名過,既然容貌不行好歹演技是可以的,那麼你這里演技不行我覺得應該找一個相貌稍微好一點的比較符合邏輯!而且星爺的電影里的重點講的就是外表是成為演員的必須標准之一,(影片女主和小姐妹上街,小姐妹被看重)。也是該電影諷刺現代電影的主要觀點之一。感覺星爺的電影就是在闡述現在的電影現象!女主新人,演技感覺不錯,而且影片很多片段就是講述有演技的得不到機會的那一些悲劇演員。好在星爺的電影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努力總是會看見彩虹一般。感覺還是星爺的電影略勝一籌吧!大家覺得怎麼樣,歡迎一起討論!
自媒體刻意的炒作,觀眾不願介紹事實的假象
這也是星爺被黑的最慘的一次,正片並未上映,自媒體各大平台已傳出各種黑料「星爺江郎才盡」,網友更是過分表示「炒冷飯」「賣情懷」,雖然星爺對此闡述了看法,但是大部分人還是「死咬不放」, 這點對票房來說是很致命的
還有一點是網友在MK的問答下評論的
表示過年本應是喜慶的日子,可為什麼要去看一出「悲劇」呢? 所以他們不是沒看懂,他們是「不願接受這個事實」不願接受自己的遭遇罷了!
我覺得這次星爺的「新喜劇之王」是星爺電影上的一次大「跳躍」,這次不僅僅是「喜劇後的悲劇」而是「悲劇後的喜劇」,沒一次的挫折像及了我們每一個人!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 個人的素質問題
針對星爺這個問題,有許多吃瓜群眾,並未買票,跟風撒黑……
對此各位有什麼看法?如有不足請評論區補充…
MK表示我永遠都會買周星馳的單!
周星馳是一代人腦中最經典的回憶,90年代就有兩周一成這一說,人們是把周星馳放到了周潤發,成龍的同等地位來看的,甚至是更高么。
周星馳創造出來自己的無厘頭風格,現代許多喜劇片段都是向星爺致敬。
而正因如此,所以人們對周星馳報的希望太大了,高過成龍,高過周潤發。(當然這不是說周潤發和成龍不好)
周星馳的每部電影都是頂好的。功夫、大話西遊、少林足球、喜劇之王等每部劇都給90後人留下太深的印象了。導致所有人本能的認為他必須要拍出來好片。
加上新喜劇之王拍攝時間較短,這就給了人們黑他的理由。
個人覺得周星馳從星仔變成星爺既是一個不斷創造個人電影成績記錄的過程,也是一個被黑被不斷質疑的過程,這次的《新喜劇之王》其實是再次毋庸置疑的展現了周星馳喜劇拍攝以及演員運用的天才能力。
早在幾年前拍完《長江七號》後周星馳就很少在熒幕露面了,於是很多人就說他江郎才盡了,這也避免不了,因為每個人對於他才能的評判標准都是不同的,不過個人覺得不可否認的是,星爺的電影才能不僅僅局限於幕前,已經用無數部經典電影作品證實自己多年,而且隨著年歲的增長,現在對於電影工作時間都已經著重轉入幕後,這也再次證明了星爺依舊是星爺,後期拍攝的《西遊降魔篇》系列也獲得成功,並在演員於風格上有所轉變,這也不得不說星爺的電影幕後製作才能。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能夠在長達幾十年中保持在觀眾心中的地位試問又有幾人?
無論是香港電影還是大陸影片,在我們中國電影的發展歷程中,星爺都是留下了濃重的一筆,曾經給無數人在成長中帶來快樂,承擔了無數人的笑點,那種笑是發自內心的。
所以回觀星爺歷程,不怕黑,因為黑一直伴隨,但是更多的人給星爺的是肯定與光明。
你覺得星爺在這部 《新喜劇之王》後還會拍什麼?
黑周星馳的人都是無腦噴,人品極臭!我鄙視你們噴子,豬年男的娶不到老婆,女的嫁不出去。年紀再大的成年男女,我鄙視你們噴子,豬年男的做光棍,女的做寡婦,不服來噴.......
無條件支持我爸爸的電影
很多是同行水軍
或者對方公關團隊的軟文
黑周星馳,從我的角度來看周星馳的性格和相處方式這是一方面,在一個周星馳也是敢說敢做之人,在競爭方面難免會誤解批判他。
多好的電影都不缺噴子。
㈣ 「百看不厭」的香港電影大盤點,這些電影你看過多少遍呢
在許多80後、90後的記憶當中,香港電影絕對是一個非常深刻的烙印。
這代人不僅見證了周星馳、周潤發、成龍的票房熱潮,也見證了劉德華、黎明、張學友、郭富城的偶像魅力,更見證了吳宇森、王晶、徐克、王家衛、劉偉強等眾多導演引領下的,屬於香港電影的時代和輝煌。
更何況,那個時代的香港電影,還有張國榮,有梁朝偉,有李連傑……
有張曼玉、有邱淑貞、還有李嘉欣……
有的時候,就連我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寧願翻開舊的電影一遍又一遍的看,也不願意觸碰那些剛剛上映的新電影,似乎有一些「喜舊厭新」的觀影毛病。
或許,這就叫作「情懷綜合征」吧。
雖然,我對一些經典電影的情節一目瞭然,對一些經典的台詞倒背如流,對一些經典角色熟悉至極,但就是抵不住那些「經典情節」的一次次引誘,在「情懷」面前毫無反抗能力,故而對於那些「經典」電影總是看了又看。
今天,我以我個人的觀影經歷,來盤點「八大回看次數最多的香港電影」,希望能夠和各位朋友,找到一些記憶共鳴。
回看次數第一名:
——電影名稱:《唐伯虎點秋香》
——上映年份:1992年
——導演:李力持
——主演:周星馳/鞏俐/陳百祥/鄭佩佩
我第一次觀看這部電影,是在自家的VCD上,然後就是CCTV6以及地方衛視一次又一次的重播再重播。
然而,不管是十年前的高中放學,還是現在的打卡下班,只要回到家中打開電視,發現有電視台在播《唐伯虎點秋香》,我我都能耐著性子將它看完。
周星馳的代表作品有很多很多,有人將《喜劇之王》奉為勵志神作,也有的人將《月光寶盒》當成愛情經典,然而我一直認為,《唐伯虎點秋香》和《功夫》才是周星馳最好看的兩部電影。
每個人的評判標准不一樣,所以對周星馳電影的喜好也會不盡相同。
回看次數第二名
——電影名稱:《賭神》(1部和2部)
——上映年份:1989年/1994年
——導演:王晶
——主演:周潤發/劉德華/張敏/王祖賢
我對周潤發的崇拜,開始於《英雄本色》中的小馬哥,巔峰於《賭神》中的高進,延續於《卧虎藏龍》的李慕白,重生於《無雙》的畫家吳志輝。
從周潤發的身上,我我看到一種「現代俠士」的影子,敢愛敢恨,忠肝義膽。這也是我我喜歡發哥最重要的原因。
我一直認為,《賭神》是周潤發的巔峰之作,所以這部電影經常拿來翻看,估計看了十遍以上了吧。
回看次數第三名
——電影名稱:《黃飛鴻》系列
——上映年份:1990年—1993年
——導演:徐克/王晶
——主演:李連傑/關之琳/莫少聰
李連傑被稱為功夫皇帝,火遍了全中國,也火便了好萊塢,巔峰時期的片酬達到1500萬美元,甚至比成龍還要高。
李連傑科班出身,曾經獲得過全國武術冠軍,經過千錘百煉後的武術動作,已經有了大家風范,同時再通過電影的風格設計和鏡頭放大,就形成李連傑獨有的俠客風范。
李連傑的代表作品有很多,比如《中南海保鏢》、《鼠膽龍威》《新少林五祖》《方世玉》等等。其中最讓我刻骨銘心的,便是他的《黃飛鴻》系列。
彷彿有了一種本能的認識:黃飛鴻就是李連傑,李連傑就是黃飛鴻。
回看次數第四名:
——電影名稱:《鹿鼎記》系列
——上映年份:1992年
——導演:王晶
——主演:周星馳/吳孟達/溫兆倫/林青霞 /李嘉欣/邱淑貞
金庸大俠的《鹿鼎記》被一次次翻拍,其中以陳小春的電視版本最為經典,以周星馳的電影版本最為好看。
《鹿鼎記》電影分為上下兩集,不僅有王晶、周星馳、吳孟達鐵三角的強強聯合,更有張敏、邱淑貞、林青霞、李嘉欣眾多美女的攜手助陣。
和《唐伯虎點秋香》一樣,我閑來無事,總會翻出這部電影來解解悶。雖然電影劇情已經滾瓜亂熟,但我依然可以看得津津有味。
回看次數第五:
——電影名稱《倩女幽魂》系列
——上映年份:1987年-1991年
——導演:程小東
——主演:張國榮/王祖賢/午馬/張學友
能夠把鬼片拍成愛情片,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徐克監制的《倩女幽魂》系列。張國榮的寧采臣,王祖賢的聶小倩,午馬的燕赤霞,都是「熱熟能詳」的經典角色。
與此同時,電影里包含的玄幻、武俠、靈異、周易、八卦等等元素,讓這部「人鬼愛情」電影更加精彩耐看。
不可否認,王祖賢飾演的聶小倩,真是一代男生心目中的女神。
回看次數第六名:
——電影名稱《古惑仔》系列
——導演:劉偉強
——主演:鄭伊健/陳小春/謝天華/黎姿/任達華
《古惑仔》系列電影由漫畫改編而成,一共有六部電影,《人在江湖》、《猛龍過江》、《隻手遮天》、《戰無不勝》、《龍爭虎鬥》、《勝者為王》,
我之所以喜歡《古惑仔》系列電影,並不是出於對黑道火拚的獵奇慾望。相對於血雨腥風的黑道火拚,我更喜歡看到陳浩南、山雞等五位兄弟的成長歷程。
都說陳浩南的勢力很大,但我卻從陳浩南的身上,看到一個平凡人的影子,因為「平凡」和「渺小」所以才喜歡這個角色吧。
回看次數第七名:
——電影名稱《中南海保鏢》
——上映年份:1994年
——導演:元奎
——主演:李連傑/鍾麗緹/鄒兆龍
李連傑是中國功夫電影的一張世界名片,創造了很多經典的電影形象,古裝的有黃飛鴻和令狐沖,現代的角色就是《中南海保鏢》中的許正陽了。
在《戰狼2》成為票房收割機的時候,有許多觀眾不約而同提出一個問題:如果當年的《中南海保鏢》現在上映的話,票房究竟會達到多少。
由此可以看出,在觀眾的心中,《中南海保鏢》是多麼有分量的存在了。
回看次數第八名:
——電影名稱《警察故事》系列
——上映年份:1985年-1996年
——導演:成龍/唐季禮
——主演:成龍/張曼玉/楊紫瓊/林青霞
終於說到成龍了,作為曾經「兩周一成」的票房代名詞,成龍創造了許多耳熟能詳的電影角色,其中以《警察故事》系列的陳家駒最為經典。
然而,相比於周星馳和李連傑的電影,成龍電影的「耐看屬性」似乎並不突出,很多電影看上一遍,隔上好長一段時間才想看第二遍。
好在有《警察故事》存在,驚險大膽的真人動作以及搞怪有趣的打鬥風格,讓屬於成龍的功夫喜劇,深深印刻在一代人的記憶當中。
以上八部電影,在我心中,是百看不厭的代名詞,不知道各位朋友,還有什麼補充嗎?
——
(我是電影編輯小志,每天更新一篇電影推薦,下期再見!)
㈤ 巔峰時期的李連傑和周星馳誰更紅他們誰的影響力更大
嚴格意義上來講,他們並沒有辦法進行橫向比較,因為所屬領域不同。
周星馳是沒有爭議的喜劇之王,李連傑則是無人能出其右的功夫皇帝,兩個人在各自的領域,均是山頂尖的人物,沒人能與之相比。
如果說僅僅是以兩人的電影產量與票房成績來比較,那麼二人一定是可以比出個上下的,但其實,這也沒什麼意義。首先,兩人的電影產量和票房就是在階梯式攀比的,92、93、94那幾年間,二人輪番著坐電影票房冠軍的位子。其次,相當於「王不見王」的解釋,兩人也沒什麼可比性。甚至還有電影公司,想要讓他們合體,事實上,他們也合作過唯一一部電影,但這部《龍在天涯》都不如他們各自的代表作那樣影響力巨大。所以,兩個不同領域的王者,就讓他們分別繼續他們的神話吧。
李連傑,赫赫有名的武打巨星,被譽為:「功夫皇帝」。他所主演的很多武打片都成為了經典,和他合作過的明星更是多的數不勝數,像周星馳,梁朝偉,李嘉欣,邱淑貞,張學友等,都與他合作過影片。其中周星馳,梁朝偉和張學友更是為李連傑做配角,可想而知當年傑哥在香港影壇的地位確實是不低。
傑哥和星爺就合作過一部影片,也是比較遺憾的,當時星爺剛剛出道還沒幾年和傑哥合作了一部《龍在天涯》,這部電影中傑哥是絕對的主角,而星爺是個小配角,不過拍攝這部影片的時候星爺還不是太火呢。
2002年上映的《英雄》,這部影片陣容十分強大,畢竟是張藝謀導演准備推向國際的片子。這部影片由陳道明,張曼玉,梁朝偉,甄子丹,章子怡等主演,最重要的角色無名留給了李連傑。據說是張藝謀出奇招感動了重情義的李連傑夫婦,李連傑「自降片酬」前來出演。
《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中和李連傑 合作的明星就更多了,這部影片中女主角是張敏,男主角是李連傑,還有很多明星在裡面出演,客串。像大家耳熟能詳的洪金寶,吳鎮宇,吳耀漢,邱淑貞,黎姿等。雖然大多都是王晶邀請過來的,但是選中了李連傑主演,由此可見李連傑的實力。
巔峰時期的李連傑演過很多經典的電影,除了《霍元甲》最終被人陷害意外,其他的無疑都是絕對的男主光環,很多都是不僅打敗了敵人還抱得了美人歸。和他合作過的香港女星也是非常之多的,每個都是十分美艷,林青霞,關之琳,邱淑貞,張敏,鍾麗緹,李嘉欣,黎姿等。由此可見當時的傑哥在香港的影壇的確是非常厲害且有實力的,雖然近幾年身體不適,有些老邁了,但忠實他的粉絲依然還是非常多的,因為他代表了中國功夫武打的一個時代,給了很多人不可磨滅的記憶。
雖然近幾年拍攝的片子沒有以前的質量好了,但那都是為了幫忙和還人情才拍攝的,像《不二神探》,《封神傳奇》。在裡面他也不是主演,不過是邀請他出演希望能有好的票放成績罷了。
這兩個人的電影風格是不一樣的,李連傑是功夫皇帝而周星馳又是一代喜劇之王,我認為在功夫電影的領域李連傑是最強的,周星馳在喜劇電影的領域無非也是最強的,因為兩個人的電影之路的不同,我認為他們兩個沒有可比性,只不過他們兩人在各自的領域都達到了非常大的成就。可能以後再也沒有「李連傑」與「周星馳」。
這里聲明一點就是當下時期他們一直也很火,拍出的每一部作品我們也會去看,去支持他們的作品,畢竟他們喜劇和功夫的實力還有演技擺在哪裡,有目共睹的。這一點是無可厚非的。
首先說說周星馳,從出道以來拍出無數優秀 搞笑 的作品,也可謂伴隨著一代人的成長,記得從初中就看的電影,有故事又好笑,比如《大話西遊》系列、《鹿鼎記》《武狀元蘇乞兒》等等電影都經典中的經典,喜劇之王稱號無人能敵,只是近年來周星回到幕後主要以導演的身份為大家拍攝電影,年齡也長了,把自己所有的經驗來指導新人,自己獨特的 搞笑 思維來拍攝電影,但周星馳 搞笑 電影的影響力還是很難撼動的。
再說說李連傑,李連傑自小在少林寺練武還獲得過很多冠軍,自身條件過硬,一直以來以功夫片為主打,男孩子都喜歡看的武打片,像影片《黃飛鴻》《少林寺》《精舞門》都是經典中的經典,後來進入好萊塢也拍攝大量經典作品,首部電影《致命武器4》。2001年擔任動作片《變種元素》的製作人。2002年因主演武俠片《英雄》而成為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等等,至今回看還是很精彩,現在李連傑電影也慢慢少了主演年齡一方面還有主要做做公益等,但是他在武打電影在我們心中的地位是無法抹滅的,他們從國際影視巨星到一名慈善家,他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做事,在事業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為 社會 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從而贏得國際 社會 的廣泛贊譽。
最後我覺這兩個影響力旗鼓相當,不分伯仲,電影中都有著獨特的風格和特點,生活中不管做人做事都滿滿的正能量,依然支持他們,也期待他們又更好的作品。
誰給國家貢獻大誰最紅,在祖國人民的心中,中國人是最紅的,我是中國人我驕傲。
而李連傑和周星馳戲路不同,一個是喜劇之王,一個是功夫巨星,李連傑曾連續五年獲得武術冠軍,巔峰時期更是塑造了不少功夫英雄角色,例如黃飛鴻、霍元甲、張三豐、陳真等,其影響力非同小可,甚至在好萊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在弘揚中華武術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兩人戲路不同,影響力都非常之大,如果硬要比較,那影響力來說李連傑更勝一籌,原因之一是外國人不太能欣賞周星馳的幽默,存在文化差異,相比來說李連傑的功夫片更容易看懂;原因之二是李連傑在好萊塢的不俗表現和外國友人對功夫的崇尚和嚮往,這些都是李連傑「獲勝」的原因,但不代表兩人誰更出色,畢竟都驚艷了時代,都是傑出代表人物,都給我們留下深刻而完美的電影作品。
周星馳和李連傑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是一代巨星,為華語電影乃至世界電影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只是兩人的領域不同一個是喜劇之王一個是功夫皇帝他們兩在兩個不同的領域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都大。如果單論票房的話從1992年香港影壇票房來看的話星爺的還是高出李連傑不少。
李連傑和周星馳都是老戲骨,都是中國的好演員,都是後輩值得學習的榜樣,要說誰最紅,我覺得兩個都紅,但是要問我喜歡誰,我比較喜歡星爺。就憑星爺沒有拋棄過辛立國國籍,我喜歡他而不是李連傑
兩個都牛逼
不同的領域,兩個都紅。
㈥ 為什麼現在再沒有像周星馳演的經典百看不厭的影視作品啊
也不能說完全沒有,只不過是極少罷了,相對於星爺狀態巔峰時期那樣密集的推出經典影片來說,整個電影界現在真正是萬馬齊喑,難以再現輝煌了。究其原因,應該是影視作品的思想性難以達到周星馳的高度,或者已經被他演繹的讓別人沒有可走的路了。
星爺的作品,看似多以喜劇結局,但闡釋的都是沉重的思想主題,而電影的結局卻基本都不是最終的解決方案,這就留給觀眾以大量思考的空間。星爺電影中的主人公,基本上給讀者的都是被逼迫的無奈,被打擊的自卑,被嘲笑的只好自我解嘲,被出賣的麻木以至於習慣。有一句評論他的話很有深度,就是「其實他演的都是悲劇,但我們每個人都當喜劇來看。」
特別是許多時候影片中解決問題的轉機都來的突兀和荒誕,比如《九品芝麻官》練成的嘴炮,再比如《武狀元蘇乞兒》受盡磨難後,突然就練成了睡夢羅漢拳,再比如《功夫》里被打爛了突然就因禍得福打通了全身經脈,成了萬中無一的高手,其實星爺要表達的可能恰恰是這種機會是不可能的。這種情節雖然符合觀眾的預期,表達的卻是星爺的悲涼。
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周星馳電影的輝煌並不是孤立存在的,是香港電影那個時期好作品如百花爭艷一般的大背景孕育出來的。反觀現在,金庸老爺子仙逝,作詞的黃沾、作曲的顧家輝、拍鬼片的林正英,唱歌的羅文,演員張國榮、梅艷芳、董驃、成奎安等都已去世,甚至還包括剛去世的金牌配角吳孟達。剩下的影帝影後周潤發、梁朝偉、李連傑、成龍、張曼玉、林青霞、關之琳、張敏等等都已經息影,洪金寶和甄子丹如果再沒有好的片子拍,也就徹底告別影壇了。整個港台影視界連可以挑大樑的新一代演員和導演都沒有,又怎麼能出膾炙人口的好作品呢!
什麼是經典呢?我認為大部分掌握了話語權的人說啥是經典,它就是。
現在網路上基本都是80/90後對話語權佔主導,這批人成長的過程中,正好是香港電影最為輝煌的年代,周星馳,成龍等人的電影就是在這個時候通過盜版DVD傳過來的,伴隨了我們的成長。所以我們一直認為,這些電影是經典,等到我們這些80/90後成長起來,成為這個網路 社會 的主流人群時,這些片子就被我們以經典之名在各種網路排名裡面不斷抬高評分。不是這些電影百看不厭,而是我們一直在懷念我們的童年吶!
這里,不是黑星爺的電影。相反,本人是星爺的影迷,在片荒的時候也會叫上孩子一起來觀看星爺的電影。無奈,由於代溝,最終總會被動畫片替代作為收場。
還記得我們小時候被地道戰,地雷戰霸屏的恐懼嗎?是的,那個年代電影裡面經常放這些老電影,當時可討厭看這些黑白的老電影,但是為什麼電視台會不厭其煩的播放它們呢?因為,在我們父輩的成長中,就是這些電影一直在陪伴著他們,這些就是他們眼中的經典,和周星馳電影在我們心中是一個地位的。
審美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發生變化的,也許二十年後,當80/90後成天在為帶孫子而抓腦袋時,那時的經典可能就是刺客五六七咯!呵呵,這片我兒子推薦我看的,看完了覺得還不錯,據說很多小學生都喜歡看。
如果有 那就不是經典了 正因為沒有 無法被替代 所以才能成為經典
不只是電影,歌曲現在也沒有能稱得上經典的作品了。或許這是一個錯覺,說不準現在這些作品過個幾十年,經受過時間的沖刷和考驗,在那時的人們看來,這也是經典,畢竟,就連《大話西遊》也熬了十來年才修成正果。
㈦ 為什麼周星馳拍的電影總是那麼好看呢
一句話概括,不管誰主演的電影再多,個人經典最多的的還是周星馳,李連傑和成龍電影比他多好多呢,但是周星馳的電影久不久再看還是感覺到溫馨,很多人問自己為什麼會那樣!答案;因為他選擇與眾不同的角色扮演,在中國甚至全球他是很多人模仿不到的,而且他因為歐洲一個喜劇之王激發他選擇與眾不同喜劇類型的,但是他並沒有模仿,對他而言在電影鬥打的時候最喜歡學偶像李小龍干架的時候吼叫聲,在國內電影票房大賣記錄最高直至2016無人能超越,他早就被歐美幾個國家媒體多次邀請到他國進行訪談!沒看到過的根本不知道周星馳選擇與眾不同指導經典電影,電影票房大賣記錄直至到2016無人能超過,現在養老階段的他覺得應該享受不做演員自己要導演好電影和影迷分享,挑選美女為培訓新一代的藝人,星女郎最小的目前就是徐嬌,小時候看《長江七號》童年的我們要是不用手機收索演員表根本不知道在《長江七號》電影扮演周小狄那個男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原來是一個被周星馳從幾千個童星挑選到女童星,而且現實的周星馳認她做乾女兒,跟劉德華演、大S演的《未來警察》在電影扮演劉德華女兒,周星馳經典電影自從《功夫》、《少林足球》票房大賣也驚動歐洲不少發達國家,為人低調多次拒絕歐洲發達國家的采訪邀請,反正沒事做順便去玩得到的錢他用在慈善事業捐款的,看到德國人以英語和他交流,那一次才發現他原來也學過詠春,比起不懂武術的普通人他可以輕而易舉的擊倒,采訪過程在演講舞台播放功夫電影系列的時候,下面觀眾都站起來鼓掌,不一會兒有一個比他高比他壯大的年輕人可能覺得電影里周星馳演的角色鬥打誇張於是握起拳頭腳跳起來在舞台上對著周星馳晃來晃去的,周星馳也只能露一手,一手用力擊老外胸部的同時腳出力把老外的腳踢往他站著的方向,老外半秒被周星馳弄倒啦,周星馳跟客氣的扶老外起來,全場站起來鼓掌,他說李小龍對他啟發很大,自己也學過,和李連傑、洪金寶、吳京那些熟練功夫的人比他不是專業的,但是至少學過以學過的技巧可以足夠對普通人不成問題的
㈧ 周星馳和李連傑你更喜歡誰的電影如何評價他倆的演技
更喜歡誰的電影,這個真的不好說,兩個人都是影帝級別的人物,各有各的特色。其實我覺得星爺的 搞笑 電影與李連傑的功夫片沒有可比性,因為是不同類型的影片,如果說喜劇片可能是星爺出色一些,如果是功夫片那又是李連傑出色一些。
我記得小時候看星爺的電影,基本上都是一些普通話版本的,所以才有很多人說是石斑瑜成就了星爺,如果沒有他的配音,星爺的電影什麼都不是。那個時候還傻傻的相信,因為我們根本就沒有看過星爺廣東話版本的電影,只是看普通話版本的。等到大學畢業後來到廣東這邊後才真真的明白了星爺的電影只有看廣東話版本的才有意思,什麼石斑瑜,真的沒有他的配音,星爺的電影更好看,更加 搞笑 。我記得星爺在《喜劇之王》里的一句話「其實,我是一個演員」。那個成天演死屍也要追求完美的小人物尹天仇,那個被人當一坨屎看待的「死跑龍套的」,在窮困潦倒的時候,還十分嚴肅萬分認真地說:其實,我是一個演員。我想這就是周星馳從一個「星仔」變成一位「星爺」的奧秘。作為一名演員,周星馳是成功的,他對演技執著的追求與理解,讓他開創了一個獨家的「無厘頭喜劇」,成為當時最賣座的千萬級的一線演員。成為現在很多人都在追捧的星爺。我在這想問一句:有多少人欠星爺一張電影票?
李連傑,真的不用多說了,一個北京人孤身一人南下闖香港,成就了自己「功夫皇帝」的稱號。昨天剛剛回答過一個問題,就是印象中最深的港片,當時腦子里真的第一印象就是李連傑主演的《黃飛鴻系列》,其實李連傑的電影又何止是一個《黃飛鴻系列》,《方世玉系列》《中南海保鏢》等等,哪一部沒有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演技的話,從中南海保鏢他能演出中國軍人的柔情與剛硬,演黃飛鴻能演出俠之大者的儒雅和擔當,演霍元甲能演出心理的轉變,能把我看哭,演方世玉能讓你看到中國的孝道。總之,李連傑的電影不也是我們大家美好的回憶嗎?
兩位影帝真的都非常的偉大,要問我更喜歡誰的電影,這個真的還一個難題,我只能說我更喜歡他們年輕的時候的港片。
答案:更喜歡周星馳的電影,這與演技無關。
補充:演技這個東西除非有巨大的懸殊,否則沒有比較的意義,至於更喜歡誰的電影,看似回答沒有意義,其實可以通過該演員對劇本的選擇看出演員的內心價值觀(拋開經濟因素),周星馳的影片普遍都具備反諷的特質,又多以喜劇的形式表達,所以我覺得他的深度思考比較多,比較對我的味口。
當年,無論是黃飛鴻系列,還是《中南海保鏢》,都是盛名在外的經典動作電影,年輕時,很容易被李連傑那種連貫的武術動作,瀟灑的人物角色所吸引, 尤其對於古道熱腸、正義化身的黃飛鴻推崇有加,這也使得年少時的我更多地會喜歡李連傑拍攝的電影作品。
我感覺,很多人在年輕時都會對李連傑有一種難以莫名的英雄情結。
周星馳以無厘頭見長,他所拍攝的電影大多搞怪有趣,塑造了一系列經典人物,比如:《九品芝麻官》中的包龍星,《大話西遊》中的至尊寶等,與李連傑的電影風格不同, 周星馳更注重語言魅力的發揮,讓人能夠在他誇張的演技中感受到心情的愉悅,還能在多次重溫中感受到周星馳的個人魅力。
我感覺,很多人對於李連傑的電影大多是看一到兩遍,而對於周星馳的經典電影則更多地體現在:想到了就看一遍的狀態之下,從這一角度來說,周星馳帶給我們的電影體驗更為多元,笑中有淚,幽默中有沉思,也成為他經久不衰的魅力象徵。
李連傑的演技更多地體現在動作電影中武術動作的演繹,以及武戲功夫的展現, 在武戲方面,周星馳不能與其匹敵,但在文戲上,李連傑的演繹則較為單一,以面部表情冷酷、庄嚴為主,詼諧 搞笑 不足。
而且,李連傑的演技展現主要集中於早期、中期的動作電影之上,而在後期拍攝的一些作品中,動作元素雖然有所減少,但演技提升卻並不十分明顯,這也與李連傑身為動作巨星的身份限制有關。
與李連傑不同,周星馳的電影作品早期、中期以無厘頭為主,後期則更多地向正劇方向進行 探索 ,無厘頭雖然仍然是他重要的演技表現方式, 在此基礎上,周星馳增添了一些穩重人性化的 探索 內容,這也使得周星馳的演技更為多元。
李連傑、周星馳作為一代表演巨匠,在各自的領域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同時代或者不同年齡、不同口味的人,對於周星馳、李連傑的電影作品也有其不同的理解,當然,很多人不願意將兩位表演巨匠的電影作品放到一起進行對比,這也無可厚非。不過,在我看來, 我年輕時,更喜歡李連傑的電影。隨著年齡的增長,周星馳的電影更能符合我的觀影興趣,對於他倆的演技,我認為,各有優勢、各具特點,都是七零後、八零後、九零後幾代人的光影回憶。
二十歲之前,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李連傑。 少年心性,總是做著英雄夢,嚮往著行俠仗義、兒女情長的江湖世界,刀光劍影,快意恩仇,何其酣暢淋漓!李連傑巔峰的作品集中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如《黃飛鴻》系列、《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方世玉》兩部、《太極張三豐》、《中南海保鏢》、《給爸爸的信》、《精武英雄》等等,個個都堪稱精品,部部皆是教科書般的功夫電影。
這些電影中,李連傑儒雅英俊的顏值、正氣凜然的形象、矯健華麗的動作,給那時的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靜若處子動若脫兔,便是對他最好的概括。
彼時的我對周星馳並不十分感冒 ,認為他的無厘頭風格太過粗俗,太過浮誇,而且他所飾演的主角,多數不完美,囂張、自私、愛捉弄人,有些行為甚至可以說是猥瑣卑劣,處處彰顯著人性的醜陋。 這對當時崇拜英雄的我來說是難以接受的。
隨著自己步入 社會 ,淺嘗人情冷暖,也見識到了世事無常,才發現人性之復雜、 社會 之殘酷,比起電影里,尤有過甚。江湖是遙遠的,現實卻以逼人的力量壓得你透不過氣來。曾經自以為不可一世的英雄,也變成了蠅營狗苟的小人物 。這個時候,再去看周星馳的電影,是另一番醍醐灌頂的感悟。
他電影里的角色都不是高大上式的人物,他們都有著根深蒂固的弱點,有時候這些弱點更像是一種偽裝,保護自己不受傷的鎧甲,無意中會刺傷身邊的人。但他們往往都有一個覺醒的過程,在大局上能堅守住自己的本心,不被邪惡吞噬。 他的電影風格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喪燃!哪怕做人很喪,很失敗,但浪子回頭金不換,他們最終得以脫胎換骨,開始新的人生,然而,錯過的也將一生錯過。 所以,有人說周星馳的電影是喜劇的面子,悲劇的里子,他的電影讓你在大笑之餘,會泛起些心酸,又會催生些奮發向上的力量。
站在三十歲的年齡段上,周星馳和李連傑,真的很難選。如果說,李連傑式的江湖俠客是詩和遠方,周星馳式的現實喜劇就是眼前的苟且,生活需要腳踏實地,也需要偶爾抬頭仰望星空!
至於說到兩人的演技,我可以很確切地說,周星馳要好於李連傑。 李連傑演正派時,一身浩然正氣,宗師范十足,如黃飛鴻、張三豐、陳真;演反派時,又一股陰森逼人的氣勢。記得我第一次看《投名狀》時,看到李連傑飾演的龐青雲發現姜午陽撞破他和弟妹偷情之事時,那憤怒得想殺之的眼神,叫人直起雞皮疙瘩。而他在設計殺二虎的雨夜,一個人在房間里的剖白,更是將這個人物內心的掙扎和取捨,細膩地展現了出來,從眼角淌下的淚,到不住抽動的下顎,演技精彩。他也因此角色獲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之後,他在文藝片《海洋天堂》里飾演了一位自閉症孩子的父親,他完全褪去身上的武者氣質,表演質朴感人,很好地塑造了一位慈父的形象,這也是他至今為止唯一一部純文戲的電影。
而我之所以說,周星馳的演技比李連傑高明,在於周星馳擅長用喜劇的方式去詮釋一些悲傷的情緒。 在他的電影里,你可以看到他肆無忌憚地大笑,也可以看到他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但你看不到他有任何痛哭流涕或真正大悲大慟的時候。是角色沒有這種情緒嗎?當然不是。周星馳是一個很善於自我保護的人,他不會輕易地表露自己軟弱的情緒。 搞笑 時他極盡誇張,演到悲情的戲份時,他往往只演三分,留著七分。
《武狀元蘇乞兒》里,蘇燦面對抄家,獨自在座椅上唱著南音,一副滿不在意的模樣。《大話西遊》里,孫悟空孤獨地踏上取經之路,借夕陽武士之口自嘲「他好像條狗哦」。 所謂「哀莫大於心死」,在該哭的情境下不哭出來,給人一種強忍的堅強,無疑更具有感染力。
他唯一一次真正在電影里流淚 ,是在《審死官》里,陳夢吉為了錢,在公堂上一番舌燦蓮花,幫富人擺平了一樁兇殺案,之後他很戲劇性地留了一滴淚,周星馳因為該片獲得了1992年亞太電影節的影帝。
周星馳擅長拍喜劇,而李連傑獲得過武術冠軍頭銜。
這就像把小丑與武夫放到一起比,能比出什麼來?
不過既然說,要評價演技,那我得從兩方面說。
沒有的事兒,我都喜歡。
想看好笑的電影時,我會去找周星馳的電影;想看硬橋硬馬的功夫時,我肯定會去看李連傑的啊。
兩種風格,一樣的帥氣啊。
不過你要想問我更喜歡誰,不說演技,單從外表,我只能說喜歡李連傑了……
首先很榮幸為你解答這個問題。在童年時期,電視劇和電影都不能夠達到現在的高產水平,那個時候的電影院也沒有現在這樣如雨後春筍一般,到處遍地開花。想要看一場電影都要去錄像廳的年代,雖然電影並不多,但是可以說是每一部電影都堪稱是經典之作,至今不衰。而最受歡迎的電影一般都是周星馳、李連傑他們主演的,有了他們出演的電影,票房肯定是不用愁的。 假如你一定要說,我就不喜歡他倆拍的電影,但至少你肯定也是有被動的瞅過幾眼吧。因為他倆的電影至今都是經典,幾乎紅遍全中國,沒有多少人說自己沒有欣賞過的,那可能才比較奇怪。但是近年來兩位大明星隨著年齡增加,已經很少拍電影了。李連傑最近因身體重病的原因,一直深居簡出修身養病,另一位周星馳雖然偶爾也會出一些電影,但是到他這個境界追求的更是質量,而不是速度和產量了。 就是因為物以稀為貴,而李連傑和周星馳的電影作品近年來已經越來越少了,反而讓我們這些影迷更加懷念他們之前的經典之作呢。於是好多影迷們就會重新翻看李連傑和周星馳之前的經典電影,但是我們有個發現,從各大視頻網站的經典電影播放量來看,貌似選擇李連傑電影的人會多一些,這又是為什麼呢?都是經典,哪裡的PK點弱掉了呢,我們的星爺肯定表示不服氣的。 雖然兩位都是影視界的泰斗級明星人物,但是李連傑和周星馳的交集並不算多,主要還是因為兩人主打的風格和形象不同,所謂的道不同不相為謀吧。我們都知道李連傑是功夫明星出生,而我們的周星馳是笑星出生,所以不同的風格肯定是有不同的針對人群的,有人喜歡A就有人喜歡B,而影迷們肯定也是按個人喜好而選定電影的。 那麼真的是喜劇不如功夫片嗎?其實也不絕對是主觀原因,還有一個客觀原因也比較現實。李連傑平時的熒幕形象都是沉穩少言是個絕頂高手,動作多於台詞;而周星馳的角色塑造上就主要以台詞為主了,明明沒有什麼笑點,你聽著台詞都能笑半天,這也是星馳高招的地方。但是人性和生理的塑造也很奇妙,對於熟悉的音樂和台詞能夠輕松熟記,而對於動作來說,如果不勤加練習,很容易忘記,所以這也是選擇李連傑電影多的原因。以下我為大家分享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見解,同時我希望我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能夠幫助到大家,也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認為只要你喜歡這部電影,無論別人如何評價,你喜歡就是喜歡,不必改變,也不必解釋。反之,你不喜歡也是如此。 以上我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在這里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里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同時我希望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在這里,祝願大家在新的一年有一個美好的開始,還有美好的生活,還有每天開開心心的生活,還有快快樂樂成長,謝謝!
演技上個人認為 周星馳 會更好一些。
周星馳 是一位無厘頭喜劇的大佬,演技自然是非常出色,在表達喜劇那種諷刺與幽默的情緒與表情都非常完美,往往看星爺電影看似在笑卻會有一種悲傷的情緒。
一,喜劇之王「其實我是一個演員」星爺說這那句台詞嘴角微笑淚水卻打濕眼眶。 社會 對他嘲諷與人們對他嘲笑,他卻沒有因為 社會 的冷冰冰而放棄自己的夢想,用臉上微笑回答對方。 二,在《長江七號》星爺飾演民工與老闆的對話(頂不了,頂得了那段)看似 搞笑 ,卻難掩一個他做父親的偉大,將小人物的心聲和心酸拿捏十分完美演繹得淋漓盡致。
一,《投名狀》李連傑飾演的龐青雲,是一個不擇手段,心狠手辣的人,和以往的角色(功夫高手)大不相同(攻無心機人物),傑哥飾演的龐青雲前期為生存的演繹的兄弟義氣與後期為加官進爵的心狠手辣的演繹惟妙惟肖。很大一次轉型。
《海洋天堂》是講述身患絕症的父親一個自閉症兒子的生活與生存的故事,在該片中你會發現李連傑是可以能文能武的,傑哥飾演身患絕症的父親,文章飾演自閉症兒子,李連傑將改片中父親表達無聲的愛演繹得十分到位,演技精湛。
周星馳 李連傑我都喜歡!
一個名人的背後都有自己的心酸歷程,我們把能只看錶面,確實這兩位都在領域獲得了自己的地位,但是我們回頭看看人家奮斗的過程,周星馳跑龍套的過程,那是艱辛的,是心酸的。李連傑斷手斷腳的時候,那是痛苦的,也是讓人心疼的。
一個名人不管你從事什麼行業,背後奮斗的歷程是值得人們尊重的,值得學習的,周星馳 李連傑相比 娛樂 圈的某些新人,靠臉,靠關系獲得一些名利來講,他們是值得贊揚的。
所以我周星馳 李連傑我都喜歡!同時也喜歡靠奮斗出名的名人!
㈨ 李連傑周星馳合作的《龍在天涯》,李連傑與利智定情之作,星爺為何大哭
據香港媒體報道,有「香港罪案題材電影」第一導演之稱的鄧衍成4月1日在香港離世,終年69歲。他有不少膾炙人口的影視作品,大家熟悉的有電視劇有《飛虎之雷霆極戰》、2013版《天龍八部》、《天下第一》等,電影則有《鏢行天下》系列等。
據悉,鄧導之前身體已經不佳,還患了鼻咽癌,所以才會如此瘦削,這次突然離世也讓很多他的朋友很是悲痛。劉松仁說:「對不起啊,不想多說,難過,難舍。是認識四十多年的親密戰友。是現今電視屆的精英分子,可惜。」
《龍在天涯》上映於1989年,次年,周星馳接演了劉鎮偉導演的《賭聖》。此片上映後便大獲成功,最終票房達到驚人的4132萬港元,不僅獲得香港當年的票房冠軍寶座,還打破了香港地區票房紀錄,周星馳的無厘頭喜劇一戰封神。
李連傑在節目中談到自己一見利智,眼前頓時一亮,她的一舉手一投足都讓他心神盪漾,當晚就失眠了,他回憶起兩人的相識:在遇到利智之後,我發覺對她的愛,可以讓我付出一切名利、地位,甚至是生命。
㈩ 大家來評論一下周星馳、劉德華、周潤發、成龍、李連傑這幾個人誰的經典影片更多,在觀眾心中的地位更重要
周星馳啦,星爺耶!!!強啊!!!我是星迷啊,我很喜歡他.
他好有成就的.樓上的,誰說他娛樂圈中人緣關系並不好
不好怎麼會有」周班家」?星星是不願在好萊塢發展.也不象劉德華和小朋友搶獎.
1988年,憑借電影《霹靂先鋒》獲得第2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
1989年,憑借電影《霹靂先鋒》獲得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提名;
1992年,憑借電影《審死官》獲得亞太電影展最佳男主角獎;
1994年,獲得香港十大紅人第一屆金彩虹演藝人獎;
1995年,憑借電影《大話西遊》獲得香港電影劇院評論學會大獎最佳男主角獎;
1996年,憑借電影《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獲得香港影評人學會金紫荊獎最佳男主角獎;
2002年,憑借電影《少林足球》獲得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和傑出青年導演四項大獎。此外,《少林足球》還獲最佳男配角、最佳音響效果、最佳視覺效果獎,成為21屆金像獎大贏家;
2002年,憑借電影《少林足球》獲得第七屆香港金紫荊最佳導演獎;
2002年,憑借電影《少林足球》獲得第八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電影獎;
2003年,憑借電影《少林足球》獲得日本東京七份體育報主辦的第45屆藍絲帶獎;
2005年,獲得第一屆大馬全球華人金藝獎的最受歡迎電影金藝演員獎;
2005年,由周星馳監制、編劇、導演、主演的電影《功夫》獲得第十屆香港「金紫荊獎」最佳電影和最佳男配角(元華)兩項大獎;
2005年,電影《功夫》獲得第24屆香港金像獎最佳電影獎。此外,《功夫》還獲得最佳男配角(元華)、最佳剪接(林安兒)、最佳動作設計(袁和平)、最佳音響效果(Steven Ticknor、Steve Burgess、Rob Mackenzie & Paul Pirola)五項獎;
2005年,電影《功夫》獲得第4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最佳導演獎(周星馳)、最佳女配角(元秋)、最佳視覺效果(鍾志行、馬永安、譚啟昆、洪毓良)、最佳造型設計(陳顧方)獎;
2005年,電影《功夫》獲得阿姆斯特丹電影節Silver Scream Award;
2006年,1月20日,憑借電影《功夫》獲得被喻為「亞裔奧斯卡」的"2006亞洲卓越獎」在2006亞裔影視戲劇藝術頒獎晚會頒發的最佳電影和最佳電影表演兩項大獎…
1989年,憑借電影《霹靂先鋒》獲得第8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提名和最有前途新人獎提名;
1991年,憑借電影《賭聖》獲第10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1992年,憑借電影《逃學威龍》獲第11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1993年,憑借電影《審死官》獲第12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以及獲第37屆亞太影展最佳男主角獎提名;
1995年,憑借電影《國產凌凌漆》獲第14屆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1996年,憑借電影《大話西遊完結篇之仙履奇緣》獲第15屆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2005年,憑借電影《功夫》獲第24屆香港金像獎之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提名;
2006年,憑借電影《功夫》獲得第63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1991年:
台灣報社票選十大港星風雲人物第二名;
銀色世界雜志十大皮蛋獎第九名;
《電視周刊》影劇圈30大明星。
1992年:
香港十大最受歡迎藝人第二名;
香港最受歡迎喜劇演員;
香港電台燦爛笑容第二名;
雜志《PEOPLE》評選的最有趣男明星第一名。
1993年:
台灣影劇記者票選四大天王第三名;
五大片商票選票房巨星第三名;
台灣軍中最受歡迎明星第一名;
《卓越雜志》十大電影明星;
全歐最受歡迎華人十大影視紅星第五名。
1994年:
香港無線電視台評選的第一屆十大紅人第三名。
1997年:
台灣娛節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評選的最好笑藝人第一名;
《影響雜志》九七英雄傳。
1998年:
國際傑人會港澳傑人之星獎。
1999年:
香港無線電視台1999年台慶《翡翠星輝傑出成就大獎》;
香港觀眾心目中的偶像第三名;
《積家表》十大跨世紀紅星;
紅酒大使。
2000年:
TVB千禧台慶頒發的成就獎。
2001年:
《明報周刊》第33周年演藝動力大獎;
最突出電影幕後精英《明周》致敬大獎 。
2002年:
榮登《紐約時報》9月號時尚專欄封面,文中稱周星馳為「來自香港的赤腳湯姆·漢克斯」。
2003年:
《中國尋星之旅》最心儀明星第一名。
2004年:
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舉辦的「2003屆時代亞洲英雄」,成為獲選的29位全球出色華人之中,香港唯一一位獲選的亞洲英雄,並因此成為最新一期雜志的封面人物。
2005年:
入選美國權威娛樂雜志《人物》雜志的五位「最熱門單身漢」之一。
2006年:
亞洲卓越獎傑出電影表演者;
獲得由《南華早報》和《Harper's Bazaar》合辦的「StyleAwards Award」的「StyleMaker」大獎;(「StyleMaker」大獎是頒發給憑借個人獨到的眼光,為香港在風格上帶來貢獻與革新的成功人士。)
其 他:
2005年,電影《功夫》入選2005年美國《時代》周刊評選出世界上最好的10部電影之一,排行第八位;
2005年,根據周星馳同名電影改編的手機游戲《功夫》在「2005年度中國游戲行業年會暨第三屆中國網路游戲年會」中獲得了中國游戲行業中的奧斯卡——「最佳手機游戲金手指獎」;
2005年,《大話西遊》入選中國電影評論協會等單位主辦的「中國電影百年百部名片」之一,至尊寶入選中國電影百年百名經典銀幕形象之一,周星馳入選「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之一;
2005年,亞洲電影博覽會閉幕式暨中國電影一百周年慶典頒獎典禮上,周星馳獲年度導演獎;
2005年,《功夫》當選美國波士頓影評人協會和華盛頓影評人協會年度最佳外語片……
1988年
《霹靂先鋒》 處女作品、憑借本色表演
《捕風漢子》 慣性表演狀態
《最佳女婿》 慣性表演狀態
1989年
《龍在天涯》 配角的巔峰表演
《義膽群英》 差強人意
《流氓差婆》
與吳君如的表演擦出火花,第一次轉型
1990年
《望夫成龍》 無厘頭表演雛形、喜劇天份初露
《一本漫畫闖天涯》 無厘頭表演雛形、喜劇天份初露
《龍鳳茶樓》 表現平平,但已被觀眾認可
《風雨同路》 表現平平,但已被觀眾認可
《咖喱辣椒》 完全蓋過張學友的表演
《小偷阿星》 慣性表演狀態
《師兄撞鬼》 慣性表演狀態
《賭聖》 榮獲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一名,開始與吳孟達拍檔
《無敵幸運星》 表演一般
《江湖最後的一個大佬》 表演一般
《賭俠》 榮獲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二名,周星馳名聲大噪
1991年
《整蠱專家》 新題材喜劇影片、與王晶初步形成默契
《龍的傳人》 無厘頭表演定型
《新精武門1991》 無厘頭表演定型
《逃學威龍》 暑期強檔、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一
《賭俠2上海灘賭聖》 鞏俐、方季惟分飾港版、台版女主角,周星馳已成票房保證
《情聖》 與毛舜筠演對手戲,但主角過多,「星」味平平
《豪門夜宴》 客串
1992年(這一年是周星弛年)
《漫畫威龍》 開始有人懷疑周星馳到底能堅持多久
《家有喜事》 香港最成功的喜劇之一、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二名
《逃學威龍2》 有滑鐵盧之稱
《審死官》 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一名
《鹿鼎記》 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三名
《鹿鼎記2神龍教》 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五名
《武狀元蘇乞兒》 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四名
1993年
《逃學威龍3龍過雞年》 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七名,有人說這是周的最後一年
《唐伯虎點秋香》 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第一名,周星馳***
《濟公》 慘敗
1994年
《破壞之王》 慣性表演
《九品芝麻官之白麵包青天》 入選當年度十大賣座影片
《國產凌凌漆》 與袁詠儀擦出火花,無厘頭表演完全成熟,與羅家英合作備受認可
1995年
《西遊記之101回月光寶盒》 第二次轉型,皆入選當年十大賣座影片,無厘頭+浪漫***+想像力
《西遊記完結篇之仙履奇緣》
《回魂夜》 繼續嘗試轉型,基本看不到本人面目,觀眾接受一般
《百變星君》 是當年周星馳影片票房最好的一部,屬《整蠱專家》的延續
1996年
《大內密探零零發》 重復無厘頭形式
《食神》 非常一般,但頗得好萊塢口碑,也是周星馳執導的第一部電影
1997年
《1997家有喜事》 與《家有喜事》相比,周星馳在喜劇表現上優勢不明顯
《算死草》 無厘頭表演進入死胡同,帶出葛民輝的喜劇才華
1998年
《行運一條龍》 痛苦的無厘頭,但在導演手法上有不少進步,退格成配角
1999年
《喜劇之王》 第三次轉型,深入喜劇表演形式,自編自導自演
《千王之王2000》 拋開無厘頭,深入細致的喜劇表演完全蓋過主角張家輝
2001年
《少林足球》 創造了香港有始以來最高票房,達到出道以來的事業頂峰
2004年
《功夫》 獲得很高票房
2004《功夫》是與好萊塢合作拍攝的。
無厘頭文化是香港一種在1990年代突然興起的次文化,當中以周星馳為當中的佼佼者。這股文化一直主導整個十年的香港社會,直到亞洲金融風暴後才慢慢消退。
只要說起無厘頭,就不能不談周星馳。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周星馳就是無厘頭的代名詞。
早時候周星馳在電影里嘗試突破常規,破舊立新,但在香港人看來,他的表演只是隨意瞎鬧胡搞,入不得主流。因此冠其無厘頭,這也是為什麼周星馳不喜歡別人說他無厘頭的原因。但隨著周星馳對他這種特殊演繹手法的逐漸完善並自成體系,社會大眾也從拒絕排斥轉變為對他認同欣賞,最後周星馳終於贏得了大眾的肯定,迅速走紅。他這種特殊的演繹風格也被定義?「無厘頭」,只不過,此頭已不同與昔日之頭,除了不再有貶義色彩外,還成為一種特立獨行的新風尚。如果沒有周星馳,大概也不會有今日的「無厘頭」。自然,您也看不到這本書了。
那麼無厘頭是誰的頭?答曰:無厘頭,星馳造!